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舌娘子,温柔点-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青儿抱怨道:“再清淡,也不能一点盐都不放吧,这叫我怎么喝啊?”

    江城道:“好歹将就一下,过两天就好了。”

    说着,接过夏荷手里的人参鸡汤,亲自哄着薛青儿喝起来。

    好不容易哄好了薛青儿喝完了鸡汤,小月饼又闹腾起来了,哇哇哇地大哭。

    江城第一次当爹,一点经验都没有,抱起小月饼‘哦哦哦’哄了起来,谁知小月饼一点也不给面子,反而哭闹得更加厉害。

    薛青儿叹了一口气道:“把孩子给我吧。”

    江城只好把小月饼递过去。

    薛青儿解开衣裳,露出左半边丰满,轻轻托着小月饼的小脑袋,给她喂起奶来。

    小月饼吮吸着奶水,薛青儿只觉得左半边的丰满(那啥会被屏蔽,用‘丰满’代替了)麻麻的,心里却软软的,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情愫从心底弥漫开,这就是所谓的血脉相连吧。

    小月饼吸了两口奶水之后,顿时就止住了哭声,扑棱扑棱鼓着腮帮子,吃得那叫一个欢乐。

    江城松了一口气,笑道:“原来是饿了,难怪哭得这么厉害!”

    别看小月饼小小的一团,胃口却大得很,差点没把薛青儿给吸干了。

    为了让自个闺女有充足的奶水喂养外孙女,甄氏就变着花样给薛青儿熬制各种催奶的汤,比如豆腐鲫鱼汤、花生排骨汤、猪蹄黄豆汤、猪腰萝卜汤

    薛青儿原本就不喜欢喝这些汤汤水水,更要命的是,她娘熬汤居然不放盐,还说不加盐才能出好奶水。

    盐乃是百味之首,激发食物本味的调料,要是不放盐,任你是山珍海味、鲍参翅肚,照样难吃得很。

    薛青儿强烈抗议:“这也太难吃了,不加盐的东西能吃吗?”

    甄氏没办法,只好在每一顿加了些许盐。

    可薛青儿一尝,还是觉得没滋没味的,还是强烈要求加盐,再加,再加。

    然而,甄氏却寸步不让。

    江城当然也知道,哺乳期的产妇食物必须极清淡,最好是不加盐,这样才能出好的奶水。

    可是看到薛青儿一张苦哈哈的脸,又是不忍,便道:“青儿,你要是不想吃这些,那就别给孩子喂奶了,咱家有的是钱,可以请乳母。”

    大户人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请乳母来喂奶的。

    薛青儿摇头道:“那可不成,母乳对孩子最好了,说什么都得我自己来喂。”

    江城皱眉道:“可你”

    薛青儿咬牙道:“不加盐就不加盐呗,清淡饮食,有益健康!”

    东家有喜,江城喜得贵女,大手一挥,赏了家里上上下下每人一吊钱,连长工也是这样,另外又减免了佃户明年一成的佃租。

    那些长工和佃户都欢喜得很,没想到江城这么大手笔,为了一个小丫头片子,居然花费了这么多钱。

第628章 小月饼洗三() 
江城却甘之如饴,无论是生男生女都好,只要是薛青儿给他生的,他都喜欢,他都高兴,钱财只是身外之物罢了。

    小月饼出生三天之后,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洗三之日,通常只有近亲来贺,可由于薛青儿与娘家老死不相往来,江城这边爹娘和兄弟去外县上任做官。

    因此,洗三当天,只有三房、四房和外嫁出去的江仙仙和刘子安前来道喜观礼,并送上油糕、鸡蛋、红糖等物作为洗三礼。

    薛青儿正在坐月子,不宜见人。

    江城替代她收了礼,并让下人好生招待着。

    洗三不同于满月,相对简单一些,仅用一顿炒菜面来进行招待,亦不过在酒菜上丰富些,主食必定是面条,俗称“洗三面”。

    小月饼的洗三在饭后举行,由当日给薛青儿接生的稳婆王大娘来主持。

    首先,在产房外厅正面设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香炉里盛着小米,当香灰插香用。蜡扦上插一对羊油小红蜡,下边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

    卧室的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炉或油糕作为供品。

    王大娘抱着小月饼上香叩首,随之三拜。

    然后,甄氏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炕上,拉开洗三序幕。

    七大姑八大姨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放一些钱币,再放一些元、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谓之“添盆”。

    “添盆”的东西不固定,你添什么,主持洗三的接生婆婆就说什么。

    假如你添清水,她说“长流水,聪明灵俐”;你添些枣儿、桂元、栗子之类的喜果,她便说:“早儿立子(“枣”与“早”谐音,“栗”与“立”谐音),连生贵子(“桂”与“贵”谐音);桂元,桂元,连中三元。”以博得本家和来宾们的喜欢。

    “添盆”后,王大娘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

    这才开始给小月饼洗澡,洗澡水凉凉的,小月饼被凉到,顿时哇哇大哭起来,围观的李氏等人反而笑起来,认为这事吉祥,哭得越大声越好,谓之“响盆”。

    王大娘一边给小月饼洗澡,一边念叨祝词,什么“先洗头,嫁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沟,嫁知州”。

    随后,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小月饼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

    接着,就是梳头打扮一番,说什么“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女婿)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

    反正薛青儿是在坐月子,没看到自己的闺女怎么被梳妆,要是看到了,一定会吐槽,这哪里是梳妆打扮,分明是在刷墙,都快涂成红屁股了。

第629章 坐月子() 
紧接着,王大娘用鸡蛋往小月饼脸上滚滚,说什么“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洗罢,把小月饼捆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打三下,说:“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灵俐。”

    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有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拿起秤砣几比划,说:“秤砣虽小压千斤(祝愿小孩长大后在家庭、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拿起锁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祝愿小孩长大后稳重、谨慎)。

    再把小月饼托在茶盘里,用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或首饰往她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祝愿小孩长大后,福大禄大财命大)。

    最后用小镜子往婴儿屁股上一照,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

    陡然看见窗户开了一角,凉风徐徐吹了进来。

    甄氏脸色一变:“哎呦,你这孩子,怎么把窗户给开了呀,坐月子哪能开窗户呢?吹了风咋办?春兰,赶紧的,快关上,关上。”

    春兰听了,立刻跑过去关。

    薛青儿忙道:“关什么呀?你们没闻到屋子这味儿,都快被熏死了!”

    甄氏道:“哎呀,老辈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坐月子不能吹风,不然会落月子病的。”

    薛青儿哪里不知道老辈的传统,害怕产妇吹风后容易感冒,所以会紧闭门窗,或者将产妇包的严严实实,不透一点风。

    产妇不宜吹风是对的,产后妈妈身体虚弱,又容易流汗,吹风除了容易患感冒之外,还会导致日后四肢关节游走性的疼痛。

    不过,将门窗紧闭的做法并不可取,房间应该保持通风,让空气流动,尤其是夏天紧闭门窗,不仅很闷,室内空气质量也不好,这样整整闷一个月,正常人都会闷出毛病来,更何况是产后体虚的她了。

    薛青儿撇嘴道:“娘,你脑子里那些陈年思想要革新一下了,什么坐月子不能开窗、不能洗澡的,这样被闷一个人,正常人都会被闷成神经病了,反正我是受不了了。”

    甄氏听了这话,也有些无奈了。

    不过说真的,坐月子这样被闷一个月,实在是挺难熬的,有些身体挺好的妇人,就因为坐月子被闷出病来,只是这事儿说出去有些丢人,所以很少有人会说给别人听。

    甄氏摆摆手道:“好吧,好吧,都依你了,省得成天叫唤个不停。”

    薛青儿笑道:“这就对了嘛,坐月子本来就是在养身体,可不能养着养着就给养出病来,那不是自个儿找罪受吗?照我说,平时该咋样咋样,顶多是不出门,不出去吹风,也就是了。”

    甄氏点头道:“成吧,成吧,生孩子等于在鬼门关上走一遭,你身子定然亏损得厉害,陈家不是送来很多鲍鱼燕窝吗?要不,我给你杀一只老母鸡,连同这些一起炖了吃吧?”

第630章 满月酒() 
薛青儿摇头道:“不用了,这些东西虽好,炖出来的汤却放那么少的盐,啥味道也没有,净糟践了,等我出了月子再吃吧,这个月就多给我熬点下奶汤吧。那小家伙胃口大得很,要是不多下点奶水,喂不饱她又要苦恼了。”

    甄氏嗔道:“你呀,就是口是心非,嘴里说倒霉孩子,害你吃不了这个那个的,心里还是希望她能吃母乳吃到饱。”

    薛青儿哼了哼,并没有辩驳。

    小月饼刚出生的第二天,江城就写了一封信,打发人送去清丰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江老爷子和刁氏。

    江老爷子听到薛青儿生了一个闺女,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很失望,他还是比较喜欢孙子的。

    刁氏却毫无忌讳,大骂薛青儿肚子不争气,净生出赔钱货来。

    尽管挺失望的,江老爷子还是写了一封回信送来,信中说江城喜得贵女,他这个做爷爷的也很高兴,只是清丰县离杨柳村有三百里,路途遥远,他就不回来吃满月酒了,裁了两尺布给小月饼做衣裳。

    江城对于江老爷子的做法,早在意料之中,毕竟这个时代的人都是重男轻女的,生十个女儿都不比上一个儿子,他能回一封信来,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薛青儿坐月子做了一个月,等她出了月子,也正好是小月饼的满月。

    小月饼刚出生的时候,身体红彤彤的,就跟猴屁股似的,可到了满月,却褪去了红意,变得白皙粉嫩起来,整个人也胖了一圈,就跟一只白皮大包子似的,格外讨人喜欢。

    小孩过了满月,肯定是要办满月酒的。

    中国古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

    这个时候,家长都会办满月酒,以此来庆祝孩子渡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

    办满月酒,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剃满月头”,二是“办满月酒”。

    “剃满月头”即剃除胎发,胎发是唯一婴儿自己身上可以拿来做纪念的东西,且仅此一次,因为实际上婴儿的胎发3个月左右就开始慢慢脱落了,之后再长出来的已经不是胎发,没有纯天然的发锋,已经近似成人的头发。

    因此,胎发显得非常珍贵,要将它搓成小辫子,用红绸布将它包起来,一辈子留在身边。

    “剃满月头”还有个习俗,就是不能将婴儿的头发全部剃光,而是在头顶前部中央留一小块‘聪明发’,在后脑留一绺‘撑根发’,其意是祝愿小孩聪明伶俐,祈盼小孩扎根长寿。

    小月饼一生下来,便是一头乌黑的头发,如今被剃掉,颜值顿时贬损了好几分,看到薛青儿一脸郁闷。

    这一次的满月酒办得极为隆重热闹,可惜江仙仙和刘子安无法前来。

    因为前阵子刘家出了丧失,刘子安他爹,也就是江仙仙的公公死了,现在刘家上下都在热孝中,办满月酒乃是喜事,不能喜丧对冲。

第631章 年底总结() 
尽管没法过来,但是江仙仙和刘子安还是送来很多礼品,礼数上丝毫不失。

    自从江仙仙嫁人之后,整个人变了很多,不似以前在江家那般刁蛮任性,和刘子安的小日子过得极好。

    正如江城当初说的那样,江仙仙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极品。

    晚饭后,薛青儿一边逗弄着小月饼,一边问江城:“橙子,小月饼都满月了,也该给她取个大名了?”

    江城笑道:“这名字我都想好了,按照咱家的排辈,孙辈的女孩名都是叠词,且必须带草字头,比如萱萱、莲莲、莉莉、苗苗。”

    薛青儿道:“那你给咱闺女想了个什么名儿?”

    江城道:“这名字我想了三个,我一时之间也不好选择哪一个,你这个做娘的也来参详一下吧。”

    薛青儿道:“哪三个?”

    江城道:“一个是芊芊,一个是蓁蓁,一个是薇薇。”

    薛青儿沉吟道:“芊芊肯定不行,读音和仙仙、萱萱太像了,一不小心就给弄混了,那蓁蓁和薇薇又有什么说法吗?”

    江城道:“蓁蓁取自诗经。桃夭中的一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而薇薇则是一种漂亮的花。”

    薛青儿想了想,就道:“就薇薇吧,诗经神马的太高深的,一般人压根儿‘蓁蓁’不知道出处,还是薇薇念着比较顺口。”

    江城点头道:“我也比较喜欢薇薇这个名儿,薇薇与微微谐音,微微一笑很倾城,希望这孩子微笑倾城。”

    薛青儿笑道:“薇薇,江薇薇,我们的小月饼有大名啦。”

    说着,薛青儿抱起小月饼猛亲了几口。

    江城也是欢喜得很。

    小月饼满月后不久,晚于薛青儿一个多月怀孕的孙氏也发动了。

    孙氏苦命了半辈子,一连生两个丫头,深受恶婆婆刁氏的埋汰磨搓。

    这一次怀孕,老天爷算是眷顾了她,让她一举得男,总算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

    薛青儿和孙氏妯娌间的关系非常好,又差不多时间怀孕,彼此可没少交流经验,如今看她生了儿子,日后有个依靠,也为她高兴得很。

    时光一晃,很快就来到年底了。

    因为怀孕生子,薛青儿憋了一年,家里的大小琐事都交给了江城打理,如今她既然生了孩子,也该行使一下江家主母的职权了。

    薛青儿首先把各处的账本归拢,计算这一年的收入,第一部分是作坊,主要是与张记百货的酱料生意,净收入一千多两。

    第二部分是倾城坊,因为有皇帝和太后的御笔题字,倾城坊的生意超级火爆,以蟹黄汤包为首的四大天王点心都卖疯了,净收入竟然高达一万七千多两;

    第三部分是田产,早稻收入三千九百两,晚稻两千四百多两,加起来也有六千多两,但是刨去人工费,也只有五千多两。

    林林总总加起来,他们家今年收入两万三千多两,简直是某些时期的‘万元户’还要牛。

第632章 不开分店() 
林林总总加起来,他们家今年收入两万三千多两,简直是某些时期的‘万元户’还要牛。

    穿越到这里不到三年,她和江城居然成了年收入过万的富户,这还不算陈家送的那些金银首饰。

    江城抱着小月饼,瞧着薛青儿乐呵呵地算着账,忍不住笑道:“青儿,账目对好了,咱家今年的收入还行吧?”

    薛青儿笑道:“还可以,总算没给穿越者丢脸,如今咱家也是万两户了,嘻嘻!”

    旋即,薛青儿放在账本,说道:“橙子,咱家赚了这么多钱,放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还是要想办法钱生钱才行。”

    江城道:“的确,这些钱要是存到钱庄,一年到头也生不出多少利息,倒不如拿来买房买地。”

    ——古代的房子不值钱,这里的‘房’指的是店铺。

    薛青儿道:“改天去城里找薛正义,看看有没有铺子,要黄金地段的,这样也比较出租。还有,若是有水田,也可以多买一些,咱家是大地主之家,土地不嫌多,越多越好,反正也不用交税。”

    江城点头道:“我知道,铺子和水田两手抓,以钱生钱!”

    次日,江城进城去找薛正义,跟他说了自己的要求。

    薛正义查了查,给他介绍了两个铺子,一个要价一千两,一个要价一千二百两。

    江城亲自去看了一下,这两个铺子都位于平安城的黄金地段,人流量极大,铺子面积也大,比起倾城坊还要很多,价格也还算公道,便决定买下来。

    两个铺子,一共是两千两百两,江城当天就取了银子,与铺子的主人签契约,然后交给薛正义去官府过户。

    做成了两桩买卖,江城照常请了薛正义一顿。

    推杯换盏间,薛正义笑着道:“江老弟,你现在要买铺子,那可容易了,但凡有人要卖铺子,第一个就问我,你家买不买?要是你家买,价格可以优惠。”

    江城笑道:“这还得多谢薛老哥。”

    薛正义摇头道:“我可不敢居功,那是你们有本事,可以得到皇帝和太后的御笔题字。你们家的铺子生意这么好,接连带动了附近的生意,现在倾城坊周边的铺子可是紧俏的很,加价也不一定能买到。”

    “那些手里攥着好几十个铺子的大老板,都盼着你能从他手里买一个铺子,再用买下的铺子开倾城坊的分家,以此来带动周边的生意,这样他们铺子的价格也可以随着水涨船高了。”

    顿了顿,薛正义又问:“你家有打算开分店吗?准备开在哪儿,我也买几个铺子去,好好赚上一笔。”

    江城失笑道:“薛老哥可能要失望了,我和青儿没打算开分店。”

    薛正义诧异道:“为什么?你家的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开分店?”

    江城正色道:“分店扩张,固然可以提高收益,但是品质可能无法掌控,特别是像蟹黄汤包这些精致到极点的点心,好不容易才获得皇帝钦封‘天下第一包’,绝不能砸了这块金字招牌。”

第633章 腊月() 
薛正义恍然道:“原来如此,江老弟目光长远,实在叫人佩服!”

    又过了几天,薛正义来找江城,说是杨柳村隔壁的旁边的玫瑰村,有一个大地主家犯上事儿,急着要卖地,这一次是三百亩上等田和两百亩中等田。

    江城跟着薛正义去看两块地,果然是极好的,便决定买下来。

    由于这一次卖家卖得急,五百亩地要价三千两银子,平均一亩地六两银子,倒也很划算。

    江城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将这五百亩地包圆了。

    原本两千五百五亩,再加上这五百亩地,至此江城和薛青儿拥有土地三千亩。

    置办完这些产业,江城和薛青儿又忙着置办年货。

    尽管江老爷子人在清丰县,今年不回家过年,但是碍于孝道,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着,江城买了一车点心、果品、布料、烟酒,还有一些滋补药材,让人敢在除夕之前送到江老爷子手上。

    至于,江波和江炳这边,因为是平辈兄弟,且还没分家,所以相互间都免了。

    薛青儿只是买了几块布料,给两位嫂子做新年衣裳。

    置办完年礼,江城和薛青儿就开始指挥下人们打扫卫生,整理库房物品,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晃便到了腊月二十六了,眼瞅着还有四天就是除夕了,这段时间江城和薛青儿都很忙。

    主要是倾城坊的生意太好了,好多人要来买蟹黄汤包、粽子糖、金糕等特供皇家之物,能让皇上和太后喜欢的东西,当然是极好的,新年买来送人,倍儿有面子。

    好不容易做好了这些客户要的糖果点心,江城又要忙着给家里的长工发年薪和年礼。

    另外,江城还从屠户那里买了三头大猪,全部杀掉,一部分肉留着过年,一部分给江波和江炳,剩下的全给那些长工,每人都带一些肉回去,沾沾荤腥,这个年也能过得滋润些。

    江城家一共是五十个长工,加上江波、江波和江二郎三个,一共是五十三人,可自从江钦做官之后,钱氏就不让江二郎来上工,这会子他正在清丰县混日子呢,因此只有五十二人。

    按照原本说好的,一人十五两银子,没什么好说的,总的七百八十两。

    不过,之前为了调动长工的积极性,江城实施了奖励制度,干得好有奖,一共是五个,每个奖励五两银子。

    当初江城分派工作的时候,已经圈定好了每个人的耕种范围,详细登记在册,选出五个种田种得最好的,封五两银子的奖励红包。

    这五两银子对江城而言,只是一个小数目,可对于长工来说,那可是好几个月的工钱,要是多了这五两银,这个新年肯定能过得很好。

    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江城早早起来,将刘屠户把三头猪给杀了,一块块分了肉,吃过早饭,便把长工们都叫来,说要发工钱了。

    长工们听说要发工钱了,心里都是开心,辛辛苦苦忙活一整年,可不就是为了挣这点钱来养家糊口吗?

第634章 古代年味足() 
长工们一齐聚在院子里,江城眼瞅着人到得差不多了,便道:“很快就要过年的,按照我们之前签订的雇佣劳动契约,是要等到年三十才放假的,可想着大伙儿辛苦工作,一年到头和家人都没见几次面,眼下又没什么事情要做,干脆就给大家提前放假吧。”

    长工们一听,心里就更高兴了,出门工作快一年的,有的连亲人的一面都没见过,怪想念的,家里这些人也肯定盼着早点回去。

    前阵子,收了晚稻之后,大伙儿就闲下来了,待在宿舍里也没啥事儿,还不如早点回去过年呢,昨儿个大伙儿还在唠叨这事儿,都想着回去,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毕竟开出这么高的工钱,你还想着早退,也不像话是吧。

    如今可好了,江城这个地主老爷自己提出来,要让他们提前放假,可真真是太好了。

    江城又道:“我已命人杀了三口猪,,大伙儿分一些肉,拿着钱好好回去过年吧。”

    说着,江城就让添丁赐福他们拿出五十几个荷包,分给了一众长工,又让大伙儿当着他的面数好,看有没有错漏。

    大伙儿数了一下,确定工钱没错,个个都欢喜得很。

    紧接着,江城又拿出五封红包,说道:“年前我已经说了,要你们好好种地,种好了有奖,现在该是兑现的时候,选前五名,每人奖励五两银子,念到名字的上来领奖,李二狗、赵铁柱”

    那五个得奖的,激动高兴得很,心想着今年可以过一个肥年了,连连对江城说,明年一定好好干活,争取再次拿奖。

    那些没有得奖的,不免有些失意,江城告诉他们,只要明年努力干活,这个奖励也会属于他们的。

    一众长工听了,又恢复了干劲,说明年一定加倍努力,争取拿奖回去过年。

    江城点了点头,便让下人把杀好的三头猪抬上来,这三头大肥猪一共是一千三百多斤,扣掉江城一家过年所需的,再给三房四房一部分,里正家一部分,还剩下一千斤,每个工人大概分二十多左右的肉。

    一众长工们拿了这么高的工钱,又分了这么多肉回去过年,个个高兴得眉毛都弯了,十分感谢江城和薛青儿,说没见过这么好的地主老爷子。

    江城只是笑了笑,说只要大家好好干,明年照样不亏待他们。

    送走长工之后,江城和薛青儿就开始过年了。

    这是两人穿越过来的第三个新年,在这一年里,他们喜得贵女,又得到皇帝的奖赏,赚了好大一笔钱,可谓是极为顺遂的一年。

    今年过得好,当然希望来年过得更好,甄氏和薛青儿早早给准备好了,屋里屋外一通忙活,贴了春联,挂了灯笼,剪了窗花,一片通红,红红火火过大年,分外喜庆,分为有年味儿。

    说真的,江城和薛青儿穿越来此,对那些乱七八糟的习俗啊,那些个封建糟粕,都很反感,唯独很喜欢过年,因为古代的年味儿很足。

第635章 除夕之夜() 
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享受也越发富足,可年味儿反而淡了,不仅过得不好,反而有点鸭梨山大。

    且不说那些熊孩子卷走了自己的一个月的工资当压岁钱,就说走家串亲戚,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连翻轰杀,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自己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有没有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简直无语得很。

    可能是因为长大了,肩头多了责任与使命,更添了烦恼与忧愁,儿时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然成了青春的回忆。

    小时候,过年吃顿饺子,韭菜馅儿的,肉馅儿的,随你吃个够,还可以买新衣服穿,这些今天看来似乎再平凡不过,甚至老土的过年方式,就足以让过来人大发怀旧之情。

    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来只有过年才会操办添置的东西,现在分分钟都能得到,小孩子想要什么玩具都可以随时买到;而成年人买新衣服更不是过年的“专利”,现在只要上淘宝就可以轻松搞定

    这些种种,让人们对过年没了期待,也迷茫着过年应该要干什么,“年味”慢慢变成了“乏味”。

    而古代的生活节奏很慢,是最为传统的农耕生活,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被无良的老板逼着加班,大把大把的时间给你花。

    因为物质条件落后,人人都盼着过年,新年一到就能吃好穿好,只是人们心中最朴素的一种愿望。

    在现代社会,江城和薛青儿都很怀念小时候过年,而穿越到古代,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甚至比记忆中的还要浓厚、还要热闹。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可由于今年江老爷子不在家,没有最高一辈的长者来主持,江城和两个哥哥只好准备几碗肉菜,勉强敬一敬祖先了。

    除夕当天早上,江城和薛青儿就开始贴门神、挂年画了。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