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孽海情天梦红楼-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玉走到王夫人面前,刚要跪,王夫人笑着拉住了他:“使不得,怎么能让你替老太太赔不是呢。”

    贾母:“凤丫头也不提个醒。”

    凤姐笑道:“老太太不怪自己会调理人,还怨到我头上来了。你把鸳鸯调理的水葱儿似的,谁见了不想要。幸亏我是女人,我要是男的,我也要。”

    贾母:“你带回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个不要脸的公公还要不要!”

    凤姐:“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一对烧糊了的卷子跟他混吧!”

    说完,众人都笑了。

 第四十七回 柳湘莲痛打色薛蟠

    大家说笑着,忽然,丫鬟来回:“大太太来了。”王夫人急忙迎了出去。

    邢夫人并不知道贾母已知鸳鸯的事,这次是来打探消息的。她刚进了院门,几个多事的婆子就偷偷告诉她,贾母知道了,而且很生气。她想跑,但跑不掉了,王夫人迎接她来了。

    进门,先给婆婆请安,婆婆一言不发的板着脸坐在炕上。

    第一个开溜的是凤姐。

    鸳鸯也回房了,不愿看邢夫人“丑陋”的嘴脸。

    薛姨妈、王夫人也静悄悄的走了,为了不让邢夫人难堪。

    邢夫人更想溜,但是,她不敢。

    屋里只剩下婆媳二人了,贾母先发言:“我听说你给你老公说媒了?你倒也‘三从四德’的,只是贤惠的过了头。你们现在也是子孙满堂了,你连句劝说的话都不敢说吗?怎么任由着他闹腾!”

    邢夫人满面通红:“我劝了好几次了,他不听。老太太也该知道他的脾气。”

    贾母:“他叫你杀人,你也杀去?简单跟你说吧,有鸳鸯,我凡事不用操心,也不用你们替我操心,我的脾气性格她也知道,你们要是把她要走了,弄个什么人来给我使唤?就算给我个超人,也不跟鸳鸯好使!我正要打发人跟你老爷说去,要人不行,要钱我有,给你万儿八千的出去买一个!你转告他吧。”

    说完,又叫人去请姨太太和姑娘们:“刚才还热热闹闹的,怎么一会功夫都不见了?快喊她们去,都来打牌。”

    领导发话了,不一会儿,大家都齐刷刷的赶了来。

    贾母:“姨太太,咱们坐一块儿,别让凤丫头把钱骗了去。”

    薛姨妈:“咱们四个人玩呢,还是再加一个人玩?”

    凤姐:“再加一人热闹。”

    贾母:“叫鸳鸯来,我跟你姨太太眼花了,让她帮着瞧着点,凤丫头喜欢出老千。”

    一会儿,鸳鸯来了,坐在贾母下手,她下手是凤姐。

    开始:洗牌,码牌,抓牌,看牌,贾母糊了;又一轮洗牌,码牌,抓牌,看牌,贾母又糊了……

    凤姐直叫:“输惨了,快叫平儿送钱来。”

    平儿拿来了一吊钱,说笑了一会儿,回家了。在门口看见贾琏。

    贾琏:“太太在哪了?”

    平儿:“在老太太屋里罚站呢。”

    贾琏:“老爷叫我请太太过去呢。”

    平儿:“老太太生了半天气,这会子略好了点,你还是别去碰钉子了。”

    贾琏:“没事,我装着问老太太十四去不去赖大家,好预备轿子。这样既请了太太,又不让老太太生气,岂不两全其美。”

    平儿:“依我说,你别去,连宝玉都挨吵了呢。”

    贾琏:“老爷打发我叫人去,我敢不去吗!老爷现在也没好气,指望着拿我出气呢!”

    说完,垂头丧气的去了,平儿不放心,也跟了过去。

    贾琏蹑手蹑脚的到了堂屋,不敢贸然进去,在窗外探头,只见邢夫人伫在那儿,面容尴尬。凤姐眼尖,使眼色不让他进来,又使眼色给邢夫人:你儿子在外面呢。

    邢夫人还是不敢走,给贾母端了一杯茶来,放在贾母面前。贾母一回头,贾琏没躲利索。

    贾母:“我刚看见一个影子,一闪就过去了。”

    凤姐站起来:“我也看见了,我瞧瞧去。”

    贾琏:“别瞧了,我进来了。”

    贾琏进来,给老太太作了一揖,陪笑说:“我来问问老太太十四去不去赖大家,我好准备轿子。”

    贾母:“既然有话问,为什么不进来。”

    贾琏:“见老太太打牌,我不敢进来,想叫媳妇出去问问。”

    贾母:“等她回家再问就不行了?下流东西,你媳妇跟我玩牌呢,你有这半天功夫,回家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吧!”

    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是鲍二家的,老太太又扯上赵二家的。”

    贾母也笑了:“我哪里记得什么抱着的、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我就生气,还不快滚出去!”

    贾琏不敢再吭气,退了出来。平儿站在窗外偷偷笑着说:“我说不让你来吧,你偏要来,怎么样,碰了一鼻子灰吧。”

    邢夫人也出来了,贾琏说:“都是老爷闹的,现在把气都撒到我们身上了。”

    邢夫人:“没孝心、遭雷劈的下流东西,挨两句骂,你就抱怨了?你爹这几天正生气,小心他修理你!”

    贾琏:“太太快回家吧,我爹找你。”

    邢夫人回家,把贾母的话跟贾赦说了。贾赦没办法,不敢去见贾母,假装有病,也不出门。但是想娶小妾的贼心不死,最终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

    转眼到了十四日,一大早,赖大家的又来请。贾母高兴,率领着贾门女将还有宝玉到赖大家的花园玩了半天。

    赖大家的花园虽小,但五脏俱全。亭台楼阁、树木山石也有几处惊人骇目的。外面厅上,有薛蟠、贾珍、贾琏、贾蓉等,贾赦没来。

    赖大找了几个陪客,其中有个叫柳湘莲的,薛蟠认识。

    【柳湘莲】绰号,冷二郎。父母早丧,性格豪爽,喜欢耍枪舞剑,赌博喝酒。因长相俊美,所以成了一名业余的戏曲演员,擅演生旦风月戏文。

    薛蟠虽然只见过柳湘莲一面,但印象颇深,以为此人也是一风流人物,想和他交个朋友,无奈一直没有机会。今天竟然在这里又见到了,薛蟠喜不自禁。贾珍也听过柳湘莲的大名,趁着酒劲,让柳湘莲唱了两出戏。

    今天,柳湘莲是以赖大儿子赖尚荣朋友的身份出席宴会的。大家喝的醉醺醺的,别人还能勉强控制自己,但自制力极差的薛蟠同志好色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刚开始动口,随后手脚并用。柳湘莲很生气,几次想走,但赖尚荣不愿意:“刚才宝二爷嘱咐我,说现在人多不方便,等散席时有话问你。你要走也行,等我叫出宝二爷,你们见过面再走。”说完,命小厮叫出宝玉来。

    宝玉拉了柳湘莲到侧小书房坐下,问:“这几天去没去秦钟的坟上看看?”

    柳湘莲:“前阵子我在附近打猎,背着众人去瞧了瞧。今年雨水多,坟头冲动了些。我回家凑了几百钱,雇了俩人修了修。”

    宝玉:“怪不得。上月我们大观园池子里结了莲蓬,我摘了十个让茗烟去他坟上供供,茗烟说他的坟比上次新了好多。我天天圈在家里,凡事做不得主,你们就多费心吧!”

    柳湘莲:“这事你不用操心,有我们外面的朋友呢。这不,马上就十月初一了,上坟的钱我已经留出来了。你知道我一贫如洗,家里也没积蓄,不如趁早留出这一份!”

    宝玉:“我正为了这事叫茗烟找你,你天天不在家,也联系不到你。”

    柳湘莲:“这事不过个人尽个人的心,最近我还要出趟远门,可能三年五载的才能回来。”

    宝玉:“要去哪?”

    柳湘莲:“你不知道我的心事,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了。我先走一步了。”

    宝玉:“好不容易见一面,晚上一块走不好吗?”

    柳湘莲:“你那位色色的姨表兄你懂得,我再不走,恐怕会出事,我还是回避了吧。”

    宝玉:“既然这样,那也好。只是远行前一定要告诉我一声啊。”说完,滴下泪来。

    柳湘莲:“必须的!你别告诉别人就行。”

    说完,站起身来出了书房。刚走到大门口,就听薛蟠在那里大嚷大叫:“谁放小柳子走了?”

    柳湘莲听了,恨不能一巴掌拍死他,但碍着赖尚荣的面子忍了又忍,终没发作。

    薛蟠左顾右看,忽然看见柳湘莲出来,如获至宝,趔趄着一把抓住,笑道:“好兄弟,你要去哪?”

    柳湘莲:“我出去走走就回来。”

    薛蟠笑道:“好兄弟,你走了就没意思了。有什么要紧的事告诉哥,哥给你摆平。有你这个哥,你做官、发财都简单。”

    柳湘莲见他如此龌龊,又恨又气。想出一个法子,把薛蟠拉到没人的地方,笑道:“你是真心和我好,还是假心和我好?”

    薛蟠听了这话,心痒难耐,斜着眼说:“好兄弟,我要是假心假意,立刻死在这里。”

    柳湘莲:“我相信你。这里人多不便,等会我先走,你随后出来,到我家咱们喝一夜酒,我那里还有两个绝佳的男妓。你一个人也别带,我家连服侍的人都是现成的。”

    薛蟠高兴的酒醒了大半,说:“是真的吗?这难道真的是真的吗?”

    柳湘莲:“人家拿真心对你,你怎么不相信人呢!”

    薛蟠:“我信!你走了,我去哪里找你?”

    柳湘莲:“我家在北门外荒郊街野岭巷123号。你舍得离开家在外住一夜吗?”

    薛蟠:“有了你,我就不要家了。”

    柳湘莲:“我在北门外桥头等你,不见不散。”

    二人回到席上,薛蟠越想越美,越喝越多,不知不觉,已有**分醉了。

    柳湘莲趁人不注意出了门,告诉门口等着的小厮:“你先回家,我去趟城外。”

    说完,跨上马直奔郊外,立在桥头上等薛蟠。

    不到一顿饭功夫,只见薛蟠骑着一匹大马,远远地赶了来,张着嘴、瞪着眼、头似拨浪鼓一般的四处乱瞧。可惜眼大无神,竟错过柳湘莲跑前面去了。

    柳湘莲哭笑不得,撒马追来。

    薛蟠越跑越奇怪:“怪不得这里叫荒郊街野岭巷,原来确实没有人烟。”

    勒住马,回身一看,柳湘莲就在身后。不禁大喜,笑道:“我说你不是不讲信用的人吧。”

    柳湘莲:“快往前走走,后面貌似有查酒后驾马的捕头。”说着,往前飞奔,薛蟠紧跟其后。

    柳湘莲见前面没人了,而且周围又是一片芦苇荡,就翻身下马,将马栓在树上。向薛蟠笑道:“你下来,咱们发个誓。”

    薛蟠也把马栓在树上,跪下来说道:“我要是变了心,告诉别人,天诛地灭!”

    一语未了,只听“嘡”一声,脑后像被铁锤砸了一下,只觉两眼一黑,满眼金星乱冒,不由自主,倒在地上。

    柳湘莲一看,知道他是个笨蛋,只用了三分力,薛蟠脸上就开了果子铺。

    薛蟠想挣扎着起来,柳湘莲轻轻踢了两脚又跌回去了。

    薛蟠:“两厢情愿的事,你不同意就直说,干吗骗我出来打我?”

    一面说,一面不干不净的骂。

    柳湘莲:“你这个瞎眼的笨蛋,你不说求饶,还骂我,今天不打烂你,你也不认识柳大爷是谁!”

    说完,拿过马鞭,抽了薛蟠三四十下。

    薛蟠的酒疼醒了大半,嘴里只“嗳哟”。

    打完,柳湘莲把薛蟠的左腿拉起来,拖到芦苇丛中滚了满身泥水,问道:“你可认识柳大爷了?”

    薛蟠不说话,嘴里只哼哼。

    柳湘莲提起拳头,往薛蟠的身上锤了几下。

    薛蟠满地乱滚:“肋骨骨折了。我知道你是正经人了,原来那些说你啥的都是传说。”

    柳湘莲:“别连累别人。”

    薛蟠:“我错了。”

    柳湘莲:“这样不行,不求饶不放过你。”

    薛蟠:“好兄弟。”

    柳湘莲一拳落下,薛蟠:“嗳哟,好老爷,你饶了我这没长眼的瞎子吧,我知道你的厉害了。”

    柳湘莲:“把那脏水喝两口。”

    薛蟠:“那水太脏,有寄生虫!”

    柳湘莲又一拳落下。薛蟠:“我喝,喝。”说着,低头喝了一口,还未咽进去,就把刚才吃的吐了出来。

    柳湘莲:“不让你喝脏水了,把你吐出来的吃进去吧。”

    薛蟠:“柳大爷积点阴德饶了我吧。”

    柳湘莲:“好恶心,熏死我了。”

    说完,丢下薛蟠,骑马走了。

    某朝没电话,也没110、120的,薛蟠浑身疼痛,只得趴在芦苇丛中等待救援。

    第一个发现薛蟠失踪的是贾珍,命小厮们去找。

    有人说:“貌似听到他们说去北门外了。”

    贾蓉带着小厮们找到北门外,下桥二里多,看见了薛蟠的马。

    众人:“有马在,人也走不远。”走到马跟前,听到不远处传来呻吟声:“救命啊!”,众人扒开草丛,发现了破衣烂衫、面目肿胀、没头没脸、滚的泥猪一样的薛蟠。

    贾蓉已猜到了**分:“薛大爷天天**,今天调到芦苇荡里来了。想必老龙王也爱你风流,想招你做驸马去。”

    薛蟠羞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爬了半天,也爬不上马。

    贾蓉:“去城乡结合部雇个轿的来。”

    大家七手八脚把薛蟠塞到轿里抬回了城。

    贾蓉:“席还没散,大家都等你呢。”

    薛蟠央求:“快送我回家吧,没脸见人了。”

    贾蓉让小厮们抬回去,自己去了赖大家,跟贾珍汇报了刚才的情景。贾珍叹道:“我已经猜到了,被人打一次也好,长长记性。”

    贾母回家听说了此事,忙赶过来看薛蟠,只见薛姨妈、宝钗、香菱哭的眼睛肿肿的,好在没有伤着骨头。

    薛姨妈又是心痛,又是恨,骂一句薛蟠,再骂一句柳湘莲。让王夫人帮忙找柳湘莲:“让他坐上几年监狱去!”

    薛宝钗忙劝道:“又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酒后滋事,都是醉汉,何必认真!咱家也不是仗着亲戚之势欺压人的人家,妈这样兴师动众的,不好!”

    薛姨妈:“我的儿,还是你懂事,妈是气糊涂了。”

    薛蟠躺在炕上痛骂柳湘莲:“去,拆他的房!去!打死他!去!跟他打官司……”

    薛姨妈:“你就省点心吧,柳湘莲畏罪潜逃了。”

     

 第四十八回 痴香菱拜师

    薛蟠听说柳湘莲畏罪潜逃了,气才慢慢消了。又过了三五天,不疼了,照照镜子,脸上伤痕累累,还是没脸见大家,只能继续躺在家里装病。

    转眼到了十月,到了该放年假的时候了。

    当铺里有个总管,叫张德辉,六十多岁了,今年也要回家。他跟薛蟠请假,说明年开了春一定赶回来。

    那时候,在外打工人员最多一年回一次家,而且年假特长。其实除去在路上走的时间,也长不到哪去,也就在家里待个十天半月的。

    张德辉说:“我发现了商机:今年纸张、香料缺货,明年肯定涨钱。过了年我先打发儿子来当铺内帮忙照管,我沿途贩些纸张香扇的,赶在端午节之前回来卖,肯定大赚。”

    薛蟠心想:“我现在正没脸见人,常这么躲着也不是办法,况且我也不是那种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如跟着张德辉出去闯个一年半载,赚钱也好、不赚钱也好,先躲躲羞去。”

    薛蟠先跟张德辉说了,到了晚上,又跟薛姨妈商量。

    薛姨妈听了心情特复杂,既高兴儿子长大懂事了,又担心他在外面招惹是非。想来想去,还是不想让他去。

    薛姨妈:“咱家不差钱,你还是在家安分守己的吧。”

    薛蟠早打定了主意,说:“你天天说我不学无术,现在我要学着做买卖了,你又不答应。张德辉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我跟着他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薛姨妈又跟宝钗商量,宝钗笑着说:“如果哥哥改邪归正了,那正好,如果还是那样,你守着他也没办法。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命吧。妈给他一千两银子,就当给他交了学费了,挣到钱更好,挣不到钱也没关系。反正有伙计跟着,你就放心吧。”

    薛姨妈思索了半天,最后,同意了。

    第二天,薛姨妈叫来张德辉,隔着窗子,千叮万嘱,让他照顾好薛蟠。

    张德辉:“太太放心,十四日是出行的好日子,我们雇下几匹骡子,十四一早出发。”

    薛蟠喜不自禁。

    薛姨妈和宝钗、香菱给薛蟠收拾行李,派了一个老仆人和四个小厮跟着,主仆六人,雇了三辆大车、四个骡子拉行李,薛蟠又骑了自己家的一匹大骡子,还牵着一匹备用马。

    十三日,薛蟠先跟舅舅辞行,然后辞过贾府众人。

    十四日,薛姨妈挥泪送别了薛蟠。

    薛姨妈来京城时带的家人就不多,现在一下子又送走了五个大男人,家里就只剩了两个男子。

    于是,薛姨妈重新进行了人事调整:所有出去的男人媳妇都搬进院子来住,香菱把东西收拾好,搬来跟薛姨妈住。

    宝钗觉得这样安排欠妥:“妈妈既然有了这么多人作伴,不如让香菱跟我去园子里住。”

    薛姨妈:“对呀,我早该想到的,你那里丫头少点,前几天还跟你哥商量要给你新买一个。”

    宝钗:“新买的风险太高,如果看走了眼,来个淘气的或者智商不高的就麻烦了。还是沉住气,慢慢打听吧。”

    香菱很高兴:“我本来想跟奶奶说和姑娘作伴去,没想到姑娘先说了。”

    宝钗:“我知道你羡慕园子已经好久了,只是一直没机会。现在好了,可以住上一年,我也有个做伴的,你也遂了心愿。”

    香菱:“好姑娘,我想跟你学作诗。”

    宝钗:“先别提写诗的事,今天第一天进园子,从老太太那开始,挨个走一圈,问候一声,不必特意说你搬进园子了,若有问的,就说我带了你进来做伴。”

    香菱答应着刚要走,看见平儿走过来了。香菱忙问好,薛宝钗说:“我今天带了她来做伴,正要去回你奶奶一声。”

    平儿:“姑娘说的见外了。”

    宝钗:“商店有主人,庙里有主持。虽然不是大事,但是家有家规,园子里添了人,也应该告诉管家一声不是吗?既然你来了,我就不打发人过去说了。”

    平儿答应着,问香菱:“你既然来了,怎么不去拜访一下邻居?”

    宝钗:“她正要去呢。”

    平儿:“我们家你就别去了,二爷病了在家呢。”

    香菱答应着去了。

    平儿对宝钗说:“最近我们家出了件新闻,听说没?”

    宝钗:“这两天帮哥哥收拾行李,你们的事一概不知,连姐妹们也没见到。”

    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的不能动了。”

    宝钗:“为啥?”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个贾雨村,也不知半路中哪里来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却给府里惹了很多麻烦!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哪里见了几把扇子,那不是普通的扇子,是文物。回家把所有的扇子拿出来看了一遍,没有一个顺眼的,就叫人去买‘文物扇’,你别说,还真找到了。二十把文物在一个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的人手里找到了。那人姓石,名呆子。二爷托了个熟人把石呆子请家里,经过鉴定,此人手里的扇子都是真迹,回家告诉了老爷,老爷说买,石呆子不卖,而且说:‘冻死、饿死,一千两银子也不卖。’老爷天天骂二爷,二爷天天磨石呆子。”

    宝钗:“最后买了吗?”

    平儿:“没有。石呆子说了:‘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贾雨村耳朵里,他想了个办法,说石呆子拖欠官银,把扇子抄了来。然后,把扇子送给了老爷,老爷问二爷:‘人家怎么拿到的?’二爷说:‘为这点事,弄的人坑家败业,也好意思!’老爷听完就打了二爷。也不知用什么东西打的,脸上破了相了。我们听说姨太太家有种神奇的丸药,专治跌打损伤,姑娘能否给我们一粒?”

    宝钗让莺儿取了一粒给平儿。

    宝钗:“男同志我也不便亲自看望,替我问候吧。”

    平儿答应了,去了。

    香菱拜见完邻居,见宝钗去贾母那里了,就来到了馆。黛玉的病已经好了四分之三,见了香菱,格外高兴。

    香菱:“姑娘能教我写诗吗?我是热爱诗歌的孩子。”

    黛玉:“可以啊,你现在就拜我为师吧。我虽不是诗人,但教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香菱:“太好了,我不耻下问的时候老师不许烦哟。”

    黛玉道:“其实写诗很容易的。要这么写、这么写、这么写……明白了吗?”

    香菱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我明白了。以前看古人的诗有好多疑问,古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原来是为了这么写,所以才这么写。从今以后,姑娘再也不用担心我会不会写诗。”

    黛玉:“你终于明白了,我很欣慰。”

    香菱:“我最爱陆游的诗。”

    黛玉:“你若真的想学,我这里有《王维全集》,你拿去背一万遍,再把李白、杜甫的几百首诗也背上一万遍,你就会写诗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最后,你再看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提高一下自己的写诗水平,就搞定了。”

    香菱笑道:“没想到写诗竟然这么简单,好姑娘,你把这些书借给我,我晚上挑灯夜读,能背几首背几首。”

    黛玉让紫鹃拿出来王维的诗给了香菱:“用红笔标注的是我选的,有几首背几首,不明白的问你家姑娘或者我。”

    香菱如获至宝,回到家啥也不做,就知道背诗了。背到深夜,也毫无睡意。

    过了不知几天,曹雪芹没说,香菱来还书了,要换杜甫的律诗。

    黛玉:“背过了多少首?每首背了多少遍?”

    香菱:“红笔标注的都背了,每首背了一万遍。”

    黛玉:“读出什么味道来了吗?”

    香菱:“读出来了,我想说,不知对不对。”

    黛玉:“只有研究探讨,才能进步,快说出来我听听。”

    香菱:“诗的好处,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看起来似乎无情理的,想想确实有情理的。”

    黛玉笑道:“有点意思,请举例说明。”

    香菱:“比如《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的太无理,‘圆’的又太俗。但背了一万遍后,如果想找两个字替代它,翻遍字典,竟找不出来。”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来了,也坐下来听她讲诗。

    宝玉:“听你说了这几句,你已经明白了诗的真谛。你是怎么在短时间内悟出这些道理的?”

    香菱:“我参加了林姑娘的写诗速成班。”

    探春:“明天我跟社长申请个名额,请你入社。”

    香菱:“我只是羡慕那些会写诗的姑娘,写着玩的。”

    探春、黛玉说:“我们都是玩的,在园子里我们是诗人,出了园子狗屁不是了。”

    宝玉:“此言差矣,前几天我就把我们诗社的诗给外面的几个朋友看了,他们看的爱不释手,争相拿去发表了。”

    黛玉:“这是真的么?这难道真的是真的么?”

    探春:“你真胡闹!就算我们写的好,也不该把我们写的传到外面去。”

    宝玉:“这有什么!好诗恒久远,一首永流传。”

    正说着,惜春打发人来请宝玉,宝玉去了。

    香菱:“姑娘给我布置作业吧。”

    黛玉:“昨晚的月亮最圆了,你以月亮为题,作一首诗吧。”

    香菱高兴的回家写作业去了,写两句,背几首杜甫的诗,坐卧不宁、茶饭不思。

    宝钗:“我找颦儿算账去,好好的人被她教成诗疯子了。”

    香菱对她笑笑:“姑娘别打岔,我刚刚有了点灵感。”于是提笔疾书,一首诗挥笔即成。

    宝钗:“这诗很不成样子,拿了叫你老师看看去。”

    黛玉看了,只婉转地说了一句:“诗背的太少,继续背。”

    香菱默默的走了,从此在池塘边、树荫下、山石上,会经常看见她苦思冥想的身影,时而笑、时而皱眉、时而自言自语。

    李纨、宝钗、宝玉、探春等听说了,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看香菱作诗。

    宝钗:“这人彻底疯了。昨晚嘟嘟囔囔的五更天才睡,不到一顿饭功夫竟然又起床找颦儿了。回来后,或呆,或这样,这不,又着魔了。”

    宝钗又笑着对宝玉说:“如果你也像她一样的刻苦,早就功成名就了。”

    宝玉脸耷拉下来了,也不说话。

    远远的,大家看见香菱又去找黛玉了。

    探春:“咱们也去看看去。”

    还没进门,就听黛玉说:“还是不好,再重写!”

    宝钗隔着窗子喊:“菱姑娘,你闲闲吧。”

    香菱已经入了戏,边思考边答:“你错了韵了。”

    众人大笑。

    宝钗:“可真是诗魔了。”

    李纨:“应该让她散散心了。”

    到了夜间,香菱依然学习到五更天。睡下不久,宝钗听到香菱说梦话,梦话竟是一首诗。

 第四十九回 大观园迎来了新客人

    话说香菱从梦中得到了一首诗,醒来后连忙去找黛玉。刚走到沁芳亭,就见李纨和众姐妹给王夫人请安回来。宝钗边走边说香菱梦中作诗的故事,忽然一抬头,看见香菱过来了。

    香菱:“你们看看这一首,如果行,我继续学下去;如果还是不行,那我就死了作诗的念头了。”

    众人一看,不仅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都竖着大拇指夸香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香菱起初还不相信,探春说:“别怀疑了,快写入社申请书,找社长签字。”

    香菱这才信了。

    正说笑着,只见几个小丫头和婆子急匆匆的走来。笑道:“来了好多姑娘、奶奶,我们都不认识,你们快去认亲去。”

    李纨笑道:“你们说的明白些好不?到底是谁来了亲戚?”

    一位伶牙俐齿的丫头说道:“奶奶的两位妹妹来了。还有一位姑娘,是薛大姑娘的妹妹,还有一位英俊少年,是薛大爷的弟弟。我现在要去请姨太太,奶奶姑娘们先过去吧。”

    宝钗:“我们家薛蝌和他妹妹来了不成?”

    李纨:“我们婶子来了不成?”

    于是大家急匆匆又回到王夫人房里,只见乌压压的占了一地人。

    下面我们来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