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依山傍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桃晚熟,现在正是时候,不过这东西值不了什么钱,摘回去给几个孩子吃还是行的。
  宁泽尝试着单手上树,但是还没爬上去就掉下来了,实在是太过艰难。
  然后木子和林子就自告奋勇要爬树去摘,宁泽觉得可以,反正这男孩子小时候都皮,上个树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于是两个孩子就麻溜的往树上爬了,宁泽就在下面接,没多久,一棵树就他们洗劫一空,毛桃也装了半背篓,这一趟也算是没有白来了。
  毛桃树过后,他们也没看到什么别的野果树了,脚下到时候踩到了几株草药,不过也不是什么贵重的草药,宁泽也没挖。
  见实在没什么了,宁泽也干脆的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去了。
  不过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又看到了几颗山楂树,只是山楂还没成熟,宁泽默默的做了个标记,打算等到熟了之后再来摘。
  当人穷了,这山上的野果子也都成珍品了。


第十七章 
  背着半背篓的毛桃回去,陶青已经将早饭都做好了,不过陶家的人还没有回来,所以并没有吃饭。
  陶青让木子和林子去田里叫人回来吃饭,让宁泽歇息一会儿,他自己去看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晚上是跟陶家阿爹和阿么一起睡的,原本应该是跟陶青他们一起睡的,但是陶青要照顾宁泽,陶家人怕陶青看不过来三个孩子,就让他跟着外公外麽去睡了。
  因为孩子还小,所以早上陶家阿爹和阿麽也没叫几个孩子起床,等到陶青将早饭做好之后才去叫的。
  三个孩子也是难得睡个懒觉,以前在宁家的时候总是早早的就被叫起来,不说做什么,但是也不让睡,那个时候宁泽和陶青还得靠着宁家过日子,所以也没反驳过,只是苦了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穿好衣服迷迷糊糊的出门,宁泽走过去带着他们去洗脸洗手,虽然迷糊,但是宁泽他们还是认识的,高高兴兴的叫着爹爹,然后跟着走了。
  陶青也没去掺和,葡萄已经可以自己洗脸了,两个小的平时都是葡萄在帮忙,所以现在就算宁泽受伤了他也不担心,孩子们自己就会搞定的。
  他们这边洗完了脸,宁泽带着他们在院子里闹完了一会儿,陶家的人就回来了,又背着一大包的稻穗回来。
  宁泽很想开口说这样太浪费又太费力了,可是又怕引人怀疑,显然,这样的事情不是只有陶家一家这样做。
  宁泽压了半天才控制住了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跟陶家的人一起吃饭。
  吃过饭,下田的下田,陶青带着宁泽去镇上看大夫,一群孩子就留在家晒稻穗,分工很明确。
  到了路上的时候宁泽终于对陶青开口了,“阿青,我想不起以前的事情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阿爹他们这样割稻谷有些怪怪的,我脑子里有个更好的法子,但是也不知道对不对,我说给你听听好吗?”
  宁泽怕陶青怀疑,所以说话都是用这种含糊的语气,把这一切归咎于自己失忆,这样的话陶青即使怀疑他也有的解释。
  陶青看了看宁泽,有些疑惑,“阿泽,你真的失忆了吗?”
  宁泽忙不得的点头,“是啊,怎么了?”
  陶青说,“以前你也说过这样的话,你说在想法子让我们干活轻松些,不过那时候你卖关子没说,也还没到收稻子的时间,所以除了你之前谁都不知道,后来你又出事了,这稻子也开始收了,我还是不知道你想的是什么法子。”
  听到这话宁泽心里一喜,还真没想到这个身体的主人竟然也产生过这样的想法,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宁泽便顺着陶青的话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估计是以前想过,所以脑子里还有些印象吧,我现在跟你说说吧,我是这样想的。”
  宁泽的想法其实非常的简单,就是在田里将稻草和稻子分开,草可以绑成一把一把的,带回家给牛羊吃。
  稻子自然就背回家晒了,这样就不用说割了一次又割第二次了。
  而且就现在这样只割稻穗回家,回家后要晒干后再脱下稻子来,这样也不好操作,反而麻烦。
  收稻子又称为打谷子,其实就是字面意思,谷子割下来一把一把的放好,然后谷桶的边上将稻子给打到桶里,这样就直接分开了,累是累点,但是简单又快捷。
  宁泽不知道这个地方有这些东西没有,但是反正不是什么很麻烦的东西,要做也不难。
  宁泽虽然自己没做过这些事情,但是他也还是清楚这些的是怎么弄的,也不算难,他觉得很有必要去试一试,要是真的成了,总能省下一点力气。
  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陶青,陶青听着也会一愣一愣的,听着宁泽说的,他也觉得这事简单,可是其他人能不能接受他却不能肯定了。
  如果是他们自己家,宁泽要怎么折腾他都同意,可是现在不一样,他这是在么家住,所以这些事情还是要跟家里人商量才行。
  陶青说,“等会儿回去了我们跟阿爹他们说说吧,阿爹他们种田这么多年了,见识肯定比我们多。”
  古人种田种地靠的确实是经验不假,所以宁泽也没反驳陶青的话,还详细的把这么做的好处跟他说了说。
  宁泽觉得,要是真的成的话,他们或许还能小小的赚点钱,至少让他们一家能搭个茅草屋有点糙米吃,从陶家搬出来。
  虽然陶家人对他们不错,但是陶青毕竟是嫁出去的哥儿,在自己么家住久了也不合适,况且他还是拖家带口的。
  两个人说着话,感觉也没走多久就到了镇上,陶青就径直的领着宁泽去找医馆。


第十八章 
  陶青不常来镇上,对镇上也不怎么熟悉,医馆这类的更是不怎么熟悉。
  村里其实是有个土郎中的,只是这土郎中能看的也就是个伤寒之类的,像宁泽这种情况就不行了。
  之前宁耀泽刚伤的伤寒陶青不是没请土郎中来看过,土郎中也没什么办法,他医术不够,手上也没什么多好的药材,只能让陶青去山上挖草药回来给宁耀泽喝,吊着他的命,其他的就全看宁耀泽的造化了。
  所以这次是直接越过了土郎中去镇上找大夫去了。
  陶青虽然对镇上不怎么熟悉,但是大致的路线怎么走他还是知道的,医馆这个地方,历来人就不少,陶青就带着宁泽往人多的地方去,他们看到了好几家医馆,妙手馆,回春堂,保和堂等等,每个医馆里都有人。
  他们挑了一家人最多去排队,这是宁泽说的,反正他们对这些地方不了了解,人少的医馆肯定有少的原因,比如说价格太贵,比如说医术不精之类的。
  而人多的,说明人家信任,同时,这些人里面也有很多衣衫褴褛的老百姓,跟他们一样,都是没钱的主,这都能来看病,说明这家医馆也不会太差了,所以宁泽才会选择来这家医馆。
  这医馆的名字济民堂,相比之前回春堂妙手馆,多了几分接地气的感觉。
  七月的天,太阳晒的猛烈,他们一路走来都没休息过,这会儿又站着排队,汗水几乎已经湿透了衣服。
  宁泽推了推陶青,“阿青,你去那边坐坐歇息一会儿,等到我了你再过来陪着我。”
  宁泽觉得自己皮糙肉厚的晒一晒没关系,但是陶青毕竟是个哥儿,虽然看着强悍,但也改不了这个事实,所以宁泽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护着他一些。
  陶青看着宁泽摇头,“阿泽,没事,我就在这儿陪你,很快就到了。”
  宁泽伸手轻轻的推了推他,“去吧,晒黑了我可是会心疼的。”
  陶青听了这话,顿时脸就红了,宁泽对他好,可也从未说过心疼这种话,当然,也不只宁泽没说过,乡下人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哪里还会想到这种情话,没有对比,陶青也没觉得有什么。
  可今日这一听,才觉得心里甜蜜的不行。
  陶青就这样被宁泽一句话乖乖的哄到屋檐下去歇着去了。
  他们两旁边有好些人都看着,不过这些人都是自己来的,在陶青走了后还打笑了宁泽几句。
  这些人也没什么恶意,宁泽也就应了,挨着的几人就这样聊起天来了。
  宁泽也顺便跟人打听了这下这家医馆的情况,熟悉的人就跟宁泽说,“这家医馆的大夫可是个好大夫,又心善,上他这来看病的人多是一些穷人,付不起什么诊费,他看我们这些穷人可怜,从来就没收过什么诊费,只收药钱,就是这药钱都比别的医馆便宜了许多,所以我们这些穷人才爱在这儿来看病。”
  听了这话宁泽就安心了,这确实是他现在最需要的。
  跟人说着话,感觉时间过的也快,前面的人很快就看完了,轮到了宁泽。
  陶青马上跟了过来,在宁泽旁边看着。
  看病的大夫是个中年人,相比胡子一大把的大夫来说,这人明显的年轻太多,但是来的这些人都没有质疑他医术不好的,显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那人看了宁泽一眼,指了指对面的凳子,“坐下,说说你要看什么?”
  宁泽乖乖的坐下,然后把头往前伸了伸,“头上有伤,手也断了,大夫你看看还能救不?”
  大夫很嫌弃的看了宁泽一眼,“多大的事,还能救不能救的,上了我这儿包你完好无损。”
  宁泽觉得这大夫不仅长相年轻,就是这说话的语气也很年轻,就是不知道这医术年轻不年轻了。
  大夫看了看宁泽头上的伤,“你这伤口虽然看起来厉害,但是也没伤到根本,敷点药,过不了多久就能好。至于你的手嘛,把手抬起来。”
  宁泽乖乖的抬起手给大夫看,昨天绑着的木板还没取下来,大夫捏着宁泽的手臂翻来覆去的看了看,然后又把木板给取了下来,最后得出结论说,“还有救,这木板是谁绑的?还挺聪明,就是绑的有些晚了,早些绑你这手都该好了。”
  宁泽说,“让我夫郎绑的,之前我一直昏迷着,昨天才醒过来,没注意这些。”
  大夫有些诧异的看了宁泽一样,“没想到你还能想到这法子,这样吧,你把具体的跟我说说,你这药费我就不收你的了,你看如何?”
  宁泽没想到这也成,大夫给他拆的,肯定是知道怎么绑了,他就是不跟宁泽说,以后用到其他人的身上,宁泽也不能说什么,古人可没什么专利权的。
  原本人家可以不说,现在说了,宁泽觉得这大夫也挺够意思的,但是他犹豫着没同意,有种自己占便宜的感觉。
  那大夫见宁泽不说话,便问道:“怎么?不同意?”
  宁泽听了这话连忙摇头,“不是,只是觉得我们占你便宜了。”
  大夫听到这话皱了皱眉头,“我是个男人,你还能占了我便宜,别墨迹,同意还是不同意。”
  这爆脾气,宁泽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然后抬头看陶青,陶青见宁泽在看他,就对他说,“阿泽,你做主就好。”
  宁泽想到他们现在囊中羞涩,便不要脸的点了点头,“那就多谢大夫了。”
  那大夫这才满意了,给他开了药方,“行了,去那边抓药,抓完药也别走,我忙完了就来找你们。”
  宁泽和陶青拿着药方乖乖点头,然后去抓药去了。


第十九章 
  宁泽和陶青拿着药方去找医馆的伙计抓药,抓完药也没离开,就在边上等着。
  今天来看病的人很多,排着长长的队伍,也幸好这个大夫医术到位,看的也快,加上不是一些疑难杂症,所以没多久就看完了,然后医馆就关门了……
  这大白天的就关门了,宁泽也不知道说什么的好,在他满脸惊诧中,医馆的一个学徒给他解释了一下,“这位公子,这是我们医馆的习惯,每天早上开门迎客,到吃午饭之前我们掌柜的就会看完所有的病人关门,掌柜的说要是一天看到晚,那就太累了。”
  这个掌柜的明显的说的就是给他们看病的大夫,宁泽没想到这医馆竟然是他自己的,不过一想也是,古时候不都这样吗,开医馆的人本身就是大夫。
  身份没怎么惊讶,但是对于这大夫的想法,宁泽还是有些惊讶的,他是知道古时候怪人多,因为人家有能耐,可是这样小小的一家医馆的大夫也能有如此的想法,倒是让他觉得惊奇。
  当然,现在他们也不熟悉,所以他也不好去问人家。
  医馆关门之后,大夫就让医馆里的学徒和伙计去整理药材,他自己来招呼宁泽他们两人。
  大夫在宁泽对面的凳子上坐下,对宁泽说,“把手伸出来,我给你上药。”
  宁泽挽起袖子将手伸过去让大夫给他上药,这药就是一些药膏,至于是什么药材做的宁泽也不清楚,敷在手臂上的时候有一种凉凉的感觉,倒是很舒服。
  擦完了药,用纱布给缠上,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上夹板了,恩,就是宁泽自己带来的木板。
  大夫拿着木板问宁泽,“说吧,这个要怎么上?”
  宁泽看了大夫一眼,心说你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上。
  虽然心里这么想,宁泽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了大夫的话,“这个很简单,就是把木板绑在手臂上就成了,大夫,我们绑一次让你看下吧!”
  大夫没什么意见,松开了手,宁泽招呼陶青上来给他绑木板。
  因为昨天已经做过一次,陶青也知道怎么做,很熟练的就完成了。
  大夫在边上静静的看着,也没做声,这不是什么难事,他一看就明白了。
  也如同宁泽他们所猜测的,他不过找了一个不让他们给药钱的借口而已。
  手绑好之后大夫又给宁泽头上上了点药,也给他包扎了下,“不要碰水,虽然现在天气热,但是也得忍住,等到伤口结痂了才行。”
  宁泽和陶青连忙道谢,“多谢大夫。”
  大夫摆摆手,“也不是什么大事,过个三五天来换药就成,现在你们可以走了。”
  宁泽和陶青对视了一眼,觉得这大夫真干脆。
  不过大夫说的也对,他们是该走了,他们还要回家的,也不好一直待在人家这里,重要是,人家都关门了。
  两人再次跟大夫道谢之后就离开了。
  他们带来的银子没用,虽然他们要买的东西很多,但是这钱毕竟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也不敢多花,最后两人午饭都没吃,只给孩子们买了点糕点就往回走了。
  斗大的太阳高高的挂着,从早上出门到现在也没喝上一口水,宁泽觉得自己都要虚脱了,当然,陶青也没能好到哪儿去。
  两人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猛喝冷开水,当真是一口气喝了个饱才停了下来。
  陶家的人还没回来吃饭,几个孩子也都在等着,陶青都来不及歇息就马上去厨房忙活去了。
  宁泽就自己搬了个凳子在门口坐着发呆,其实也不算是在发呆,他主要还是在想以后要怎么办。
  他对这个地方不熟悉,不能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来,他们现在也没钱,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吃的更是没有,这简直成了首要的问题。
  砖瓦房这个东西宁泽是已经不考虑了,木头房子就是修建也是需要点时间,他们一家五个人,短期内估计是没办法做更好的房子,所以现在至少得有三间房,一个厨房这样的,不然都不够住。
  宁泽脑子里想着觉得不够,还去捡了跟木棍在泥巴上画。
  他想的入神,手也是无意识的在画,画着画着还慢慢的成型了,全然不觉身边已经围了一群孩子。
  宁泽在地上用树枝画画,一群孩子看的稀奇就全部都凑过来了,至于宁泽画的是什么,他们是看不懂的,但就算如此,也都安静的没有打扰他,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手中的树枝和泥巴地上的图形。
  等宁泽想好了要怎么去修房子后才抬起了头,然后入眼的就是一群小豆丁毛绒绒的脑袋。
  宁泽疑惑的看着他们,“你们这是做什么?围成一圈玩吗?”
  一群孩子一脸茫然的看着宁泽,宁泽也是一脸的茫然,感觉不知道说什么的好。
  还是最大的木子先开了口,“叔父,你这是在做什么?你刚刚画的那个是房子吗?”
  宁泽扔了树枝,单手揉了揉木子的脑袋,“小屁孩还挺聪明的,就是房子,我们没地方住了,所以得赶紧的修个房子,我就想了想要做什么样的。”
  木子轻轻的“哦”了一声,然后说,“叔父,村子里有人修过新房子,也要不了多久,叔父你要不要去问下吧,木头都是在山上砍的,到时候我也能去帮忙。”
  宁泽听了这话就笑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还挺有担当的,行,到时候你就来给我帮忙。”
  木子被夸奖了,其他小孩都有些羡慕,不约而同的说要给宁泽帮忙。
  宁泽就挨个的摸摸头,夸奖了一番,这些孩子也确实可爱,宁泽的心情突然就变的好了起来。
  没钱就没钱吧,总能赚到的。


第二十章 
  中午吃饭的时候陶青把他们白天去看大夫的事情说给了陶家人听,听说那两千个大钱没花出去,全部都高兴的不行,直呼大夫是好人。
  陶家人也不算夸张,这大夫也确实是个好人。
  陶青要把铜钱交给陶家阿麽,不过被陶德树给拦住了,“这钱你们也不用给我们了,拿着去修房子吧,虽然也还不够,可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陶家阿麽把话接过去了说,“是啊,你阿爹说的对,你们先拿着钱去修房子,虽然住在么家自己家人不会说什么,可是村子里别的人总有闲话,这一天两天的还好,日子长了,可就对你们不好了。”
  陶青几位哥哥也表了态,跟陶家两老是一个意思。
  陶青有些为难的看了看宁泽,不知道这钱是该收还是不该收,这个时候就要宁泽这个能做主的人说话了。
  宁泽说,“如此,那我们就先厚着脸皮收下了,不过爹么和几位哥哥放心,这钱,我们今年过年前一定还。”
  陶德树摆了摆手说,“先不着急,你们能把修房子的钱给凑齐了过个好年就不错了,今年收成好,家里也没有急着用钱的地方,你们就先拿着,等手里有余钱了再还也成。”
  陶德树这一番话说的,不止是陶青感动,宁泽都有些触动,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他们最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这才是真正对他们好的人。
  两人把钱手收下了,宁泽还开了口让陶德树帮他们找找人修房子。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农忙的时候,这让人来修房子,怕是真的找不到什么人,更别说不给钱的那种了。
  陶德树说,“现在怕是不成,还得过个十天半个月才行,等到田里忙完了就能找到人了,我也都帮你们问过了,只要有时间,他们就来给你们帮忙。”
  陶德树在昨天就已经去问过了,现在是农忙的时候,能这样说已经是关系不错的人家了。
  宁泽和陶青都明白,这个现在没办法强求。
  前期的准备也不少,要选合适的地方,还要自己上山去砍木头,还要看到时候是用泥巴糊墙还是想别的办法,石头和青砖他们都是用不起的。
  还有房顶,这个也要看是盖茅草还是去买瓦片回来。
  这事不少,要花钱的地方更是不少。
  宁泽觉得他最先做的应该还是想办法赚钱,今天上山没看到什么,明天就去河边看看,看看能不能有点什么,咸宁村也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了。
  宁泽在想着如何赚钱的时候陶青把今天早上在路上的时候宁泽跟他说的那些话说给了陶家人听。
  在陶青看来,宁泽也就是个猜测,至于能不能行也不知道,跟陶家人也就口头上说一说,问问他们的意见,至于别的什么,他暂时没考虑到的。
  而陶家人在听了之后却是一脸兴趣满满的样子,干活累那是肯定的,所以谁都想轻松一点,要是能够有更方便的法子,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
  陶德树当即就问宁泽,“耀泽啊,这事儿你看成还是不成啊!这要是成了,乡亲们可该多高兴。”
  这都问他了,宁泽也不好继续敷衍,便说道:“应该是能成的,明个我就试试,也不难。”
  “好好好,只要能成就好,明个青子就留在家跟耀泽一起,耀泽手还没好,别干力气活。”
  陶德树一连说了三个好,可见有多高兴,还特意的叮嘱了陶青别让宁泽干活,无疑这是给了宁泽很大的信任。
  宁泽应了来,干脆下午在吃过午饭之后就忙碌了,做这东西不难,宁泽自己没动手,让陶青去砍了些竹子来,先做一个打臼,这个是宁泽听到的一个叫法,至于具体叫什么他也不清楚。
  打臼很好做,就是用四个圆木头做边框,在中间铺上几根竹子就成。
  这是为了方便稻谷落到稻桶里面。
  宁泽自己不做,就指挥着陶青和几个孩子,有不对的地方指正一下。
  也幸好不是什么难事。
  做打臼,也就一个时辰就搞定了。
  下一步就做稻桶了,稻桶个头比较大,相对来说就麻烦很多了,这一般都是木匠做的。
  宁泽他们都不会做木匠活,这就只能找了一些平时剩下的木板子钉在一起,弄了个小型的稻桶来做实验。
  稻桶做好之后还有两个事情,那就是稻子和晒箕,是用竹子编织的,一般是用来晒玉米和稻子用的。
  宁泽让木子和林子去田里背一些割好的稻子回来,他自己和陶青一起将晒箕竖在稻桶里,等稻子回来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宁泽看着这个小小的稻桶,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充满了期待。


第二十一章 
  刚割好的稻子很快就送回来了,而且回来的并不是只有两个孩子,陶家人都回来了,他们就是回来看看成不成的,要是成了,他们后面割稻子就不用割稻穗了。
  宁泽看着他们心急的样子,马上的就让他陶青打给他们看,这个其实简单,就是手里拿着稻杆,用力的打在打臼上就成。
  上面的竹片会把稻子都磕下来,稻子就会顺势落到稻桶里。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或许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一刻在陶家人的眼中这就是希望,他带来的改变或许不会大,但是人总是想要进步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因为演变这是任何事和的物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稻子金黄,随着陶青的动作,一粒一粒的全部从稻草上脱落到了稻桶里,最后等到稻草上的稻子都被打进了稻桶里后陶青才停了下来。
  宁泽上前看了看稻草,上面的稻子干干净净,这就说明他们是成功了,这对宁泽来说,是很高兴的。
  陶青拿着稻草去给陶德树看,陶德树看了之后又去看了看稻桶,稻子全部安静的躺在稻桶里,没有撒在外面,“好,好,好,当真是好。”陶德树再一次连说了几个好。
  这个陶安和陶平说,“我也来试试。”
  兄弟两人上了前,一人拿着一把稻子,同时上前去打。
  但是由于稻桶是个小稻桶,两个人转不开身,宁泽连忙阻止他们,“大哥,二哥,这个稻桶太小了不行,等到做出大桶来之后再两个人一起吧,现在你们先一个一个的试试,看看感觉如何。”
  听了宁泽的话,再看看稻桶,发现确实不大,于是两人也没说别的什么,先一个一个的试。
  他们都有力气,一把下去稻草上的稻谷几乎就干净了,但是他们后面还是多敲了几下,还敲了不少的稻草进去。
  宁泽上前看了看,觉得自己有必要说说,这样太用力了,反而效果不如的陶青那样好,陶青之前的力度才是正确的力度。
  宁泽说,“大哥,二哥,这个不少力气越大越好,只需要用力气将稻子敲下去就成了,力气大了,累不说,你们反而把稻草给弄进去了。”
  被宁泽这么一说,兄弟两人才发现,随后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那我们力气再小点?”
  宁泽点头,“对,力气要小些,当然了,也不是一点都不出力,而是你们自己把握,大哥二哥,你们再试试吧的!”
  两人忙点头,“好,那就再试试。”
  两人再次尝试了下,放小了力度,这次效果就比刚刚好多了,两人顿时就喜上眉梢。
  这稻草宁泽没让扔,放在了两边,等会凑多了就能绑成一个草,这个可以用来喂牛羊,也可以留着当柴火,还能扎成床垫,绑火把,总之用处不少就是了。
  最后陶家的其他人也都来试了一下,这事儿简单,上手快,就是看着的就会来了,就连木子和林子也都尝试了下,两个孩子也能敲下来。
  陶德树一直说,这样他们以后做事就方便多了。
  宁泽看着今天下午的成品,刚刚那股子兴奋劲过了之后他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了,因为这东西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赚不了多少钱。
  看着也简单,只要肯花这个功夫,家家户户都能做出来。
  当然,方便倒是真的方便了一些。
  陶家人回来就干脆的不去干活了,这天看着也要黑了,家里还晒了许多的稻穗没收,还有许多的畜生没喂,这些都是要忙活的事情,等到真的忙完了,估计天早就黑了。
  宁泽实在帮不上什么忙,就带着几个最小的准备去河边看看,孩子们也是难得要去河边,一个两个的都高兴的不行。
  陶家虽然不拘着孩子出门玩,但是河边那种危险的地方肯定是不让去的。
  木子和林子两个大的也跟着一起去,兄弟两准备了一个鱼篓,还挖了几条蚯蚓,说是要去捉鱼去。
  宁泽不清楚,陶家人倒是清楚,这所谓的捉鱼捉到并不是鱼,因为他们不敢下水,就只能在边上折腾,所以舀起来的不过一篓子小虾子而已。
  这些小虾子不好处理,平时弄回来都是给猪吃了的,一群孩子也就是图个开心,并不打算怎么样。
  倒是宁泽在听了有鱼之后动了心思,鱼也是肉,能吃上自然是好的。
  于是宁泽就这么带着孩子军团往河边去了。


第二十二章 
  这个时候的水还是很清澈的,加上最近没怎么下过雨,所以都能看到河底下的鹅卵石,这河挺宽,看着也很深,也怪不得大人不会同意孩子到这边来说玩,这要是掉河里了估计就真上不来了。
  河里是能看到时不时跳起来扑腾一下的鱼,不过这鱼是在河中央,他们就是看到了那也只能看着而已,肯定是捉不到的。
  木子和林子选了个适合的地方,将两个竹篓子给放到了河里,里面放了蚯蚓,这两孩子就在旁边守着,等小虾子进来。
  虽然这些小虾子人不能吃,给猪吃了也不错,还能长肉。
  乡下的孩子懂事早,小小年纪就会考虑如何让家里人吃好吃的,就是连动物也会多照应些。
  这两孩子忙活着,宁泽就带着其他的几个孩子去旁边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些其他的东西。
  最后走了一圈,看到了两只螃蟹,宁泽给捉了。又看到了许多螺蛳,小孩子都喜欢捡这个,宁泽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