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歌-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海盗就可以“破产者最大债权人”的身份,合理合法的取得优先赔偿顺序。

因此第二条款,就是要求叛党内部,联合作保,共同签订抵押书。

“我尊敬的东方智者,”玛忒剌琪一边窥探着冒辟疆的神情,一边继续甜腻腻的说着,“只要您接受这两个条款,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商量。”

“…”

说起来,这个时期的欧洲道德,那也是够低的。犹太人、吉普赛人、摩尔人,是常年流浪在欧洲大陆的三大种群,其中除吉普赛人之外,犹太人、摩尔人都曾经建立过自己的政权和国家,但都因为天主教徒的操作失误,而成为亡国难民。可看看这三个种群的命运吧:

犹太人,成为贪婪、可耻的代名词。可一旦遇到国家财政出现赤字危机时,首先靠屠杀他们来吸取财富。

摩尔人,打仗时的炮灰、或者类似罗宾汉这样的贵族英雄的奴仆。

吉普赛人呢?看相、算命、乞讨、卖艺。必要的时候,还不得不成为传递消息的地下工作者。一如今天的玛寇-玛忒剌琪。

……

与玛忒剌琪的谈判,一直持续到第三天的下午,宙字第七号海船,也同样在上海港滞留三天。

“船长阁下,花言巧语的玛寇已经三天没有露面了,要不要我们做出些姿态?”

说话的人,是何塞路易斯,这艘船的大副。他是这条船的二号人物,来自西班牙的马德里。船长加尔其实是他的堂兄。

“不用,我亲爱的堂弟,你看,”加尔船长微笑着转身,从桌子前来到了舷窗旁边,何塞立刻跟上,左手拉开窗帘往下看,

港口广场上,那群大婶、伢仔们,正在高兴的做着生意。

“知道为什么这些商人都是些中年妇女和儿童吗?”

“回答船长,”无论如何,海船上的规矩,甚至比军队还要严格,船长必须拥有绝对权威。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正式回答。尽管何塞是加尔船长亲爱的堂弟。

“健壮的男人,负责港口装卸、运输、保卫这样重体力劳动;年轻的女人要负责生育、缝纫、编制渔网、筛检海产品;老年妇女,要负责洗菜、做饭;老年男性,负责享受和斥责。”

“呵呵,不错,”加尔船长满意的拍了拍堂弟肩膀,以示赞许,随后两个人来到酒柜前,由何塞到了两杯朗姆酒,加尔船长抿了一口之后,才继续说道:

“这种全体性的分工,跟我们海洋很像,但水手只存在船上,而他们,全社会都是水手,并且按照分工来生活,这是这个国家几千年来的最大追求。

“因此他们中国人的办事风格,非常有规律,一旦花言巧语的玛寇谈判失败,港口方面一定要先派兵把我们团团包围,然后禁止那些商贩们给我们提供给养。可是你看到了,一切如常。”

加尔船长轻松的喝下一整杯朗姆酒,

“好了,再去欣赏一下我订购的瓷盘子吧,”加尔船长忽然兴奋的哆嗦一下,“每一个彩色的瓷盘子上面,都画着我们的波赛冬号,还有我们家族的徽章标记,啊!”

加尔船长又哆嗦一下,

“今年,我们会在马德里过圣诞,到时候,我要让爷爷在那个最大的椭圆形盘子前分烤鹅。而你的母亲,我亲爱的艾玛姑妈,一定要用那个最大的圆盘子,来给我们端布丁。而且是,”

“伊内丝最喜欢的火焰布丁。”

“哈哈哈!”

两个堂兄弟开怀大笑。

……

不提加尔船长的快乐圣诞,也不提玛忒剌琪的伟大事业了,因为只要是人类,就注定在上苍的注视下,收获希望和遗憾。

然而人生的美妙,也恰在这里。

定陶,戚姬陵,大通君子营库房。

把财务现金库设定在戚姬母子的坟墓一带,充分显示出大通营首脑人物的不同寻常。

不过仔细想想,这群人确实没一个正常的,朱慈炯是个小混蛋,如今跟她的母亲一起,被变相软禁在香山;孙传庭是个倔老头儿,至今还带着死缓犯的罪名;申甫是个火炮天才,目前全中国的炮兵,都是他的学生,但他同时还是一位跟尼姑生儿子的花和尚;阮大铖,魏忠贤和客氏的干儿子,现在更是人尽皆知的,正在为国家肃贪的贪污重犯;董祖常,鼎鼎大名董其昌的大儿子,其父亲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他一点儿没能继承。倒是把他父亲吝啬、贪鄙发扬光大;曹平安,山陕节帅曹文诏义子,继承兵权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屠城三日,险些被下狱问死罪。

……

够了,其他还有很多很多令人头疼的家伙,张缙彦、许尔安,包括冀乐华、阎应元等等等等,在传统人士眼中,大通营的全体成员,就是一群应运逢时而生就的怪胎。

这位传统人士,正是奉国太子朱慈?。

太子嘛,从小生活在权力争夺至高峰的漩涡中,他的思维逻辑全是从政治出发,身边伴读“十九小子”也是为此而给他选择的。尽管其中有蒲松龄这样的人物,但可惜的是,由于小朱的这次操作,恐怕蒲松龄再也写不出《聊斋志异》了,因为蒲松龄目前是太子比较器重的随行助手之一,另外一个是夏完淳。两人今年分别是18岁(蒲)和17岁(夏)。

七年前,小朱钦定了“十九小子”作为太子伴读,其中有七个人是最重要的:

毛奇龄,26岁,尚长平公主。身为皇帝姑爷,尽管他再也不能出任超过五品的实职官员,但作为太子的妹夫、十九小子中最年长的老大哥,他的影响力,已经非常重要,太子赴河南应对暖冬农事,他便留守北京,看紧门户。

李?,21岁。娶了自幼指婚的故人娘子,是一头闷头苦干的老黄牛。几乎全部的具体业务都是他在张罗。

王锡阐,20岁,娶了徐光启长房重孙女。如今在科学院供职,专门研究天文和粮业耕种技术。

朱耷,22岁,娶了贺赞的远房侄女。现供职工科,是活得最潇洒,最惬意的一位大哥,整天除了画几幅工笔花鸟送皇上御览外,就是混同言官一起谩骂朝政(连小朱带慈?,他全骂过),因为是皇族远支,又是太子伴读,所以没人敢招惹他。

顾祖禹,20岁,同样娶了自幼指婚的家乡娘子。目前正在帮助父亲重修《洪武考纪》。别轻视了这个工作,修史历来是中国政坛的要务,借着修史,也可以同士子人文界广泛接触,很多讯息、联盟都需要这个渠道。

除了上述五人,就是陪同太子今天来盘大通营库存的夏完淳和蒲松龄他们哥俩了。而且这次过来,充分显示出这群小伙子的手段,太子原本的东宫护卫,全留在开封。按太子的话说:

“大通营名将无数,本殿过去,有他们在呢。”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太子接收慈炯“遗产”的工作,正式开始。

“三弟选在此地被难,真是难为他了。”

“…”

蒲松龄、夏完淳,包括陪同视察的孙传庭等人都没有说话。太子跟皇上不同,皇上喜欢顺口胡说,嘴里根本没个把门的,奉国殿下可不同,每一句话都要揣摩。

“松生,”(在)“你说说,选在这里可有什么好处?”

“是,”

蒲松龄立刻左侧一步,微微转身,大通仓库修建的非常高大,高墙上方修有气孔,用来照明和通风,里面用一排排的木架来分装货品,他们现在处于靠近大门的唯一空场,太子站在最里面,身后是夏完淳。再后是孙传统等人。数十道气孔的光柱,配合上大门的光亮,显得蒲松龄意气风发,形象潇洒。

“金声桓精骑偷袭,如若空手而返,势必会连累百姓,戚姬陵这边,一直是当地人眼中的凶险之地,鬼怪精灵的传说一直不绝。因此这附近早已经荒芜,就连太祖定鼎时,重新选定的守陵人家,如今都已经迁移他处。故,在此地迎战,扰民最轻。”

“?,”太子轻轻颔首,“回头儿,你把这些鬼怪精灵的传说整理一下,子不语怪力乱神,父皇一生致力开启民智,将来寻人一一考究,总要让百姓们安心居住才好。”

“臣等,谢殿下体民之心。”

众人各怀心腹事的躬身答谢。这番话是两层意思:

慈炯借用鬼怪传说来做事儿,太子却要打破这些迷信(开启民智),一来一往,高下已分;

第二,选择戚姬陵来故意输给金声桓,本是孙传庭的主意,但现在被甩给了慈炯。也就是说,太子在巧妙分割孙传庭和慈炯之间的联系。

“淳生,”(在)“越其杰终究为国捐躯,他墓葬何处?”

“哦,”孙传庭连忙上前,夏完淳一到定陶就问了越其杰的墓葬所在,但因为越其杰生前是开封的干部,所以运回开封安葬了,而太子自开封来,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儿,所以孙传庭知道,这话表面上问小夏,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机会发言呢。

“回禀殿下,自古落叶归根,越其杰家乡无锡,但因叛党断路,不得已,暂在开封入葬。下官已经指派两户人家,常年守望拜祭了。”

“如此,多谢大人。”

“下官谢殿下。”

太子微微看了孙传庭一眼,按照常规礼仪,太子道谢,大臣应该推却,但老孙却笑纳,这番格局,可谓壮哉。

“唉,想赵王如意,其生母戚姬,同为天下可怜之人。千载之下,犹生悲怆之唏。不过好在,我华夏五千年,倒也只此一例。”

说完,慈?信步行走,认真盘查起库存来。身后一众文武,连忙跟进。反倒孙传统,悄悄一带董祖常,两个人落在了最后面。

“孙老先生,”董祖常大胖脸上居然挂着汗珠,要知道现在是早春二月,仓库修建的又高又深,不冻得掉肥膘就不错了,他能热成这样,完全是吓得。

“孙老先生,定藩一上香山不复回,如今张彝宪的钱庄又是太子清查的最后一站,现在他小人家说话又这么怪,您老可要为我想个法子出来啊!”

“哼,你能不能小点儿声。”

孙传庭先提醒了一下董祖常,随后再拉着胖子往大门外走去,他耳朵不好使,一直用铜警哨来当助听器,董大也习惯对着铜警哨乱喊了,虽说仓库够大,但为了安全起见,老孙还是把这个笨蛋胖子给拉出仓库了。

“现在我有一个法子,能让你跟阮大铖等人挣下泼天富贵,但前面需有个承诺,看你能应不能应了。”

“啊呦,我的孙大人哦!”董祖常急的抱着肚子直蹦高,“别说什么泼天富贵喽,阿拉现在能保命就不错了呀,您老莫说一个许诺,就是百个、千个、万…”

“行了,别?嗦了。”孙传庭不耐烦的一挥手,“老夫跟你说,力保太子储君之位,乃是老夫生平所愿,之前以后,都不会变更。但炯哥儿年少,又是一时才俊,我绝不会弃之不理。”

“嗯,”董祖常眨巴眨巴眼睛,那表情很明显,说的是俺董大性命,您老提炯哥儿干嘛?好在这个胖子有点儿良心,这话敢想没敢说。孙传庭眼见如此,知道自己的选择没错。

“哪,我跟你明说了吧。刚才太子谈及戚姬母子,乃是在警示吾等,若要定藩不会成为第二个如意王,就看你我如何做了。”

“您老啥意思?”

“唉,”孙传庭气得心口直疼,“尔等蠢材,居然能有富贵之身,真是老天没有开眼。老夫再说明白一些,你我在朝中人眼里,都是炯哥儿部属,老夫文臣,你为商贾,平安他们为军卒,这乃是历朝历代的大忌。莫说太子,就是老夫如若是旁人,也会生侧目之心。”

“啊,那倒是,但是”董祖常点点头,浑身的胖肉也跟着颤了颤,但随即,胖脸上忽然生出几丝英雄气概,

“但是,三哥儿一直待我如知己,若是因此而亡,我董大也认下了。”

“好。老夫没有看错,你比阮大铖他们就强在这里。”

“嘿嘿,多谢孙老夸赞。”董祖常刚笑了两声,随即又苦着脸说道:

“可是我怎么能得到泼天富贵呢?”

“呵呵,”孙传庭笑了笑,“老夫当初选择戚姬陵,真是幸运。只要吾等从此与炯哥儿一刀两断,尽心辅佐太子,则非但定藩可以早日下山,安享他的富贵王爷之命。你也可以保住现有身家。”

“喔,我有点儿明白您老的意思了。”董祖常这才算想明白过来,立刻气儿也顺了,身子也安稳了,并且马上劣根性也出来了,

“嘿嘿嘿,孙老先生识时务,认大体,这番安排后,你也可以官运亨通啊!”

“胡说,”孙传庭瞪眼却没动怒,因为他很了解董祖常这些人的脾气秉性,早就不会为了他们而生气了,

“皇上一心为公,我做文臣的,自然也要为大道而生。能守住正朔,保住本心也就是了。董大,老夫现在就知会你,一旦叛乱平定,老夫立刻辞官归狱。一来,为国、为君,人臣本分已尽。二来,为民、为己,士子之心已了。三来嘛,我终究是对不起炯哥儿,总要有所交待。”

说完这句话,孙传庭放下耳中的铜警哨,一旁董祖常嘴巴动着,说着一些拍马屁或者感谢的话语,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孙传庭负手回望不远处的戚姬陵,早春淡绿色的山坡上,似乎追逐飞舞着十几只长尾喜鹊,在蓝天之下,显得好美。

……

注:孙传庭的想法倒也简单:

首先,在太子、三皇子之间,孙传庭是一定要选择支持太子的,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现在的局势太复杂,东林的叛乱,更多是因为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治国方式不统一而造成的,如果由这种理论之争转变成争储内讧,那这个国家就真的崩盘了。

其次,太子继承皇位定了之后,老孙就要考虑个人情感了。做戏败给金声桓是他妙计第一步;借此败,慈炯回北京,正式脱离大通营以消弭将来争储的可能。是他计策的第二步。可以说,慈炯待老孙是半师半友,老孙却如此干事儿,有点儿不太像话。因此老孙是一定要维护慈炯安危的。

第三,要想太子将来不杀慈炯,就必须全面打消太子的顾虑。一方面,太子游历戚姬陵之后,也担心自己真要下手除掉三弟之后,将来会不会出现个礼妃陵,这个时代的人是很注重自己名声的,因为他们的名声,是由相对中立的史家,来相对客观的评价。

另一方面,大通营的这些人,有文、有武、有商贾,各方面的天才都有,而且还拥有广泛的民间声望,如果这些人能为所用,那太子也就不必要杀三弟了。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帮手的三弟,想当个太平王爷的要求,一丁点儿也不过分。

最后的最后,为了避免阮大铖、张缙彦这些人,将来以“杀死慈炯”为晋身之阶。孙传庭必须提前先跟董祖常把话给说透了,董大为人还算江湖,一定不会令人失望。

第五十六章:天开一眼

庄家掷色后“首次”抓齐十四张即可自动和牌,麻坛素有“天开眼”之叹!

……

“……凡太平无事,多存于百里之国。概兵逾千乘,沃野漫泛之帝王邦,事荡昼夜,无日不休止矣。是圣人兴叹大同,黯首翘盼盛世故也。明主现世,当无惧繁务滋扰,恰如庖丁解决之道哉。……”

“他妈的”

骂了一句粗口,小朱放下手中的折子,挠了挠鼻子,顺势按摩一下酸涨的颈椎反射区,脖子、肩胛、后脑,随后懒洋洋的斜依着榻上的靠枕,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初夏无雨,风却很大,以至于关门关窗户之后,上书房非但沉闷异常,还因为光线的原因,只有阳关照到的地方才显得透亮,其他则昏暗凝滞,压抑非常。

在这个时代(西历1648年,大明崇祯二十一年)的口语,其实非常接近小朱的习惯,好比文臣在天启七年呈报御览的一份书折中,就清晰记载如下字句:

……贼执刀做登高问:“谁敢跟我杀张县令?”。下有事前安置之人,引众应之“我敢,我敢!”

甚至可以远溯到成祖时期的一道御笔圣旨:“都说市肆之税难征,现朕问他要,给是不给?”

呵呵,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规律,几百年的时间,对于语言环境的缔造,不足以造成太大影响。

但民间草根的口语,总归难登大雅之堂,文臣在落笔书写正式公文时,仍在坚持用雅语。这就给小朱增加了些许障碍。

黄宗羲前些天给他写了一份明水,属于半公开发表的论文性质。本来就非常理论化,再加上满天满地的蝇头小楷,和乱七八糟的之乎者也,小朱越看越头疼,可又不得不看,因为黄宗羲是他们变法的理论家,如果黄宗羲在理论上被侯方域辩倒,或者黄宗羲虽然获胜但小朱却没明白他们赢在哪里,岂不是很糟糕。

所以无论如何,小朱都要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抓紧一切时间来阅读黄宗羲的大作《承制新法论要》。

“皇上,”春熙蹑手蹑脚的从画着梅、兰、竹、菊四条屏后面探出半个脑袋,“吴三桂到了。”

“好,这就出去。”

说着,小朱从大炕上支起身子,春熙连忙绕过屏风上来,一边帮他整理服饰,一边试探着问:

“皇上,薰衣作的师傅们说,前儿个送过去的龙袍,没能洗好,确实不能再用了。所以想请一句旨意,要不要过来给您重新做一身。”

“嗯,让他再等等。”小朱心疼的咧了一下嘴,“绸缎沾水,怎么掉色掉的这么厉害?”

“谁说不是,薰衣作也太不小心了。”

一边说着,君臣二人快步绕过屏风,从八宝格中间的竹帘下走出去,宫女小香端着一杯蜜水已经等在那里,小朱端起来一饮而尽,顺便用手一指,春熙连忙从右边小床的床头几上,取过一个小小的白纸卷轴。这个过间儿是晚上侍寝嫔妃的卧室。按“正常”模式,低品级的嫔妃在“事后”不得与天子共寝,只能回到外间休息。尽管小朱从没让它真正发挥作用,但类似的设施,依旧出现在各个角落。

因为这是礼仪。

走出过间,是一个小小的两步间,一边一个小圆凳,圆凳后面都有一个储物用的通天壁柜,一个又一个抽屉里面装满了日常需要的用具,这是太监宫女休息和工作的区域。上书房的工作人员很少,只有宫女、太监各六名,配对分时值班。春熙和刚才的宫女小香,因为人机灵,入宫时间也久,所以白天,基本是他们两个盯长班。

走出两步间儿,就来到了上书房的核心区域,屋子中间有一张装饰华美的长条书案,书案靠北一边摆着御座,是天子座席。东、西两边各有一个踏脚凳,是秉笔、掌印太监的座位,案头也相应摆放着小山一样的文件、印盒。书案南面一侧,顺水摆着十几张小小的靠背椅,不带扶手,这是大臣们的位置。根据议事的人数,会事先进行安顿。

秉笔太监方正化,掌印王坤,此刻都已经肃立在书案两侧,看见小朱到来,两人同时躬身施礼。

“行了,免礼。”小朱歪头看着外面,强烈的阳光下,吴三桂高高大大的身影,很是醒目。

“春熙,让他进来吧。”

“是,”春熙走到门前,轻轻敲了敲窗户,随后再把门打开时,吴三桂已经做好准备。

“臣,参谋总部少卿吴三桂,觐见吾皇。”

“啊,你们几个先回避一下。”

小朱让方正化他们出去,就等于让吴三桂进来。屋里屋外的众人,连忙答应着交肩往来。趁着这个光景,可以看到外面的小广场上,几名文臣正在三三两两的聊天,所以与吴三桂的单独会谈,要尽快完成,因为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商量。

“卿家,”(臣在)门刚被小香由外面带好,小朱就直奔主题,“那个玄青子究竟有没有脑子?朕一再禁止他装神弄鬼,他怎么还没完没了!居然连开天眼的事情都给闹出来了!”

小朱说的是陈述句,或者说是感叹句,所以吴三桂不敢否认,直接深揖到地,

“回皇上,自古谍报细作之人,横死身灭,只在呼吸之间。单为功名利禄者,其实很少。如不搞一些灵异之事,恐怕很难进行的。”

“呵呵,”小朱气得哼哼一笑,“这么说,他们并非为了金钱,而是在寻求刺激?”

“呃,”吴三桂愣了愣,琢磨个囫囵之后,才抬头拱手,“皇上此言,可谓一针见血。如果花钱就可以收买,同样这些人也可以转卖他人。所以玄青子、马宝所用之人,多是不贪财的。”

“等等,”小朱警醒的一摆手,“差点又被你给打了岔儿。朕知道你是个干才,”(谢皇上)“有关谍报细作的人选,有你把关,朕也放心。”(谢皇上)“但有一点,从北到南,从上到下,所有的人都叫玄青子,这未免太过分了。”

“回皇上,臣月前,已经指示玄青子还有马宝了,众多玄青子,非但重名混淆,还不容易叙功考绩,是以暂时按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绰号,加以替换。分身术的说法,已经取缔了。”

“哼,”小朱听到这里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用手指不停的敲着桌子,“道家分身术,本就是虚妄之言,换不换绰号都不能这么说。再有,分身术破了,他玄青子怎么又闹出来开天眼啦?总是这么装神弄鬼,时间长了,是你们倒霉,呃不,”手指重重一敲,“是国家倒霉!”

“回皇上,臣也不想这样。可是那些细作,远在千里之外,如不以天眼来震慑,臣恐怕他们两头做戏,这也不好弄啊!”

“放屁!”

小朱之所以要方正化等人回避,就是因为他想单独骂骂吴三桂。这么干既泄了火,又给吴三桂保留了颜面。毕竟君臣密会的资格,不是什么人都拥有的,哪怕是骂大街。

吴三桂也很领情,小朱一开骂,这小子立刻绕过书案跪在了御座前。

“吴三桂,你知道吗。老子践阼之前,对你的印象极差,贪恋美色、反复小人、贪财跋扈、野心勃勃、拥兵自重、心狠手辣。这里面任何一条,都是够杀你个来回的。”

吴三桂很无辜的哆嗦起来,皇上想臭骂他,这是事先公认的预见。可骂的这么狠,还是把他给吓坏了。本来天就热,冷汗唰的就下来了。再加上这粗话之中,还有一个疑问:皇上登基时,他小吴还只有十三、四岁,皇上对自己的这些评价,究竟是特么谁说的,难道是毛文龙?

“吴三桂,”(哎)“但是这几年相处下来,朕的这些恶感,全变成好感了。”(啊)

“你作战英勇,爱兵如子,文韬武略都是当今翘楚,最难得的是,你不仅百战百胜,还肯为了国家利益而甘愿牺牲。这点都足以让你青史留名,成为一代名将。但是,”

小朱抬手制止吴三桂想说话的冲动,

“但是,你的毛病也很多,你的肚量太小,不能容人,为了打击对手,你经常擅做主张,甚至不择手段。这些,在你顺风顺水之时,无人敢出面指谪。可一旦时过境迁,哪个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把你打倒在地。明白了吗?”

“小臣,明白皇上苦心了。小臣,谢皇上。”

“啊!行了,”小朱抬手把吴三桂拽起来,很是推心置腹的说道:

“你确实比周定方强,你不仅亲执过兵戈,你还亲掌过虎符。所以朕也没想到,你能通过薄珏、马宝、玄青子三人,把军情局打理得如此出色。”

“皇上所言,臣愧不敢当。只是小臣父兄,当初饱受后金细作之苦。是以臣深知,谍报之重,事关战阵成败。”

“是啊!”小朱叹了口气,“别的将帅,总觉得专注谍报,有损他们的颜面。只有你,不顾别人嘲弄,而一心要管好军情。这都足以证明你是真正的将才。”

“谢,谢……”吴三桂已经语无伦次了。

“可是你看看,这玄青子都干了些什么?”小朱掰起了手指头,“先是胡说自己会分身大法,然后让所有的谍报人员都自称玄青子。后来觉得混乱,就改用《水浒》里面的绰号来代替,他怎么不挑《西游记》!

“前段时间,有言官说《水浒》是反书,他居然要仿漕帮,成立什么青帮。再有,如果不是昨天接到密报,朕还不知道呢,玄青子竟然自称开了天目,可以不动分毫,而洞悉天下角落。朕问你,如果有人问起,大内之中,也是他目之所及,该怎么回答啊!”

“啊呦,臣知道关键了。”吴三桂又开始冒汗了。

小朱满意的点点头,情报系统的搭建,可以说是他最得意的成果之一。但受时代、人文、技术所限,最近有点儿往歪道上发展的趋势,如果不赶紧整顿,中国的谍报事业,就很可能如昙花一样瞬间崩溃。

“你回去安排吧,青帮与情报谐音,可以留用。谍报人员不可泄露真名,以绰号为代,这朕也同意。但《水浒》绰号不可再用。善友教名声在外,那些外国人也都有所警醒,所以有关道家的一切,不可再用。尤其是开天眼、分身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得采用。这次平乱,很多人都来自各行各业,今后的青帮人员,选材时也要参照执行。哪,朕也只能提醒你这些了,都在纸上,其他的细节,由你会同他们几个一起参详,然后让周定方执笔,上报武英殿分议吧。”

“…”

今天早朝又没开,这在明代已经习以为常,先朝嘉靖、正德、万历,都是这样的情形,文臣们早就习惯于自行其是的工作模式了。其实,即使上述到霍光、上官仪、王安石、耶律楚材这些名臣为代表,中国文臣早就开始寻求独自处理政务的途径了。

所以,无论皇帝是谁,血腥还是懦弱,中国文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传统,除了人名及下场不同,其本质都是与皇权分而治之。

几个拥有径入上书房资格的文臣,此刻都聚集在皇极殿西北方向的广场上,初生的朝阳投射下来,使得人们的身影,与皇极殿辉煌的飞檐剪影融为一体,再难分辨。

吴三桂在上书房挨骂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大家都知趣的在远处站着,直到吴三桂灰头土脸的出来,大家也依旧“若无其事”的数着砖头。最多最多,在双方经过时,互相拱下手:

“吴少卿!”

“几位大人,请,请。”

吴三桂满脸尴尬之余也还带着些许侥幸,急匆匆的就走了,望着他被汗水湿透的背影,几位文臣脸上,表情各异。

“诸位大人,天子有请。”

今天照例要商议很多事情,但仅仅为商议,而不是议定。目前的决策程序中,上书房至关重要,但却没有太多的法定意义。具备法律效力的旨意、行文,依旧由内阁率先做出,只不过之前多了上书房、文华殿、武英殿的程序。早朝大会则作为一个符号而充满了宗教象征。凡是内阁提交的各种政令,都要在早朝上进行宣布,无论是争执不休、还是一致通过,都必须经过早朝,方可以颁布天下。

这就使得国家系统中的很多文臣,针对早朝通告所开展的争论,其目标不是要推翻一个群策群力的成熟方案,而是在为自己争取下次进入“文武二殿分议、上书房商议”的资格。

在文臣落座、太监斟茶期间,小朱要在过间儿的小床上独坐一会儿,因为现在的衣服太复杂,落座时容易露出里面的内衣或者肢体,在天子面前失礼可不是小事情,所以为了避免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