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琏二爷的科举之路-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大爷,你们行行好,放我们进去吧,不进城我们就没有活路了。”
  “不行,不能放你们进去。”左边的侍卫冷声道。
  “你们这些人也不要为难我们,我们也是奉命行事,放你们进去,我们就没有命了。”右边的侍卫放软语气说道,他只是一个小兵,看到这副情景,他心里也不好受,也想放这些难民进城,但是他要是放他们进去,他就会没命。
  “两位大爷,听说城里有吃的,我们想进去,不想死啊……”
  围绕在城门口的难民们跪了下来,都朝门口的两个士兵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祈求两个士兵放他们进去。
  贾琏看到这副情景,紧紧地皱起眉头,沉着一张脸。不让难民进城?这不是让难民白白等死吗?
  难民们求了半天没用,心里非常绝望和愤怒,立马动乱了起来。一群人围着两个士兵,要强行进城。就在这个时候,一群拿着兵器的士兵从城里出来,拿到刀横在身前,一副难民们再敢乱来,他们就会杀了他们的架势。
  看到那白晃晃的刀,难民们顿时停了下来,吓得不敢再乱来。
  “滚走,都滚走!”一个看起来是头头的士兵像赶苍蝇一样赶着堵在城门口的难民们。“再不走,就别怪我们刀剑无情。”
  难民们被刀剑吓到了,一脸怨恨和不甘地走开了。他们也没有走远,而是在城墙下蹲守了下来。
  “你们这群做官的,不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你们会遭报应的。”一个老人骂道。
  “老不死的,你再骂一句是不是?”
  “畜生,你们这群畜生……”老人的话还没有落音,就见士兵头头拔出刀朝老人砍了过去。
  砰地一声,刀没有砍到老人的身上,而是砍到王侍卫的剑鞘上。
  “你是谁?”士兵头头见自己的刀被挡了下来,满脸愤怒。
  王侍卫轻轻一抬手,士兵头头顿时后退好几步,还差点跌倒。
  士兵头头深深地打量了下王侍卫,见他气质不凡,觉得他不简单,一时间不敢乱动。他能成为守城门口士兵的头头,自然会有点眼力,能从来人的衣着和气质,来判断这个人的身份。
  王侍卫双手抱胸,用看蝼蚁地目光看着士兵头头:“我是谁?你没有资格知道。”
  士兵头头被王侍卫不屑讥讽地眼神激怒了,顿时火冒三丈地对身后的士兵吼叫道:“上,拿下他。”
  就在这个时候,贾琏出现在他们眼前。
  “这就是金陵的守城士兵吗,对手无寸铁的难民出手?”
  士兵头头见突然出现的人,长得好看,一身衣服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面料却非常华贵,还有他一身散发着贵公子的气质,让他心头一凛,顿时不敢乱动,小心翼翼地试探问道:“请问你是谁?”眼前这个脸上有灰土的年轻男人,一看就知道出生富贵,不是简单的人。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贾琏现在还不能曝光身份,神色淡淡地说,“我听说金陵被淹了,特意赶过来看望亲戚,看看他们有没有事。”
  “原来是这样啊,不知道公子的亲戚姓什么?”
  贾琏听到这话,立马挑高眉头,神色变冷:“我亲戚姓什么和你有什么关系。”
  士兵头头突然感觉到一股沉重的压力扑面而来,让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恐惧,吓得他大惊失色。
  贾琏似笑非笑地问道:“是不是不告诉我亲戚姓什么,就不能进城?”
  士兵头头连忙摇头,一脸讨好谄媚地说:“不用不用,公子请进城。”
  贾琏冷哼一声,带着两个侍卫走进金陵城。
  等贾琏他们进了城,士兵头头抬起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里又是害怕又是不安。
  “大人,您怎么让那三个人进城了?”一个士兵问道。
  士兵头头瞪了一眼士兵:“你懂什么,那三个人一看就是不什么普通人,尤其是那个年轻公子,通身的气度,一看就知道出身富贵。”
  小士兵没有看出来,只能拍马屁地说道:“还是大人厉害,这都能看出来。”
  士兵头头被小士兵恭维非常舒心,一脸得意地说:“我见过不少达官贵人,当然能看出来他们来历不凡,就是不知道他说的亲戚是哪位?”
  “城里的富贵人家就那么几家,一个是薛家,一个是甄家。”小士兵猜测道,“说不定就是这两家的亲戚。”
  “有可能。”如果刚刚那位公子真是薛家,或者甄家的亲戚,那来历绝对不凡,幸好他刚刚没有对那位公子出手。
  贾琏不知道守城门口的士兵们把他的身份猜出了一点,他和薛家,还有甄家,真有那么点关系。
  走进金陵城,见城里没有像之前看到的那么惨像,贾琏三个人心里松了口气。
  一眼望去,金陵城虽然有些破坏,但是房屋并没有全部被毁。大概发大水的时候,金陵城被淹了,但是房屋并没有洪水卷走。
  或许是因为刚退水,城里还有些乱糟糟的,道路两旁的挤满了衣衫破烂的难民。
  看到这副景象,贾琏觉得自己刚刚错怪了门口的士兵。看来,城里是有不少难民。
  有士兵,还有官吏,正在收拾街上的破烂,这些垃圾是洪水退后留下来的东西。
  “还有两天,钦差大人就要来了,我们得抓紧时间收拾干净。”一个士兵喊道。
  其他士兵和官吏附和道:“是。”
  “就把路上的破烂收拾下,其他的就不要收拾了。”收拾太好,钦差大人来了,还以为金陵没有被大水淹没。
  贾琏带着两个侍卫一边走,一边观察。能看出来很多房屋都被大水淹了,从这散发出来的一股难为刺鼻的气味就能看出来,金陵城的确被大水淹没过。
  大水已经退下去好几天了,金陵城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虽然没能恢复原样,但是没有之前那么破败和杂乱。
  街道两旁已经有不少商铺开始营业了,气氛非常热闹,完全不像是洪灾过后的凄惨景象。
  贾琏三人赶了一天的路,现在是又饿又累,在城里走了一会儿,就找了一个酒楼坐了下来。
  店小二很快就过来了,先给三人到了一碗茶,然后问道:“三位客官想吃什么?”
  贾琏他们三个先点了菜,然后向店小二打探消息。
  “小二,我之前听说金陵城被淹的很厉害,但是今天来看,淹的好像并不是很严重。”
  店小二听到贾琏这么说,立马热情地说:“金陵城里淹的并不是严重,之前发大水,金陵城的水大概没过膝盖。”
  “我见房屋也没有大水冲毁。”
  “被大水冲毁的房屋并不是很多。”店小二很是健谈,“发大水之前,知府大人通知我们,让我们去安全的地方躲了一阵子,所以金陵城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贾琏继续问道:“我见城里有不少难民,是城里的难民,还是城外的难民?”
  “那是城外的难民,都是城外乡下农村的人。”
  “我进城的时候,见城外被大水冲的什么都没有了,还死了不少人,真是太惨了。”贾琏一脸沉重地说,“我进城之前,还担心城里的情况和城外一样,没想到城里还不错。”
  店小二忽然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后小声地跟贾琏说:“客官,我们城里的人都被知府大人通知去安全的地方躲灾,自然没有出什么事情。但是,城外的人没有被通知,所以……唉……”
  贾琏一脸惊讶:“没有通知城外的人?”
  “没有,发大水之前,一直在下大雨,城外的路不好走,也非常危险,就没有通知。”
  贾琏紧紧皱着眉头,神色凝重:“难怪城外死了那么多人。”
  提到这件事情,店小二的神色也变得凝重:“城外的稻田和房屋基本上都被大水冲毁了。”
  “我进城之前,看到很多难民被拦在城门外。”贾琏一脸疑惑地问道,“我见城里的情况还不错,也有不少难民,为什么还拦着城外难民不让进?”
  店小二听到这个问题,表情顿时变了,变得欲言又止。
  见店小二一副不敢说地模样,贾琏立马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从荷包里拿出一个十两的银子递给店小二。
  “小二,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吗?”
  看到十两银子,店小二的双眼顿时一亮,连忙把银子揣到怀里,又一次地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见四周没有其他的人,他压低声音说道:“客官,我告诉你,你可不要四处说。”
  “你放心,我不会乱说,就是看到城外那些难民,心里不忍心。”
  店小二听到这话,心想这位客官是一个善良的人,心里没有任何犹豫,小声地说:“客官,你进城看到那些难民也是城外的农民,他们是知府大人故意放进来的。”
  “故意?”贾琏面露惊诧,随即装作不懂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听说钦差大人要来金陵,知府大人就故意让了不少难民进城,做给钦差大人看的。”店小二提到这件事情,眼里充满愤怒,“如果不是钦差大臣要来,知府大人是不会放这些难民进城的。”
  贾琏闻言,眼里闪过一抹冰冷,没想到事情的真相是这样,他之前还以为自己错怪城门口的士兵。
  “金陵城里有不少达官贵人,他们不想让难民进城,怕难民把瘟疫带进城。”
  贾琏沉着脸说道:“原来是这样……难怪城外有那么多难民。”
  “客官,你在城外看到的难民要比之前少了很多。”店小二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四周,接着小声地说道,“之前,城外的难民很多,闹着要进城,当时闹得很大,知府大人就派兵杀了不少难民。”想到前几天发生的大屠杀,店小二红了眼眶,一脸愤怒。
  “什么?!”贾琏惊呼道。
  “客官,您小声点。”店小二被贾琏的惊叫声吓到了。
  贾琏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声音太大,朝店小二歉意地笑了下:“抱歉,我没想到知府大人会这么残忍地对待难民!”该死的,这金陵的知府还是人么,居然下令屠杀难民!
  见贾琏也是一脸愤懑,店小二觉得这位客官很是有良心,忍不住又多说了两句:“知府大人说那些难民是暴民,危害金陵城里的安全,就下令把那些难民全都杀了,连小孩子都没放过。”
  贾琏听了这话,气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愤怒地骂道:“畜生!”
  “那些难民实在是太可怜了。”有点良知的人听说这件事情都会愤怒不已,对那些遭受屠杀的人非常同情。
  贾琏深吸一口气,把涌上心头的愤怒和杀意强压了下去,一脸感激地对店小二说:“小二,多谢你告知这么多。”
  “客官,看你们是外地的,这个时候你们来金陵做什么?”店小二觉得贾琏是个好人,忍不住提醒道,“等钦差大人来了,金陵城就不安宁了,客官你们还是赶快离开比较好。”
  “我有亲戚在金陵,听说金陵发大水,家里的人都担心在金陵的亲戚,所以让我来金陵看看。”
  “原来是这样啊,那客官您可以放心,金陵城里的百姓基本上没事,您家亲戚肯定也没有事。”
  “承你的吉言。”
  “客官还有吩咐吗?”
  “没了。”
  “那小的就先退下了。”
  “好。”
  等店小二离开,贾琏一张脸阴沉如水,“没想到金陵的知府这么大胆,竟敢屠杀难民!”
  “真是畜生!”
  “王侍卫、张侍卫,明天我们三个分头打探情况。”
  “贾大人,我们今晚就可以去打探消息。”
  贾琏知道他们武功高强,能做的事情比他多。
  “好,那就麻烦你们了。”
  三人用完晚膳,去找了一家位置比较偏,又比较便宜的客栈。住在这里,好隐藏身份。
  王侍卫和张侍卫晚上出去打探消息,他们以前跟太上皇来过金陵,对金陵比较熟悉。
  贾琏打听到附近有一家茶馆,就去茶馆打听消息。茶馆跟酒楼一样,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最方便打听事情。
  此时,金陵城东的薛府。
  薛姨妈收到王夫人寄来的信,等她看完信,惊愕地瞪大双眼,一脸难以置信地表情:妹妹居然让她派人刺杀琏哥儿?!妹妹是疯了么?!
  珠哥儿是自己病死了,又不是琏哥儿害死的,妹妹居然想杀了琏哥儿替珠哥儿报仇?!
  之前,贾珠过世,薛姨妈因为薛宝钗病了,没有回京城去参加贾珠的葬礼,但是她收到王老夫人的信,知道贾珠是病死的,和贾琏没有任何关系。也知道王夫人的疯言疯语不仅害的荣国府失去爵位,还害的王家的名声受到影响。
  王老夫人之前写信给薛姨妈,就是希望薛姨妈能劝劝王夫人,毕竟王夫人很听薛姨妈的话。
  薛姨妈知道贾珠过世后,王夫人就有些神智不清,没想到会这么疯癫,居然想杀了贾琏为贾珠报仇!
  找人刺杀贾琏这事情,薛姨妈是不会做的!
  贾琏现在深受皇上的重用,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母亲和大哥都想拉拢到贾琏,她怎么会去刺杀贾琏?
  妹妹真的是疯了!
  薛姨妈准备回一封信劝说王夫人,但是想到王夫人现在神志不清,觉得劝说应该不会有用。想了想,她就决定敷衍王夫人。过几天回信,就说她会派人刺杀贾琏,但是不会真的派人刺杀。到时候,再说派人刺杀贾琏失败。
  琏哥儿过几天就要来金陵,是个拉拢的好机会。到时候,请琏哥儿来府里做客。
  这边,薛姨妈收到贾琏要来金陵的事情。那边,甄家也受到了贾琏回金陵的事情。
  就凭贾家和甄家的关系,甄家就会派人去请贾琏来甄府做客。更别说贾琏考中六元,深受皇上的宠信。
  薛家和甄家都在打贾琏的主意,都在等贾琏的到来。
  还有比贾琏他们提前到的一群人也在等贾琏抵达金陵,只要贾琏一到金陵,他们就会出手。
  

第九十回 
  两天的时间; 贾琏和两个侍卫暗中打探消息; 发现了很多事情。准备等姜大人来了; 在向他汇报。
  两天后; 钦差大臣的队伍准时抵达金陵,金陵的大大小小官员摆出很大的阵势迎接钦差大臣。
  阵势很大; 只是人数多; 并不是排场奢华。为了表现金陵受灾的情况严重; 金陵的大大小小官员们都在装可怜。
  因为贾琏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 他没有出现在队伍中,并没有引起金陵的大大小小官员注意。
  金陵的官员没有注意到贾琏的不存在,姜青云自然是不会提的。至于朱大人和沈大人也没有提; 毕竟贾琏在这次赈灾中的作用不是很大。
  接风宴结束后,姜青云详细地询问了金陵的受灾情况。金陵的官员们当然把受灾情况往最严重的方向说,为的就是得到更多的赈灾银子。
  和金陵的官员详谈了很久,直到时间不早,姜青云才回去休息。
  朱大人和沈大人自然是去找他们在金陵的“盟友”。
  别小看金陵; 金陵大大小小的官员加起来有二三十个。这二三十个官员明面上分为两派; 基本上都是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人。
  江南的很多地方的官员和京城差不多; 基本上分为两派,都是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人。
  金陵的知府姓曹,是大皇子的人。
  朱大人去找他; 更加详细地询问了金陵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听说曹大人前段时间下令屠杀了不少难民,惊得手中的茶盏掉在地上。
  “你说什么?你下令屠杀了难民?”朱大人惊愕地瞪大双眼,满脸难以置信; 接着怒斥道,“谁给你的胆子?”
  “不杀没办法,那些难民暴动了起来,不杀就会揭竿起义,到时候就会闹得更大。”曹大人说这句话的表情很是无奈,又很是委屈。
  “那你也不能下令杀那些难民!”朱大人用看智障地眼神望着曹大人,“你这不是亲自把把柄送到四皇子那边吗?”
  “关于这点,大人大可以放心。下令杀难民,是金陵所有官员的决定,不是下官一个人做的决定。”在金陵,虽然官员分为两派,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敌对,相反很微妙。比如说这次关于钦差大人来金陵赈灾,两派就达成了协议,一致对外,这个外自然是钦差大臣,然后把赈灾的银两留下来,到时候两派各分一半。
  朱大人以前也外放做过地方官,知道地方官员之间的弯弯绕绕。听到曹大人这番话,就知道他们和四皇子的人达成了某种协议。
  “你们一起做决定,可有留下证据?”
  “有。”曹大人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朱大人,“这是我们签的协议。”
  朱大人接过协议,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人和四皇子的人都在这份协议上签了名字,心里顿时安心了。
  “既然这样,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大人,这次我们要怎么应对钦差大人?”
  “姜青云不是我们的人,也不是四皇子的人,保持中立,以他怕麻烦的性子是不会多管闲事,所以不会插手我们的事情。”朱大人摸了摸自己的小八字胡,淡笑地说,“他不足为虑,但是我们也不要太过分。如果他不好向皇上交差,说不定会插手。”
  曹大人被朱大人的一番话弄糊涂了,一脸迷茫地问:“大人的意思是……?”
  “王爷的意思是这次赈灾的银子,我们不要插手,要让赈灾顺利的进行下去。”
  “啊?”曹大人惊讶地张大嘴巴,“大人,这次赈灾的银两可不少,不动的话岂不是太可惜了?”这么多银子,不把它拿下来,太可惜了。
  朱大人也觉得可惜,但是这是王爷的命令,不能不听。
  “王爷说这次的洪灾,皇上十分看重,不然就不会派姜青云做钦差大臣来江南。”
  “姜青云有什么好怕的。”
  “王爷的意思是这次赈灾,或许是皇上考验他和晋亲王的机会。”
  “什么意思?皇上要拿这次赈灾来考验王爷和晋亲王,谁能做太子吗?”
  “王爷是这么想的。”
  曹大人一脸惊诧,愣了半响才反应过来,随即神色非常激动,“那我们这次要好好地帮王爷表现。”
  朱大人点头:“所以,这次不要动赈灾的银子。”
  “一点都不能动吗?”
  “王爷说要动的话,也不能拿太多,不能超过十万两银子。”
  曹大人听到这话,顿时喜得眉开眼笑:“大人放心,下官们心里都有数,绝不会给王爷拖后腿。”
  “等王爷成为太子,你们以后想拿多少就拿多少,这次就先委屈下吧。”
  “大人说的是。”
  此时,沈大人那边也是这样的情况。
  贾琏得知姜青云抵达金陵,但是这个时候他不方便去姜青云,继续隐藏身份打探消息。
  姜青云抵达金陵的第二天就视察金陵受灾的情况,见金陵城外的农田和房屋全都被毁,心里很是不好受。
  视察结束后,他就开始准备赈灾的工作。
  姜青云抵达金陵的第三天,贾琏也赶到了金陵。
  金陵的官员们这才注意到贾琏的存在,知道他也是辅助姜青云赈灾的官员,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关于贾琏的消息,他们是知道的,今年的状元,连中六元,科举史上第一人,深受皇上的看重。
  贾琏一到金陵,就开始处理灾后的事情。
  第一:要妥善安置灾民。
  这次金陵城外的受灾情况特别严重,导致的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些难民要安置好,给他们安排好住的地方。
  贾琏向姜青云请示,要找一个地方安置好灾民。
  金陵的官员非常配合,找了一个很大的义庄安置灾民。
  这个义庄在金陵的郊外,也不知道是哪家的义庄,一直空置在这里。因为太久没有住人,有些破旧,但是很幸运地没有被洪水冲毁。
  派人把义庄收拾清理了下,难民们就被安置在这里。
  听说钦差大人来了,城外的难民纷纷涌向金陵城,这次没有官兵阻拦他们,不让他们进城。
  难民太多,一个义庄装不下,金陵城又没有其他空置不用的房子,没办法只好搭建帐篷,让难民暂时住进去。
  安置好难民后,第二步工作就是消毒。要知道洪水过后,会容易出现瘟疫。
  贾琏就让士兵们经常给难民住的地方撒石灰,古代没有什么消毒工具,唯一能起到杀毒消毒的,只有石灰粉了。
  不仅要经常撒石灰粉,喝水只能喝开水,不能喝凉水。有出现发热的难民,必须隔离开。
  每天熬一些预防风寒的药和强身健体的药给难民们喝,预防瘟疫的发生。
  关于难民的日常生活,每天发放粥和馒头给难民吃。还要给难民们发放衣物和棉被,虽然现在白天温度高,但是早晚温度很低,穿不暖会容易生病,到时候就会引起瘟疫。
  安置好难民们后,接下来就是尽快恢复生产。贾琏跑到城外,安排士兵们做好被洪水毁掉的稻田复垦工作。
  姜青云见贾琏有条不紊地做灾后修复工作,心里很是满意和感动。皇上果然没有派错人来,贾大人对于这方面的事情真的很擅长。
  贾琏一边安排人修复稻田,还一边派人去准备粮食的种子。等稻田复垦后,就能直接播种。
  接下来的就是修建房屋,城外的房屋基本上都毁了,只能重建。
  贾琏灾后修复和重建花了不少银子,惹得金陵的官员们很不满。他们这次本来打算少拿银子,结果还要拿银子给难民,这让他们心里很不爽。
  金陵官员们纷纷叫穷,说没有那么多银子去搞修复和重建。
  贾琏只是一个五品小官,只负责灾后修复和重建的工作,其他方面的事情就不用他操心。姜青云会搞定这些棘手的事情。
  这段时间,贾琏天天在城外搞重建工作,不知道金陵城里的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虽然不知道居然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能感觉到气氛有些不一样。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这段时间好像有人盯着他。
  因为有王侍卫和张侍卫在,贾琏很快就把这件事情抛之脑后,继续去忙灾后修复和重建工作,毕竟他们只能在金陵待半个月。他希望在离开之前,把一切的事情都弄好,这样难民们才能好好地活下去。
  身为钦差大臣的姜青云一边周旋在金陵的官员之间,一边暗地里调查事情,收集证据。
  金陵的官员见姜青云只负责赈灾,其他的事情不管也不问,没有妨碍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对他下狠手。
  这天,贾琏去义庄看望难民。
  义庄里安置了不少难民,他怕会有瘟疫的发生,就打算去看看,然后在好好地叮嘱一番,毕竟他们快要离开金陵了。
  贾琏长得好看,又帮难民做了很多事情,很受难民们的喜欢。他一去义庄,就被难民们团团围住,纷纷向他打招呼。
  见义庄的卫生还是很乱很脏,贾琏板着脸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让他们务必要把卫生搞干净,这样才不会生病。
  从义庄离开后,回到城里的路上,贾琏他们被一群黑衣人包围。
  黑衣人有二十几个,而贾琏他们只有五六个人。
  看着眼前只有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阵仗,贾琏不禁有些傻眼,他这是遇刺呢?
  这一群黑衣人个个手里拿着刀或者剑,每个人全身上下散发着浓浓地杀意。
  王侍卫和张侍卫立马前后护着贾琏,“贾大人,这群人来者不善,您千万要紧跟在我们身后。”
  贾琏回过神来,心情不由地变得沉重,真没想到他会遇到刺杀这种情况,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毕竟这种事情,他以前只在电视剧上看到过,没想到有一天会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们是谁派来的?”张侍卫冷着脸问道,“贾大人是朝廷命官,你们刺杀朝他命官,可知道会有什么下场?”
  贾琏听到张侍卫的问题,嘴角不由地抽了下,在心里嫌弃地吐槽道,这个问题太愚蠢了。如果这群人的目标是他,那么肯定知道他的身份。
  黑衣人没有搭理张侍卫的话,“上!”
  一群人黑衣人立马冲了过来,拿到刀剑杀了过来。
  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景,不会有什么感受,但是现在却真真实实地感觉到死亡的靠近,除了张侍卫和王侍卫,其他的几个士兵全都死在黑衣人的刀剑下。
  这群黑衣人个个武功高强,而且招式非常歹毒,一招致命。
  贾琏这几天虽然经常锻炼身体,让身体变结实了不少,但是他不会武功,完全不是这些黑衣人的对手。
  王侍卫和张侍卫一边要应付黑衣人,一边还要分心保护贾琏。
  他们两人的武功高强,但是黑衣人也不差,二十几个黑衣人包围着他们,他们两个应对起来有些吃力。
  一群黑衣人见迟迟杀不了贾琏,变得有些不耐烦了,招式变得又急又快又狠。
  王侍卫和张侍卫有些应付不过来了,很快就出现了漏洞。贾琏被一个黑衣人刺伤了,腹部被狠狠地捅了一刀。
  “贾大人!”
  王侍卫和张侍卫惊叫道,他们是太上皇特意派来保护贾大人的,贾大人要是出事,他们也活不了。
  黑衣人刺杀了贾琏一刀,并没有停下手,准备还再砍几刀,直到贾琏死透。
  王侍卫和张侍卫都受了些伤,有些应付不过来。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四个黑衣人。王侍卫和张侍卫以为是敌军,觉得这次他们在劫难逃了,没想到新加入的四个黑衣人并不是对方的人,而是来帮助他们的。
  这四个黑衣人武功高强,出招也非常快狠准,没过一会儿就解救掉一半的黑衣人。
  剩下的黑衣人见这四个来路不明的黑衣人武功高强,知道不是他们四个的对手,就没有再继续纠缠,以最快的速度撤走了。
  这次虽然没有杀死贾琏,但是最起码让贾琏伸手重伤。下次刺杀贾琏,就一定会成功。
  见一群黑衣人撤走后,王侍卫和张侍卫心里松了一口气。
  “你们是……?”这四个人突然出现,又是一身黑衣,让王侍卫心里很是戒备。
  “暗卫,太上皇派来保护贾大人的。”
  王侍卫听到这话,吃惊地张大嘴巴:“暗卫?太上皇派来的?”
  说话的暗卫从怀里拿出一个令牌,王侍卫认识这个令牌,心里没有任何疑问了。
  “幸好你们来了,不然我们在劫难逃了。”王侍卫心里非常震惊,太上皇不仅派他们来保护贾大人,还派暗卫来保护贾大人,真是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我们还是来晚了,让贾大人受了伤。”
  张侍卫帮贾琏简单地处理了下 伤口,让贾琏的伤口没有再流血。
  “贾大人的伤口非常深,说不定伤到内脏,我们必须赶回城里。”
  “赶快走。”
  四个暗卫随即消失了,不过并没有真正的消失,而是悄悄地跟在贾琏他们身后。
  那群黑衣人说不定还会杀回来,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四个必须紧紧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