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国魂-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伍快到街道拐弯处,突然,前面涌出大批清兵,刀枪刺目,有的还平端着洋枪,做出射击的姿式。人们慌神了,有的人转身欲跑。身后街道上也前面涌出大批清兵,截断了他们的退路。人群一下炸了窝!

“砰!”清兵开枪了!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初三,孙文发动广州起义。比之历史上,足足晚了三个月。这也是何绍明穿越改变历史而导致的蝴蝶效应。少了美国华侨的支持,孙文只联络了一些香港志士,笼络了黑帮三合会。而且足足多用了三个月来准备。

只是孙医生实在是个造反的门外汉,这起义组织的实在不够严谨,早在一个月前就有一纸诉状放在了两广总督的案头,指明点姓地说他孙文要造反。也该着,两广总督谭仲麟根本没把这诉状当回事儿,琢磨着孙文只不过是一届狂生罢了,不可能造反。

可就是如此,孙医生组织的起义,还是没等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头了。起义武装力量全数被剿灭,陆皓东牺牲,孙文远遁日本。

盛京,东三省总督官署。

何绍明手指轻弹着桌面,皱着眉头看着刚刚送来的最新情报。关东军的情报体系,完全借用了洪门的力量。洪门立派二百多年,旗下子弟百万,遍布大江南北。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不一而足,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衙门里头的人。再加上配备了无线电通讯系统,可以说,此时的关东军情报体系,绝对是速度最快的消息系统。

广州起义前脚刚刚平灭,不出一个时辰,完整的电报就放到了何绍明的案头。看罢了电报,何绍明不禁苦笑连连。这位孙医生还真如历史上一般不成器啊。没错,孙医生的确是国朝最先觉醒,也是最先觉察出改良主义在中国不适用的人。对于其数十年如一日的革命思想,何绍明绝对是打心眼儿里头佩服。可问题是,孙医生实在是太……

满清朝廷历经甲午、庚子,早就破败的不成样子。真就是风一吹就能倒!可打这次广州起义开始,孙医生前前后后策划了十六年,发动了多次起义,依旧没有撼动这幢破房子。直到光绪、慈禧都两腿一蹬翘了辫子的三年后,四川爆发了大规模的保路运动。武昌的清兵大多调去了四川镇压,这才发生了几百人擦枪走火的武昌义气。而后在天下大势,又有北洋那位矮胖子袁世凯的推动之下,这巍巍大清总算了垮塌了。

如今何绍明坐在东三省总督的位置上,手握雄兵十万,虎视山海关,真要发狠,不出半个月就能打进北京城。现如今何绍明的眼界已经不是昔日的那个白领,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来看,这位孙医生只能算是‘其志可嘉’,手艺实在潮了点儿。

随手放下了电文,何绍明已经撇了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这逆天改命的事儿还是兄弟我来继续吧……兄弟实在没心情等上十几年,瞧着满清自个儿轰然倒塌而后沾沾自喜什么革命成功……”

心中默念完,就听门声轻响,而后秘书官推门而进。

“大人,秦将军来了。”

“哦?”何绍明一下子精神了不老少,惊喜之后丘八之气大发:“滚进来!他妈的,拿着老子的薪水,一走就是大半年,还真领着媳妇度蜜年了?”

话音刚落,蹬蹬蹬一阵脚步声,一脸贱笑的秦俊生已经走了进来。

迎着何绍明瞪得溜圆的眼睛,秦俊生半分也没有害臊的架势,吊儿郎当往椅子上一坐,而后摘了帽子,扯了衣领叫屈道:“大帅,这差事以后可不能再交给我了……我一陆军参谋长,凭什么管八竿子打不着的海军?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打小就晕船,这一路可遭老罪了。您瞧瞧,我这都瘦了……”

“王八蛋!”何绍明怒吼一声,抄起一打文件就扔了过去。

挨了打,秦俊生不但没收敛,反倒是愈发开心了起来:“这一路,又是美国又是英国,连法国、德国都去了,头天还在晕船,第二天就得强打精神跟洋鬼子打交道。您不知道,这帮洋鬼子有多精,稍不留神就能坑死你……大帅,我这一趟可是身心俱疲,您瞧着是不是给补上十天半个月假?别发火,别发火……先说正事儿。”眼瞅着何绍明到了暴怒的边缘,秦俊生已经收了一脸的纨绔,转而正色道:“根据您的指示,洋鬼子那几家造船厂职部都跑了一趟,我就是个外行,也瞧不出什么门道。可依着您的意思,咱们要买战舰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这一道,走到那儿保准后头都跟着一帮洋鬼子,那待遇怕是亲忘级的……另外您让我物色的几个人物,找到倒是找到了,谈来谈去就谈妥了一个。”

前文已经说了,秦俊生此番周游列国一般的度蜜月,其内里的意思更多的是为将来的海军物色舰艇。海军将领眼下实在没谱,北洋水师覆灭,国朝海军人才凋零的厉害。就算有存下的,何绍明也不敢用。都说十年的空军,百年的海军。这话虽说有些夸张,可道理再明显不过。海军,除了舰艇的强大,更多的是要求船员的素质。

而素质,则是传统铸就的。可以想见,就北洋水师那种烂到根子上的海军传统,能带出什么样舰队。是以,何绍明反复思量,觉着与其如此,倒不如推倒重建来得实在。

除了海军将领,另外就是造舰的人才了。何绍明如今总督关东,手里头总算有了良港。从北洋挖过来的旅大,绝对是东亚首屈一指的良港。可惜的是,穷北洋十年之力,靡费银两数千万,只是铸了不老少的炮台。而船坞最多只能修修补补,抑或造个小火轮之类的,大型船只的建造能力等于零。

如今关外几乎就是何绍明的天下,方方面面都需要银子,可就算如此,何绍明依旧拿出了近三千万美元的预算用于港口以及海军建设。作为前世的愤青,何绍明不止一次地暗叹国朝海军。那支小小的舰队,更多的时候只能称其为近海舰队。如今有了能力,何绍明怎么回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让国朝舰队纵横四海。有朝一日开着舰队堵在对方门口,而后冲冠而吼:“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眼睛一阵迷离,何绍明收了脸色,转而微笑道:“约翰。霍兰随船来了?可安置好了?”

前世对于潜艇有着偏爱的何绍明,对于约翰霍兰这位潜艇大师再清楚不过了。一八四一年生于爱尔兰,一八七三年去了美国。从一八七八年开始,霍兰设计建造了六艘潜艇。霍兰一1到霍兰一6,其中霍兰一6号堪称现代潜艇的鼻祖!

一八九七年,时年五十六岁的霍兰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一艘长约15米,装有33千瓦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的传奇式潜艇。该潜艇采用双推进系统,在水面航行时,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续航力达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则以电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为50海里。该艇共有5名艇员,武器为一具艇艏鱼雷发射管(有3枚鱼雷)和两门火炮,一门炮口向前,一门炮口向后,火炮的瞄准要靠操纵潜艇自身去对准目标。该艇能在水下发射鱼雷,水上航行平稳,下潜迅速,机动灵活。这就是霍兰设计的第六艘潜艇霍兰一6号,也是他一生中设计建造的最后一艘潜艇。霍兰6号在潜艇发展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认为现代潜艇的鼻祖。

零星的资料从脑子里一闪而过,何绍明相信,多了自个儿这个穿越者的指导,霍兰6绝对要比历史上成功!

“老头儿跟来了,如今就安置在……”

秦俊生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何绍明打断:“少说废话!赶紧领我去见见这位大师!”说着,抓了衣服,拉着秦俊生朝外就走。直看得秘书官一阵愕然,实在搞不清楚这位大帅怎么又来了性子,想干什么。

须臾之后,总督衙门大门敞开,一大队关东军士兵簇拥着何绍明、秦俊生,呼啦啦朝外就走。何绍明这会儿眼神里头全是狂热的神色,一心想着潜艇,根本没注意到,就在衙门对面的酒楼上,两名白衣书生正傲然立在二楼窗棂旁,用审视的眼神打量着他……

二六四虎啸(四)

京师,紫禁城勤政殿。

双手捧朝珠,低头看按钮,康圣人迈着生涩的步子,在小太监引领之下进了大殿。在里边等待得太久,已经有些不耐烦的光绪竟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四目相对,电石火光般的交流!一个一门心思琢磨着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另一个想着重用良臣振兴大清,这两位可谓是目光中都有些殷切。

康有为总算还记得礼节,俯身地上,用带有广东口音的官话,底气充沛道:“臣康有为叩见皇上。恭祝吾皇万岁!万万岁!”

光绪长出一口气,总算是见到了康圣人,脸上也露出了微笑,伸手虚扶一下,“快起来!”

显然是早有吩咐,一名太监搬过一个绣墩,放在御案侧旁。不过是一名四品户部主事,被皇上召见,居然又赐坐说话,这对康有为来说,是怎样的殊荣!康有为抑制着激动,重重叩了一个头,“谢皇上!”便于绣墩上坐了。

光绪一个眼色,殿内的太监们都悄没声息地退了出去。

康有为抬了眼角打量着年轻的皇帝,光绪也同样打量着这个号称南海圣人的臣子。短暂的沉默之后,康有为像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般,作揖一礼,没有任何开场白,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噼噼啪啪就讲了起来:“皇上,眼下四夷交迫,内有国贼,列强要分割我国,各地督抚也拥兵自重,整个国家离灭亡没有几天了!大清中枢萎靡,皇上可知为何如此?”

光绪脸上浮起了红晕,脱口而出道:“这都是那帮顽固守旧的人给造成的!”直到今天,光绪始终认为朝廷走到了今天,跟自个儿一点儿责任也没有。完全就是因为西边儿那位不给他放权,倘若他一早名副其实地亲政了,就算开创个康乾盛世也未可知。

“皇上圣明,一眼就洞悉了病源。知道了病源,那么,臣的药方就有了!我们的祸事和失败是守旧者闹的,那么,我们非得把所有的旧法都改变了,都维新了,否则决不能自强。”一听这话,康圣人这心里头的石头立马就落地了。皇上看来是支持变法啊!

光绪毫不犹豫地道:“目下局势实在是非变法不可!否则……不说洋夷,就是那个活曹操……”

提起何绍明,臣二人脸色都有些尴尬。局势如此,何绍明雄踞北地,手握雄兵十万,只要南下,断然没有朝廷存活的道理。就仿佛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

康圣人咳嗽一嗓子,“圣上务须担心,他日变法有成,朝廷占据着天下大义,再有新军支撑,害怕些许跳梁小丑?”安慰一句,随即转口道:“这些年来,不是没有变法,但是,少变而不全变,变了一个而不变第二个,连累那个已经变了的也失去了作用。这就好比一间宫殿,材料都坏了,肯定会倾覆,如果只是小小的弥缝补漏,风雨刮来,终要坍塌。必须拆了它,重新建筑……”

“拆了它,重新建筑?”光绪神色里有些迷茫。

“对!”多少年了,终于等来了向皇上一吐心声,吁请变法的机会。康有为一字一顿,尽量让自己的广东官话说得更清楚些:“数十年来,所有的大臣都说过变法的事情,但他们所说的,都是仅仅变某一个方面,而没有尝试变及全体。其实,所谓变法,必须从制度法律变起,这才叫变法……”

光绪忽然打断他道:“那天在中南海西花厅,你所说的关于变法的主张,朕都知道了。”

“几位大臣当然要禀奏皇上。”

光绪脸上浮现出一丝孩子般的笑意:“是朕自己跑去偷听的!”

康有为不知怎样才好了,(电脑阅读“这,臣,臣那天说话……”

瞧着康圣人些许惶恐神色,光绪心里头满足感十足,估摸着又发了圣名臣的美梦:“你说得很好!将变法的主张论述得非常精辟透彻。只是你那些主张,在大清一定行得通么?”

康有为鼓吹变法数年,自认为举国变法,非他不行。本就是刚愎的主儿,问到他自负的才学,怎会怯懦?故而极其自信地道:“臣为变法的事情,把各国变法的成败经验都辑考了一遍,选择它们中的可以施行于我国的东西,反复斟酌,坏的不要,好的留下,使他们的经验可以在我国施行。如今那些个章程条理,皆以具备,只要皇上采择,一定行得通的!”说着,他激动了,站起来讲着,额头和脖颈上都出了汗。他身后不知什么时候摆放了一盆清水,盆沿上晾着几条小毛巾,一个小太监侍候在侧。见他讲得出汗,小太监赶快拧了条毛巾递上来。

康有为习惯地接过毛巾,擦一把汗,正要扔回盆里,忽然想起这是在皇帝面前,不觉吓得魂飞魄散,“嗵!”地跪倒,“臣一时忘形,大不敬,请皇上恕罪!”

这会儿光绪已经飘飘然起来,自觉地内王外圣这一套驭下的帝王心术,自个儿的火候已经十足。瞧康有为惶恐的神色就知道了。此刻,光绪心里头除了陶醉还是陶醉。

微微一笑着扶起康有为道:“不碍事,不碍事!朕知道你这个习惯,这才特意做了安排。你不必拘礼,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就如你在万木草给学生讲学一样!”

几句话讲得康有为热泪奔涌,重重叩了个头道:“臣蒙圣上如此恩遇,肝脑涂地不能报万一也!”他这才又站起来,继续说道:“西方人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呢,施行变法三十年而强大。以我中国国土之大,人口之多,变法三年,就可自立。此后蒸蒸日上,富强之势,可以凌驾于万国!以皇上您这样的圣明,要图中国的富强,只在反掌之间!”

“三年?”光绪已经有些情不自禁。三年啊,只要三年就能变法成功,而后内除国贼,外攘洋夷,平定藩属,天下大定!

“微臣愿以性命担保,不出三年,还圣上一个盛世大清!”也不知康有为从哪儿得到的结论,更不知他这会儿哪儿来的自信,只是死咬着三年不松口。“只是有一点最为要紧!”

“你说!”

“现今我朝的大臣,都是又老又守旧的,对外国的东西,一点不懂,皇上您要依靠这些人变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你说得对,这些个大臣,都不留心办事!”

听着光绪连连赞同自个儿的主张,康有为已经兴奋得涨红了脸:“倒不是大臣们不留心办事。只是他们这些人,是依靠资格一步步爬上来的,等身居大位时,精力已经衰竭,又管着好多事情,没功夫读书,要他们不守旧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过去也奉皇帝的旨意,办学、办商务,可他们少年时没学过这些东西,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因此,皇上要想变法,只有擢用年轻的小臣,只要有人推荐,就予以召对,查看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才能。皇上您亲自提拔他们,给他们爵位,给他们赏赐,破格录用!现在的军机处和总理大臣们,都占着自己的位置下不来怎么办?那么您就让他们担任京卿、御史这两种官职好了,有这批人承担起内外的差事,就什么事情都能办了!那些旧大臣呢?先不动他们,他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好了。至于那些一定要守旧的人,请皇上您多下诏书,告诉他们您的旨意是什么!今后,凡是变法的事情,都要特别下诏,让他们不敢驳议!”

光绪站起身,脸上现出坚毅的神情,轻轻一拳击在御案上说:“就这样办!”

第一场春雨袭来,乐寿外,亭台楼阁被一团雾气所笼罩。

帘内,慈禧观赏着雨景,漫不经心地问道:“康有为真是那样说的?”

荣禄一脸愤恨道:“千真万确。臣问他,‘祖宗一二百年的成法能够遽然改变吗?’他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变了!’”

“那你还应该问他!”慈禧转过身,款款回到榻几上坐下。

荣禄一脸的愕然,一时没明白老佛爷在说什么。

慈禧端了一碗鹿血,轻品了一口,而后极有深意地瞟了荣禄一眼道:“你呀,比少荃差远了……我问你,他康有为想杀人总得用刀子吧?刀子呢?没刀子怎么杀人?”

荣禄活了一把岁数,宦海沉浮几十年,一点儿小聪明还是有的。慈禧一点,当即就醒悟了过来。康有为杀人要刀子,可现如今老佛爷简拔自个儿做了北洋大臣,操练新军的兵权在手。刀子握在后党手里头,还怕康有为那帮子狂生翻了天?想明白这点,欢喜地道:“太后圣明!”

慈禧微微一笑:“我圣明?你也不糊涂。刀把子在你自个手里捏着,你着什么急呀?这法还得变,不变这天下就得变……赶明日你就到天津上任去吧!凡事尽你知道的去做就行了,不要大事小事,动不动就来找我,找我我也不见!”

“臣谨领懿旨。”荣禄伏低了身子,此刻是打心眼儿里头佩服这位老佛爷。到底是权倾天下几十年的西太后,这心计手腕,就算十个康有为也不是个儿!

二六五虎啸(五)

辽阳,关东军大本营。

关东军新军按步兵、炮兵、工兵、骑兵四个兵种,在操场上列为方队。步兵在前;速射炮、重炮、骑兵、工兵在后。枪刺雪亮如林,近三万人马肃立操场,鸦雀无声,只听得见风吹旌旗,噼啪作响。

阅兵台上,何绍明一身新作的元帅服,戎装佩剑,端坐台中。在他左边,秦俊生一脸戏谑,正对着一帮子身后的参谋品头论足地说着什么;在他右边,则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老头。这位却是老熟人,美国公使田贝。

魏国涛一身戎装,缓缓走至阅兵台下,举剑报告:“关东军新建陆军第六、第七师列队完毕,请东三省总督、关东军元帅何帅检阅!”

听他这样报告,何绍明不禁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旋即肃然站起,将手一挥,“开始吧!”

连成串的哨子声响起来,首先是肩新式洋枪,着新式军服,身量一律七尺以上,脸膛因风吹日晒而呈健康黝黑色步兵营战士,合着哨子,齐声高唱,列队而来。“刷!刷!刷!”标准的军事操典步伐踏得地皮微微发颤;在步兵之后,炮车队“隆隆”开过来;再就是举着马刀,一脸剽悍的骑兵……

田贝看得赞叹不已,转头低声对何绍明道:“何将军,我必须向您祝贺,在您的领导下,贵国拥有了即使对西方各国而言,也是最精锐的一支军队!”除了关东军本身,再除了甲午被打得满头是包的小日本,美国人无疑是最最清楚关东军战斗力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的国家。早在三年前的美西战争,当美国佬松散陆军还在滩头混乱的时候,关东军已经进逼到了马尼拉城下。美国人对于这支迥然于列强的军队,只有一个评价,恐怖到了极致的火力体系!

这么说可能不太恰当,不过瞧着那些闪亮的刺刀,还有一排排的马克沁、迫击炮、火箭筒等等,关东军给人的第一反应的确如此。在这个大家都把士兵当做消耗品,战斗更多依靠刺刀解决的十九世纪末,关东军的确像一个怪物一般。

对此,守旧的英国佬第一反应就是厌恶,不止一次地嘲讽这是一支没有勇气的军队;傲慢的法国人不相信马克沁的火力密度能抵挡住英勇的法国刺刀浪潮;谨慎的德国人还在观察……而美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种战斗模式简直就是为美国士兵量身定做的!他们坚信,在源源不绝的新式武器支撑下,美国会用铺天盖地的弹丸用以增加美国陆军的勇气,从而征服对手。

本着这个缘由,美国有必要非正式地与关东军这个新兴的势力团体保持合作关系。不止如此,如今何绍明手握着远东地区最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也许某一天这位军阀一时兴起,很有可能一周就会颠覆现有的中国政府。在列强还在保持观望的时候,提前与这位亲美的将军保持良好关系,绝对符合美国的利益!

事实上早在政客们行动之前,白宫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来自各个方面,一些大人物的传话,已经让白宫对远东地区的基调早早地定了下来。世界格局几乎就要固定,所有的殖民地早已瓜分完毕,美国从老牌殖民国西班牙手里抢了菲律宾、古巴,已经引起了列强的注意,根本不可能再发起一场殖民地战争。而美国要发展,需要新的海外市场与倾销地,中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想想吧,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四亿人口的大国,足以满足美国扩张的需要。

从前因为那个保守的腐朽的满清政府,以及列强对势力范围的划分,导致美国无从插手。而现在,一个新兴的团体很有可能取代那个满清政府,很有可能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政变。这就意味着,整个远东地区的形势,可能要重新洗牌。机会,不容错失!

于是乎,美国公使田贝就而皇之不顾清廷反复的抗议,来到了辽阳。

何绍明竭力抑制着自己的兴奋,淡淡地说:“公使先生谬奖了,这都是他们的努力,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何绍明画了一张大饼,甚至在此之前抛出了让他肉疼的诱饵,美国佬总算是上钩了。两千万美元的购舰计划,这足以让世界各国疯狂。如今老美已经来了,相信不用多久,那些还保持矜持的各国公使,就得如同苍蝇一般蜂拥而至。

事态发展到了今天,仿佛冥冥中自有定数一般,清廷终于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变法了。身为穿越者,何绍明对这场闹剧一般的改良运动再清楚不过了。久病得用缓药,而朝廷一上来就是猛药,其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把自个儿逼死!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如何何绍明实在没有心思去想,大势已定。而真正让他头疼的,反倒是外来因素。列强在华的利益不容忽视,而这就是矛盾的所在。什么领事裁判权、关税这些都是矛盾的焦点,何绍明绝对不希望取代了满清之后,还把这些主权放在洋鬼子手里头。而要取回,势必意味着列强利益的损失,洋鬼子可没什么好心眼,能坐视不理?而何绍明绝对不想在羽翼未丰之际,如同北京城那个老太太一般愚蠢地对全世界宣战。

是以,唯今之计,只有出卖另一部分利益从而获得主权。既然要卖,也得找个好买家,或者说是好的监护人。反过来掉过去,英国佬实在太顽固,法国佬连安南都守不住,力量实在不如吹嘘的一般。德国人一直脑残,企图称霸世界……幅员辽阔,远在太平洋对岸,工业第一的美国,也只有美国算是不错的,起码对国朝没有过多的土地要求。

田贝头摇得像泼浪鼓,“不不,我和魏国涛将军交谈过,他说没有您,就没有他和这支军队,您是他们的一切!”

何绍明不由向远远肃立一旁的魏国涛投去一瞥,“他这样说是出于中国人尊敬长官的美德,而并非事实。”说着,他脸上终于绽开了微笑:“公使先生,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相信您绝不只是为了所谓的参观关东军军队建设而来。”

“那我是为了什么?”

“利益!”何绍明淡淡地笑着:“这个世界由各种事物组成在一起,联系彼此之间就是利益本身……参观了我的军队,相信您对中国的未来走向已经有了确实的想法,相信您会如实汇报给白宫。而在这之前,既然我们都对远东的未来有很大的期许,何不简单交换一下彼此的看法呢?”

田贝双手扣在一起,凝神查看着何绍明的神情,想从中得到些许的暗示。让他失望的是,何绍明脸上只是恬然,根本就没有急切。“将军,我不得不提醒您,您现在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武装力量团体,说白了就是军阀,白宫凭什么降低自己的身份与您进行一场对话呢?”

“利益,再次强调一下,美国需要拓展在远东的利益!”

刚说完这句,何绍明突然眯着眼打量起了天色,语气陡然一转:“我想公使先生与白宫还有些分歧,我们为什么不在您与白宫取得确实的联系之后,再进行这次谈话呢?现在,您更应该注意的是天空……”

“天空?”田贝疑惑着抬起头,随即被惊得满脸愕然。只见从西北方,缓缓飘过来几条亮银色的雪茄状的飞行物,而飞行物上头则漆着关东军的军旗。操场上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须臾之后,飞艇途经一处山头,而后下头吊着的舱门打开,先是将成群的小黑点抛落,瞬间将那处山头变成了一片火海。再而后,又抛出了朵朵的白云……

飞艇!而且是已经投入实战的飞艇!田贝震惊之余已经可以想见,从今而后恐怕军队就要多出一个兵种空军!

不经意间再次审视地打量着何绍明,只见这位年轻的军阀头子整个人沐浴在阳光里,一身的光环直晃眼。他对于何绍明在美国发家的经过一清二楚,知道这位面前东方人的财力。更加知道其数不清的才智发明。再加上此刻北控关东,手握雄兵,其虎踞远东之势已成!

毓庆宫,夜色浓重,万籁无声。门窗都关闭着,但缝隙中仍透出了灯光。殿内,康熙和乾隆的画像前,香烟缭绕。

光绪身着只逢祭祀大典才穿戴的皇帝顶戴,捧着一炷香,插在画像前案上,然后庄严跪下道:“祖宗,载湉要变法!不是祖宗的成法不好,而是今日之时势变化太大。如果不变,国家会亡,我爱新觉罗氏想回到打猎放牧的日子也不能了!”

墙上,他那光荣的两位祖先严厉地望着他。

“载湉知道,从古至今,变法者鲜有善终。但载湉不怕!”光绪脸上现出倔犟和一种决绝神情,发誓般地道:“今日载湉在这里祭告祖宗,往后不管有什么变故,哪怕是身殉社稷,载湉还是要变法!因为载湉不想当亡国之,不想**新觉罗的不肖子孙,让祖宗的基业毁在载湉手里!”

毕,他大步走到御案前,提笔蘸墨,在早已预备好的黄绫上写下:“明定国是诏”

二六六变法啦!(一)

一八九六年五月十五,京师。

紫禁城丹墀下,文武百官黑压压跪了一大片,在聆听上喻。光绪身着只逢祭祀大典才穿戴的皇帝顶戴,扫了最后一眼手中的《明定国是诏》,而后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缓缓说道:“朕以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流弊所至,徒蹈宋明积习,于门户纷争中更加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因此,朕特别明白宣示,从今往后,朝廷内外大小诸臣,从王公贵族一直到普通的士人和庶民,都应该变法维新,努力向上,发愤为雄……”

随着光绪坚定的声音在紫禁城回响,阴霾了一年多的北京街头,仿佛一瞬间阳光灿烂了起来。

“变法了!维新了!”一群年轻的士子,拿着手抄的“明定国是诏”,奔走相告。

而一个身穿蓝衫,五十余岁的读书人,更是热泪奔涌,举手向天高呼:“皇上英明!我大清有救了!”

士子们情不自禁地一齐欢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甲午一战,谁也没有想到小小日本把诺大的大清国打了个满地找牙。陆军屡战屡败,水师更是全军覆没。倘若不是出了个活曹操何绍明,天知道到底要割多少地,赔多少银子给小日本。试想,连小小日本都能欺负大清成这样,眼瞅着小日本得了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