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侯府夫人的荣华路-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责骂,失魂落魄的回了陆家。
陆老夫人气恼之余,迁怒陆离,责骂陆离无用,陆离只是垂头丧气的站着,任由陆老夫人责怪。
陆老夫人骂够了,才让他回去。
她想着,她的女儿是太后,她完全可以进宫求见太后,请求太后将曾孙要回来。
而且,她等了好几天,都未等到新帝给陆家什么好处,亦没有恢复她的一品诰命身份。是以她终于沉不住气了,只能进宫见太后。
太后虽然是她女儿,可毕竟身份不同了,她也不敢像从前一样以孝道压人,是以隐晦的提出来意。可是太后像是没听懂似的,只是和她聊家常。
陆老夫人觉得气馁,犹豫要不要直接提出来。
太后突然说起了别的事,“母亲,林素娴那事您打算怎么解决,总是将她留在陆家也不是长久之计。”
一提起此事,果然转移了陆老夫人的注意力,她甚为头疼的样子,“太后不知道,我一提出让她出府她就闹,说要将那件事抖落出去,败坏陆家名声,我一听自然不能强行赶走她。更何况现在庆王登基,陆家和以前不一样了,她更不愿意走了,前两日魏氏还问我何时准备两人的婚事。我怎么可能同意这样品德败坏的女人做陆家的世子夫人,其实我心里最属意的还是成琬,只可惜她不肯回来,他们两人分开,对孩子也不好啊。”
说着,她望着太后,目光充满试探和暗示。
太后恍若不见,道:“的确是陆家有错在先,对不住成琬,她不愿意原谅陆家也在情理之中。再者,她和陆离已经和离了,这件事到此为止罢。”
“可是……”
陆老夫人还是不甘心,太后淡淡笑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母亲,您岁数也大了,就不要操心了。儿孙们也长大了,自己的事能自己做主了。”
最后一句话,太后说的意味深长。
陆老夫人一愣,太后是要让她放权?可是她一直牢牢将陆家的一切,包括陆家的小辈捏在自己手中,现在让她让权她很是不舍。
太后轻叹一声,“母亲,陆离是世子,迟早要继承爵位,继承陆家的。”
陆老夫人眼神飘忽不定,一时没有回答。
太后了解陆老夫人,是以点到为止,并不多劝。
陆老夫人见目的不能达成,只能告辞了。
新帝原本是要来太后这里请安的,但是听说陆老夫人在,就折了回去,直到陆老夫人离开才又回来。
太后喝完药,“你外祖母的来意,你都知道了罢?”
新帝道:“成琬受了不少委屈,若非是有人帮助,命都没有了,儿子虽是皇帝,却不能强人所难,所以这件事儿子不能管。至于外祖母,她老人家百年之后,儿子会给她追封的。”
以前新帝是王爷的时候,太后都无法动摇他的决定,现在儿子成了皇帝,就更不能了。
她也不为陆家说话,只是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新帝眉眼还是那么温润,道:“不是儿子不愿给陆家好处,只是外祖母是什么性子,您比我了解。大房也就罢了,除了大舅舅,都是明事理的人,可二房三房就不见得了,更何况外祖母又偏心三房。陆家是您的母族,是儿子的外祖家,只要我在一天,自然会让陆家安享荣华,可是其他的儿子给不了。陆离是个有才华的人,儿子自会酌情重用他的,绝不偏私。”
太后点点头,“琼华又有了身孕,安排妥当人好好照顾她,万不能出什么意外。”
闻言,新帝笑容温和了许多,“儿子知道。”
她并非是恶婆婆,只要两人有儿子,她不管皇帝选秀纳妃的事。只希望若真有这么一天,皇帝也能做到尊重皇后,不要宠妾灭妻就行。
太后会这么想,是因为她知道那些不消停的御史言官,定然会提议皇帝选秀纳妃充盈后宫了。这些大臣,一个个正气凛然的样子,说是为皇嗣着想为国家社稷着想,也不知道真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
果然,没多久,早朝之上就有大臣上奏,要求陛下充盈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
新帝心中不快,面上还是一派温和,只说先帝才驾崩,不好现在就纳妃,此事以后再议。
陆老夫人和二房三房都想将女儿送进宫,是以没过多久,就联合一些大臣,再次请求新帝选秀纳妃。
当然,陆老夫人不只是想让陆家出一位皇妃那么简单,她想要的皇后之位,最好弄死顾琼华的孩子,让陆家女儿生的儿子当太子。
新帝这次没这么好说话了,直接冷了脸,拂袖而去。
被丢下的大臣有些茫然,这是他们第一次见新帝发怒。
新帝直接去了长春宫,顾琼华忙起身行礼。
新帝立刻扶住她,“我不是说了吗,夫妻之间不必这么多礼数。再者,现在你有了身孕,更不该劳累。”
顾琼华笑道:“话不能这么说,如今我们的身份到底不同了。”
新帝挥退宫人,扶着她坐下,“有什么不同,你是我妻子,我是你夫君,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顾琼华看着他欲言又止。
新帝道:“你是不是听人说了什么?”
沉默了一会,顾琼华道:“我既为皇后,就会尽皇后之责,我不会要求你后宫只我一人,否则,传出去也不像话。”
新帝有些气恼,气恼她对自己的不上心、不吃醋。可他到底还是忍住了,握着她的手温声道:“你别多想,我既说心中只有你一人,便不会食言。”
顾琼华到底还未敢当真,只是道:“可那些大臣不会罢休的,我不想让你为难。”
“你安心养胎就好,一切交给我。”
顾琼华未抱太大希望,过了一会道:“其实我一直有一件事不明白。”
“何事?”
顾琼华望着他,“京城贵女众多,论容貌论才华论家世,我并不是最好的,你为何要选择娶我?”
新帝笑了,“还记得先帝在时宫中那场宴会吗,据说是为我和福王选妃那次。”
顾琼华点头。
“当时有许多名门贵女,我和福王自然也在场。那些贵女环肥燕瘦,出众的自然不少。虽然每个人都表现的很矜持,但是又想办法引起皇子的注意。你还记得你当时在做什么吗?”
顾琼华回忆了一下,摇摇头。
新帝点了一下她的鼻子,“你当时躲在众人后面赏景,并非是故作矜持,而是真的不将所谓皇子放在心上。即便你躲得再远,我还是第一眼就注意到了你。我观察了你许久,可你都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宫里的景色就这么好看吗,竟让你那般痴迷,似要全部印在脑海里。”
顾琼华有些不好意思,“我鲜少入宫,听说御花园的风景最美,自然要好好看一看,当时我正想着回去后如何将这样的美景画进画里。”
他眼波越发温柔,“琼华,我娶你只是因为喜欢你,不掺杂其他,希望你能信我。”
顾琼华没有直接回答,心中却觉得感动。
没消停几日,又有大臣在朝堂上提出新帝纳妃一事。
新帝道:“这是朕的家事,就不劳各位大臣费心了。”
可这次大臣没这么好打发了,直接跪求新帝充盈后宫。
就算新帝性格再好,也不得不恼怒,“谢卿为何一定要朕纳妃?”
大臣恍若看不见新帝冷沉的脸色,立刻道:“臣是为皇家子嗣着想,为陛下着想,为大景江山着想。”
这时候其他大臣也跟着附议,要求皇帝纳妃,为皇家开枝散叶,说什么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
新帝身上寒气笼罩,“够了,你们到底是为朕着想还是为你们自己着想,你们心里清楚。”
大臣们连忙喊冤,咬定自己是为皇帝、为社稷着想。
“你们口口声声说为了皇家子嗣和江山社稷让朕选秀纳妃,是在诅咒皇后和太子吗?”新帝沉声道。
大臣有点懵,皇帝怎么会这样问?
“臣不敢。”
“不敢?”新帝冷笑,“你们口口声声说为了皇嗣,将太子置于何地,将皇后置于何地,难道太子不是皇家子嗣,难道皇后腹中胎儿不是皇家子嗣?还是说你们诅咒太子早亡?”
“臣不敢!臣不敢诅咒太子,不敢诅咒皇后。”众大臣惊到了,纷纷跪下。
“不是诅咒皇后和太子,就是诅咒朕了?”
“陛下何出此言,臣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万万不敢诅咒陛下。”一定诅咒皇帝的帽子扣下来,让众人冷汗直流。
新帝道:“朕现下还年轻,你们就开始为皇嗣着急了,岂非是诅咒朕早日驾崩?”
“臣不敢!”
新帝继续道:“再不然,就是为了你们自己,为了得一个直言敢谏的名声!”
这句话算是说到那些言官心里了,有些人跟风弹劾,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拿到皇帝面前说,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得一个好名声。
但是他们是绝不能承认,大喊冤枉,说自己一心为国。
“朕知道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们急着让朕纳妃,就是为了让自家女儿和孙女进宫,为你们的家族谋取利益。然后再生下皇子,想办法除掉皇后,除掉太子,让自己的女儿坐上皇后之位,让你们的外孙取代太子之位。就算一时半刻无法除掉皇后和太子,可以等皇子长大了,然后和太子作对,让你们的女儿成为太后。”新帝的目光扫过下面众人,“朕说的可对?”
皇帝说的是实话,一点也不给他们面子。那些大臣不敢承认,仍然坚持自己没有私心,是为了国家。
新帝笑了笑,“既然大家如此为国尽忠,那么朕就给你们这个机会。谢卿,朕记得你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刚好到了出嫁的年纪。之前藩国有和亲的意思,你这么为国尽忠,不如将你的女儿嫁过去?放心,朕会给她公主的封号,还会赐她十里红妆,不会亏待她的。谢卿觉得呢?”
他觉得呢,他自然是不愿意了。只能跪伏在地,不敢说话了。
其他大臣见了也都沉默了,他们可不想自己的女儿嫁到藩国,也不想皇帝心血来潮给他们的儿女胡乱赐婚。
见此,新帝道:“既然大家如此为江山社稷着想,就多关心些国家大事或者各州县的百姓,关于选秀纳妃一事,就不要提了。”然后站起身道,“散朝罢。”
有了这一出,大臣们都偃旗息鼓了,心里想着帝后还年轻,感情浓厚,等再过个两三年,皇帝没有新鲜感了,自然就会主动纳妃。
可是没想到两三年后,帝后儿子都有三个了,皇帝仍没有纳妃的意思,大臣们彻底消停了。因为就算太子完了,还有两个嫡子呢,怎么也轮不到别的女人的儿子得到太子之位。
这都是后话了。
顾行迟将朝堂上发生的事告知了凤姐,凤姐笑道:“陛下虽然年轻,看起来谦和温润,实际上有自己的主见,也很明是非,不偏私,看来将皇位让给他是个不错的选择。希望他能不改初衷,永远对二妹好。”
顾行迟轻轻哼了一声,“虽然我不在顾家了,但是谁也不能欺负顾家的女儿。”
新帝另赐了府邸,所以他们现在已经搬出顾家,住进了新王府。
“陛下给你‘宸’这个封号,足可见对你的重视,怎么敢欺负琼华?”凤姐道,“赶明儿我邀可卿过来,你们兄妹好好聚聚。说起来她年纪也不小了,前几年她怕自己的身份连累到别人,不肯嫁人,如今她也不用躲着藏着了,你这个做兄长的,可要为她留心着些。”
虽然顾行迟和秦可卿不是一母同胞,但到底同出一父,两人是血缘至亲,顾行迟自然不会忽略他。
“林素娴不是一直想着嫁给陆离吗,怎么突然给陆家二老爷做妾了,而且陆老夫人还让二房搬了出去。”
顾行迟笑道:“关于此事,我倒是知道一些。”
凤姐好奇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总不能白白告诉你罢?”顾行迟深深看着她。
凤姐凤眼含春,看到巧姐儿低着头,飞快的在他脸上亲了一下,“现在可以说了罢?”
没成想巧姐儿突然抬起头看到了这一幕,她顿时不乐意了,挤到两人中间,细小的手臂使劲抱着凤姐。
凤姐也在她脸上亲了一下,她这才高兴了。
顾行迟忍住心中的酸意,道:“林素娴原本想母凭子贵嫁给陆离,所以又想算计陆离和她苟且,可不知怎地,第二天,陆家人在陆二老爷的床上发现了她,两人已经……这样行为不检的女子,怎么能做世子夫人呢。林素娴有苦说不出,但又不想舍弃陆家的荣华富贵,就只能委身二老爷了。陆老夫人也不希望陆家再留着这对搅家精母女,现在的陆家实在是乱套,所以陆老夫人就让二房分出去了。而她最偏心三房,还舍不得小儿子搬出去。”
凤姐思考了片刻,笑道:“看来陆夫人实在无法忍受林素娴了,所以也算计她一回。陆家二夫人总是想给大房添堵,这下自己领回一个狐狸精,有她哭的时候。”
顾行迟将巧姐儿抱到自己身边,又将凤姐揽过去,“别人的事就别多想了,现在尘埃落定,是不是该考虑我们自己的事了,比如去哪里游玩?”
陆家没能加官进爵,陆老夫人也没有恢复一品诰命,陆家的女儿也没有进宫的机会,是以陆老夫人又着急上火了。
为了让陆思柔嫁个名门望族为陆家赢得利益,她一直拖着陆思柔的婚事,陆思柔和顾琼琚差不多的年纪,是该出嫁了,是以她挑来挑去,觉得成家不错。
虽然陆家和成家结了仇,但是陆思柔和成琬关系不错,武国公父子受皇帝重用,和成家结亲一定能给陆家带来好处。她觉得,成珣就很好,作为嫡长子,将来还会承袭爵位,听闻不少人家想将女儿嫁给他呢。
还有一个大家争先恐后想要结亲的人家,就是林家。
陆老夫人还是很后悔的,早知道陆离和成琬不长久,当初就应该坚持一下,说服林如海将黛玉嫁给陆离。
陆离是娶不到黛玉的,但是可以争取下让陆思柔嫁进成家。然而,她刚想有所行动,成家和林家结亲的消息就传出来了,而且是成珣主动向林如海求娶黛玉。
其他人觉得出乎意料,林如海也意想不到。两家一个文臣一个武将,素日交情也不深,成珣怎么就想到黛玉了呢,难道是为了家族联姻?
若果真如此,他就要好好考虑了,他只希望女儿过的好,不想让她联姻。
第132章 番外二
林如海在屋里踱步一会; 对陈雁回道:“怎么成珣想到来林家提亲了?”
陈雁回笑道:“国孝早就过了,自然可以提亲的。”
林如海坐下; 叹了口气,“夫人;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陈雁回也不再玩笑,道:“老爷对成家公子不满意?”
林如海被问住了,他倒也说不上成珣哪里不好,而且不得不承认,成珣文韬武略样样出众,是个青年才俊,且又和林家一样是钟鼎之家; 自然是配得上黛玉的。
“成世子的确是个出色的人,但是……”
“但是老爷舍不得女儿,怕成家人对她不好。”陈雁回接过话去。
林如海道:“你觉得成珣如何?”
陈雁回想了想道:“我倒是觉得成珣是个不错的人; 而且有担当,成夫人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若是黛玉嫁过去; 不会像陆家人一样让黛玉受委屈。当然; 最重要的要看黛玉自己愿不愿意。”
“既如此,先问问玉儿的心意罢。”
很快,黛玉就过来了; 林如海斟酌了一下,将事情告知了她。
黛玉脸色微红,“父亲希望女儿答应吗?”
林如海道:“我的想法不重要; 要合你的心意才好。”
黛玉虽然看过《牡丹亭》、《西厢记》这类书,并没有很喜欢的男子,她觉得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总不会害她的。
是以她低声道:“一切由父亲做主。”
林如海知道黛玉答应了,女儿要嫁人了是喜事,但他现在真的高兴不起来,觉得自己养了这么多年的女儿要成别人家的了,很是不舍。
林如海故意拖了一段时间,才让人去成家递消息。成珣得到消息,立刻过来了。
林如海问了他好些问题,得到他一定会好好爱护黛玉的保证,勉强点头了。
“我想和林姑娘见一面,不知林大人可否同意?”成珣道。
林如海觉得,两人婚前见一面也好,若是黛玉不喜欢了还可以反悔,是以便同意了。
看到成珣跟着婢女离开,林如海还在纳闷,为何成珣会看中黛玉呢?
陈雁回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黛玉秀外慧中,知书达理,德才兼备,谁看了不心生欢喜?若我是个男子,也想将黛玉娶回去的。”
林如海笑着捋了捋胡子,“算他有眼光。”
黛玉正在弹琴,但是思绪纷乱,弹错了好几个音。这时候,一个小丫鬟进来了,在紫鹃耳边说了什么。
紫鹃面上含笑,走过去打断了黛玉的思绪。
“姑娘,成世子征得了老爷同意,想请您相见。”
黛玉手一抖,琴弦发出一道呜咽,她站起身,“成世子?”
紫鹃抿唇笑道:“就是老爷商议与您定亲的成世子呀。”
黛玉心下微微慌乱,过了一会,面色平静道:“请成世子到花厅一叙。”
花厅里,成珣见到了黛玉,与她相互见礼。
婢女们也识趣的走远了些。
虽然他是个武将,也不看重美色,但见到黛玉还是由衷赞叹,这样的容貌气质,就说是瑶池仙子也不为过。
“姑娘救了舍妹,成珣在此谢过姑娘。”
黛玉客气道:“其实我也没帮上什么忙,再者,成姑娘也帮过我,她有难我自然不能冷眼旁观。世子最应该感谢的是皇后娘娘和夏神医。”
成珣笑笑,“凡对舍妹出手相助之人,父母亲自会登门致谢,现在我只想亲自谢过姑娘。”
黛玉问道:“成世子不会因为这个才想与林家结亲的罢?”
“自然不是。”成珣立刻道。
“许是姑娘不记得了,或是没有留意,但是我曾与姑娘有几面之缘。姑娘及笄的时候,我本想上门提亲。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我需要与徐家虚与委蛇,后来离了京城去了偏远之地,一走就走了半年多。我想着,若能事成,平安归来,就到府上提亲,幸好林大人还未给姑娘定下亲事,一切还来得及。”
话虽如此,可他心里想的是,就算黛玉和别人定亲了,他也会想办法让林家退婚,他自然就能抢回这门亲事了。
黛玉没想到他已经惦记她这么长时间了,心情复杂,又有些甜甜的。
“我一开始以为世子想要和林家联姻。”黛玉说出了自己的怀疑。
成珣道:“成家和林家关系并不亲密,姑娘怀疑我的动机也实属正常。但是我想日久见人心,姑娘总能看清我的心意的。我之所以想与姑娘相见,是有些话想与姑娘说清楚,好让姑娘安心嫁我。”
“世子直言便是。”
成珣轻声道:“我父亲爱重母亲,多年来只守着母亲一人,从不纳妾,亦没有庶出子女。我想告诉姑娘,我自然也是一样的,一生只有你一个妻子足矣,不设偏房,不纳妾室,亦无通房,一生一世待你好,请姑娘信我。”
即便前世黛玉再喜欢贾宝玉,也从未想过能让贾宝玉身边只她一人,她也不阻止他纳妾收通房。就是林如海,在扬州的时候还有几个姨娘,没想到成珣会给她这样一个承诺。
黛玉心下动容,但是没有直接回答。
后来凤姐到林家看望黛玉,黛玉略显羞怯的将此话告知了凤姐,凤姐笑道:“我着人打听过,成世子的确是个正人君子,洁身自好,他既做出承诺,想必不会食言,姑且可以信他。但是你现下可不能全信,要考量他一些时日。”
黛玉点头,“我知道。”
两家商议好日子,婚事就定下了,林如海舍不得女儿,留了黛玉半年多才让她出嫁。当然,在这期间,成珣还是会找机会和黛玉见面的,如此一来,还能培养感情。
即便林如海再不舍,还是到了女儿出嫁这一日,成珣来迎亲的时候,林如海不放心,还暗中‘威胁’了成珣一回,警告他一定要好好爱护黛玉。
成珣是这样答应的,也的确做到了,对待黛玉如珠如宝,放在手心里疼着。
人人皆知成珣对妻子的宠爱,羡慕黛玉的好福气。就算黛玉嫁进去三年没有身孕,成珣身边依旧没有别的女子,就连武国公夫妇也不催促,将黛玉当成亲生女儿疼爱,和成琬的关系也亲如姐妹。
其实黛玉也想要个孩子,但是成珣不同意。因为他觉得黛玉身子弱,还是过几年再要孩子为好,即便有大夫为她调理身子,他还是不放心,一定要等到她至少十九岁。
成珣一向听她的话,但在这件事上异常坚持,黛玉拗不过他,只好妥协了。
四年后,黛玉终于如愿有了身孕,林家和成家都一片欢喜,亦是十分紧张,小心翼翼的照顾着黛玉,多走一步都怕黛玉摔倒。
此时是初春时节,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屋子里还烧着地龙,整个房间暖洋洋的,不知不觉的,她靠在榻上,觉得有些困倦。
成珣特地将公务搬到寝屋,就是为了陪伴她,看着她精致的侧颜,听着她轻柔的呼吸,他不禁微微一笑,又低头处理公务。
屋子里静谧极了,只听到外面沙沙的风声。她得了成珣的允许,只能看半个时辰的书,以免伤到眼睛,却不知怎么就睡着了。
梦里,不知怎么,她又回到了扬州,看到了奄奄一息的父亲。周围是林家仆从,各个面露哀伤,身边是贾琏,对父亲说着什么,好像是承诺贾家会好好照顾她。
她哭的几欲晕厥,哀求父亲不要走,可是父亲还是去了,临去时嘱咐她安心回去荣国府,自有外祖母护着她。
她突然记起来了,原来她早就在荣国府住了几年了,这次父亲病重,外祖母让琏二哥送她回来,之后她就要永远住在贾家了。
后来,在琏二哥的帮助下,为父亲举办了丧礼,看着满目缟素,她不禁流下眼泪。
很快,她就跟着贾琏回到了京城,又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朦胧之中,她好像看到一个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自己,梦里的自己多愁善感,一遇到贾宝玉的事就喜欢流泪,因为贾宝玉,本就孱弱的身子更加病弱。她看到了那些下人背地里议论她,看到那些人一边拿着她给的赏钱一边说她刻薄小性,听到他们总是拿她和薛宝钗作对比,就连袭人一个丫鬟也在背后说她的不是。
外祖母不是很疼爱她吗,怎么会任由这些下人议论她?
她看到许多情景从她眼前闪过,看到和贾宝玉相处的点点滴滴,看到贾宝玉一边和她好一边又去和宝姐姐好,听到‘金玉良缘’的传言在府上传的到处都是,看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将薛宝钗当成好姐妹。
看到了滴翠亭里,善解人意的宝姐姐如何将事情嫁祸到她身上,看到了明知道薛蟠是什么德行,薛宝钗还开玩笑让她嫁给薛蟠。那时候,薛宝钗早就知道了她和贾宝玉心意相通,却还开这种玩笑。或者是她认为自己只配嫁薛蟠那样的人?
后来的时候,即便她知道外面怎么议论她不如薛宝钗,但她是真的将薛宝钗当成知己,现在看来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贾宝玉的确对她好,但是对许多姐姐妹妹同样关怀备至,对丫鬟也那么体贴周到,她最在意的就是他,可她在他心里,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这些,她总是伤心,总是以泪洗面。
他有些才华,却不喜读书,不知上进,整日在脂粉堆里胡混。偏偏外祖母还将他当成眼珠子疼着,要什么给什么,喜欢哪个姑娘就可以留下,随他挑挑拣拣。
当时她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她看到梦里的情景,觉得自己也不是外祖母心里最独一无二的,她也是可以被挑选的,包括史湘云,包括薛宝钗,只要贾宝玉高兴。
她突然觉得梦里发生的事好遥远好遥远,遥远到让她记不起来当初为何那般喜欢贾宝玉,为何一定要嫁给他。
突然眼前白光一闪,画面转到了别处。
屋子里站着几个人,是外祖母、二舅舅、二舅母。
贾政道:“母亲决定了,让宝玉娶宝钗?”
贾母叹了口气,“我自然也是疼爱黛玉的,可她身子孱弱,又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女,当初我想她和宝玉成亲,先在看来还是娶宝钗好,再者这也是娘娘的意思,不可违背。”
王夫人也道:“老太太说的是,宝钗性子也好,为人宽和敦厚,性格温婉端庄,府上的下人没有一个不夸她的,身体比林姑娘好,将来嫁进来也好管家。”
贾政犹豫道:“可是当初我们答应过妹妹和如海,要好好照顾黛玉,而且咱们还拿了林家的财产,否则也不可能建造省亲别墅,若是不让宝玉娶她,心里过意不去。再者,我这些年冷眼看着,宝玉和黛玉……”
贾母道:“黛玉年纪小,林家人都死绝了,她难道还能回扬州?所以林家的银子我们拿就拿了,否则这么多银子她也没处使。”
黛玉看着这一幕,捂住唇不让自己哭出声。
死绝了,外祖母就是这样说林家的?
这时候,黛玉的病情愈发重了,再加上决定要让宝玉娶宝钗,贾母疼黛玉的心也差了些,“我看这孩子的病,恐怕难好,也该替她预备预备了。若是借着喜事可以冲冲喜,或许她身子能好,也让我们省心。若是不好,也不至于临时乱了手脚,咱们家这几日正忙着呢。”
王夫人面上没有一丁点伤心的神情,和贾政点头应了。
这一边,即便贾家众人瞒的紧,黛玉还是知道了宝玉要娶宝钗一事,当即吐出一口血来,几乎晕倒。
贾母得知了此事,道:“这还得了!”赶紧去了潇湘馆。
又问了紫鹃一回,贾母道:“他们自幼一起长大,感情好也是有的。如今既然年岁大了,就该知道男女有别,谨守女儿家的本分,我才真的疼她。若是她心里有了别的想法,我可是白疼她了。”
想到黛玉如今的光景,贾母又道:“我以为她不是个糊涂人,怎么这个道理就不明白了?咱们这样的人家,这样的心病万万不能有,否则传出去咱家成了什么人了?她身子本就不好,若为了治她这个病,使多少银子我都舍得,若是为了心病,我也就没这个心疼她了。”
黛玉看着又是伤心又是失望的贾母,忍不住啜泣起来。
外祖母不是一直很疼她吗,不是她做主让她和宝玉从小在一处吗,现在怎么又改了主意?所以,他们是贪了林家的财产,又要眼睁睁看着她死?
她越想越是悲恸,哭的泣不成声。
黛玉正兀自伤心,情景又换了。
此时,她睁开沉重的眼睛,身边只有紫鹃、奶娘并几个小丫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