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国华正在北京。虽在治病,却与西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情报告诉他:3月17日,达赖和主要官员及家属都已化装逃出 拉萨。逃前曾与在藏的谭冠三政委互有三封信函往还。从中看出 达赖是思想矛盾的,一方面在信中谴责叛乱,述说困境,甚至提 出秘密前来军区。另一方面,在逃离拉萨的当天又留给全体僧俗 官员和贵贱人民一封公开信,宣称“西藏过去是独立国家”,认 定叛乱组织合法,并指定了叛乱武装的总领导。对于中央的方针 张国华也了解得十分清楚。中央已表示:“对达赖本人仍应多方 做争取工作,但不要怕反动派把达赖劫走。敌人这样做,不论是 否是达赖本人的决定,对你们毫无坏处。”
毛泽东正在湖北武昌,闻讯给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和西 藏军区发来急电,电报特为指出:“如果达赖及其一群逃走时, 我们一概不要阻拦,无论去山南、去印度,让他们去。”张国华 也很清楚,谭政委和李觉参谋长布置在拉萨周围的部队,早已把 炮口对准了叛匪的营地,只要一声令下,那里将夷为平地。但没 有人动一枪,眼看着达赖集团在月光下渡过拉萨河,向山南逃窜 ……他完全信赖这支令行禁止的好部队。在赶回西藏前,他在北 京遥控指挥,一方面将西藏的情况及时报告中央,一方面向西藏 部队转达中央的指示。
此时,张国华严令部队不要开第一枪,以极大的忍耐做着工作。
3月20日凌晨3点45分,拉萨的叛乱指挥部自视胜利在握, 下达了向西藏军区、中共西藏工委、自治区筹委会发起全面进攻 的命令。几千名叛乱分子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分成三路向目标 冲了上来……张国华向部队传达中央的作战命令:“全面反击, 坚决平息叛乱,彻底消灭叛军武装!”他同时关照部队要注意保障上层爱国人士的安全。
为了确保胜利,中央军委增派第五十四军一三〇、一三四师 和兰州军区第十一师等部队人藏平叛。张国华昼夜关注着西藏的 战事,不时向中央提出自己的意见。电报频频往来,一切都在周 密的运筹之中。战事进行得十分顺利,他思索着下一步,向军区 和工委发出一份绝密急电:
达赖和索康等反动头子逃走后,拉萨叛军有逃跑的 可能。我驻拉萨部队主要任务是设法不让敌人逃走,待 主力到后聚歼。除必需而又可能攻占敌据点和增设新据 点(前已告)外,所有据点一律固守,继续示弱,诱敌 攻我,抓住敌人;各据点间,对敌可能逃跑的道路,组 织火力封锁和夜间部队巡逻;可能时设置火堆,继续使 用信号、照明弹,使敌惶恐不安,增加其夜间逃走困 难;装甲车不分昼夜沿敌可能逃跑的公路线巡逻;主要 据点尽可能在夜间组织小分队,在据点附近活动,防敌 突然偷袭。大小据点,都应有一定反突击部队,但不要 随便出击,避免过早消粍有生力量……
这些意见完全符合中央和军委的意图,那就是把叛军吸在拉 萨,而后由张国华率增援部队把叛军包围在拉萨,加以聚歼。
坐镇武汉的毛泽东,也同意军委增调一三四师及其他配属部 队火速汇于格尔木,并令张国华立即赶到格尔木,率一三四师等 增援部队从藏北入藏,进行大迂回合围拉萨,令谭冠三牵制住拉 萨之敌,严禁乱出击,以免打草惊蛇。
张国华接电,二话没说,揣上那瓶正在吃的治高血压的药 片,带上秘书党雨川,从北京乘飞机飞往格尔木,准备实施围歼计划。
3月20日10时,军区以现有兵力向敌发起反击,并上报军 委。当收到军委重申作战方针的复电时,平叛部队对拉萨制高点 药王山的炮火袭击已经开始,仅一个多小时,便攻占了药王山, 切断了市区和罗布林卡叛乱武装的联系,打乱了敌人的统一指 挥。19时30分,又迅速攻占了罗布林卡的指挥中心。21日,机 动部队转入市区,逐个歼灭了盘踞在恩珠仑宅、朗加多吉宅、木 鹿寺、小昭寺等据点的叛乱武装。22日,大昭寺叛军经政治争 取而投降,布达拉宫之敌也打出了白旗。
3月23日,军区宣布撤销朗子辖〈市政府〗,成立了拉萨军 管委员会,拉萨市的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还在武汉的毛泽东召见张经武、张国华。当他俩来到东湖的 石屋别墅时,毛泽东穿着灰色呢制服,在三面窗户俯临湖水的大 房间,走过来兴致勃勃地和他们握手。虽然这一年因中苏关系和 党内一些不同意见,使他精神一直不很偷快,但对贯彻他意图并 打了胜仗的下属,依然表现出他惯有的幽默风度。张国华和张经 武坐在毛泽东对面的小桌两旁,毛泽东突然指着张经武问:“你 给达赖磕头了没有?”
张经武嘴一撇:“我是代表中央去见他的,是中央代表,给 他磕头……”
毛泽东格格笑出声:“为了全西藏人民的解放,你给他磕个 头有什么关系?你不磕头,好,他跑了,想磕也磕不成,人家这 也是‘先礼后兵’,菩萨得罪不起哟!”
毛泽东的玩笑使气氛轻松了许多。他的目光转向张国华: “你给军委的电报我看了,许多意见很好,有预见。在西藏的部 队是一支能吃苦会打仗的好部队,有不怕死的精神。”毛泽东的 面前飘着淡淡的烟缕,他用手赶了赶,把思路转向有关生死的问 题:“前几天,我的老朋友安娜。路易斯和她的丈夫来看我,我同 他们说,我已经66岁了,我可能会病死,可也能乘飞机遇难,或是被蒋的某些特务分子暗杀,总之,怕死是没有用的。怕死不 能制止死亡,只能导致死亡。我并不希望死,我希望能亲眼看到 帝国主义的末日。但是,如果我不得不死,我也不害怕。”
两位将军对这番谈话有些局促不安。毛泽东又把话题转回平 叛,询问部队伤亡和目前布防情况,张国华一一回答。毛泽东阐 述平叛之后的总方针:“我早就说过西藏的事情不能急,我们不 急,达赖也不能急。叛了也好,先叛先改,后叛后改,不叛就缓 改嘛。现在已经叛乱,就只好边平边改。总的方针是军事打击、 政治争取和发动群众相结合。少数反动分子的武装叛乱,其结果 带来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比较彻底的解放。叛乱,对于藏族是不 光荣的坏事,但是中央正确处理的结果,对于藏族人民,却使坏 事变成了好事。”
张国华飞回拉萨后,具体指挥西藏地区的平叛作战,于4月 4日决定发起山南战役。军区以四个团又两个营的兵力,分进合 击,迂回包围,向盘踞在山南地区之敌进剿。出师十日,奔袭千 里,一举荡平了叛匪的老巢,封锁了亚东以东、米林以西的边境 线,隔断了叛乱分子与国外陆上联系的重要通道。
●7。美国总要插手,蒋介石总是幸灾乐祸
对于中国的事情,美国总要插一脚。对西藏也是如此。
早在1950年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遣间谍分子劳威尔。托马斯会同査逊、西藏摄政大札等官商成立一个非法“亲善代表团”,打算分别去美、英、印度、尼泊尔四国求援,让西藏成为 一个“独立国”的样子,并由美国合众社加以宣布。当这个代表 团先遣人员到达江孜时,由于中国外交部提出抗议,美、英等国 不得不致电西藏地方政府要求撤回代表。
1950年10月,解放军解放昌都。美国不甘心它在中国的失 败,妄图利用联合国来干涉解放西藏。它一面指使非法的“西藏 代表团”向联合国提出所谓“呼吁书”;另一方面又唆使萨尔瓦 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团于11月15日向联大提出一个干涉西藏问 题的提案,诬蔑中国的行动是“外国入侵”,要联大“设立委员 会授权研讨联大对此事可以采取的适当步骤”。同年11月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诬蔑中国人民解 放自己的领土西藏是“侵略”,并胡说“美国认为这是一件最不 幸最严重的事件”。美国政府管别国的事已经管到了每一个角落。
1955年春,一位不露姓名的美国情报官曾扮作“游客”到 噶伦堡游览,专门会见了达赖喇嘛政治圈子里知名度很高而又最 熟悉西藏情况的苏格兰传教士乔治。N。帕特森。在有前西藏地方 政府上层叛逃分子参加的会议上,帕特森作了四天翻译。这位美 国人提出一个10年援助方案,策划推翻中国在西藏的统治,并 将任命一名与大使馆没有联系的专业美国特工人员,专门处理西 藏事务。与会西藏代表拉加“邦达昌点头同意。这次由帕特森当 翻译的会议,代表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西藏进行的最后决定。
事实上,美国在西藏早有隐蔽活动。他们在1951年就与达 赖喇嘛的二哥嘉乐顿珠有联系。曾策划过噶厦上层反动分子叛 乱,使西藏脱离中国的阴谋。
1958年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教官在海耳营秘密训练第一 批西藏分裂兮子。监管这一隐蔽行动计划的是中情局的一位重要 人物査德。梅文。比塞尔。
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西藏分裂分子的计划,仍然在进行中。
1958年8月,几名在海耳营受过中情局训练的西藏人登上一架 由美国人驾驶的四引擎飞机,空降到拉萨以南的贡嘎地区,每人 都配备一支手枪、一支自动步枪、发报机、毒药片(必要时自杀用)等。在拉萨附近空降的两名藏人,潜人罗布林卡夏宫,会见了达赖的总管帕拉。土登。会谈后,帕拉交给他们一封信,叫他 们用无线电拍发给美国。信中说,他觉得武装暴动是没有前途 的,最好的办法是在西藏扔一颗原子弹。这两个空降藏人后来和 美国特工人员取得了无线电联系,然后转往藏南活动。
1959年,杜勒斯让比塞尔成为中央情报局各项行动计划的 主管,实际上是让他负责全球的秘密行动。其中之一就是海耳营 的藏人行动计划。
1959年1月22日和3月3日,即西藏叛乱的前几天,杜勒 斯曾给艾森豪威尔总统写过有关西藏的备忘录。美驻台湾大使埃 尔斯沃思,邦克一直让华盛顿了解西藏事态的发展,而一切可靠 消息都来自中央情报局。
美国中央情报局代理局长査尔斯。卡贝尔和督导部远东分局 局长德斯蒙德。菲茨杰拉德,在此期间几乎每天都与戈登。格雷电 话联系,他们还安排了一个跟随达赖喇嘛“旅行”的无线电报务 员。这位特工人员能不断指示地点空投生活物资,还能和附近的 “民族自卫军”取得联系,同时又能给中央情报局每日提供信息。
1959年4月2日,西藏叛乱集团向华盛顿方面请求:“你们 必须尽快帮助我们,用飞机运来能供3万人所需用的武器。”
4月23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开会,中央情报局把一份 秘密报告,一封杜勒斯写给艾森豪威尔的信和一份报告达赖喇嘛 观点的电报都摆了出来,情报局长的信中主要是写关于达赖喇嘛 要继续反抗中国的决心。
1959年5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继 续支持西藏叛乱,并将行动方案扩大,要在美国本土开始训练西 藏“游击队”。
这个训练基地设在科罗拉多州的海耳营地。该基地位于海拔 3000米的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与西藏相似,是中央情报局最 理想的场所。西藏人来此受训,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身在美国。他 们分批密训,计划训练约500人,分五个组。训练后再秘密送回西藏、西康等地。
1959年的一天,当秘密训练正在进行时,达赖喇嘛到了联 合国。此时美国怕人们把注意力引向美国插手西藏问题,因此躲 在幕后,建议轻轻地敲打一下中国,给一个“温和谴责”。由于 美国与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利害关系不一致,1959年10月21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对西藏的“人权”问题只表示关注,至于 西藏人要求的“独立”和“主权”,大会只字未提。
1961年11月7日,中央情报局由海耳营地运出一批受过训 练的西藏叛军。在午夜出发,预计黎明时分人们还在沉睡时,到 达129英里以外的彼得森空军基地。但是事与愿违,由于山路崎 岖陡峭,军车陷入雪坑,延误了时间。结果,西藏人到达基地 时,天已大亮。一个精心策划的秘密泄露了。
当时密训的西藏人乘坐C一124型飞机,这架飞机在机场检 查时,美国兵以枪口顶着47个围观群众要他们离开。并威胁说: “为了国家安全,不许出去谈论此事,否则就是违犯国法。”
不料第二天,此事便被刊登在《科罗拉多泉报》上。根据美 国安全法,中央情报局不得在国内搞准军事行动,同时也无权对 公民实行预防性拘留,因此彼得森机场上的混乱事件,迫使中央 情报局中止其他隐蔽行动计划。
大陆一有风吹草动,想插手的是美国,最幸灾乐祸的是蒋介石。
西藏叛乱的消息传到台湾,蒋介石为之精神一振。照例又是 急忙召集“御前会议”,又是发表“反共复国到了新阶段”,筹划 着如何援助“叛军”。无奈鞭长莫及,爱莫能助,只好进行口头 援助。3月26日,蒋介石发表《告西藏同胞书》,宣称将对西藏 达赖喇嘛发动的叛乱予以积极的支持和有效的援助。叫嚷“西轉 未来政治地位,当由藏胞自决”,望西藏“抗暴”斗争奋斗到底, 他蒋介石要与叛乱分子“在大陆上约期会师”。蒋介石煞有介事;三天后又发表告青年书,称西藏“抗暴”斗争是“革命的前奏”, 要台湾青年支援西藏同胞“抗暴”。
然而天不遂愿,蒋介石没有等来“抗暴”胜利消息,反而在 8月等来一场特大风暴,使台南陷入空前的大水灾。蒋介石下令 军队紧急动员,全力投入救助水灾,恢复交通通讯设施。台湾有 限的资金都用来应付灾后变故。蒋介石也没能到大陆与叛军会 师,相反,被击垮的西藏叛军,有一小部分逃到印度,辗转来到 了台湾。9月29日,蒋介石接见了西藏叛乱代表,给他们上了 一堂“复国”课,答应要全力支持藏胞获得“自由”,以后便没 了声息。
但不管怎么说,蒋介石似乎从西藏叛乱和大陆遭受自然灾害 中又看到了 “反共复国”的曙光,这一年的年末和20世纪60年 代初,他又活跃起来,一会登上美舰观察军事演习,一会接待美 国来客,重弹他的复国老调。他宣称台湾卧薪尝胆已10年,中 共面临“绝境”,已具备“反攻大陆”的基础,“反攻大陆必胜必 成”。蒋介石的既得利益是:在“动员戡乱时期”,“总统”可 “连选连任”,于是他堂而皇之成了第三届“总统”。他任期内的 传业是“六年内完成反攻大业”。看来蒋介石只要有一口气,就 决不退出历史舞台。
第10章 多事之秋
20世纪50年代末,“天灾”、“人祸” 一齐向中国大陆袭来。 不甘心偏安一隅的蒋介石预言“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一定会破裂”, 以为有机可乘,准备实施其“反共复国”的梦想。他列出时间 表,发誓要在6年内完成“反攻大业”。
尽管风起浪涌,一生喜欢斗争的毛泽东仍稳坐钓鱼台。谈到 蒋介石,他仍似“情有独钟”:“现在这个时候,台湾还是要胡 适、陈诚,还是要蒋介石?在这个中间选择,我看还是选蒋介 石。陈诚、胡适跟美国联系得比较多,还是要蒋介石好。……至于‘总统’,那还是他好。……可以10年、20年不去进行改革, 还是三民主义,搞特务,反共,尽他去反,只要你这个葫芦是挂 在我的腰上,不挂在美国的腰上。”
●1。蒋介石坐上美航空母舰,派遣“游击队”
金门炮战后,台湾海峡又恢复了平静。但美军为了炫耀自己 的武力,不断进行所谓“例行训练”,美台媒体也借此到处吹嘘。 1958年11月14日,台中央社连续发出了该社杨孔鑫发自美 国航空母舰上的消息。上午10时发出的消息标题是:“蒋总统今 天笑容洋溢地参观可以发射核子武器的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举行的海军联合演习”,内容是:
蒋介石由美驻台湾大使德鲁姆赖特陪同,从台北坐直升飞 机,于10时降落在巨型航空母舰“中途号”的甲板上。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霍普伍德上将及第七舰队其他官员,早在甲板上 等候。欢迎仪式还挺隆重,有乐队奏乐,礼炮放了21响,蒋介石检阅了仪仗队。
这是蒋介石第四次参观美国第七舰队。
第一次是在1954年1月9日,蒋介石坐在3。3万吨的航空母 舰“黄蛙号”的司令台上,由当时的第七舰队司令普赖德中将和 当时的第七十二机动舰队司令赫丁少将陪同,参观了美国军舰和 喷气飞机的联合演习。
第二次是在同年11月,蒋介石乘一艘斯诺克式的潜水艇潜 入水下10尺,这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潜航”。
第三次是在1957年11月1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从台北坐 直升飞玑降落在另一艘3。3万吨的航空母舰甲板上,这艘航空母 舰的名字很怪,叫“倜傥之李却特号”。那次正遇上倾盆大雨, 海上演习不得不推迟了一小时。
这次演习,大约有39名记者来做报道。 杨孔鑫将“中途号”航空母舰描绘一番:軋5万吨的“中 途号”,舰上有5寸口径炮14门,3寸的40门,可载包括新式轰 炸机在内的各型飞机137架,舰上并可发射导弹,此舰时速33 海里,是1945年建造完成,造价达九千万美金。
下午2时,杨孔鑫从“中途号”航空母上,向外界发出了 详细报道:
蒋总统今天穿着五星统帅制服,戴白手套,胸前佩 青天白日勋章。
今天台湾海峡的天气特别晴朗,蔚蓝的天空像洗过 的一样没有一片云彩。温暖的太阳使每一位参观的人都 在这初冬的季节却有“初夏”的感觉,只有秋天的微 风,海平静而无波,而且光亮得像一面其大无比的镜子。
这次演习是在事先经过周密安排而且是严格保密 的,“中途号”巨舰于今晨6时45分才奉命驶到台湾岛 北部海域,距离中国大陆100海里的海上,参加演习 的。其他美国海军部队直到今晨6时也才接到直接命令。
演习是从上午10时50分开始的。美国的三艘航空 母舰“中途号”、“刘克星吞”、“提康德罗加”和150架 各型飞机。在“中途号”舰的两侧还停着美国第七舰队 司令的旗舰“海伦娜号”和两艘驱逐舰“勃里却特号” 与“克辛号”。
一批属于美国第十一海军陆战队的飞机第一次飞过 “中途号”巨舰时,这次显耀美国在远东海军的强大实 力的实弹演习就开始了,这次演习被称为“学院演习”。 从“刘克星吞号”和“提康德罗加号”舰上起飞的 飞机接着掠过“中途号”舰的上空。
当37架各种样式的飞机,从“中途号”舰上利用 各种方式飞出时,掀起了这次演习的高潮,当一架飞机 准备妥当后,只费42秒钟的时间就冲入高空,这些飞 机从飞行甲板上喧嚣地飞出时,那个声音实在是震耳欲 聋,即使肩并肩站着的两个人用高声喊叫也彼此不能听 见话语。
飞机群升空后即表演火力,包括空中扫射、轰炸、 发射火箭炮和空中加油,射击的海面目标只距“中途号”舰数海里。这批飞机的飞行轰炸和扫射的技术可说 是简直没法再好。
12时半,机群开始一架又一架地飞回军舰,它们 降落时每架只费时30秒钟,比起飞时还少12钞钟。
蒋总统和随行的高级官员坐在舰桥上参观这次第 七舰队的精彩空中火力表演,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霍 普伍德上将与第七十七机动舰队司令克拉克和总统在一起。
当飞机从飞行甲板上飞出时,“中途号”舰开足马 力向演习地区航行,这时风力变得很强,使站在甲板上 的人感到呼吸都有点困难。
演习于12时50分结束。
蒋总统和其他参观的人们于下午1时在舰上午餐, 总统于2时半坐直升飞机离开军舰回台北。
美国第七舰队是在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尚未消除的 时候举行这次军事演习的,从今天上午10时直到演习 完毕,共军未肉金门发射一炮,美国第七舰队现有的实力如下:
125艘军舰、500架飞机和6万人员,组成六个机 动舰队和五个主要的混合机动部队。
这两年,外国记者特别是美国记者大量涌人台湾,他们之 中,有些是真记者,有些是打着记者招牌的情报人员,还有一些 是美国决策者特派人员。后者总是得到蒋介石的关照,经常出入“总统”官邸。
有一天,蒋介石就接待了这样一位记者,其身份一时难以说 清。未见面,蒋介石又将一通老话让“外交部长”叶公超转达: “你告诉他,目前形势,对付中共只有一个‘打’!你们不但不 打,而且一味姑息,老实说这对自由世界不利,特别是对自由中国不利。”
叶公超说:“总统先生,他既以私人身份来此,说有些事情 要请教您,是不是您也以私人身份接待他?”
蒋介石想了一下,答应了。
当美国“记者”被引到蒋介石身旁时,不多时间,就有侍卫 官走到蒋介石身旁,低声说了句什么。蒋要叶转告客人说,他要去接一个电话。
蒋介石离去后,客人小声问叶公超:“听说贵总统的椅子扶 手上有一个叫人铃,当他因为前列腺原因而小便频频时,他就按铃,外面的侍卫就进来请他接电话,其实是‘尿遁’,不知是否真实?”
叶公超笑而不答。转移话题说起中央情报局被报刊揭露内幕 的事,洋客也笑而不答。
蒋介石回来后,很轻松地和“记者”点了点头,坐下听他讲 美国的所谓“以柔克刚”政策,而后,蒋介石又讲起“反攻大 陆”的设想,并请美国为其打头阵,“记者”当然无权答应,但 愿将蒋所有的想法都“带回去”,以供白宫参考。
记者走后,蒋介石满腹怨气,把宋美龄叫来“出气”。
宋美龄问:“他们同意我们派出游击队深入大陆开展游击区, 这套方案究竟做好没有?如果顺利,岂不甚好?”
蒋介石答:“早在做了,只是兹事体大,万分机密,因此知 道的人很少。他们在荒僻的地方受训,由中美专家训练,相信比 登陆东山岛还麻烦,而且也没经验。”
宋美龄建议:“根据我们的敌后情报,大陆不稳之极,没吃 没穿,既没有一个像样的工厂,又没有人种田,总之是一塌糊 涂,如果国军反攻,他们会出来欢迎我们的。如果游击队去,他 们更会设法掩蔽,乃至供应食宿,反正对我们有利,既然有这么 好的条件,就该快点动手才是。”
蒋介石不是对外演说,在家中说话不便夸张,他忧虑道: “我当然相信这些情报,这是他们出生人死,用性命换来的。不 过我们不能全听情报的。你们可以想一想,既然大陆一塌糊涂, 为什么还能打败美国兵,将他们钉在三八线上?这要花费多少人 力物力,这是一。还有,既然大陆一塌糊涂,为什么还有东西出 口?我们骂他们是饥饿输出,可是老百姓总不能天天过荒年,那 是不打自乱的,这是二。此外,有些美国人和西方其他国家以及 日本等,他们地位很高,和我谈到大陆时,好像认为大陆的真相 不是如此。他们有些人还去过大陆,因此为自由中国担心,希望 出现一个全世界反共、联合国派兵打大陆的局面。”所以蒋介石 主张一面继续训练“游击队”,一面把大陆的真实情况搞清。
于是蒋介石传令“游击队长”进见。蒋介石劈头便问:“游 击队如果出发,时机是否成熟?〃
“游击队长”胸有成竹:“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工夫,又赶上大 陆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他们正在‘南望王师又一年’,此刻国 军反攻,正是最好良机……”
蒋介石听惯了这些陈词滥调,皱眉道:“东山岛突击之前, 你们的情报说对方不堪一击,结果你们自己明白!今天我找你 来,就是问你一声,如果我们的游击队出发大陆,究竟有无希 望?”
“游击队长”鼓足勇气说:“有希望!”
“根据什么?”
“根据大陆反共情况,毛泽东早给他们反掉,生死存亡都不 知道。目前只能用替身露面!”
蒋介石并不惊奇:“毛泽东用替身这个情报,是中美专家先 从东京播发出来,再传到外面去的。你司职情报,把这个消息当 真,我对你所提供的情报材料,多少有些怀疑。”蒋介石见“游 击队长”有些自惭形秽,便软下声音,问道:“如果乘第七舰队的军舰出海,到广东沿岸换乘橡皮艇,能否被发现?”
“游击队长”又有把握:“广东海岸线很长,他们不会发现。”
“登陆之时,会不会受到冷枪射击?”
“他们决不可能沿海通通驻兵。”
“确有把握?”
“报告总统,由于计划周详,准备充分,经过恃殊训练的游 击队分批登陆后,绝无可能被发现。而后深入山区,民众定会望 风来归,迅速建立起游击基地。而国军到达之时,无论什么地 方,都会受到隆重欢迎。他们盼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天。”
蒋介石喜欢这个部下描绘的前景,但也不无顾虑:“大陆民 众盼的是国军开到,可是现在去的只是零星的游击队,不是正规 军;他们会失望吧?”
“不会。”受到鼓励的“游击队长”信口开河:“我们在金马 前线放出去的心战气球,下面挂了不少总统的照片,好多大陆居 民接到后就拿回家珍藏,还有的在夜里拿出来挂……”
蒋介石终于被这伶牙俐齿的“大特务”说活了,吩咐道:“我限你90天之内,给我拟一个游击登陆方案,登陆地点不少于 20处,都要有详细说明,风向潮汐,沿海情况都要一一考虑; 不得马虎潦草。其他如粮食供应,空投地点等,都要详尽说明。这个方案我要拿给美国人看的。”
●2。毛泽东考虑释放战犯
多事之秋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和蒋介石 的作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当蒋介石训练了一批又一批的特务准备 派往大陆时,而毛泽东却在考虑释放关押的国民党高级战犯。
解放之初,昆明、抚顺、北京等地,关押了大批国民党战 犯。1950年春天,周恩来召集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司法部长史良前来中南海,说有要事相商。等他俩坐定,周恩来告诉他们,今 年2月间,他随毛泽东主席访苏期间,与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 互助同盟条约》,那条文早已公布了。在会谈中间,中苏双方还 商定,被苏方俘获的日本战犯、伪满战犯,继续押在苏联巳经不 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既已成立,理应把这些家伙交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