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战神刘封-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二十七章 旧日故人情
“元直,你在说笑吗,事到如今,跟那个畜生还有什么可说。。”关羽的言词和神态都毫不掩饰他的不悦。
徐庶却摇了摇头:“我认识的那个大公子,绝不会是做出这等荒唐事的人,我想他极有可能是被奸人挑唆,一时鬼迷了心窍。如果我能见他一面,或许能说服他改邪归正,不要一错再错下去,若是如此,岂不皆大欢喜。”
徐庶和关羽不同,徐庶从未像关羽那样,一开始就刘封抱有着“蛉螟之子”的偏见,在他看来,即使抛开其特殊的身份,刘封依然是一个当世不可多得的年轻才俊,徐庶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所欣赏的年轻人,就这样“毁于一旦”。
“背弃父亲,杀我爱子,毁我部将,诸般十恶不赦的罪行,岂能仅仅是因奸人挑唆就能做得出来,他根本就是一个蓄谋已久的奸恶之徒。到了这个地步,元直你竟然还对他抱有希望,你不觉得很可笑吗?”
也许是因为连受刺激的原因,关羽的谈吐有点失了方寸,竟然当着诸将的面,对徐庶出言相当的不逊。
徐庶倒也不以为怪,只淡淡道:“主公随后就到,他让我们暂时按兵不动,务必等到与他会合之后再做定度。在主公未到之前,我看云长最好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至于我为何非要见大公子,我自然有我的道理,云长你就不必多问了。”
徐庶表面上没有反驳关羽,但实际上却用刘备来压了关羽一头。
关羽心下生怒,却又不好发作,便意味深长道:“元直,我知道那畜生对你有救母之恩,你对他一向有好感,但我要提醒你,在大是大非面前,你可莫要受了那畜生的蛊惑。”
关羽之言,分明是在警告徐庶不要试图借着与会见刘封的机会,公然跟着刘封一块背叛刘备。
一语激怒,徐庶脸色一变,正色道:“云长此言,是在质疑我徐庶忠心?还是在质疑主公的识人之能?”
关羽一时语塞,面对徐庶的肃厉的表情,口气不由得缓和了几分:“我只是善意的提醒,元直你也不必误会,如果你真的要去见那畜生,我不会拦你。”
“那就谢关将军的提醒了,我这就去了。”徐庶微一拱手,转身拂袖而去。
………………
临湘城中,庆功的酒宴刚刚摆下,刘封才刚刚的与众将饮不过三杯,便有城门守军前来禀报,言是城外有一人自敌营而来,自称是徐庶徐元直,要与刘封一会。
“元直先生,他不是在夏口吗?”
刘封先是有些惊讶,但马上便恍悟,自己在益阳放的那把火,多半是把刘备给烧醒了,知道他刘封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任由他们欺凌之辈,必须拿用尽全力来对付。如今刘备要仰仗诸葛亮的政治才华镇守夏口,调拨粮草,那么就只有把徐庶这位第二号的谋士调来出谋划策。
徐庶的到来,并非完全出乎意料,真正让刘封感到惊讶的是,徐庶竟然会单骑前来见自己。
“走吧,去会一会元直。”
刘封放下酒杯前往了西城,诸文武们亦心怀好奇,跟着刘封一同前往。
上得城头,俯视城下,果然见正门右侧的护城河边,徐庶一袭青衫,驻马而立,身边不但没有一名护卫,甚至连一柄防身的兵器都未佩带。
此刻,徐庶也看到了城头上的刘封,便仰头拱手笑道:“大公子,久违了。”
徐庶依旧是那个徐庶,云淡风轻,处险地而不惊。
“元直先生久违了。”刘封也笑着拱了拱手。
徐庶纵马移向刘封的正对面,高声道:“故人久别,大公子莫非就不想下来与我叙叙旧么?”
刘封连刘备都敢面对,又何况是往日无仇的徐庶,当下他便要下城去会一会他。
这时,马谡却拦住了刘封,低声道:“主公,徐元直乃刘备左膀右臂,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既然他自己送上门来了,倒不如趁机……”
未完之词,言下之意刘封岂能听不出来,但他却果断的一摆手,坦然笑道:“元直敢来,便是信任我的为人,我怎能为难于他,至于他是否会帮刘备对付我,那也是各为其主而已,并不影响我与他的私人交情。”
刘封这话说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众人听之都为之感佩,马谡便也不再阻拦,点头道:“我明白了,主公小心。”
城门大开,刘封单骑而出,却并未越过吊桥,只是隔着一条数丈宽的护城河,与徐庶驻马遥对。
徐庶看着眼前这个熟悉的年轻人,心中不觉感慨万千,他忽然明白了关羽所说,现在的刘封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刘封。
不过,徐庶感受到的,却不是关羽所说的那种残忍无情,而是一种雄姿英发,气吞天下的雄主气度。这种感觉,徐庶从刘备的身上也曾感受过,但刘封却更为强烈,更为坦荡广阔。
“大公子,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徐庶放下感慨,难以启齿的话还是不得不出口。
刘封淡淡一笑:“元直先生的一双慧眼,能够洞察天下之事,难道还会看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徐庶摇头一叹道:“有些事情,主公也有他的难处。不过说到底,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哪一人的错,大公子,与其让外人看笑话,何不各退一步,冰释前嫌呢。”
“冰释前嫌?哈哈——”刘封笑声中带着讽意,“元直先生,你觉得到了这个地步,还有冰释前嫌的可能吗?你这是在为我好,还是要把我往死路里推呢。”
徐庶神情变得黯然起来,其实,早在他决定前来会见刘封之时,就已经知道结果会是如此,但是,他仍然是抱着一丁点臆想中的希望而来。或许,正如关羽所说,刘封对他有救母之恩,深有侠义之心的徐庶,实在不忍心“恩将仇报”。
刘封自然看得出来徐庶心中的顾虑,遂是豪然一笑:“你我各有自己的立场,谁也强求不了谁,先生不必顾忌太多,大可尽施平生所学来对付我,能与先生这样的人物做对手,实是我刘封莫大的荣幸。”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军会攻
(感谢白羽真人兄的打赏。!本周貌似要裸奔,请大家尽量把票投给燕子吧,好歹也冲一冲分类点击推荐榜什么,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本书,拜谢。)
换作旁人,徐庶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他直白的挑衅,但这话由刘封说出来,徐庶所感受到的则是一种尊敬。
事已至此,看来是再无挽回的余地,徐庶也只能摇头一叹,苦笑道:“既是如此,那战场相见,大公子就不要怪我无情了,庶必会竭尽全力来对付大公子你。”
刘封爽朗一笑:“很好,千万别留情,我期待着和先生过招的那一天。”
“那……就此别过了。”徐庶微一拱手,拨马便欲离去。
刘封忽然想起了什么,忙道:“先生,我还有一句心里话要对先生说。”
徐庶一怔,且住脚步,淡淡道:“洗耳恭听。”
“先生认定刘玄德是可以追随一生的明主,就算是见识了他如何对待我,对待子德兄长,恐怕也无法让先生改变看法,不过我相信,他早晚会露出狐狸尾巴的一天,我很有耐心的等着那一天。我想说的是,倘若先生哪一天幡然醒悟了,我刘封这里永远会为先生留着一席之地。”
刘封这是在“劝降”,其实他对徐庶的才华与人品,一直都仰慕之致,尤其是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在刘封看来,甚至诸葛亮都有不及,如果有可能的话,刘封当然想将徐庶招揽于麾下,与他并肩而战,共创大业。
但是刘封又很清楚,想在此时此刻,让徐庶改变立场,投向自己的麾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就算彼此要以敌人的身份相战,刘封也不愿把将来的路都断绝,总归还要留下一线收服徐庶的机会。
刘封何意,徐庶又岂能体会不到,但面对着刘封的这份盛情,他却只付之一笑,留下一句“珍重”,仍旧是拨马而去。
此时夕阳西下,在一金黄色的晚霞中,那一袭青衫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朦胧之中。
此时此刻,刘封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的兴叹。
回往城中,一干文武早就等候多时,他们原以为徐庶会大义凛然的痛斥刘封,然后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刘封回心转意,而刘封则同样用大义凛然回绝对方。
但令众人感到意外的是,整个谈话的过程平淡而和谐,仿佛那两个人并非死敌,只是两个许久未见的朋友一般。
“主公,那徐元直跟主公都说了些什么?”马谡第一个好奇的问道。
“无非是叙叙旧而已。”刘封平淡的回答,但紧接着,他的神情却变得严肃起来,“徐元直此人非同小可,他既然到了,咱们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传我将令,从今天起,全军务必时刻警戒。”
“诺。”
………………
徐庶策马而回,离营还有一里多地时,便见廖化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兵马,正神色焦虑的候在那里。
“元直先生,你总算回来了,没事吧?”一见到徐庶,廖化顿时松了口气,拨马上前问道。
徐庶看了他一眼:“廖将军怎会在此?”
廖化笑道:“关将军恐徐先生此去有危险,所以特命我前来,若然生变,也可以有个照应。”
“嘿,关将军对徐某还真是关心呢。”徐庶笑得有点冷淡,他当然知道,关羽派廖化前来,与其说是关心他的安危,倒不如说是在监视于他。
“那是,那是。”廖化讪讪而笑。
徐庶也不多言,拨马直归大营。
中军帐内,关羽如铁塔般端坐不动,见得徐庶入内,方始睁开微合的眼睛,冷冷道:“元直此去,可说服了那畜生吗?”
徐庶那黯然的表情,任谁都看得出来是他此去是无功而返,关羽明知故问,显然是暗含着几分讽刺的意味。
“正如云长所料,事情已经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徐庶表情平淡的回答。
关羽冷哼了一声:“我早知会如此,当年兄长非要收那畜生为蛉螟之子时,我就看出他心术不正,兄长就是不听,否则也不会酿成今日的祸患。”
关羽的言辞中,对刘备亦有几分抱怨,在整个刘氏集团中,也只有他敢如此。
徐庶眉头微微一凝:“事世变化无常,又岂能尽在掌握之中。刘封的背叛,其实也有他不得已之处,也不能说完全是他的错。”
关羽一听徐庶竟然还在为刘封辩解,脸色不由一沉,不悦道:“元直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那畜生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还能怪得到别人头上吗?怪兄长,怪我,还是怪元直你?”
关羽一连串的质问,口气是相当的生硬。
徐庶忽然意识到自己话有不妥,要知道,眼前的关羽,他的儿子和爱将可是刚刚被刘封所杀,在他面前感慨刘封的“无奈”,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事已至此,追究这些已经没什么意义,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平息这场叛乱。”徐庶及时的把话题引开。
关羽怒气这才稍稍消减,依然板着脸道:“区区一座临湘城,我就不信攻不下来。”
徐庶摇头道:“我先前跟刘封会面时,顺便也近处观察了一下城池,这临湘城虽小,但城墙却坚厚,贸然强攻并非上上之策,只会徒损兵力而已。”
“若不强攻,元直又有何破城良策?”关羽问道。
徐庶淡淡一笑:“计策我自然已有,不过要等到主公的兵马前来会合之后再说,云长想要报仇,大可不必急于一时。”
关羽深知徐庶之智谋,听闻他自称有良策,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当下也就不再过多的追问。
两天之后,刘备率领着四千多兵马,终于从益阳赶到了临湘,总计八千多兵马合兵一处,声势复振。
“云长呀,是我没能照看好定国,让他惨遭毒手,我对不起你。”
兄弟一见面,刘备便携着关羽的手,一副自责惭愧之状,深陷的眼眶中,泪光已经在打转。
“定国的死,完全是刘封那个畜生一手所为,与兄长又有何干系。”关羽咬牙切齿,回头望向一旁的徐庶,“如今兄长已到,元直先生有何破城良策总可以说了吧,我已经等不及要攻破临湘,为兄长亲手宰了那十恶不赦的畜生。”
徐庶深吸了一口气,默默的将他的计策道出。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识破毒计
春暖花开,天气日益的温暖。、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临湘城都处于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刘封很清楚,徐庶绝不是个省油的灯,眼下刘备军已经到来,城外的敌军总数已经超过八千,这样一个数字,足够徐庶实施计谋来对付他了。
但是令刘封感到意外的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城外敌军除了在临湘西北两面,分别逼城下寨之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仅限于派小股兵马前去断劫刘封的粮道而已。
似乎,刘备并不急于攻破临湘,俨然一幅准备打持久战的阵势。
刘备所据有的江夏郡,时刻还要面对着来自于襄阳方面曹军的压力,而新得的武陵和零陵二郡,由于刘封密派细作深入二郡,利用刘琦的旗号暗中搞事,使得二郡一直都处于人心不稳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调集几乎所有的兵力,在临湘城下与刘封打一场持久战,显然不符合刘备的利益。
那么,刘备围城而不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敌人的平静,反而让刘封的心情愈发不能平静。
转眼春去夏至,临湘城被围已近三月。其实准确来讲,敌军在临湘的围困并非密不透风,八千的兵马,并不足以将这座长沙的治所围得水泄不通,临湘与外界的联系依然畅通无阻。
南面桂阳郡,魏延依托桂阳多山的地形特点,成功的阻击了张飞军的进攻,这使得整个桂阳郡的形势都显得好过许多,太守马良甚至还抽调出一批粮草,运往了临湘来增援刘封。
这日清晨,一场夏雨忽至,至午后时分,雨势渐熄,刘封便与马谡一干人等,照例巡视四门。
登上西门之时,刘封远望绵绵雨雾中的敌营,忽然发现今日敌营的情况,似乎与往昔有所不同。
“刘备这是想干什么,打算撤退吗?”
马谡同样也看出了不同寻常之处,正如其所言,逼城而下的敌营中,江夏兵卒们正在默默的拆除营帐之物,一辆辆满载辎重的牛车,也在源源不断的开出辕门,向西北方向转移。
围城三月而不下,撤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不对,刘备如果刘备想要撤兵,直接应该撤往西面的湘水码头,走水路北归,怎么会多此一举的移往西北面。”刘封洞察了其中的诡异。
马谡凝目远望,喃喃道:“莫非是刘备假意撤兵,想诱使我军出城追击,然后再趁机使诈?”
马谡的猜测也并非没有道理,只要刘封死守城池不出,刘备就一点都奈何不了他,如果能诱他出战,使计歼灭刘封手头本就为数不多的兵马,然后再行攻城,效果则要大不相同。
不过,刘封却依然摇头道:“调虎离山这样简单的计策,徐庶很清楚骗不了我们,再说,如果想诱我出战,早些的时候就可以,却为何要拖到三个月之后?”
“如果不是诱敌之计,那刘备他到底想干什么呢?”马谡凝眉远视着敌营,神色中涌动着几分茫然不解。
啪!
刘封拳头轻轻的击打在了女墙上,刀锋似的目光,穿过那薄薄雨雾,死死的盯向敌营。
脸上忽然感到几丝凉意,抬头仰天,本已变弱的雨不知怎么又大了,霖霖的雨滴很快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肆意的坠向他的脸庞。
“主公,雨下大了,我们先下城避一避吧。”马谡抹着脸上的水渍提醒道。
轰的一声巨响,滚雷自远处天际炸开,又急又密的雨点从蓄满水的云端上倾泻而下,昏暗的天色笼罩下,无论是脚下的城池,还是远处的敌营,都只剩下一个黑色的轮廓。
刘封并没有动,那一道灌入耳中的雷声,让他突然之间有种奇怪的错觉,仿佛除了雷声之外,他的耳朵里还有另一种声音在奔腾。
马谡撑起披风,想为刘封挡雨,但刘封却一把将他推开,整个人伏在女墙边,将身子探了出去,竖起耳朵想寻找那奇怪声音的来源。
“主公,怎么了?”
马谡和其他人一样,被刘封这突然间的怪异举动弄得有点茫然惊异。
刘封摆了下手,示意他们不要出声,马谡等人便只要闭口不吱声,闷闷不乐的站在雨水中,陪着他一同淋成落汤鸡。
那奇怪的声音,来自于临湘城西,隐隐约约似有万马奔腾不息。
又是一道闪电划破天际,昏暗的天际一瞬间被点亮,刘封的神色随之一变,仿佛那一点闪电的光芒,照亮了他混沌的大脑。
陡然间,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惊悚,猛一转身,大步便往城下而去,口中叫道:“立刻把刘太守和黄老将军请来,我有十万火急之事要与他们相商。”
马谡跟随刘封这么久,知道他并非那种一惊一乍之人,如今忽然间神色怪异,而且还冒雨急召黄忠等辈,想来必定是有极重大的原因。当下马谡也不敢稍有拖延,急忙将派人冒雨去通知。
纵马奔跑在雨中,一路不停直奔他的镇南将军府,就在他刚刚换上了几件干衣服时,黄忠和刘巴就先后到达,各人身上都湿了一大片,想来也是顾不得雨大风大,一路匆匆的赶来。
“主公,急召我等前来,不知有何急事?”刘巴脱下了蓑衣,拍打袖子上的水滴,喘着气问道。
“诸位,刘备围城三月而不攻,你们难道没有感到很不对劲吗?”刘封凝眉问道。
关于这件事,众人也讨论了不下数回,但终究还是没有什么站得住的分析判断,此时众人面面相觑,依然无从作答。
马谡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忙问道:“主公,莫非你已猜出了什么?”
刘封冷笑了一声:“方才我与你巡至西城,发现刘备似乎有撤兵的迹象,但是我以为,刘备并非是想撤兵,而是想移营西北。”
“移营西北?”
众人面露疑色,黄忠道:“刘备好端端的,为何忽然要移营西北,总得有个适合的理由吧。”
“原因就是,临湘城建立于低洼之地,而西北面则是一片高地。”刘封走到门前,伸手承受着那如注的雨点,“刘备之所以围城三月而不攻,就是要等着春去夏来,暴雨骤至,到时湘水必然暴涨,他这是想掘湘水以淹临湘!”
第一百三十章 绝境
(感谢飞虹上人和赛特99的打赏)
水淹临湘!
这四个字,如一道惊雷,一瞬间袭入众人的脑海,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背脊上不禁浸出几滴冷汗。、
临湘城依城而建,既有其交通便利的优势,同样也有着不可回避的隐患。
如今春去夏至,暴雨忽至,湘水自然会暴涨,在场诸人中,不乏黄忠这样的本土人,当然知道湘水泛滥的厉害,而若刘备趁机掘开河堤,任由洪水涌向位于低洼的临湘城,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个徐元直,我早说过他不是一般的对手,原来竟想出了这么一条毒计,他这一场大水,不光是要我等的性命,更是想要临湘一城生灵的性命呀。”
刘封的感慨让众人越发的不寒而栗,一向沉稳的黄忠,此时额头上也不禁滚落一抹冷汗,他急道:“前些年湘水暴涨淹了临湘城,死了有几百人,若是人为的掘开河堤,这洪水的威力实难相象。还好主公及时洞穿了刘备的阴谋,事不宜迟,我们就当及早的做出应对准备。”
刘封点头道:“老将军言之有理,从今时起,就请诸位全力以赴,星夜加固城防吧。”
经过当天的商讨之后,刘封迅速的安排下去,临时征调城中青壮丁夫,拖土抬石,加厚临湘四面城墙,同时又查漏补缺,及时的修补各处有裂痕的城墙。
在城内赶工建设的同时,连着几日的暴雨,使得湘水骤涨,驻扎在城外的刘备军也放弃了伪装,抓紧时间将大营移往西北高地一带。
这日,经过一夜的暴雨之后,湘水的涨势达到了一年之际的最高峰,就在这日的午间,刘备抓住时机,成功的掘开了湘水东岸的河堤,暴涨的河水,立刻如出闸的猛兽一般,汹涌滚滚的向着临湘城扑来。
此刻,刘封早就站在了西门,身披铠甲,全副武装的默默注视着如群兽般漫卷而来的洪流,沿城一线的士卒,业已严阵已待,装备随时应对洪水冲城。
滚滚的洪流,竟有五尺之深,如熊熊的岩流一般,将所过之处的一切吞噬。
城头之上,观此可怖之景的将士,无不为这自然之力而心中震撼。
五百步,三百步,两百步。
终于,在经过了长达数里的奔袭之后,第一波的洪流,挟裹着泥沙与摧折的树木,如一头发了疯的蛮牛,狠狠的撞在了城墙上。
在撞击的一刹那,刘封甚至感到脚下微微的一颤,而溅起的水柱,竟达数丈之高,将他的衣甲尽皆打失。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个掩面后退的动作,仿佛害怕洪水能冲破城墙,将他们一并吞没一般。不过,一瞬间的恐慌之后,他们的心情很快就镇静下来,尽管洪流来势凶猛,但脚下的城池仍是巍然不动。
和所有人一样,刘封也暗松了口气,高声道:“大家不要松懈,要严密监视各处城墙,一旦有异状,即刻要上报于我。”
洪峰的冲击过后,汹涌的水势似乎有所减弱,但不断涌过来的洪水,很快将湘临四面全部泡在了水中,而洪水的高度也在不断的上涨,在足足有一人多高时才停止了涨势。
城西刘备营。
驻马于辕门,望着山坡下的滔滔洪水,刘备轻抚着几缕稀疏的胡子,目光中涌动着几分得意。
火烧益阳的那一战,烧得刘备何其之狼狈,今日水淹临湘,也算一报还一报了。
只是,身边的徐庶,神情却似乎并不那么兴奋。
“怎么,元直难道余心不忍了吗?”刘备的口气中有一种言外之意。
徐庶心头微微一震,脸上露出一抹淡笑:“我怎么会不忍心呢,我只是在想,刘封很聪明,我们围城三月而不攻,他不可能看不出我们是打算水淹临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事先必定会有所准备,以现在的洪水程度,只怕还远远不够。”
“元直的意思是……”
徐庶的目光中,杀气迸射:“我想请主公给云长下令,让他把星夜赶工,把缺口再拓宽三倍,我们需要更猛烈的洪水。”
原来如此。
刘备的眼眸中,闪过一抹狰狞的诡笑。
五天之后,在关羽水军的全力努力下,河堤的缺口从原先的七八丈,被掘开了二三十丈,更为汹涌的洪水,挟着吞噬一切的力量灌入平地,临湘城外的水位陡然剧增。
这个时代的城池不比后世,此时的城池大多为泥土所筑,被这样的大水侵袭,就算没有当场被冲垮,但在大水的浸泡之下,城墙很快就破绽百出。
尽管并没有大规模的坍塌发生,但从各处裂隙浸入城内的洪水却根本无法得到扼制,即使刘封调集全城的民力,日夜的东补西固,但却依然无济于事。
在大水淹城的十五天之后,临湘城内已是水深三尺,除了个别居住在高地人家之外,几乎家家户户都浸泡在水中,实是苦不堪言。
是日午后,刘封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他的镇南将军府,身上脸上已尽为泥渍所污。城西南角的一处城墙,在大水浸泡之下,竟然出现了垮塌的迹象,刘封只能亲自上阵,竭尽全力才勉强的止住了浸垮之势。
“大自然的力量,实在是非人力所及,堵个城墙比上阵大杀一场都累,再这样下去,形势只会越来越不乐观。”
刘封无力的靠坐在门槛上,看着漫至阶下的洪水,心中的阴霾越发的浓重。
山水骤至,并不能持久,只要再坚持几天,洪水迟早会退,这一点刘封很清楚。但是洪水之后,势必会生瘟疫,这才是最致命的打击,到了那个时候,整个临湘城会变成一个脆弱的病人,只要刘备伸出手指轻轻一弹,就会轰然倒地。
即使是表面依然自信的刘封,此刻心中也隐隐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被逼至了绝境。
“绝境,绝境……”
口中反复的念叨着这两个字,猛然间,刘封的眼眸雪亮,仿佛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无比的兴奋。
“巴丘之时,庞统不是给过我一个锦囊,让我走投无路之时打开,其中便藏有解救的妙计吗?”
念及此,刘封急忙寻出了那个一直暗藏的锦囊,拆将开来,取出其中的帛书,迫不及待的细细看来。
内中所书,不过寥寥语,而刘封看着看着,整个人却如获至宝,兴奋的大笑起来。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哈哈哈——”
第一百三十一章 锦囊遗计
帛书上只有一行飘逸洒脱的字:结亲于江东以制玄德。、
但就是这一行字,却让刘封突然间有种醍醐灌顶般的恍然大悟。
孙权和刘备之所以能够结盟的前提,就是在于双方有着共同的敌人曹操,但这个联盟本身就存在着一个不可解除的隐患——荆州归属。
赤壁之战后,孙权之所以默许刘备取南四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操仍然是其目前最有威胁的敌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孙权就对刘备一百个放心,这也难怪,孙权连周瑜都不放心,又怎么会放心刘备这个外人。
那么,如今刘封和刘备的反目,自然也就是孙权所乐见的,如此一来,则等于在刘备的背后放了颗定时炸弹,不劳孙权自己费心,便可用刘封作为牵制刘备的一步棋。
设身处地的作一个换位思考,刘封认为孙权的想法必定与自己是一致的。
那庞统这一句“结亲与江东以制刘备”,应该就是暗示他主动的和孙权结成姻亲,如此一来,有了这一层的关系,刘备就别无选择,即使再不情愿也得撤兵,因为刘备很清楚,以他现在的实力,根本不能和孙权翻脸。
“庞统啊庞统,你果然是料事如神。”
想通了破解危局的关键,刘封遂是连夜召集了刘巴、马谡等辈议事。
堂外雨声霖霖,堂内灯火摇曳,昏黄的光线下,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疲惫。很显然,徐庶的这一条水淹临湘的“毒计”,已经把所有人都折磨得够呛。
刘封环视着一张张疲惫的脸,神色间流露着自信,朗声道:“诸位,退敌之计,我已经想到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精神为之一振。刘封这话,就像是给他们打了一支兴奋剂似的,一瞬间将他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所有人都巴巴的睁大眼睛,等着刘封说出他所谓退敌的奇策。
“子初,江东孙氏一族,待字闺中的女子有几人?”
刘封这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让众人都为之一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