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本草王-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好,我开的方子,用药都是很常见的,应该有。”
黄阁一骨碌爬起来,一把抢过方子,道:“你在这陪国舅爷,我去抓药!”说罢往外就跑。
若菊追上两步,道:“顺便把你额头的伤治一下!”
黄阁仿佛没有听见一般,冲出了大堂。
这时,旁边过来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满脸堆笑,道:“国舅爷,您辛苦了!嘿嘿”
叶知秋转身一瞧,不认识,便看了旁边若菊一眼。若菊忙道:“这位是我们村子里的里正……”
里正就是村长,这人忙拱手哈腰道:“小姓庄,拜见国舅爷!”
“原来是庄里正!有事吗?”
“国舅爷大驾光临,令鄙村倍感容幸。这个夜深了,国舅爷忙完这边事物之后,能否到小人寒舍安歇。黄阁这里虽然也算宽敞。但是毕竟乱糟糟的,也休息不好,寒舍那里已经打扫了房子,不知国舅意下如何?”
原来是个来拍马屁的。叶知秋道:“这边还在忙着抢救,在病人转危为安之前,我哪里也不去。”
若菊本来是很紧张的,生怕叶知秋去了庄里正家,丢下嫂子这边不管。出了事情来不及救治。现在听叶知秋这么说了,这在放心。
“是是!”庄里正忙哈腰答应,“小人不敢催促国舅爷,只要是国舅爷想歇息,随时都恭候大驾到寒舍就寝。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
“再说吧!”叶知秋挥挥手,走到灵前,在凳子上坐下,脑袋里思考着这个病。刚才那个方子,他也是第一次用,也不知道到底效果如何。心里没底。
就在这时,大堂里安静了下来,原来,神婆已经神灵附身完了,若菊的母亲该问的也问完了。那神婆尖厉的声音自然也就停止了。当然,阴阳先生的做法是不会停歇的,不过大概是累了,正盘膝坐在一个蒲团上,烧着纸钱,低声念着经文。
神婆没有见过国舅,一直想巴结,可是见他沉吟思考事情,又不敢打扰,便拿了一根矮凳子,跟若菊的母亲一起,坐在灵前叶知秋嫂子躺着的小床旁。
叶知秋占琢磨了半天病症,无意中看见对面神婆好奇地瞧着自己,便把目光垂了下来。落在了她那圆鼓鼓的跟冬瓜一般的大肚子,随口道:“看你也不胖,怎么肚子这么大?”
神婆道:“只因我帮人请鬼神,鬼神附体太多,所以,把身体都搞垮了。”
“这么说,你这是因公负伤了?”
神婆自然听不懂这个词,不过听着也是好话,便道:“是啊是啊这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我沈婆婆的名气,但凡有人来请,但凡是能帮助人的事情,我都答应,就算身子吃点亏,只要能帮人请到想要见到的神鬼。自己吃点亏也没有什么!”
叶知秋道:“我原来以为你这个病,我倒是有方子可以治好你这种病,不过既然你认定是帮人请鬼怪请多了,这才这样,那就怪我多事了。”
神婆拍了拍自己肚子,裂着嘴笑道:“多谢你了,国舅爷,你可真是好心人,不过我这不是病,好些年了,就这样的自从我干上了这营生,就成了这个样子了。”
便在这时,黄阁已经抓药回来了,给叶知秋看过之后,药都没有错,赶紧的拿着跑进厨房,开始煎药。
若菊一直身在叶知秋身边,现在叶知秋已经开了方子,就等着看效果,在效果出来之前,她的心都充满了希望,所以也就暂时不哭了。
若菊的母亲沉默寡言,先前给叶知秋见过面之后,便只是坐在床边默默地守着。
汤药终于熬好了,黄阁跪在小床边,亲自给娘子用鹤嘴壶把汤药灌了下去。若菊和母亲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黄阁要跪着给妻子喂药,只有叶知秋知道,他在忏悔自己给妻子造成的伤害,希望能这样让自己一颗负罪的心感到好受一些。
汤药服下去了,剩下的,就只有等待。
若菊问哥哥刚才究竟怎么了,黄阁只是哭着摇头,说对不起媳妇。若菊也只能陪着哥哥掉眼泪。
就这样一直等着。
眼看四更了,村子里是没有打更的人的,农村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用不着打更。不过大致也能知道什么时辰了。若菊望着嫂子,还是直挺挺的一动不动,心中的希望在一点点消失。禁不住,眼泪又开始簌簌落了下来。
叶知秋心中也是十分的焦急,拿过她的手腕,要诊脉看看,突然,他咦了一声,道:“手心好像暖和一些了!”
若菊一愣,急忙接过嫂子的手摸了摸,果然,先前,嫂子四肢厥冷,摸起来跟一块冰似的。现在,虽然还比不上正常人的手心暖和,但是,比刚才已经暖和了不少了。
若菊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望着叶知秋。
叶知秋喜道:“这说明药物开始温通散寒了!”
第203章 雄鸽
见若菊还是一脸茫然,叶知秋道:“你嫂子这病,既有风痰壅窍,又有小产之后的瘀血上冲,心窍被蒙,再加上寒邪直中胞宫,入传厥阴,伤寒太厥,要治这个病,必须豁风痰,化瘀血,涤寒邪,三管起下!才能奏效。现在,手心变暖,说明已经在瘟通瘀血了!这是一个好现象!咱们在等等,应该就能苏醒过来!”
此言一出,若菊高兴的眼泪汪汪了冲着叶知秋又哭又笑,黄阁更是欣喜若狂,膝盖一软,坐在了地上。若菊的母亲也是露出了笑容,不停说着好好!
又等了一个多时辰,一直到了东方露出了鱼肚白。这时,若菊突然惊呼一声,道:“嫂子好像在说话!”
黄阁一直也在注意,只是他连续数日没有好好休息,到了这时,虽然知道关键,可是还是忍不住有些发昏,便听不真切了,突然听到妹妹这么说了,当真是惊喜交加,急忙跪坐起来,把耳朵俯下去,侧耳细听。顿时面露喜色,可是,马上他脸上笑容又消失了,片刻,直起腰,苦笑道:“她在嘟哝不知道说什么。”
若菊忙抓着嫂子的手臂,不停摇晃着,大声叫喊着嫂子,但是,她嫂子却好是没有睁开眼,不过,嘴巴倒是嘟哝着,不知道在说什么。
若菊和黄阁都紧张地望着叶知秋。
叶知秋也没有了主意,为什么没有苏醒,他一时也想不明白。只能说道:“再继续喂药,先观察一下看看。”
黄阁和若菊赶紧点点头,反正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本来说熬不过头天中午的,在人参吊命之下,晚上又用了叶知秋的方药,已经熬到了第二天早上,而且,现在还能出声了,虽然只是谁也听不懂的谵语。手心也由冰块一般,变得温暖多了,这些,对于黄阁和若菊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的惊喜了。期待着奇迹进一步出现。相信一定会睁开眼,跟以前那样,用那会说话的眼睛笑吟吟地望着他们的。
他们很高兴,叶知秋却很不安,因为在他的预料中的应该在这个时候,病人就已经苏醒了,可能,他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如期苏醒,现在这样子,虽然比先前好一些,但绝对不是他预期的结果。把人治得个半死不活了,那成什么话。
头一夜,叶知秋和若菊都没有睡觉,这一夜,两人也没有睡觉,连续熬了两个夜晚,叶知秋当真困了。
这时,那庄里正又跟土地爷似的,适时冒了出来,点头哈腰的请叶知秋光临他的寒舍安歇。
这时,那道士又开始敲着法器大声嚷嚷着做法起来了。天亮了,难得看见热闹的村民们,自然都围拢到了黄家,挤在院子里瞧热闹,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这要是在这休息,只怕别指望能睡着。
叶知秋现在很困,人在很疲倦的情况下,是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的。所以叶知秋现在也急需好好睡一觉,恢复精神,好琢磨如何调整方子。于是,叶知秋答应了。若菊要跟着他去庄里正家服侍他睡觉,叶知秋拒绝了,让她留在这里。庄里正也赔笑着说不用担心,那边都安排好了。
叶知秋叮嘱如果病人病情发生恶化,立即来叫他,然后跟着庄里正来到他家,这才知道,庄里正的安排好了,还真是安排得十分妥当,连服侍他安歇的人,都不要丫鬟,而且让自己的小妾服侍他,给他铺床洗脚,梳头宽衣。
叶知秋可没有这么开放,前面的也就罢了,到了宽衣这一环,死活不让服侍,把那小妾骗出房间,赶紧关门,谁也不理,这才踏踏实实睡了一个安稳觉。
叶知秋一觉睡到下午,这才醒来,睁眼一看,窗外夕阳映红了树梢。这才一骨碌爬起来,既然没有人来叫自己,说明病病情应该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心中稍定,急忙穿了衣袍,拉开门,就看见外间大堂里,庄里正和两个丫鬟静悄悄地坐在那里,也不说话。看见他出来,急忙起身迎上来,拱手道:“国舅醒了?安歇得可好?”
叶知秋点点头道:“挺好的,多谢!——黄家嫂子病情怎么样了?”
“小人一个安排两个丫鬟守候在那里,随时传话过来,刚才刚刚传话来,说黄家嫂子还是昏迷不醒,嘴里说着胡话。唉!当真让人心焦!”
叶知秋听了,心情也十分沉重。
庄里正赶紧让两个丫鬟服侍这的梳洗。这庄里正是村子里的大户,家境还算不错的。这面服侍叶知秋梳洗,那边已经在安排晚饭了。
叶知秋这一天还没有吃饭的,还当真饿了。庄里正安排好晚宴,便等在门口,等叶知秋梳洗完毕,然后恭请他来到大厅,这里已经摆下一桌丰盛的酒宴,几个乡绅恭恭敬敬垂手站立在两边,看见他进来,都拱手为礼,满脸堆笑。
庄里正一一作了介绍,后坐下。庄里正和几个乡绅自然是奉承话说不完,不停给叶知秋劝菜。
他们也知道叶知秋一天没有吃东西,所以等他吃了个半饱,这才开始劝酒。
叶知秋是从来不会推杯的。不过,那也仅限于没有事情的时候。现在若菊的嫂子还躺在家里灵床上,等着他起死回生,而他现在脑袋里还是空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好主意,哪里有闲心在这里推杯换盏。而且喝醉了,也不能思考问题。所以酒过三巡,也就不喝了。起身要走,庄里正和一众乡绅急忙盛情挽留。说怎么都该等菜肴都上齐了,吃了最后团圆酒,然后再走不迟。左右那边都有人盯着,但凡有一点事情,立即就会跑来禀报,不敢耽误国舅治病救人。
叶知秋想想也对,反正自己现在过去,脑袋里也是空空的没有好办法。便也重新坐下。
这庄里正为了巴结叶知秋这位当朝国舅,菜肴是流水介地送上来。前面稍微凉了的,或者叶知秋没有碰过说明没有兴趣的菜肴,便撤了下去。
叶知秋看着走马灯一般连绵不断上来的菜肴,笑道:“庄里正,你这样的吃法,只怕一顿下来,得上百银子吧?看来庄里正当真是家道殷实啊!”
庄里正赶紧赔笑道:“这个却也不是的小人一人的心意,是在座众位乡绅大家的心意,咱们这个黄家村,可从来还没有您这样高贵的客人来过,当真让全村人倍感容幸,这可是咱们村的骄傲,所以几位乡绅这么一商议,大伙凑钱,办一桌象样的酒宴,款待国舅,以尽地主之谊。”
叶知秋道:“没有必要,黄家嫂子这病,一时半会恐怕好不了,我还要在这里呆上几天。若是每天都这样个吃法,那只怕把你们几位都吃穷吃怕了!哈哈哈哈。”
几个乡绅也陪着笑了,连说无妨。
叶知秋道:“其实,这样的大鱼大肉,说句狂妄的话,我是吃腻味了,来到乡村,倒想吃些这里的农家风味。你们要是真心想请我,还不如弄一桌这样的农家菜肴,让我也换换胃口。”
庄里正他们也知道叶知秋身为国舅,自然是山珍海味吃腻了的,原本也有这个打算,只是有怕叶知秋觉得怠慢了,所以商量半天,还是觉得先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宴,看看叶知秋的反应再说。现在看来,原先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心里也就开始琢磨下一顿准备什么让国舅满意的农家菜肴。
这时,又上来一盘炖乳鸽,叶知秋笑道:“这个菜好,所谓‘一鸽九鸡’,很补的!要是雄鸽,还是一道很好的药,可以拔毒醒神……”
他刚说到这里,猛然顿住了,眼珠转了几转,突然大叫了一声。把庄里正他们吓了一跳,顿惊诧地望着他。庄里正惶恐地问道:“国舅爷,这个鸽子,有什么不对吗?”
叶知秋转头望着他,脸上满是惊喜之色,道:“我先前怎么没有想到用雄鸽呢!”
叶知秋这些日子以来,已经把爷爷孙用和传给他的那本医书仔细研的个遍。其中就有一个方子,便是用雄鸽加麝香,用来拔毒醒神。虽然没有用过,但是记载在侍御医的方子里,肯定不会有错!
当下,叶知秋急声问庄里正道:“你们家有雄鸽吗?”
“有啊!不过,这雄鸽不能炖汤,可以爆炒,下酒不错。炖汤嘛,最好还是用乳鸽,这汤才鲜嫩……”
“立即给我找一只雄鸽来,杀了剖开肚子,内脏去掉就行了!我要用来给黄家嫂子治病!快快!你这炖乳鸽给了我灵感,我想到了一个偏方,可以治黄家嫂子的病的!”
庄里正一听,不由大喜,心想自己无意中还帮了国舅一个忙,让他想到了一个偏方,大小也算是一件功劳了。忙不迭喜滋滋跑出去,吩咐丫鬟赶紧的去让厨房大厨杀一只雄鸽送来,要快!
叶知秋又道:“再麻烦你派人去吴郎中那里,买一钱麝香拿来配药。”
“麝香啊?不用去他那里买,鄙处就有。”庄里正又吩咐管家,马上取来两个麝香,双手递给叶知秋道:“国舅尽管用,不够小人再拿,还有呢?”
叶知秋笑道:“用不着这么多,一分就够了。”
第204章 肚子胀
片刻,厨房把杀好的雄鸽送来,因为知道是国舅用来配药的,只是杀了剖开,内脏掏了,连里面的血都不敢冲洗。这正合叶知秋的心意。对庄里正他们道:“我马上要去给黄家嫂子治病,不吃了!多谢!”
说罢,带着雄鸽和麝香,径直出门往黄家来。庄里正他们都不知道还有用雄鸽治病的,都很新奇,一个个也跟在后面来瞧热闹。
叶知秋进了光黄家院子,只见里面依旧热闹非凡,看见他手里拿着一只剖开肚子的鸽子,快步进来,都露出新奇而又紧张的神情。
原来,叶知秋睡觉的这大半天,跟着来的那几个王府的丫鬟婆子,已经把他得到神仙托梦传授仙方,将仙方免费传授全城医者,治好了很多将死的丹毒病人的事情,添油加醋地说了。这黄家村本来就不大,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他们自然是谁也没看见过神仙,现在听说有个神仙的弟子来了,还是当朝国舅,便都瞧热闹。先前是来看道士做法和那神婆跳大神的,现在,差不多都是来看他这位神仙的弟子的。
若菊和母亲、哥哥依旧守在灵床前。黄家嫂子躺在灵床上,一动不动。不过呼吸比先前要强一些了,手脚也暖和多了。只是一直醒,若菊他们也开始着急了,老这样不死不活的。也不是个事。
看见叶知秋进来,若菊大喜,急忙起身过去,道:“少爷,你起来了!我嫂子还是那样,没有……”
“我想到了一个偏方!特别准备了,那拿给你嫂子用用看,但愿有效,因为这个方子我以前从来没有用过。”
若菊喜道:“太好了!少爷的方子,一定是好方子!”
叶知秋道:“赶紧把你嫂子抬到屋里去,我好用药。”
黄阁迟疑道:“可是道长和神婆在做法呢,抬进屋里,不方便啊!”
叶知秋冷冷道:“你不抬也行,不过,我要把你媳妇的衣服掀起来。露出肚脐眼,在里面放药,你要是觉得没什么,那在这也行。”
古代可不比现代,有什么露脐装,古代女人的肚脐眼那可不是随便能露出来的。黄阁一听,很是尴尬,正要说话,旁边若菊道:“拿几尺大白布,把灵床整个围起来就行了。”
黄阁连连点头说这个主意好。两边都照顾到了。赶紧拿来几匹大白布,让几个帮忙的老婆子拿着,把灵床都围了起来。
庄里正和几个跟来的乡绅很是新奇,本来是来看热闹的,可是见居然用白布围着了,他们不知道及给黄家嫂子用药部位不适合让外人看见,还已经是因此涉及到医方秘籍。所以不能让外人看见,不免有些可惜。
叶知秋本来怕黄阁他们多心,说让若菊来敷药的,可能他们担心弄错,坚持让叶知秋亲自敷药。
于是,叶知秋便然若菊把她嫂子的衣服稍稍掀起一点,露出肚脐眼就可以了。然后把麝香一分放在黄家嫂子凹陷的肚脐眼里。将那只雄鸽剖开的肚子扣在肚脐上,然后用布带包扎好。把衣服放下来。这才让把围着的白布撤了。
大堂外的人一个个都在低声议论,不知道这位神仙国舅在里面用什么秘方给黄家嫂子治病。眼看帷帐撤掉了,便都新奇地往里张望。可能什么变化都没有,除了里面若菊他们病人家属脸上明显多了许多期待之外。
先前开的汤药继续给病人服用,现在这一招,可是叶知秋最后的手段了。他紧张地坐在若菊身边。
若菊感激瞧了他一眼,没有说话,捧着嫂子的手,静静地守候着。
身后,道长和神婆依旧在使用他们的方法与神灵沟通,驱除冥冥中或许存在的让人生病的邪魔。那声音,反倒成了他们解除清冷的音乐。
天渐渐地黑了下去,就在最后一抹余晖从天边消失的时候,若菊他们几乎同时听到了一声呼唤——“夫君!”
这一声呼唤,对黄阁来说简直太熟悉了!那毫无疑问从妻子嘴里发出的!这之前,妻子只是嘟哝着谁也听不懂的谵语,从来不曾这样清楚地呼唤过自己。黄阁狂喜,扑过去,抱住妻子双肩,急切地叫着:“娘子!夫君在这里呢!就在你身边!”
黄家嫂子慢慢睁开眼,视线在调整,慢慢地落在了黄阁脸上,又若弱弱地说了声:“你……,你怎么哭了?”
原来,不知不觉之间,黄阁已经是泪流满面。他愧疚地跪在床边,捧着妻子的手贴放在自己满是泪花的脸上,哽咽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此刻,他除了这三个字,已经说不出更多的话语。
若菊也哭成了一个泪人。
叶知秋眼见黄家嫂子已经能认人,说明方子有效,很是欣慰。
若菊的母亲高兴第一个劲反复说着,“好!醒来了,好啊!”
院子里的人听说已经醒来了,都兴奋异常,纷纷夸赞他医术高明。随即就有人说不对,他这不可是医术的问题,人家是在施展道法,不愧是神仙的弟子,人家用一只雄鸽就能救人性命,当真是道法高深。又有人说,人家国舅是神仙的弟子,这应该是仙法。
叶知秋也不想解释,这种事情你是越解释越神奇的。而且,这样也好,至少可以抵消自己太年轻,不容易给人信任的不足。
如果是在别的人家,那道长和神婆绝对是要把功劳抢过去的。但是,他们敢跟别人争,却哪有胆子跟国舅争。眼看着众人纷纷之夸赞国舅的医术或者仙法,没人提到他们,也只是讪讪的,在国舅的光环之下,他们俩的作用,可以说只起到跑江湖玩耍猴子骑羊的娱乐作用了。
那神婆却另有一番心思,瞅着空,走到叶知秋身边,讪讪低声道:“国舅爷,你昨天晚上说,可是真话?”
叶知秋一时不知道她指的什么事情,疑惑地瞧着她。
神婆急忙道:“就是我这肚子,气鼓气胀的,十分难受,你当真有办法治好我这病吗?”
叶知秋笑了道:“你这不是给人家跳神,因公负伤的骄傲吗?治它作什么?”
神婆很是不好意思,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国舅仙法如此了得,自然知道老身这也就是混口饭吃而已。这肚子当真难受,我也是找了好些郎中,这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只是不好,既然国舅知道仙方,能不能给我也看看。老身多谢国舅爷了!”
叶知秋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给你看看。”说罢,问了病症感觉,然后好生诊脉望舌,道:“你这病,我昨天就说了,有办法治,我有一个偏方,可以治你这个病。你去抓几只癞蛤蟆来,我来给你配药!”
“癞蛤蟆?”神婆吓了一跳,“这个我去那里找去。那么恶心的东西。”
“癞蛤蟆能破结、行水,治疗水鼓和胀气都很不错。没有这个东西入药,那我也没有办法,我只会这一个方子。”
叶知秋说的是实话,他个方子,是从他伯父孙奇给他的医书里看来的,孙用和和孙奇父子两的医书,搜集了不少偏方土方。包括刚才给黄家嫂子治病的那个雄鸽麝香方子,都是搜集来的偏方。这个方子,却是伯父孙奇书里的。叶知秋昨晚看见神婆胀气的肚子,就想到了这个偏方。
神婆听叶知秋这么说了,只得答应去想想办法。
其实,癞蛤蟆不是不好找,农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多的是,只是,神婆觉得,用癞蛤蟆入药治自己的肚子胀气,传出去不好听。所以不想用这个方子,本想借口找不到癞蛤蟆,请叶知秋换一个方子,可是他又说只会这一个,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是人家这么说了,也就只能当真的听。
她出到院子里想了半天,到底是肚子胀气难受,让她打消了顾虑,决定还是请叶知秋治,用癞蛤蟆就用,只能如此了。
她把自己的小孙子叫到一边,低声说了让他去抓几只癞蛤蟆装在竹篓里拿来,别让人看见。回头给他五文钱麦芽糖吃。小孙子听说有奖励,高兴得屁颠屁颠得跑出去了。
小家伙办事就是麻利,不一会,就提着一个竹篓回来,递给了奶奶。里面果然装着好几只又大又肥的癞蛤蟆。
神婆摸出五文钱,给了小孙子,提着竹篓,左右看看没有人注意,用衣袖挡着,进了大堂,赔着笑脸把叶知秋请到一边,拿了那竹篓的癞蛤蟆,给叶知秋看了看,道:“国舅爷,癞蛤蟆找到了。”
叶知秋道:“我这里走不开,我教你方子,你回去照做就行了,很简单,不用费什么事情。你记住了,以后再遇到别人有这个病,你也知道这个方子好给人医治。”
神婆忙连声谢过。她也不好意思说担心自己弄不好,还是请国舅爷帮忙弄,很现在,人家国舅爷现在的一门心思都在黄家嫂子这边。倒是那若菊是他的贴身丫鬟,而且人家这里是生死攸关的大病,自己这只是胀气,虽然难受,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分轻重缓急,自然要顾着这一头。
第205章 砸场子的屁
所以神婆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了。道:“国舅爷请讲!”
叶知秋道:“你从中选一只最大的癞蛤蟆,剖去内脏,去吴郎中那里买一些砂仁来,放在剖开的肚子里,塞满为止,然后用麻绳把癞蛤蟆的肚子缝合,再用黄泥巴把整个癞蛤蟆封固成一张大饼,拿到火炉上烘烤,一直烤酥,黄泥变成红黑之色为止。再把泥巴去掉,将里面的癞蛤蟆和砂仁都用磨子碾成细末,药粉就做好了。吃得时候,用陈皮、木香、莱菔各三钱,熬水吞服这个癞蛤蟆粉。每次三钱左右,每天三次。记住了吗?”
神婆到底上了年纪,哪里一时就能记住。叶知秋又耐心地说了几遍,这才最终记住了。生怕忘了,嘴巴里念叨着,赶紧的往家里走。先去吴郎中那里买了需要的药材,然后拿着回去准备炮制。
其他的都好办,就是这个杀癞蛤蟆,还有往它肚子里砂仁,她想起来就头皮发麻,便让丈夫帮忙。
这老头是个老木匠,眼神不行了,所以再没有出去揽活,儿子也是个木匠,就让儿子出去挣钱,他就呆在家里养老。虽然是木匠,整天跟斧子锯子打交道,却是胆小如鼠,平素里杀只鸡都不敢,更不要说杀那么恶心的癞蛤蟆了。不管神婆怎么说,就是不愿意,躲在屋里就不肯出来。
她儿子到外村给人做木匠活去了,只剩下儿媳,但下地干活去了,地里离村里比较远,虽然天黑了,却还没有回到家。看来,只能等儿媳回来再说了。
这时,神婆的小孙子拿着一块麦芽糖一边吃一边蹦跳着回来了。神婆赶紧蹲下身子,问道道:“你敢不敢把癞蛤蟆杀死,把它的肚子剖开?内脏掏光了?”
小孙子摇摇头,面露恐惧之色。
神婆也觉得,让小孙子干这种事情,当真太残酷了,便摸了摸小孙子的头,道:“没事了,去玩去吧。”
小孙子走了,神婆坐等儿子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嘴里骂着,感觉肚子胀气更加厉害。这生病的人,得到了药便只想早点用,好知道到底有没有效果。神婆就是这样,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便大着胆子,抓了一只最大的癞蛤蟆,按在地上,手里拿着菜刀,便去剖它的肚子。
她这样生生的给癞蛤蟆来个开膛破肚,自然是不行的,癞蛤蟆吃痛,用力一挣,从她手里挣脱了,爬着就往桌子地下钻。
神婆赶紧扔掉菜刀,跪在地上,伸手去抓,可是癞蛤蟆已经爬进了桌子下面。
这只是这几只中最大的,比其他都要大上好些,要是让它跑了,那就可惜了,因为国舅爷说了,要最大的。于是乎,神婆也跟癞蛤蟆一样在地上趴着,伸手到桌子下面抓掏,折腾得头昏眼花,也没有抓住那只癞蛤蟆。
就在她跪在地上撅着的肥臀伸手在桌子下面抓那只逃走的癞蛤蟆的时候,就听见身后有人咯咯笑,扭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儿媳妇,肩膀上还抗着一把锄头,刚刚从地里回来。鼓着个肚子,看见婆婆那样,笑得前仰后合。
神婆这狼狈样子给儿媳看了去,老羞成怒,没好气道:“笑什么笑!媳妇笑话婆婆,是什么道理!当真没有家教!也不知道那黄半仙着了什么魔,怎么教出你这个贱人!”
黄半仙就是这两天和他搭档在黄阁家做法事的那个道长。因为经常给人作法事,在这四里八乡的颇有几分名气,人送外号“黄半仙”。跟神婆两人经常一起给人做法,正好这黄半仙有个女儿,这神婆有个儿子,于是两家就联姻了。也算是强强联合吧。
儿媳一听这话说的损,连带把自己父母都一起骂了。便不干了,呜呜哭了起来。
她一哭,神婆更是心烦,爬起来,吼道:“哭什么哭!我还没死呢!那天你娘死了,够你哭的!”
儿媳哭得是更大声了。
神婆更是恼怒,指着儿媳妇隆起的小腹,骂道:“你还有脸哭?我问你,我儿子有出去干活半年了,你这肚子怎么大起来了?你天天等到天黑才回来,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搞什么鬼名堂!别以为谁是傻子!招蜂引蝶的,伤风败俗,等我儿子回来了,看你怎么交代!”
儿媳气得浑身发抖,将肩膀上的锄头往地上一扔,转过身就往门外走。
神婆冲出门,骂得声音更大了:“你走!你这破鞋!你有本事走了就不要回来!”
那儿媳腿脚不利索,走得本来仓促,加上后面神婆这么一骂!心中气苦,更是慌乱,一跤摔在地上。挣扎着爬起来,蒙面哭泣着回娘家去了。
神婆还站在门口,一通臭骂,只骂到天完全黑了下来。这才回了屋子。
她男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