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宋-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胡乱聊了一会之后,吴皇后越看赵抗越是喜欢,突然对赵构说道,“皇上,抗儿的母亲是不是已经过世了?”

她这话一出,赵构父子俩的脸色全都变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赵构蹙眉道。

吴皇后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欠妥,忙解释道,“臣妾是想收抗儿做义子,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皇后不是已经有两个义子了吗?”,赵构听后有些不高兴,这吴芍芬其他都好,就是特喜欢孩子,偏偏自己又这等于是在揭他疮疤,但冲着这些年来患难与共的感情,又不好对她发作。所以赵构还是看了看赵抗,意思是要他自己决定。

赵抗虽然觉得这个母后有些好笑,但也感觉到她是真的喜欢自己,“如果当初妈妈也这样对我的话”,再加上这对他以后也有不少好处,于是赵抗便答应了下来。

见赵抗同意做自己的义子,吴皇后高兴得要死,要不是赵构在旁边看着,她可能都要抱起赵抗亲上几口了。

赵抗又不失时机地献上了礼物——他研究出来的养颜方子,这更是令吴皇后喜出望外。

赵构大概是实在受不了这女人和孩子凑一起的景象,不久就离开了。于是吴氏与赵抗便更加肆无忌惮地攀谈起来,两人之间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赵抗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赵昚和赵构的另一个养子赵璩都是寄养在吴氏门下的,所以这样一来赵抗和赵昚的关系倒是更近了一层。

而吴皇后问到的就更多,她尤其关心的就是赵抗的身材相貌为什么还是少年模样。赵抗当然还是简单解释成是走火入魔,吴皇后听后叹道,“这内功不是好东西,一不小心就走火入魔所以我就不练。”

“母后你这么说就不对了,这菜刀还能剁到手呢,难道就不用菜刀了?”,赵抗毫不客气地回道。

“抗儿你这么说好像也有些道理。”,吴皇后并没有因为赵抗顶撞她而生气,反倒觉得他比另外两个孩子更贴心。这时吴皇后好像想到什么重要的事情,有些担心地问道,“只是相貌身材长不大吗?有没其他的影响?”,她可不希望儿子年纪轻轻就有了和他父亲一样的毛病。

赵抗很快便想到她想问的是什么,虽然稍有尴尬,但还是很坦然地答道,“母后放心吧,影响不能说一点没有,但至少娶妻生子是没问题的。”,同时他也想到吴皇后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她是真的把自己看成了亲生的儿子,心中顿觉一热。

这次他来临安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与父亲的关系虽未扭转,但总算缓和了不少;与赵昚的关系密切了很多,皇族中的亲兄弟一般也就这样子了;而现在又多了个不错的义母,“还多亏虞大人逼我,回去后得好好谢谢他才行。”

接下来吴皇后就像通常的母亲一样,问起了她最关心的问题,“抗儿,你现在成婚了没有?有中意的姑娘了吗?”

赵抗最担心的就是她问这个,立刻顾左右而言他,希望敷衍过去。但却可耻地失败了,母亲对儿女婚事的执着是难以想象的

“他们两个也没成亲吧,为什么我非要在他们前面啊!”,赵抗开始挤兑起那两位来。

“抗儿你是大哥嘛,当然应该在前面了。而且你现在有自己的国家了,早点有个继承人,也好让臣民安心啊。他们的婚事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事情,所以都比较慎重,唉”,别看之前吴皇后有些孩子气,现在说起正事来却是句句在理,让赵抗很难辩驳。

“我现在还没喜欢的人,想等遇到后再娶。”,赵抗采取了拖延战术,不知不觉间赵抗的自称又变回了很不礼貌的“我”,但吴皇后毫不在意。

第三百二十四章  活 宝

“这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嘛,要都像你,我们汉人岂不是要灭族了?现在仍是乱世,恢复人口是很重要的,听说抗儿你也制定了很多鼓励生育的法令,你身为君王,却不以身作则,这可怎么行呢?”,吴皇后居然冲赵抗眨了眨眼睛。

赵抗现在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原来他的这个义母早就知道他的情况了,一直在扮猪吃老虎呢。不过在郁闷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点温馨

赵抗没奈何,只得答应自己尽快成婚,吴皇后“威胁”他说,如果三年内还没结婚的话,她就要指婚了

“还能拖三年,到时候再说”,赵抗心想。

就在赵抗要回去的时候,吴皇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抗儿你别急着走,晚上就在母后宫里吃饭吧,有个人你还是得见一见,虽然”

“母后你是说,我的兄弟?”,赵抗微微一愣,旋即明白过来,赵构有两个养子,名义上都算是他的兄弟。赵昚和他已经比较熟,但另外一个兄弟他到现在连一面都没见过。他名叫赵璩,与赵昚受到一片赞誉不同,他可以说完全是反面典型。当初赵构收养他们时,一只猫窜到了附近,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那时年纪还小的赵璩一脚踢向那猫

于是,虽然依然以赵构养子的身份被抚养长大,后来也和赵昚一样受封郡王爵,但是赵构早就把他从太子候选人的名单里剔除了。不过韦太后比较宠他,赵构也没办法,所以他就更加肆意妄为了,这风评就愈发是一塌糊涂。

不过真见到赵璩时,赵抗却很意外,眼前之人虽然体态稍胖,但气质儒雅,容貌英俊,绝不在赵昚之下,怎么也没法和传闻中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很快赵抗对他的好感就消失了

“这位是哪家小姐,我怎么没见过?”,赵璩开口说道,而且还用色迷迷的眼神看着赵抗。

“啪!”,吴皇后还没来得及回答,赵璩就被赵抗一抓一甩跌了个狗吃屎。吴皇后先是一惊,但看到赵璩很快便爬了起来,知道赵抗手下留情,才放下心来喝道,“你真是没出息,整天就知道想女人!他可是你大哥,你怎么能说那种话?刚才他要是出全力,你早没命了!”

“大哥?”,赵璩自认阅女无数,今天居然把一个男人看成了女子,心下也有些懊恼。他用力地跺了跺脚,发泄着心中的郁闷,这时他也想到了赵抗的身份,“难道他就是?”

“在下赵抗,你可以不叫我大哥,但开玩笑也有个限度。”,赵抗半开玩笑地说道,但话语中也隐隐有着震吓之意。

“不敢了,不敢了。”,赵璩养尊处优惯了,可吃不消赵抗再给他来一下,不过他也很纳闷,“传说他是男人中的男人,怎么长得比女人还女人,这世界实在是太奇妙了”,当然,这些话他可不敢说出来

虽然开始的时候有些不快,但在晚膳时大家尽情交流,赵抗也算是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赵昚沉静的性格不同,赵璩生性好动,从来就不能耐心坐上一个时辰。正因为这个原因,赵璩学习时总是无法深入下去,显得博而不专。但这个博字他倒真是当之无愧,几乎所有的杂学他都有涉猎,即使是赵抗,和他相比都有所不及。因此,赵抗对他的态度也和缓了一些。

吴皇后看赵璩的态度则很矛盾,赵璩是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而赵昚则是收养他的张贤妃亡故后才成为她的养子的,其实在感情上赵璩和她更亲近。可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吴皇后每次看到赵璩,就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这脸色自然就不会太好看了。

就算吴皇后不说,赵抗也看出赵璩的毛病出在什么地方了。现在母后和大哥在场,赵璩还不时地和那些宫女眉目传情,“能好色成这样,也算是人才了。”,赵抗心中慨叹。

而吴皇后自然是很生气,立即将其狠狠训斥了一顿,但赵璩则回以嬉皮笑脸,很明显一句话都没听进去,吴皇后也没办法。赵抗原本很厌恶这点,但后来听说赵璩对女人从来不用强迫的手段,他也就懒得管了,棒打鸳鸯也没什么意思。

不过听到后面,赵抗也开始有点佩服起自己的这个三弟来,赵璩宫里的宫女已经全和他上过床了,再加上其他宫里的宫女,只怕早超过了五十个,泡妞的本事可见一斑。据他自己说,他早在十六岁时就和女人上过床了,不过他却想不到,看起来对女人毫无兴趣的赵抗居然比他还早

第二天,赵璩前来拜望赵抗,看到赵抗身边美女如云,不觉口水流了一地。其实光论姿色的话,他身边的女人绝不比女卫们差,但是女卫们勤习武艺,身材可就是他那些纤弱的宫女们所望尘莫及的了。

怀着某些不洁的念头,此后的日子里赵璩每天都到赵抗住处来拜望,赵抗很快便发觉了他的企图,警告他不要乱来。但赵璩在这种事上显得异常执着,他又没强迫,赵抗还真不好拿他怎么样。不过赵抗很快便有了主意,他对女卫们吩咐道,“如果他敢骚扰你们,别客气,给我好好招呼他,别打成治不好的残废就行”

于是,赵璩此后每次从赵抗那儿回来,身上总会多出几块淤青

不得不佩服他确实很有毅力,十多天后他才忍不住向赵抗发牢骚道,“皇兄,你的这些手下怎么这么难追?我以前追女人,哪次不是一追一个准?”

赵抗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你以为那些女人是真喜欢你吗?她们不过是看重你身为皇子和郡王的身份,想攀上高枝罢了,她们喜欢的是你的身份地位,而不是你的人!”

赵璩怔住了,显然赵抗的话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接近一年时间里,他再也没碰过女人

其实赵抗这段日子也一直在观察赵璩,他虽然是半桶水博而不精,但他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也没有皇子的架子,如果他做皇帝的话,也许并不差呢。当然,赵璩并不是一个勤奋的人,自身的毛病也相当大,除非实在没人可选了才有那个可能。可在赵抗看来,他做一方总督应该可以胜任,当然,最好配点办事干练的能臣。不过,对大宋的皇子来说,如果没能继承皇位的话,基本上也不会有机会担任实职,只能一直在家混吃等死,所以赵抗也只好暗暗叹息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后宫佳丽

由于在临安过得远比想象中的更愉快,赵抗决定留在临安过完年再回赵国,反正国内有虞允文主持,自己不回去也没大事。而两个姐姐就更是高兴,因为赵构终于能够坦然面对女儿,而她们也原谅了自己的父亲,能再多留几天她们自然是求之不得。赵抗和父亲的关系虽然日益缓和,但大多数情况下,见面时仍然没多少话可说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在过年前吴皇后将赵抗介绍给赵构的妃子们认识,结果惹来了一堆尴尬麻烦的事端

赵抗自认为见过的美女已经不少了,**姐妹、以及千鹤的母亲等人都是难得的美女,但是和眼前他的这些庶母比起来,就都显得没那么惊艳了。不得不承认赵构确实很聪明,重质不重量使得其很少扰民,而自己也同样可以饱享艳福,比起唐朝皇帝动不动宫女数万要高明得多了。不过赵抗想到赵构身上的毛病,就觉得这一切很有讽刺意味

这些妃嫔大多二三十岁,比赵构要小上不少,赵抗很快便想到,这是因为赵构做康王时的妻妾都被金人掳掠到北方的缘故。赵抗现在的处境相当麻烦,那些一直渴望有个孩子的女人,见到样貌幼小(相对他的真实年龄来说)而显得异常可爱的赵抗,都表现得非常激动。本来受人喜爱也是应该高兴的,可女人一多就会出事。不知道是哪位开了头,女人们在出言赞叹的同时,开始对赵抗动手动脚起来,就像对待宠物和幼儿那样。一会的功夫,赵抗已经被上下其手,揩了不少油,顿时面红耳赤。要不是吴皇后发现情势不对,厉声喝止,他就要忍不住运内力震开她们了,那样的话日后大家就不太好相处了。

“你们在干什么!你们可是他的母妃,怎么一点都不庄重!抗儿他过年就二十岁了,别把他当小孩子啊!”,吴皇后话一出口就想起自己当初也差点有类似举动,脸上不由微微泛出红晕。

“皇后姐姐,人家也是看抗儿生得太可爱,才忍不住的嘛。”,一个看上去比较年轻的妃子笑道,“捏上去比女孩子还水灵呢,不愧是皇上的儿子啊。”

她这话一出,众女又叽叽喳喳起来,搞得现场喧闹不堪,直到吴皇后咳嗽示意才慢慢平静下来。

利用这个间隙,赵抗也得以看清这些庶母的面貌,“看来老头还是比较喜欢柔弱的女子,是因为他太文弱,所以希望在女人面前显得强一点以挽回那可怜的自尊吗?”。这时有个发现令赵抗很无语,他的医术如今已经是天下罕有,自然不难看出妃嫔中竟然还有两个是处女

“这是怎么回事?哦,应该是老头那个以后新纳的吧,大概是老头那时还不肯放弃,所以这两个女人就成了牺牲品,真是可怜”,赵抗心中叹息了一声。

而两女中一个姓刘的贵妃可以说是风华绝代,不光在妃嫔中鹤立鸡群,就算比起当初令赵抗惊为天人的江晓云,以及如今美貌不逊于姐姐的江晨星,也明显更胜一筹。而且,与冷傲难近的江晓云、以及野性难驯的江晨星比起来,这个刘贵妃更像是正常男人心目中的女神,绝对是尤物中的尤物,每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会生出将她占为己有的念头吧。

“这个女人绝对具有引起一场战争的力量啊。”,赵抗慨叹道。他是不太正常的男人,所以反倒没有多大的歪念,当然,庶母的名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那个刘贵妃大概是第一次见到男人对她的美貌无动于衷的,看向赵抗的眼神有些好奇。

而赵抗则觉得很好笑,“其实老头也挺可怜,这样的美色,看得到,却吃不到”

等到女人们平静下来后,赵抗便一个个给她们行礼,赵构的妃嫔虽然在皇帝中算是少的,但也有二三十个,把赵抗烦得够呛,“这些做皇帝的都是脑子进了水,搞这么多老婆有毛病啊!难怪大部分都活不长”

赵抗在行礼的过程中注意到一点,这些女人看上去都很有文化,不知道是因为赵构的文化素养极高,她们受到了影响,还是当初选秀时就同时有文化水平的要求。从吴皇后的情况来看,应该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她就是进宫后经过长期的努力学习,才具备现在的不俗文才的。

与赵构这些个个都堪称才女的妃嫔一比,赵抗身边的女人几乎全部可以看成文盲,令他不免有些失落,“要不,我什么时候也去找几个才女?”

这时赵抗才明白“妻子如衣服”这句话的意思了,对男人、尤其是有地位的男人来说,女人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作用外,还起着装点门面的作用,“我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好面子了?”

几乎每个人都对赵抗那与年龄不符的面貌感到奇怪,赵抗只得再次进行解释,但不少女人居然这样回答,“永远年轻啊,真令人羡慕!”

赵抗简直要气死了,再次感叹女人果然是奇怪的生物

不过赵抗也有收获,每个庶母都送了一件礼物给他,令他大赚了一把。自然他也得有所表示,那给女子养颜的药丸自然是绝佳的回礼,那些妃嫔们一个个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赵抗则心中暗笑,这药丸的成本并不高,一粒才二贯铜钱而已,这次他真的是大赚了。

“要不就给这种丸药起名叫‘养颜丹’吧,我想销路一定很不错的。”,赵抗贪心的老毛病又犯了

这时一个妃子突然发起了牢骚,“皇上太偏心了,三个孩子全部都给皇后姐姐了,我们一个也没分到”

她这话一出就像炸开了锅,其他妃嫔也纷纷吵嚷起来。确实,由于赵构的问题,她们无法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而又没有孩子陪伴,那日子确实是挺悲惨的,也难怪她们心理会失衡。

吴皇后呵斥道,“你们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能照顾好孩子吗?”

她的这声厉喝令现场安静了一些,但很快又有一个妃子叫道,“我们只是想有个孩子,这也不行吗?”,于是局面很快就濒临失控。

吴皇后毕竟不愧是皇后,知道眼前的情况如果失控的话,后果会很严重,万一局势恶化的话,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她皇后的位子。就算没那么严重,有赵抗这半个外人在旁边看看,传出去也很难听。于是,很快她便计上心来,叫道,“你们不是想要个孩子吗?本宫倒有个主意!不过要看抗儿愿不愿意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夜宴风波(第三更)

“只要儿臣做得到,一定谨遵母后懿旨。”,赵抗知道吴皇后这是要卖自己了,不过他也只能帮着数钱

“大家看这么做行不行?抗儿这么可爱,本宫一人独占是太贪心了点,要不本宫奏明皇上,让他成为我们大家共同的孩子如何?”,吴皇后说道。

赵抗立时明白了她的用意,另外两个儿子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吴皇后不可能让出,那会影响到她日后的地位。而赵抗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让一让损失很有限。

那些妃嫔们个个都聪慧非常,自然也很容易就猜出了吴皇后的意图。但那两个皇储候选人她们本来就是不可能争到的,如今能有赵抗这个看上去更可爱的孩子,她们已经很知足了。

赵抗自然也不好反对,安慰自己道,“多些义母也没什么不好吧。”。他这时还没意识到,这样一来,他以后便可以自由出入后宫,无需请求赵构批准了。

吴皇后虽然摆平了此事,但毕竟损失不小,心中不免有些不快,晚宴进行到一半就先告辞离开了。于是就剩赵抗一个人陪着这么多千娇百媚的庶母,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妥,正要告辞离开,那个刘贵妃说话了。

“抗儿,你怎么不喝酒啊?你看我们这些女人都喝了,酒能助兴啊。”,刘贵妃略带醉意说道。

“酒能乱性才对”,赵抗心道,但嘴上还是答道,“多谢母妃美意,但儿臣曾经在恩师生前立过重誓,终此一生,滴酒不沾。”

妃嫔们见他说得郑重,都一时不好再劝下去,夜宴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

这时还是那个刘贵妃出来打圆场,“抗儿你的恩师?能给我们讲讲吗?”,她的眼神闪动,看上去充满了好奇。

赵抗现在发现这个看似娇弱的绝世美人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好对付,只能简略地将陆仁以及当初教育训练他的事说了出来。

“好可怜,那么小的孩子”,妃嫔们纷纷感慨道,几乎是众口一声地谴责陆仁的惨无人道,“那老头可真狠,亏他做得出来。皇上也真是的,居然把这么可爱的儿子交给那种人。”,大概是喝了酒的原因,大家胆子大了很多,连赵构也一并骂上了。

赵抗看着这一切,真是哭笑不得,“老师要我禁酒,看来还真是很有道理。”

大概是好奇心被激发了,妃嫔们的问题越来越多,使赵抗疲于应付。问得最多的问题自然是“有没有喜欢的姑娘?”之类的,另外,对赵抗突然停止发育这件事,她们也有着极大的兴趣。

“抗儿,你说你十四岁后就不再长大了,是只有相貌和身材不长了,还是所有的一切都不长了?”,刘贵妃脸上的醉意更浓,说话也愈发大胆起来。

一直被人揭疮疤,赵抗心里很不高兴,但也只能如实答道,“所有的一切,全停下来了,就像时间定格了一样。”

“也就是说,你还相当于一个十四岁的男孩?怪不得皮肤这么细嫩,比我还好”,妃嫔中年纪最小的郑贵人不知道是不是觉得不甘心,忍不住又捏了赵抗一把。

“等等,照这么说,岂不是皇上要绝后了?”,一个妃子叫道,这话点醒了其他妃嫔,大家都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着赵抗。

“虽然十四岁就停止生长了,不过娶妻生子应该还是没问题的。”,赵抗忙辩解道,他可不想有那种不光彩的名声。

“那就好”,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时不知是哪位喝醉的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引来了一场混乱,“嘻嘻,能不能看看?”

这话一出就好像捅了马蜂窝,再加上妃嫔们大都喝了不少,居然有人把赵抗的上衣扯了下来,还说了一句“看哪,毛还没长呢!”

赵抗一时真是羞愤欲死,终于忍不住发怒了,“母妃们请自重,儿臣不是三岁小儿,如果不小心伤到你们,到时候面上都不好看!”,与此同时,一直压抑着的滔天气势一下子又涌了出来。

被赵抗这一喝,妃嫔们的酒意减退了不少,开始意识到刚才的荒唐,大家一时都有些尴尬,不知该如何打圆场。

赵抗这时把语气稍稍放缓说道,“儿臣知道母妃们平日里的辛苦,这件事就算了,希望大家都当它没发生过,现在子时已过,儿臣先回去了,告辞!”。赵抗声音虽然不高,但自有威势,一拱手便离开了皇宫。

大家这才意识到,赵抗虽然看上去还像个孩子,但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子,他同时还是一国的君主和大军的统帅。

“看上去还是个孩子,但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刘贵妃看着赵抗的背影,喃喃自语道。

虽然闹出了这么尴尬的事,但好在没有非当事人在场,而赵抗和那些妃嫔都不可能将此事说出去,所以这件丑事才没有传开。即使如此,那些妃嫔再见到赵抗时总是显得不太自然,而那件事中最乱来的刘贵妃倒是显得很坦然,令赵抗不由怀疑她那天也许真是喝醉了。

不久,除夕终于到了,这也是赵抗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年,两个姐姐更是开心得很,仿佛连身体都好了不少。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赵抗对自己的父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我的变态,也不一定是老师培养出来的,说不定是从老头身上继承下来的呢。”

赵构这人其实很重感情,无论是对母亲、发妻还是现在的吴皇后和其他妃嫔,确实感情真挚,大概也只有当初对赵抗的母亲是利用居多,那么他究竟不正常在哪儿呢?

一般人如果失去挚友或至亲,会伤心难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赵构则不同。因为难过也不可能让死去的人活过来,所以他哭上半个时辰不到,就可以像没事人这样。做了亏心事也是一样,过上一点时间,他就完全不会内疚。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就是赵构他很会麻醉自己,这也正是他这些年来心中备受煎熬却依然保养得很好的原因。赵抗其实也是这样的,只是他也很难确定自己这样是来自于赵构的遗传,还是来自于陆仁的教育。这样的人,自己会活的很快活,因为快乐的时光长久,而痛苦则会很快过去,但在一般人看来则往往难以容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儿子在父亲死后下葬时已经能嘻嘻哈哈开玩笑,我想没人会认为他不是一个不孝子吧。

第三百二十七章  灵 感(第四更)

赵构离完人还差得远,他极端自私,虽然他爱很多人,但为了自己,他是什么人都可以牺牲的。他心中的排序是:自己最重要,其次是自己的家人,然后就是外人,最后是敌人。也即是他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人,为了家人,可以牺牲外人,为了外人,可以牺牲敌人。

这点在赵抗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不过赵抗比他父亲优胜的地方在于,一旦到了公事上,他就能以公平为第一准则,而不会因私废公,这就要感谢已故的陆仁了。

不管怎么说,在如今自己没遇到威胁时,赵构还是表现得相当温情脉脉的。赵抗也部分接受了他的感情,心中却在慨叹,“如果生在太平年代,他会是个好皇帝的,可惜,这就是命运吗?”

“不对!”,赵抗好像突然想通了什么,“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在那种局势下,根本不可能出现能平定乱世的好皇帝!”

确实如此,因为大宋崇文抑武,所以才会遭到灭国之祸。而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皇子,几乎必然对军事一窍不通。以赵构为例,他在赵佶的儿子里是唯一一个会武艺的,但也仅此而已,对军事他就完全是个外行人了,而其他皇子更不必说。要他们去平定乱世根本就不可能,没怎么接触过军队就会带兵的天才,几百年才出一个,比如虞允文和后来的伟大领袖,指望他们出生在某个特定的家族中,这概率比起买彩票也高不了多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平定乱世,就必须改朝换代,出现新的皇朝,这样也许还有机会。但那对原先的皇族来说,可不仅仅是丢失权位那么简单,等待他们的是灭族

而如果靠手下的大将去收复失地,那么结果其实也是一样。如果失败,国力虚耗,很可能会就是一蹶不振,甚至亡国,那自然是死路一条。而如果成功,那黄袍加身的场景必定再度上演,就算大将再忠心也是没用的,部下为了富贵一定会将其硬推上去,就像宋太祖赵匡胤一样。而新皇帝能够善待旧皇族的概率实在太低,像赵匡胤这样的仁慈之君,历史上可没几个啊。

国家强盛,谁都希望,但如果要付出生命做代价,恐怕比例就远不到一半了。而如果要以自己全部族人的生命为代价呢?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而且就算真这样做了,也未必会有什么好名声,因为汉文明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有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战国时魏国大将乐羊率军征伐中山国,他的儿子此时在中山任职,被抓作人质。中山王派人要求魏文侯退兵,不然就杀了他儿子,但乐羊毫不徇私,继续攻城。最后中山国被灭,而乐羊的儿子也被杀死。但是以儿子性命为代价完成魏王重托的乐羊,回国后却遭到了冷落。魏文侯的理由是“他连自己儿子的命都不在乎,还能对我忠心吗?”,而后来的历代皇帝都以此为教材,认为这类人不可信用

乐羊的事还是发生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而后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后,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在五胡乱华及随后的南北朝里,那些为了保全家族投靠外族的人甚至受到夸赞,而为国牺牲全家的人则受到鄙弃,这种文化氛围正是导致现在这种局面的根源。虽然明面上都说国家重于家庭,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家庭显然更为重要,那南宋只剩半壁江山就不足为奇了。

“不对!并不是毫无办法,只需要稍作改动即可,关键是制度!”,赵抗很快就想通了,看似毫无生机的制度,只要稍作改动,结果便全然不同,即使民风不怎么尚武都没有关系。

其实这就是他设想中的国家制度,所有的皇族都必须将军事作为从小学习的首要课程,并在成年后派到战场上去历练。这样军权都掌握在皇族手中,异姓将领造反的情况就基本可以避免了。而那些文臣嘛,骂骂人是可以的,闹不出什么大事来,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这样做唯一的危险就是同室操戈,但是别忘了,这种体制下,只有最能打仗的皇子才能成为皇储,继位后又获得了中央庞大的军力,岂是那些兵力不足的藩王所能反得了的?

但是,如果老皇帝因自己的偏爱,选择了军事能力并不是最强的儿子继任,那这个体系便会崩塌,所以皇储绝不能由原来的皇帝指定。

至此,赵抗终于豁然开朗,他心目中较为理想的国家制度终于初步完成了。日后谁也想不到,这个奠定了国家根基的制度,竟然是来源于他在除夕家宴中的一次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