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整九天的春闱就以黎锦写完诗作作为结尾。
他走到家门口,小包子像小炮弹一样撞进他怀里,黎锦把书篮递给小茶,然后把小包子抱起来。
包子用手抓黎锦的耳朵,只摸到一手冰凉。
他直接整个人抱着爹爹的脖子,小脑袋瓜也蹭着爹爹,“包子给爹爹取暖。”
前两次黎锦回来都很累,又要为第二日的考试做准备,秦慕文没让包子缠着爹爹。
小包子都感觉自己这个小火炉不称职了。
黎锦抱着他回屋,秦慕文端着姜汤进来,“驱驱寒气。”
黎锦被两人的‘糖衣炮弹’砸中,挨个揉了揉脑袋。
其实秦慕文原本想要雇人给黎锦送披风,这样黎锦考完出来就能直接穿上。
但此次四千多考生,考场外无数人家都在等着给自家少爷送披风,经常找不到人。
有找人的时间,黎锦都能走回来了。
秦慕文转念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故此,他就留在家里给黎锦煮姜汤喝。
会试结束,三月中旬便会放榜,而今年的新科贡元(考中会试的举人)基本上全都可以参加殿试。
殿试之后,那才可以称得上进士。
在黎锦这个朝代,只要参加了殿试,除非贡元犯下极大的错误,比如报名顶替等,一般情况陛下都会赐予其进士称号。
只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为进士及第;二甲三十到四十人左右,是叫进士出身;其余全是三甲,称作同进士出身。
真考完了会试,黎锦心里反倒轻松不少,他感觉自己对名次都有些看淡。
像现在这样,每日去工部研究,给人答疑解惑,每日也都会有新的收获。
翌日,工部的同僚们见到黎锦出现,一个个都很是惊讶。
“先生,您怎么不多休息几天?”
“瞧这没眼色的,还不端凳子来。”
“我倒茶去。”
清水都吏司的员外郎大人原本正跟祝善商量什么,看到这一幕,他们也只是笑着,并不阻止。
员外郎知道他们工部的官员在外面都有多高傲,黎锦也是真的有本事,在学问上还不藏私,才能被其他人这么尊敬。
祝善瞧着好友,笑道:“你这员外郎都没这待遇。”
员外郎感慨:“再过几年,我指不定都得叫他一声大人啊。”
除了万云,黎锦没跟其他人说过自己不打算入仕,毕竟这话传出去陛下得如何做想?
黎锦虽然不在乎名誉,但他也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往死里作。
他是想做实事的,只是官场的来回应付不适合他。
黎锦在都水清吏司过得滋润,而翰林周光珍则在期待自己还能誊抄到黎锦的答卷。
只可惜事与愿违,分到他手里答卷再也没有人像黎锦写字那么出色了。
此时,答卷已经誊抄完一部分,评卷的考官们也开始为每份答卷作点评。
第137章
一般情况下;会试的评卷时间和乡试一样,都是十天到二十天之间。
黎锦参加的这场会试考生只有四千人;按理说评卷时间应该为十五天左右。
但这次算是恩科;礼部评卷后得把考中的答卷呈给皇帝过目;所以时间稍微能久一点。
黎锦现在心态平和,再也不像之前出成绩时候那么紧张。
二月底;临近放榜了,祝善见他依然日复一日的前往船坞,忍不住问他都不担心能不能中的问题么。
黎锦答道:“大概是因为考试的次数多了;所以才比以前都淡定一些。”
祝善:“……”考的次数多?
他没记错的话,黎锦每一场都是直接中第一;也就是说,他每一场只考了一次,这叫次数多?
祝善想起自己当年一直中不了举;才潜心钻研算经;倒是有了另一番收获。
他决定不跟‘考霸’谈论科举的事情,于是生硬的转了话题:“等过几日,工部、礼部、兵部有蹴鞠比赛;京城书院也参加,你体力不错;要不要参加去玩一下?”
黎锦想,他不在工部当值,也没在京城书院念书,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不过;倒是可以带着夫郎和孩子们去春游。他们家去年十一月来京城,天气寒冷,且不说包子和小山豹,就连秦慕文都没出过几趟门。
如今天气回暖,给俩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话,确实可以带出来玩耍。
三月初二,一大早,黎锦和秦慕文就给俩孩子开始穿衣服。
小山豹好像知道爹爹要带他出去玩,乖乖的伸着胳膊套上厚实的棉衣,“爹!”
而一向听话的小包子这边却出了点问题。
因着包子今年就算六岁了,给他换衣服这件事由秦慕文来,黎锦在院子里等候。
过了会儿,黎锦居然听到秦慕文说:“包子,听话。”
黎锦有些诧异,他家包子向来乖巧懂事,秦慕文也从来不以长辈的姿态压着孩子,怎么今儿居然如此严肃?
不过,夫郎管教孩子的时候,自己千万不能去唱反调,还是安心的等着。
过了会儿,秦慕文带着小包子推门出来。
黎锦当下眼前一亮,因为包子没穿秦慕文事先给他准备好的厚实棉袄,而是穿了稍微薄一点的夹袄,外面披了一件靛青色带着兔毛滚边的披风,头上扎着一个小啾啾,缎带上垂着莹润的珠子。
配着包子纤长的睫毛和白嫩的脸颊,活脱脱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
小包子真实年纪四岁零八个月,个头窜过了三尺(一米多),虽然小手肉嘟嘟的,但骨架小。
这么穿非但不显臃肿,反而凸显了几分贵气。
秦慕文牵着小包子的手,唇角带着无奈的笑意。
京城比较大,郊外走过去得一个多时辰,黎锦就提前雇了辆马车,准备了两个能抱在怀里的暖炉,带着一家人出发。
小包子起来的早,沿途问了两遍:“阿爹,咱们还要多久才能到?”
秦慕文都说还得半个多时辰。
随后,小包子就忍不住倦意,靠在秦慕文怀里休息过去。
秦慕文把披风给他盖在身上,然后小声对黎锦说早上的事情。
原来他想给小包子穿暖和点,就算如今气温回暖,但郊外风大,他担心小孩子吹风受凉,所以准备了厚实的棉袄。
说到这里,秦慕文无奈的瞅了一眼睡着的小包子,道:“他现在知道爱美了,我给他穿衣服的时候,他一直说‘阿爹,这样穿包子太胖了’,最后我只能给他穿了夹袄。”
黎锦想了想,前几日祝善来他家吃饭,黎锦自从考完会试就穿起了单衣,而祝善依然棉袄加身。
这是被小包子看到了棉袄和单衣的区别,所以他才说什么都不肯穿棉衣了。
黎锦坐直了,另一只手揽着秦慕文的肩膀,让他靠在自己怀里,说:“包子也长大了。”
以前把他裹得圆嘟嘟出门,他都笑得十分灿烂。
现在只穿了厚实一点的棉袄,他都嫌胖。
秦慕文靠着黎锦的肩膀,只觉得十分心安,那点小包子长大了的惆怅瞬间烟消云散。
马车停靠在山脚下,黎锦给了车夫银钱,抱起小山豹,秦慕文则牵着小包子,一家人拾级而上。
第一段上山路还算平坦,路两边有商贩卖鞠和风筝,黎锦给小包子买了一只风筝。
小山豹看着哥哥手里的风筝,黑眸当下变得水汪汪的,仿佛下一秒就能哭出来。
黎锦赶紧给他挑了一只毛线编的鞠,小山豹当下就把眼泪憋回去,笑着叫:“爹!”
黎锦:“……”二崽这变脸的速度。
小包子倒是没有因为弟弟有了鞠而吃味,他上次看黎锦蹴鞠的时候年纪还小,脑海里只有浅浅的记忆。
所以,这会儿他显然更喜欢自己手里的风筝,他说:“包子放风筝给弟弟看。”
走过石阶,入目就是一块平坦的空地,中间蜿蜒流淌过一条小溪。
来得早的人家自觉地坐在空地边缘,把中间地位置留给放风筝的孩子们。
而蹴鞠的场地则在小溪对面,那边坐着的基本上都是官家妻眷。
黎锦个子高,身姿挺拔,眉目英俊,秦慕文脸上的轮廓较为柔和,眉梢一点朱砂痣尤为漂亮。
他们身边的小包子更是可爱的让人移不开眼。
这一家人刚过来,就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有人甚至主动打招呼,要给他们家挪一块地方。
但小溪对面祝善先生家里的人也看到了他们,派小厮邀请他们过去。
黎锦只能对刚刚邀请他的人歉意的说声抱歉,然后去了祝善那边。
小溪上有座木桥,底下垫了石头,微微有些摇晃。
小茶婉拒了小厮的帮忙,自己壮着胆子,三两下跳了过去。
黎锦则挨个把山豹、小包子、夫郎背过去。
小包子规矩的给祝善先生家人行礼,小山豹则没这个顾虑,黑溜溜的大眼睛还看着那块木桥,看样子还想再上去。
秦慕文打开包袱,铺了垫子在地上后坐下。
他耳朵尖尖有点红,刚刚黎锦蹲下背他的动作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中更是有不少姑娘的目光。虽说都老夫老妻了,但他依然心跳的很快。
小包子拿着风筝坐在秦慕文身边,看着在爹爹臂弯里的弟弟,凑近了对他笑。
“叫哥哥,哥哥一会儿放风筝给你看。”
小山豹:“哥。”
小包子:“不对,是哥哥。”
“哥。”
小包子:“……”
他闲来无事打量弟弟怀里的鞠,总觉得十分十分熟悉。
过了会儿,蹴鞠比赛开始了,包子小鹿一般的眼睛瞪大,嘴巴忍不住也张大,发出‘啊’的声音。
他回头抓着爹爹的手,小嘴巴失声了一会儿,叫道:“爹爹,蹴鞠!”
他显然想起了当年被阿爹抱在怀里,看爹爹在场下蹴鞠的情景了。
黎锦被他的小模样逗乐了,说:“想看爹爹蹴鞠?”
包子小手抓紧了爹爹:“可以吗?”
黎锦把小山豹交给秦慕文,说:“爹爹过去问一下。”
蹴鞠比赛除了有规定的队伍外,还有些人会突然来了兴致,直接表演各种花样的蹴鞠。
黎锦刚一下场,都水清吏司的人就看到他:“先生,我们在这里!”
黎锦走过去,那边人已经开始热情的邀请他:“先生要来蹴鞠吗?”
“今年不是按照各部划分,而是选了去年十个获胜队伍的队长,抓阄分人。先生就来吧。”
黎锦对这个新规矩倒是十分惊喜,他之前不想加入某个部或者队伍,就是不想‘站队’太过明显。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他已经算是工部的人了。
黎锦点点头答应了。
他去报了名,等那边队长开始抓阄。
每队五人,每场两队,一共十人。这么多人,看样子得比赛个十几场。
小包子则改拉着秦慕文的手,“阿爹,爹爹蹴鞠!”
秦慕文也很期待,能看到一向稳重的男人充满斗志的去比赛,没人会比他更激动。
黎锦比赛的是第二场,队伍分为红队和黄队。
他这次依然在红队,被分到了红色的头发绑带、外袍和靴子。
按照朝廷规矩,没有官身的人不能穿靴子,当然,表演情况例外。
蹴鞠算是表演项目的一部分,黎锦也就不客气的穿上了白底黑面的靴子。
黎锦说自己擅长守和投鞠,队长虽然不认识他,却在刚刚他背着一家人过河的时候看到了。
“你下盘功夫稳,咱们队伍的最后一道关就由你来守。”
“好。”
按照分工来排站位,黎锦又是他们队伍压轴出场的那位,这是他第二次穿红衣,配着俊朗的眉目,宽阔的后背和修长有力的双腿,看得人移不开眼。
旁边有姑娘们在叫喊:“红队!啊!”
那边坐在高处聊天的将军府家眷也听到这惊呼声,他们向下看去,视线显然落在了黎锦身上。
莫子旋的母亲笑道:“好一个俊俏的少年郎。”
老太君年纪大了,就没出来,此次出行的都是各房的女眷和孩子。
老五说:“我认识他!黎叔叔!”
他这话一出,女眷们也都知道,原来就是老将军的小师弟啊。
老太君都对他赞不绝口呢。
“可真是一表人才。”
“文武双全。”
她们说完,才发现老五不见了。
“子峰呢?”
“快去找人!”
莫子旋原本就在照顾一众弟弟们,闻言前去请安:“子峰去下面,找小伙伴玩了,孩儿这就带他回来。”
“也不用,派人看着别走丢就是了,让他玩吧。”
莫子旋却抿了抿唇,说:“孩儿去看着他。”
一群女眷:“……”她们家老大什么时候对弟弟们这么看重了?
第138章
第二场蹴鞠比试;两队的得分是一比一平。
虽然没分出胜负,但两队都踢得十分出彩。尤其是最后三秒;黎锦抢到鞠,稳准狠的踢进黄队的网中,为自己红队掰回一分;让整场比赛达到了高潮。
“这是哪家的后生,在何处当值;以前怎么没见过?”
坐在一边围观的各家夫人今日问出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京城里门户相当的青年才俊他们大都认识。
对于生面孔,自然很是好奇。
“您可还记得去年十月;陛下钦点要全国印刷的《蒙学算经》和《农桑算经》?他就是这两本书的著者;叫黎锦。”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听说他已经婚配?”
“可不是?连孩子都有了。”
“这倒是可惜了;听说他年岁不大,家里人怎如此没有眼力见,这么早娶妻?”
也不怪有些夫人们如此做想,进士榜一出;‘榜下捉婿’的风俗在本朝很是流行。
毕竟进士大都是去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京城人的比例很少。被‘捉’到的婿大都未曾婚配;他们也乐意认一个京城岳父;能省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时间。
虽然想是这么想,但这位消息不灵通的夫人此话一出,她身边的各位夫人都坐的离她远了一点。
陛下亲口夸赞过的人;这人居然敢直接如此埋汰,可真的是口无遮拦。
“哟,什么时候进京的外乡人不能娶妻都成规矩了?”开口说话的是那位都水清吏司员外郎的夫人,他家夫君对黎锦赞不绝口。
私底下甚至说出了,“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她从没见过夫君对哪个没有官身的人做出如此评价,就连夫君的好友祝善,他都直言‘其道在算学’。
当时,她主动问夫君怎么个前途不可限量。
员外郎说:“若为官,则位极人臣。若不为官,则……”
夫人说:“则什么?”
“则流芳千古。”
这位夫人一向相信她男人的眼力,所以才有了为黎锦打抱不平的这句话。
但大家也只是嘴上说说,其他人打个哈哈这件事就揭过去了,翻不起多大水花。
有些消息灵通的夫人,见一向温和的员外郎夫人居然如此强硬,也都对黎锦增添了几分关注。
她们想,听说黎锦上月参加了会试,先看看他的会试排名再说。
而在此前一天,礼部。
誊抄的工作早已结束,评卷的考官们开始重复看卷、画‘O’或者‘×’来表明自己对这份答卷的评定。
‘O’代表优,而‘×’则代表次。‘O’中画了一个‘×’代表中等。
每份答卷至少由三到五人作评,若全是‘×’,那肯定不予录取。
这会儿评卷考官看到的答卷自然都是被翰林们统一字体誊抄过的。
全都整整齐齐,看不出来丝毫差距,只能从内容方面做决断。
舒铭晨是礼部侍郎,作为本次会试的副考官,他权利极大。
但他一刻也不肯休息,飞快的检查考官们评好的答卷。
不管评卷等级如何,他都会过目一遍,以免考官们串通好,埋没了一封上好的答卷。
但评卷考官们显然没这个胆子,舒铭晨检查了这么多天,发现他们严格遵守主考官说过的评卷细则,一点也没有徇私。
碰到三个‘O’的答卷,舒铭晨都会仔细的多看一会儿,然后自己写上评价,放在自己左手边。
稍后会呈给主考官。
几天下来,舒铭晨左手边的答卷不过才六份。
他眉头紧皱,心想,恩科的考生不仅数量没有正科多,就连答卷质量都不高。
如果他们的水平只有这个程度,那此次会试能中的人数,怕是会跌到低谷。
毕竟,能中会试的,在二十天后的殿试上,陛下也不会把他们刷下来,全都赐予进士称号。这就代表着陛下对礼部的信任。
舒铭晨觉得自己可不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宁愿录取的少,也不能降低标准。
就在这时,舒铭晨又拿到手一份答卷,这份答卷抬头有五个圈圈和落款,这就代表被五个人评过。
但让他惊讶的是,第一个圈圈里原本有个‘×’,后来直接划掉,在下面重新画了一个圈圈。
这就代表着第一个评卷人原本觉得这份答卷只算中等,但看到后面,忍不住就给其评定了优。
要知道,大多数情况下,评卷人为了面子,是不会修改自己评卷结果的。
毕竟改了结果后,这份答卷必定要让其他至少三位同僚再次评定,若是引发争议,他们的效率就会降低很多。
很显然,这份答卷根本没引发争议,五位评卷人,五个圈,全都很看好这份答卷。
因为是恩科,所以这次会试的题目不难,这份答卷上第一题写的中规中矩,虽然涉及到实业,但辞藻并没有华丽到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此份答卷语句朴素,言辞恳切,倒是洗刷舒铭晨刚刚看到那么多‘×’答卷的坏心情。
他看向了这份答卷的第二篇四书文,就忍不住想要拍手叫好了!
大学士出题的时候,就是层层递进,主考官讲评卷细则的时候说了,若是考生注意到递进和环环相扣的点,那就是优。
舒铭晨想,这位考生着实不错。
他继续往下看,四书文的第三题难度大了不少,但这篇文章没让他失望,其内容依然与前两篇紧紧咬合。
这样的笔力,他左手边那六份全优的答卷中,也只有一篇做到了。
舒铭晨原本以为那篇就是会元预备了,没想到,现在倒是有人来一争高下了。
他舒心不少,写了几段夸赞的评语,继续看向了五经文。
从这之后,舒铭晨手上的笔就没动过,他完全没想到居然有人可以博学、鬼才到这种地步!
看完后,舒铭晨心情澎湃,他忍不住在卷头一连画了三个圈圈,双手捧着这份答卷,打算立即呈给主考官过目。
坐在他旁边的考官瞥到这一幕,默默的嫉妒起来,他只是一个弱小的评卷考官,只有画一个圈圈的权利……真的羡慕舒铭晨侍郎了。
这倒不是副考官有多画圈圈的权利,按理说每个人也只能画一个圈,但若是极为出彩的答卷,副考官则可以立即呈给主考官。
再加上此次是恩科,这份答卷经过内阁学士们过目后,还有呈递给陛下的机会呢。
=
黎锦不知道他的答卷上,不对,他答卷誊抄版本上有了八个圈。
而最后评定谁是会元,就是主考官看了圈圈的数量后,再仔细评定。
因为那些写得好的答卷,自然会被评卷人来回传阅,能让大家都挑不出差错,也确实不容易。
蹴鞠结束,队伍里的其他人对黎锦的表现也都赞不绝口。
“差点以为咱们要输了啊,幸亏有修之在。”
“都怪我刚刚那个失误,被黄队抢到了鞠。”
“这就别提了,咱们配合还是不错的,最后修之踢的那一脚,确实让人佩服。”
黎锦谦虚的笑着,“最后运气好,紧张中超常发挥。”
随后,他婉拒了大家去喝酒的邀请,说自己带了夫郎和孩子来,得照顾他们。
“修之成家了?”
“你看起来才十八九岁。”
“孩子多大?是男是女,我家也有两个小孩。”
黎锦:“……”他知道大家也只是客气的说说,道别后就各自散开。
他回去的时候,小包子身边围了两个熟悉的面孔。
祝善家里人不知道那俩孩子的身份,只当是周围哪户人家的皮孩子,见秦慕文给他们分糕点,也就没多问。
莫子旋余光看到黎锦,赶紧站起来,抱拳颔首:“黎叔叔。”
黎锦也回以颔首,笑道:“许久未见,你们都长高了。”
之前在书肆见过了莫二爷,黎锦也知道将军府的态度,那就是认他这个师弟,但也为了不影响他的仕途,所以才不公布关系。
如今是私底下,他再扯开两家的距离,就有些作了。
故此,黎锦对将军府家里小孩子的态度才会熟稔一点。
老五这会儿也看到了黎锦,他唇角还带着糕点渣,手里拿着小包子的风筝,站起来给黎锦请安后,说:“叔叔,我能带他放风筝去吗?”
黎锦沉默了一下,他们到底都是小孩子,遇到人贩子就没辙了。
小包子看出了爹爹的犹豫,说:“风筝给你玩,我不去了。”
老五:“……我、我没有要抢你的风筝,我跑得快,能把风筝放很高给你看。”
最后还是黎锦带着一窝小孩找了个人少点的地方,看着他们玩,磕绊了也好有个照应。
过了会儿,秦慕文抱着小山豹也来了。
秦慕文说:“小山豹哭着找哥哥。”
果然,小山豹伸着小胳膊,叫道:“哥!哥!”
小包子眼睛一亮,赶紧去看弟弟,他踮起脚尖看阿爹怀里的小山豹。
很是惊喜的对阿爹说,“阿爹,弟弟会叫哥哥了。”
终于不是单音‘哥’。
小山豹:“……”
秦慕文:“……”
这么一小会儿,没有小包子的‘阻挠’,莫子旋和老五也把风筝放上了天。
半山腰风大,风筝开始还摇摇晃晃,后来就平稳的上升。
“快看,我们把风筝放上天啦!”老五欢呼呐喊,莫子旋在一边收线松线,看那眼神就是在假装不认识自家弟弟。
小包子的注意力被他吸引过去,指着风筝,对弟弟说:“看,风筝。”
小山豹则抓着小包子的手,“哥。”
风筝飞得很高,若是人能有那个高度,视线恐怕能穿过重重把守的端午门,直抵金銮殿、御书房。
在那里,年迈的皇帝看着呈现在自己桌案上一手漂亮的馆阁体,眼眸中略带欣赏。
而当他仔细看了其中内容后,那欣赏也在一步步扩大。
第139章
“主夫;外面的官老爷说了,后日会试放榜。”
这次的放榜时间提前通知了;贴榜的地点就在京城贡院。
小茶打探完消息一路小跑回来;整个人脸颊发烫;还没到真正放榜呢;他都看起来很是紧张。
秦慕文被他的情绪感染到,原本正按照黎锦写的草书来临摹练字,这会儿也坐不住,心都快要跳到嗓子眼儿。
要不是小山豹正好哭了,秦慕文得先去哄孩子,要不然他恐怕会紧张的茶饭不思。
最近黎锦在都水清吏司改造远航船模型;他之前只是说了一个大概的设想,没想到工部的老师傅还真的做出来了个小模型。
‘小’字也只是相对而言,这个模型长十九尺又二分(六点四米);宽三尺又二分(一点零八米);船只两头尖;肚子(船体)极大,与当代现有的船只但从外形上就看出了巨大差别。
船体大,运载的货物就更多;毕竟远航一趟也不容易。
最让黎锦惊喜的是;这个小模型把他随口描述的螺旋桨、防水隔舱都做了出来!
有了防水隔舱,船只远航时也更加安全。
虽然这些与船帆、桅杆、船舵的位置设置还得仔细考虑,但整个模型已经有了‘远航船’的风范。
也正是因为如此,黎锦才有了更大的动力;要努力给自己国家造出远航船来!
他穿越来之前从未深入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就算知道也是曾经留学的时候,去英国参观过‘大不列颠号’。
那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蒸汽船,给黎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黎锦原本并不觉得自己能很快做出点什么成果,但工部老师傅的手艺真是太让他意外了。
所以,他近日才一直泡在工部,努力的做出一点东西来。
黎锦之前在工部书肆不对外人开放的藏书中,看到过其中有对西方诸国只言片语的介绍。
他也试探过工部其他人的口风,毫无例外,都自居‘天朝上国’,觉得外面的人都是蛮夷。
黎锦当时就沉默了,他想,在大环境如此的情况下,就算皇帝亲口说‘吾辈得发展工业,才不至于被其他国家赶超’这种话来,恐怕大家都抱着怀疑的心态。
所以,黎锦从未想过仅凭口头只言片语,就能改变大家的态度。
可黎锦对这个朝代真正产生了归属感。他只想尽自己绵薄之力,做出一点东西来。
或许现在作用不大,可百年之后,指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就如同黎锦每日坚持写的各项记录,小到鸿雁村和京城的鸡蛋几文钱,大到工部分工安排,若是被后人发现,那就有很大的考据意义。
员外郎见黎锦与底下一群手艺老师傅打成一片,撸起袖子拿着木材跟师傅们商量事情,神情专注,一门心思扑在造远航船上。
他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黎锦他恐怕压根就没想过要位极人臣吧!”
要不然,凭黎锦现在在都水清吏司的地位,哪需要事必躬亲?
黎锦只要给其他人随便传授点造船工程的知识,就能渐渐的传到侍郎、尚书大人耳朵里,以后仕途必然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可黎锦没这么做,别人问他问题,他会悉心解答。
但很明显,他每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造船师傅们商量中度过的。
他甚至自己搬木材搭建想要构造的船体。不嫌累、不嫌脏,一遍遍的调整螺旋桨的位置。
员外郎看得入了神,直到他肩膀被拍了一下,他正准备说‘祝善你多大年纪了还玩这等把戏’,才想起来今日祝善去藏书阁查东西,不来船坞。
那整个船坞他官职最大,谁敢这么拍他?
员外郎一回头,直接看到尚书大人的脸,他吓了一跳,当下就要作揖行礼。
尚书扶起他,说:“黎锦呢?”
员外郎:“……黎、黎锦?”
看着尚书大人的眼神,员外郎赶紧压低了声音,说,“回大人,他在下面,一堆老师傅中间,最年轻的就是他。”
员外郎说完后,才发现尚书大人又把自己的话传达了一遍,态度更加恭敬。
他不是傻子,这会儿也发现整个船坞上层基本上都空了,取而代之的是站在暗处的守卫。那么尚书大人身边的人,肯定官职大到他想都不敢想。
员外郎全程垂眸看着地面,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等到尚书大人和那人走了后,眼前仿佛还一遍遍重现着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