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叹息-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眼观国之现状,可身为皇帝却无能为力,上有慈禧太后压着,下面的大臣们表面对他恭敬万分,可是在很多事情的决策权上,这些个大臣们根本就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载恬不由得感觉到心里有些窝囊,在那臣工的只言片语之间,那根本来就悬着的导火线,碰到了火星子,在此刻终于爆发了!!
那些臣工们听到皇帝发怒皆跪向了龙椅的后面,嘴里却平静地说着“皇上息怒”!
是载恬冲动了,载恬一怒之下,忘记了龙椅后面还有一个帘子,那是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就在刚刚那个臣工说出那番话之时,慈禧的眉头也皱了皱,刚想说些什么,可是载恬却把话头抢了过去!
那些大臣们都跪着等待着太后给个说法!
今日慈禧一改以往,悠哉悠哉的说道“既然皇帝都说了,那么就按照皇帝的说法,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一点教训吧,哀家也老了,享受不了几年的福气了,等到颐和园修好了,我就该去颐养天年了!”
随机慈禧声音一变,恶狠狠的说道“大内侍卫,将此孽障押入刑部,择日候审”!
可怜的小小臣工,就因为一句话说错了,就被这个无情的制度所扼杀!他的灵魂终究被埋没在了封建制度的屠刀之上!
底下的臣工们额头上都是冷汗练练,纷纷夸赞太后皇上圣明,也是纷纷的跟那个臣工撇清了关系,说跟那人绝无往来,更谈不上深交了!可悲,可叹啊!
处理完这些事情,载恬又问了问底下的臣工们“诸位爱卿,说说近日海上的情况吧”!
臣工们又是纷纷沉默,都扭头看向了站在前排的李鸿章!
李鸿章将近日北洋水师的训练以及海上发生的情况向载恬做了汇报,载恬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夸赞李鸿章治理有方。
接着李鸿章又说了说关于朝鲜一事,载恬直接说道 “卿可自断”!
李鸿章自然是“谢陛下隆恩”!
载恬向身边的太监使了使眼色,那太监领悟了!
“退朝”!
“再请吾皇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却说载恬退朝之后没有直接去乾清宫,而是乘轿子去了储秀宫,见了慈禧太后,向慈禧请了安,慈禧又关于今日早朝之事批评了载恬,说他没有一点像皇帝的样子,办事毛毛躁躁的,身为皇帝,应该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
载恬自然是连连说自己唐突了!
之后载恬便回了养心殿,没有去乾清宫!
回到养心殿,载恬立马召集了他的老师翁同酥!
翁同酥此时已是古稀之年,头发和胡子都有些花白了,牙齿也掉了几颗,但是说起话来,却从不含糊!
载恬向他请教了,关于大清国未来之走向。翁同酥说道“近我中华堂堂天下上国,想当年四海升平,九州皆系于吾国,天朝上国之尊严做到极致,四方属国每年皆朝拜我大清,现如今,西方蛮夷皆犹如蝼蚁之钳,钳我泱泱大国,再加上我大清八旗子弟之玩世不恭,军备不整,士气不振,西洋小国从海上依次打上来,大清太需要属于一场属于自己呢胜利了”!
载恬问到“那依老师的意思该当如何”?
“眼前陛下需要做到的就是重整八旗子弟,将旗印掌控于自己手中,重整八旗制度,加强军备训练,才能确保我大清万代江山啊”!
“那依老师之见国内之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导致的百姓流离失所该当如何啊”!
“陛下可安排适当之人手,废八股,立新举,择优除污”!
听完关于翁同酥的见解,载恬笑了。
紧接着载恬又问了问关于北洋水师的事情,翁同酥说道“北洋水师近十年之发展太过于迅速,只怕将来功高盖主,养成一波骄兵悍将,恐怕不好收拾残局,另外我也不太看好李鸿章那小子和丁汝昌指定的什么狗屁《北洋水师章程》,大清若想保持海上畅通,还需要择优才是””!
载恬笑而不语,因为载恬知道翁同酥还是没有能够从那件事里走出来,也是啊,手足之情,杀兄之仇,恐怕此生都会牢记心中了吧!
“那先生认为,北洋水师派谁合适呢?”
翁同酥吱声老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载恬笑了笑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翁同酥干笑两声,他听出来了,载恬根本就没把他的话听进去,或许皇帝心中早已有了决策了吧!
紧接着载恬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中华自传说中的尧舜禹,夏商周,再至秦皇汉武,从古至今,各代帝王无不用孔孟之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么假设从本朝开始,学习西洋之制度可好,毕竟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此话一出,翁同酥豁然站起道“万万不可,孔孟之道,实乃千帝通用,抽丝剥茧,屡试不爽,万万不可废除,一国之行,贵在其制,若废除,等于废除了先人之德,实乃大不敬”!
载恬又问了其他的事情,转眼之间夕阳已经悄然而至,光绪没有留翁同酥吃饭,就让他一个人回去了,走之前,载恬千嘱咐万嘱咐,要他保重身体,翁同酥谢主隆恩后就走了,在夕阳的照耀下,影子拉的老长老长!
粉友们可以加QQ群组欢迎加入逸凡仕成,群号码:162954693!!在这里啊成谢谢大家的大力支持,由于近期我的吃饭的家伙丢了,所以更新的有点慢了,再加上心情不好,事情太忙,所以没有更新,相信过完这个假期就会好了
☆、第十四章 日本的野心
第十四章 日本的野心
19世纪50年代,在日本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个人带着拖网来到海边,准备将网撒向大海,海里的鱼顿时惊慌失措,它们赶紧召开大会讨论对策。有的说这样逃跑,有的说那样逃跑,唯独有一个蛤蜊不慌不忙地说,它什么都不怕,只要闭紧甲壳就行了。结果拖网撒下来了,鱼儿们四处奔逃,蛤蜊稳稳当当地躺着不动。一片嘈杂之后,蛤蜊小心地探出头来,忽然它看到对面的墙上写着几个字:“此蛤蜊二分钱。”这时它才如梦方醒,自己已经被出售了。这则寓言能广泛流传,说明日本人担心做闭壳的蛤蜊。可是,时间不长,令日本人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一张大拖网真的撒下来了,那么撒网的人是谁呢?网中的日本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时间快进到40年以后。1894年是中国历法的甲午年,就在这一年,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发生了。
日本经过二十年的预谋,终于以强大的陆海军力量占据了朝鲜,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迫使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又先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向人类文明发起一轮又一轮挑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那么,一个被大清帝国称之为“蕞尔小邦”的岛国。
一个封闭了200多年的闭壳“蛤蜊”,是如何挣脱了那张大网,摆脱了被出售的命运,进而变成一头凶猛怪兽涂炭生灵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寻找原因。
日本的幕府时期,是闭关锁国时代,落后的封建统治虽然得到了暂时的维持,但到了幕府末期。
日本国内已经是政纲废弛,财政窘困,武士没落,人心思乱,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
而这时,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日本人开始意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的危害,一个关于闭壳蛤蜊的寓言故事迅速在日本流传开来。果然,正如日本人所担心的那样,一张大网撒下来了,撒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人。
1853年7月8日,4艘大船突然开进了日本江户湾入口的浦贺港。
这4艘大船非常特别,它们的船体被漆成黑色,烟囱里冒着黑黑的浓烟,见过它的人都把它叫做“黑船”。可以想象,黑色的船,航行在蓝色的海面上,这种颜色的反差,必然会带来几分恐怖感。随后,“黑船”的降临在日本社会中被疯传,一时变得神乎其神:“船身和三千石船类似,共有四艘,每艘船上都有三根桅杆,帆篷已经降落。这些船只能够前后左右自由航行,航速犹如飞鸟,转眼之间就看不见了。”这些“黑船”是从何而来?来到这里要干什么?这些问题,都写在了日本人充满恐惧的脸上。
其实,这4艘“黑船”是美国东印度舰队所属的军舰,在舰队司令马休·佩里的率领下,代表美国政府来要求日本开港的。
美国为什么要开着军舰来日本要求开港?这说来话长。
19世纪中叶,美国国内经济稳步增长,海外贸易逐年增加。为获得更多的海外利益,美国和英国在中国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起初,美国贸易船要到达中国,需从它的东海岸起航,越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再穿过印度洋和南中国海,才能抵达目的地。但自从美国占领了加利福尼亚之后,广阔的太平洋呈现在眼前,美国人找到了一条便捷的新途径,那就是开辟太平洋航线。但是,蒸汽机轮船是要烧煤的,那时轮船吨位小,技术水平低,要一口气越过茫茫太平洋,载煤量根本不够,必须中途加煤,这样就需要一个燃煤供给点,美国人看来看去,发现把燃煤供给点设在日本最为合适。同时,日本还是一个很好的商品倾销市场。
但是,美国人十分清楚,要在闭关锁国200多年的日本建立燃煤供给点,进而开辟贸易市场。
必须首先打开日本国门,而要打开日本国门又必须寻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
于是,美国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捕鲸业正处于黄金时期,北太平洋的捕鲸船80%来自美国,这些船只大多活动于日本周围海域,由于捕鲸船的性能不好,遇到恶劣天气,往往会漂流到日本海岸避难,但日本人对美国捕鲸船非常反感,屡次发生虐待美国船员的事件。在日本海岸建立捕鲸船避难所,这是多好的一个借口!于是,美国就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努力。
从1845年开始,美国就派军舰到日本要求建立避难所,但两任东印度舰队司令,都没有实现这一愿望。
1852年,美国海军当局任命马休·佩里为东印度舰队司令,继续担负迫使日本开港的重任。佩里是一个意志坚定,态度强硬,而又坚决奉行扩张主义的海军军人,他曾参加过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并在战争中首次使用蒸汽舰,人称“蒸汽战舰之父”。1853年4月,佩里在香港从东印度舰队中抽调4艘军舰,组建了一个小型舰队,从香港出发,经广州、上海,于7月8日驶入日本江户湾入口的浦贺港。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美国“黑船”出现于日本江户湾的缘由。些日本人快要爬上军舰的时候,美国水兵用刺刀疯狂挑刺,将他们纷纷赶入大海。当天晚上,浦贺地方官员迫于压力,登上美国军舰与佩里谈判。佩里拿出美国总统斐尔摩尔写的国书,要求日本开放口岸与美国通商。地方官员不敢擅自做主,表示要向幕府请示。
几天后,日本幕府同意在岸上接受美国国书,日期定在7月14日。
这一天,密密麻麻的日本步兵和骑兵整齐排列,摆出威武的阵势。佩里怕发生意外,精心挑选了300名能战的水兵上岸,并让身后的舰炮做好射击准备。会谈时,日本代表表情冷漠,高声宣读了政府的回文,表示接受美国国书,同时要求佩里立即离开日本海域,但对于是否同意开港通商只字不提。佩里见日方虽然接受了美国的国书,但开港的目的并未达到,有些恼怒,当即又递上了一封致幕府的信,信中说:“我认为此封国书涉及许多问题,贵方显然要用一定的时间来审议并做出决定。考虑到这一点,我期待在明年春天返回江户湾的时候得到贵方的答复。那时,美日双方应该能够缔结友好的令人满意的条约。我怀着这样的信念期待着……”
几天后,佩里率舰离开日本海域,“黑船”列队进行了武装示威。
佩里舰队离开后,日本上下被悲愤和恐惧的气氛所笼罩,正如当时流行的一首歌唱的那样:“名茶上喜撰(蒸汽船),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上喜撰”是当时日本的名茶之一,其发音与“蒸汽船”相同。这首歌暗喻美国4艘蒸汽舰搅乱了日本人的太平梦,犹如喝了浓茶一样难以安眠。60岁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庆忧虑而死,幕府实权由首席老中、34岁的阿部正弘掌管。老中是辅佐将军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最高常设官员。阿部正弘生性懦弱,佩里临行前留下的话,让他寝食不安。
然而,没有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日本人最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美国“黑船”于1854年2月13日,再次出现在江户湾海面上。佩里率舰队为什么要提前到来?原因是在佩里上次离开日本不久,俄国海军中将布恬廷率领俄国太平洋舰队驶抵日本,也要求开国,遭到日本拒绝。佩里获悉了俄国人的行动后,担心俄国抢在美国之前打开日本国门,十分着急,决定加快在日本开港的步伐。这次,佩里带来的“黑船”是7艘,一进江户湾便发炮示威。阿部正弘被隆隆的炮声吓得浑身发抖,主张接受佩里提出的条件。3月2日,日本派出代表与佩里谈判。经过讨价还价,最终双方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及其附属条约,也叫《神奈川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的核心内容就是日本开港,开放下田、函馆两个港口,作为补给美国船只燃煤、淡水、食品等物资的基地,使美国完全达到了目的。事后佩里高兴地说,条约“虽然是初步的,但对于今后将与日本政府建立的通商协定,却是最重要的一步进展”。
下田位于本州岛,可以作为美国太平洋贸易的中转站;函馆位于北海道,可以作为美国在北太平洋捕鲸船的避风港和补给基地。这两个港口的开放,使美国实现了开辟太平洋航线的意图。
《日美亲善条约》及其附属条约是日本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从此结束了日本200多年的锁国体制,并逐渐将日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从此以后,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列强接踵而至,都与日本签订了内容类似的条约,日本面临同中国鸦片战争时一样的民族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天皇发动了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推翻了幕藩体制,建立了中央集权政府,使日本由封建国家,正式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从这一刻开始,日本就梦想着“脱亚入欧”,就是要脱离亚洲落后国家的行列,加入到西方列强的队伍中。
那么,“脱亚入欧”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逸凡仕成先从一枚纸币讲起。
日本现行最高面额的纸币,是一万日元的纸币,上面印刷着一个头像。
人们都知道,把一个人的头像印刷在国家的货币上,说明这个人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定不同凡响。
那么,这一万日元纸币上的这个人是谁呢?他叫福泽谕吉,是日本的一位着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日本最早的军国主义理论家。把他的头像印刷在日本最高面额的纸币上,说明此人及其思想在日本是深入人心的。
福泽谕吉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青年时代,正赶上日本打开国门的时候,他接触到了西方文明,并很快迷恋上了西方文明。他精通汉学,熟悉英语,多次受幕府的委派,出使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影响颇大的《西洋事情》、《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着作。在40岁以前,他主张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提出了一些进步思想。但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他产生了病态心理,比如他向往欺负和压迫人的快感。1862年,他前往欧洲途经香港的时候,看到一个英国人对一个卖鞋的中国人大打出手,并加以侮辱,他不仅没有产生怜悯之心,反而十分羡慕英国人这种压迫人的感觉。后来他专门写了一篇短文,记述他在香港看到那一幕时的感受,题目就叫《压制亦快乐哉》。标题的意思是“压迫人也很快乐啊”。文章说,日本不仅要像英国人那样压迫中国人,而且要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英国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野心和欲望。40岁以后,福泽谕吉已经从一个启蒙思想家,变成了一个黩武主义者,他的侵略扩张意愿越来越强烈。1885年,他发表了《脱亚论》一文,提出了“脱亚入欧”理论。他在文章中指出:“我日本国土虽在亚细亚之东,但国民之精神已脱亚细亚之固陋,移至西洋文明”,也就是说,日本从地理上属于亚洲,但在思想上、精神上应该加入到“西方文明”行列。在对待中国和朝鲜的问题上,福泽谕吉则提出了**而无理的主张——侵略和征服。
“脱亚入欧”思想对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福泽谕吉曾经说过一段让世人深感震惊的话语。他说:“我国对待中国、朝鲜之法,无须因其为邻国而有所顾忌,只能按照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方式方法加以处理。”西方列强对待中国和朝鲜的方法不就是侵略吗?所以说,“脱亚入欧”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日本对朝鲜和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由此可见,摆脱西方列强奴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实现“脱亚入欧”,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政治原因。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不足,国民贫穷,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向国外掠夺原料和开辟贸易市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动用武力,进行侵略和扩张是唯一的选择。那么,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要首选中国呢?这是因为,日本环顾四周发现,向东掠夺,是太平洋东岸新兴的富强的美国;向北掠夺,北方虽也物产丰富,但已被俄国所占据;向南掠夺,尽管南亚各国物产丰腴,但已被英、法、西班牙等国家所侵占。唯独西方亚洲大陆上的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中华帝国又处于落后软弱的晚清时期,虽然历经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蜂拥而上,试图瓜分,但没有哪一个列强能够独霸这个庞大而古老的国家,对日本来说,跻身列强中间,“机会”多多。
所以,掠夺资源和扩大贸易市场,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经济原因。
接下来就要说到文化了。谈到日本的文化,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日本不是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吗?怎么会滋长出侵略扩张的思想呢?这就要看看中国文化是怎样开始影响日本的。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文化已经十分繁荣,但这个时期的日本,还处于渔猎时代,农耕文明还没有产生。
到了我国的秦代,中华文化开始大规模影响日本。关于这一点,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段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秦始皇在位37年,曾5次离开都城出巡。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时到达山东半岛的芝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烟台。他在登上芝罘岛的时候,忽见在大海深处,云雾之间,出现了山川、人物等各种景象,蔚为壮观,这令秦始皇心旷神怡。其实这种景象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海市蜃楼,而秦始皇却以为那就是仙境,于是勾起他长生不老的遐想。
有一个齐国人叫徐福,是一位方士,方士就是古代从事求仙、炼丹的人,他投秦始皇所好,说在大海之上,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和瀛洲,上面居住着神仙,可以派人带数千个童男童女,前往索取长生不老之药。徐福还自告奋勇,愿意前往。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同意徐福从山东半岛南部的琅玡出发,出海求仙。
方士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比如天文、地理、航海、医术等。徐福非常清楚,海上并没有什么仙山仙药,他主动出海求仙的目的,是想利用秦始皇所提供的优异条件,达到在海外构建一个理想社会的目的。可是,徐福的第一次出海无功而返。
9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来到琅玡,他迫不及待地召见徐福,询问是否取回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因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而没有取得仙药,害怕受到责难,不敢说出实情,便哄了粮食种子、各种工匠,以及善射的弓弩手。这次出海,徐福一举获得成功,他来到了“平原广泽”之地,可是,他并未取回长生不老之药,而是一去再不复返。自此以后,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的先进文化不断传入日本,深深影响着日本社会。
由此可见,日本人侵略中国之野心,从明朝开始戚继光抗倭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的钓鱼岛事件!
日本人之野心不容小觑!
☆、第十五章 帝国的女人
第十五章 帝国的女人
纵观各个朝代,每个真命天子都有自己的王后,上至秦王之后芈月!下至爱新觉罗。溥仪之妻婉容格格。
光绪帝爱妃,珍妃格格。他他拉氏,清朝皇亲国戚,八旗子弟,掌控正红旗!为光绪帝最为受宠的妃子珍妃的丈夫,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罗觉。载恬)光绪帝珍妃的姐姐端康皇贵太妃(即瑾妃)
陵寝
清朝的紫禁城很大很大,运用今天的测量工具,专家们测量了清朝的遗迹。
整个紫禁城的面积,长约五公里宽约五公里,整个建筑建筑面积达到了二十五平方公里,也许二十五个平方公里大家不知道是什么概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紫禁城相当于现代的十好几个大学的面积,可想而知,当年的紫禁城何等耀眼,何等风光,但是随着历史的潮流,现在的紫禁城只能是北京城里被无数人瞻仰的文化遗迹!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正红旗人,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为清朝光绪皇帝的仅有的两个妃嫔之一,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嫔。
珍妃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长叙有三子、五女。长子、次子、长女、次女、三女均为原配妻子所生;三子、四女、五女皆为妾生。四女就是后来的瑾妃,五女就是珍妃。
后宫佳丽三千,吾皇独宠一人,这是哪个时代的缩影,也是珍妃的时代!
珍妃生的不算美丽,但也不算难看,它本就生着一张古典的脸,鸭蛋脸面,鼻梁不算太高,一张樱桃小嘴和乌黑的又有些柔弱的眼睛是珍妃的标志。
有关珍妃的故事,我记忆最为由心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一巴掌,掴在了珍妃的脸上,慈禧嘴里大骂珍妃:贵为皇妃,不知廉耻,不识抬举的东西。
可以说珍的一生是凄惨的!
就是到了死神逼近的那一刻,珍妃也没能和载恬见上一面。
以下是我搜集的关于珍妃的一生,在其出身和临死之前,珍妃所经历的一切的一切!!!!
清光绪帝载湉妃——珍妃
公元一八九五年,一队日军绕道从山东的荣成湾登陆,占领了威海卫的南北两邦炮台,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封锁了威海卫港口的海面,于是躲在威海卫的中国北洋舰队成为瓮中之鳖,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惨败告终。堂堂的天朝大国——中华,竟然被小小的东瀛倭寇打败,全国哗然,康有为与他的学生梁启超掀起“公车上书”,反对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主张变法维新。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加剧了朝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之间的斗争。光绪帝大力支持康有为等人的维新运动,而光绪帝的宠妃珍贵妃也积极投身于变法活动中。
珍贵妃是满洲镶红旗人,祖父曾做过湖广总督,父亲长叙官居侍郎,大伯父长善是广州将军,珍贵妃自幼就和后来做了瑾贵妃的姐姐寄住在广州的大伯父家中,慕岭南风物,厌北地寒冬。广州是当时最大的对外开放口岸之一,新思潮不断涌现,后来与康有为一起发起组织强学会的文廷式,当时在广州正好做还是小姑娘的珍贵妃的老师,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先是清穆宗同治皇帝驾崩时,因为没有子嗣,曾经面告军机大臣李鸿章,希望在自己死后由贝勒爷载澍入承大统,并口授遗诏,叫李鸿章记下来。可李鸿章写完遗诏后,先到储秀宫,急急地报告慈禧太后,把袖中藏着的遗诏也递给慈禧,慈禧勃然大怒,一把将同治的遗诏撕得粉碎,会同慈安太后紧急召开亲王大臣的议政大会,决定以醇亲王奕环的儿子,年仅四岁的载湉作为同治的继承人。醇亲王奕环是咸丰皇帝的七弟,为人懦弱,没有主见,他的妻子叶赫那拉氏便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如此,载湉就是慈禧丈夫咸丰的亲侄儿,也是她自己的亲外甥。弄这么一个小皇帝进宫,慈禧既可垂帘听政,还可以从小耳提面命地对皇帝教导,注入亲情,从而稳稳当当地把一个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同治帝是在一八七四年驾崩的,到一八九0年的时候,光绪帝已长大为人,应该娶妻生子了,而光绪一旦立后,就是他已完全成熟的标志,那么慈禧就必须把权力交给光绪,这对慈禧来讲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为光绪帝选好一个皇后,以便自己仍能控制光绪就成了慈禧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她是有教训的,十几年前,为亲生儿子同治皇帝选后时,她本是属意瑜妃,可同治皇帝却偏偏把皇后的象征“镶玉如意”给了崇绮的女儿,以至于后来婆媳母子之间弄出许多十分不堪的事来。”因此这次为光绪择后,她老早就打定了主意,副都统桂祥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他的女儿静芬以内侄女的身份成为光绪的皇后,是亲上加亲的天作之合。更何况静芬还读书不多,识见有限,正好自己将来继续私心自用,揽权自恣,高下随心。
当时,王公大臣对慈禧的如意算盘都已有所耳闻,当时北京城里都已流传着讽刺慈禧为光绪选后的诗:但冀门楣属外家,何尝钟鼓求佳偶。
本来王公大臣的女儿一旦选上后妃,不啻是含巢燕子飞上枝头而成凤凰,全家也可以跟着沾光不少,但这次慈禧下诏为光绪选后,一件挤破脑袋都要凑上一角儿的热门大事,却冷冷清清,只有五名少女应征。除了副都统桂祥的女儿静芬以外,就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鸾、凤姐妹,和传郎长叙的女儿瑾、珍姐妹,很多合乎条件的人家把自己的女儿都藏起来,大家想尽管皇宫中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那仪节繁复,起居都不自由也是十分麻烦的,更何况皇宫中还生活着一位老佛爷慈禧,稍不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