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趁着水师主力出击,曾四率部偷袭定远镇,可是这一次,守军已经严加防范,张镇周在老巢留下了三百老兵、一千五百新兵和五百鹰扬府的士兵,曾四并没有能够捞到便宜。

    就在曾四攻定远的功夫,张镇周回军攻大衢山,曹水伯归降。紧接着,舟山的官府拘拿了与海盗勾结的麻氏。曾四闻讯,领部欲劫掠舟山,张镇周的官军已经出现在舟山以北不远,其中一支“分舰队”,更拿下了空虚的岱山。

    眼看无家可归,曾四的部下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向官军投降,其他一千来人跟着曾四向南逃跑。

    曾四逃跑到象山一带,这里是陈三平的地盘,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两股海盗发生了火并,到底是曾四势力更大,杀死陈三平,夺取了地盘,吞并了陈三平的大部分属下,还有一百来人逃去投奔了熊老黑。

第一百八十二章  发展金融业
    大业二十三年五月,到嵩阳宫避暑。

    嵩阳宫向来是“改革政策”出台的地方,今年也不例外。

    这一次出台的,是“金融改革”………设立银行。

    当然,当时并不叫银行,而叫银号。

    中国很早就有银号,但是公元六二七年没有。

    之所以设立银号,是因为商业发达了。

    商业发达以后,商人就需要资金周转,于是就要借贷。

    当时民间,盛行的是高利贷,一些有钱的权贵把钱放贷出去,利息有四五分(年息)之多,并且还要“利滚利”。后来朝廷虽然规定利息不得高于两成,但由于借贷都是民间行为,官府的限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你说官府规定一分五的利,对不起,没钱借。借贷者为了借到钱,只好默许更高的利息。

    除了商人,普通百姓有时也要借贷,可是借贷比商人还难。

    与此同时,由于这几年轻徭薄赋,经济发展,国家也做到了“藏富于民”,不少老百姓手上也有了余钱………虽然不多,但累积起来,当然也不少,却没有“投资”门路。要知道,借贷这一行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你要放高利贷,那要有势力有背景,否则,可能连本钱都拿不回来,而平贷(按官府鼓励的一分五也不错),放高利贷的可是会找麻烦………你这不是抢老子生意,坏老子规矩吗?

    设立“银管司”(金融管理局),隶属民部,负责全国银号的管理。

    官府在各道府郡县的治所设置“大隋官银局”(国家银行),以六厘到八厘(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依储期不同而异)的利息吸储,一分到一分二(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一十二,依借贷期不同而异)的利息放贷,但并非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借贷,必须有符合银管司规定的相应抵押;外国商人借贷,要有本国人士作保并提供抵押,利息高于同等的“国内贷款”一厘。

    在农村的县、场、乡、屯,设立“大隋官农银局”(农业银行),储蓄利息与官银局相同,以九厘的低息发放“春耕贷”,较为贫困的农民可以在春天贷款(一般数额不大)购备农资,秋收后还贷,这样一来,就又促进了农业生产。官农银局也为乡村的小工商业放贷,利息一分。

    允许民间合资设立“银号”(民间股份制银行),吸储可以到最高一分(高于官银局,但其可靠性当然不如官银局),放贷可以到最高一分五,是否需要抵押和抵押标准由各银号自行拟定;银号必须有“质押金”在官银局作保障,每三月一清,其数额必须相当于其前一季度总“吸储”的百分之十。

    除了储蓄,大家还可以把钱放入银号,换成易于携带的银票,银票可以在各号内部的分号间通兑。不过,这样的话,几乎就没有利息了(一般是三毫至五毫,即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银号发行银票,大家也就不用背着沉甸甸的金银或者铜钱满世界跑了,相对而言,官银局因为分布更全,发行的银票影响力更大,已经具备了货币的一些功能。

    有了银号,不仅利于民间流通,工商业发展,而且朝廷如果要用钱,也可以从银号借支………比发行“国债”更方便,但为了防范官吏腐败,规定银号由银管司主管,御史台和谒者台可以监察,但“所奏需报内阁核查”,无论中央和地方官员都不得干预,官员不得以“公事”借贷,私人借贷不予禁止,但“信用”纳入官员考核的标准,所有的“公事”借贷,必须是各部、道报内阁审议并上报皇帝(皇帝不在时报监国)批准。

    如果银号有违法行为,银管司在各地的监管官员(道以下的监管官员不公开身份)可以“奏报”到道一级的银管司官员加以核查,道一级的银管司官员查实后可以做出予以暂扣银号负责人及款项,暂停营业的处理,但最后的处理还要报中央的银管司复查后做出。地方官员发现问题后,也可以向道一级的银管司官员汇报,但不得自行处理,以避免地方官对金融的不当干预。至于银号内部人员向道一级直至中央的银管司官员“反映情况”,当然也是允许的,如果是“自揭舞弊”,查实后自首揭发者可以“减免其罪”。

    银号一般都有一定的实力,加之有“官家”撑腰,一般放高利贷的也奈何他们不得,而官银局更是有官府背景,这样一来,高利贷的现象虽然没有绝迹,但大为减少却是必然的了。

    八月初,我便返回了东都。

    这一日,和几个嫔妃、皇子皇孙、公主秋游,去了北郊的马场,我突然来了兴致,考较几个成年皇孙的骑艺。

    杨侑素来文弱,骑艺自然差些,杨炎倒还比他强上些许,只有杨侗,骑艺甚佳。

    “本朝素来文武并重,书固然要好好读,这骑射却也荒废不得。”经过这么些年,我的骑马技术与当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便教训起几个皇孙来。

    “侑儿,朕知道你好读书,不喜这些武艺,可是你一个男儿,这马骑的,却还不如你兰儿姑姑。”说到兰儿,我突然心伤,想起了善于骑射的元妃,不禁看了看跟在贵妃和淑妃身侧的两个小公主,叹了口气,“朕曾经说要看她骑射的,却不想再也见不到了。”

    贵妃以为我是说兰儿,在旁道:“皇上想看,叫兰儿从太原回来便是,正好世民在辽东,让兰儿回来,也是时候。”

    皇后看出我的心思:“佳人已逝,皇上还是宽怀为是。只是而今宫中,却又有了一位女中豪杰。”

    “唔?不知又是哪位善于骑射?”

    “阿史那顺仪(嫔号)生长在草原,这骑射功夫,只怕在咱们这些人中,还是最好的。”皇后说道。

    我于是来了兴趣:“顺仪,不知皇后说的可对?”

    阿史那氏莞尔一笑:“皇上要看,臣妾便献丑了。”

    侍从们牵来一匹枣红马,之见阿史那氏翻身上马,动作当真是潇洒之极,她着的一身红衫,与这马儿倒是极配,策马奔腾,便如一片红云。

    我看着连连叫好:“侗儿,比起你的骑技可又要好得多了。”

    杨侗在旁道:“孙儿惭愧。”

    回到宫里,我却连夜召集了内阁众臣,商议西北军情。

    群臣中,魏征、虞世基等主守,就是张须陀、杨义臣,也觉得西域遥远,大漠阻隔,对用兵持观望态度,但是裴矩和韦云起则主战。

    “西域是我大隋通商之要路,决不可失与他人!”裴矩道。

    “东突厥已服,我正当降服西突厥,则四夷归附,天下大同,此盛世之象。”韦云起说道。

    “国虽大,黩武必亡!”魏征表示反对,“天子宜内修国政,外树礼仪,则四夷不必加兵可服!”魏征人不错,可就是书呆子气重了些。

    “西域去中原万里之遥,大漠阻隔,不利用兵,且水草贫瘠,得之无用。”虞世基也表示反对。

    双方你争来我辩去,互不相让。

    这时候,一个年青的大臣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杜如晦说道:“西域虽贫,然河中(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却是富庶,况于阗美玉,中原所需,而我朝凭借贸易,得巨利于国,才可不横征于民,故臣窃以为,西域不可失!西突厥之强,远不及东突厥,何惧之有?不需百万大军,只要数万精锐,则西域可图!”

    我听了连连点头,转首问侍立在侧的秉笔郎岑文本:“文本,你说说看。”

    岑文本没有料到我会问他,犹豫了一下说道:“汉之班定远,乃真英雄也!文本不是武将,否则,愿效陈汤取郅支故事!”

    就在这次内阁会议上,我决定设立飞虎军,将徐世绩调去训练这支“奇兵”,向西域诸兵镇增加驻军,调派强弩等守具,加强防范,任命河南道观察使杨恭仁“暗领陇右行军总管,总摄于阗、高昌、陇右诸处驻军”,同时秘密向金城屯集粮草。

    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力,西北却是很平静,往来商旅一如既往,虽然仍然有西突厥贵族敲诈勒索之事,却也并没有什么大纠纷。不仅如此,统叶护可汗的使者还来到东都,向朝廷表达“藩属”应尽的礼节。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微服出巡

曾四在浙东安宁了几个月,这段日子,张镇周只是会合永嘉郡防守陆上几座郡县城,并没有乘胜追击。
因为台风季节到来了。
张镇周还不打算损失自己的战船,毕竟,东海水师草创之际,家底薄,倘若为了几个草寇损失战船,实在不值得。水师开支,几近三倍于陆军,那是朝廷的“宝贝”啊。
到了大业二十三年九月初,东海水师编制的九十余艘战船已经有四分之三到位,定海镇城防、码头、船坞等等完备,曹水伯等千余人已经编入水师,张镇周现在是兵强马壮。
该是剿灭这帮海盗的时候了。
九月,在张镇周的恩威并施下,活动在洞头、玉环一带的散匪被“招安”。
九月二十日,水师主力大举出动,南下浙东。
九月二十五日,水师先锋的五条战船与曾四所部激战于象山,大破之,曾四南逃,与熊老黑联合,做困兽之斗。
十月初七,曾四、熊老黑部与洞头一带被招安的海盗发生冲突,这些海盗刚刚编做“官军”,无论装备还是编制,仍与昔日为盗时无异,自然不是大股海盗的对手,损失惨重,余部两百余人弃舟登岸,还有一些又降了海盗,曾、熊二匪进占洞头、玉环一带,声势复振。十月初十,被台湾水师击败的原本活动在海坛、马祖、福瑶一带的闽越族“海盗”三百余人逃到洞头,与曾、熊二匪合流,海盗又有千余人。
十月十五日,张镇周的东海水师战船四十艘在台州列岛海域大败熊老黑部,激战中,熊老黑等二百余海匪被杀死,余部归入曾四手下。
十月十九日,台湾水师的三艘战船出现在南麂岛附近海域,与此同时,张镇周的十余艘战船也抵达玉环岛以东,曾四所部纷纷归降。二十一日,曾四领残匪六百余,乘坐二十余条船企图逃跑,在洞头岛东南被官军追及,一战之下,损失过半,其他的只好束手就擒,活动数十年的海盗,至此肃清。
对于这些海盗,张镇周从中“招安”了曹水伯等两千人,编入水师,多数遣散为民,还有曾四等近千人,报朝廷后,分散转往大小流求、北吕宋等地“移民”。至于原本被海盗盘踞的岛屿,则设置乡里,纳入邻近郡县管辖。

十月二十日,宫中传出旨意:皇帝感身体不适,诏命以皇太孙杨侗监国,内阁诸臣辅理朝政,“疑难可报皇后处请懿旨”,卫尉卿沈光统领千牛、骁果、金吾、御林诸卫负责京师安全。
就在这一天夜间,几辆大车悄悄驶出皇城,在北门附近与等候在此的两辆大车会合,驶出东都。
在东都不远的洛渠码头,一条大商船早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我一身商人打扮从大车上下来,带着一帮人登上了船。
这次“微服出巡”,我已经策划了好一阵子了。
随行的,有夫人沈莺,两个孩子,暂时托付给他们的舅舅舅妈照顾;夫人玉书,名义上,湖衣是因为要照顾昺儿不能脱身,其实我近来因为她太过争宠,已经有些冷落;新入宫的独孤氏和阿史那氏,自然是正得宠的,特别是阿史那氏,换了一身男装,倒是颇有几分英气。后宫以外,是秉笔郎岑文本和通直散骑常侍长孙无忌,打扮成我的“账房先生”和“管家”,而负责护驾的,是卫尉少卿宇文成都,统领着十几个由千牛卫中挑选出的高手。当然,皇帝出行,太监也是不能少的,只是许安年事已高,去年东都之变出城求援,大病一场,虽然康复,已是大不如前,只好留在宫中,随行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太监刘云和两个小太监,还有两个御医跟着,而开船的,是从内河水师秘密挑选的七八个水手。
于是,运河上就出现了一个“关中富商”张大官人。
这一日,船到了开封郡,一干人下了船,在外面走动走动。
这开封前些年才设置为郡,但地处运河要冲,已经是颇具繁华,四面八方汇集的客商,已经使得开封成为一大都会。
前面围着一大群人,伴着锣鼓声,不时传出阵阵喝彩。我来了兴趣,立时带了一帮人过去,看看有什么热闹,却是几个杂耍艺人,看打扮,还是少数民族。
之间两个男子赤足攀上“刀山”,人们发出惊呼,继而是一阵喝彩,然后,两个年青的夷族女子跳起欢快的舞蹈,人们有时一阵喝彩。
表演了一阵,两个女孩子开始请看客们打赏,有些人离去,不过多数人还是掏出一两个铜板,扔在箩里。
走到一群人前,为首的却是一脸淫笑:“这小妮子模样倒是周正,不如跟老子回去,吃香喝辣,不是赛过在这里卖艺?”口中说着,却已经伸手往小姑娘脸上捏去,把小女孩吓了一跳,手中盛铜钱的箩也掉在地上,散了一地。
小姑娘退后几步,躲在另外一个年纪稍大些的女孩子身旁,打锣的老人看来是这些卖艺人的头,上前打个揖:“这位大爷,文盲在贵宝地寻口饭吃,还望大爷高抬贵手。”
那壮汉指指身边七八个人:“到爷的地盘,也不孝敬,懂规矩吗?难道要爷们喝西北风吗?”
“这位爷,我们是初到贵宝地,还没有挣到什么钱,回头一点孝敬。”老人委曲求全。
那壮汉却是伸手将老人一拨,几乎摔在地上,伸手却是又要扯那小姑娘:“让她陪陪爷,爷就让你们在这里混口饭吃。”
围观的人面带惧色散去,我拉住一位年长者:“老人家,这是什么人?”
那长者看看我,小声道:“客官是外地人吧。”
“我是关中人,来开封做些生意。”
“这帮人,可是我们开封的霸王,人称浚仪五虎,那为首的,就是五虎里的老四。”
“这帮人如此胡作非为,官府就不管吗?”
那长者看看我,欲言又止,摇摇头,叹口气:“说不得,说不得,说了要惹祸的。”说着,已是赶紧走开。
这边,两个夷族男子上来阻止,已经被四虎的一干手下围住群殴,那四虎更是扯住两个姑娘:“跟爷回去,自然不亏待你们。”
这边侍卫们还在看我的眼色,阿史那氏已经是忍不住了:“光天化日之下,你们干什么?”她的汉话说的还有些生硬。
这时两个夷族汉子双拳难敌四手,已经被打倒在地,四虎看到有人“管闲事”,一招手,几个恶棍便为了过来。
“这小子长的倒是不错,看着是突厥人吧?换上女装,咱们开封城里的馆阁,倒是难得有几个比得上。小子,陪爷喝喝酒怎么样?”四虎说道,手下发出一阵淫笑。
“你们……岂有此理……”阿史那氏到底不善汉语,气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一副又气又羞又怒的模样,倒让那四虎更是直了眼:“奶奶的,这么漂亮的脸蛋,怎么生了个男人?说话也像女人。”伸手就要来摸,阿史那氏哪里让他得逞,侧身让过,一掌便掴在那家伙脸上。
那四虎正要发作,却看见独孤氏、玉书和沈莺几个:“奶奶的,老子今天倒是艳福不浅,一下子遇上这么些个漂亮的美人儿!弟兄们,大家一起动手,把这些美人都抢回去快活。”
一帮恶棍立时拥了上来,只是这一回,他们无论如何也是讨不到便宜,我的大内侍卫们一出手,一帮家伙就只有满地找牙的份了。
我并不想闹出人命:“把这些家伙绑了,送官去吧。”宇文成都应了一声,招呼手下,我又道,“派几个人送过去,不要暴露了咱们的身份。”
处理完四虎一伙,我去看那些被欺凌的卖艺人,之间两个年青男子都已经被打伤,而老人连忙向我致谢。
“朗朗乾坤,岂能容恶人横行。老人家,你们是哪里人?”
“不瞒先生,我等是西南的濮人,辗转内地卖艺,已经五年了。”
“在故乡中的不好吗?何以要流落到此?”
“我们的地,种不过汉人,一闹灾荒,脸肚子都吃不饱,再想跟过去那样打猎,我们原来的部落已经没有了,都‘归化’做了‘熟番’,其他的猎场属于‘生番’,我们不能去,可熟番还是番,官府也不大管。没有法子,只好把地卖给汉人,换了的粮食,吃不上一年就没有了,只好出来卖艺。”
“官府何以不管?”
“官府说了,我们不纳粮,不交税,也没有户籍,朝廷没有赈济我们的钱粮。”
 “不对啊?”我抬头看看长孙无忌,“朝廷不是有旨,凡是归化的番夷,都要上户籍,跟汉人一体对待吗?”
“官府一开始倒是也说过让我们纳粮,可是我们种地,连糊口都难,哪里有余粮交?后来脸官府也烦了,便不再管我们这些人了。”
“原来如此。”我点点头,“跟你一样的多吗?”
“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吧,有的在其他‘生番’那里有亲故,便又投靠土司老爷,做个‘娃子’(奴隶),还有的把地卖给汉人,自己只好再租汉人的地种。”


第一百八十四章  微服出巡2
    那边几个夷族青年过来道谢,两个男子,已经是口鼻流血。

    “适才那几个恶棍,下手也太过狠毒。”我说道。

    一个二十来岁的夷族小伙子犹自恨恨不已:“真要是拳脚上的功夫,我们也不怕他,只是阿爹总说,我们需要处处忍让。”

    老人叹口气:“出门在外讨口饭吃,只能是处处小心。”

    “老人家,别处也是如此吗?”阿史那氏在旁问道。

    “各地少不得有些地头蛇,我们是惹不起的,只是其他地方的没有如此可恶,只是诈些钱财,不曾动手动脚。”年纪稍大些的一个夷族青年答道。

    “其实前几年还好,去年据说是朝廷在我们那里的一个大官造反,各地便视我们这些西南来的夷人是‘乱民’,愈加受人欺凌,有些地方,官府还要驱逐。”那二十来岁的夷族小伙子说道。

    “岂有此理,造反的是汉官,就算夷人相从,大半也是裹挟,怎可怪罪于百姓?”我有些气愤了。

    几个夷人便要告辞,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孙无忌却道:“几位小哥也受了皮肉伤,我们的船上有医生,倒是可以给看看。”

    那老者连忙道:“已经打扰大人们许多,哪里还好再扰?”

    “不妨事,”长孙无忌说道,“我家大官人,也想再听听老人家讲些风土人情。”

    几个侍卫领了几个人下去,宇文成都不解道:“依我看,给些钱财,让他们离开也就罢了,带回船上,多有不便。”

    长孙无忌向我施个礼:“老爷恕小的擅作主张,今日里,我们已经把浚仪五虎得罪下了,这帮地头蛇必不肯罢休,来找咱们的晦气,咱们自然不怕,只是拿几个夷人,势单力薄,难免会吃亏。”

    我点点头:“还是长孙先生想的周到,反正船上有空地方,在远些处找个地方安顿他们,也不太难,待到离开开封,再让他们离开不迟。”

    “这些恶棍,真该叫地方官好好收拾他们!”阿史那氏依旧气愤得很。

    我凑近她耳边,小声道:“幸好现在是冬天,如不然,你这女儿家怎么装,也必给人看出破绽来了。”

    于是一行人回到船上,等着几个押恶棍去官府的侍卫回来,不多时,却见码头老板匆匆赶来:“快走快走,莫要给我惹祸。”

    宇文成都哪里受过此种气:“你这老板好不讲理,这运河是官家的,就算码头是你建的,我等也不曾短了你的银钱,为何不能停的?”

    “你们这些外乡人,不知道其中厉害,这五虎是惹得的吗?我也不要你们的钱了,快走快走。”

    “码头便是停船的,缘何我们的船便要走。”宇文成都也来了火气,不依不饶。

    岑文本见状,出来打圆场道:“先生,我们还有几个伙伴未来,如何走的?且宽限片刻,容我们的伙计回来便走,钱我们可以加倍给你。”

    那码头老板叹口气:“你们这些人好不晓事,我让你们走,其实是为你们好,再不走,只怕到时你们想走也来不及了。”

    我们等几个侍卫回来,可是过了一个时辰,也还不见返回。

    长孙无忌叹口气:“此处恶霸横行,官府必然牵扯,几个侍卫,只怕凶多吉少。”

    “难道他们还敢妄杀无辜?”宇文成都怒道。

    长孙无忌摆摆手:“我等尚‘逍遥法外’,谅他们还不至于遭毒手,此时想来是已经身陷囹圄了。皇上,臣以为,应当派出易名侍卫,拿圣旨调兵,以防万一。”

    “有这个必要吗?要调兵,就在这开封调便可。”我说道。

    “皇上,臣以为,开封之兵不足依靠,应当从外郡调兵,才算妥当。”

    又过了不多时,外面突然人声鼎沸,却是“五虎帮”一百来号人到码头来“兴师问罪”,而四虎果然也在其中。

    “开封官员,着实可恶!”我怒道。

    好在我的随从,人数虽少,却是个个身怀绝技,就是水手,也是水师里挑选出的“精英”,守住船并不算难,而两个夷族青年,也自告奋勇,守在船头。

    对峙到天黑,“五虎帮”并没有占到便宜,却见开封府和浚仪县的百多个衙役赶来,口中叫喊:“夷人造反,捉拿反贼。”显然与那帮地痞也是一路。

    “朕堂堂一国之君,竟也成了反贼!”我冷笑道,“好在也不是第一次了。”十几年前的嵩高山下那一幕,我几乎已经忘了。

    “皇上,”因为是在船舱中,岑文本还是按着礼仪称呼我,“官匪勾结势大,臣以为,该将船驶开,暂避锋芒。”

    我只好同意:“就依卿所言。”

    船离开码头,岸上的“五虎帮”众见着,也乘了几条小船追来,而更令我气愤的,是没有多久,我看到其中竟还有些郡兵。

    “朝廷以民脂民膏养兵,竟与恶霸沆瀣一气!”

    我们的船大,加上船上侍卫们身手好,他们一时倒奈何我们不得,衙役们仍然远远地在岸上鼓噪:“莫要走了反贼,莫要走了反贼。”

    第二天的申时,两名侍卫调来了援军………陆上的是从荥阳郡调来的一千禁军骑兵,而水路,附近的内河水师派出了三百水师。

    我也终于弄清了这“五虎帮”的来龙去脉。

    五虎的老大,的确有些来头,当年曾经作为一名军中校尉,参与过河南平叛,以军功受封一等子爵,更重要的是,这人当年救过朝中重臣张须陀的命………那时的张须陀还是齐郡郡丞,因为这个资历,地方上的官员,无不忌惮。

    老二则是一个伯爵子弟,这种纨绔子弟,平日就横行乡里。

    老三在浚仪县衙做捕头,父亲曾经做过县丞,老五是开封郡兵的一个头目。

    至于老四,在本地开着几家肉铺酒肆,仗着有个兄长做着鹰扬校尉,在开封是个水浒中镇关西一类的人物。

    对于我而言,完全是一群不会看在眼里放在心里的“小人物”,然而对于普通百姓,这帮人无异于一帮“土皇帝”。仗着在开封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加上“五虎帮”又豢养了数百“弟子”,不少人做着差役、兵士,在开封,可谓“一手遮天”。

    开封的地方官,若是不想与之同流合污,就得明哲保身,否则,在地方势力的压迫下,由外地来此独身做官的“书呆子”,夹在一帮当地恶吏之中,也是无可奈何,开封首任郡守,竟然被这帮人“挤走”,而浚仪县的前任县令,更是因为得罪了五虎,被灌醉后害死,当时朝廷正忙于用兵突厥,这帮人又做的隐秘,只当是“饮酒过度暴毙”,遮掩了过去。现任开封郡守,只好做个保自身的泥菩萨,好在这帮人在大面子上还维护得过,交粮纳税这样的“政绩”,反倒做的比别处“出色”,郡守年年考绩还是“中上”。而开封郡的郡丞、浚仪县的县令,更是和他们沆瀣一气。

    因为是“微服出巡”,我并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只是派人给留守监国的杨侗修书,让他责成张须陀赴开封处理此事,同时下诏令边郡地方官“妥为处置归化番夷,编户入籍,教耕授织,三年不纳粮税,五年不服徭役”。不过,对于这条谕旨,在地方上到底能够执行到怎么样的程度,还是个问题。民族融合,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西南地区尤其如此。

    不过,做了总比不做好。

    至于那五个夷人,两名青年男子身手不错,被收入了千牛卫,两名女子正好可以给阿史那氏做侍女,阿史那氏平日总嫌汉族宫女太过纤弱了,至于老者,在宇文成都府里做个差事并非难事。几个被扣押的侍卫也放了回来,长孙无忌和宇文成都担心日后途中再有类似的事情,又从内河水师抽调一条大船和十来个水手,又在禁军中挑选了二十来个精壮士兵,换做商队小工打扮,随行护驾。

    五虎中,四虎被斩首,大虎原也该判死罪,因有爵抵罪,改为流放,其余几个也都罢官夺职,处流刑,五虎帮骨干百余人判流、徒之刑,余众杖责后令解散,不得滋扰乡里;开封郡丞、浚仪县令处流刑,开封郡太守罢官,其余地方官军政官员,或判流放,或判徒刑、抄家,或罢官去职。

    而杨侗在得到张须陀的禀报后,很快命令刑部下令,在全国整治豪强,严禁“结社聚党”,各地掀起的“扫黑风暴”,捉拿拘押了地痞恶霸数千人,还是我回到东都后,觉得此举有“矫枉过正”,令各道按察使详查,只将证据确凿的为首者千余人判了流、徒之刑,而“党禁令”,固然是打击了“黑恶”,却也“禁锢民意,妨害社会进步”,予以调整,只是禁止“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公开活动,其他会社,只需官府备案,只要不扰民害民,并不严禁。

第一百八十五章  微服出巡3
    我们一行离开开封,沿运河而下,就到了梁郡(今河南商丘)境内。

    此时的河南,已经是隆冬季节,一场大雪之后,一派银装素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