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雄兵-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远处明晃晃地,一辆巡逻车开来了。车子在篝火旁停下,跳下来很多荷枪实弹的士兵
…
露露毫不畏惧,站在篝火前,继续亮开了歌喉:
“少女的思恋天天在增长
我是一个姑娘怎么对他讲?
没有勇气诉说,尽在彷徨
我的心上人儿,你自己去猜想!”
…
从车中走来了连长、指导员,还带来了一具手风琴。指导员把手风琴扣上自己的胸前,轻轻按动琴键,左手轻触倍斯,一阵快门过去,传出轻快深切的伴奏。6月中国的夜晚,凉风飕飕,篝火熊熊,连长、指导员、露露和工人们一起唱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篝火中,露露跳起了舞蹈;篝火映照着军人们红红的脸膛,所有的人眼中都闪烁着光芒,歌声继续传来:
篝火旁休憩的工人都围拢过来,加入了合唱
…
这是一幅青春浪漫的画面——中苏“战争”前夜,晚风吹拂着,穿着连衣裙的高挑姑娘,在篝火旁唱歌、随着手风琴的伴奏而舞蹈,火苗映照中,工人、军士,年轻人的脸膛,胸中荡漾着青春爱情的热情小声的、激情的、尽情地唱着唱着那些隽永的、抒情的、歌颂人类美好未来的苏联歌曲它的美是无法言尽的,是醉人的她的含蕴也是一言难尽的!她在那个悲凉的时代给我们的心头带来一丝暖意——中国年轻军人的淳朴可爱,中国青年心中流动的强大自由精神她传达着一种爱的信息,在人民心底不可阻挡的对冷战的抗拒!传送着一种爱的涟绮,超出了国界和战争的壕堑她使我们看到了50年代中苏关系扑朔迷离欲休还说的一面!同时,她也给作品带来一丝怪异、诡异我们看到中苏矛盾中最迷人魅力的地方!这是整个小说所有情节、细节中最有意味、最含蓄、最耐人咀嚼的一笔!
………红夜莺
为什么要有后记
为什么要有后记
…
这个问题像“为什么《帝国雄兵》”一样,是我作为一个傻瓜,提出来自问自答。
…
因为大多数的读者——现在的年轻人,出生在80后的,不了解那个时代。应该读这本书的,对那个时代有过亲身经历,有同感,有过激情的,并希望叙旧忆旧的,像我的同龄人,过去的老战友,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大多数沦为城镇贫民,挣扎在最低生活线上,或为自己糊口而奔忙,或因全家生活而困顿,无暇他顾。
就是说,他们已经过了读书的世纪了。
这是一代人的命运。然而,这并不是说,这本书就不应该有读者;或者,现在的年轻人就一定不接受、不理解、读不懂这本书。
书籍传递的是永恒的真诚,因而,真理才得以世代传承下去。
然而,正像我们不能从一次英雄报告,就知道战役的全貌一样;我们也不能仅仅从小说有限的篇幅内,悉知那个时代的全貌。
50—60年代,是中国当代史上特殊的年代,是个血与火的年代,是国内外矛盾交集激化的时代,是个英雄的时代,是个大哭大悲的时代,也是热血高歌的时代,也是我们可以从中创造出撼世伟作的时代。
但是,50—60年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却又不是能够像上面那样简单概括的。为什么作者在作品中提出那么多问题,为什么说这些问题的提出概括地勾勒出那个时代的全貌和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这些矛盾和矛盾的主要表现,在作品中构成了那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和冲突;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以及作者到底写了些什么,作品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作为小说而不是论文,读者是不容易在作品本身找到天然的答案的。
正像后人有时候要从前人的遗物中找到一些与事件相关的重大线索一样,探梦者也可以从梦游者的呓语中,梳理出一些有益的,或有意义的心理学、时代学、证据学的依据。
《帝国雄兵》中的诗歌(1)
《帝国雄兵》中的诗歌(1)
…
《帝国雄兵》中大量带入了诗歌。像下面一章,简直就是诗歌写成的。
…
第二部 争霸天下
第三章 中苏对抗
…
忧伤的墙
…
忧伤的
我们站在这里
高唱血战到底之歌
被要求献身人类理想
谁见过祈求融化的目光
我们是奴役之海一道雪亮白帆
全部诉求和需要就是解放
我们化身黑夜等待阳光
我们是东方也是西方
生下来就做为枪靶
我们是伪装的冰
我们是雪白的
我们痛苦
忧伤
…
1。帝国魔影
…
我想像得多美好啊
…
连杂草都辉煌着
窝在天上 透明
那只鸟孵着一只蛋
…
她咕哝了一声
闭上了眼睛
吐出来一只 水晶
…
叮咚
它也许根本不存在
是我一直在创造着它
…
当行吟诗人还在这里讴歌黎明的时候,他哀怜道:尽管这里不是荣耀的通道/ 但,从我身上走向伟大吧/ 已经向脚下洒满了星钻/ 也已经用荆棘铺满了道路/ 碗里已注满了牛奶/ 也已用地狱搭造了帐幕/ 为了迎接你稚嫩的小脚/ 让童血染红你的地毯/ 我知道一切将归于无形/ 归于失忆的风吧
…
大雁,为什么不停地飞啊,就是为了寻找一个能够安放它翅膀的画廊。
…
乔莉娅和娜塔莎是中亚哈萨克斯坦西部草原一对小孪生姐妹,只有5岁多。一对可爱的小姑娘,她们的牧民父母亲突患癌症去世了,由59岁爷爷乌其慕代养,全家正考虑很快迁移到天山北麓去。爷爷说:“这里的土地是我们的,不是中国的,也不是苏联的。我们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为什么要用铁丝网拦起来呢?”斜阳暮晚中,金色苍茫,点燃了篝火,牛皮帐幕前一座枯草中碑石上刻着古萨珊文字,最早可溯源至古希腊时期闪族文化,上面写道:
“我们失传多年,2500年前漆黑夜/ 神刻画了蝴蝶结的字,线条交叉/ 右至左飞舞,卷曲对称而谜样图案盘绕/ 像腓尼基或希腊,有音节,子音和母音/ 神不想打动你,甚至无法传译/ 那时生活习俗或宗教信仰/ 活跃而自然,装饰想象的丰盛/ 这些人工雕琢过的铁器时代墓碑/ 一再重复说‘我是美丽的叙述’/ 深藏人类的理想”。
…
这是一支传统古老游牧民族后裔,可能是因当年帖木儿战乱逃到土库曼斯坦鞑靼草原又转到这里的。乔莉娅和娜塔莎吃着牧人中分发的甜饼,喝着爷爷给的羊奶。篝火旁,歌手们震着手铃,踏着草原的节奏,盛装的姑娘情绪热烈,翩翩起舞,眼眸像晚星,裙影飞旋,歌声唱道:
…
每一颗荚豆都是我催眠的,都笑咧了嘴,在湿地上,草尖上蹦跳
每一组诗,每一茎豌豆苗,每一天的牵牛,都调皮,窈窕,赤脚飞跑
每一块烙饼都蘸着泉水,每一壶酒都飞出蝴蝶,溅出火星哦,温暖着心
每一只鸟都衔着星星,都愉快地飞翔着,和树上的果子说话,也互相逗趣
每一个夜晚都把脸慢慢转过去,哦,金色的丝发散落下来,蒙住了我的眼睛
每一刻,每一刻,向你弹琴,鞠躬致意,哦,远道的朋友,以我的歌喉的甜蜜
…
乡野的星空你为什么那么恬美我把梦植在土地上!
…
这天傍晚,每天来辅导两个小姑娘的中文教师刚刚离去,牧场通往外界的路口突然跳出了一只长吻中亚牧羊狗,浑身雪白,头大,头颅粗糙,颧骨弓很明显,脸部有些皱褶,身躯矫健,两眼阴险,警惕地注视着火光的方向。火光像微弱地花,卑微地喷放着,牧羊狗发出低吼,短促的凶叫,急促地前蹄刨起,焦急地走动,不断地退回,忽然向前方一跃而起,飞射而去,但很快又惊骇地灰溜溜地蹿回来了。这时候,牧民们还在唱歌喝酒。他们不知道那火光是来报信的,一个凶信:帖木儿来了!古老的篝火还在燃烧,飘动着姑娘们的眼神,撩拨着小伙子们的歌喉:
…
循环的吟唱响起了
复调的音程响起了
她重复着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如何迷失在月光下
我们却感动得热泪扑簌
我们饮酒同歌
循环的吟唱响起了
复调的音程响起了
…
夜幕降临了,一辆辆荷枪实弹的武装军车打亮前车灯急驶,跳下来很多红五星军士、戴着宽檐帽警察,挥动枪械向外驱赶人群,脚步声、口哨声、警报声响成一片被马靴枪托驱赶着的人群仓惶悲戚,火焰凄惨,火光中映照的泪痕脸上流淌,脚步蹒跚,一步一回望
高耸了望塔暗藏碉堡探照灯铁栅栏电网警犬装甲车全副武装士兵昼夜巡逻
还有横亘世界的雪
冰冻山岗后面的红气球
夜灯
垂
直地
站立在 制度枷笼旁
…
那
高高的
玉石灯座上
攀援忍冬藤的
人道主义的烛光
悲悯地望着脚下
无边无垠的
一幅苍白
原野的
骨架
…
看到上述段落和文字,我们不是很容易联想到中亚民族自由奔放的生活场景,以及在“苏联制度”下的草原社会现实吗?
在文学发展史上,诗歌起源比其它文学形式要早,这是因为她的抒情性,也因为她字数少,自由换行,适合于早期人类口头发声和文化不发达阶段的“生产方式”所以很多最早的人类英雄故事都是以史诗(诗歌)传唱形式流传下来的;诗歌抒发心灵,传达感情,在诗性审美的形象上,诗歌也许比其它文字形式,更具有概括力,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中。那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诗歌的形象感和节奏感,和歌舞的形象感、节奏感接近,乃至于一致。要书写最好的艺术,也许要到少数民族中间去找源泉。反过来说,好像用诗歌的形式表现上述一段(少数民族的历史、生活与心理),可能比用一般的叙述语言,更简洁,更有力,也更形象。
穿越——语风雨夕朋友看望留
关于《帝国雄兵》的穿越——语风雨夕朋友看望留言
…
我在今天上午大约10点钟看到风雨夕朋友在其专版贴出“对此次大赛参赛作品的评价(二)”文章,很感兴趣,阅读并复贴如下:
…
看了作者“对大赛和网络文学的认识”、对此次大赛参赛作品的评价(一)(二)三篇文章,观点犀利、尖锐,鲜明,澄清、端正了我们的很多认识,好的文学批评是好的文学的产婆,是文学起飞之翼,文学大道的引灯,等等,为作者的真诚、真挚叫好,对作者正确的认识抱有同感,红夜莺一票敬上。欢迎批评《帝国雄兵》,作者(本人)尤其喜欢恶评。
…
今天下午大约3点钟,风雨夕朋友回帖如下,首先我要说,非常感激,因为这是到现在网这么久,第一次看到有这么认真、独到、有见地的文学批评,也很振奋。
…
对《帝国雄兵》的评价:
应邀评价,来说几句。
…
首先是看不懂。看不懂的原因是大量的段落、章节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想自觉的把它们捏到一块,发现我水平不行,很吃力。因为这里面不光有西方的元素,还有中国的古典哲学、历史、军事等。时间跨度之巨大,地界切换之迅速,令我目瞪口呆。从苏联解体直接就是成吉思汉,从1380年直接打到波斯帝国。这波斯帝国真够牛B的,中国唐朝火药刚发明,他们火炮就伺候着中国军队了。要说这唐朝军队也不是菜货,居然能提前几百年与公元前330年就已经灭亡的波斯帝国干上了,了不起。这不是穿越,这叫飞跃。最重要的是波斯帝国不仅强大,还知道《孙子兵法》,而且他们还知道中国未来发生的事:宋亡于元,明不如唐。这中国也够乱的,安史之乱居然是清兵入关。到了第二部,中苏又打了起来。其它还有很多,不再叙述。小说是好小说,只可惜我脑子不够用,鉴赏能力太差,以前学过的历史、地理跟这全不对照,只能傻脸。
…
说说写作手法。很明显,作者是在模仿国外小说的叙述手法,就连词不达意的翻译痕迹都仿得非常逼真。通篇全文是无招胜有招,多种手法一块来,非常神奇。在描述一个国家时,人文、地理、历史、风俗、人口都写得很详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史无前例的、跨越时间、空间的百科全书,同时还让我们过了一把冷兵器和热兵器一起开打的瘾。感谢作者向大家科普了全球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战争史和发展史,顺祝中秋愉快、网安好运。
…
下面是我的答复:
…
谢谢风雨夕朋友看望留言,意见大多是集中在开篇第一部《巨变警醒》中,我必须承认这一段是时空“穿越”,说白了,你要说是有意为之也可以。读者应该有能力看到这些 “穿越”背后的东西即作者实际上是在写什么,想体现什么。这里主要是写一种“雄兵”的精神和气质——(你讲“唐、宋、元、清”、“古波斯帝国《孙子兵法》”,“火药唐”等等,好像没有这么严重,“公元前的波斯和公元后的大唐相差了一千年,他们是不可能碰面的”,他们在作品里并没有碰面——事实上他们可能碰头的时候已经是“波斯第三帝国”了——请参看原文,就是说没有根据说“公元前的波斯”和“公元后的大唐相差了一千年”,而在我的文中“他们还要碰头”——不知道你如何得出这一结论——也许你看花眼了)——关于这一段是写“雄兵”的精神和气质,这点本来应该由读者自己在全文阅读的联系中自我体会感受,现在非要由作者我在这里越俎代庖说出来,好像视读者为傻瓜,不符合审美心理学;或者说你看不懂,非要我在这里提示一下——大多数读者不会在这里钻牛角尖,这是小说,不是对照历史。实际上在我看来,即使如你所说在相声中笑话的“关公战秦琼”,在这篇小说中唐朝和汉朝放到一起也不是不可以的,当然我还没有放到一起,没有犯你说的“常识性错误”
既然承认穿越,是一种较自由的时空转换(跳跃)手法,(或者飞跃),我不做分辩。
…
“安史之乱居然是清兵入关”这是误读吧“从苏联解体直接就是成吉思汉”不知何所指?我关心的是你说的——“词不达意的翻译痕迹都仿得非常逼真”,请具体一点,对我很有帮助,因为我并不是“乱”写的,如果真的有“作假”也是违背我本心的。…
…
最后说明一下,开篇《巨变警醒》并不是很重要的,其份量,在总篇幅中充其量占到1%吧,它和后文的内容并无联系,相当于引子一样的东西,小说的主干并不在这里,其实大多数读者都明白这一点,也并不计较这一章的真实性,没有人较真(没有人在这里学历史,或查对史迹),我也不担心“伪造”历史的嫌疑——实际上,我在《巨变警醒》一章中恰恰是核准了时代、年代的大致排铺,各种穿越,是经得起推敲的,请各位熟悉史学的读者前去检阅,我现在不做更动,不会改一个字,看看是不是有风雨夕朋友讲的上述问题——但我还是想强调,这里有个思想方法的问题,这毕竟是小说,这一段是穿越手法——你到底是读小说,还是治史呢?
“以前学过的历史、地理跟这全不对照,只能傻脸。”为什么一定要和以前“学过的历史、地理” 对照呢?又有哪个小说的读者在读到穿越的段落时,要拿“学过的历史、地理” 对照呢?那什么叫“穿越”呢?
读小说不是“按图索骥”,更不能“刻舟求剑”,读小说的心态,更忌讳“穿凿附会”。
你恐怕需要的不是“对照以前学过的历史、地理”,而是认真全面地把《巨变警醒》再看几遍。
文学批评最重实事求是,而不是不负责任,“哗众取宠”。
…
“在描述一个国家时,人文、地理、历史、风俗、人口都写得很详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史无前例的、跨越时间、空间的百科全书,同时还让我们过了一把冷兵器和热兵器一起开打的瘾。感谢作者向大家科普了全球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战争史和发展史”你的口气很揶揄,但是我在后记里已经说明作品有叙述语言和说明语言,两种——你实在是应该连后记都看一下的——后一种语言应该是与小说无关的,但是因为时代年代久远,及空间上的距离(譬如讲到帕米尔高原明铁盖),为方便读者了解、理解作品,而不得已为之。你如果能帮助一下,哪段可以不要,我求之不得,因为确实累赘,我正为此伤脑筋。
“过了一把冷兵器和热兵器一起开打的瘾”的指责,也是不严谨的。你现在到非洲去打那些原始部落,是不是“冷兵器和热兵器一起开打”?其实,现在发生在伊拉克、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地的炸药捆身“人肉炸弹”,仍然可以看作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就是近身的、简单处理的“类刀器”杀伤上一世纪60——70年代,除了美苏等先进发达国家,大多数国家之间的交战武器,都是“冷兵器和热兵器一起开打的”的,譬如越南战争中的毒箭和陷坑有的在丛林战中可能还要用到下一个世纪印度1967年廓尔喀兵进攻我军亚东山口阵地,就是扬着弯刀上来的,这是史实,许多读者不知道那段历史,所以作者在作品中要不厌其烦地堆砌很多说明语言,头疼啊!
廓尔喀是印度山地民族的一支,廓尔喀兵在当时的印军中,还保留着一些传统战法,譬如刀战你看我这是不是说明性语言啊,不说行不行啊,没办法啊,又冒出来一段,是不是?
…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弯刀上攻呢?是因为知道我军有“不开第一枪”的习惯(命令),是欺负我们这一点,想逞威风要不要再介绍一点啊?
…
当然,你说“《帝国雄兵》的定义是穿越”,那是你对《帝国雄兵》的定义谁都知道我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定义《帝国雄兵》是穿越,我说的穿越只是其中的引子、第一部的《巨变警醒》,不过全文1%这一部份是“穿越”——怎么可能全文都是穿越呢?
除了你自己,我相信没有一个读者,哪怕是浮光掠影地看过这篇作品,会得出“《帝国雄兵》是一部穿越”这样一个定义
…
同样的问题,没有一个读者能在作品里读出“搞笑”,相当多的读者读出的是“震撼”、“感动”之类沉重的感情,我也读不出,更写不出;而你居然能看出“搞笑”,你的审美趣味是这样与众不同,我怀疑到大赛结束,你恐怕都是“看不懂”,真的看不懂这本书的;或者,你就是太轻浮,根本没有很好地领会他人的作品,就信口雌黄,轻易下结论,那就不是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就不适合做评论。
…
不懂不要紧,不要乱说一气。
…
总之,一个好的文学批评,不应该是“以偏概全”,或者“暗讽”口气,更不能不顾事实,搅乱浑水;尖锐不要紧,我们都无法脱出个人“偏好”的“桎梏”,但是要语出善意。
…
不管怎么说,我捍卫你言论自由的权利,提倡在文学批评中“畅所欲言”“言者无罪”的“直笔”和“铮谏”精神。
…
好吧,继续欢迎“恶评”吧!
《帝国雄兵》中的诗歌(2)
《帝国雄兵》中的诗歌(2)
…
下面选取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几首诗——
…
我抒写一种古老的 诗歌
…
她从古希腊的萨福
诸神的海洋传来
爱情的竖琴
轻抚你古铜色的脚踝
垂悯 童真 热烈
像东方的水稻一样伏贴 自然
垂顺在伏天暴风雨前
那片宁静的
光珊
…
她轻轻吻你的脸
每一张脸
祝福
…
夏夜的每一片柳叶下
缠着辫子
和你交谈
…
冬火的白雪上
交换着眼神
互相取暖
…
她是一种异声
一个人心中的美丽
从一片废墟中成长起来
人道主义的昨天
2部 争霸天下3章中苏对抗2。暴风骤雨
…
月光小语
…
小贝壳说
把我拣去吧
…
小花蕾说
亲我一下吧
…
在枝头 沙砾 浪尖
月光一次吻过
…
在我的身旁
银光如髮丝
…
在广大的海上
灵光如羽毛
…
我心震颤如琴
胜于千言万语
2部 争霸天下3章中苏对抗3。穿越铁幕
…
大地封冻,僵原万里。这时候,从森林里流出来一支军队——
…
第一层夹着浮冰的军队
从树叶腐烂的根部
像星光漂浮的地火
流出 闪着霹雳的响尾蛇
——我们是没有领航仪的
导弹啊——
在陆地森林浮游的筏
为了保存一种特殊的水的
形态
努力啊必须重新集结成冰层以顺利漂渡
化作水需要勇气、毅力,抵挡各种压迫、侵蚀和异化
很多时候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
但是 但是 请相信吧 我们不过是前导
在我们后面那热烈的雪崩瀑流才是真正的解冻
2部 争霸天下3章中苏对抗3。穿越铁幕
…
深情的吟哦,像低沉的雷鸣,正随遥远的风暴传来:
…
平整、静谧、沉闷的大平原
慵卧在中国的皇城根里
虫鸣曾伴过皇太子的夜读
包治百病的中药罐 苦甜掺半
曾滚过黄河长江的凄雨愁烟
一幕翻不过去的铁卷
历史巨变的滚滚排炮里
…
平整、静谧、沉闷的大平原
我曾掀翻过那座发霉的枕头
寻觅你的生气
你的异声
…
平整、静谧而沉闷的大平原
你的文学写着陈词
你的灵魂镇着故纸
…
平整、静谧、沉闷的大平原
我以白如雪的肌肤
以我少女般的温柔
和爱情的双眸
眺望着你
我的英雄
……4部 中亚战场第五章。大漠鸟鸣5。 他的梦境
…
带着星星漂浮的海,轻快的、有那么多小精灵在一张母爱的软缎上蹦跳的海!
…
多么沉重啊那么深厚的希望
那么多负重的沉浮
那么多折腾的日夜
可又多么富丽的海啊
那一颗颗会幻想的、轻灵的小星星!
…
小星星啊
你们使中国的海更辽阔
因为你们珍贵的照耀
你们升起了辉煌
星星的大地啊多么美
第四部 中亚战场第五章。大漠鸟鸣6。 我的海洋
…
康斯坦丁堡等待着伊斯坦布尔
满清皇廷等待着辛亥革命
专制城墙等待着五彩长虹
水稻产区等待着西方文明
昏睡等待着晨钟
黄昏等待着黎明
冰河等待着解冻
心灵等待着春风
暴民等待着现代公民
愚民等待着现代人国
…第八部 红盾 蓝盾
这朵花为你开总是开得这么鲜
…
可否想象 有一天月光突然破土而出
冉冉飞上天去
可否想象 有一天 不小心的风筝
也逃到天上去了
我眼睁睁地逃不上天
只是因为线断了
…
睡在地里 走在云里的少年
经常把月光弹奏
坐在树荫下绕线轴的奶奶
总是想收回阳光
…
这朵花为你开总是开得这么鲜
这块土得你爱总是爱得那么绵
8部 红盾蓝盾17章 寻找逃犯
…
当月光照着一片菩提之海的时候
你那闪耀自由之光的羽毛
正聚拢成一只银色的凤凰
…
我在这水银一般的夜空下
会心那心弦阵阵微颤
恰似一只猫守在月亮门口
…
一片片的羽毛闪耀着自由
一片片的自由聚拢在一起
舞动了月空里的羽衣霓裳
…
你飞翔在我的天空囹圄中
那闪耀着自由之光的羽毛
已经把远方的思怀铺满
…9部 喀什疑影20章。康西瓦月夜
…
被巨蚌俘虏的心
…
你俘虏了我哦 和我思念的光芒
本来我是在 外面自由 游荡的 捕捉你的
现在我必须忍受黑夜的包裹
和一些尘世制度的折磨
…
本来我是外在的 有我柔软和光明少女的身体
我远远地欣赏 并用想像包围着你
现在,让我的黑暗和你的黑暗交锋
让融入你的光明我的爱迸发出金色的地平线!
……11部 英雄虎胆22章 古格惊魂
…
最深处的瀑布——
…
你不一定能发现我
我欢快 永恒而 安详地奔腾着
一脉细细的奶流啊
撞破 断崖岩障 迎空而下
一道喷灌的雪虹
…
我欢呼地落下
带着碎银振荡的蜂舞
和轰轰雷声的花万朵
在奉献的深渊里
…
我洪流般喷薄而下
破口处满是银钻水晶
以整齐星阵的鞠躬啊
刷新落夜的长灯!
…
你一定不会发现我
在昏暗的丛林的坟蕾里
一条蛇高举着一束阳光
吟诵着走向地狱的圣火
…11部 英雄虎胆22章 古格惊魂
…
所有的心都有微醉的自由——
…
我想看看它有多麼自由,所以變成了一隻鳥
我看見一條魚,在親吻海的浪頭
你帶來了酒,我都換成了水
在海天之間 微醉掠過心頭
…
有微醉掠過的天空 飛翔著一群鳥
在你微醉的心裡 我像一隻白帆駛過
所有的心都有微醉的自由
所有的魚都親吻海的浪頭
……14部26章军队进行曲
…
伫立海岸
…
在你这部大书里
有没有一页曾震撼我
…
风暴雷电的裂夜
水晶宫殿觥觰相错
…
属龙的部族啊
可你的缎面闪耀着诗意的温柔
…
每个宫灯的日出
总是飘拽玉女远嫁的龙舟
15部 为了我军的下一个世纪27章 1972—1976 /2。真实岁月
…
《帝国雄兵》中的诗歌,担起了作品的半边天。这些诗歌有的画龙点睛,有的承上启下,有的仅仅是抒发一种情愫。
作者不擅长古典诗,也认为中国古诗词形式太陈旧,不仅是在这篇作品里,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已无法承担起大众思想的传播职能。在封闭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体诗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除了在某些场合领域(诗会逢迎、庙祝联庆、特种书籍、教学研究);在日益开放的、自由发展的、现代语言的社会中,已显格格不入,读者自己去看它的实际效果吧。
《帝国雄兵》中的诗歌,民歌风的(口语的,可唱诵的)、兼取中西方诗歌之长的、长短句的、现代体的、自由的、奔放的、画面的、绚丽的、含有思想的,大约是这些特色。
…
以上和喜欢诗歌、喜欢在作品中穿插诗歌的朋友们交流。
《帝国雄兵》的古代史(1)
《帝国雄兵》的古代史(1)
…
一部反映社会历史的作品,是否尊重史实,是作品价值、严肃性的试剑石。作者正在磨砺自己的剑,这时候有一个狂妄之徒来试剑了。他狂妄要吃天,众生皆不在眼里,妄称天下只有一个人使他服气,感到了威胁,Well, 很好,我能被他挑上试一剑,实在荣幸之至。
…
下面是他的剑法——:
…
“您对《帝国雄兵》的定义是穿越,对于穿越这个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定义,是否得到认可我也不太清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