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会儿,莫子旋撩开窗帘,问:“二叔,刚刚进来的马车里是何人?”
莫二爷:“……”虽然他今年三十多了,但面对这张与他大哥少年时几乎一模一样的脸,二爷实在做不到撒谎。
莫子旋有自己的考量,若仅仅是普通的庇护一辆马车,哪需要二叔这么来回巡逻?
但若是说马车里的人身份尊贵,那又怎么会把那辆马车排到队伍末尾?
所以,他才会有此一问。
傍晚,队伍停下来休整的时候,莫二爷才小声把字迹和宅院的事情说了。
宅院的事情莫子旋不知道,但他对爷爷拜师庞老,他爹自小也跟庞老学过写字的事情他是非常清楚的。
虽说在学问上‘一榜双进士’称得上美谈,这也就说读书人考了很多年,父亲和儿子同年殿试考中进士。
不仅没人觉得奇怪,反而纷纷赞誉。
可三十年前,将军府的老爷子和他家大郎一起拜在庞老门下的事情这就很让人惊讶了。
但那毕竟是将军府,手握重兵,也没人敢说什么。久而久之也就没人知道这件事了。
莫二爷说:“那处宅院,就是你爹送给庞老的谢师礼。”
庞老不入朝为官,所以那宅院也没选在官员多的地方,周围反倒都是家底丰厚的读书人,走几百米就到了街道,地理位置很不错。
莫子旋的脸色也板不住,惊讶道:“二叔的意思是,来人其实是庞老的弟子,爷爷和爹爹的师弟?”
第129章
虽然莫二爷早猜到这一点,但听着这句话从侄子口中说出;额角还是猛地一跳。
莫二爷自从十年前伤了身体以来;每天傍晚都要吃药。
他家侄子见他捂胸口,招手让管家送来药丸;就着温水给他吞服后;眉眼沉静,一字不发。
看起来颇为无奈。
莫二爷见莫子旋这副表情,有种当年大哥跟他讲话时那种‘就算你很不想承认,但我说的就是事实’的感觉。
可那是他大哥,身边这个是他年仅九岁的侄子啊!
莫二爷已经不知道该说他侄子少年老成;还是说自己越活越回去了。
总之,莫二爷跟他侄子单独相处的时候;一直端不起来当叔叔的架子。
偶尔就算是他端了;那也是侄子给他面子。
不过;这也跟莫二爷的性格有关。
二十年前;京城谁人不知将军府的‘刺头二少爷’。因为他喜欢打架滋事,又梗着脑袋死不认错;都不知道被老将军打了多少军棍。
黎锦这件事,要是换个沉稳一点的人来,这会儿肯定先询问黎锦到底拜师了么,同时再派人去宁兴府调查。
但莫二爷只是骑着他的马,绕着黎锦的马车来回走了三圈,好像绕一绕就能知道事情真相了一样。
最后这件事还是轮到莫子旋来处理。
莫子旋让管家先扶着莫二爷去马车上休息,其他人选择位置安营扎寨。甚至还吩咐了把黎锦一家人的帐篷扎在自家边上。
等管家出来;莫子旋说:“泉叔,你去把黎先生叫过来,我想问他几句话。”
管家正准备走,莫子旋忽而又叫住了他,说:“若他真是庞老的徒弟,就算不跟爷爷是一辈,至少也跟我爹平辈,都算我的长辈。我还是亲自拜访吧。”
马车里一群皮猴子见大哥往马车后面走,老二大声问:“大哥,你要去干嘛?”
老三:“大哥要去摘果子还是打兔子,带我一个!”
老四:“我也要去!”
老五:“不能少了我!”
眼看着一群崽都要冲出来,莫子旋只是转身,眉眼严肃的吩咐:“有正事做,你们先在马车里等着。”
一群崽子们迈出去的腿在莫子旋的注视下,一条、两条、三条都乖乖的收了回去。第四条腿,可惜老五还没来得及伸出来。
等到莫子旋走远了,马车门帘被撩开,噔噔噔噔依次排列四颗小脑袋。
老二:“大哥去看新来马车里面的人了。”
老三:“二叔今儿也去看了好几次。”
老四:“里面到底是谁?”
老五:“我猜是大哥的未婚妻……”
众人质疑:“嗯?”
老五振振有词:“要不然他为什么不给我们看!”
众人点头:“有道理。”
老二说:“咱们悄悄去看?”
“走走走。”
老二:“一会儿大哥问起来……”
“都是老五说的未婚妻!”
老五:“……?”可怜的背锅侠。
莫二爷此行不仅接了五位小少爷,还给城外兵营运输不少武器。
所以这一行的马车还稍微有点长。其他四个小少爷从外圈绕着走,是真的不容发现。
当时正值傍晚,天色擦黑,营地亮起火把。
士兵们都在安营扎寨,黎锦询问过自己可否去帮忙,被之前接他的千户婉拒了。
“这活儿脏手,那边正在考兔肉,一会儿我派人给您送来。”
小包子在马车里拘了一天,黎锦把他抱下来透气,小包子对火把的兴趣很大,这可比家里的油灯和蜡烛大多了。
而秦慕文抱着小山豹在马车里喂羊奶。
莫子旋来的时候,正听到小包子问:“爹爹,为什么要燃这么亮的火把,现在又不用写字。”
在家里,爹爹练字的时候,阿爹就会把灯芯挑一挑,让油灯更亮些。
黎锦解释:“山间风大,火苗小了回被熄灭,所以火把要烧地旺一点,自然而然也就更亮了。还有,山间夜里有野兽出没,烧火也是为了警告它们不要靠近。”
小包子乖巧的‘哦’了一声,说:“它们比天上的星星都要亮。”
不等黎锦说话,之前那位千户又回来了,脸上的表情还有些微妙。
语气都软和了几分:“黎先生,咱们府的小公子和管家来了。”
黎锦掸掸衣角,牵着小包子,顺着千户指的方向一看,果然在马车旁边见到了一位打扮精炼的少年,他身后站着的男人眉目恭顺,但一看也是练家子,大概就是管家了。
这会儿再把小包子抱回去未免画蛇添足,黎锦直接牵着包子走过去,拱手行礼:“见过小少爷,管家。”
小包子从来都不怕生,也学着爹爹动作比划,火光映得他眼睛跟小鹿一样。
管家知道他们明显没事先准备,黎先生甚至都没时间给孩子说一句‘一会儿要乖乖的’。
可这小孩天生就乖,举止、声音和眼神都软糯的像小包子一样。
想到这里,管家脸上的笑容都真诚许多。
能教导出这样孩子的人,品性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莫子旋也回礼,道:“在下将军府莫子旋,二叔有旧疾在身,吃了药已经睡下。故此,才遣派小子前来,询问先生今日可有累到?”
黎锦对将军府的热情满腹狐疑,但他依然笑容得体,说:“将军过虑了,一路都安好。何况能跟着将军一起回京,乃是在下之幸,还得在下登门道谢才是。”
莫子旋到底年纪小,很快就说不出客套的话,只能先行表露来意。
“小子冒昧,敢问黎先生与庞老是何关系?”
顿了顿,他怕黎锦误会,解释道,“庞老与小子一家关系匪浅,见到先生的字,一下就能看出庞老的影子来,才有此一问。”
莫子旋的态度很低,一位将军府的小公子一口一个‘小子’,非但没有让黎锦飘飘然,只觉得深深的违和。
黎锦想,他老师这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告诉他啊。
但若是将军府真的想调查,查出他和庞老的关系也不过短短两月时间,黎锦决定还是如实说。
“前年四月,在下拜庞老为师,是他的关门弟子。”
莫子旋沉默了一下,旋即又给黎锦行了一个晚辈礼。
“庞老也是家父的老师,这么说来,小子该叫您一声叔叔。”
毕竟字迹骗不了人,再说,将军府肯定会对这件事做调查,黎锦不像是个会开这么大玩笑的人。
小包子全程安静的听大人说话,就算走神去瞅旁边的火把,也一言不发。只是紧紧拽着爹爹的袍子。
他黑漆漆的眼眸里映着一个个火把的光,像点点碎星,很是可爱。
莫子旋主动询问:“这位是……”
黎锦弯腰牵起小包子的手,说:“他是我的长哥儿,来,跟哥哥打声招呼。”
到了这会儿,两人的自称都成了‘我’,再也不见之前的生疏。
小包子想,他最开始都作揖打过招呼了啊。
但他是个听话的包子,垂下脑袋,微微弯腰,“哥哥好。”想了想,也囊括了莫子旋身后的管家,“伯伯好。”
管家唇角的笑意一点点增大,要不是多年来见过不少大场面定力惊人,这会儿恐怕真的要忍不住笑出声来,顺便再说一句,“好、好。”
就算这样,他此次也忍得难受。
莫子旋半蹲着,说:“哥哥叫莫子旋。”
刚刚黎锦介绍就没说小包子的名字,在这个时代,哥儿和女孩的名字都不能随便说出去。不过那是在七八岁往上的情况下。
按理说,三五岁的哥儿和女孩可以给其他男性长辈介绍其名字。
但那也是在面对长辈的时候,面前的莫子旋年纪尚小,黎锦就没上赶着说包子的名字。
两人年岁适宜,他若是直接说了小包子名字,就有点像给小孩子说亲了。
小包子很是激灵,也没有说名字,反而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把糖:“莫哥哥吃糖。”
莫子旋拿过糖,又跟黎锦说了帐篷的位置,才带着管家离开。
秦慕文一直在马车里,喂了奶就哄小山豹睡着了,免得他想起来就要找哥哥。
其实莫子旋也没其他想法,只是觉得这小孩乖巧又漂亮,才多说了一句。
要知道他跟自家弟弟们说话,都得带着命令的语气,不然他们没一个人听。
莫子旋甚至还幻想过哪个弟弟可以乖一点,但刚生出来那会儿乖巧的,到后来就成了最调皮捣蛋的,比如老五。
莫子旋也是一脸的郁闷。
“泉叔,你说四叔什么时候娶妻生子?”
知道实情的泉叔:“这个还得看四爷的意思。”
莫子旋又说:“也就四叔性格沉稳了,他的孩子一定也这么乖。”
泉叔:“希望吧。”看来自家小少爷很‘嫌弃’弟弟们。
说话间,他们的主帐已经扎好了,几个弟弟腿脚上还带着泥,围坐在火堆旁等他。
莫子旋让人拿了个盘子来,把糖放上去。
“给你们当加餐了。”
小包子的手才多大,再加上小孩子又不知道拢着手指,一下也只能抓五六个,这一把刚好是五个。
四个人吵翻天,最后还是决定把最后一颗糖留给大哥。
莫子旋正在扎马步,说:“我不吃糖。”
作为最调皮捣蛋的老五突然一脚踩在大哥的脚面上,趁大哥张口的时间,把糖塞进他嘴里。
老二老三老四都被他的操作惊呆了。
老五拍拍手:“这不就完美解决了么?”
莫子旋:“……”令人糟心的弟弟们。
黎锦这边,莫子旋刚一走,小包子就拽着黎锦的手,“爹爹,包子站了好久,累。”
言语间,对话这么多的莫哥哥有些嫌弃。不过,更多的是求表扬。
黎锦赶紧把崽子抱起来,“包子很乖。”
他另一只手撩起马车帘子,道:“文文,那边烤肉好了,我们去吃。”
第130章
黎锦和秦慕文自小给小包子吃的东西就比较清淡,就算吃肉一般也都是精心的烹煮好;鲜少直接烤来吃。
故此;第一回 吃到火烤兔子腿的小包子整个人都激动起来。
很想一口气把兔子腿啃完,但秦慕文不让他吃那么快;期间还得让他喝点蔬菜汤。
到底行路在外;蔬菜也大多都是挖来的野菜,煮好后只有淡淡咸味,完全不似阿爹煲汤那般好喝。
更不像烤肉那般酥脆多汁,提前用酒腌过,烤的时候就算只洒盐巴;也自带一股鲜味。小包子很是喜欢。
不过阿爹这么说了,小包子也只好照做;喝口汤吃口肉;很是乖巧。
其实对比起黎锦和秦慕文来;小包子更听阿爹的话。
如果爹爹这么说;小包子可能就‘演技派’的皱着一张脸,奶声奶气的说:“汤给爹爹喝。”
但看着他吃饭的人是阿爹;深知他的小套路,包子只能乖乖照做。
吃完后,那位千户适时的出现,带黎锦一家人去帐篷休息。
而老五,正蹲在帐篷外默背《芄(wan)兰》,出自《诗经·卫风》。
将军府的孩子,虽然主习武;但至少《四书》《五经》也是得会背的,字也得写的有风骨。
可老五今年才八岁,《芄兰》都是半年前阿娘催他背的了,在兵营摸爬滚打大半年,他早就把诗经泡到九霄云外,这会儿哪会记得?
“芄兰之支,童子佩、佩、佩……下来是什么啊!”
老五找耳挠腮,老二老三老四一脸的爱莫能助,他们也大半年不学这些东西了,哪里会记得。
可大哥说了,他最近性子太跳脱,要么背《诗经》里他最新学的一首诗,要么就背《圣谕广训》。
不然回去就罚抄十遍。
老五不想抄书,可这俩他一个都记不住。
不过,对比起来,《圣谕广训》那玩意儿太拗口,七八岁的老五很不喜欢,反倒是《芄兰》他还有些印象。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小包子牵着爹爹的手,给他补充道。
这首诗他给弟弟念过,背过。
老五刚刚躲在远处见过小包子,这会儿再见到他,一眼就认出来。
他眼睛一亮,“对对对,接下来呢?”
小包子被突然冲到面前的老五吓得后退一步,半晌,说了俩字:“忘了。”
老五还想再靠前一步,莫子旋叫住了弟弟:“不得无礼。”
若是他不开口,黎锦就得把小包子抱起来回屋了。
老五说:“大哥,你刚刚可没说不能问别人,泉叔不给我说,二伯又休息了,好不容易有个人会的,你可不能拦着我。”
莫子旋一脸的黑线,没说不能询问,但也不是凑到人脸上这问法。
小包子皱皱鼻子,是真的被吓到了,嗓音里带了哭腔:“我真的忘了。”
老五当下就手忙脚乱,“你、你别哭啊。我不过去了,我往后走,你别哭。我认错。”
黎锦让小包子先行进帐篷,自己跟管家说这个误会。
虽然莫子旋身份尊贵,但他到底是个小孩子,黎锦还是更情愿跟成年人交流。
管家无比通情达理,说:“希望不要吓到小哥儿。”
当晚,将军府五个小少爷住在一个帐篷里,莫子旋起夜解手,听到老五睡梦中还在嘟囔‘你别哭,我再也不敢了’。
过了会儿,莫子旋回去睡觉,老五又说,‘你眼睛可真好看,笑一个给我看看,我就给你表演猴子捞月’。
莫子旋挑了挑眉,凭着月色能看到自家五弟上扬的唇角。
过了会儿,莫子旋原本准备睡了,突然身子一僵,黎叔叔的帐篷和自家挨着,他、他不会能听到吧?
黎锦能不能听到老五的梦话,谁都不知晓。
只是后面几天,都没再让小包子单独出来跟玩耍了。
一行人就这么奔波了十一日,总算可以眺望到京城了。
不出意外,午时前应该可以进城。
之前赶路时候,管家泉叔偶尔会跟黎锦闲聊,说了些京城街道的风貌。
以免黎锦刚到就人生地不熟的碰软钉子。
距离城门还有段距离的时候,黎锦也主动提出了脱离将军府的队伍。
毕竟他只是来进京赶考的举人,没道理直接就傍上将军府这棵大树。
管家泉叔也是个明白人,在黎锦的马车脱队后,直接吩咐其他人加快步伐,很快就跟黎锦拉开了差距。
老五数次想撩开窗帘看那辆马车的踪迹,但都被他家大哥按回去了。
到现在为止,他还不知道那小孩叫什么名字呢。
=
庞老给的宅院位置果然不错,里面还有将军府派来的仆役天天打扫。
黎锦一家人午时后进门,每个房间都被打扫的纤尘不染。
黎锦给了车夫几块碎银赏钱,车夫当下就明了的拱手:“老爷放心,小的绝对一个字都不往外说。”
“有劳了。”
将军府买下这院子子的时候很低调,庞老也没来住过,故此周围邻居并不知道屋主的真实身份。
这会儿黎锦拖家带口搬进来,他们也仅仅是按照礼节前来道贺而已。
黎锦拱手还礼,顺便解释自己的情况:“在下黎锦,字修之。这房子是亲戚的,在下来京城赶考,故此暂时借助一年。”
邻居是私塾的先生,见多了白发苍苍的新科老举人来京赶考,黎锦这么年轻的还真的是少见。
他笑道:“巧了,咱们这周围赶考的举人很多,你下个帖子,改日大家聚一聚。”
邻居见黎锦年纪不大,孩子却已经不小,一个说话做事很是乖巧,另一个虽然尚在襁褓里,但看起来也到开口叫人的年纪了。
本朝有考中秀才再娶妻生子的惯例,邻居以为黎锦少年时就考中秀才,对他夸赞了一番。
黎锦笑着解释:“非也,我是壬寅年的秀才,成家在先,科举在后。”
“那你的定力可真的让人佩服了。”
邻居回去后,深深一想,新搬来的黎修之前年才中秀才,今年就来京城准备会试,这岂不是代表他短短两年就考中了举人?!
去年正科,今年恩科,也不知道黎修之是哪一年考中的。
但无论他哪一年高中,这个速度都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快了。
一家人就这么在京城定居下来,这里的物价比宁兴府要高了一半,但能买到的东西种类也更多。
牛乳、牛肉、螃蟹等在宁兴府基本上看不到的东西,京城都有。
黎锦当天下午只买了些必备的瓜果蔬菜和木柴,剩下的摆件以后再置办。
傍晚,他又写了几封拜帖寄给京城外的书院和文人圈子。
如今已经十月底,算上过年的时间,黎锦最多也只能复习准备三个月了。
其实,真考中了举人,就不必拘泥于去书院学习。
一般情况下,乡试前几会拜自己中举那年乡试的主考官为师,进京后就常去师父门下拜访。
黎锦跟很多普通举人的情况一样,没有拜主考官为师。他唯一的师父还只是教书法的。
但黎锦依然得给京城的文人圈子和书院寄拜帖。
其中也有他自己的考究。要知道,文人都是讲究风骨的,之前在府城没寄拜帖是黎锦的失误,京城藏龙卧虎,他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就算人家看不上他一个小小的解元,但自己礼数得周到了。
虽说举人全国每三年才两千人左右,可大部分人都是要来参加会试的。
京城的文人圈子对普通举人还真的是不屑一顾。
果然,黎锦寄出去的拜帖三天内都没有任何消息,如同石沉大海。不说回音,连一点水花都没迸溅出来。
黎锦松了口气,他此时也乐得清闲。
每日温书浇花,写累了出来锻炼,偶尔还能看着小包子认真的背书,生活很是美满。
对他来说,他到京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会试。而不是通过宴会打响名气结交朋友。
毕竟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很难做到知根知底。
所以,这几日来,黎锦都是在态度端正认真的温书。
常言道业精于勤,赶路已经消耗太多时间,这会儿黎锦更是督促自己一刻都不可懈怠。
而黎锦不知道,他寄给京城书院的拜帖差点都要被呈递到山长面前。
倒不是说黎锦的名气已经在京城发扬光大,原因是负责招生的两位教谕对‘黎锦’此人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应该只是恰好同名同姓,这人又跟编撰《蒙学算经》的黎锦来自同一府城,不是真正的编纂者。”
“我觉得就是本人,举人、宁兴府、黎锦、二十二岁,这几点都符合,不会有差错。”
“但宁兴府那么远,学生们大都明年才来,黎锦又是农家子出身,怎么会有银钱来京城住几个月?”
“莫欺少年穷啊,再说,《蒙学算经》和《农桑算经》还有润笔费呢,别整天把人出身挂在嘴边。”这位教谕与黎锦出身类似,少年时吃了太多身份不高的亏,一听别人说出身寒门就没个好脸色。
另一位教谕知道他的情况,也没动怒,解释道:“我并没有因出身而贬低他,这件事还是等三日后教谕们都来了,再做决断。”
三日后,京城书院的教谕们围坐一堂。
他们继续讨论三日前的问题,有人相信这就是本人,而其他人也觉得‘黎锦’应该只是同名同姓。
有一位家底丰厚的教谕忽而站起来,说:“大家别吵了,听我说一句。我确定,我有证据证明,这人就是那两本书的著者黎解元。”
“什么证据?”
“我堂兄是将军府书肆的掌柜,之前《蒙学算经》和《农桑算经》的润笔费,将军府已经派人送到这位黎解元家里了。”
本来时刻准备反驳这人只是碰巧叫黎锦的其他教谕们:“……”无话可说。
第131章
确认了黎锦的身份后;教谕们停止争论;大家各自散开,准备忙活自己的事情。
这时候;有人低声说了句:“那咱们书院名下书肆印刷黎锦的书,还要不要给润笔费啊?”
“……?”原本是不打算给的,但将军府都给了;他们还敢吞么?
这件事讨论的结果就是;五日后黎锦不仅收到了书院的回信,里面还有三百二十两的银票。
人家把钱都给到了;黎锦自然得登门拜访表示谢意。
京城书院不缺教谕,有举人来访一般都让其去讲堂旁听;或者在此借住并寻机会与其他举人交流。
黎锦完全没有这些想法;他到访也只是礼节性的表达谢意。
接待的黎锦的教谕名叫包俊;平日管理书院招收讲郎情况。他见黎锦只是登门道谢;自己也松了口气。
如今黎锦之所以名气大,还是因为陛下亲自说要印刷并推广这两本启蒙书籍。
但在很多考中举人的读书人眼中,这些书没有一点深度,完全看不出一个人的水平。
最多就是那《蒙学算经》里面的启蒙手段很是灵活简单,一目了然。
若是黎锦一开口就想留在京城书院;包俊还真不好给黎锦安排职位。
毕竟这里的举人太多了;而编制在内的教谕名额有限,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想留在京城书院,其中也有不少解元、亚元等。
黎锦的履历虽然很是光鲜,但放在一群与他水平类似的人中;也挑不出多少闪光点。
可黎锦到底是在陛下面前挂过名号的人,如果黎锦开口想留在书院,京城书院再怎么说也得给陛下面子,特招了黎锦。
包俊跟黎锦推杯换盏,交流一个多时辰,发现黎锦并不像他听说的那样‘出身农家,终日研究浅显易懂的知识,缺乏深度’。
反之,黎锦言论间有理有据,就连很偏门的周易八卦,黎锦都能接的上话,而且言之有物。
看来他念书涉猎面很广,研究的深度也足够。一省解元的名头,更是实至名归。
到了这个节骨眼儿,包俊又想起黎锦最开始说的他此次只为了道谢,并不想进书院。
若黎锦真如传闻中那样浅显,包俊也就对此置之一笑,省得他劳神劳力。
但黎锦显然有真才实学在,而且凭他如今的名气和学问,肯有可能直接三元及第……
这么一来,包俊心里又有些不舒坦了,他们可是京城书院啊。
虽然不在全国四大书院之列,但这毕竟是天子脚下。
基本上所有进京赶考的举人都想进来旁听或留下教书。
可黎锦居然一开始就表态自己只想在家专心念书,并不打算每日来书院学习。
说来也奇怪,分明是京城书院里教谕已满,不便招人。
可包俊这会儿却因为黎锦没有主动提出要进书院,心里愈发别扭。
但两人也交流的差不多,黎锦主动提出要告退,包俊也只好站起来送他。
古代的每个书院基本上都坐落在半山腰,远离内城,亲近草木和山林,想要借此洗涤学生浮躁的心绪。
黎锦从京城书院出来,先行回家,见小山豹和小包子还在熟睡中。就拉着秦慕文一起去茶馆听说书。
此前在宁兴府的时候,每逢休沐日黎锦都会陪他出门。
如今只不过是换了个更繁华点的场子,说书内容也变得五花八门。
但听的人依旧是他俩,秦慕文没戴兜帽,态度淡然的坐在黎锦身侧,完全不在乎周围人的偷偷窥视。
他虽然是在京城出生、长大的,却几乎从没出过大门。
如今身边有夫君在,居然能一起携手走过京城的大街小巷,这让秦慕文感觉无比圆满。
他的夫君,把他幼年、少年时的所有求而不得,都一一捧在他面前。
而当年小秦慕文特别向往的东西,都敌不过如今身边人一个眼神、一个笑容。
当天晚上,秦慕文梦到了自己小时候。
那会儿他还没有阿爹的腰高,伸着小爪子捏着阿爹的袍子,“阿爹,哥哥姐姐们都去逛庙会了,阿文什么时候可以去呢?”
现实中,阿爹只是遣人给小秦慕文买来了冰糖葫芦,就让他高兴了十几天。
而梦中,小小的秦慕文听到阿爹说:“阿文想去啊,一会儿就有人带你去玩了。”
梦境总是十分无厘头,画面一转,小秦慕文拽着袍角的人成了夫君。
虽然他意识到自己那会儿还不认识夫君,但梦境中的小秦慕文却无比安心,欢快的跟着夫君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听评书、下馆子,甚至还在书肆买了各种话本子和游记。
回到小院子后,夫君不见了,陪在小秦慕文身边的人又成了阿爹。
阿爹问:“阿文,可玩的开心?”
小小的秦慕文没点头也没摇头,他神情慌乱的寻找夫君。
没有夫君在身侧,他对所有的玩乐都提不起兴致。
左右寻而不到,秦慕文猛地惊醒,睁开双眸,入目是黑漆漆的房间。
秦慕文才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只系于一人身上。
而这人,就在他身边安静的躺着,就算是睡梦中,一手也冷硬的箍着他的腰。
秦慕文内心登时安稳下来,正打算继续睡一觉,就发现身后男人的手有了动作。
“夫君。”
黎锦:“嗯?”
他手上动作没停,秦慕文的衣带很快被解下来,两人肌肤相贴。
“现在还早……”话是这么说,但他也放松了身体,微微张开腿。
黎锦说:“明日无事,可以好好休息。”
于是两人从寅时初始(凌晨三点)直接折腾到辰时(早上六点),早上的第一顿饭秦慕文都是在床上吃的。
小包子以为阿爹生病了,大眼睛中满满都是心疼。
秦慕文突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