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振秦-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婴肃立着向公孙睿行了一个同样的军礼。
    公孙睿向房中的旁人微微点头示意后,向子婴说道:“启禀公子,探马来报,主公的队伍已到了咸阳东门外五里。请指示。”
    子婴点了点头道:“好!韩信这边化妆完毕后。马上就可以代我动身启程迎接主公了。你准备一下。”
    “是!”公孙睿回答地干脆利落。
    子婴眼中放射着光芒,他严肃地说道:“另外,城内的安全保障做的怎么样?这次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差池!”
    “青梅小姐带着一班丞相府的心腹卫兵,河套来的玄甲军得力兄弟,以及禁军中经过甄别的忠诚士兵在咸阳城东门通往皇宫的路上严密把守。这一路上,除了少数的咸阳留守大臣和一些名门望族的代表,任何人都没机会接近主公。”
    听到公孙睿说到名门望族,不禁皱了皱眉,道:“怎么多了这些名门望族的代表?可靠么?”
    “这些人是强烈要求参加迎接主公典礼的。姚贾大人和曹腾大人亲自排查过他们,而且这些人都由属下亲自搜的身,现在已经隔离开来。他们绝无可能携带兵刃对主公不利。属下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此次一定万无一失。”公孙睿自信满满地说道。
    子婴点了点头,拍了拍公孙睿坚实的肩膀,道“如此甚好。你做得很好。这几天你受累了。主公的入城典礼之后,我对你另有赏赐。”
    听闻子婴关怀的话语,公孙睿不禁心头一热,道:“公子哪的话。为公子,为主公办事,不求回报。只求尽心尽力,死而后已。”
    “公子,韩信的妆画好了。您看看行不行。”
    身后云薇的话语飘进了子婴的耳朵。
    子婴转过身去,见立在云薇身旁的韩信一身贵气的紫袍,发束高挽,一根青玉发簪贯髻而过。那张面若冠玉的面庞经过云薇和雪云的精心修饰,已经和自己有了七分相似。
    子婴走上前去,与韩信并肩而立,笑对诸人道:“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来看看,如何?公孙睿,说说你的看法。”
    公孙睿打量了一下韩信和子婴,边微微点头边道:“身高差不多。韩信的容貌经过一番修饰,和公子有了很大的相似。只是韩信好像缺点什么。韩信的眼神好似缺了一点公子所独有贵气与君临天下的气概。只能说韩信与公子算得上有八分相似。”
    韩信闻言,心中微微荡起了一阵涟漪。
    转而,他呵呵一笑,道:“公孙的眼光果然独到兼毒辣。但你也得想想,公子是皇室贵胄,过几天就是大秦的皇太子。我怎么能和公子比呢。”
    子婴没有接过韩信的话继续说下去的兴趣,他只是淡淡说道:“迎接的民众已经被远远隔开,见过我的人又不是很多……只要和主公提前打个招呼,应该不会穿帮。”
    子婴背负着双手,向前踱了几步,转身向众人道:“公孙睿,韩信,你二人速速带人出城,在三里外迎接主公大驾。”
    韩信和公孙睿二人并肩向子婴行了一礼,铿锵有力地回道:“得令!”
    ……
    目送两人出门之后,子婴对着雪云,云薇二女微微一笑,道:“我们也准备一下,在咸阳宫迎接父亲。让他老人家看看你们这两位天姿国色的未来儿媳。”
    !~!
    ..
第九十九章 扶苏入城(三)
    扶苏看着面前这个神似子婴的年轻人时,眼中难掩焦虑的神色:莫非子婴的病情还是不稳定?怎么派了个替身来?
    韩信焉能看不清扶苏的表情?他只能硬着头皮跪在地上,顿首及地之后直起腰身拱手说道:“参见父亲。。”
    扶苏略一沉吟之后,哈哈大笑。
    随即他翻身下了马,大步走到韩信面前,亲切地搀扶起韩信,朗声道:“旬月不见吾儿,你又清减了不少。简直像是变了个人。来,随为父到马车中说话。”
    不待心中忐忑不安的韩信回过神来,扶苏就攥着韩信的手,阔步走到一处带幕帐的马车前。
    入座之后,扶苏挑着门帘对外吩咐道:“队伍继续向咸阳开拔,我和我儿子有些体己话要说!”
    ……
    由广不动声色地回到了韦夫人乘坐的马车中。
    他来不及拂拭掉衣襟上的尘土,连忙说道:“母亲,来迎接我们的不是大……不是子婴本人。”
    韦夫人悄悄掀起车帘一角,观察了一番后,轻声道:“你可看的端详?”
    由广点着头,说道:“我绝不会看错的。来的这个人是被人精心画过妆的。他身高容貌上和子婴是有八分相似的,但绝不是子婴本人。”
    韦夫人眼睛转得飞快,随即,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快意的笑容。
    她点了点头,道:“这里……大有文章可做。”
    “母亲,您的意思是……?”由广有些狐疑。
    韦夫人眼光如电,她盯视着由广那张懵懂的脸,微微笑道:“他身为王子,却不亲临迎驾。往重了说,就是目无尊上,是忤逆……有这个把柄在手,他平定咸阳的大功劳能被我这张嘴抵销大半。”
    她拍了拍由广的肩膀,道:“我拼得一身剐,也要把他这个十拿九稳的皇太子给拉下马来。”
    由广听闻韦夫人说出的这句血腥味过浓的狠话,不禁为之色变。他惶恐地问道:“母亲,你要做什么?”
    韦夫人叹了口气,慈爱地轻抚由广的额头,柔声说道:“母亲做什么,你不用管。你只要在你父亲面前做个好儿子,修成一身帝王理应具备的文武之才就行了。”
    “你将来登基为帝,为我们韦家光宗耀祖……我十余年来独自把你拉扯成人的辛苦就没有白费。我这做母亲的即便死也算是瞑目了。”
    由广眼眶一红,纵身扑进了自己母亲的怀抱,语带哽咽地说道:“孩儿才不愿做什么皇帝,孩儿只要与母亲永远在一起就行了。”
    韦夫人闻之,身子一震,眉头紧皱。
    她本想一把将由广推开,进而厉声斥责。但又转念一想:这孩子心底软,如果给他“刮一阵疾风暴雨”,说不定会有反作用……
    韦夫人强忍心中的不满,轻抚怀中由广的发髻道:“傻孩子,你想想:你要是当上了权倾天下的皇帝,你就有能力保护自己和为娘了。到那时,有了无上的富贵荣华……就算老天爷想收我,我还不乐意去呢。”
    由广将自己从母亲的怀中撑开,抹了把眼泪之后,他定定地说道:“好!为了母亲,我就去试着争一争!”
    韦夫人鼻头一酸,眼泪几欲落下,她心知:这些日子以来的灌输终于出了成果——由广终于显露出要与子婴争雄的心愿。
    “好儿子,你有了这个心思,为娘和你外公一定会全力支持你!”
    “论人脉,你可能暂时比不过子婴。但论钱,我们韦家是关中巨富。”
    “有了钱,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收买的。只要是人,就有嗜好。金钱,美色,奇珍异宝,西域器物……为了你的人脉,你外公花钱是眉头都不眨一下的。”
    “上次清空解毒草药,你外公的花费就不小。”
    “今后,你只要好好在你父亲面前表现,我保证不出一年,太子的位置即便让子婴坐上了,也得给你让出来!”
    听得韦夫人头头是道的分析,由广的眼神有些木讷,只是不住地下意识般地点头。
    由广心中所想的惟有先贤记载的两个故事:古代贤君舜帝遭遇同父异母兄弟“象”谋害;以及郑庄公与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叔段”手足相残的人间惨剧。
    由广心中一阵抑郁:莫非我和子婴之间只能步这两起人伦惨剧的后尘么?
    '  ShuKe '马车外一声兵士的通告声打断了由广的思绪:“启禀夫人,少公子,队伍已到咸阳城东门明春门下。咸阳城内有人在大门下迎驾。主公请两位下车,参加即将举办的入城典礼。”
    ※ 本书****,支持好小说,支持原创铁血振秦!※※扶苏催动着马匹,缓缓跨进了明春门。
    看着两扇浓黑厚重的城门,扶苏感慨万千:大秦自从迁都到咸阳以来,多少兵士,战车,骏马从此门出,滚滚向东。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多少赫赫功勋才奠定了大秦的基业。
    几年前,自己也是从此门而出。转向北,深入不毛的河套,修长城,御匈奴。
    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大秦上下竟然天翻地覆。
    我失去了挚爱的她,失去了一双儿女,失去了皇位,甚至险些失去性命。
    好在有子婴这个争气的好儿子以及蒙恬蒙毅两位不世奇才的辅助,我才得以在河套开创了崭新的局面,站稳了脚跟。
    “坐拥河套,待天下大变”——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在得力臣子的努力,以及子婴的策划之下,我终于取得了重回咸阳的机会!
    江山即将在我手中,关东的反叛也要在我手中平息,始皇帝亲手建立起的混一宇内的煌煌大秦一定会在我手中改换新颜!
    过了门洞,扶苏发觉视线所及,豁然开朗。
    明春门门内大道两侧,人群在士兵组成的两队人墙后一直排到了远方的咸阳宫。
    大门两侧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马上的扶苏竟有些眩晕感。
    一名身着华丽新朝服的老者领着约50名衣着光鲜的人,恭敬地来到了扶苏的马匹前。
    “臣顿弱率咸阳城留守大臣以及咸阳名门望族代表,恭迎殿下大驾。”说完,这批人跪倒在地,磕头顿地行了大礼。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这五十余人的声势不小。
    瞬即,大道两侧的人群也纷纷跪下。“殿下千岁,千千岁”的呼喊声响彻云霄。
    扶苏忙翻身下马,心道:子婴这孩子,给我做的排场真是很足。
    扶苏微俯身躯,双臂展开,朗声道:“诸位大人,诸位贤达快快请起。”
    待50余人的迎驾队伍起身之后,扶苏立住了身形。
    内史曹腾见状,心知扶苏有话要说。他一抬手,止住了锣鼓的声响,人声的喧嚣也适时地停下。!~!
    ..
第一百章 扶苏入城(三)
    扶苏脸上泛着因为激动而显出的红潮。!
    他向大道两侧拱了拱手,动情地大声说道:“多谢各位咸阳父老的抬爱。我扶苏终于回来了!我在此向诸位立誓,日后定当勤政爱民,让大秦的百姓们都有肉吃,有衣穿,有房住。”
    历经河套历练的扶苏,自然知道如何说话,才能让百姓迅速明白自己的意思。他用这浅白的语言将对民众的允诺娓娓道来,不啻是做了施政宣言。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人群之中,先是一个大嗓门的男子这般呼喊,到后来就成了大道两侧的人们统一的口号。
    在满城“万岁”的口号中,身兼廷尉和咸阳令的姚贾恭敬地向扶苏呈上了一块红丝绸覆盖着的木盒。
    “哦?这是……”扶苏有些疑惑。
    姚贾微微一笑道:“这是公子的安排,殿下揭开便知。”
    红丝绸扯开,托盘上呈现着两把钥匙:一为金质的钥匙,较小;一为铁质的钥匙,较大。
    姚贾对扶苏道:“这把金钥匙,象征着殿下掌控皇权;这把铁的是这明春门钥匙的复制品,象征着殿下掌控咸阳,掌控民心,掌控天下!金钥匙小,而铁钥匙大,意味着殿下将施行先贤‘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
    扶苏将两把钥匙攥在手中,笑道:“吾儿有心!掌控了这两样,就是坐拥了天下。”
    随即,扶苏将双手高举,将两把钥匙向大道两侧的人群展示了一番。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嘹亮的欢呼口号沿着大道向咸阳宫方向延展着。
    站在扶苏身后的韦夫人,笑意盈盈地看着自己意气风发的夫君,嘴里用只有由广能听的见的声线说道:“广儿,看见你那所谓大哥手腕了吧。他蛊惑你父亲的本事可不小。这么一个对手,不可小视。”
    由广木木地应了一声,道:“是……不可小视子婴,孩儿谨记。”
    ※ 本书****,支持好小说,支持原创铁血振秦!※※“儿臣参见主公,哦,应该是参见皇帝陛下!”跪在地上的子婴见扶苏心情甚佳,索性和父亲耍起了花枪。
    扶苏呵呵一笑,俯身搀扶起了子婴,随即在子婴的肩膀猛地一拍。
    子婴龇着牙,吸了一口冷气。咳嗽了两声之后,子婴憋红了脸道:“父亲,我这可是真中过毒,受过伤的。”
    扶苏为之色变,准备扯开子婴的衣袖,查验伤情。他颤声道:“让我看看”
    子婴握住父亲温暖的大手,道:“不碍事,有唐神医在,毒已经全部排出,伤口已经结痂。”
    扶苏看着身体还有些虚弱,瘦了好几圈,脸上蜡黄的子婴,眼圈有些微微发红。
    他饱含深情地说道:“我们父子……伤在你身,痛在我心。”
    子婴心中一暖,忙道:“让父亲担心,孩儿惶恐。”
    融融的父子情义在咸阳宫这层最高的阁楼里的两人心中涌动。
    扶苏的眼中涌动着笑意,道:“说吧,你要什么,只要不过头,为父都答应你。”
    子婴微微笑,讨巧地说道:“儿臣只要父亲身体健康,我大秦国泰民安就心满意足了。”
    “你小子,就是滑头。给我戴高帽,一定是有求与我。别绕弯子了,直说。”
    子婴面容一整道:“儿臣有三个心愿:一,修葺母亲和弟弟妹妹的坟茔;二,好生安葬与我一同来到咸阳,浴血奋战,身死沙场的欧彦等弟兄;三,我要向李斯的孙女李雪云提亲求婚,我要让她与匈奴长公主一同成为我的夫人。”
    扶苏思索了一番,应道:“我亏欠你母亲以及你弟弟妹妹的太多……我成了大秦皇帝之后,你母亲是永远的大秦皇后。你的弟弟妹妹就是大秦的王子公主。现在天下不稳,虽然不能大兴土木,但一定会按照皇家的礼节隆重安葬。”
    “至于为重整河山献出生命的勇士们,自然要厚葬,他们的家人也必须好生抚慰。这事交由老到沉稳的顿弱去办好了。”
    “至于你的婚事,全由你自己拿主意。你身为大秦的皇子,婚事也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只要你喜欢,不会动摇大秦的根基,我都支持。想我堂堂的大秦丞相的孙女,是有资格和匈奴的长公主相提并论的。这个平衡,你把握的很好!”
    听闻扶苏一一应诺自己的请求,子婴不禁喜上眉梢。
    他不无欣喜地说道:“多谢父亲成全。”
    扶苏见子婴一脸志得意满的样子,笑道:“但是,据我所知,雪云的妹妹青梅也是对你芳心已许……还有云薇姑娘和你那位虞姬姑娘……”
    “你小子不得了啊,加上匈奴的公主,你惹的桃花债刚好凑足一只手了!”
    见父亲罕有地和自己开玩笑,子婴心情大好。他嘿嘿一笑:“我这出类拔萃的才貌得拜谢父亲母亲的赐与啊!”
    ……
    玩笑已毕,两人略微商谈了日后的人事安排和关东的局势之后。扶苏扶着子婴的肩膀,来到了窗前。
    扶苏豪气地推开了窗,难得的冬日午间暖风吹拂起两人飘逸的头发。
    扶苏指着窗外繁花似锦的咸阳,眼光中带着憧憬地说道:
    “这片始皇帝以及历代大秦君王打下的大好江山是我们父子的,不久的未来就是你的。”
    子婴微微一笑,心道:后世的一位大人物也说过类似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莫非大人物鼓励下一代,都喜欢用这种说辞?
    扶苏见子婴笑而不语,道:“孩儿在想什么呢?”
    子婴笑意不减,忙道:“孩儿惶恐,孩儿只愿父亲万寿无疆,自己能常伴父亲左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了。”
    扶苏笑着摇了摇头,道:“你小子,又拿迷汤灌我。有史以来,哪有长生不死的人呢。始皇帝让方士们遍访名山大川,海外仙岛,不还是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规律么?为父迟早要离你而去。而这江山就要由你来扛。”
    “你有成为一个明君的潜质。把你身上的那些毛病给改改,你应该能成为自穆公,孝公,始皇帝以降我大秦最卓越的君主。”
    子婴心中涌动着被扶苏挑起来的豪情,他抱拳道:“孩儿自当铭记父亲教诲。为国为民,尽心竭力。”
    “夸奖了你这么多,也该敲打敲打你了。”扶苏收起笑意。
    他肃容说道:“你让韩信化妆成你迎驾,托辞是不想以病容示人以免有损皇家威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倘若我在入城时,一旦遇刺,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被称为幕后黑手。”
    子婴心中一动,迎着扶苏的目光,道“这个……孩儿考虑到了。但是经历上回的入城彩排,已经将赵高的余孽尽数诱出捕杀,应该不会再有人有这想法了。而且这次的安全保障,做的是万无一失的。”
    扶苏背着手,斜着眼,看了看子婴,道:“是吗?那会不会有祸起萧墙的可能呢?”
    子婴心中已是明白扶苏是意有所指,但他决定揣着明白装糊涂。“祸起萧墙?父亲的意思是?”
    扶苏叹了一声气,将目光投向了窗外艳阳下的咸阳。
    沉默了一会儿,扶苏悠然说了一句道:“我不愿做瞽叟,也不愿做郑武公(作者按:两人分别是舜帝与郑庄公的父亲)……”
    “凡是有损我大秦稳定的个人野心,要一概压制。尤其是当下社稷未稳,关东混乱的时候……决不允许任何人胡作非为!”扶苏的口气像是在警告子婴,又像是在暗暗下着决心。
    子婴看着凝视窗外的扶苏,暗暗摸了摸自己肩上那处毒箭的伤口,心中暗道:只要他们不再这般害我,我可以放下心结,和由广和平共处。
    但那个女人的勃勃野心……父亲,你真能压制得了么?!~!
    ..
第一百零一章 灵渠交兵
    一支万余人的黑衣黑甲大军,趁着欲晓的天色,向不远处的灵渠悄悄地进发。!
    与普通的秦军有稍微差异的是,这支队伍里每一个人的右臂上都捆扎着一条明黄色的宽布条。
    按照上面的严令——大军行走在这崇山峻岭间的小路上——人衔枚,马衔环。
    苍茫的天地间只有兵士们身上盔甲甲片互相碰撞出的声音以及沉闷的脚步声传出。
    一名将官模样的人领着几个心腹在队伍旁停了下来,做稍微的歇息。
    为首此人是南海郡四会县令陈山,在此处他的头衔是——赵佗旗麾下岭南军的先锋官。而他今天带领这万余人的队伍一路潜行到灵渠的目的只有一个——夺取灵渠,破坏灵渠,阻断中原势力南下岭南的捷径。
    “县令,您看我们什么时候能彻彻底底地安顿下来?”一个有着稚嫩面庞的少年士兵抹了把脸上的汗,看了看绵延不尽的队伍,对陈山说道。
    陈山笑了笑,眯着眼看着这个说话的故人之子,心道: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跑出一身热汗,这当然是辛苦。但身处乱世,岂是想安顿下来就能的?
    这半年以来,中原乱成了一锅粥,岭南也未见得有喘口气的机会。
    任嚣将军病逝之后,岭南的局势岌岌可危。新收服的越人见有机可乘,这六个月来发动了不下五十次的人数在百人以上的叛乱;各地的秦廷委任的官员不服调度;军队之中人心不稳,不下两万的士兵和内地移民开了小差……
    现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继任任嚣将军的南海将军赵佗是一个有头脑,有决断,够狠辣的继承人。
    在他的得力指挥下,我等在任嚣死亡的消息传出之前就牢牢掌控了岭南重地番禺及周边区域。
    而赵将军在撤换或剪除了大部分不听号令的秦廷官员之后,岭南之地再无碍手碍脚的人了。
    赵佗将军高调收养了一位死去的越人酋长的女儿,软化了不少越人的抵抗意志。
    至于冥顽不灵的那批抵抗势力,杀掉他们立威,用他们的血祭新扬起的赵氏军旗是再好没有的事了。毕竟一群乌合之众,实难抵挡我几十万岭南雄兵的森森矛戈。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岭南的局面算是得到了控制。
    而现在正需一战,凝聚起士兵们的士气。
    今日用兵于灵渠,倘若得手,中原无论哪股势力南下都是望山兴叹。
    如果赵将军能借着机会在岭南更进一步……我等有拥立之功的人,岂不是要个个升官发财……
    美美地想到这里,先锋官陈山的耳畔响起了一声通令兵的禀告声:“启禀先锋官,前方道路两侧有大批黑影移动。”
    陈山面色一沉,吩咐道:“传令下去,全体戒备,严阵以待。再探!”
    “是!”通令兵衔命而去。
    陈山招来身边的心腹,问道:“大家怎么看?”
    一名头发斑白的中年武将向陈山示意后,道:“属下以为,秦军既然只是在我军两侧做虚张声势状,理应不是大部队。”
    另一名年轻些的武将说道:“如果我估计的不错,应是长沙郡的耒阳县和零陵县的两处秦军合为一处,妄图制造声势,阻止我军破坏灵渠的大计。”
    陈山点了点头,面容笃定,道:“你说的有道理,据我所知,这两县的秦军加起来不过1000余人。妄图以一敌十,实在是很可笑。”
    “吩咐下去,让工匠们准备擂石木料,阻断灵渠。我万人大军结成凸形防卫,提防这一千来人的秦军上来碍事就行了。”
    陈山那位故人之子,边抚掌边笑道:“我们在这边毁,他们只能眼睁睁地在那边看。妙啊妙啊!”
    陈山也忍不住乐得开怀,笑道:“这好比人在这边糟践骨头,饿极了的狗却因为慑于人手中的大棒,而不敢发声。的确是很妙。”
    那名头发有些斑白的中年武将见陈山有些太过轻视地方,感觉有些不妥,忙禀报道:“先锋,属下以为虽然秦军人数不足以对我军构成威胁,但也不可全然大意。先锋应严令所有部将,未有您的号令,任何人都不得出战。”
    陈山撇了撇嘴,心中有些不悦:我一万大军怎么都能生吃他们那一千人的队伍,至于这么谨慎么?
    心中虽然有些轻视对面这批秦军,但陈山毕竟是为将领兵之人,他也知拒绝部下的合理建议毕竟有些不妥。
    于是,陈山点点头道:“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你们分别去通知各个二五百主(作者按:秦制,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管好各自的部下,只许做好防卫,不许出战。通知队伍后的民夫,速速动手。”
    听闻自己的谏言在陈山嘴里打了折扣,中年武将的心中有些异样:主将命令已成,再要说什么……
    正在他犹豫之时,大路两侧的树林里突然响起了冲天的擂鼓声,这是秦军的攻击信号!
    陈山面色一沉,大骂道:“可笑!蚍蜉也敢撼大树?真你娘的自不量力。各队严阵以待!”
    ……
    但擂鼓三通之后,隐匿在道路旁树林中的秦军并未发动攻击。
    陈山嘴里不干不净地骂道:“妈的,真是一群怂货。擂鼓却不战,是何道理!”
    话音未落,又是一阵鼓响。
    陈山已然是怒气冲冲,他对率领民夫的百将吩咐道:“火速组织民夫开始干活。等干完了活,老子一定要亲自收拾林子里的这些孬种。”
    忽然,陈山发觉己方阵中一角发出一阵喧嚣。一名年轻的将领看来是耐不住性子,领着2000多人的队伍向大道旁的山上冲杀而去。
    交兵不多久,那人领着队伍趾高气昂地回到了阵中。
    他兴冲冲地跑到陈山面前,将一面缴获的将旗呈送给了陈山。他喜气洋洋地向陈山禀报道:“先锋,末将已经将那些见不得光的老鼠赶跑了。这是末将缴获的将旗,特献于麾下。”
    陈山喜滋滋地接过旗帜,只见旗上写着斗大的一个“李”字。
    旗帜的落款有一行小字引起了陈山的注意——陇西将军李。
    手抚将旗,陈山身躯一震,心道:陇西将军?那不是攻灭燕国的秦之大将李信么?他不是在雍都驻守么?怎么会转战千里,跑到了灵渠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人如果真的到了此地,实在是不可小视。
    陈山一招手,将传令兵唤至面前,吩咐道:“来人,传我命令。捣毁灵渠的计划依旧。所有部队列阵御敌,一律不得擅自出阵!”
    刚刚缴获诸多旗帜和武器的部将听闻陈山的吩咐,不禁疑惑道:“先锋,这是为何?”
    陈山抖了抖手中的旗帜,脸色很是严肃,道:“来人很有可能是有赫赫威名的李信。大家需要小心戒备,不能出战。”
    “李信?就是那个被项燕打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逃到咸阳的李信?哈哈,先锋,您真是看高他一眼了。”这部将的口气中全然是不屑。
    陈山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对对面这个将领道:“老虎没了牙,依旧不吃素。若是秦军虚张声势的计谋也就罢了。若是李信亲来,我等……”
    又是一通鼓响起,将陈山的话语打断。
    部将梗着脖子对陈山道:“末将愿再率本部军马两千,杀上山去,活捉敌将,将其献于麾下,让先锋自己分辨是不是那个掉了牙的李信。”
    陈山看了看身边跃跃欲试的士兵们的脸,心中盘算了一番:此刻我军骑士正处上升时期,如果磨损了大家的锐气……
    无论对面是不是李信,将这千把人的队伍吃掉,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在赵将军面前算是大功一件。
    话说回来,想那李信从关中到灵渠转战千里,能带多少人来!
    陈山道:“好!准你出战!一旦情况不对,立即止战,退回军中!”
    “末将得令。先锋,您就等着收敌将的人头吧。”
    部将在向陈山夸下海口之后,一抖战袍,大步回到了己军。
    '  ShuKe '他跃上战马,抽剑向前一指,高呼道:“跟爷上山杀秦军去!擂鼓助威!”
    ……
    战况的发展超过了岭南军上下的预想:
    冲上山头的岭南军一支在最初好似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他们缴获了秦军运送粮草的车辆和一大批的武备。
    待他们高兴地将物资运会本阵的时候,粮草突然莫名其妙地着了火。
    在大阵之中的陈山见状,十分诧异:不见有人点火,为何粮草会自己着起来?莫非是夜郎国盛行的巫术?
    ……
    粮草自燃当然不是巫术,这是李信设计的一个局。
    李信在分析了情况,认为将来鼎定岭南,灵渠断然不可丢。
    在向子婴请命之后,他率领在巴郡的秦国水师日夜兼程,从汉水进江水,再转战湘水。
    到达湘水源头,开进灵渠之时,李信身边的水师将士已经不满两万。
    在派出探子,稍作休整之后,他立即联络耒阳和零陵的县令,整合两地的秦国驻军。
    没几日,探子就回报赵佗派一万余人的队伍要来毁坏灵渠。
    李信认为赵佗之所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