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孽海情天梦红楼-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纨:“我们婶子来了不成?”
于是大家急匆匆又回到王夫人房里,只见乌压压的占了一地人。
下面我们来介绍新来的客人:
邢夫人的兄嫂带着女儿邢岫烟,进京投靠邢夫人来了,没想到,路上偶遇凤姐的哥哥王仁也进京,就做着伴一起来了。走到半路,在船舶停靠的那一瞬间,又遇见了李纨的寡嫂和两个女儿—李玟、李绮。大家一交谈,原来是同一个目的地,于是成了三家同行。无巧不成书,三家走了不多远,又遇见了薛蟠的堂弟薛蝌,送妹妹薛宝琴来京待嫁,听说王仁来京,也凑齐了一齐去贾府投奔各自的亲戚。
贾母和王夫人非常高兴。
贾母:“怪不得昨天的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今天有个大聚会。”
亲友相见,相互拥抱,然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接下来大家相互话离别之苦,来宾送上自己带来的礼物。
凤姐忙的不亦乐乎。
李纨和寡婶、妹妹们拉着手,无语凝噎。
宝钗拉着宝琴的手,有说不完的话。
黛玉见了,想到自己孤苦伶仃,落下了伤心的泪水。宝玉见状,劝慰了半天。
宝玉安慰好了林妹妹,急忙回叫人:“大家快去看帅哥、美女。宝姐姐的亲哥哥长那样,可她的堂弟却长这样,一表人才,还有她堂妹,你们都说宝姐姐是个绝色的人物,那是跟咱们家的女孩子比。还有大嫂子的两个妹妹,我的天啊,我的天!她们一个比一个漂亮,我今天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
袭人明显的吃醋了,不去。
晴雯、麝月早跑去看了回来了,笑着对袭人说:“你确定不去看?”
袭人:“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不去。”
晴雯:“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宝妹妹的一个妹妹,大妹妹的两个妹妹……我们家一下子来了四个大美女。”
一句话未了,探春来找宝玉了:“咱们的诗社终于壮大了。”
宝玉:“她们也会写诗吗?”
探春:“我刚才问了问她们,虽然得到了谦虚的回答‘不会’,但是以我女人的直觉我可以肯定,她们一定都会的。就算不会,也没什么,看香菱也知道结果了。”
袭人忍不住自己的好奇,问探春:“她们都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最好看,是不是真的?”
探春:“是的,她是我见过的女孩中最漂亮的一个。”
袭人更惊讶了:“那要美到一个什么程度?不行,我一定看看去!”
探春说:“老太太见了,喜欢得不得了,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闺女了。老太太要养着她,刚才已经定了。”
宝玉高兴的一蹦老高:“这是真的么?这难道真的是真的么?”
探春:“我从会说话起就没说过谎,不过有了这个孙女,就不疼你这个孙子了。”
宝玉:“我乐意。明天十六,我们诗社应该聚会了。”
探春:“看你心急的。林丫头病刚好,二姐姐又病了,湘云也没来,还有这些新来的美女们不熟悉环境,不如等人齐了,香菱的诗也不靠从梦中找灵感了再聚会。”
宝玉:“还是你想得周到。”
探春:“我们去老太太屋里,看看它们都住哪里?若不住咱们家,我们岂不是白高兴了?”
兄妹俩一起来到上房,凤姐已经安排好了:薛宝琴晚上跟着贾母;薛蝌住薛蟠的书房;邢岫烟跟迎春住一个院子;李婶和女儿李玟、李绮住到稻香村。
一切安排就绪,忽然有人来报:“保龄侯史鼐调到外省做官去了。”
贾母:“他们走他们的,把史湘云接到咱家。”
凤姐:“让她跟宝丫头住一个院子吧。”
大观园里一下住进这么多人,顿时热闹起来。姐妹们加上宝玉和凤姐已经有了十三个人。按年龄大小排序,老大—李纨,其他的十二个人,差不多都是十五六岁,就并列排老二了。除了老大,他们都是姐妹兄弟的乱叫。
香菱正痴迷写诗,可巧来了“话袋子”史湘云。俩人没日没夜的谈诗、写诗、论诗:杜甫写的太啥、李白写的太那啥……
宝钗:“我实在受不了了,你们天天谈、夜夜谈,放着两个现成的诗人不说,老提那些死人干什么!”
香菱纳闷:“好姐姐,你快告诉我是哪两个?”
宝钗笑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两人大笑。
正说着,宝琴披着一顶金翠辉煌的斗篷进来了。
宝钗:“这斗篷哪来的?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宝琴笑道:“是老太太给我的,说外面下雪了,让我披上。”
香菱仔细的看了看说:“怪不得好看,原来是孔雀毛做的。”
湘云说:“不是孔雀毛,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可见老太太有多疼你了,那么疼宝玉,都没给他。我给你个忠告你要记住,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来园子里。太太屋里不是不能去,要等太太在家时再去,她那屋里人多心眼坏,都是害咱们的人。”
宝钗笑道:“说你没心眼吧,也不对,你就是嘴太直了。”
湘云瞅了半天宝琴,又说道:“这件衣裳也就配她穿!”
说话间,琥珀、宝玉、黛玉走来了。琥珀来转达老太太的话:宝姑娘别管的宝琴太严,她还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要什么东西尽管要去,别多心!
宝钗笑道:“你还是领回她去吧,小心我们委屈了她。我们哪里不如她呢!”
湘云:“宝姐姐,我知道你说的是玩笑话,也许真有人这么想呢。”
琥珀笑道:“真这么想的也就是他了。”说完,手指宝玉哈哈笑。
宝钗、湘云:“他不是这种人。”
琥珀又指着黛玉笑道:“不是他就是她!”
宝钗笑:“更不是了。我妹妹就是她妹妹,她比我还疼她。”
宝玉知道黛玉爱使小性子,却不知宝钗和黛玉的感情已与日俱增,看了看黛玉,脸上表情平淡,不像生气的样子。
黛玉拉过宝琴的手,亲热的叫:“妹妹。”
宝玉纳闷: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说笑了一会儿,宝钗、宝琴去薛姨妈家,湘云去贾母那儿,林黛玉回房歇着。宝玉便找来了:“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亲密了?”
黛玉便笑着把说错了酒令被宝钗批评、雨中送燕窝之事都讲给宝玉听了。
宝玉:“明白了。”
黛玉:“人家都有妹妹,偏偏我没有,这不公平。”说完又落泪。
宝玉:“何必自寻烦恼,你看你比去年又瘦了不少,再不注意保养怎么行!”
黛玉:“最近我虽然时常觉得心酸,但是眼泪却比以前少多了。”
宝玉:“没听说眼泪还会少的,你想多了吧。”
正说着,宝玉屋里的小丫头来送斗篷了:“大奶奶打发人来下通知,下雪了,让诗社的成员都到她家里开会,研究明天诗社聚会的事。”
话音刚落,李纨的小丫头也来请黛玉了。
两人踏雪前去稻香村。只见众姐妹清一色大红斗篷,唯独李纨、薛宝钗和邢岫烟不是。李纨穿青色、薛宝钗穿蓝紫色,邢岫烟——贾府里最穷的小姐,家里没有下雪天穿的斗篷,只穿着家常衣服来了。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史湘云。她一身男子打扮,更加显得英姿飒爽、细腰臂长。
黛玉:“你们快看,孙猴子来了。”
众人都笑:“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穿男孩衣服比穿女孩衣服好看。”
湘云:“大家别对我品头论足的了,多说说写诗的事,这次谁做东?”
宝玉:“今天太晚了,如果明天雪停了就不好了。”
李纨:“下一夜的雪还不够你赏吗?我正想着怎么给新来的姐妹们接风,就下了雪,正好两全其美。咱们边接风边作诗,可好?”
大家鼓掌:好!
李纨又说:“要赏雪还是去芦雪广,我已经派人烧地暖去了。明天咱们大家拥炉作诗。天太冷,就不请老太太参加了,我们只通知凤丫头就行。除了新加入的五人,每人一两银子。对了,二姑娘请了病假,四丫头请了事假,这样,五六两银子也足够了。大家还有事吗?有事说事,没事散会!”
宝玉心里记挂着这事,一夜没睡好。天刚亮他就爬了起来,从玻璃窗往外一看,下了一夜的雪竟还没停,地上已经一尺厚了,棉絮般的鹅毛大雪仍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
宝玉喜不自禁,忙令人换了衣裳,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急急忙忙往芦雪广走去。
出了院门,只见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顺着山脚走过去,忽然闻到一股寒香:原来是栊翠庵中数十枚红梅开了,鲜艳如胭脂的梅花探出墙外,映着雪色,显得格外精神。宝玉欣赏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前面蜂腰板桥上打着伞走过去的,可是李纨打发去请凤姐的人?毫无疑问,是的!
宝玉很快到了芦雪广,只见丫鬟婆子们正在小路上扫雪。
众人见宝玉来了,都笑:“姑娘们吃完饭才过来呢,二爷也太性急了。”
宝玉听了,只能回去。
刚到沁芳亭,只见探春戴着帽子出来了,身后跟着打伞的丫头。宝玉知道她要去贾母那里请安,就站在亭子边,等她一起去。
进了贾母院子,宝玉就嚷着饿了,连连催饭。
贾母:“我知道你们今天有事,看你,饭都顾不得吃了。”又对凤姐说:“留着鹿肉让他晚上吃吧。”
凤姐:“还有呢。”
史湘云悄悄跟宝玉说:“咱们要块新鲜的鹿肉去园子里自己弄着吃不好吗?”
宝玉:“我跟凤姐姐要一块。”
吃完早饭,大家相约来到了芦雪广,听李纨出题限韵,唯独不见宝玉、湘云。
黛玉:“他两个不能到一块儿,现在肯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
正说着,李婶从外面进来凑热闹,说道:“那个戴玉的哥儿和一个戴麒麟的姐儿在那里商量着要吃生肉呢,长得白白净净的两个人,怎么看怎么不像土著人,为什么想要吃生肉呢!”
众人听了,全体笑倒。
黛玉:“我说的没错吧,这肯定是云丫头的主意。”
李纨忙出去找两人:“你们要吃生肉呢,去老太太屋里吃,哪怕吃一头生鹿呢,我也不管,别在这里吃病了,我担不起责任。”
宝玉笑道:“谁说我们吃生肉呢,我们烤着吃。”
正说着,婆子们拿来了铁炉、铁叉、铁丝等烧烤用具。
李纨:“你们确定要吃烤鹿肉串?确定割了手不哭?”
宝玉、湘云:“我们确定!”
凤姐打发平儿来请假:因忙着发年终福利,没时间来。
平儿也是个好玩的,见湘云邀请自己吃烤鹿肉串,就退了镯子,三人围着火炉吃鹿肉,香味吸引了探春、宝琴,火炉边围坐的人越来越多。一会儿,凤姐也披着斗篷来了:“吃好东西也不叫我。”说完,也坐下吃。
黛玉:“好好的芦雪广遭劫,被一群野人糟蹋了。”
湘云:“你不懂,这叫时尚。”
大家吃完了,平儿洗了手找镯子,发现少了一只。
凤姐:“你们尽管作诗去,我知道这镯子的下落,不出三天保管找到。你们今天作什么诗?老太太说年关近了,让你们作些灯谜大家顽笑。”
众人:“好呀,我们怎么没想到。”
第五十回 宝玉栊翠庵寻梅
大家来到地炕屋里,只见杯盘果菜都已经摆好,题目也已经出了:即景联句。
李纨:“我不大会作诗,我只说三句。”
宝钗:“还是要分个次序,抓阄。”
一号恰好是李纨。
凤姐:“弱弱的问一句,我也能说一句吗?”
众人:“必须能。”
凤姐:“你们不能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剩下的就不管了。”
众人:“粗话更好,你快说吧,说完了该干嘛干嘛去。”
凤姐:天亦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死得早。
李纨:天生我材必有用,老鼠儿子会打洞。
香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壶二锅头。
探春:半夜三更鬼敲门,路上行人欲断魂。
李绮:红橙黄绿青蓝紫,东南西北中发白。
岫烟:葡萄美酒夜光杯,金钱美人一大堆。
湘云:身有彩凤双飞翼,拔毛凤凰不如鸡。
宝琴:东风不与周郎便,赔了夫人又折兵。
黛玉:沉舟侧畔千帆过,孔雀开屏花样多。
宝玉: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宝钗:我劝天公重抖擞,天公对我吼三吼。
大家说完,李纨总结道:“够了,够了。史湘云作的最好,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宝玉:“我不大会联句,大家担待我点。”
李纨:“我刚才看见栊翠庵里的红梅开了,我想去折一枝来插瓶,但讨厌妙玉的为人,我不理她,就罚你去折一枝来!”
宝玉正好想去,答应着就要去。湘云、黛玉一起说道:“外面冷,你先喝杯热酒再去。”
两人斟满了一杯酒,说:“你喝了我们的酒,如果取不来,加倍罚你!”
宝玉喝了,冒雪而去。
李纨让人好好跟着,黛玉说:“不要人跟着,那样肯定要不来。”
李纨:“好吧,回来我们该咏梅了。”
湘云:“我们先作着红梅赞等他。”
黛玉:“好的。”
大家吱吱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宝玉笑嘻嘻的端了一枝红梅进来了。众丫鬟接过,插在瓶里。
宝玉:“你们好好欣赏吧,这枝花不知费了我多少口舌。”
于是,咏梅正式开始……此处略去咏梅诗句若干,感兴趣的朋友,请翻阅曹雪芹原著第五十回。
大家写完诗,正热烈的发诗评时,丫鬟跑进来说:“老太太来了。”
众人忙迎出去:“老太太怎么这么高兴?”
贾母围着大斗篷,带着灰鼠皮的帽子,坐在竹轿上说:“我瞒着你太太和凤丫头来了。”
贾母来到屋里,看见那只梅花赞不绝口:“好俊的梅花,我来着了。”
李纨命人铺了一张大狼皮褥放在屋中央,贾母坐了,笑道:“你们只管玩你们的,把我当透明人就行。我因为天短了,不想睡午觉,想起你们,就来凑个热闹。”
李纨捧过手炉,探春递过杯筷来。贾母喝了口暖酒,问那盘子里是什么东东?探春说:“那是糟鹌鹑。”
贾母:“撕两根腿过来尝尝。”
李纨听了,洗了手,亲自来撕。
贾母:“你们说你们的,我只听不说话,就跟我没来时一样,要不,我就走了。”
众人重新做好,贾母说:“作诗不如作些灯谜,正月里好玩的。”
众人答应着。贾母又说了:“这里潮湿,咱们不如去你四妹妹家看她画的怎么样了,春节有希望挂到墙上吗?”
众人七嘴八舌:“恐怕要等到明年端午节了。”
贾母:“这还了得,比盖个园子还费劲。”
说完,命人抬了竹轿,晃晃悠悠往惜春家去。众人尾随其后,穿过一条夹道,跨过过街门,来到当中向南的正门,贾母下轿,惜春已经迎了出来。婆子媳妇们打起猩红毡帘,一股闻香扑面而来。大家进屋,贾母问:“画呢?我要看画。”
惜春:“天气寒冷,颜料什么的冻了不好看,我放起来了。”
贾母:“借口,我年底就要挂的,快拿出来画!”
一语未了,凤姐笑嘻嘻的进来了:“老祖宗今天居然玩起了失踪,也不告诉人,自己偷跑出来了,叫我好找。”
贾母笑道:“我怕你冻着,才没告诉你,谁知道你鬼精灵居然找到这里来了。按理说,要孝敬也不在这一会儿。”
凤姐说:“我哪是孝敬的心找来的,我刚才到了老太太屋里,鸦雀无声的,问小丫头,说‘不知去哪了’,叫我到园子里找。我正疑惑呢,忽然来了两三个姑子,我才明白:原来过年了,老太太是躲债来了。我连忙给了姑子们工资,打发她们走了。现在我来回老太太,要债的走了,不必躲着了。家里已经预备好嫩嫩的野鸡,请老太太回家吃晚饭,再晚一会,饭菜就凉了。”
凤姐一面说,众人一面笑。凤姐也不等贾母说话,命人抬轿子来。贾母笑着,扶着凤姐的手,上了轿,带着众人,说笑着回家。
远远的,忽然看见宝琴站在山坡上等着,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
李纨:“这山坡再配上她这个人品,还有这衣裳,后面又是梅花,像极了一幅画。”
众人:“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双艳图》。”
贾母笑道:“画里哪有这件衣裳,人也没有这个好。”
正说着,宝琴后面转出一个披大红斗篷的人来。贾母问:“那是谁家的女孩?”
众人笑倒:“咱家的女孩都在这里,那是宝玉。”
贾母:“我眼越来越花了。”
不一会儿,队伍来到山坡下,这次贾母看清楚了,正是宝琴和宝玉。
宝玉对众姐妹们说:“我又去了趟栊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给你们送家去了。”
说着、笑着,很快到了贾母房中。吃完饭,薛姨妈来了:“好大雪,老太太没赏雪吗?”
贾母:“我找他们姐妹们玩了一会子。”
薛姨妈:“昨晚上,我本想借你们的园子摆上两桌酒席,请老太太赏雪的,但是,女儿说老太太心里不太爽,就没敢惊动。早知道这样,我就请了。”
贾母:“这才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着呢,到那时再请也不迟。”
薛姨妈:“好吧。”
凤姐说:“姨妈可别忘了。要不你先秤五十两银子来,放在我这里,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席,姨妈不用操心,也不用担心忘了。”
贾母笑道:“既然这么说,姨太太给她五十两银子,我和她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时候,我装作身体不舒服,混过去,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跟凤丫头还沾了光。”
凤姐一拍手:“我也是这么想的,老祖宗跟我想的是一样一样的啊。”
众人大笑。
贾母笑道:“呸,不要脸的,顺着杆子往上爬。你不说姨太太是客,我们该请姨太太才对,哪里有要姨太太破费的理儿,还有脸先要五十两银子,真不害臊!”
凤姐:“我们老太太最有眼力的,试试姨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和我分。这会子估摸着不中用了,反过来说我的不是。现在,我也不跟姨妈要银子了,那五十两我替姨妈出了,然后请老祖宗喝酒,另外再送个五十两银子的红包给老祖宗,算是惩罚我的多管闲事,可好?”
噗~众人笑倒。
贾母又问薛姨妈宝琴的生辰八字,和家中的详细情况。薛姨妈猜测,大概想让宝琴嫁给宝玉。薛姨妈心里也愿意,怎奈宝琴已经许配给梅家了,只好委婉的说道:“这孩子没福气,前年父亲就没了,她从小跟着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她父亲喜欢旅游,边做买卖便带着家眷到处游玩,这个省逛半年,那个省再逛半年。某年,在京城里逛的时候,就把宝琴许配给了梅翰林的儿子,第二年,她父亲就去世了。”
凤姐不等薛姨妈说完,就跺着脚,惋惜的说:“真可惜,我还想给她做媒呢,怎么名花有主了!”
贾母问:“你要说给谁?”
凤姐:“老祖宗别管,我看准了他们是一对,但是既然已经许配了人,说了也没意思了。”
贾母也没再问。
第二天,雪过天晴。吃完饭,贾母又嘱咐惜春:“我还是忘不了那画,不管冷暖,你只管画去,加加班,到了年底,实在画不出来就算了。但是,一定要把昨天下午宝琴和丫头梅花画进画里,照着样子,一笔也不能错。”
宝琴非常为难,只好勉强答应了。
大家都跟着去看惜春怎么画,无奈惜春只是出神,不见下笔。
李纨说:“让她自己想,我们说我们的。昨天老太太让出灯谜,大伙儿开动脑筋,每人想两个。我先来:一头母牛加一头公牛,打三个字。”
湘云:“两头牛。”
李纨:“什么鸡没有翅膀?”
宝钗:“田鸡。”
湘云:“该我出题了,如果诸葛亮现在活着,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黛玉:“会多一个人。”
湘云:“这个不算,上次出过了。我再说一个,后脑勺受伤的人怎么睡觉?”
黛玉:“闭着眼睛睡觉。”
湘云:“这个也猜过了,不算。”
黛玉:“拜托,我第一次才好不!”
……
大家七嘴八舌,很快到了吃饭时间。
第五十一回 袭人回家 晴雯得病
冬天的天特别短,不知不觉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姑娘们一起去贾母屋里吃饭。
有人来回王夫人:“袭人哥哥花自芳来给袭人请假,说她母亲病重,想见女儿。”
王夫人:“人家母女一场,哪有不准假的道理。”又叫了凤姐来,让她酌情办理。
凤姐回到家,先传周瑞媳妇:“你去告诉袭人,让她带两个小丫头,你再找一个跟着出门的婆子,外带四个老太太跟车。要一辆大车,你们坐,再要一辆小车,丫头坐。”
周瑞家答应了,刚要走,凤姐又说:“告诉袭人穿的华丽些,再包一大包衣服拿着,包袱一定要上等包袱,手炉也要上等手炉。打扮好了,临走时让她来见我。”
过了好久,袭人穿戴整齐来见凤姐,后面跟着两个丫头拿包袱和手炉。在女士手提包未发明之前,包袱是最时尚的装饰品了,包袱也是贵族女性身份的象征,包袱包的越大,就显得越有钱。
凤姐看袭人穿的:桃红银鼠袄—皮毛的;葱绿绣锦裙—真丝的;青缎子灰鼠外套—即是皮毛的又是真丝的。
凤姐:“这三件衣服都是太太赏你的,还行。只是这个外套有点素,也是秋装,这时穿有点冷,为什么不穿件大长毛的外套?”
袭人:“我没有大长毛的衣服,太太说过年时赏我一件。”
凤姐说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衣裳,嫌凤毛儿(皮毛衣服在领、袖、衣襟处故意露出皮毛的原始状态以显示皮毛的珍贵)出不好,正要找人修改,你先穿着去吧,等年底太太给你做时我再做吧,就当是你还我了。”
凤姐屋里的丫头争着抢着说:“奶奶整天大手大脚的,替太太赔垫了不知多少东西,赔了又不说,也没见跟太太算账去。却又喜欢说这些小器话来逗乐子。”
凤姐笑道:“太太工作忙,哪能想到这些事情。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举手之劳能做的就做了,毕竟这代表的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耀。”
丫头们又争先恐后的说:“谁像奶奶这样圣明!体贴太太又疼顾着下人!”
凤姐让平儿拿出那件大长毛的外套给袭人。
凤姐:“打开包袱我看看。”
包袱里包着两件半旧棉袄和一件皮褂子。
凤姐:“换包袱(等于换包包),平儿,把玉色绸里的哆罗呢的包袱拿来,再包上一件雪褂子。”
平儿进去,一会拿出两件来,一件半旧的大红猩猩毡的,一件是大红羽纱的。
袭人:“一件就行了。”
平儿:“你拿这件猩猩毡的。我把这件随手拿出来,送给邢大姑娘。昨天下那么大雪,人人都穿着斗篷,或猩猩毡、或羽缎羽纱的,唯独她没有,越发显得她拱肩缩背,太可怜了。”
凤姐笑道:“我的东西,她也不问问我就随便给人,我自己大手大脚的也算了,再添上这么一个平儿,更锦上添花了。”
众丫头争得头破血流的说:“这更加说明了奶奶平时孝敬太太、疼爱下人。如果奶奶平时小气,姑娘哪敢这样!”
凤姐笑道:“所以平时知道我的心的,也就是她了。”说完,又嘱咐袭人:“你妈好了就罢了,如果不好,不用再回来请假,只管住下,但是,要打发人回来拿铺盖,不能用别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工具。”
嘱咐完了袭人,又嘱咐周瑞家的:“你们也知道咱家的规矩,不用我再嘱咐了吧!”
周瑞家的:“奶奶放心,都知道了。我们去了那里,第一,让他们回避。第二,如果住下,另要两间内房。”
说完,一行人跟着袭人,坐车走了。
凤姐叫了宝玉房里的两个老嬷嬷来:“袭人今晚恐怕回不来了,你两个回去,从大丫头们当中挑出两个来,今晚到宝玉屋里上夜。你们也仔细照管着,别由着宝玉胡闹。”
两个老嬷嬷去了,一会回来报告:“已经安排好了,晴雯和麝月在屋里。”
凤姐点头说道:“晚上催宝玉早点睡觉,早上早点叫他起床。”
一会儿,周瑞家的叫人带信回来了:“袭人之母已去世,不能回来了。”
凤姐先报告了王夫人,又带着人给袭人去大观园拿她的铺盖。
晴雯、麝月收拾了袭人的铺盖送出去。卸去残妆,换好睡衣。晴雯怕冷,坐在火炉边烤火。
麝月:“你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干点活。”
晴雯:“等你们都走了,我再干不迟。有你们在一天,我就享受一天。”
麝月:“好姐姐,我去铺床,你把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
晴雯:“人家的小屁屁刚刚坐暖和了,你就来闹。”
宝玉听晴雯这么说,就把镜子的套子放下来,说:“你们暖和吧,我都做完了。”
晴雯:“我想起热水袋还没拿过来。”
麝月:“他这屋暖和,用不着热水袋。”
宝玉:“你们都去那边睡,我外边没人,我害怕。”
晴雯:“我在这里,麝月在你外边睡。”
服侍宝玉睡下,麝月便去外边的暖阁睡了。
三更以后,宝玉在睡梦中呼唤袭人。叫了两声,无人回答,醒来,才想起袭人不在家。晴雯醒了,叫麝月:“我都听见了,你守在他旁边还不知道,真是个挺尸的。”
麝月伸着懒腰:“他叫的是袭人,与我无关。”
宝玉:“我要喝水。”
麝月翻身起床,穿着红绸小棉袄。
宝玉:“披上我的棉睡衣,小心冻着。”
麝月披了,洗完手伺候宝玉喝了茶。
晴雯:“好妹妹,也赏我喝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