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她从末世来[50年代]-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梅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拿水壶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故意又把水壶给放到桌上。
  要是之前,吃过早饭开始收拾家务的赵三明一定会发现她落下的水壶,然后小跑着笑盈盈地追出来给她。
  可这天早上,追出来给她水壶的却是狗子。
  青梅接过水壶,皱着眉问:“是你发现我忘带水壶了吗?”
  狗子横着擦了下鼻涕,揣着手摇头,“不是啊,是小明叔,梅姨,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巡逻啊?放心,我会一直都自己走路的!”
  巡逻的时候走的路并不算少,以往狗子想要跟去,都是赵三明怼他小短腿走不动路。
  青梅沉吟不语,片刻后点头答应了。
  狗子本来也就是怀着羡慕向往的心情习惯性一问,没想到梅姨真的答应了,狗子惊喜万分。
  等到青梅带着欢欢喜喜的狗子离开了,躲在屋里门口的赵三明才耷拉着嘴角走了出来,望着渐渐走远的一大一小差点变成望妻石。
  张大海在旁边围观了全过程,总觉得回家以后的三明老弟脑子不太正常的亚子。
  陪着赵三明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张大海沉不住气了,出声询问:“三明老弟,你在看啥呢?”
  赵三明当然不能说自己在看青梅有没有回头,可青梅没回头,这让赵三明觉得青梅是真的一点都不挂念他,也不把他放在心上。
  之前的一切都是他的自我感动,自我欺骗。赵三明丧丧地长叹一口气,转身垂头回屋:“没啥,就是在想我媳妇儿还有没有啥忘记带了。”
  说完了赵三明还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一般开始在屋里屋外的转成陀螺,那洗碗刷锅的动作,那扫地铲土的姿势,熟悉得仿佛呼吸,明显是做习惯了。
  张大海无声叹气,因为看着看着,他就特别想他家的母老虎了。
  虽然媳妇儿要拧他耳朵,要怼着他耳朵大声嚷嚷发脾气,要踹他下炕,要他跪搓衣板,要他上交所有的钱……
  可他媳妇儿会给他准备热乎乎的丰盛饭菜,会把家里家外搭理得井井有条,会拍着儿子的屁股让孩子不准打扰他休息。
  会在骗心眼儿老娘来家里捞东西的时候不顾惜自己的名声,就为了保护他们那个小家。
  等赵三明忙完家务,张大海也收拾好心情,开始考虑起以后要怎么办。
  “三明老弟,现在哥哥能相信的就只有你了,今天就拜托你帮忙弄点吊锅褥子帐篷雨衣啥的,粮食也借我一点,以后我肯定加倍的还给你。”
  对此,赵三明倒是没拒绝,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爽快地点头答应了。
  “咱们之间的关系,说这些话就外道了。
  放心吧,俺们屯里每年都要上山秋猎,平时还有巡逻队,所以安全的林子还是不少的。”
  至于吊锅之类的,屯里老猎户不少,随便花点钱就能借或者买来一口。
  其实他们家就有一个,是赵三明特意给青梅弄回来的,为的就是让青梅能在山上方便点。
  经常上山的人不带吊锅是肯定不行的,单吃烤肉,吃不了多久牙龈就要出血,还要便秘,腹胀腹痛。
  不过青梅隔三差五就要上山,吊锅用得频繁。
  另一个,赵三明也不太乐意把自己给青梅买的吊锅转给其他爷们儿用,那不就成了自家媳妇儿跟别的男人一个锅吃饭了嘛。
  那绝对是不行的。
  赵三明也怕张大海在自己家的事被屯里人发现,所以手脚很是麻利地把这些东西给准备好,等青梅巡逻完回来的时候,张大海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再吃一顿午饭就只等天黑了好摸上山躲起来。
  青梅看了看还在保持沉默寡言人设的赵三明,抿唇又吃了口菜,实在忍不住了,主动朝赵三明开口:“既然要进山,还是选个安全点的地方吧,晚上我跟你一起去送他。”
  赵三明愣了愣,筷子上夹着的菜都忘记放进碗里了。
  他的沉默其实真不是打冷战或者故意冷待青梅,而是因为整个人就陷入了低靡的情绪里去了。
  他知道自己很差劲,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就像屯里很多人跟他开玩笑时说过的话那样,家里都是青梅在养家糊口撑起一个家,而他什么都不是。
  赵三明觉得青梅不把他放在眼里放进心里,是因为对他太失望了。
  这一点赵三明自己也特后悔,可他见识不多,又没啥文化,磨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自己能朝哪个方向使劲儿。
  有力没处使,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样糟糕的局面持续下去,就觉得自己很没用,头顶上都全是乌云密布。
  可青梅这么主动跟他说话,还是主动帮忙,这让赵三明受宠若惊的同时,失落的心又很不应该的生出一股卑微的期盼。
  这、这总算是青梅为了他才主动包揽别人的事吧?这次应该不是他自个儿强行幻想的吧?
  就、就很惊喜。
  亲眼看着那双茶褐色的眼睛一点点重新亮起来,耳边是赵三明瞬间恢复的叨逼叨,表面稳如泰山的青梅偷偷松了口气,继续淡定从容地夹菜吃饭。
  狗子啥感觉都没有,一如往常地埋头吃饭,顺手再把特别好吃的部位快准狠地夹上,放梅姨碗里。
  唯一察觉到不对劲的也就张大海,不过他只以为三明老弟在家里的时候就是这样跟他媳妇相处的,因此只能无声叹口气,食不知味地一边想母老虎一边胡乱填饱肚子。
  也不知道清水镇上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他家母老虎是不是知道他出事了,会不会带着孩子在家干着急,着急得哭出来了可咋整啊。


第92章 西北风
  这一顿午饭别人吃得如何青梅管不着,反正赵三明恢复了活力积极的唠叨声,这让青梅有种生活又恢复了正轨的平静满足之感。
  赵三明在消失了几天后又回来了,这件事在大岗屯如今已经完全激不起丝毫风浪,就连最爱碎嘴八卦的大婶儿都懒得把他当话题。
  有好事者如刘老太这样的人偶尔念叨两句,别人也不咋当回事,甚至还笑嘻嘻地说:“这有啥,只要青梅喜欢就成了!”
  可不是嘛,只要人家有本事又能挣钱的青梅喜欢,就是赵三明再烂也能过上好日子。
  这话堵得刘老太很是难受了好一阵子,只暗恨自己两个儿子咋就没一个能顶替了赵三明呢!
  张大海肯定是不能出门的,于是下午狗子留在家里,青梅去支书家里开会,赵三明则是去做每天都要做的挑水、洗衣服这类日常工作。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了,赵三明在外面游荡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听说过,说是女人家经常碰冷水,会让肚子变冷,回头要怀娃娃都不容易了。
  虽然生娃娃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可赵三明已经十分积极地暗戳戳准备起来了。电影里的某某革命领导人不是说过那么一句话嘛,成功从来都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
  赵三明琢磨着,自己提前准备个十几二十年,指不定等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就能顺利抱上自己崽子了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赵三明干得很高兴,回来的时候在村口遇到唐稼跟另外三个年轻漂亮女知青,赵三明还兴致勃勃地跟唐稼打招呼。
  “唐知青,这些是你朋友啊?这么快就要走啦!”
  赵三明走的那天唐稼他们才去看望了老同学,也是那天带回了趁着刚农忙结束想出来“看看”的彭爱红她们三个。
  所以赵三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三个人。
  以前唐稼刚来的时候赵三明还能看偷偷地去看唐稼,可现在面对跟唐稼的漂亮程度不相上下的三个女知青,赵三明却是扫了一眼就啥想法都没从脑子里闪过,心里就嘀咕一声没他家媳妇优秀。
  同大岗屯阳臻韩江唐稼他们这三个与社员相处融洽的外来知青相比,其他几个分到知青的屯子村子可就热闹多了。
  特别是去嘎子村的那几个知青,前段时间甚至直接跟整个村子的人操起锄头铲子打起群架来了。
  当然结局肯定是几个知青被揍得爹娘都认不出来,毕竟嘎子村可是出了名的流氓恶霸村。最后结果就是几个知青都被公社那边给带回去,重新分配到别的大队去了。
  也是因为这些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江红军跟老支书对三个知青越发宝贝,再也没有三人刚来时对他们深觉麻烦的想法了。
  这些事闹得很大,在屯子里的人不去关心这方面可能还不知道,可对于赵三明这个时不时往镇上跑,还有一帮子来自各个大队可以唠嗑吹牛的兄弟的人,却是再清楚不过。
  要是换做以前,赵三明肯定特期盼这样惊涛拍岸跌宕起伏的生活,可现在,赵三明就喜欢跟着青梅过过小日子,对这些会闹腾的知青很没啥好感。
  所以哪怕还不知道彭爱红闹出的那场戏,赵三明对三个人还是态度很冷淡。
  彭爱红跟周自英只以为面前这个土里土气的社员是因为撞坛子的事瞧不起她们,憋得脸红却又不敢吭声。
  唐稼脸色也不太好,不过面对青梅的丈夫,她还是挤出了一个笑,“是啊,她们在大队里也还有不少活儿要干,不能在外面逗留太久。”
  因为顾及唐稼他们三个知青在屯子里以后的日子,江红军跟老支书商量了一下,就没把事儿给彻底撕扯开,只让彭爱红当众承认是场误会。
  回头带回了老支书家的院子里,江红军态度强硬地审问一番,彭爱红就什么都招了。
  也是这时候唐稼才知道竟然是屯子里刚商量好都还没来得及动工的村小学惹来的祸。
  当然,唐稼也不至于怪老支书他们要建设村小,毕竟人的心性就那样,今天不因为这件事暴露真面目,明天也会因为别的事露出毒牙。
  唐稼只庆幸自己到了大岗屯这样的友善的屯子,也感激支书跟老支书对他们的爱护照顾。
  彭爱红虽然是出头的鸟,背后却是周自英在怂恿。
  周自英对彭爱红说的是让她赖上江红军,看有没有机会让江红军出面把她跟唐稼换一下。
  可她自己打的什么主意,哪怕她没有亲口说出来,其他人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当然,像彭爱红这样脑子单蠢的,还真没想出来。
  周自英不过是想要用长相比较娇艳的彭爱红去试探一下江红军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彭爱红成功了,那江红军就是好色。
  如果失败了,周自英就要想办法试探一下对方是否好财。在周自英这样的人看来,江红军这样屯子里的一把手,说是个土皇帝也差不多了。
  这样的人,能打动他的无非就是财色名三样。
  可惜算来算去,却没算到彭爱红脑子那么蠢,明明看见江红军怀里有个坛子,也不知道视情况而定稍微改动一下计划,愣是原模原样地干。
  周自英心里如何想的,要死了牙就坚持自己当时只是跟彭爱红随口开了个玩笑,没想到她还当真了。
  这样,江红军跟老支书还真拿她没办法。
  不过,这样的老同学,甭说还只是同学了,就算是曾经的好友,唐稼也是万万不敢多留她们的。
  另一个全程没有参与其中的女知青也有点被吓到了,没等唐稼说就主动表示自己该回去上工了。
  清水镇附近大多都是靠山吃山的大队,地里的庄稼收完了,林子里的山核桃干木耳之类的还需要女社员们趁着天气还好的时候赶紧收回来。
  赵三明不知道这些,只看唐稼脸色不大好的样子,以为是小姑娘舍不得老朋友,笑了笑就埋头挑水走了。
  青梅这边,还在老支书家开会。
  说是开会,其实就是老支书找来屯里那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点野山茶泡的开水,然后絮絮叨叨说些最近天气如何,今年庄稼收成如何,明年会不会如何,之类种种的话题。
  今天着重讲的就是即将开始的秋猎。
  去年有了青梅加入,可谓是十年来的难得大丰收,今年青梅成了带队的民兵队队长,其实大家伙儿对秋猎都很放心。
  要说以前秋猎的时候,大家对肉,对食物很期待,可也有些担心自家的儿子男人收了伤。
  不说受伤的,就算是因为意外丢了性命的,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份过于沉重的“放心”,老支书跟江红军也知道其实来得不是很讲道理,可没办法,全屯的人都这么想,他们也没办法硬掰正。
  所以想来想去,两父子商量了一番,只能叫来青梅,在其他老人家到来之前,就先提前给她做做思想工作,让她知道保护所有人毫发无伤并不是她必须完成的责任。
  在能保护的情况保护一下,自然是好的,可若是遇到实在保护不了的情况,也不要自责内疚,觉得对不起谁。
  青梅对此倒没太大感想,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算了,愧疚?不存在的。
  唠了小半天的嗑,最后决定三天后准备进山,这个会就算是开完了。
  青梅离开前,跟江红军打报告,表示明天早上她准备上一趟龙凤山。“有几天没过去看了,我心里有点不放心。”
  江红军沉吟片刻,皱眉不太放心:“还有两天的时间,你这一来一回的,会不会太累了?”
  他们都默认上古墓一趟来回需要三天,这都还是挺赶时间的。
  青梅表示没问题,“我到时候就在那边看看,确定没有人进去过就返回来。”
  青梅确实也有几天没上去了,既然她自己都说可以,江红军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明明白天的时候温度还有二十四五度,到了傍晚居然刮起了西北风,温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好几度。
  傍晚都这样了,若是晚上继续西北风,明天恐怕气温只有十二三度,那就是真正过冬天的温度了。
  更让人在意的是,寒冽的西北风一刮,会不会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要提前来临了。
  西北方向来的风,一般都是冬天即将降临的征兆,每年要下雪之前就肯定要吹西北风。
  这打乱了屯子里的计划,青梅刚吃完晚饭,江会计就跑来找她,让她赶紧去支书家走一趟。
  家里,收拾好行囊准备进山的张大海也被唬住了,踌躇着不确定这样的天气下自己一个人进山能不能活。
  赵三明不怎么想留他来着,就怕镇上的人追到他家里来,到时候连带着他跟青梅也要受牵连。
  还是青梅走之前看了张大海一眼,让赵三明把人送先留下来,“多给他装床棉被,晚上我们把他送到后山木屋里躲着。”
  后山,就是他们家后面这座矮山,没名字,往深处走,有一个废弃了多年的林场。
  因为砍伐得比较严重,那片林子里都是年头不长的树木,处于休养期,基本上没人会上那里砍柴捡柴火什么的。
  也因为曾经那里是个林场,哪怕废弃多年,却还是因为曾经那里生活了许多人类,附近连动物都不怎么过去。
  于是就连雪天里套兔子,也没人愿意往林场里去。距离屯子不算远,又没有危险的大型猛兽,张大海去那里躲一段时间,算是比较合适的。
  赵三明一拍脑袋,嗨了一声:“我咋没想到这里!”
  其实是想到过的,可赵三明潜意识里觉得张大海不会在这里躲太久,那木屋又很破旧,要住人的话非得收拾一下才成。
  张大海不知道赵三明心里的想法,还真以为是他没想到,很是高兴地期待起来。
  比起直接在野外搭个棚子,那肯定是有个木屋遮风挡雨更舒坦。
  青梅说完就走了,留赵三明在家转着脑筋把他那床破棉被也给张大海塞进了行囊里。
  到了支书家,也没啥废话,商量了片刻,就拍板决定明天一早就出发,出发干啥?赶冬荒!
  一时间,明明都已经天黑了,可屯子里却难得家家户户亮起了橘黄色的灯光。
  粮仓那边,大黄大黑汪汪直叫,那是有人在粮仓进进出出准备明天上山要带的东西。
  大食堂里也重新冒起了炊烟,那是厨子在赶着烙饼蒸馍馍准备干粮。
  赶冬荒,跟冬天的脚步追赶时间,秋猎也就不能像往常那样讲究,明天首次进山秋猎的人员从二十几个人,猛增至五六十人。
  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支书会计等人忙得团团转,青梅这样的秋猎队主力人员却被叮嘱着早点回家休息,养精蓄锐,明日好负责秋猎队的主要工作任务。
  本该安静的大岗屯热闹起来,反而让青梅跟赵三明更方便将张大海连夜送去林场。


第93章 赶冬荒
  狗子一个人在家,好在大岗屯里都是相处了几十年,甚至祖祖辈辈都在此生活的本地人,现在唯一爱好偷鸡摸狗的赵三明都从良了,屯里已经许久没有发生什么鸡狗被摸事件。
  赵三明跟张大海走在后面,有些艰难地喘着气努力跟上前面青梅的脚步。
  反观青梅,扎着裤腿穿着鹿皮靴,左肩挎弓右手拿长棍,腰间还别着斧头跟麻绳,头上戴一顶黄毛狐狸帽,步伐铿锵而又轻巧,忒是英姿飒爽。
  张大海咽了口唾沫,就觉得嗓子眼儿跟被刀割一样,干痛干痛的。
  可稍微被唾沫滋润了一下,张大海还是忍不住挤过去跟赵三明说话:“三明老弟,你家媳妇真是这个。”
  比划了一下大拇指,张大海一张胖脸上全是佩服。
  媳妇被夸,赵三明与有荣焉,气都呼吸不过来了,还要硬撑着回应,“那可不,海哥你是不知道啊,我媳妇儿,不仅能打熊,打的时候还特别漂亮!”
  虽然他没看见过青梅打熊,可他见过青梅打他呀!
  稍微带入一下,赵三明就觉得他家媳妇打熊的时候一定特别好看,才不像镇里那些把他媳妇传成三头六臂母夜叉一样的谣言。
  张大海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原来三明老弟的媳妇还是打熊英雄。
  没办法,见到青梅本人之前,张大海想象的就是五大三粗,可见到青梅以后,真的很难把这样一个身姿娇小苗条的女人跟打熊英雄对上。
  不知不觉,就容易把这事儿给忘了。
  青梅在前面带路,同时还要负责对周围的警戒。
  今晚忽然降温,蛇类虫类肯定都已经躲起来了,狼群老虎野猪熊瞎子等猛兽也不会出来,所以一路上还是很安全地就到达了林场小木屋。
  看到木屋,张大海觉得自己的想象又一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张大海也是见过山里木屋的,有猎人留下的,也有林场工人留下的。
  刚开始听说是林场工人留下的,张大海想象着应该是一排由宽厚木头修建而成的木屋。
  可能有点过于宽敞而导致不够保暖,不过张大海想了,觉得宽敞点冷一点也还能勉强接受,大不了到时睡觉的时候就距离火盆近一点。
  然而到了木屋前,张大海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
  木屋确实有一排,可基本上全都腐朽破烂了,他们三个人围着找了找,才找到一间还剩下半个屋顶四面墙的破木屋。
  赵三明挠了挠脸颊,露出被迫营业的尴尬微笑:“这个房间还凑合,哈哈,就、就半边屋顶烂了,回头我去弄张大雨布,咱们俩一起爬上去一盖就完事。”
  张大海叹了口气,还是跟两人道谢:“能得这么个落脚地儿已经挺好了,谢谢老弟,谢谢弟媳妇儿,这次真是麻烦你们了。”
  主要是后续肯定还有特别多的地方需要麻烦人家两口子,张大海也挺不好意思的。
  想了想,张大海走到放行囊的地方,从里面掏出一块男士手表硬塞给赵三明,“这次亏得三明老弟肯救我,要不然现在指不定我就吃花生米儿下地见我早死的爹去了。之前那块手表是当是我送给弟妹的,这块就给老弟了。”
  在逃跑的时候,张大海肯定舍不得丢下那么大一摊子。
  可时间紧迫,张大海也相信赵三明没忽悠他,所以最后张大海就去隔壁库房,把最值钱的那二十多块上海牌手表全揣兜里带走了。
  同时带走的还有这次外出赚回来的几千块钱。
  这时候给赵三明钱,肯定不适合。
  不是说张大海不信任赵三明,而是在外面混久了,习惯了给自己留一道最后的保险锁。
  张大海对赵三明信任,可并不信任赵三明在大岗屯里有可能结交到的其他兄弟。
  万一赵三明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让其他人知道张大海身上揣着几千块钱的巨款,要说不动心,那绝对是很少人能做到的。
  所以别看张大海像是临时起意给送手表,这事儿却是他早就琢磨好的。
  赵三明吃惊不已,想要,可面儿上又不好意思,于是故作客气地想要推辞。
  张大海却一把握住赵三明的手,不准他把手表还回来,特诚恳地说:“老弟,咱俩的交情,如今也是同生共死过了,一块手表而已,要不是现在我身上就只带了这么些手表,我也不好意思就拿这样的谢礼来寒碜你,所以你就不要推辞。要是你不收,反而叫哥哥我心里过不去。”
  之后的话,张大海说得特没压力,“这样吧,要是你觉得收下来不好意思,那你就再帮我个忙,过两天你不是要回镇上拉自己买的粮食嘛,到时候就麻烦老弟你帮我打听打听镇上到底啥情况。”
  “另外再往清水镇往东几里路的梁山村儿走一趟,我媳妇儿蒋小月就在村儿里。到了那里,你只管说自己是团结囤来的,我媳妇儿娘家就在团结屯。”
  手心里摸着手表金属的凉意正在暗暗心喜的赵三明冷不丁就听了这么长一串话,整个人都有点儿懵。
  可对上张大海那双盛满信任的小眼睛,赵三明懵懵懂懂就给点头答应了。
  张大海大喜,又拍着赵三明的肩膀感动得热泪盈眶,看样子是恨不得给赵三明来个爱的拥抱。
  青梅在木屋前后转了一圈,回来看完了整场,见张大海唱完了戏,揣着手出声打断两人之间脉脉含情的对视:“时间不早了,赶紧简单收拾一下,先把篝火生起来吧。”
  张大海一拍脑门儿,笑着赶紧应是,乐呵呵地就转身忙活去了。
  青梅站在原地没动,她能主动负责两人上山的安全就已经很难得了,要让她再忙前忙后地替赵三明照顾朋友,那是不可能的。
  赵三明跟张大海也没这个想法,都忙得挺顺手的。
  木屋里本来就有火塘,重新去外面捡了石头在火塘边上围了一圈,添上一并带来的干柴点起篝火,吊锅架起来,倒了水壶里带上来的水烧上。
  因为木屋是工人们长期居住的,所以修建的时候就是把底层架起来,泼了桐油防腐防虫,到现在木地板都还是完好的。
  地板上用树枝扎成的扫帚随便扫了扫灰尘,铺盖卷往上面一铺,嘿,还真就像那么个样子了。
  除了头顶灌风,还可能会漏雨,其他的啥毛病都没有,连门都刚好找到块木板给替代上了。
  等到安顿好张大海,赵三明跟青梅冒着越发寒冽的夜风下山,走到半路上,摸着手腕上刚扣上去没多久的上海牌手表,赵三明忽然醒悟过来。
  “不对啊,海哥不是说一件事吗?”
  赵三明掰起手指头,嘀嘀咕咕数起来,“去镇上打探消息,去梁山村儿……”
  自认脑子不是很聪明的青梅给了他一个怜悯的眼神,补充插刀:“联系到了他家里人,回头你还要负责两边来回的联络。”
  赵三明登时傻眼了,站在那里好半晌没动。
  眼看着青梅越走越远,背后森林里传来一阵狼嚎,赵三明打了个哆嗦,连忙跌跌撞撞地追了上去。
  “要不然明天我回山上把手表还回去?”
  “哎呀不行啊,这可老值钱了,卖出去怎么也能有二百块钱。”
  呜呜的风声里,赵三明絮絮叨叨翻来覆去车轱辘似的废话渐渐被吹散。
  回了家后,关上门,外面的寒风就被拒之门外了。
  即便是青梅也松了口气,感慨了一声今晚的风好冷。
  青梅不回应都能说得兴致勃勃的赵三明当然立马接了话头,顺势感慨:“可不是,我记得这样的降温,就我小时候几岁的时候遇到过,当时好像我才八、九岁,头天在外面玩泥巴的时候还穿短袖,睡了一觉起来外面就下了层雪沫子。”
  话痨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共同点,逮到一个自己知之甚详的话题,就会控制不住的吧啦吧啦越说越多。
  赵三明一边忙活着给青梅拿毛巾打热水一边回忆:“那年屯里也是像今天这样,忙到半夜都还热闹得很,我哥当时也去帮忙了,还拿回来了一块肉干。”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尝到嘴巴里有肉干味才知道我哥头天晚上给我喂了肉,哎哟那时候可悔死我了,还闹我哥不该在我睡着的时候喂我吃东西,害得我都记不得肉干是啥味儿。”
  “那时候我爹都死了有两年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秋猎分到的肉不多,为了填饱肚子,全都被我娘拿去换钱买杂粮麦麸了,好不容易吃回肉干吧,还叫我睡梦里给糟蹋了。”
  说起往事,赵三明语气里还是满满的后悔懊恼,脸上却不自觉的带笑。
  这样普通的亲人间的小事回忆,让青梅觉得有些暖和,听完了忍不住开口:“你哥对你挺好的。”
  把装热水的木盆放到青梅脚下,赵三明感慨地长叹一口气:“是啊,是挺好的,明天等你们上山打猎去了,我就去帮娘劈柴挑水。”
  家里有个狗子需要人照顾,加上他们家已经有了青梅这个主力军,所以赵三明是不用跟着秋猎队上山的。
  以前赵三明对许大河满肚子埋怨,怨他掏钱不痛快,怨他不给自己饱饭吃,怨他结婚生娃了只顾自己的小家庭,都不管自己这个弟弟了。
  甚至还想过果然不是一个爹妈的,要是一个爹妈的亲大哥肯定会对他如何如何好。
  现在赵三明回头再看看曾经的自己,真够混账的。
  青梅也不管赵三明如何对待他自己的亲人,哪怕赵三明要拿食物去接济秋老太等人,只要别乱动属于她的那份就可以了。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也洗好脸烫好脚相继进了里屋。
  狗子早就睡着了,毕竟从林场那边一来一回,还是要费两个多小时。
  小孩子觉多,一开始一个人在家还有点害怕,可听着外面屯子里热闹的响动,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青梅照常上了炕,躺在属于她的里侧位置上。
  赵三明拖拖拉拉上炕,可脱完衣服,却迟迟没有躺下。
  故意坐了片刻,赵三明迟迟没能等来青梅的询问,扭头一看,青梅都已经摆好姿势闭上眼睛,眼看着就要入睡了。
  见状,赵三明也顾不得矜持了,开腔声音弱弱地喊青梅:“梅子,我那床棉被给海哥了,今晚上没盖的,你看这么冷的天儿……”
  话没说完,可意思表达清楚了,不就是想要盖青梅这床棉被么。
  若是以前,别说盖了,就是碰一下赵三明都要被一脚踹下炕。
  不过现在嘛,青梅想了想,说:“那你盖这床吧,不过不准抢被子。”
  至于万一抢了被子会有个什么下场,不用青梅明说,赵三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