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桂马下不停,左手软盾护住自己身子左侧,一名步行的白甲兵,举长刀砍来,虽砍在盾上,却反被冲击惯性,带得向后摔倒。满桂不做停留,继续向前冲去,沿途竟然没再遇到敌将。

满桂驾着战马率先冲出白甲兵的营盘之后,连忙打马回旋,收好软盾,抽出火铳,口中不停高喊:

“骆驼、骆驼!”

不大一会,身边此起彼伏的响起‘牛羊’的声音来。满桂再等了等,口中再次高喊:

“大明军威”

“万世永昌”

身两侧立刻回应起来。马队再次冲杀过去。满桂细细辩听身两侧的马蹄声,总数在7、8百之间,看来第一次冲击,自己的兵马没有损失多少。

再次冲击时,满桂重新收回火铳,拿出弓箭,快到时,先放羽箭,再换软盾。他这么忙忙活活的,其实是有道理滴。

询问口令时,如果对方回答错误,抬手便是一颗弹丸。而运动中的火铳精度,又远不及弓箭来的准确。所以,防守时用火铳,进攻时换弓箭,是现在大明九边骑兵们的通行做法。

往返六次冲杀,用时两个时辰,一次比一次轻松,直到天光大亮,满桂在满是尸体的战场上,看到了那十三门大火炮的身影。

“传令,前哨人等继续打扫战场,我的亲随呢?去把火炮给毁了。”

此时因为天光大亮,满桂的亲随也都聚拢过来,这些人倒没有什么牺牲。听到将令后,他们也不多言语,连忙去摧毁大火炮了。

“将军,要不咱抢几门火炮回关吧。”

一名亲随戏谑的开着玩笑,火炮铸造不易,毁起来可太容易了,在膛内多塞点火药,再用泥土填满夯实,点燃长长的火绳之后,一声闷响,一门大火炮就变成了一堆废铁。在老兵的操作下,十三门火炮只在顷刻间,就被开膛了九门。剩下四门的火绳,就在这家伙的手中攥着呢。满桂哈哈一笑。

“这些个火炮,屁用不顶,你要是能扛回关,俺就遂了你的心愿。”

“嘿嘿,那俺还是炸了它狗娘养的吧!”

说完,亲随举火把点燃手中火绳。

“点起人马,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要尽快离开。”

“是”

另一名亲随忽然满脸戚然神色的上来,

“禀报将军,大西他,去了!”

“什么?大西殁了!”

按大明军规,辛大西做为前哨哨长,其实也就是本营的副长官,满桂的副手。

眼见那名亲随含泪点头,满桂恨恨的一跺脚,劳累一夜的战马,经不住他的神力,竟然双腿一弯,跪了下去。

“将军,将军!”

一旁亲随吓了一跳,好在满桂骑术精良,一偏腿就稳稳地站在地上了。

“将所有的兄弟都带回去,所有俘虏,就地斩杀。不留一人。”

“是。””

“前哨哨长一职,暂由黄得功代理。咦?黄得功呢?”

满桂这回是真害怕了,一夜突袭,可别损失太大了。

“黄得功,黄得功!”

一堆人都在喊,却久久未听见黄得功的回应。满桂心中揪地紧紧的,黄得功和辛大西都是他最欣赏的汉族军人了,难道都死在这了?

满桂刚做此打算,便听到远处一人高声喝道:

“黄得功在此。”

说话间,但见一名浑身浴血的骑士,快马飞奔而来,正是黄得功,但见黄得功上身赤膊,满是刀疤创痕。左手举钢鞭,右手高举一颗头颅。

“奶奶的,黄闯子,你他妈去那了?”

“启禀将军,属下的兵丁告诉我,大西便是,被此獠暗箭所伤,是以属下前去击杀报仇去了。”

说完黄得功将头颅往地上狠狠掼下,那颗首级直接便被半砸进了土里。

“干的好,不愧是黄闯子。现在便由你暂代前哨都司之职。”

满桂不再多言,命人前去召回外放警戒的左哨人马,3000人转瞬间便消失在莽莽草甸之中。等到后续的八旗人马赶到时,昨夜厮杀过的地方,留下了十三门大火炮的残骸,和1千多具没有头颅的尸体。忠真营牺牲的将士,都被同袍一并带走了。

其他的一些辎重,满桂放火放的不彻底,留下了大部分。但最重要的大火炮全被毁了。

由此战开始,后金的决策层,便不再重视火器的研究与生产了。

……

这些日子里,小朱他们一众君臣中的很多人,基本上就在文华殿吃住了,毕竟是战事,再小也是决定命运走向的战役。

文华殿西暖阁收拾收拾,就够小朱一个人住了。院子里的朝房虽说不多,但同时住个20多人,也不觉得拥挤。平时伺候皇上的人,不过就是绯儿、曹化淳等不到十人,晚上全住北院就是了。

但我刚住一个晚上,连宫里,带阁臣,还有小朱的那些个亲戚们,就把他给赶回宫里去了。想想也是,他住在那儿,还不够添乱的呢?

于是,每天傍晚,小朱跟着群臣一起吃完夜宵,就回乾清宫去睡觉,其他的阁臣九卿各部堂,在文华殿那边过夜的,倒是真不少。

有趣儿的是,陪小朱渡过这段时间的,是苓芷。阿萝和清蔚都感冒了。皇后一过来,筱筠就跑回到承乾宫里照顾阿萝去了。那里也有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小院落,也在承乾宫那边。

连日来,战报不断,整个草原的各方明细都呈现出来。

后金的远征,人马远远没有达到开始计划的15万人马,因为袁崇焕、毛文龙的同时动作,令皇太极不得不安置了1万人马长期盯防金、复二州。2万人马应对李觉的疯狂反扑。安置3万人马抵挡锦州、大凌河堡的军事进攻。

这样,后金无端就减少了6万的机动部队,奥巴为首的朵颜八卫联军,人数是1万多,这些人纯粹是消极应景,完全可以剔除不算。再算上沿途的驻防和被满桂牵制的兵马,最后攻打归化城的后金军队,只有8万左右的规模。

这点兵马用来对付林丹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根据大喇嘛答里麻编写的《金轮千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林丹汗以阿南达之水龙年生,十三岁乞岭图之木龙年的次年登大位。他把八鄂托克察哈尔分治左右各三(原文为4)万,在阿巴亥哈喇山中建白城而用六(原文为8)万矫健之军守护着,傲视天下而驻。”

白话翻译就是说:林丹汗在自己直属察哈尔本部内设置了左右翼六万户,一万户为一部。

这段文字中,唯一的错误就是把察哈尔六部误写成八部。实际上应该是六部。

但林丹汗自领六万人马的中军科诺特(kü;ndü;)是不会错的。一部出一万战士,六部就刚好是六万兵马。

这还只是察哈尔本部的兵力,如果算上其他归属部落的的联军,归化城的防卫力量,就算不超,也一定与后金的8万相近。

舒烨稷颇有富贵险中求的觉悟,他把军备送到归化城后,竟然留了下来。不过想想也好理解,满桂终究蒙古性情,既然兵部允许他便宜决断了,他自然不甘寂寞,早早就领着手下出城打游击去了。没有满桂的护送,回程的风险远远超过留下来的风险。

舒烨稷的留下,创造出极佳的政治影响,要知道,舒烨稷的身份是六大皇商之一、大明富平伯。

在此危难之际,不但送钱送物的支持,还与蒙古大汗共赴艰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国际主义情怀?

不但林丹汗会感动,就是舒烨稷自己,也时常被自己的伟大情操,而感动的半夜惊醒。呵呵!

但感动归感动,舒烨稷的建议,林丹汗并没有全盘接受。原本按照舒烨稷的提议,三千甲胄,装备到十人长、百夫长的身上,这样就等于扩编了3万人的主力部队。

但林丹汗则统一使用,从自己的中军中,挑选精兵3千,装备上大明的新式武器,这样,林丹汗手中便多了3千人规模的强力部队。还事儿事儿的将这3千人马起名叫‘铁槊科诺特’(注:科诺特'kü;ndü;'是蒙古语,意思是‘铁甲军’。Rockwood滚木擂石注)

战术的对错,只能靠实战来检验,而实战的结果倒也有趣。这个时代的攻城利器就是火炮,蒙古人不清楚火炮的威力,但满桂却知道,所以满桂现行把那十几门火炮给毁了。

林丹汗用来支付装备的毛皮珠宝等物,则被满桂分出一部分给奥巴联军,一来是继续要买人心。

二来,也是替奥巴等人寻找一个消极避战的借口。毕竟公费旅游不是那么容易解释滴。

剩下的物资,满桂沿途撒放,以拖长和带散整个后金部队的行进线。等到火炮部队即将经过时,奥巴联军的消息也提前送达。

满桂一声令下,3千铁骑奋勇而出,他们原本就是蒙古裔战士,两项战力原本不差太多,又是伏击,又是措手不及的,因此效果惊人,整个后金不多的火炮就被全部损毁了。

满桂骚扰战的规模都很小,但影响很大,以至于后金不得不放慢行进步伐,以避免再遭受伏击。等到了归化城下时,林丹汗的铁槊科诺特也已经装备和训练完毕。

归化城下的会战,规模是不小的,两方前后投入的兵力,超过了15万人。在草原战争史中,这样的大会战,其结果通常都应该是伤亡十万人以上,才算没白忙活。

但实际的结果呢?伤亡仅仅1万余人。林丹汗7000,后金3000。

因为双方都是骑射为主的军队,又都是草原男儿,你的战术还没实施,我就已经门儿清了。这仗还怎么打?

如果后金兵力远远超过林丹汗,也许还可以霸王硬上弓,但现如今不过持平而已,又是骑兵最不擅长的攻城战。所以,归化城会战,竟然无疾而终。

林丹汗损失的人数虽然多,但他却是大赢家,因为会战胜利,预示着他在蒙古境内的威望,达到顶峰。而且装备大明甲胄的铁槊科诺特,成为他此战的最大收获。

铁槊军的威力得到了彻底展现,整整三个月的相持战中,铁槊军闯阵1百零8次。斩敌2千有余,阵亡18人,轻重伤不过120人。这么高的对比,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眼见这场战斗,已经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了,满桂就找人相约奥巴联军,问奥巴等人能否跟他一起护送舒烨稷回国?

嘿!奥巴联军竟然还挺痛快的就应下了这个任务。只是提出为了避嫌,满桂军最好别掺合,他们全权负责就是。满桂胆子大,竟然也同意了这个看似极端不靠谱的计划。

舒烨稷的胆子更大,竟然也敢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奥巴联军。后金更是令人惊奇,竟然放任奥巴联军这种很有沟通敌军嫌疑的行为发生?

一连串的灵异事件,只有一种解释:大家现在都不想撕破脸,互相之间都留个余地。山水有相逢,日后好通融。

等舒烨稷和满桂回归大同后,连夜上了一个联名奏折。详细叙述了整个过程。战地绩考中所提供的数据,令孙承宗大喜过望。由此,整个大明对军备的研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冷兵器与热兵器的过渡期间,任何一方的研制技术达到新的高度,战场上都是具有决定性的,因为这叫做“科技决定生产力”。

他们高兴万分,小朱却在庸人自扰。因为他从后金的兵力部署上,遗憾的发现,刘兴基哥们五个,加上毛有德的镇海水师,也不过就牵制了1万来人,可见他们的战斗力量。也太弱了!

这些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小朱一力扶植起来的,想不到竟然就这么点收效!实在是令皇上汗颜。

不过这可能也跟他们之前下的命令有关,如果强迫刘兴基等人,三个月斩首3000的话,也许牵制的后金八旗,会更多一些。

不管那么多了,反正劫材、官子、手筋这样的战略布置,对相应军队战斗力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保持压力就可以,索性先这么混一天算一天了。

随后,满桂、侯如禄那边也没闲着,带着袁崇焕的亲笔书信,跟着奥巴联军一起回到了朵颜八卫的部落领地。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皇太极现在可是气急败坏了,这八卫千万别出差池,能帮衬一点是一点。

开战之前,有个叫吴阿衡的高级将领,出现在了我的眼中。满桂护送舒烨稷出关之后,曾写信回关。

吴阿衡接信后,立刻请得兵部许可,领了八千骑兵,直接出洪山口,高调出巡。愣是把朵颜八卫给唬住了,再加上满桂的款待,整个八卫的人马这才下定决心,消极出兵,公费旅游。

如今战事临近结束,满桂、侯如禄出关,吴阿衡立刻非常低调的班师回国,八卫部落一见老朋友满桂来了,老混蛋吴阿衡消失了,立马精神百倍的轮番做东,整天宴请。

满桂、侯如禄二人除了喝酒打猎,就是唱歌跳舞,着实是把后金的眼线给气个半死。

吴阿衡的出兵令,是孙承宗批准下达的,下达之前,跟皇上解释到半夜,小朱才同意的。因为怕大明军队不由自主的被卷进去,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但没想到,进展出奇的顺利。厉害!

这样一来二去的,小朱就又发现了一个大将之才。不错。

……

时间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混着,直到有一天,袁崇焕上奏,皇太极收兵了。一场本应惨烈的大战,一场本应决定多家政治格局、国家命运的大决战,竟然被大明君臣共同制定的,和稀泥一般的战法,给搞成了一个虎头蛇尾之势。

不过经此一战,整个蒙古和后金一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本走的比较近的几个部落之间,关系更加紧密。漠北土谢图部正式与察哈尔联盟。

蒙古的鄂尔多斯等部与察哈尔的关系则更加松散。因为被大明逼的,呵呵。

科尔沁、札鲁特、内喀尔喀巴林等部,算是公开宣布和后金媾和了。

朵颜三十六家中一些中小部落群,以朵颜八卫为首,明确表示,愿意服从大明的领导,但前提是,允许他们共奉林丹汗为全蒙古的“林丹巴图鲁汗”。

解释来说,就是我们的联盟,要建立在承认林丹汗为全蒙古共主的基础之上。这点当然没问题,只要那个林丹汗别自封自己是“林丹天可汗”,他想叫什么都成。

巴图鲁的意思似乎是英雄、猛士。林丹汗打赢了一场机缘巧合的战争,丝毫没有不好意思的,自己给自己上了这么个尊号。

呵呵!瞧这便宜占得,还真是不错。

战争是手段,其背后的根本是政治的博弈。

并不是要打的满地找牙,才算战争,一场战争,如果以极小伤亡,甚至零阵亡的代价,换来想要的结果,那么战争有没有都无所谓了。');

第五章:开荒与武学

在蒙古那边的阵仗经过,从开始到结束始终都是腻腻歪歪的相觑,参战各方的交战规模也不大,大家最后都耗光了兴致。

小兵们在最后由各自将官带着回家时,说不上高兴,也说不上悲伤,大家仿佛就是完成了一项极其无聊的工作。虽说这份工作的风险性极大。

在他们一味歪缠的时节,老袁抽空施行了一个奇特的计划。从他现在的官职‘领兵部尚书’来看,他应该份属武将,但老袁终究是进士出身,文官的最高理想,便是处江湖之远,造福一方百姓。居庙堂至高,心怀天下子民。况且……。

况且,袁崇焕一直推崇以战养战,步步为营的战略计划。能在长城辽东段进行大量的屯田,是实现他平辽战略的重大课题。

陆续开垦长城内外的荒地,也有利于缓解奥巴等部落的生活问题,毕竟将游牧民族逐步改变成农垦民,也是解决边患的一个方法之一。再加上一个始终不忘承接工程赚钱的犹太人肋尼。

肋尼的引水桥计划,并没有被大明朝廷批准,而只是让肋尼负责遵化排污暗渠的设计和兴建。这样的举措,在素以精明著称的犹太人之间,也依旧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肋尼在遵化工程完全步入正轨之后,便在周边地区展开了‘郊游’活动。并立刻被他找到了生财之道――滦河引水桥工程。

滦河古称濡水,唐末改称滦河。发源于丰宁县西北小梁山大古道沟,穿过草原、坝上高原,奔腾于燕山峡谷,跨越过潘家口段长城,经罗家屯进入冀东平原,最后在乐亭县与昌黎县交界处滦河三角洲南端的兜网铺、刘台铺间注入渤海。全程888公里,流域面积44945平方公里,乃华北第二大河。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永平知府高邦左主持“竣滦河,筑长堤”的工程,用来保护河堤,但很快,气候异常带来了新的难题,降雨带被分配在狭长的几条线上,于是,旱地愈旱,涝则更涝。滦河也很配合的,屡次改道、决口、漫溢、冲毁、塌陷乃至“水深丈余”、“平地行舟”、“颗粒不纳”,在滦州大地肆虐了多年。

精明的肋尼,立刻发觉,修建滦河引水桥,成本不大,效果显著,只要引水桥功成,滦县所属柏各庄以南、下游溯河以西,以及东南方向的沿海荒滩,均可以得到有效灌溉,这等于多出来将近百万亩的良田。

然而精明的肋尼也清楚,这件事情如果由他来上报,皇帝那边,一定会比较麻烦。

于是他直接通过遵化总兵艾万年找到了蓟镇副总兵曹文耀,将自己的引水桥设计图修改后重新提了出来,曹文耀始终是武将,便将他的设计推荐给了袁崇焕,袁督师单独给崇祯皇帝上来疏奏,希望征用蓟辽一带的汉民壮丁,用蓟辽的军饷来修建。

在不用国库掏钱的背景下,在袁督师亲笔疏奏的前提下,朝廷这边没太多的阻碍,肋尼引水计划就得以顺利实施。

这份计划的目标是,在滦县所属柏各庄以南、下游溯河以西,东南方向的沿海荒滩,开垦良田349100亩,建“滦县边庄”,第一期耕地68900亩。选址滦县城南三里处,滦河西岸的马官营附近建孔引水闸,开掘导水路66495米,并大规模征用民工开挖新河(引水渠),与柏各庄以南小青龙河上的3孔倒虹吸方式的引水渠桥和引水渠各段17孔分水闸相配套,五年内完成闸涵、围堤和渠道的综合工程。

分出三成的土地,用于拉拢奥巴等对大明友善的诸部落。分出三成的土地划归济雪连星堡的屯田范围。剩下四成土地,由张彝宪与杜宏门两人共同管理。

但这些土地都属于国家财产,那些使用者是要缴纳重税的。每亩的农业税率高达5成。

一般来说,封建社会中的盛世光景,农业税在不超过3成范围内进行浮动。3成到5成之间,属于颓世。5成以上属于大厦将倾阶段。超过了7成,就称得上乱世了。

但所有的这些,都基于一个前提,土地私有化。在国家所属的土地上,5成的税率也不算太离谱。

小朱会同内阁及兵部,直接就批准了这个计划。并单独从内帑中,批了20万两白银,从户部批了30万两白银,分五年支付给艾万年、曹文耀那边,用于工程招募工匠的支出,虽说不多,但加上老袁的军费,也就勉强够用了。

受到老袁积极建设的建议,遭到上下中外一致表扬的影响下。钱谦益为了不让自己作为首辅阁揆的风头被老袁抢走,他某天忽发奇想,提议将大明的军官教育系统进行重新整理。

呵呵,毕竟勇卫营建立初衷,是因为国家没钱,又不愿意放弃培训军官的计划,才定了这么个建制。现在好了,国家财政不再紧迫。这几年来,勇卫营出来的人,又都是名声大振,这些文韬武略的军队基层将领,切实提高了军队整体的素质。国家也确实从中尝到了甜头。

既然有甜头,那就更要发扬光大。何况现在也有钱了,该是重新整理这些教学资源的时候了。

北京城中,本来是有武学的,就在位于东城区东南部,呈南北走向,中间曲折。北起禄米仓东巷,南至禄米仓胡同,东邻小牌坊胡同,西有支巷通东八宝胡同。故而得名为武学胡同。

正统六年(1441),开办京卫武学,选都督以下子弟中才器颇优、家道相称以及幼官一百四十余人入学。武学的主要建筑有明伦堂、居仁斋、由义斋等。但开办以后,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富贵之家,有些还袭有爵位,自然不肯努力学习,多数人连课也不来上。到景泰三年(1452),到学的只有十余人。

于是,武学停办,将学舍分赐给太监王谨和百户唐兴。天顺八年(1464),给事中金绅以设武学培养将才为由,请求恢复武学。于是把东城一所旧宅作为武学(即现在的武学胡同),令五府各卫自指挥以上应袭子弟入学。

为防止有人不肯学习,特地规定每月朔日由总兵或是兵部尚书对学生进行考察。

武学内设有武成王庙,以吕望为尊,古代名将孙武、吴起、张良、韩信、诸葛亮、岳飞以及徐达、常遇春等配享。武学与府学,一文一武。嘉靖十五年(1536),因武学地点偏僻,又改建在西城大兴隆寺,旋又废止。

如今,勇卫营的甜头,大家食之甘贻,重修武学,自然就摆上了议程。孙承宗会同李邦华,一起做了个计划上来。小朱和内阁瞧着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就给批复了。

旧有的武学胡同,进行了稍稍的扩建,同时在天津卫,正式建立了大明皇家武备学堂。北京武学作为文化课进修地点,天津武学作为武艺战技的训练之所,每年各学员分四批,一个季度一轮替,来北京武学深造。

天津武学的地点,是之前锦衣卫的驻所,时人称锦衣卫桥的地方,反正锦衣卫经过大力裁撤,那里已经早已废止,稍稍修缮便可以投入使用。

招收的生源来自三个方面,各卫所军户中有世?的子弟,各军队中表现优异的军官士卒,给他们一个自我完善的机会。

除此,还招收民间有意从戎的平民,宁要一碗粥,不当丘八头,虽说大家对当兵的兴致不大,但人口基数过大的情形下,总是不发愁招来学生滴。

规范武学的规制之后,顺势将勇卫营从武学系统中抽离出来,做为正式的战斗序列,保留下来。

勇卫营当初的成立,还有承接部分京三营汰选人员的意思,这些年来,通过李邦华的铁腕治理,最后能留下来的人,已经不存在偷懒、怠惰、骄横的现象了。而勇卫营的娃娃军经过六年多的培训之后,刚刚被送走。现在的人员不多,刚好适合与武学分开。分拆之后,又分别自锦衣卫、巡捕营、京三营等军队中,抽调人选,凑齐忠卫营、勇卫营各三营定员,他们日常驻扎的地点,也多是原有的住所,北京近郊一带。

忠勇双卫进行整编前,国家曾经赐十支队伍以专属番号。但兵部进行过论证,害怕久成私军的现象产生,因此,建议国家做一次整顿,因为同样是老钱主导此事,因此此建议得到了批准。

这些年已经陆续收回忠毅、忠勇、忠英、忠烈、总合这五支忠字营的番号。当然,收回时也做了约定,以后再有军队出征,可进行临时赐旗、赐号。

现在剩余的三只忠字营:分别是申甫的忠武军、孙诚的忠觉军、大同那边的忠真军。

申甫是和尚出身,他能有今天,全是当今皇上的一力擢拔,又是新车军,没有马步兵种的配合,威力不是很大,这才被兵部保留下来。

孙诚是皇上礼贵妃的准妹夫,兵部怎么也要考虑到这层关系,否则孙诚也甭想当这个总兵。

大同那边,正式将忠真营从大同镇中剥离,并任命黄得功为都司主官。

黄得功是从小兵打上来的,又不是世袭军户出身,作战悍猛无双,为人又中正耿直,虽说前段时间,因为剿匪失利,被降职使用,但无论如何,都是兵部放心的将才。

前段时间,满桂出去搞游击,黄得功也算立了不小的功勋,加上他的上司阵亡,满桂又兼着大同镇的总兵,所以黄得功也就顺理成章的高升了。

但话再说回来,好容易保留下三支忠字军的日常建制,如果都是皇亲宠臣,对外说起来也不好听,因此机缘巧合之下,黄得功就成了忠真军的主官了。只是级别还是七品都司。

这样整编之后,忠卫营定员三营1万2千人,勇卫营定员三营1万2千人。忠卫营、勇卫营、锦衣卫合称京师三卫;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合称京师三营。这些建制统称为京师三卫三营,兵力一共是21营8万4千人。

锦衣卫是八个营的建制,其中:锦衣后卫营守中都凤阳,锦衣五卫营守南京,锦衣六卫营跟随申甫的车炮兵一起练兵。

既然是老钱提出来的整顿计划,又是为了和老袁抢风头的计划,所以老钱的动作还真叫大,命令国子监在城北建立雍和学馆,同时将西学院也划归到国子监之中管理,这样一来国子监真正成为了综合性学府。与东林书院合称南北二学。

但国子监的名头、实力以及科目设置,就远超东林院了。因为徐光启是九卿之一,工部堂官,礼妃又是皇上宠妃,又是皇商出身。费力、范死力这样的著名番夷,也在此挂了个虚职,无论从名头,还是实际的成果,都不是传统学院定位的东林院所能比的。

这也是皇帝对东林党行使的釜底抽薪之计。虽说这个安排并不高明,甚至有些失之愚蠢。但人家皇上并没有明说个中因由,大家也不好乱吵吵,只好认了这个头。

等整顿好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陕西那边的流寇,就犹如老人家的病根儿一般,遇到点风吹草动,就立刻重新干扰起大家的生活来。

……

洪承畴现在有两个外号,流寇之中,号称‘洪屠手’。因为他杀手无情,所过之处,无不是血流成河。诱降屠杀、围歼屠杀、受降后还是屠杀。以至于杨鹤是隔三差五的就上个折子,来提醒皇帝和内阁,

“当今大明,天下之大一统也,非春秋乱战之时。招抚流民,当悉归地方安置,此乃国策耳。万勿启用竣法,激发更大民变。”

“呵呵,咱们的杨总督,文笔还真是不错嘛!”

小朱每每接到类似的奏折,都要插科打诨的,把阁臣们往沟里带。但老钱等人却始终有些汗颜的请求小朱。

“皇上,杨大人所言,发自肺腑,请皇上谨慎行事。”

“好的,好的,朕这就传旨,嘉奖杨鹤,饬斥洪承畴,并且罚他的俸禄。”

呵呵,夸也夸了,骂也骂了,还要褒奖不是?这就引出洪承畴的第二个外号来“洪盐酒”。

自古盐铁专卖,这是必然的一件事情,贫困的农户百姓,一般是买不到好盐的。

山西西南的潞盐,是质量非常不错的内陆盐,洪承畴总督山陕,这潞盐业务自然归他所管。因此,平日里他多少还是借助一下潞盐来进行一些招抚工作滴。

他的招安政策很实际,凡是投诚并确系为生活所迫的平民百姓,赏盐一斛、酒一坛,粮菜茶肉若干。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招抚手段和政策。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谐音恰与‘盐’‘酒’相通,老百姓在得到洪总督发放的精盐之后,都欣喜欲狂,久而久之,‘洪盐酒’的名号就越来越响亮了。

连年的干旱,虽说造成了很多的流民作乱,却也更显衬出国家招抚的姿态。红白薯的种植、洪盐酒的乱叫。都让更多的百姓安下心来,耐心的等待天气转好的时节。况且有那么多的银子打底儿,大家熬的也不是很艰难!

又通过义师的教育、驿站明刊的宣传,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