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局长想调他去接受专门的飞行训练,但哈尔西因视力问题而未通过体检。1930年,哈尔西赴大西洋指挥驱逐舰分遣舰队。此后,先后在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和陆军军事学院任教官。1935年,哈尔西奉命在彭萨科拉飞行学校受训之后出任“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舰长。两年后调任彭萨科拉飞行学校校长,晋升为海军少将。1938年,哈尔西出任第2航空母舰分遣舰队司令,次年改任第1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旗舰为“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1940年春,升任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指挥太平洋舰队所辖的全部航空母舰,晋升为海军中将。任内极力主张航空母舰与舰载机的联络应以无线电通话机取代无线电收发报机;精心组织实战演习,完善舰载机协同进攻战术。


第三部分哈尔西 海军五星上将(2)

率部执行轰炸东京任务的指挥官杜利特尔    

  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夕,哈尔西奉命率以航空母舰为主的第8特混舰队为威克岛运送远程战斗机,因而美国航空母舰得以免遭劫难。哈尔西在返航途中得知珍珠港事件,立即下令在日本舰队可能撤退的方向搜索,准备还击。遗憾的是,搜索一无所获。  尼米兹出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后提出的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的作战方针,得到哈尔西的坚决支持。哈尔西奉命率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先后对日军占领的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威克岛实施战术突袭,对美军士气和美国舆论影响很大。    1942年4月,哈尔西率载有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25远程轰炸机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和负责支援的第16特混舰队执行轰炸东京的任务。4月18日,詹姆斯•;杜利特尔中校率远程轰炸机群成功地轰炸东京等地,后有部分飞机降落在中国机场,飞行人员得到中国军民的救护。此番轰炸震惊日本朝野,杜利特尔因此晋升为准将并获得国会荣誉勋章,哈尔西也名声大震。


第三部分哈尔西 海军五星上将(3)

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从航空母舰起飞    

  未能参加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是哈尔西引为遗憾的。珊瑚海战役发生之时,哈尔西正在赶往战区的途中;中途岛战役之前,哈尔西因患皮肤病而被迫住院治疗。  1942年10月中旬,瓜达卡纳尔岛战事对美军极为不利,登陆美军面临被日军赶下大海的危险。尼米兹任命哈尔西赴努美阿取代戈姆利出任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兼第3舰队司令),指挥该区的盟国陆海空三军,以扭转战局。  根据侦察机获得的情报,哈尔西判断日军即将发动总攻,便设法加强该岛的海军陆战队,部署舰队迎战。10月24日,日军总攻开始,登陆美军则顽强据守,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26日,哈尔西所辖的第16特混舰队和第17特混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圣克鲁斯岛海域交战,美国海军遭到战术性失利,损失1艘航空母舰和74架飞机,日本则有2艘航空母舰受创共损失100架飞机,但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认为“瓜达卡纳尔岛总的形势并非不利”,因为联合舰队舰载机飞行员损失严重。趁日本联合舰队撤回特鲁克岛接受补给的机会,哈尔西加紧为海军陆战队赶运增援力量。哈尔西视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为南太平洋战区战役的关键,于11月8日飞抵该岛的亨德森机场视察,提出“杀死日本佬!杀死日本佬!杀死更多的日本佬!”的口号鼓舞守军。11月14日,美国海军在哈尔西指挥下向日本运输舰队发起反击。次日,在瓜达卡纳尔岛海域的战列舰交战中,日方损失2艘战列舰、1艘重型巡洋舰、3艘驱逐舰、11艘运输舰和数十架飞机。损失惨重的联合舰队再也不愿支援陆军作战。1943年2月,瓜达卡纳尔岛日军被迫撤离。罗斯福总统为瓜达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而向哈尔西发出贺电。哈尔西随后晋升为海军上将。  此后,日军在哈尔西的战区接连受挫。就在这时,太平洋舰队情报处破译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将飞抵布干维尔岛视察的情报。罗斯福和海军首脑人物决定击落山本座机。4月17日,哈尔西奉命组织这次“复仇”伏击行动,由18架P—38战斗机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执行。次日清晨,美国战斗机低空飞至预定空域后拉向高空。当山本乘坐的轰炸机在6架零式战斗机护航下出现时,美国飞机从高空直扑目标,以12架战斗机引开6架护航机,以6架战斗机将2架轰炸机击落,山本毙命。  1943年5月,盟国的“三叉戟会议”决定实施“双叉冲击”,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同时向日军发起进攻。哈尔西奉命组织指挥所罗门群岛战役。第3舰队得到加强,计有6艘航空母舰(舰载机540余架)、2艘战列舰、49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还配属有海军陆战队。  6月30日,哈尔西部在新乔治亚岛实施登陆作战,遭到日本守军的激烈抵抗。海战速度的加快促使哈尔西更换陆战指挥官。8月25日,美军攻克该岛,歼敌约9000人。  根据预定计划,哈尔西的攻击目标将是科隆班格拉岛。该岛有1万日军严密设防,强攻不仅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且将使作战旷日持久,因此,哈尔西决定对该岛围而不攻,越过该岛而攻取韦拉拉维拉岛,为后来尼米兹提出“越岛作战”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第三部分哈尔西 海军五星上将(4)

哈尔西海军上将    

  在布干维尔岛登陆作战之前,哈尔西奉命将一些舰船和部队调给组织指挥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的斯普鲁恩斯,因而必须考虑以奇制胜。11月1日,哈尔西部以数处佯攻吸引日军主力却在该岛不便登陆的西海岸登陆成功,令日军震惊不已。但哈尔西所辖特混舰队远在后方补充燃料、弹药,而日本的大森舰队得到6艘重型巡洋舰的加强,使哈尔西面临最危急的时刻。哈尔西于11月5日在没有足够的水面舰只护航的情况下出动他的 2艘航空母舰,舰载机炸坏停在拉包尔的日本6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古贺横一匆忙将重型巡洋舰撤走。布干维尔岛争夺战直到次年3月才结束。在所罗门群岛战役中,美军击沉日军五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重创19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毁日军飞机700余架。所罗门群岛战役之后,美军正式划分中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辖区和任务。作为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的哈尔西在作战方面归麦克阿瑟指挥,而作为第3舰队司令的哈尔西则归尼米兹领导,这就难免产生摩擦。  到1944年6月,哈尔西的第3舰队发展成为拥有4个航空母舰群(12艘航空母舰)共500余艘舰船的舰队。尼米兹和哈尔西都主张绕过加罗林群岛直接进攻菲律宾,但未被采纳。8月,哈尔西率第3舰队进攻加罗林群岛,击毁日军480架飞机、约100艘舰船。在发现菲律宾沿海防务空虚之后,哈尔西力主直接进攻菲律宾,这才得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


第三部分哈尔西 海军五星上将(5)

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哈尔西的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    

  1944年10月,由尼米兹控制的哈尔西第3舰队和由麦克阿瑟指挥的金凯德第7舰队进入菲律宾海域。日本舰队为反击美军而编组为南方舰队、中央舰队和北方舰队,共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和33艘驱逐舰,另有600余架飞机。日军计划先以北方舰队的航空母舰诱使第3舰队远离莱特湾北上,然后以中央舰队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与南方舰队合击莱特湾,摧毁美军登陆场。有关情报表明,中央舰队将最先抵达莱特湾。哈尔西亲率3支特混舰队封锁圣贝纳迪诺海峡。10月24日,哈尔西向中央舰队猛攻,而在接到中央舰队已经溃逃的不确情报后即决定攻击北方舰队的航空母舰,与此同时,下令编组第34特混舰队封锁海峡却没有派出。是日夜晚,中央舰队驶越圣贝纳迪诺海峡。25日拂晓,当金凯德的主力痛击南方舰队时,斯普拉格的护航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却遭到中央舰队的袭击。哈尔西在击沉北方舰队的2艘航空母舰(另外2艘随后也被击沉)后,又被尼米兹的内容有误的电报(全世界都想知道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召回。结果是双方都失去了战机,日军损失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600架飞机。莱特湾战役结束后,哈尔西的指挥曾遭到激烈批评,但金和尼米兹都不以为然,总是以此役的战果为其辩解。哈尔西在菲律宾战役结束后荣获第3枚优异服务勋章。  菲律宾战役期间,哈尔西还有一次重大历险。1944年12月中旬,哈尔西率第3舰队在航行途中没有得到任何气象警报而突遇强台风,损失3艘驱逐舰,重创9艘驱逐舰;毁伤156 架飞机;890名官兵失踪或遇难,80名官兵受伤。  1945年,哈尔西率部发起对菲律宾群岛、台湾、冲绳等地的攻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仪式于9月2日在哈尔西的旗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举行。两个月后,哈尔西率部回到旧金山。12月,哈尔西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  1947年,哈尔西退出现役,出版《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故事》。  1959年8月16日,哈尔西在美国旧金山去世。   (肖石忠)


第四部分哈里斯 空军元帅(1)

  阿瑟•;特拉弗斯•;哈里斯(Arthur Trayes Harris,1892—198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先后担任英国皇家空军副参谋长和轰炸航空兵司令,成为皇家空军元帅,是“轰炸机致胜论”的倡导者。人称“轰炸机”哈里斯。  1892年4月13日,哈里斯出生于英国切尔特南,其父是驻印文官。哈里斯曾就读于西廷波恩的预备学校和德文的奥哈里斯学校。毕业之后,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军人,但遭到他的拒绝。1908年,哈里斯来到南非的罗德西亚,在那里采金矿、做农活,并驾驶过那里的第一辆汽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里斯作为一名号手参加了第1罗得西亚团,该团曾参加过在德属西非的战斗。1915年7月,该团解散,哈里斯回到英国寻找其他参战的机会。1915年11月,经过在陆军部工作的亲戚的帮助,哈里斯参加皇家航空队,被任命为少尉,在布鲁克斯接受飞行训练。这位未来的轰炸航空兵司令部司令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航空生涯。1916年3月,哈里斯被派往西线,在驻亚眠北面的第11飞行中队服役。该中队活动在索姆河前线,装备有“威克斯FB5”飞机,即绰号“炮车”的老式双座飞机。9月,哈里斯转入第70飞行中队服役。1917年6月,哈里斯转入第45飞行中队,升任飞行小队长。他所在的中队,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并保护炮兵观察机。1917年11月,他回到英国,指挥负责保卫伦敦的第44飞行中队。战争结束前夕,哈里斯荣获空军十字勋章。  战争结束后,哈里斯成为新组建的皇家空军的少校军官。四年大战的切身经历给哈里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可怕的战争条件下,地面作战中那旷日持久、徒劳无益的反复屠杀,不仅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且使交战双方精疲力竭。  战争结束后,已有三个孩子的哈里斯即面临着在求职无望的情况下退役的可能。但是,1919年,哈里斯意外地得到皇家空军的永久军职任命状。随后,哈里斯前往印度指挥第31飞行中队,在陆军的指挥下参加西北战场的作战。1922年11月,又转往伊拉克指挥第45飞行中队,负责镇压部落骚乱和运送军队。此后,哈里斯在指挥第58飞行中队期间,引起后来成为皇家空军参谋长的波特尔的密切注意,后来任命哈里斯为轰炸航空兵司令的正是波特尔。  到1927年,哈里斯业已积累了十年的指挥空军飞行中队的经验。他运送过部队和机器、轰炸过地面目标,尤其是他对发展夜间轰炸和航行的高难技术有着突出的贡献。1927年夏,他晋升为空军中校。哈里斯通过实战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作战思想,认为皇家 站Ω冒谕崖骄?的控制而独立执行作战任务,极力主张发展高性能的轰炸机。  1927年,哈里斯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1929年毕业后,哈里斯赴中东任职三年半。1933年8月至1937年5月,哈里斯在空军部任职。开始是在作战与情报部当参谋,后来担任计划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发展新型重轰炸机。在哈里斯及其同事们的努力下,皇家空军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1937年6月,哈里斯改任新组建的轰炸航空兵司令部所属的第4轰炸航空兵群司令。  1938年,哈里斯作为皇家空军代表团团长访问美国,参与购买美国飞机的谈判。同美国陆军航空兵官员的接触对哈里斯很有启发。哈里斯安排购买“哈瓦德”和“哈德逊”两种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里斯(时为空军少将)任第5轰炸航空兵群司令,指挥10个飞行中队的行动。哈里斯发现“汉普登斯”轰炸机能够携带水雷,就指挥实施轰炸机对德国海岸水域的空中布雷,而其他轰炸机部队随后也采取同样的行动,结果使德军759艘舰船被水雷击沉或重创,而从事扫雷的德国海军人员的伤亡则多达40%。


第四部分哈里斯 空军元帅(2)

哈里斯在指挥作战    

  1940年春,第5轰炸航空兵群参加对德国工业中心实施的第一次空袭,并轰炸了法国和比利时的港口(这些港口集中着大批准备入侵英国的舰船)。  1940年底,哈里斯升任空军副参谋长晋升为空军中将。哈里斯在研究德国空军的轰炸行动 的基础上,根据“集中火力”的原则,确定“集中轰炸”为轰炸航空兵攻击德国工业城市的 战术。此种战术的要旨是,皇家空军除保卫本土外,主要应大规模地使用重轰炸机攻击(如 有可能的话,在白天实施攻击)德国的工业,使德军由于断绝军事物资供应而输掉陆地战争 。  但这种思想在1939年就受到某种冲击。白昼轰炸机很难生还,轰炸航空兵部队被迫在夜间执行任务。而1940年和1941年的实践证明,轰炸机无法准确地在夜间发现工厂、船坞和其他军事设施。更有甚者,在这段时间内,德国的防空得到加强,而英国轰炸机部队的损失却直线上升。轰炸航空兵部队受命放弃长途空袭。  1942年2月,哈里斯出任轰炸航空兵司令之职,不久获得空军上将军衔和爵士头衔。此时 ,轰炸航空兵正处于十字路口:是放弃通过战略轰炸战胜敌人或使敌人丧失作战能力的梦想,还是解决发现目标的难题,恢复对德国必不可少的工业目标的“精确轰炸”?抑或是用对德国大都市的轰炸以使平民意志崩溃拒绝再战来代替对工业目标的轰炸?就在此时,空军参谋部于2月1日发出一项著名的命令,命令轰炸航空兵恢复全面军事行动,目标是城市平民;命令还列出18个城镇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哈里斯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命令,因为这符合他关于把轰炸航空兵重建为一支主力部队和利用战略轰炸战胜德国的思想。继轰炸德国一些小城市后,哈里斯组织著名的上千架轰炸机轰炸科隆的战役,英军以损失40架飞机的代价,给科隆以毁灭性打击。  1943年,英国轰炸机装配有特殊的瞄准仪和名为“探险者”的地面目标扫描雷达装置。利用这些新装置,英国轰炸航空兵取得轰炸鲁尔地区的成功。在四个月的轰炸中,鲁尔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废墟。接下来在英国空军白天空袭的配合下,英国轰炸航空兵又成功地进行了汉堡轰炸战。  哈里斯以极高的热情进行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轰炸航空兵部队士气高昂,军纪严明,训练有素。鉴于哈里斯雷厉风行的领导作风,他的部下不无刻薄地称他为“屠夫”,新闻界和公众则称他为“轰炸机”。  1943年6月,空军参谋部发出抵近轰炸命令,命令轰炸航空兵轰炸德国的工业和平民以配合“D日”作战行动。但哈里斯此时却有其坚定的想法,即在11月对柏林进行集中轰炸。尽管抵近轰炸命令中所开列的城市里不包括柏林,但他写信给丘吉尔强调:“如果有美国空军的参加,我们可以炸遍整个柏林。这将损失我们400至500架飞机,但却将使德国输掉战争。”在诺曼底战役开始前,实现轰炸机致胜的梦想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这实际上也是哈里斯军事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3月底,哈里斯组织的对柏林的35次集中轰炸,尽管给了德国首都以重创,但未能实现使德国人崩溃的目的,而且轰炸机损失严重,仅3月31日在纽伦堡就损失396架飞机。空军部对哈里斯的柏林轰炸反应冷淡,并严厉要求哈里斯遵守抵近轰炸命令。但哈里斯却以天气和战术等为理由,不理睬空军部明确列出的优先轰炸的目标。不久,英国轰炸航空兵受命给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以直接支援,柏林轰炸战就此结束。  盟军最高副司令特德空军元帅亲自谋划这次轰炸行动。哈里斯的轰炸机群为登陆的盟军扫清道路,轰炸了德军的炮兵阵地、铁路枢纽、军营、飞机场、军工厂等要点,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对诺曼底战役有着重大的贡献。  战争的最后一个冬天,哈里斯与特德和波特尔的分歧越来越大,但哈里斯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考虑到哈里斯的去职将是皇家空军的一个巨大损失,波特尔向他做了妥协。1945年1月,英国轰炸航空兵的猛烈轰炸摧毁了德国的德累斯顿市,这是哈里斯“轰炸机致胜论”的惟一例证。  到1945年,英国皇家空军轰炸航空兵共有100个重型轰炸机中队和中型轰炸机中队。1945年5月,欧洲的战争宣告结束,德国大部分工业城市成为废墟。只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军才失去战略物资的供应,这当然是哈里斯轰炸的一大功绩。但是,“轰炸机致胜论”终于没有成为现实。  1946年1月1日,哈里斯晋升为皇家空军元帅。此后不久,哈里斯退出现役。1946年至1953 年,哈里斯出任南非造船公司经理。此后即在南非和英格兰过着退休生活。他对战后历史学 家和英国广播电台对他的批评虽很反感,但却始终没有进行他认为有损尊严的争辩。  哈里斯于1984年4月5日在英国逝世。(纪胜利)


第四部分何应钦 上将(1)

  何应钦(he yinɡqin,1889—1987),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兼参谋总长,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等要职。战后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等职。  何应钦,字敬之,祖籍江西临川,1889年4月2日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泥荡村。从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先后被保送入贵阳陆军小学和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09年秋季,清朝政府招考留日学生,何应钦等20人被录取,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第11期(蒋介石为该校第10期学员)。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何应钦等回国参加革命。1912年,何应钦在陈英士的沪军中任职,蒋介石则为第5团团长。次年再入振武学校,继入宇都宫第59步兵联队实习。1914年秋季,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5年学成回国,出任黔军第4团团长兼讲武学校学生营营长,并筹办贵州讲武学校。1917年与王文湘女士结婚。同年7月出任贵州讲武学校校长兼黔军援川支队参谋长。1918年创设少年贵州会并任会长,培植力量。1919年,何应钦出任第5混成旅旅长。1920年,曾任贵州步骑炮工兵学校校长、贵州省警务处处长、贵阳警备司令兼靖国联军第5混成旅旅长。  1924年初,蒋介石奉命筹组黄埔军校,电邀何应钦赴粤并引其晋见孙中山。何应钦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军事参议,协助筹办建校事宜。5月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10月代理教授部主任,11月改任军校教导团(稍后为教导第1团)团长。  1925年5月,陈炯明叛军分三路进攻广州。何应钦率教导第1团追随蒋介石东征。2月,率部激战两日,歼灭淡水城叛军1个旅,继而稳定教导第2团,共同击溃增援之敌。3月,叛军集中主力寻求决战,与黄埔军在棉湖展开激战。何应钦率第1团为主力,由蒋介石督战。作战极为惨烈,何应钦甚至两次亲自率部反击和冲锋,终于以少胜多,击溃叛军。蒋介石由此对何应钦特别倚重。1925年4月,第一次东征有功的何应钦升任党军第1旅旅长。  1925年5月,何应钦率部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6月,因党军扩充而升任第1师师长。8月,建国军和党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仍任第1师师长。9月,率部追随蒋介石第二次东征。战至11月,攻克惠州,收复潮汕,全歼陈炯明残部。1926年1月,当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升任国民革命军(总监为蒋介石)第1军军长。4月,兼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3月由黄埔军校改组而成)教育长,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  1926年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何应钦任潮梅警备司令,率2个师防守潮梅,1个师驻防广州。此时,福建督办周荫人企图乘虚而入,攻取广州。何应钦先发制人,于10月发起松口战役,大败局部,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12月乘势进占福州。1927年1月,何应钦任福建临时政治会议代主席和东路军总指挥。战至3月,克复杭州、溧阳、常州、苏州、上海、南京等地。5月,蒋介石兵分三路渡江北伐。何应钦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先后攻占扬州和徐州。随后奉命率部撤回江南。7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8月13日,蒋介石宣布下野,何应钦与李宗仁、白崇禧共掌军政大权。军阀孙传芳趁机集中主力反攻防务空虚的南京。何应钦与李、白指挥第1军和第7军等部在龙潭、乌龙山、栖霞山一带反复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战至31日而告胜利,歼敌5万之众,史称“龙潭之役”。何应钦因此而获得“捍卫党国”奖旗。10月,何应钦将所部改编为3个军,自己专任第一路军总指挥,连克蚌埠和徐州。1928年1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月,蒋介石将第一路军改编为第1集团军并兼总司令,何应钦改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6月,蒋介石宣布北伐完成。  1928年10月,何应钦兼任浙江省主席、国民政府委员、训练总监部总监。次年1月,蒋冯阎李召开军队编遣会议,何应钦出任编遣委员会常委兼中央编遣区主任。蒋介石的编遣方案激化了新军阀之间的矛盾。3月,蒋桂战争爆发,何应钦任“讨逆军”总参谋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助蒋击败桂系。5月,任武汉行营主任。11月,张发奎与桂系联合反蒋,何应钦改任广州行营主任,主持讨伐。12月,粤桂战事告终,唐生智和石友山又起兵反蒋,何应钦遂前往武汉主持讨唐,迫使唐生智通电下野。1930年3月,何应钦出任军政部长兼武汉行营主任。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军受到南北夹击。何应钦先以空城计赢得调整时间,再以衡州战役大败桂军,然后移师津浦线助蒋对阎冯作战。10月,改兼郑州行营主任。  1931年2月,何应钦兼任南昌行营主任和“围剿军”总司令。4月,向中央苏区实施第二次“围剿”,以损兵折将告终。7月,蒋介石为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指挥,发动第三次“围剿”,再次失败。1933年2月,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指挥第四次“围剿”,仍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1933年3月,何应钦代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主持华北军事,奉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既定政策。在组织指挥长城抗战之后,先后签订妥协退让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阻挠破坏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1935年4月,何应钦被任命为一级上将。11月,当选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2月,行政院改组,何应钦连任军政部部长。次年6月,何应钦等致电发动六一事变的粤桂军将领,“恳切劝导其声言独立抗日之非当”,并鼓动实行兵谏,迫使陈济棠下野。9月,何应钦兼任广州行营主任。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素有取蒋而代之的何应钦以为时机已到,力主兴师讨伐,被推举为讨逆军总司令。后来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何应钦的阴谋未能得逞。何应钦事后参与改编瓦解东北军。次年6月,何应钦出任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整编川军。


第四部分何应钦 上将(2)

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最高统帅接收日军无条件投降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抗日。7月 10日,何应钦返回南京。8月6日,国民政府召开国防会议,决定采取持久消耗战略,将全国划为五个战区,何应钦以军政部长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身份,负责策划闽粤抗战军事部署。8月12日,国防会议议决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的最高统帅部,下分设军令、军政、经济、政略、宣传、组训等部,何应钦仍任军政部长。8月20日,何应钦与蒋介石等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作战指导计划和作战指导方针。为了团结抗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军事委员会于8月25日宣布改编红军为第八路军(稍后改称第18集团军),于10月12日宣布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为新编第四军。10月30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迁都重庆。1938年1月,国防最高会议改组军事委员会,任命何应钦为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兼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委员5人~7人,而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部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院长均为当然委员。另设办公、铨叙两厅,侍从、参事两室,航空委员会及军法执行总监部。同日,军事委员会调整战斗序列: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何应钦,第一战区(河北及山东)司令长官程潜,第二战区(山西、察哈尔、绥远)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三战区(江苏南部、浙江)司令长官顾祝同,第四战区(广东、福建)司令长官何应钦(兼),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兼),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驻闽绥靖主任陈仪。1938年1月24日,何应钦以高等军法会审判长身份判处不战而退的韩复榘死刑,在汉口执行。3月,出席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并做军事报告。3月下旬,何应钦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参与指导台儿庄战役。接着,他主持江防会议并指导徐州会战。6月,参与指导武汉会战,历经四个月苦战而被迫放弃武汉。11月,蒋介石主持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总结第一期抗战之得失,研究整军、建军及一切应注意事项。何应钦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