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医香-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清楚的记得,那一日,天气晴明,碧空如洗,白云如丝。凌府花园的荷池里头,荷叶圆举,荷苞婷婷。周遭的槐树上,知了鸣声不断,天气也热的厉害。

那日午后,萧老太君午憩之后,她便悄悄溜到了花园。

花园里头,下有一池碧水,上有绿树成荫,却比府内的大多数地方都要凉快的多。到了花园之后,玉簪发现约她来玩的绱哥儿竟还没有过来,在荷池边上等了一刻之后,有些不耐烦的玉簪便爬到了荷池旁边的假山上,打算躲了起来,好等绱哥儿来时,吓他一跳。

她爬到了假山顶上,躲进山洞里头,左等右等的,却总也不见绱哥儿过来。假山石洞紧靠荷池,顶上又覆着层层叠叠的青色蔓藤,夏日躲在里头,却最是凉快不过。等着等着,玉簪不知不觉的便睡着了。这一觉究竟睡了多久,玉簪也说不上来,直到她在半梦半醒之中听到了绱哥儿快活的笑声,她这才醒了过来。

从山洞往下看时,玉簪看到绱哥儿小心翼翼的扶着一个人过来。她认识那个人,那是周姨娘。怀孕已八个月的周姨娘已是大腹便便,高腰襦裙也仍遮之不住。不用多想,玉簪便知道,绱哥儿之所以到了这会儿才过来,是因为周姨娘。

这个想法让她心里有些微微的不舒服,于是她躲在山洞里头,没有出去,也没有出声,即使荷池边上的绱哥儿与周姨娘都已开始呼唤她的名字,她也还是没有答话。

或是因天气太过炎热的缘故,午后的花园里头,并没有太多的人在。叫了几声之后,见无人应答,绱哥儿与周姨娘便也不再叫喊,而是在荷花池边上坐下了。

因居高临下的缘故,玉簪并不能看到绱哥儿与周姨娘的神情,只能隐约听到二人语声。然而事情过去许多年,当时传来的声音又是断断续续的,她却早已无法说清那一日绱哥儿与周姨娘究竟说了哪些话。她只记得,那一日,荷池里头的荷花开的极艳,而其中恰有一朵,离着周姨娘极近,仿佛伸一伸手便能将之折了下来。

而她所以能够记得那一朵荷花,也正是因为周姨娘的举动。她伸了手,去折那枝荷花。过了将近二十年,玉簪再回忆起那一幕时,仍觉得一阵惊心动魄。

她甚至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周姨娘没有身孕,那么她稍稍费些气力,是一定能够折下那枝荷花的。因为从前周姨娘在与她和绱哥儿一起在花园玩耍时,便经常会去折这么一两枝荷花,而她每次又都能轻易折下。然而不巧的是,那时候的周姨娘恰恰是怀着身孕的。

于是她一下子便摔入了荷池中。

眼睁睁看着周姨娘摔进荷池的玉簪早已目瞪口呆,她惊得甚至都叫不出声来,只能傻愣愣的站在假山顶上的石洞里,两腿都在打着颤。

相比之下,绱哥儿无疑便要好上许多,因为他在怔愣片刻之后,很快的便叫了出声。他叫的声音很大,可是却并没有人来。周姨娘落水,本已慌乱至极,加之她又是有身孕的人,身体沉重,慌乱之余,挣扎几下,眼看着便沉了下去。

到了这时候,绱哥儿也已慌乱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在叫了几声之后,眼看左右无人,而周姨娘又渐渐的往下沉去,一时慌乱,居然也跟着跳了下去。

山洞里的玉簪看得完全呆住了,就在她几乎便要发出尖叫的时候,她忽然眼尖的发现,其实离着荷池不过二十步远的一株老槐树下,一直站着两个人——那是陆夫人与她身边的锦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十五章 再问杜若

远黛静静斜倚在车壁上,身侧,是文屏、惠儿以及赵夫人身边的白露。一行人已别过了萧呈娴兄妹,正自徐徐赶回凌府。而自打上了马车后,远黛便一直在沉吟。

她如今心中想的,自然正是十八年前发生在凌府荷花池畔之事。

沅真的办事能力,自是毋庸置疑的。远黛更不以为,这样的一番言辞,竟会是玉簪捏造出来的。那么,这件事情便该是千真万确的了。这般一想,远黛却不由轻轻叹息了一声。

据玉簪所言,见绱哥儿落水之后,陆夫人并未立刻赶去救起二人,而是第一时间离开了荷花池。而很快的,便来了数名家丁,周姨娘与绱哥儿也因此被救。

二人里头,周姨娘因落水而动了胎气,并于当夜产下一个尚不足月的女婴。绱哥儿却出人意外的溺毙于荷花池中。因着绱哥儿的夭折,陆夫人大病一场,险险丧命。

而之所以说绱哥儿之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是因绱哥儿本是会水的。六岁大的孩子,水性虽说不上精通,但在荷花池中打几个扑腾,游上数丈远,却还是绰绰有余的。玉簪甚至很肯定的说,绱哥儿是极喜水的,从前甚至不止一次的偷偷下荷池攀折荷花,采摘池中菱角。

所以直到如今,玉簪想起绱哥儿之死时,也仍是不能理解。

如此一想,事情其实已很是明白。绱哥儿会水,陆夫人显然是知道的。也正因此,陆夫人压根儿就没想到绱哥儿竟会溺毙于湖中。她想要的,是其时怀有身孕的周姨娘的命。

二人落水,一个是怀有身孕、身体笨重的女子;另一个则是健康活泼,时常下水玩耍的孩子,使人猜测谁会溺毙于水中,只怕所有人都会选择前者,然后最终的答案。却是后者。

至于绱哥儿溺毙的原因,其实也有很多可能。所谓善战者死于兵,善游者溺于水说的可不就是如此了。而况绱哥儿毕竟才只六岁,下水时又极是慌乱。在这种情况下,一心救人的他,出任何的差错,都不会让远黛感到诧异。只是想到这位素未谋面的四哥乃是为了救她们母女而落到幼年夭折的境地,到底让远黛心中生出几分微微喟叹之情。

她这里正自静静出神,那边文屏却已伸手轻轻推了一推她,且叫了一声:“小姐!”

远黛一惊。这才回过神来,下一刻,却觉马车似乎已停住了。定一定神后,远黛问道:“我们已到家了吗?”在她想来,仿佛只是片刻工夫。

文屏目露诧色的看向远黛,而后点头应道:“是!?”见远黛示意可以下车之后,她忙开了车门,自己先自下了车。这才从车内将戴好帷帽的远黛扶了下车。

夏日里头,白日甚长,这会儿虽已将近酉时末。天色却还是亮的。一行人一路径往内院,行至垂花门前时候,白露方不无犹豫的看向远黛道:“九小姐……”

从她一开口,远黛便知她的意思,当下淡淡道:“我也正要过去老太太处,你便与我同去吧!”既在凌府,对于凌府的规矩,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远黛也是愿意遵守的。虽说她如今实在心事重重,但也还是决定去见一见萧老太君。说一说观音山之事。

白露见远黛愿意与她同行,却不由大喜过望。若能选择,她自然是不愿意单独回来,向萧老太君禀告赵夫人不愿回府之事,只是她身为赵夫人的丫鬟,却只能遵从赵夫人之命。

远黛也并不回环翠阁。吩咐惠儿先自回去后,便带了文屏与白露两个往春晖园去。三人到延晖斋时,萧老太君早用过了晚饭,见她过来,却不免责怪道:“怎么直到这会儿才回来?”说过这话后,老太君才忽然发现,赵夫人竟没有与远黛同来,神色不觉微微一冷。

远黛抿嘴一笑,却道:“不知老太太可还记得我初回凌府时,身边带着的那个丫鬟?”

听了远黛这一句后,萧老太君想了一想后,才笑道:“这人老了,记性便也大不如从前了,只隐约记得那个丫鬟甚是出众,其他的,倒真是想不起来了!”

远黛自不会以为萧老太君会将沅真记在心上,听得这话,倒也并不意外,只笑道:“老太太能记得她,已是她的荣幸,若真将她记得清清楚楚的,我只怕她生受不得呢!”

萧老太君听得呵呵而笑,抬手一点远黛的额头道:“你这丫头,如今倒是愈发会说话了!”

抿嘴一笑之后,远黛终是回归正题道:“不瞒老太太,今儿我从观音山下山,一时想起她来,忍不住便过去她那里略坐了一刻,因此耽误了行程,这才晚归!”

萧老太君听得这话,却不由想了一想道:“这事说来倒是我的疏忽了!想你与那丫头自幼一道长大,情谊与旁人自是不同。这样吧,日后你若得闲,可使人唤她进府与你小聚一番!”

远黛所以忽然对萧老太君提起此事,存的正是这个心思,这会儿如愿以偿,忙自展颜笑道:“谢老太太体恤!”倒也并不说什么谦词。

萧老太君笑着一摆手道:“你这丫头,在我这里,一向最是生分。往后这些事儿,只吩咐内院管事一声便是了,她们自然不敢不从的!”她说着,却又想起一事来,因笑道:“说起谢来,倒还是我这身老骨头要好好谢你。若非你那枇杷露,我这会儿怕还咳嗽不止呢!”

远黛闻声,面上非但不喜,却反露出几分惭愧之色来:“老太太不说这话则罢了,一说这话,倒让我心中惭愧呢!我若早知老太太有这痰疾,其实早该使人送了枇杷露来才是的!”

这一番话却听得萧老太君心中好一阵熨帖,笑容便也愈发慈和了几分,怜惜的拍一拍远黛玉手,萧老太君柔声道:“你这会儿回来,还不曾用晚饭吧?”

远黛忙应道:“老太太不必为我操心,先前我来时,已令惠儿先回环翠阁准备去了。”

听得这话,萧老太君便也弃了留远黛用饭的意思,点头道:“既如此,你且回去用了晚饭吧,莫要饿着了!”言语之中,更满是关切之意。

答应一声之后,远黛却自移眸看了一眼白露,而后迟疑道:“谢老太太关心,只是孙女还有一事,须得禀明老太太!”

见她如此神色,萧老太君哪还不明白,冷淡瞥一眼白露:“可是你二婶又打算在观音山多留几日了?”听这口气,仿佛早在见着白露时候,便已揣度到了这一点。

见她如此,远黛倒不免诧异起来:“老太太怎会知道的?”

萧老太君淡淡道:“这事在你二婶,本也不是第一回了,又有什么难猜的!”远黛听得“呵”了一声,心中却不免好笑起来。才要再说什么的时候,那边老太君已自摆手道:“九丫头,你且回去,早些用了饭歇下才是正理!”

既知这事于赵夫人已非一次两次,远黛便也无意多留,笑了一笑后,起身辞了老太君,带了文屏离了延晖斋。及至出了春晖园,远黛却忽而在园子门口停住了脚步,朝着西院的方向微微发怔起来。文屏见她停步,便忙跟着止步,却站在远黛身后九九不语。

好在远黛并未出神太久,略怔了片刻后,便重又举步,往环翠阁行去。

环翠阁里头,早一步回来的惠儿早备好了晚饭。她在远黛身边数年,早摸清了远黛的饮食习惯,知她每每外出之后,总爱用些清淡饮食,因此备的,只是一盅碧粳米粥与几碟小菜。

与沅真一番长谈之后的远黛这一刻,实在无甚食欲,勉强用了些后,便搁了箸。惠儿等人忙过来收了粥菜,杜若则捧了茶水来,伏侍远黛漱口。

漱过口后,远黛却忽然朝杜若道:“杜若,你来,我有几句话要问问你?”

她身边这几个丫鬟里头,要说谁对凌府最是熟悉,那自是非杜若莫属。而玉簪这个名字,也正是她从杜若口中打听而出,如今她心中的几个疑惑,少不得仍得着落在杜若身上。

听得这话,杜若显然怔了一下,旋即放下手中物事,默默跟在远黛身后,进了内室。远黛既点名了要问杜若话,文屏几个自不会跟了进去,只识趣的留在外屋。

在内屋炕上坐下,远黛神色古怪的看向杜若,下一刻,已自开口问道:“对于玉簪,杜若,你知道多少?”

忽然听得玉簪二字,杜若却不由惊了一下。玉簪已离开凌府四年有余,而她离开时候,远黛甚至还不曾回来,甚至可以说,若非是她,远黛本是不该知道玉簪这个名字的。

“当年的事儿,小姐已有了头绪了吗?”迟疑一刻,杜若方小心翼翼的问道。

微微颔首,远黛平静道:“不错,当年之事,我如今已略略有了些头绪。这事说来,还多亏了你。你放心,只这一件功劳,我日后便绝不会亏待了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十六章 意外之得

微微颔首,远黛平静道:“不错,当年之事,我如今已略略有了些头绪。这事说来,还多亏了你。你放心,只这一件功劳,我日后便绝不会亏待了你!”

听得这话,杜若芳心不觉微微一动。她原是心思玲珑之人,在远黛身边也待了有些日子,对于远黛的性情也早有所了解。据她这些日子的观察,可以知道,自家的这位九小姐虽有些神秘,平日看来也是淡淡的,仿佛什么也不在她心上,但事实上,却绝不是个难相处之人。

对于她们这些丫鬟,远黛的无疑是宽容的,在远黛看来,最为忌讳的便是她们这些丫鬟做出自作主张、与外相通的行为,而只要不在这些方面触怒了她,她都不会太在意。甚至有些时候,文屏等人在不明她心意的情况下,出言相阻,她也会耐心解释之。

而在发现了这一点后,杜若对远黛便也愈发恭谨,遇事也不敢稍有逾越。

抿了下唇后,杜若低声问道:“小姐到底想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

凝眸看她,樱唇微微翕动,远黛清晰的吐出两个字来:“玉簪!”是的,只是玉簪,这次留下杜若,她所想知道的,只是玉簪——这个亲眼目睹了凌府往事的女子。自幼与她一同长大的沅真,在很多方面都与她有着共同点。例如说,她若对一个人没有十足的了解,那就断然不会妄下断语,而对玉簪,也是一样。对于玉簪这个她只见过一面的女子。沅真只对远黛仔细述说了她从玉簪口中得来的信息,对于玉簪此人,却从头到尾不置一词。

因此上,远黛想要打听出玉簪此人从前的性情。只有另寻她人。

仔细想了一想后,杜若才道:“玉簪姐姐……在府中大多数人眼里,其实很不起眼。”说着。她已忍不住拿眼去看了一看远黛:“老太太十七岁那年嫁入凌府,今年六十有一,在凌家待了足足四十余年。这四十余年里头,伺候过她的丫鬟便不说外院的粗使丫鬟,单只身边有些头脸的丫鬟,也有二十余人。但能如玉簪姐姐者,却是屈指可数。”

杜若话里的意思。远黛自是明白的。名门世家如凌府者,家中丫鬟虽多家生子,但也不乏外头买来的小丫头子。这些丫鬟最终的出路,大多是在到了适宜婚配的年纪时,被指了给凌府的家丁、小厮等人。这里头。有些头脸,颇得喜爱的丫鬟,会被许给一些管事,来日做个管事的妈妈。真正会被赐还卖身契,任其自主的丫鬟,其实真是不多。

若然玉簪甚为出众,那也还罢了,偏偏杜若前头还说了,玉簪很不起眼。一个不起眼的丫鬟。却得到了许多比她更出色许多的丫鬟所不能得到的恩典。

“继续说下去!”远黛沉吟的道。

杜若依言续道:“在凌府时,玉簪姐姐并没有什么太要好的姐妹。老太太跟前那么些丫鬟,也有几人甚是喜欢她,一心想与她亲近,但她却一直淡淡的,少有回应。其他姐妹试了几回后。那份亲近她的心思便也渐渐淡了。我所以能从她口中知道些从前之事,却是因为那一年夏日,我一时意动,夜半时候,去了荷花池的缘故。”

远黛听得“荷花池”三字,心中不觉又是一动。

杜若还在继续往下说:“我到荷花池时,玉簪姐姐也正巧在。我与她平日虽少有交谈,但夜半时候见了她,却也不能不说上几句。那天夜里,玉簪姐姐的心绪仿佛很不稳定,我所知道的那些模模糊糊的事情,便是在那一日,从她口中得知的。”

不期然的微微眯起双眼,远黛很快问道:“你可还能记得那一天的具体日子吗?”

杜若摇头道:“这事到如今已过去了好些年了,我却哪里还能记得,只记得是夏天里……”说到这里,她却是忽然一顿:“不过我如今想想,那一夜,只怕便是五月初七晚上!”

默默点头,远黛没有言语。事实上,对于杜若的这一推断,她也是隐有所感。又自沉默一刻,远黛才问道:“除了这些,你再不知道其他了吗?”

杜若点头道:“当年那事,发生在我进府之前,我却哪里能够知道。不过这事甚为隐秘,我隐约知道一些之后,也曾忍不住悄悄向别人打探过,与我年纪相仿的,大多茫然不知所谓,而那些年纪大些的,一听我问起四爷的事儿,却都是连连摇头,谁也不敢说出。我旁敲侧击了几次,才知老太太昔时曾下过严令,不许任何人再提起,我晓得此事后,便也不敢再问了!”

沉默片刻之后,远黛却忽然开口问道:“这事我心中已然有数,如今也不必再说,只是我这里却还有一桩事情,需你帮我打听打听!”

杜若赶忙应道:“不知却是什么事情?”

徐徐吐出一口气来,远黛平静道:“我要知道,十八年前,太太身边那个正得用的丫鬟锦儿如今怎样了?”那年,荷花池畔发生之事,就远黛如今所知,只有三人在侧。这三人里头,玉簪已将她所知道的,尽数说了出来,对她的助益也是极大。因此上,她已不打算再去继续逼迫于她。那么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陆夫人,另一个便是她的丫鬟锦儿。

“锦儿?”杜若疑惑的重复了一遍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

点一点头,远黛淡淡道:“活,我要见人,死,我要知道死因!”

陡然听得一个“死”字,却不由的杜若不激灵灵的打了个冷战,面色也一下变得刷白。

仿佛明白她的心思一般,远黛抬眸朝她一笑,下一刻,已冷静的吐出三个字:“你放心!”

这三个字,说的其实很有些没头没脑,但杜若却能明白远黛的意思。知道远黛这是在告诉她,不管事情最终如何,她都一定会保住她。而没什么原因的,杜若的心,却立刻就放下了。朝着远黛盈盈一礼,杜若轻声道:“小姐放心,我会尽快打听出这事的!”

杜若去后,远黛犹自歪在炕上怔怔出神。

外屋,文屏等人早收拾好了,见杜若出来,倒也并没围上去追问什么。这屋里的几个丫鬟,对远黛的熟悉程度都远甚杜若,自然知道远黛最忌讳什么,又怎会有意触犯。这会儿见杜若出来,文屏忙过去一边,沏了热茶,捧了进去奉与远黛。

文屏进去时候,见远黛出神,也不打扰,只轻步的过去,将茶盏小心的搁在远黛手边的几上。她虽已尽力做到轻手轻脚,却仍不免发出了一声轻响。远黛也因之一惊,眸光便也自然的落到了几上的那盏热茶上。仿佛定了定神,远黛忽而问道:“这会儿什么时辰了?”

文屏应声答道:“已将戌时末了,小姐可是有什么事儿吗?”

若有所思的点一点头,远黛道:“已是戌时末了吗?”说着这话的时候,她却出人意料的站起身来,一副有意外出的意思。

文屏在旁看得一阵诧异,忍不住问道:“小姐这是要过去哪儿?”

倒也无意瞒她,远黛平静道:“我要过去后头的荷花池走走!”

对于这位小姐的任性随性,文屏早有所知,她心中虽觉这会儿时候不早,实在不该过去,但也并未出言阻止,只转了身,从后头取了一袭月白缎薄披风来,打算为远黛披上。

抬手阻止了她的好意,远黛淡淡道:“已是夏日了,就不必加衣裳了!”

文屏一怔,赶忙答道:“小姐若是去旁的地儿,加不加件披风却都无碍。只是若去荷花池,却必是要加一件的!”一面说着,终究拿了披风来,为远黛披上了。

远黛听得这话,却觉里头颇有文章,便也没有拒绝她为自己加衣的举动,而是偏了头,拿眼看了一看文屏:“这话又是怎么说的!”

文屏坦然道:“小姐却不知道,咱府这荷花池曾溺死过人!原本老太太的意思,是打算将这荷花池给填了的。只是请了风水先生来看时,那些风水先生却都说,这荷花池乃是咱府里的风水眼,若擅加改动,只怕会影响了府里的风水。老太太听了这话,才改了主意!”

远黛本已举步,打算往外走,这会儿忽然听了这话,却不由的停住了脚步,回头问道:“你既知道这荷花池里曾溺死过人,却不知可晓得死的是谁?”

见远黛仿佛对这事颇为关心,却不由的文屏一怔,诧异的看一眼远黛后,这才开口道:“这荷花池里头,曾溺死过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咱府里的四爷。另一个,却是一个丫鬟。”

万没料到自己居然会这么轻易的从文屏口中打听得这事,愕然片刻,远黛很快问道:“她……可是唤作锦儿?”

这话一入了耳,却不由的文屏大大的吃了一惊:“是不是唤作锦儿,我还真是不知道。我只知道,她原是在太太房里伺候的,且很得太太看重。她死之后,太太还很是伤心了一阵,又厚赏了所有与她有关的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十七章 你对她好奇吗

听她说的这般仔细,远黛心下却不免愈发诧异:“这事你怎会知道的这么清楚?”文屏年纪只与她仿佛,也就是说,在荷花池之事时,文屏应该只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按理来说,文屏是不该知道这事的,更遑论居然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抿了抿唇后,文屏低声答道:“只因我说的那人,乃是我娘的亲妹妹。当年她在世时候,与我娘感情甚笃,她死之后,我家也是获益良多。因此直到如今,我娘每年清明祭祖时候,也总不会忘了给她烧些纸钱。每每提起她时,也总忍不住絮叨一回,正因如此,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说着这话的时候,文屏面上的神气也颇有异处。

她从来非是蠢笨之人,否则也不能得了远黛那般的信任。远黛固然从不曾对她提起过什么,但她日日都在远黛身边,若说全无所觉,也未免太过迟钝。只是因为不知内情,而远黛也并没问过她什么,所以她才不敢胡乱插口说些什么。

沉吟一刻,远黛道:“既是如此,明儿你可回去一趟。问一问你娘你死去的姨妈昔日究竟唤作什么……”她说着,却又若有所思的眉黛微凝:“还有,若有可能,尽量帮我打听一下,她是在何时溺死在荷花池中的。临时之前,可曾留下什么言语没有!”

文屏听得心中微颤,知道此事怕是比自己从前所想的还更要复杂得多。当下不敢多问。更不敢怠慢,只神色凝重的答应了一声。

而与文屏说了这一回话后,远黛便也放弃了本想过去荷花池走走的打算,重又回到榻边坐下,她徐徐的吐出一口气来,原本有些晦涩的心思已然是一片清明。事情已过去近二十年了,即便无人刻意的抹去痕迹。远黛也相信,那里不会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所以去与不去,其实也是一样。她之所以想去,也只是纯粹的想要看一看那个地方而已。

不过如今看来,去荷花池看一看之事,倒也未必就在今晚。

…… ……

被沅真直截了当的赶了出来,岳尧心中自是极为不快的,不无怏怏的大步离了回春药铺,全然不理外头那名掌柜殷勤上前的举动。好在那掌柜涵养甚好,面上倒也并无怒色。

岳尧足下甚快。不过顿饭工夫,便已回了睿亲王府。他在睿亲王府虽不管事。但却挂着王府总管之名,因此府内上下,见了他时都甚是恭敬。岳尧也不理人,迈步便想穿过角门。只是他虽不理人。却自有人理,门口众门房见他过来,忙自上前见礼,其中更有一个看似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满脸谄笑的上前叫了一声:“岳爷!”岳尧乃这王府的大总管不假,但他却从不喜人唤他做岳总管。因此这睿王府中之人,见着他时,都唤之为岳爷。

足下一顿。岳尧连头也懒得回,只冰冷问道:“有事?”他的脾气从来也算不上多好,脸上更是常年难得有丝笑意,因此王府内外之人,见着他时,总不免现出些许畏惧之色来,敢于上前同他说话者,更是百中无一。因此这管事一上前,岳尧便知他必是有事要禀告自己。

那管事笑的愈发谄媚,声音却带了些不为人知的颤抖:“回岳爷,王爷才刚遣了人来说,若是岳爷您回来了,还请您过去那里一趟,似乎是有什么事,要同您商量!”

眸光不期然的微微闪动了一下,岳尧轻哼一声,也不言语,只大步的进去了。他这一走,外头一众门房方才各自松了口气,互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轻松。

既得了百里肇的话,岳尧自然并不犹豫,进门之后,绕过九龙照壁,岳尧一路疾行,径往主院行去。百里肇所住的正寝位于这所王府的中心位置,面阔五间,看着颇是庄严肃穆。他偏又喜爱清静,正寝院落一带,宫女之类甚少,看着便愈让人有种没来由的压抑感。

岳尧行至此间,却是神色不动,迈步便走了进去。院落里头,虽也有人守着,但瞧见岳尧时,却只各自行礼,神色恭谨,更全无一丝阻拦之意。

岳尧入内,却是直奔东头第二间屋子,那里,才是百里肇日常办事的所在。他才刚刚行至门口,便听得里头传来百里肇平静的声音:“进来吧!”

对于百里肇能听出他的脚步声,岳尧自是毫不意外的,答应一声之后,他已推门而入。屋内,百里肇神色淡静的端坐在椅上,目光宁和的看着他,仿佛已等了他一阵子了。

简单的朝他一礼,岳尧问道:“王爷找我有事?”

微微颔首,百里肇道:“听说你才去过回春药铺了?”

为之一怔,岳尧的眉很快便蹙了起来:“王爷一直都在注意回春药铺吗?”他与百里肇也算是相交多年,自然不会以为百里肇会派人盯他的梢,然而一想到百里肇一直令人守着回春药铺,并随时注意里头的动向,却还是让他心下颇有些不快。

眉目不曾稍动,百里肇很是干脆的应承了下来:“不错!我还知道沅真去了哪里!”

岳尧心中又是一动。事实上,他与沅真间的关系,便是他自己,也说不清究竟算是什么。他是经常过去回春药铺找她,但却几乎从不走正门。他知道她时常会在的任何一个地方,每每过去时候,总能很快的找到她。而她在见到他的时候,往往却都是既不诧异,也不欣喜,而是一种视若平常。仿佛他出现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理所当然。

心情好的时候,她会唤了丫鬟送了酒菜来,陪他喝上一杯。心情不好时候,她会视若无睹,似乎没有看到他,而只是做着她该做的事情。至若今日这等逐客,于她,却还是第一遭。

这般一想,岳尧心中便不自觉的一阵烦躁,没来由的烦躁。默默沉吟片刻,岳尧忽而问道:“她……去了哪儿?”他知道他也许不该问的,但他就是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