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间,大 批炮弹呼啸着朝厦门岛、鼓浪屿倾泻。敌军阵地顿时火光冲天,浓烟腾起。虽说命中率并不高,因为炮火突然而猛烈,国民党守 军就一下子陷入惊惶之中。
在炮火的掩护下,下午6时,天已擦黑。攻击部队纷纷登船 出发,从海沧湾、沙坛湾鱼贯而出,分别驶向鼓浪屿。攻击部队 没有料到一上船就碰上逆风行驶,船队又多是平底江船,波涛汹涌中,更是颠簸得厉害。战士和船工协力搏风击浪,一会儿波 峰,一会儿浪谷,缆绳拉断了,桅杆打折,这都是练兵演习时从 没有遇到过的。战士们还是穿过风浪,奋勇向前。
鼓浪屿国民党守军开始以猛烈的火力拦阻,照明弹将江岸海 面照得通亮。船队逆风航至距岸200米左右,国民党守军开始以 猛烈的火力还击。因为风浪太大,使攻击部队第一梯队的大部分船只没能在预定的突破口抵滩。船队被风吹散,大部分船只漂了 回来;只有少数船只零星抵滩登岸,在滩头遭到国民党守军火力 严重杀伤。
当晚11时,第九十一师又组织三个二梯队营起渡,还是因 为风浪太大,大部分船只被漂回,只有两个排登陆上岸。
此次攻击厦门,叶飞将军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打法。他判断敌 人反击部队集中在厦门岛腰部。渡海登陆,佯攻鼓浪屿,造成敌人错觉,调动敌人纵深机动部队南调援救,这是佯攻方向;主攻方向放在厦门岛北部的高崎。首先渡海登陆强攻鼓浪屿,这是调 动敌人很重要的一招棋。然而采取主力突然向西突围的战法。当 然这是险招,叶飞一生只用过两次。
他的具体部署是以第三十一军的九十一师和九十三师组织攻 击部队,强攻鼓浪屿,吸引国民党军主力。然后以第三十一军的九十二师和第二十九军的八十五师、八十六师在厦门实行偷袭,同时亦准备强攻,登陆后向纵深发展以占领全岛。攻厦期间,以 第二十八军监视金门岛之敌,如发现其增援厦门或撤逃,则立即 对金门发起攻击。
当时攻击鼓浪屿的情况十分严重。攻击船队被风吹散后,部 队英勇地进行单船攻击,因而只有为数很少的部队登上岛岸,最后又与后方失去联系;但是,指战员有过长期战争磨练出的孤胆作战的精神,下级指挥员失去了上级的指挥时仍能独立坚持战 斗。第二七一团团长王兴芳冒弹雨率指挥船抵滩,中弹英勇牺 牲。副团长田军率一个排在另一侧登岸后,连续炸开鹿砦、铁丝 网。突入滩头地堡。第九十一师炮二连指导员赵世堂抵滩后,船 被击沉。他率领十多名战士强行涉水登陆,突入前沿阵地,直插 日光岩西侧制螅悖谕耆ズ笤那榭鱿拢岢终蕉分了睢『笠桓鋈恕
攻击鼓浪屿的浴血苦战是以失利结束的。但是登岛部队的顽 强战斗,果然造成了汤恩伯的判断错误,误以为鼓浪屿是共军攻击的主攻方向,以为共军夺取鼓浪屿之后,将从赛浪屿直攻厦门市区。汤恩伯立即将他掌握的预备队一个师投入鼓浪屿,包围了 解放军登陆的部队,战斗更为激烈。汤恩伯并将控制于厦门岛腰 部的机动部队南调至鼓浪屿。
登上鼓浪屿的部队以全部顽强战死的代价,牵动了国民党守 军,为当天晚上在厦门本岛北部偷袭成功创造重要条件。当天黄昏,第三十一军和第二十九军中抽出的五个主力团突击部队登船起航,几百艘木船在茫茫夜幕掩护下顺风顺水,迅速地驶向预定 地点。待国民党守军发现解放军的船队时,第三十一军的大部队 已经在厦门岛北部多处抢滩登陆。大陆岸上的炮兵也在这时猛烈 开火,摧毁了国民党军在海边的许多堡垒和工事。第九十二师一 个突击营的船只在上千米宽的泥泞淤滩前靠岸,部队在敌人火力下艰难地涉过淤泥,伤亡很大,仍奋勇向前。第二七四团战士陈 勤登陆后,枪被淤泥塞管没法打,他就用身体堵住碉堡口,掩护 了同伴登陆。有的部队登陆时失去了上级指挥,就自己组织攻击 突入守军的前沿阵地。有的战士抢滩后被敌人打散,但都独立战 斗拼到最后。经过了艰苦奋战,第二天清晨,从厦门岛北部登陆 的部队终于占领了第一线阵地。
在厦门岛中段,二十九军八十五师从高崎和神山两处同时撕 开口子。高崎是日本人占领厦门时为防美军登陆而修筑的海防要 塞,号称“海上堡垒”,汤恩伯以重兵把守。经一夜激战,解放 军终于攻克了这个要塞。天亮后,又占领了高崎机场。国民党守 军丢弃一架运输机和几辆坦克向南逃窜。
在厦门岛东段,八十六师在钟宅、下马一线登陆。突击部队 在夜色掩护下攀越经人工削修的陡壁,出其不意地突到国民党军 阵地上,被他们误认为是自己人。国民党军醒悟过来后,以坦克 和装甲车为前导进行反扑。解放军突击部队伤亡很大,坚守海 滩,与之苦战。
解放军突击部队多处登陆成功。国民党守军虽然竭力反击, 但因其正面防线被解放军全线突破,陷人了顾此失彼、惊慌被动 的境况。解放军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后,返航的船队冒着国民 党飞机轰炸,将后续部队源源运上厦门岛。10月16日白天,汤恩伯才判断解放军的主攻方向不在鼓浪屿而在厦门本岛北部时, 为时已晚。他赶忙调动手头仅有的一个团及特务头子毛森的特务 营,在飞机掩护下进行反击。解放军一面施放烟雾使飞机迷失目 标,一面以猛插纵深,抢占据点,以近战打击国民党反击部队, 并在松柏山口全歼毛森特务营。至黄昏时分,国民党反扑部队残 部只得向岛南逃跑。这时,汤恩伯对守岛已全无信心,率先向海 逃去,部队失去指挥各自奔逃。
●5。胜利之师受挫金门
厦门之役极大地鼓舞了第十兵团的官兵,特别是兵团指挥机 关。然而胜利却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被胜利喜悦激励的叶飞司令 员也没有对鼓浪屿的受挫引以为戒,而导致了在攻击金门岛时的重创。
在进攻之前,兵团内部也是有过争论的,比如韦国清政委就 有过担心。
然而叶飞司令说服了他:“你太多虑了,我的大政委,厦门 是敌人有永久性设防工事的要塞,守军是号称‘小白崇禧’的汤 恩伯集团,兵力充足,有海空军支援,已被我军攻克;而金门岛 弹丸之地,又没有什么坚固工事,守军名义上是一个兵团,实际 上不过二万残兵败将,说实话,要不是蒋介石严令固守,李良荣 早在我军攻克厦门之际就弃岛南逃了。我用一个主力军加二十九 军的两个主力团攻金,已是绰绰有余了。再说原作战部署本来就 是由二十八军攻金嘛,没有必要再改变部署。我还是那句话:此 役必胜!”
而此时,蒋介石对金门却绞尽脑汁。
他经过这些日子的反复考虑,看到汤恩伯的节节败退,认为 他确实不是阻止共军占领大陆沿海岛屿的最佳将领。他掐指一 算,在所剩无几的少壮派将领中,也只有那个40出头的胡琏。
胡琏,黄埔军校四期生,毕业后由基层干起,历经诸多战 役。最近由军长升至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蒋介石对他印象深的是 两件事。一件是1943年5月,日军发动鄂西攻势,溯江而上, 进窥巴蜀,妄图夺取四川门户的石牌要塞,当时担任师长的胡 琏,在各线友军失利的情况下,率部孤军奋战,浴血抗击数倍之 众的日军,终于固守石牌,击溃日军。胡琏从此名声大震。这两年,胡琏以善于与共军周旋而颇有名气。另一件事是1948年年 底,十二兵团为救在徐州战场被围的杜聿明部队,而被解放军诱 入口袋,包围于安徽蒙城的双堆集。已因父亲病故请假在外的胡 琏,奉蒋介石之命,乘坐小飞机降落回到阵中,与黄维一同指挥 作战。在解放军的进逼下,黄维和胡琏只好率部突围,两人都身 带大量安眠药,准备突围不成时自杀。胡琏在突围时,背部已多 处中弹。他被接应的骑兵救出重围,住进上海虹口天主堂医院治 疗,从其背部取出32粒弹片。白崇禧对其素来极为赏识。他听 说胡琏住院,特别从华中剿总驻地武汉给胡写了封亲笔信。信中 称白将向中枢建议,任命胡为兵团司令官〖当时胡为兵团副司令 官〉,驻扎于湖北境内。胡因一贯追随蒋介石,看了白的亲笔信; 对人表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黄埔子弟,岂能朝秦暮 楚!”胡乃将白的来信,投到火炉里去,未加理会。蒋介石获知, 益发欣赏胡琏。所以9月底,解放军叶飞兵团进逼厦门时,蒋介 石于10月上旬让胡琏的十二兵团从汕头派十八军的两个团乘船 驰援金厦。汤恩伯曾借一个团到厦门城街道阅兵游行,以示军 威。10月14日广州失守后,蒋介石收缩防线,下令整个十二兵 团归东南长官指挥,并即船运舟山。
就在十二兵团的船队在海里向北行驶途中,10月17日传来 厦门失守的消息。蒋介石感到厦门已失,金门危在旦夕。18日, 胡琏在海上给他来电,请示厦门失守后是不是让十二兵团撤回台 湾?蒋介石拍了两个电报:一个电令胡琏从海上赶来台北,让他 去主持金门防卫,以十二兵团司令官名义兼任福建省主席,取代 汤恩伯;另一个电报是命由汕头乘船去舟山的第十九军,改航金门接防。
蒋介石的这个布置正好造成了解放军攻击部队的重大失误。
10月24日这天,厦门刚刚解放了一个星期。厦门城里正在 欢天喜地地庆祝新生。解放军第十兵团指挥部也由同安县城迁到厦门来了,打扫干净的庭院,门口挂上了军管会的牌子。新生的 城市百废待兴,叶飞他们的确也忙得不可开交,外加胜利的喜 悦,更加坚信解放军“无坚不摧”。
当第二十八军打来电报,请求当晚要向金门发起攻击时,时 间便显得十分紧迫。叶飞随便扒了几口饭,便坐回指挥室。他和 兵团作战处长、情报处长,以及有关人员一道商量,如何回电。
叶飞很清楚,胡琏兵团已乘船撤出潮汕,但去向不明。他询 问参谋人员:“胡琏兵团是否已到达金门?”
参谋人员回答:“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胡琏兵团还在海上徘 徊,尚未到达金门。”
正说着,机要人员送来一份情报,是解放军截获的胡琏向蒋 介石请求撤回台湾的电报。叶飞一看日期,知道这是昨天的。而 蒋介石严令胡琏照命令执行的电报,却没有被截到。叶飞分析: 胡琏兵团的行动有两种可能,一是增援金门,一是撤回台湾。可 能是蒋介石命令胡琏增援金门,而胡琏不愿意,所以打电报给蒋 介石要求撤回台湾,因而在海上徘徊。叶飞就想趁胡琏未到金门 之时,发起登陆,攻取金门。这是最好的战机,也是最后的战 机;如再延误,金门情况可能发生变化。经再三考虑,叶飞批准 了二十八军开始攻击金门的战斗。
然而这时金门岛上国民党军的守备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蒋介石已连续指令往金门岛增兵。
对此变化,解放军第十兵团事先已有所了解。10月13日, 第二十八军攻占金门北面的大、小噔岛时,就抓获了国民党第十 八军主力第十一师的俘虏,其中包括第三十一团团长。经审问, 知道胡琏兵团第十八军的两个师已经抵达金门。这一重要情报本 该引起高度重视,可是部分领导主观认为国民党守军已成瓮中之 鳖,或将作鸟兽散,对守岛敌军的重大变化未予重视,甚至怀疑 俘虏的供词不可靠。
第二十八军负责指挥作战的肖锋副军长听到俘虏供词后,对 原作战意图有了新的考虑,其他一些领导也提出疑问。问题反映 到华东野战军主管作战的粟裕副司令员那里,粟裕立即感到金门 作战不可轻敌大意,曾特别指示:一、以原敌二十五军一〇八师 1。2万人计算,只要增敌一个团也不打;二、没有一次载运六 个团的船只不打;三、要求苏北或山东沿海挑选6000名久经考 验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粟裕的这三个“不打”,说明他对攻 打金门取慎重态度,可惜他的这一重要指示未曾落实。
还是那句话在有些干部脑子里作祟:大半个中国都被风卷残 云,还拿不下一个区区小岛?
要说“小”,金门的确是小。它的主岛大金门面积为124平 方公里,小金门为15平方公里。岛上十分荒凉,居民约为四万 人,多是华侨家属,靠农渔业及侨汇为生。可是其地理位置十分 重要,真可谓“金门”:蒋介石看重此岛,就是它有封锁福建主 要港口厦门之利。他知道,控制了金门,就是看住了跳板。对于 没有空军和海军的共产党部队,要想跨上台湾,非在厦门港集结 船不可,只要金门不失,就能控制厦门,屏护台湾。所以蒋介石 调兵遣将,将胡琏的两个主力师派去增援,使原先不足两万守军 的金门,一下子增加到三万兵力。而且金门还有装甲部队一个 营,这个营于1949年初组建,其主要成员均是从双堆集包围圈 和华北战场上逃回的装甲兵人员,该营拥有重15吨、配置一门 37毫米的美制坦克21辆,这是反登陆作战的有力武器。金门因 其小而硬,却是十分难啃。
而解放军的攻金作战方案还是根据守军两万人制定的。
24日晚7时,二十八军第一梯队登船后,已随船的副军长 肖锋又接到兵团领导电话,告知金门守敌已增加了两个团,并要 肖锋本人留下指挥。肖锋因对原作战意图有新的考虑,当即对原 攻金计划提出了疑问,请示是否按原计划行动?肖锋得到的回答是:决心不变。叶飞还坚持说:只要上去两个营,肖锋掌握好第 二梯队,战斗胜利是有希望的。
由于渡海前各部队没有进行协同演练,登陆船队一离开码 头,就与上级指挥失去联系,一些船只在航渡中即被打散。即使 这样,第一梯队还是在25日凌晨2时登陆成功。
在第一梯队登陆之前,肖锋副军长安排三名军部的参谋负责 组织船队返航。肖锋动情地握住三名参谋的手,一再交待:“你 们别无其他任务,你们的任务就是组织和督促船队抵滩登陆后迅 速返航。切记!切记! 一定要迅速返航!”
可是肖锋在得知第一梯队已经登陆,就是看不见返航的船 只,急得肖锋坐立不安。
船队为什么没有返航?
原来,第一梯队船只登陆时,在早晨2点左右,正是涨潮的 最高峰,国民党军原先设在海滩的障碍物多被潮水覆盖,许多船 只冲到障碍物上,才发现船被挂住了。部队只好在障碍物中下 水。而船只一时难以动弹。加上当时敌人的火力较猛,船工们纷 纷躲避,各船抵滩也有先有后,三位参谋的叫喊声被巨大的枪炮 声淹没,指挥不动。他们只好等部队攻占滩头阵地后,再将到处 藏身的船工召回返航。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攻岛部队还没站稳滩 头。大海就已开始退潮,而且退得极快。当三位参谋发现退潮 时,潮水巳退至10米开外,船再次搁浅了。
等到船底有了海水,开始返航时,敌滩头的排炮猛烈开火, 不少船只被击沉。敌人的军舰又从海上拦截,从古宁头返航的船 只又神差鬼使地误驶进敌军舰潜伏区,后又被解放军的情报船误 为国民党的增援部队,布置在厦门湾、石码一线的解放军远程炮 群一齐开炮,竟将全部船只击沉!
当时在岸边指挥的第八十五师长兼政委、后转入空军的朱云 谦回忆当时情景,痛心疾首:
我们眼看着船只被烧,第二梯队无法过海,内心的 着急和痛苦实非语言所能形容。古语说“隔岸观火”, 是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的意思,而我们却是看到眼里, 痛在心头,异常着急而又无计可施!这样的心情,是我 参加革命以来,从未经受过的。
第一梯队三个团的突击部队,在已经没有退路也无后援的情 况下,靠着手中的轻武器,同据有防御阵地及重型武器,还有坦 克、飞机和军舰助战而兵力多过五倍的敌军面前,顽强不屈,一 直奋战到天亮,遭国民党坦克群攻击而严重受挫。
26日上午,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司令胡琏赶到金门,汤恩 伯及汤的日本顾问根本博(曾是侵华战犯)一起到前线督战。当 天中午,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乘专机飞到金门督战。台湾加派 飞机对登陆部队占领的房舍猛烈轰炸。至夜间,登陆部队所携带 的弹药早已耗尽,千粮已吃光。指挥所得到报告,登陆部队10 个营已伤亡5000余人,剩下的1200人,准备分成几股突击上山 打游击,拼到最后一个人。经两昼夜激战,至27日上午10时, 金门战斗基本结束。登陆部队包括船工、民夫在内的9085人; 无一人投降,除部分被俘外,大都壮烈牺牲。国民党守军也伤亡 9000余人。当时的国民党守军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后来也承认, 10月25日人夜以后,成为最危险的一夜。他们所有的控制部队 都投人战场,除伤亡相当大外,且多感疲劳,胜负之数还未易 言。只是由于共产党没有船只,无法继续航渡来援,所以他们能 够平安度过这最危险的一夜。
金门战斗是人民解放军一次严重失利。一次战役导致全军覆 没,这在人民解放军战史上是仅有的一例。这次战役的失败,告诫中共中央军委,必须对岛屿作战的特殊性进行认真思考与深入研究,必须克服麻痹轻敌思想,同时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10月29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攻击金门 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通报》指出:
你们以三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三个军激战两昼 夜,后援不继,致全部牺牲,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 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 所致。当你们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一师攻占金 门,即为轻敌与急躁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先集 中力量,攻占厦门,而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不可分 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将此 次教训深加检讨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充分准 备,周密部署,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
当时指挥战斗的主要领导肖锋、叶飞等都向上级请求处分, 毛泽东表示:“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
叶飞在总结金门失利的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 时蒋军有海军,有空军,在解放战争中基本没有被消灭,而我军 没有海军,没有空军,渡海登陆作战仅仅使用木帆船,空中没有 掩护,海上也没有海军支援。……指挥员尤其是我的轻敌,是金 门失利最根本的原因。从这一战斗的具体组织指挥来说:攻金失 利,战斗组织的第一教训是船只不够;其次,战斗指挥上的第二 个重要教训,就是违背了渡海登陆作战的规律;第三个教训就 是,第一梯队三个团的兵力登陆,竟然没有一名师指挥员随同登 陆统一指挥。”
金门之役并未影响解放军渡海作战的士气。他们仍然跃跃欲试。按照毛泽东的时间表,他的第三步仍是在1950年解放台湾岛。1950年2月4日,毛泽东致电三野副司令员粟裕,要求其加 强对起义的国民党伞兵第三团的训练,并同意粟裕调四个师演习 海战,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然后,在1950年度,美国入侵朝鲜,毛泽东决定再次攻金进而解放台湾的计划搁浅,留下了遗 憾,也使叶飞将军和第十兵团的将士们失去了将功补过的机会。
第04章 胜者与败者的“小步舞曲”
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两个人,蒋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者;毛泽东,一个时代的开拓者,都注意到同一个问题:历史教训。蒋介石更多的是反思过去,而毛泽东则更多的是面对未来。
●1。失败与胜利使蒋介石与毛泽东都很警觉
关注历史的人们都会注意到,在蒋介石退出南京、毛泽东 走进北京的时候,他们都变得谨慎起来。据蒋介石的卫士翁元回 忆,蒋介石在溪口小住时,要大厨为他做一道梅干菜扣肉,光是 这道菜,蒋介石就吃了一个星期。蒋介石名誉上一直是溪口武岭 学校的校长,宋美龄是该校的董事长,这个学校也是蒋介石为 “造福乡里”出资30余万银元修建的新式建筑。当武岭学校的教 务长施季言接待蒋介石时,特地买了两只甲鱼,烧好后端来给蒋 介石佐餐,不料老蒋勃然大怒:“现在什么时候,你还买这么贵 的东西给我吃,你知道甲鱼多少钱一斤?”蒋介石在时局败落时 的带头勤俭自持,恐怕不能完全说是“装模作样”,多少有些反 思失败的味道。
此时蒋介石已是60多岁的人,但出于政治需要,仍到处奔 走、演说、安抚,精力还很旺盛。在他的“总统府”,除了处理公务外,便是接待来访者,客人整日不断。他在“总统府”见客 时,一般由侍卫长和秘书陪同,以防不测。在士林官邸见客时, 大多由秘书陪同,会见客人时,蒋介石有时亲自记录一些要点, 但主要由秘书记录大纲、建议事项,或蒋交待要办的事。蒋在会 见高层政要时,秘书都须回避。在蒋的官邸,设有新闻、言论秘 书二人,协助蒋的日常工作。蒋对秘书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整理 搜集若干资料,供他写作时参考;或者笔录他的口述文件、讲 稿;或根据他交付的大纲起稿;陪见客人,笔录谈话要点,处理 一般新闻、划出每日新闻要点;联系传播媒介,即报纸、广播电 台、通讯社、电视台等;旁听各项会议、了解全貌。除了新闻、 言论秘书之外,蒋还设有英文秘书。
与在大陆时期相比,蒋介石在台湾时期的工作、生活仍是比 较有规律的。一般每日6时起床,7时盥洗完毕,其后做早操。 操后人书房与宋美龄共同祈祷,祷毕开始用早餐。早餐一般听口 齿清楚的武官为他读报纸。早饭后自己翻阅报纸与批阅要文,或 接见高级官员与主持会谈等。下午1时半用午餐。午饭后睡半小 时左右。起床后苒看重点新闻、批阅公文或接见重要官员、来访 者。3时左右阅读香港报纸,至4时半,带一随同出去散步。散 步兴奋时,还要哼唱几句旧时军歌以及《反共复国歌》等。有时 也养花、种草、逗狗、投食喂养等。散步半小时后返回办公室喝 水,继续办公。7时开晚饭,吃饭后看电影,一般情况下都有专 人在旁边为他解说。晚10时人另室祈祷和沉思默想,然后洗硫 磺泉浴。洗毕后写日记,晚间写日记已经成了习惯,数十年间从 未间断,在退台的颠沛流离中也没有间断。日记写完后熄灯就寝。
1950年元旦,蒋介石并没有在台北欢度新年。已经覆亡的 “中华民国政府”在年前12月7日就已迁到台北市,旧时的总统 府插上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挂出“总统府”的牌子,却没有政府首脑。李宗仁“代总统”在纽约割治十二指肠,滞留 不返。台湾实际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这时正与蒋经国隐居在台 湾中部日月潭的涵碧楼,寄情于山水之间,大有“英雄末路”之感。
除夕那天,蒋经国想让父亲开心一点,便陪蒋介石去日月潭,将鱼竿放在蒋介石手里。蒋介石无心垂钓,只为解愁而已。
蒋经国从一旁端详着父亲,只见他的脸已枯皱,须发皆白,不禁悲起心头。
这时,蒋介石握着的鱼竿一顏,鱼线下坠,他连忙收竿,只见一条约有五尺长的大鱼,摇头摆尾地冒出水面。
划船的人献媚地说:“总统,这样大的鱼,几十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好!好!”蒋介石微微露出笑容,不住点头。蒋介石一生迷信,除夕得大鱼,岂不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想必新的一年会时来运转的。
元旦这天,蒋介石去教堂,做完祈祷,回到寓所,就忙着策 划应付突变的各种准备。新华社的广播他总是要听的,尤其是重 要的社论、“时评”等,更是要从字里行间去发现一点新动向。 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已经发布公告:“绝对不让容忍国民党反动派 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 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 为止。”这些,蒋介石已经听惯了,不以为奇。而美国如何对待 台湾,则是蒋介石最为关心、视为生死存亡的关键。
在美国,华盛顿已数度开会,反复讨论国民党政权能否得救 的可行性。会议分为两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认 为,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屏障。于是他 强烈主张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蒋介石防守台澎。这是代表美国 的所谓“鹰派”的典型意见。国务卿艾奇逊则予以驳斥。他说;即使美国介入,亦无济于事。从头年8月5月,美国国务院所发 表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就已经看出美国民主党政府对蒋已 感绝望。在这份美国的外交文件中,“蒋介石”三字,已成为国 民党政府贪污、无能、独裁、专制的代名词。艾奇逊有意将蒋介 石说成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还进一步说,美国的西太平洋 防线,有没有台湾,无足轻重。
杜鲁门总统作最后裁决,他支持艾奇逊的见解,于是拍板定 案。对这件事,有舆论说,杜鲁门这个脾气倔强的密苏里老农, 还在嫉恨两党竞选时,蒋介石以金钱支持杜威,现在他在泄私 愤。事实上,杜鲁门不能公然用武力侵占台湾,是慑于美国及世 界人民的反对,因这时尚找不出任何借口。
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将美国对 台湾的意见,公开诉之于众。杜鲁门说:“美国此时不想在台湾 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也不利用其武力以干涉台湾 现在的局势。美国并不采取足以涉及中国内战的途径。同样的, 美国政府也不供给军援与军事顾问于台湾的中国军队。”美国同 时宣布,自台湾撤走侨民,美国留驻台湾的,只剩一位领事级的 代表。最高级的武官,不过是位中校。看来杜鲁门存心坐视蒋介 石“自生自灭” 了。更使蒋介石感到不安的消息,就是美国国务 院里的苏联问题专家们,再度推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 些人说服杜鲁门的理由是,再延迟与中国建交,只有利于苏联, 使毛泽东更靠近斯大林,而危害到美国的远东利益。
新年伊始,台湾便笼罩着很浓的失落情绪。美国公开抛弃台 湾,传及世界每个角落,蒋介石虽严令台湾报刊,不许透露半点 消息,但人们还是从各种迹象上感觉到了这点。当时,几乎没人 认为蒋介石能在台湾呆一年以上。高官富贾,开始安排退路。只 有宋美龄,在逗留美国数年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