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战神刘封-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他过去吧。”
“你是何人?”刘封目光向旁一移。
“在下诸葛瑾。”回应之声,诸葛瑾神态平静,言语不慌不忙,倒是一副临危不乱之状。
怪不得如此淡定,原来是诸葛亮的哥哥。
刘封拱手见礼,神情中多了几分礼贤之意,笑道:“原来是子瑜先生,久仰久仰。”
接着,他又将目光转向孙权,淡淡道:
“既然子瑜先生开口,我岂能不给他这个面子。只要仲谋兄愿归降我,前嫌1日事,我都可以一笔钩销。但不知仲谋你是否真的愿归降我刘封?”
刘封死死的盯着孙权,就是要亲口听他说出俯首称臣之词。
孙权那个难受啊,作为曾经的江东之主,一方霸主,他的字典里根本就没俯首称臣这四个字。
明知刘封是要撕掉他最后的尊严,可是他却别无选择。
在性命与尊严之间,他只能选择一样。
扭捏了半天之后,孙权只能垂着头,低声的道了一句:“我愿意归降刘将军。”
“什么?我没听见,麻烦仲谋你能不能大点声。”刘封倾着耳朵,故意装作听不到。
孙权脸色已胀如充血,只得咬着切又道:
“我孙权,原意归降刘将军。”
刘封还没玩够,仍道:“你的声音太小,我还是没听见。”
在这般羞辱之下,孙权简直快要疯了,此刻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羞辱难当之下,孙权也顾不得什么形象,扯着嗓门大声道:“我说,我孙权,愿意归降你刘将军。”
这一回,周围的三千将军尽皆可闻,不禁都因孙权的丑态而笑。
刘封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昂首道:“好吧,我刘封接受你的归降。来人啊,速送仲谋起程,连夜将他送往荆州吧。”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下掉馅饼?
巢湖。。
巨大的楼船上,“周”字的大旗依然在迎风飘扬。
船舱之内,气氛却是异常的沉重。
周瑜躺在床榻之上,气息奄奄,神色灰暗。
他不时的会大咳一番,每一次都仿佛在消耗着他残存不多的生命。
那一场洗刷怨屈的一战,他以病躯在雨中苦撑了数个时辰,尽管他笑到了最后,但那一场大雨的侵袭,却也让他身体遭受重创。
左右诸将,皆环立于榻边,默默不语。
就在几天之前,他们还满怀着追随周郎,成就大业的热血。
而此刻,热血却被周郎的倒下尽旨扑灭。
周瑜就是他们的希望,希望灭了,他们的前途又将在何方?
又是一阵大咳之后,周瑜昏昏沉沉的思维似乎被震醒。
他在侄子周峻的搀扶下,靠着床栏挣扎着坐了起来,看了众将一眼,有气无力的问道:”江东战事怎样了?”
凌统上前一步,默默道:“禀都督,陆逊等辈群起迎降刘封,吴侯走投无路,已经投降了刘封,现在整个江东已是都是他的了。”
“这么快……嗯……看来我果然没看错这个刘封……”周瑜似乎并不觉着惊讶,仿佛今日事态的发展,本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先前巢湖之战得胜后,他本有希望率军急入长江,抢先一步夺取江东。
然而,正是因为他病倒的原因,数万吴军群龙无首,只能停驻在巢湖,眼睁睁的看着刘封“窃取”了他们的胜利果实。
“叔父,你现在身体不适,不如咱们暂且退回合肥,待你养好身体之后,咱们再南下争夺江东。”侄儿周峻面带忧色的劝道。
周瑜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命不久矣,只怕已经撑不到回合肥了。”
“都督……”众将一惊。
周瑜摆手示意他们休言,接着喘着气道:
“我一死,刘封必起大军北攻两淮,尔等不许再做无谓的抵抗,统统归降他便是。”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失色。
凌统急道:“我等拥两淮之地,数万之众,怎能不战而降?”
周瑜凝眉道:“当今天下,除了我之外,已无人是那刘封的对手,尔等若是顽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这一番话后,众将尽旨沉默了。
他说得一点都没锗。
关羽、曹仁、鲁肃、菖洪…多少当世名将,都败在刘封的手下,而今这个年轻的雄主,更是雄据江南半壁天下,连曹操和刘备对其都望而生畏。
凌统他们,虽自认骁勇,若追随着周瑜,尚有几分底气。周瑜没了,他们当中自是无人敢自称能挑起大梁与刘封一战。
凌统恨恨的握拳,关节都在吱呀呀的作响,他皎着牙道:“就算如此,但若就此俯首称臣,我等不甘,不甘啊!”
这时,侄儿周峻也道:“叔父,莫非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
“挽回的余地……”
气息奄奄的周瑜,沉眉半晌,叹道:“如果你们实在不甘心,我这里倒是有一计,可让你们做最后一搏。”
众将的情绪,立时为之一振。
周瑜精神愈发的低沉,他只能强撑着道:
“只是这一计能否成功,还要看天意。不过你们要答应我,如若计策失败,千万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向刘封俯首称臣便是,我相信以他的胸襟,绝不会为难你们。”
“我等谨记都督叮嘱。”凌统代表众将向周瑜承诺。
周瑜这点微微点头,摆手道:“你们都附耳过来吧。”
群#####样###濡须口。
四万荆州军,文聘、张任等宿将尽集于此,刘封是打算在这里,跟巢湖的周瑜军打一场恶战。
虽然双方之前约定,共讨孙权,平分孙权。不过,谁都知道,那只是一纸权宜之约而已。
如果互换位置,刘封相信,周瑜也会这么做。
只是,刘封猜不透的却是,周瑜和他的大军,为何会这般长时间的停留在巢湖,不战亦不退。
“周郎啊周郎,你这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
濡须坞中,刘封满腹狐疑。
正当这时,亲兵来报,言是周瑜的使者,其侄周峻到了。
“看来周郎终于坐不住了。”刘封笑看了一眼左右,摆手道“请他进来吧。”
过不多时,那个和刘封有着一面之缘的年轻人徐徐步入帐中,当刘封看清他时,心中不禁微微吃惊。
眼前的周峻,身着素服,臂缠黑纱,神情黯淡悲伤。
如此神情装束,不仅是刘封,左右诸将无不是面露异色。
“公严,你这是……”刘封奇道。
周峻拱手躬身,用沉重的口吻道:“公瑾叔父数日之前病逝,峻特奉叔父遗命,前来向刘将军告衷。”
周瑜!
死了!
诺大的军帐,瞬间沉静无声。
这个消息,确如晴天之雷,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刘封的脸上,亦难掩惊讶之色,他忙把周峻扶起,面带伤感之色,叹道:“我正想与公瑾把酒言欢,纵论天下,谁想上苍竟是这般无情,唉……人死不能复生,公严还请节衷吧。”
当年江陵之战时,周瑜身负箭伤,亦是假扮病死欺骗过曹仁。
眼下,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点上,周瑜突然病故,这不得不令刘封产生了怀疑,但在周峻面前,这伤感的戏份还是要做足的。
周峻宜起身来,叹息半晌后,又道:“叔父临终前留有遗命,言是刘将军乃真命之主,故命我等旧部,以两淮之地归顺刘将军,还望刘将军不弃,能够收留我等。”
这个消息,比刚才那个更加劲爆,刘封兴奋得差点的就要笑出声来。
两淮之地D网,就这样白白的拱手送给自己,这简真是天下掉下个超大的馅饼。
倘若这事是真的,那刘封就不仅不费一兵一卒,轻易的将疆界延伸至徐州,可以同时从徐州和南阳对洛阳形成夹击之势。
而且,他还无故得到了四五万的东吴精锐之师,还有凌统、蒋钦等东吴宿将。
周瑜,你真是对我刘封好了,临死之前还给我留了这么一笔大遗产,这都让我有点不好意思了。
刘封的心中,何其的兴奋,但这并不能影响到他的冷静。
极力压制着内心的兴奋,刘封佯装吃惊道:“我何德何能,焉能受周郎如此重托,公严,这种玩笑可开不得呀。”
周峻忽然伏地,诚恳万分道:“这是叔父临终遗命,我岂敢拿这事开玩笑。叔父还说,他希望刘将军能够为子绍公子留有一席之地,若能如此,他在天之灵也就安息了。”
周峻提到的“子绍公子”,即是孙策之子孙绍了。
临死之前,还不忘为故友之子保住一份安生富贵,周瑜对孙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眼见周峻这般诚恳悲伤,话说到这份上,刘封不由得不相信。
他一把将周峻扶起,正色道:“既然是公瑾的临终之托,那我只有恭敬不如从命。我现在就下令,以江东七县做为子绍的食邑,若是我不能保他一生一世荣华富贵,我刘封必遭天打雷劈。”
听得刘封这一番的保证,周峻的表情这才安心下来,遂是拱手郑重的道了一声:“多谢将军。”
当下,刘封便将周峻安顿好,接着便派陈震前往巢湖吴军,一面商议归顺事宜,一面顺道查探一下,周瑜是否是真的死。
享≠###撑享≠##群#几天之后,陈震归来。
“恭喜主公,周郎的确归天了。”
陈震是怀着兴奋喜悦之色,将周郎已死的消息道来,说出之后,才觉这用词有些不妥,遂是讪讪一笑。
刘封精神为之一振,问道:“你可看清楚了吗?”
陈震点头道:“我看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趁着拜祭之时,悄悄试探过那遗体的脉博,周郎确实已死。”
听他这一番话后,刘封长松了一口气。
当他确认周瑜已死后,兴奋之余,心头却也有几分唏嘘。
倘若不是互为不同的阵营,刘封相信,他绝对可以和周瑜成为知己。
只可惜,世事无常,很多事,也仅仅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陈震接着道:“东吴的凌统,护送着周郎的遗体先行南下,回往江东安葬,其余吴军将士,将暂时留在巢湖,听候主公后续的收编,目下运送遗体的船已在路上,几天后就可以抵达濡须坞。”
刘封点头道:“介时丧船若到,我一定要亲自上船去拜一下周郎。”
无论是收揽人心,还是出于个人对周瑜的敬佩,这么做都是十分必要的。
“那我现在就再去一趟,先行和凌统等安排一下介时的诸般事宜。”
陈震当即告辞而去。
此时,帐中的诸将,皆是兴奋振作,唯有一年轻人,却是神情沉寂,似乎若有所思。
那人,正是陆逊。
先前陆逊据建业迎降之时,刘封大喜之下,当即封其为安北将军。
不过陆逊毕竟新降,刘封对其无法给予所有的信任,故而借着对抗周瑜为名,将陆逊带在身边。同时,并临时委任庞统兼任扬州刺史,令他去建业主持安抚收降等诸般事宜。
陆逊的不同常人表现,自然逃不过刘封的眼睛,他便问道:“伯言,莫非你对此事尚有疑虑不成?”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四章 死周郎
三天后。;
整个濡须坞一片素白,为了表示对周瑜哀悼,也为了收揽江东人心,刘封下令全军为周瑜举衷。
将近黄昏时分,那一艘孤零零的战船,出现在了天水尽头。
顺着濡须之水南下,挂满白幡的战船,很快的进入了视野之中。
几艘荆州巡逻船旋即出动,“护送”着那条战船向着坞港驶来。
与此同时,濡水以及长江中的舰队,在收到刘封的密令之后,皆进入战备警戒状态。
陆上,侦骑已北上二十余里,严密的监视着巢湖方面的动向。
周瑜太过厉害,就算是他人已经去了,刘封依然不得不防。
没有任何异状,承载着周瑜的那艘战船,顺利的驶入了濡须港,徐徐靠上栈桥。
桥板放下,栈桥上身着素衣的甲兵左右分立,二十余名精锐的亲兵先行上船,在不太张扬的确认过船上没有异常之后,刘封方才穿过栈道,走上战船。
最下层的甲板上,周瑜的棺木静静的安放在那里,左右跪伏着其子周循,以及凌统、潘璋等亲信的1日将,还有几十名亲兵。
这些人皆只着素衣,身上没有任何兵器,而且先前刘封的亲兵也检查过,整艘船都已经卸去了武装。
刘封面带着伤感,迈着沉重的步迈走到周瑜棺前,左右的周瑜旧属,尽皆匍匐于地,不敢仰视这位雄据半壁江山的霸主。
来自棺前,刘封敬上一炷香,然后深深的一鞠躬,周瑜其子周循哭泣着在旁磕头还礼。
战船之上,泣声连连,悲伤的气氛感染了整个坞港,栈桥上候着的严颜等将士,不禁也为之动容。
刘封并来说话,只是望着周瑜的灵位,摇头深深一叹,然后便转身欲要离去。
方才走出没有三步,突然之间,整个船晃了一晃。
本是匍匐在地的凌统猛的一跃而起,几步冲到舷边,将那通往栈桥的桥板奋力掀翻。
与此同时,其余吴人也一跃而起,将周瑜的棺木一下子推翻。内中所放的,竟然并非是周瑜的遗体,而是满满一棺材的兵器。
惊变突生。
刘封大惊失色,左右亲兵急拔兵器,迅速的将刘封环护其中。
吴人们仿佛经过事先演练一样,迅速的抄起兵器,数十号人将刘封等人包围其中。
栈桥上的严颜等辈,眼见突发变故,惊骇之下,当即便欲冲上战船救驾。
这时,固定船身绳索的却突然尽断,战船竟然是在不起帆用桨的情况下,迅速的马史离了岸边。
严颜等冲到桥边时,赫然发现,那水面下竞早已潜伏着十数人,在水中推动着战船在移动。
很显然,这是一场精心策划好的圈套。
诸将见刘封被困船上,无不震撼,坞壁内顿时乱成一团,一艘艘战船纷纷追击而出。
战船上,凌统冷视着重围中的刘封,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周瑜的遗计,果然效奏了。
周瑜早就算到,刘封为了收拢人心,必定会亲自来他的棺前祭拜,这个时候,就是他们动手的绝佳时机。
一艘战船,身处在无数的荆州军中,这本身就可以让刘封放松警剔,而且,对方做梦也不会想到,凌统他们居然会把兵器藏在周瑜的棺材之中。
眼下,虽然成百的敌舰正在追来,但在这一艘船上,刘封身边不过十余名亲兵,凌统他们却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刘将军,我们并不想加害于你,我们只是想拿回原本属于东吴的一切而已。”重围之外,凌统大声说道。
刘封一言不发。
凌统表情渐渐肃厉起来,沉声道:“我知道刘将军你武艺高超,但还请你看清楚现在你所面临的形势,我劝你还是放弃抵抗,乖乖的与我们合作吧。”
重围中的刘封,依1日是沉默不语。
凌统有点被对方的沉默逼火了,步迈一动便要动手,这时,潘璋却一把将他肩膀按住。”先慢着,我觉得有些不对劲。”
##########军帐中,周峻在来回的踱步,神色间的焦虑与不安时隐时现。
不知过了多久,帐外原本的平静骤然而破,喧嚣吵闹之声大作。
周峻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他掀开帐帘便欲出去看个究竟。
就在他刚刚要出去时,几名荆州军却冲了进来,为首的一名小都尉冲他喝道:“我主有令,未得他的允许,你不得擅离此帐。“周峻神色一变,遭此无理对待,他的心中反而一喜。
“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让我出去,你家刘将军在哪里,我要见他。”
周峻佯装惊怒,迫切的想要知道刘封是否安好。
那都尉也不理会他,向左右交待了一声便大步离去。
“他们不敢回答,那就意味着刘封现在极有可能无法见我,难道凌将军他们成功了……”
周峻精神大为振奋,想到此节时,他反而是不急了,索性坐了下来,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属于他们年轻一代的蓝图。
外面的越来越热闹,似乎荆州军已是大乱。
听着那喧嚣吵闹之声,周峻的心情却是愈加的欣慰。”‘死周郎亦能擒活刘封’,叔父不愧是叔父,你这一招遗计,实在是大妙呀….正当周峻大赞他的叔父时,帐外脚步声再起,帐帘被轻轻的掀开,一人扬长而入。
周峻抬起头来,当他看清入内之人是谁时,整个人瞬间被石化。
仿佛,他看到了这世上最不可思议之事。
“公严,你不是一直吵着要见我么?怎么现在我来了,你反而有点吃惊呢。”
俊朗的面容上,浮现着一丝诡秘的笑,说话那人,正是刘封。
周峻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口中结结巴巴道:“你……你……你不是已经……”
刘封看了一眼帐外,淡淡道:“你说被你们绑架的那人吗?那只不过是我临时找来的一个替身而已。”
当周峻听到“替身”二字时,整个人如同坠入到无底的深渊一般,瞬间变得心灰意冷,腿脚一软,无力的便坐倒在地。
刘封冷笑了一声,扭头走出了帐外。
大帐之外,早就恢复了秩序,先前喧嚣吵闹,只不过是刘封故意让士卒们演给周峻听的。
周峻做梦也不会想到,当他在窃笑之时,刘封却在暗中,用嘲讽的目光注视着他的自以为是。
帐外的陆逊一见刘封出来,忙是微微的躬身。
刘封拍着他的肩叹道:“伯言,幸亏你的提醒,若是我被那死去的周郎给算计了,这脸可就丢大了。”
“是主公英明决断,逊只不过是略加提醒而已。”陆逊毫不居功,淡淡而言。
先前,当刘封打算亲自去拜祭周瑜时,他就看出陆逊似乎有不同的见解。
刘封问其何故,陆逊只说了一句话:周郎若就这般静悄悄的死去,就算不得江东美周郎了。
正是这一句话,让刘封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太过大意。
权衡之下,刘封便挑了一个形容跟自己有几分神似的人去拜祭周瑜,在他看来,只要不去跟那些吴人接触,自然便不会存有风险。
至于凌统等人,竟然会以那种形式突然发难,这倒是刘封事先未曾料到的。
此时,刘封远望着濡水上的那一艘白色战船,不禁感慨道:“周公瑾,看来你我终究只能做敌人……”
##########战船上,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潘璋的那一句“有点不对劲”,让凌统心里着实咯噔了一下。
额头上一滴冷汗滚落,凌统低声道:“哪里不对劲了?”
潘璋沉眉道:“你看那刘封的手。“手?
凌统面露狐疑,目光穿过人群,落在了刘封按在剑柄上的手。
他的手,在颤抖!
陡然间,凌统的神色一变。
没错,刘封的手确实是在颤抖。
他在害怕。
一个斩杀过关羽和蕾洪,一个从夹缝中撑出一片天,一个只身前往江东求亲的人。
这样一个人,必然拥有着常人难及的胆色,即使是面对着死亡的绝境,也一定会保持着沉稳从容。
而眼前的这个刘封,竟然却因害怕而在颤抖!
为什么?
除非……这一刻,凌统的心头如被铁锤重重一击。
他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惊恐,突然大喝了一声:“刘封!”
重围中的那个“刘封”愣怔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目光忙是转向了凌统这边。
一试之下,真相大白。
凌统与潘璋相视一眼,二人的脸上尽旨浮现出失望之极的表情。
“放下吧,都把兵器放下吧。掉转船头,回往濡须坞。”凌统无力的下达了这道命令。
周围士卒们大吃一惊,周循急道:“公绩叔,大局已操于我手,你这是做什么?”
一双双惊异的眼睛,随着周循,齐刷刷的望向了凌统。
凌统苦笑一声,指着围阵中的“刘封”,无奈道:“因为,里面的那个刘封,根本就是假的。”
假的?
震惊之下的吴人,齐刷刷的又把目光转向“刘封”。
在场的吴人,根本不曾见过刘封的长相,当荆州人都称呼那上船者为“主公”时,他们便本能的信以为真。
那“刘封”亦是吃惊不已,愣顿了一刻,却是搔着后脑讪讪笑道:“还是让你们给看出来啦,呵呵……”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 最后一条路
(最近卡文卡得厉害,今日这章少了点,大家见谅吧)刘封驻马于栈桥上,注视着那一艘艘战船徐徐的驶归濡须坞。;
刘封有点感到奇怪,既然凌统他们敢行此险招,势必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
可是眼下,凌统等既然已经知道事败,却不逃不战,反而又回到了濡须坞,这就有点意外了。
莫非,凌统等辈,乃是怕死之徒?
不,应该不是。
刘封就是因为想不通透,所以才未下令水军将他们歼灭,而是容他们入港,看看他们有什么目的。
船行靠岸,数百士卒哗啦啦的便围了上去。
桥板放下,凌统、潘璋和周循等辈,皆空手低头默默的走下船来。
“主公,这些言而无信之徒,竟敢妄图对主公行凶,何不将之尽数斩杀,以儆效尤。”
老将严颜怒气不减,一脸的杀气滚滚。
凌统等辈妄图借着归降之机,诱擒自己,如此举动,若是换作平常,以刘封的性格,必定会以杀立威。
不过现在,刘封却不能这么狠。
周瑜手中有兵七万,据有半个扬州和整个徐州。
目下,刘封虽然可以杀了凌统等辈,但寿春、下邳一线的蒋钦等尚据有数万之众。
倘若此举令蒋钦等将心寒畏惧之下,北投曹操,或者是公然与自己对抗,到时岂非还要费一番功夫。
权衡之下,刘封暂压杀意,淡淡道:“先看看他们有什么话说吧。”
凌统和潘璋几人,在荆州军将士愤慨的目光逼近下,默默的走到刘封近前。”凌将军,我刘封以诚心相待,你们却这样回报,真真是叫我心寒啊。”刘封高踞马上,失望的叹息道。,凌统上前一步,单膝伏地,将一封帛书双手奉上,默默道:“这是周都督写给将军的遗书,他临终前有交待,如若我等事败,便将此书交于将军过目。”
周瑜的遗书?
听凌统这话,莫非周瑜早就料到,他这一招遗计会失算吗?
“拿来给我看看吧。”
刘封疑心之下,好奇心更起,饶有兴致的想看看周瑜对自己会有什么遗言可说。
接过那份信,展开帛书,俊秀的字迹如见其面,一个个跃入眼帘。
信的内容很简单。
一开头便是一句抱歉,抱歉临死前还设计了刘封一把。
接着,周瑜在信中声称自己这一计,只是为了平患部众的不甘而已,希望刘封能够体谅。
最后,周瑜又说凌统等辈,皆是忠义骁勇之辈,自己临死前有过叮嘱,一旦此计失败,他们就会死心塌地的转而效忠于刘封,希望刘封能够以莫大的胸襟宽恕他们。
看过这封信后,刘封不由得感慨万千。
先前他还在为识破周瑜的计策感到庆幸,而现在看到这封信,却才明白,原来周郎早就知道他的计策会失败。
刘封现在忽然有种感觉,凌统等人演的这一出“闹剧”,这时看来,倒更像是一位神交的故友,与他开了一个玩笑而已。
“我等皆愿为刘将军效死力,但若将军不恕我等之罪,大可斩了我等以解心头怒气,我等无怨无悔。”
凌统抱拳而言,语气慷慨诚然。
此刻,刘封的怒气悄然而逝。
他翻身下马,一把将凌统等扶起,微笑的注视着他们,欣然道:“能得到诸位相助,我刘封的大业何愁不成,我们就上下一心,共创一番霸业。”
##########洛阳城。
一场大雨方过,头顶依然是黑云压城,仿佛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很快又要落至。
高门大宅之中,那身长…尺,神情淡漠的中年人,正自大堂外的台阶上踱步。
阴凉的湿风,卷着几分泥土的味道,穿过庭院扑面而来。
三寸黑白混杂的胡须随风而动,宽大的衣袍,随风呼呼作响。
一阵细碎的脚步传来,他抬起头来,视野之中,匆匆向他走来那人,正是蒋济。
这蒋济本为楚国平嗣人,年轻之时曾闻名于江淮,投奔曹操之后,转任扬州别驾。
当年江陵之战时,周瑜为缓解江陵压力,故用庞统之计,请孙权率军攻合肥。
那时曹操只派汝南守将张喜率干余步骑去解合肥之援,当时蒋济便向刺史献计,诈称得到张喜书信,步骑四万已近合肥,修书三道,分遣使者入合肥告知守将。
结果,一使入城,别外两使却被吴军捉去,孙权信以为真,当天就吓得烧毁营寨,退回江南,合肥因此得到保全。
此后,蒋济屡番献计,逐渐得到曹操的认可,后经数度的升迁,时值如今,已官任右中郎将。
“仲达,南边出了那么大的事,你倒是悠闲得紧口阿。”蒋济笑言当中,暗含着几分讽意。
蒋济口中的这位仲达,正是河内司马懿。
司马氏乃河内名门望族,司马懿在土林间又颇有名声,当年曹操看重其名,屡番的征辟,司马懿不得不选择出仕。
结果,司马懿却又因有“狼顾之相”,虽出仕而不为重用,时值如今,不过为相府东曹属。
不过,这二人却是私下的密友。
司马懿淡漠的脸上顿露微笑,他携着蒋济一同入内。
宾主坐定,司马懿笑道:”近来偶感风寒,一盲在家休养,不知南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蒋济饮了一口茶,不紧不慢的将周瑜自立,刘封灭吴,随后周瑜病死,死前将两淮送与刘封等等诸般之事,一口气全部道来。
罢了,蒋济又道:“而今刘封雄据荆、益、交、扬、徐五州之地,带甲之兵不下三十万,已然跃居天下第一大诸侯,仲达,你说这算不算是大事呢?”
蒋济在扬州为官多年,有不少1日识,故而东南发生之事,他知道的甚至比曹操还要快。”这个刘封,真是不简单,没想到刘玄德能养出这么一个好儿子……”
司马懿的回应,只不过是一句平淡的感叹而已。
蒋济扁了扁嘴角,抱怨道:“仲达,现在可不是感慨的时候,天下大势已变,你我应该要提前有所准备了。””你的意思是……”司马懿眉头微微一凝。
先前曹操趁刘孙相争之际,趁机抽出兵力来再攻潼关,欲要先灭刘备,夺还关陇。
但曹操却没想到,刘备深得关中人心,攻之不易,双方在潼关僵持数月,却无任何进展。
而就在刘备和曹操争持不下时,刘封却在数月之内,几乎全盘的鲸香了东吴的一切。
眼下的形势,刘封显然已取代了曹操的位置,成为天下第一的霸主,南北实力就此逆转,这正是蒋济所指的“天下大势已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