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宋-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喜欢清静的他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福音。说到凤鸣,他除了武功大进,估计很快就能进入超一流高手行列以外,由于天下已经少有人可以威胁到他,他也毫不客气地恢复了原姓,改名叫郑鸣岐。而他的性别虽然已经成了近乎公开的秘密,但在他强横的实力和赵抗的护短下,已经没谁再喊说“铲除妖孽”这样的话了

就在赵抗想到郑鸣岐的事情时,却听到屋顶上传来了他的一声“娇斥”,“什么人!”

等到赵抗父子跑到屋外一看,只见郑鸣岐已经与一位少女斗了个不亦乐乎,以他现在的武功,居然也只是和对方打了个平手,显然那位少女也绝非泛泛之辈。由于距离甚远,两人的移动速度又都快得惊人,赵抗虽然觉得那位少女有些眼熟,却没能看清她的面貌,而这时小辛弃疾却突然用力挣脱了赵抗按住他的大手,高声问道,“是姐姐吗?”

赵抗受到提醒之后,这才明白过来,出言让郑鸣岐罢斗。其实也不是赵抗这个当父亲的不负责任(其实确实是挺不负责任),主要是千鹤上次离开时才十二岁,这两年正是女孩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也难怪他一时没认出来了。而辛弃疾与姐姐在一起的日子要长得多,能赶在赵抗前面认出,也并没什么好奇怪的。

“你是父王?”,千鹤翻身飘下了屋顶,看到如今身长六尺的赵抗,一时竟没认得出来。而接下来,她和赵抗两人几乎是同时说出的一句话令王宫内几乎所有听到的人都笑喷了,“你长大了”

父亲说女儿长大了,并没什么好奇怪的,事实上千鹤也确实长大了。现在的她虽然脸上还有几分稚气,但身材却已经完全长成了,日本女子早熟的传闻看来并不是空穴来风。快满十五岁的千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已经是大姑娘了,只有在赵抗怀里撒娇时还能依稀看见一点孩子般的天真。

可女儿说父亲长大了,这就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赵抗心里再次将陆仁这个死鬼骂了数遍,要不是当初那个正太控捣鬼,赵抗也不至于拖到二十岁才开始第二次发育的后半段,以至于见下女儿都闹出大笑话。不过尴尬归尴尬,赵抗正在心生歉疚的时候见到安然无恙的女儿,自然是非常高兴。一向沉稳冷漠的赵抗,竟然一把搂过千鹤紧紧抱在怀里,直到辛弃疾开口他才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过度亲昵似乎不甚妥当,这才将千鹤放开,问起她这两年来的情况。

被赵抗难得地抱紧,千鹤不觉脸现晕红,现在的赵抗虽然武功大不如前,但比起她当初离开时却更具男子汉的魅力。可就在千鹤心神俱醉的时候,小辛弃疾却不合时宜地开了口,令赵抗将她放开,嗔恼的千鹤不由狠狠瞪了弟弟一眼,搞得年幼“无知”的小辛弃疾一头雾水。和两年前相比,千鹤的个子高了不少,虽然由于血统的原因,现在的她也不过五尺出头,但比起她已故的母亲却要高上不少,可能是从小习武的缘故吧。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千鹤不但完全继承了母亲的美貌,而且青出于蓝。更为难得的是,千鹤那久经历练而显得比真实年龄更为成熟的气质之中却依然可以看得到孩子般的纯真可爱,再加上她那如同瓷娃娃般精致的面孔和在东方女性中难得的身材,千鹤已经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少有的小美人了。这一点从她那已经有“小色鬼”之名的弟弟就看得出来,只见小辛弃疾滴溜着一对乌黑明亮的大眼睛看着姐姐,不知道心里正打着什么主意。

即使只看千鹤武功的惊人进步,赵抗也猜得出她这两年来的生活绝不平淡,但不知什么原因,千鹤并不愿详谈,赵抗也就没有多问。而这时千鹤却突然严肃起来,“禀告父王,您布置的任务,臣女已经完成!”

若千鹤所言不虚,那么日本“万世一系”的稳固统治根基已经开始动摇,赵抗本应该很高兴才对。可看着因为自己而要背叛同胞和祖国的女儿,赵抗的心中突然一阵压抑,口中不自觉地吐出了他一生中几乎没怎么说过的一个词,“对不起”

第四百四十五章  身世之谜

千鹤虽然天性怪异,但一样有和常人没什么区别的喜怒哀乐,听到了赵抗道歉的话后,千鹤一直以来都很阴暗的内心一下子舒解了开来,眼角也闪现出点点银光。虽然说千鹤并不后悔当初的取舍,但能不取舍,还是不必取舍的好啊!

而当赵抗表示他安排给千鹤的后续任务立即终止,让她别再回日本以后,千鹤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此刻的她心中第一次被巨大的幸福感所充满,因为在她记忆之中这还是赵抗第一次因私废公,这是不是证明她已经是赵抗心中最重要的人了呢?不过,尽管少女的心正在不争气地剧烈跳动着,千鹤却表示她在日本还有些私事要处理,所以过不了多久她还得回日本一趟。

既然女儿态度如此坚决,赵抗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反正以千鹤现在的武功,就算在中原也没几个人能伤得了她,更别说在小小的日本了。只不过一向好奇的赵抗对女儿有何私事要办,还是生出了不符合父亲身份的揣测,只不过详情到底如何,只有千鹤自己才明白,事情还得从赵抗当初针对日本的计划说起

日本人当初之所以被赵抗视为“很大的麻烦”,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在信仰上,日本人的神道教传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构成了大和民族的标志性特征,就如同方块字作为汉人的特征一样;而日本极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又与其相辅相成,构成了日本社会的主体。对于血统杂驳而人数不少的日本人来说,要想彻底征服他们,就必须从这两者下手。由于神道教的兼容性极强,虽然佛教等外来宗教也传入了日本,但并不足以动摇其根基,而一向厌恶宗教的赵抗也不可能尝试创立一种全新的宗教去对付日本。所以赵抗最后只能从日本的等级制度入手寻找爆破点,而天性嗜杀的日本少女千鹤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赵抗心目中爆破手的最佳人选。

日本人并不像天竺人那样软弱无用,为什么他们竟然能够一直忍受那种几乎永无出头之地的等级制度呢?日本的分封制度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使得境内出现的民变无法蔓延开来,故而始终难以颠覆全国政权。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都很守规矩,举例来说,日本武士按照律法是有权杀死对其不恭的平民的。如果是在中国有这样的规定,肯定会有不少武士因此滥杀无辜,反正这恭敬不恭敬的标准在他自己那里,谁又能说得清呢?于是恐慌必将在百姓中间蔓延,统治就必然无法稳固。而在日本,情况却全然不同,几乎没有武士会去杀死已经服软的平民,而平民只要服软就一定能活下来,公卿等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地整齐划一,这在作为多民族大国的中国,是很难见到的。日本人欺软怕硬的民族性格便是由此产生,而彼此克制形成的妥协,并产生了各阶层间的信任,从而有力地维护了日本统治体系的稳定。

由此,赵抗并不困难地找到了破解的办法,那便是设法瓦解这种信任,令日本各阶层之间彼此猜疑。只要让日本的下层见到就算对上层服软,仍有很大的可能死于非命;而日本的上层也发现,即使是并不危及下民生命的剥削索取,也会招来下层民众的暴力反抗时,日本那看似牢不可破的等级制度将不再坚固,只需轻轻踢上一脚,整间屋子就会垮塌下来。而失去等级制度这一根基,日本的“皇国”思想便成了无本之木,烟消云散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而赵抗当时分派给千鹤的任务也就不言自明了,千鹤回到日本后,首先建立了一支不算强大但却相当精干的地下势力。大概是由于赵抗的影响,这股势力的成员大多来自于盗匪贼寇,但后来也有少量浪人和拔忍加入。他们一开始只是装成一些佃农的远方亲戚,杀死了下乡收租的武士大人,引起不少地方的动乱。其后千鹤又亲自出马,冒充上级公卿的小姐,将所到之处的武士与平民往绝路上逼。而随着千鹤的武功突飞猛进,她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甚至换上忍者装束去袭击公卿朝臣,当然,那些受害者及其亲友部属肯定以为千鹤是对他们心怀不满的武士雇来的。于是,这两年里日本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而本来权威就已经不如以前的天皇,如今的处境更是微妙。

不过,千鹤这两年的作为,也衍生出一些赵抗意料之外的影响。由于日本国内动荡不安,直接掌握军权的武士阶层的地位大大提高,本来高高在上的公卿和皇族已经渐渐难以镇得住他们了。而千鹤某次行刺失败后遭到了知名剑客的追杀,虽然以她当时的武功,那些家伙自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但那几个幸存下来的剑客却藉着与千鹤交手的体验发现了日本剑道内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了改良。由于日本武技的弱小并非是日本武士的能力不足,所以错误与缺陷得到纠正之后便有了惊人长足的进步,而出色的剑道与枪术高手也随之不断涌现,这可就是千鹤万万没有想到的了。

尽管如此,千鹤的行动一直都相当顺利,直到一个多月前,她刺杀某位内臣时面巾意外脱落,而那位内臣临死时惊异的眼神就好像认识她一样,这不禁令千鹤的心中再起波澜。由于母亲早逝,连她的名字都没来得及(也可能是为了千鹤的安全而没敢告诉)告诉千鹤,再加上面貌变化最大的那个阶段她基本上都在国外渡过,理论上查出她身世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不想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千鹤此前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头绪而不得不将这个想法埋在心底罢了。

但是,这次意外却令千鹤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千鹤现在的相貌酷似其母,那位内臣不可能认识千鹤,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认识千鹤的母亲。而那家伙是内臣,也即是说千鹤的母亲很可能原来是日本宫廷之人。按理说这应该不难查,可是日本皇室这十来年里权力斗争极其激烈,内臣的人事变动很大,而千鹤武功虽然已经很高,但毕竟不过是个不到十五岁的少女,也不敢过于托大深入宫内。屡次无功而返,再加上对赵抗的思念,千鹤最后还是选择了先回赵国复命。但既然这个念头已起,千鹤就不会放过查清自己身世的可能,即使是赵抗反对,她也非要再回日本继续查探不可,再说她的那点“部属”也都没安置好呢。

第四百四十六章  眼 睛

赵抗见千鹤执意要走,只能叹了口气,许诺道,“那我让吹雪陪你去好了,她现在的功夫只会在你之上,你们两人联手,日本没什么地方去不了,就你一个人我始终有些不放心。”,说完有些宠溺地摸了摸千鹤的头发。

千鹤想到有吹雪帮助,自己的身世之谜应该很快就能解开了,一时之间还是很高兴的。她这次回来的时间并不长,可是赵抗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并没能抽出多少时间来陪女儿,令她很是生气,整天都嘟着小嘴不愿说话。赵抗也很无奈,这段时间也不知怎的,什么事情都冒出来了,而吴铭又跑到越南做他的“王夫”去了,光靠虞允文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赵抗只能向女儿耸耸肩,以示自己的无奈了。最后被千鹤逼得没办法,只能允诺等千鹤下次回来以后再将时间补上。

小辛弃疾倒是很想陪姐姐,但他也有着极为繁重的学习任务,情况比赵抗好不了多少,再加上千鹤对这个小弟弟似乎也没什么兴趣,当初爱护他不过是做给赵抗看的罢了,现在两人都长大了,千鹤便理所当然地藉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不理弟弟了,令小辛弃疾很是失落

辛弃疾已经十岁了,并不愚笨的他虽然也认为若秉持公心,他爷爷辛赞的确是该死的,可是一想到自己当时说的话,辛弃疾的心中就如同正有毒蛇啮咬一样。虽然爷爷听到他的话后,可以放心地撒手人寰,可是听到最疼爱的孙子说自己该死,爷爷的心中该是何等地痛楚啊!即使辛弃疾天性开朗,可他还是会时常被噩梦惊醒,难道该杀了赵抗为爷爷报仇?可是赵抗那时并未做错什么,甚至欺骗辛弃疾其实都是为了他好,要不然一个几岁大的小孩怎么可能安心待在仇人的羽翼之下茁壮成长呢?那么辛弃疾是不是应该自尽向爷爷谢罪呢?可是若他那样做,只怕九泉之下的辛赞会更加睡不安稳吧?也许,只有快快长大,早日投入那充斥着血与火的战场中去,才能将一起的不快全都忘却

说起来,辛弃疾的理想要比他的义父现实得多,总结一下无非四句话,“醒掌天下剑、醉卧美人膝、杀人如草芥、使钱如泥沙”,可是也正因为这样,辛弃疾越来越看不懂他的义父。赵抗现在年纪也不算小了,居然还一直独身,实在令人不解,辛弃疾在千鹤回来那天的家宴上就提出了质疑。结果赵抗对此不置可否,而姐姐则投来想要杀人的寒光,小辛弃疾立刻噤若寒蝉。辛弃疾不觉有些奇怪,为什么只要一提到赵抗娶妻的事,姐姐的反应就会那么大?难道是怕赵抗有了亲生儿女后,就不再疼爱他们两个了吗?辛弃疾不禁暗暗摇了摇头,觉得姐姐的心眼实在太小了点,总不能为了让义父继续爱护自己,就让他绝后吧?

关于赵抗的婚事,如今在赵国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即使连虞允文也不再问了。反正赵宋皇室子弟还有不少,经过这几年的教育和培养,也出了几个贤能之人,王储的问题暂时不必太担心。倒是赵抗的两个姐姐,因为有过凄惨的经历,反倒是猜到了一些端倪。在她们看来,赵抗很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关系,而怀疑自己能否尽起丈夫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赵抗已经患上了“结婚恐惧症”

关于解决办法,姐妹俩倒是想到了一个。当初她们俩因为精神上的创伤太重,也早就绝了成家的念头,但是当赵抗将她们指婚给郑南臣为妻后,夫妻生活却一直很和谐,所以她们都十分感激赵抗当时的决定。因此,她们打算将这件事告知南宋的吴太后,请她对赵抗施加压力,逼赵抗尽快大婚,放眼天下,能在公事上强迫赵抗的只有虞允文,而在私事上,大概就只有吴太后了

而赵抗并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各自打着不同的算盘,现在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作出决断,这第一件就是赵奈的事,他需要为其找一双“眼睛”。赵奈虽然因为双目失明的缘故,并未再参加过实战,但他的冷静与判断力绝对是出类拔萃,可他既有着不能视物的天然缺陷,心地又太过善良,以致于他常常表现得有些优柔寡断和妇人之仁。换句话说,担任赵奈辅臣之人,必须狠辣果断、如果观察力再出众一些就更好了。赵抗手边确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只是起用她这个问题人物,会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呢?

白莹钰自从归顺赵抗以后,为其出过不少奇谋,以其建立的巨大功勋,在赵抗看来已经足以为她昔日的过错赎罪了。可是,让她这样的女人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赵抗必然承受很大的压力,而若只是出谋划策,根本没必要走上前台,所以这件事就一直搁下了。而这几年来,白莹钰的品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现在的她虽然依旧是无男不欢,但却再没弄死一个人,较之她昔日的疯狂,已经可谓是天壤之别了,所以在半年前赵抗就动了起用白莹钰的念头,只是那时还没想到合适的岗位。而现在来看,赵奈虽然当初英俊清秀,可现在早已破相,决不至于引起白莹钰的觊觎;而赵奈双目失明,也不致受到烟视媚行的白莹钰诱惑,这两人成为合作搭档倒还真像是天作之合。

当然,合适不合适,用过才知道。赵抗并没有立即让白莹钰出任实职,而是让她和赵奈一起听课,以看看两人的契合程度。当然,这种情形赵抗都是将“小色鬼”辛弃疾支走的,要不然这小子见到生性豪放的白莹钰,岂不是成了干柴烈火?

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赵奈与白莹钰联手的情况下,各自的不足都得到了弥补、实战如何还不好说,至少兵棋推演中,即使是赵抗都很难获胜。可就在这时,赵抗却将两人的情况毫无隐讳地介绍给对方,赵奈的事只是令人同情和钦佩,还没什么问题,而白莹钰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人品端方的赵奈若是不能容忍毫无廉耻的白莹钰,那么他们就算配合得再好,也一定难以精诚团结,那这对组合就没有多大的实用性了。赵抗当然可以瞒着赵奈,但想到他总有一天会知道,所以还不如在一开始就给挑明了。白莹钰虽然心怀愤懑,但还是紧张地看着赵奈的反应,自己能不能重见天日就全看他一句话了。说到底,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人愿意一直活在黑暗之中呢?

第四百四十七章  整 风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至于她的生活习惯,只要不伤害他人,那就没有什么问题。”,赵奈的回答全在赵抗的意料之中。这两年来,不知道是不是双目失明的缘故,赵奈本就善良的心地变得愈发柔软,甚至连那些导致他父母惨死的金人,也不再像当初那样切齿痛恨。现在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管犯过多大的罪孽,只要真心悔过,就应该原谅他们。”,好在他还没愚善到认为单靠教化就能令恶人改过向善,要不然赵抗肯定就直接放弃他了。尽管如此,赵抗还是不断地对其灌输“除恶即是行善”的思想,而为其选择白莹钰这个人品不端的副官,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相同的考虑。

尽管准备重用二人,但他们摆在功劳簿上的功勋就那么多,赵奈最多能勉强能当个团长,还得在有空缺的情况下。可就连赵抗都没有想到,军官的空缺会出现得这么快

赵国建立初期,赵抗曾经试行过告密制度,以进一步增强本就不错的情报工作。但是,虽然这一制度收到了远超预期的成效,但也引起了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而极大地增加了统治的难度,最后赵抗很快就不得不放弃了那次尝试。尽管如此,赵抗一直很怀念这项制度的方便好用,在一年前,赵抗决定再次试用该制度,不过现在他可务实多了,只在军队、情报等关键部门推行,副作用应该会小得多。

虽然赵抗也很期待,告密制度的启动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但当它真的生效之后,赵抗又觉得难以忍受。情报部门因为一直是赵抗亲自在抓,再加上他们的待遇本就很高,内部监督机制也相当健全,更别提他们进入系统时所受的非人训练了,所以这次告密运动并没揪出多少问题人物。可是军队系统的情形却令赵抗非常愤怒和失望,只检举揭发了一年时间,军中超过两成的中高级军官就被卷入其中。赵军还是一支年轻的军队,都已经这个样子了,要是再过十年,岂不是要连根子都烂掉了?

其实赵抗对将领们的贪心倒并不怎么敌视,在他看来这是人之常情,自从赵军建立以来,他已经多次提高官兵军饷和待遇就是明证。甚至官兵若对生活不满,也可以向他提出意见,甚至是主动退出军队赵抗也不会拿人家怎么样。可是,若有军官胆敢欺瞒于他,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而这次被查出问题的家伙九成都是属于这类情况。赵抗为了不出现错杀的情况,命令情报部门只将核查后证据确凿的名单呈上,即使这样涉及到的人数也多达一百一十九人,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大将。

由于赵抗长久以来的积威和他深入人心的吝啬形象,敢于私吞战利品、从铁公鸡身上拔毛的不过寥寥数人,还都是下级军官。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赵抗对他倒并没怎么重罚,只是采取了扣功勋和罚款的方式,即使是一个军功不够扣和一个交不出罚金的,赵抗也根据已经较赵军成立初期宽松不少的新军规只将其贬为奴隶五年而已。

可是,对于另一种被大家认为司空见惯的情况,赵抗的措置则极为严厉,那便是虚报战功。说起来虚报战功在历朝历代的军队中都是心照不宣的普遍现象,无论是军方还是朝廷,都默认了这一潜规则,军官可以多要饷银,而负责经手的文官既可以从中抽取好处,也可以借某次数据不实,进而怀疑所有的战后统计结果,从而有理有据地克扣军队该得的粮饷,有效地打压和控制军队。可是赵抗却绝对不能容忍这种现象在他的军队中出现,这一点从他在宣传中一直严禁夸大战果就可以看出一些迹象了。对战果和损失照实宣传,虽然在初期容易引起境内民众对战争的厌恶和不满,但与此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民众对于战争的忍耐力,更主要的是,官府可以逐渐获得民众的完全信任。大家都会想,官府连打输了都不瞒我们,还有什么时候会瞒我们呢?一切相信官府就会成为他们不自觉的习惯,到了那时官府无论想要民众怎样配合,难度都要小得多了。当然,赵国孤悬海外的独特性,才使得赵抗的这一“老实”做法具有可行性,如果是大陆国家,邻国只要在初期的困难阶段一渗透,很快就是身死国灭的结局

赵抗决定重处虚报战功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要增加百姓对他对赵国官府与军队的信任,更多的还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赵国人才济济,在军事上堪称天才的就至少有三人,而人才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出来。可是,天才归天才,如果得不到准确的情报,就成了聋子和瞎子,比起那些庸才来也好不了多少。当然,即使军中虚假成风,那些军事天才依然有可能根据经验推断出真实情况,可是运筹每多一个环节,战争便多一分失败的可能,既然现在纠正还来得及,赵抗怎么会让这种隐患继续存在下去呢?

这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可是赵抗真要下那狠手,又有些于心不忍,尤其是这批军官中,还有像第一军军长郭玉这样的大将。比起郑南臣、江晨星,甚至是孙大鹏等人,郭玉的军事才能也并不显得怎么突出,而他之所以能爬到这样的高位,与其对赵抗的耿耿忠心是分不开的。郭玉本是魔门长老之一,要不是他当初死顶赵抗,现在有没有赵国还很难说。其后发生的历次战斗之中,他虽然由于自身军事才能算不上出类拔萃,功劳远比不上那几位逸才,可就凭着他忠实地执行了赵抗的每一个命令,他依然一路高升,直到成为赵国最重要的部队——第一军的军长。赵抗这样做也不纯粹是出于私心(稳固统治不算是私心),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手下既要有像江晨星这种敢于违逆自己并临机决断的“刺头”,也需要像郭玉这样老实听话的将军,要不大家都无视他的命令各行其是,他这国王也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

但是,由于功勋不足,郭玉的军职虽然已经很高,但却连爵位都没有,而军阶也才刚刚达到稗将的级别,较之其他几个军长甚至那些师长都矮了一截。在这种情况下,郭玉心理不平衡也就很正常了,而他为人谨慎,只敢在那些内部平乱的小规模战斗中弄虚作假,却没想到赵抗竟然对此如此敏感,这下可真是撞到枪口上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大陆

赵抗从不徇私,这次也没例外,那批弄虚作假的家伙全都依法进行了惩处,其中三十四人被判处死刑,包括已经是一军之长的郭玉。弄虚作假这个在其他地方不算太重的罪名,却要了郭玉这种高官的命,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一时风气肃然。而见到赵抗连对自己最重要的亲信都如此绝情,众臣在有些兔死狐悲的同时,也打消了动起花花肠子的念头,他们再次确认了这句话,“在赵国老实人是永远不会吃亏的”。

“你恨我吗?”,已经面色灰暗、一脸死气的郭玉惊讶地抬起了头,想不到一向有着洁癖的赵抗竟然会来到污秽的死牢之中看望自己。一时之间,郭玉心中五味杂陈,但出于长久以来的习惯,他还是跪下来向赵抗磕了三个响头,低头答道,“罪臣不敢”

赵抗不顾污秽将郭玉搀了起来,脸上突然现出一丝诡秘的笑容,“其实你若现在想报复的话,可是大好的机会,你的武功我是知道的,我早就内力全失,可挡不住你的一掌”

郭玉的身子微颤了一下,但还是低首应道,“罪臣不敢”

“果然还是你最忠心啊!”,赵抗叹了口气,“可是军法无情,我也救不了,你怎么就这么蠢呢?以你的才能,当团长绝对够格,当师长有些勉强,我为了任命你当军长,甚至不得不将一个军拆开使用,以免你不能胜任,你应该知足才对,为什么会那样做呢?”

“罪臣知道陛下恩厚,可是大家都在背后指指点点,罪臣实在是”,郭玉再也说不出话来,一时老泪纵横。

“都四十多岁的人,还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赵抗轻叱一声,递过去一块手帕,叹道,“其实我也不想处死你,群臣之中人才虽多,但能像你那样忠心耿耿的,扳指头都能数出来。文臣早就对我穷兵黩武不满,而武将们只要带兵时间一长就肯定会拥兵自重,看来我下面不得不将各支部队的主官轮调了”

“陛下圣明!”,郭玉只是军事才能稍显平庸,脑子还是很灵光的,要不当初也当不上魔门的长老,他一下子就听出了赵抗这一招的厉害之处。而赵抗接下来的一个主意则更是令他拍案叫绝,赵抗打算增加副官的权限,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对部队主官的节制,具体措施脱胎于陆仁临终前讲过的“政委”制度,但却比他那模糊的记忆碎片要务实可行得多,效果也更好。毕竟赵抗在战争的经验上是一直运筹于帷幄之中的陆仁所无法比拟的。

“你就放心地走吧,妻子儿女都有制度保障,不必担心,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也会亲自过问的。你可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赵抗轻声问道,看样子是要到永别的时刻了。

郭玉虽然从小就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并不怎么怕死,但真到了生命的终点,也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不过他还是很快调整了过来,面色如常地笑道,“陛下您什么时候亏待过我们这些老兄弟的?罪臣虽死,亦无恨矣!”,说罢接过赵抗斟满的酒杯,一饮而尽。

谁知赵抗却似乎很惊讶地反问道,“谁说你要死的?”

“陛下您要赦免罪臣?”,郭玉激动地把手中的酒杯都打落了。确实,赵国无论是民法还是军法都由赵抗制定,他要赦免一个人,又有谁会说半个不字?而郭玉这么激动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只要不是脑子有病,谁想死啊?

可这时赵抗的表情却变得有些神秘兮兮起来,毫不客气地否定了郭玉的猜测,“那不是动摇军法的权威吗?你以为我会干出这么愚蠢的事吗?不过,我虽然不会赦免你,但你却可以靠自己拼出一线生机来”

看到郭玉被吊得七上八下的惨状,赵抗也不好意思继续逗他,便一股脑都说了出来。原来,赵抗早就想过,处死罪人的确可以起到震慑不法的效果,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