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孽海情天梦红楼-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袭人答应着。

    王夫人又问:“我依稀听到说宝玉挨打是环儿告的状,你听说了吗?”

    袭人:“我没听说,只知道二爷包养戏子,人家来要,老爷为这才打二爷的。”

    王夫人轻轻摇了摇头:“以我女人的直觉来看,里面肯定还有原因。”

    袭人:“别的我真不知道了。不过,有句话我不知该讲不该讲。”

    王夫人:“你只管说。”

    袭人:“我说了,太太不要生气。”

    于是,袭人侃侃而谈:

    第一、太太要相信我是真心爱护您的儿子,为他着想。第二、宝玉长大了,整天跟姑娘们在一起(特别是林姑娘),关系太密切了容易出事。第三、宝玉自制能力极差、贪玩、不喜欢学习,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我觉得我有能力也有义务帮助他,让他走上苦读四书五经、努力追求功名的正道上来。

    王夫人听完,不禁翘起了大拇指:“我的儿,亏宝玉身边还有你这么个明白人,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快说说你的计划。”

    袭人:“我是这么想的,咱们想个法儿,让宝二爷搬出园子来就好了。”

    王夫人大吃一惊:“是不是宝玉和哪个姐姐、妹妹做了不该做的事?”

    袭人:“太太想多了。我想,园子里姑娘们也大了,特别是林姑娘和宝姑娘,跟宝二爷又是姨表、姑表姊妹,虽说都是兄弟姐妹的,但毕竟日夜在一处不方便,太太明白我的意思吗?”

    在这里我想来点画外音:关于袭人打小报告的一点看法。

    袭人,唯一与宝玉有性关系的丫头,将来极有可能会成为宝玉的姨太太。所以,袭人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1、宝玉会娶谁?2、宝玉未来的命运。

    第一个问题,袭人当然愿意宝玉娶宝钗了,宝玉对黛玉一片真心,如果娶了黛玉,宝玉的心思都在林妹妹身上,肯定会冷落自己。况且黛玉比较刻薄、又自命清高,不跟宝钗好相处。

    第二个问题,宝玉极度厌恶功名利禄,如果娶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黛玉,那么贾家的未来肯定会受影响。宝钗就不一样了,宝钗雍容大度,就算劝不了宝玉,以她的能力,也能为贾家的生存出谋划策。

    最后的结果是,袭人的一番话语,巩固了自己姨太太的地位,做为宝玉的性伙伴,袭人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王夫人听完这个小报告后喜之不尽,笑道:“我的儿,你竟然想的如此周全!一语惊醒梦中人,好了,你尽管去吧,我把宝玉交给你了,你保全了宝玉就是保全了我,我不会亏待你的。”

    袭人目的达到了,喜滋滋的回了。宝玉刚刚睡醒一觉,袭人把太太给的香露冲了一碗给宝玉,果然香妙非常。宝玉记挂着黛玉,想打发人去看看,又怕袭人唠叨。于是心生一计,把袭人支出去不就行了呗。

    宝玉:“袭人,你去宝姐姐那里给我借本书。”

    袭人:“什么书?”

    宝玉:“大话西游。”

    袭人:“我只听说过《西游记》,还从未听说过《大话西游》。”

    宝玉:“你不知道的多了去了,快去吧。”

    袭人答应着去了。

    宝玉叫过晴雯:“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她在干什么,要是问我,就说我好多了,一点不疼了。”

    晴雯:“平白无故的跑这一趟有什么意义没?”

    宝玉:“意义很深刻,比如可以表示我心里记挂她。”

    晴雯:“这意义没影没形的,不好说出口,如果送件东西啥的,还好搭讪。”

    宝玉想了一下,拿过两条旧手帕递给晴雯:“就送它了。”

    晴雯接过一看:“旧的呀,林姑娘要是生了气与我无关啊。”

    宝玉:“你放心,她明白。”

    晴雯拿着“礼物”前往馆,春纤正在院子里晾手帕子,见到晴雯,低声说:“姑娘睡下了。”

    晴雯:“我放下东西就走。”说完进了屋,屋里漆黑,黛玉问:“谁呀?”

    晴雯:“二爷让我来给姑娘送两条手帕子。”

    黛玉:“肯定是上好的手帕,我用不着,心意领了,让他再送别人吧。”

    晴雯:“不是新的,是两条旧帕子。”

    黛玉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放下回去吧。”

    晴雯纳闷:林姑娘为什么没生气呢?旧手帕里又隐藏了什么秘密呢?算了,不想了,累的脑子疼。

    其实答案很简单,宝玉就是要告诉黛玉:自己不会因新人而忘了旧人。

    林黛玉领会了宝玉的心意,神魂驰荡。一会儿喜、一会儿悲、一会儿可笑、一会儿羞愧,反正翻来覆去,失眠了。黛玉于是翻身起床,写在帕子上三首情诗。

    写完,觉得浑身火热,面上发烧,拿过镜子一看,只见双颊通红,以为是自己写诗羞的,却不知这正是肺结核的表现,是病,得治。

    袭人去蘅芜苑找宝钗借书,扑了个空。宝钗去薛姨妈屋里了,袭人只得空手而归。

    原来宝钗听了袭人的话,以为真的是哥哥薛蟠给宝玉间接告了状,到薛姨妈房里找哥哥打架去了。

    薛蟠刚从外面喝酒回来,见了妹妹闲聊了几句,然后就问:“听说宝玉挨打了,为了什么?”

    薛姨妈:“不知好歹的东西,你也好意思问!”

    薛蟠:“他挨打跟我有关系吗?”

    薛姨妈:“别装了,地球人都知道了是你调唆的。”

    薛蟠一听大怒:“地球人都说我杀了人,你也信么?”

    薛姨妈:“你妹妹也这样说,我相信你妹妹。”

    宝钗:“你们别吵了。哥,是你说的也好,不是你说的也好,反正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只是劝你一句话: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才是正能量。”

    薛蟠暴跳如雷:“好吧,既然这个黑锅我背了,就干脆杀了宝玉,我替他偿了命,大家干净!”说完顺手拿过一根门闩就往外跑。

    薛姨妈一把抱住他,骂道:“作死的孽障,你先杀了我吧。”

    薛蟠急的眼睛铜铃一般,嚷道:“那宝玉活着一天,我就背一天的黑锅,不如大家都死了清静。”

    宝钗淡定的说:“你忍耐些,看把妈急成什么样了!”

    薛蟠:“我忍不了,你们只是怨我,怎么不怨宝玉在外面沾花惹草?琪官我虽见过十来次,但从未跟他说过一句亲热话,就是姓名也不知道,更不用说换汗巾子给他了。”

    薛姨妈和宝钗一听更急了:“快别说了,就是因为这个打宝玉呢!”

    薛蟠:“真气死我了!为了一个宝玉闹的天翻地覆。妹妹你也不用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自从妈说你这金锁要找个有玉的来配,你就留了心,处处为那小子说话!”

    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说:“你听哥哥说的什么话?”

    薛蟠说:“哥哥说的是大实话!”

    说完,赌气回房睡了。

    宝钗满心委屈,回去哭了一夜。

    第二天,宝钗去母亲屋里请安,巧遇花阴下站立的林黛玉。

    黛玉:“宝姐姐去哪?”

    宝钗:“回家。”

    黛玉:“姐姐也要保重,就算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第三十五回 玉钏儿冰释前嫌

    上回我们说到,宝钗回家路上偶遇站在花阴下的黛玉。宝钗明明听到黛玉奚落她,但因记挂母亲哥哥,也不回头,一径去了。

    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我感到吃醋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尽快让我实现心愿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美女

    站在你必经的路旁

    躲在花阴下

    慎重的想好了该说的话

    句句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奚落的声音

    是我内心的呐喊

    而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黛玉忽略了宝钗的无视,依然站在花阴下,遥遥的张望着那边。一波又一波的人们进去了又出来,唯独不见凤姐。这不科学,一个喜欢打花胡哨(虚情假意敷衍)的同志,怎么会主动放弃讨好老太太、太太的大好机会?凤姐同志这么晚不出场,肯定是有原因的。

    黛玉虽然心里胡思乱想,眼睛却一刻没离开过的大门——前面花花簇簇的一群人是谁?说笑着向方向走去了。定睛一看,没错,那个搀扶着贾母,身后邢夫人、王夫人、周姨娘等簇拥着的不就是凤姐吗?

    黛玉好不伤感,还是有父母的人好呀,想自己父母双亡,如今寄居在姥姥家,这个中滋味谁会了解?想到此,黛玉不禁潸然泪下。

    不一会儿,薛姨妈和宝钗也进去了。

    紫鹃静悄悄的走过来,说道:“姑娘回家吃药可好,水都凉了。”

    黛玉答道:“不要催了,我吃不吃的跟你有什么相干?”

    紫鹃勉强笑道:“姑娘一大早就站在这儿,已经站了大半天,天这么热,太阳这么毒,花阴下又这么潮,姑娘也该回去歇歇了。”

    黛玉这才觉得自己已经站到腿发酸,于是,扶着紫鹃,慢慢回到馆。

    一进院门,只见竹影青青,苔痕浓淡:总有一种单纯的绿意,可以取代花的颜色;也总有一种清愁,可以抹去幼时的欢颜。

    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

    黛玉叹道:“崔莺莺呀崔莺莺,你虽然命薄,但还有孀母弱弟,而黛玉命薄,却连孀母弱弟也没有。自古红颜多薄命,我既不红颜,为何上天还要我薄命胜于崔莺莺?”

    走到门前,前廊上挂着的鹦鹉见黛玉来了,扑棱棱飞了下来,在黛玉面前表演了一个优美的低空翻,仍飞回到架子上了。

    黛玉:“作死的,扇了我一头灰。”

    鹦鹉叫道:“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

    黛玉笑了,问紫鹃:“给鹦哥吃过饭没?”

    紫鹃还未说话,那鹦鹉忽然长叹一声,学着黛玉的语气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紫鹃笑道:“这都是姑娘平时念的,也不知它怎么记住的?”

    黛玉也笑了,让紫鹃把鹦鹉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进屋,在月洞窗前坐了。只见窗外的竹影映入纱帘,满屋淡淡的清凉,任尘世沧桑,也无法沾染黛玉那颗凄美的心。黛玉满腔郁闷,隔着纱窗挑逗着鹦鹉,又将平时喜爱的诗词教给它念。

    宝钗无视了黛玉,回到家中见母亲正在梳头,便说:“妈昨天没气坏身子吧?昨晚我走后,哥哥没过来闹吧?”

    薛姨妈:“我知道你委屈,等我见了你哥,好好收拾他!”

    宝钗听到这里,不由得哭了起来。

    薛姨妈边流泪边说:“都说女儿是妈的小棉袄,你若哭出个好歹来,妈妈可怎么活呀。”

    薛蟠同志因昨晚喝了酒,头脑一热,说的话有些重了。今早醒来,想起昨天气头上数落妹妹的话,后悔不迭。听见宝钗来了,偷偷站在院子里听娘俩的谈话。忽然听到妹妹哭,薛蟠忍不住,连忙进屋,对着宝钗拼命的作揖:“好妹妹,哥哥知道错了,你就饶哥哥一次吧。昨晚喝多了,那些胡说八道我自己都不记得了,妹妹就更别往心里去了。”

    手足情深,宝钗看到哥哥这样,气早就消了,对薛蟠啐了一口,说道:“你不用装模做样的哄我,我知道你烦我们娘俩,气走了我们,你就高兴了!”

    薛蟠看宝钗脸上阴转多云,连忙笑道:“妈妈、妹妹,我改还不行吗?”

    宝钗笑道:“其实,外面的社会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美好,而且,京城从不相信眼泪!哥哥你也不小了,就不能让妈妈少操点心吗?”

    薛蟠:“我知道。妈妈不要生气,妹妹也不必烦恼,从今往后,我再跟那伙人喝酒闲逛,我就是小狗。”

    宝钗:“你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狗也会下蛋了!”

    薛蟠:“妹妹相信我!如果我做不到,任凭妹妹打骂。父亲没了,你们娘俩天天为我操心,如果我不能孝顺妈妈、疼爱妹妹,还惹你们生气,那跟畜生有什么两样?”说到动情处,也不由得流下泪来。

    薛姨妈听完儿子的真情告白,哭的更凶了。

    宝钗:“你耍完了酒疯,又来招惹妈哭。”

    薛蟠:“我又不是成心让妈感动,好了,往事不用再提,我叫香菱来给你们泡茶。”

    宝钗:“现在不想喝茶。”

    薛蟠:“妹妹的金项圈需要清洗了,拿下来我找人炸一炸(金银首饰旧了,经淬火使之重现光泽)。”

    宝钗:“哥哥眼睛花了,我的金项圈黄澄澄的不用清洗。”

    薛蟠:“妹妹该添新衣服了,要什么颜色、式样的,哥去京城最大的裁缝店找皇家指定时装设计师给你设计。”

    宝钗:“我以前的衣服好多一次也没穿过,做了也是浪费。”

    薛姨妈:“你就别讨好你妹了。”说完,拉起宝钗:“我们去看看宝玉好点了没。”

    中,红红绿绿、青青紫紫的站满了婆子媳妇和丫头。薛姨妈知道贾母在了,急忙进去打招呼。宝玉趴在床上问薛姨妈好。

    薛姨妈:“我的儿,屁屁好些了没?”

    宝玉:“多谢姨妈姐姐惦记,已经好多了。”

    薛姨妈:“想吃什么告诉姨妈,姨妈给你做去。”

    宝玉笑道:“我想起来了,就跟姨妈要去。”

    姨妈都如此关心了,亲妈也不能太那啥了。王夫人说:“中午饭想吃啥,我派人给你送来。”

    宝玉想了想,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记得吃过一种貌似疙瘩汤的东东,汤里有些小荷叶、小莲蓬的面疙瘩,能做吗?”

    凤姐笑道:“这有什么不能做的。虽然是物美价廉的菜品,但是做起来却麻烦些。”

    贾母:“立刻、马上、随即去做!”

    凤姐:“老祖宗别急,我还没想起做这些的模子在哪里。厨师长?不对,貌似已经交上来了;茶房总管,也不像,她用不着;对了,肯定在仓库里。把管金银器皿的保管员叫来……”

    一会儿,荷叶模子果真送了来,装在一个小匣子里,是四副银模子,上面凿着各种花的形状,十分精巧。

    薛姨妈:“你们府上连吃都这么讲究,我们学习了。”

    凤姐:“姨妈不知道,这些都是厨师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发明出来的。她们遵循‘吃的美味,吃的健康’原则,精心设计了上万种中国菜品,为荣府人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说完,凤姐把模子递给一个媳妇:“拿给厨房,在汤里面添些鸡鸭鱼肉,立刻做十碗。”

    王夫人:“做这么多干吗?”

    凤姐:“虽然是宝兄弟提议吃的,但不让老太太、太太、姨妈尝尝似乎不太好,既然大家都吃了,我也沾点光不好吗?”

    贾母笑道:“猴儿,沾了公家的光,看把你乐的。”

    凤姐:“公家的光沾不得,金额虽小,也是贪污。今天我请客,告诉厨房,把帐记在我名下。”

    宝钗趁机讨好老太太:来到贾府这么多年,我留神观看,虽然凤姐是个人精(会说巧话儿),但老太太却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精中的人精(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

    贾母听了很受用,笑着说:“我退出江湖已经很久了,如今老了,比不得当年了。你凤姐姐虽然不及当年的我,但比你姨妈强多了。你姨妈不喜说话,整天木头人似的,不会讨公公婆婆的好儿。”

    宝玉为母亲争理:“若这么说,不喜欢说话的就不疼了吗?”

    贾母:“孩子,你想多了。不说话有不说话的优点。”

    宝玉:“就是,我大嫂子(李纨)虽不爱说话,但老太太、太太还不一样疼爱?如果只拣会说话的人疼,那么,姐妹当中就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最会说了。”

    贾母:“说起姐妹们,不是我当着姨妈的面奉承,我们家的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

    薛姨妈:“哪里,哪里,老太太抬举她了。”

    吃饭时间到了,贾母吩咐宝玉好生养病,扶着凤姐起身准备回房。

    贾母:“姨妈想吃什么,我让凤丫头弄了咱们吃。”

    薛姨妈:“老太太不必铺张浪费,够吃就好了。”

    凤姐:“姑妈不知道,老祖宗没有不吃的东东,如果不是嫌人肉酸,现在恐怕连我都吃了。”

    此话一出,大家都乐了,众人说笑着出了。

    宝玉见袭人站了半天,拉她坐下。

    袭人猛然想起一件事,追出去喊宝钗:“宝姐姐,我们想借你家的莺儿使使,帮我们打几根络子(中国结,古代装饰品的一种)。”

    宝钗:“没问题,吃完饭叫她过来就是。”

    大家一路前行,很快到了上房,分宾主坐了。

    此处略去吃饭的过程……

    很快,面疙瘩汤做好了,贾母吩咐:“玉钏儿,给宝玉送去。”

    宝钗:“莺儿一块过去吧,宝兄弟让你帮忙干点活。”

    宝玉见了玉钏儿,想起她自杀的姐姐,又是伤心、又是惭愧,便只跟玉钏儿说话。

    袭人见宝玉无视了莺儿,怕莺儿多心,就拉了莺儿出去,去隔壁屋说话喝茶了。

    宝玉问玉钏儿:“你母亲可好?”

    玉钏儿满脸怒色,也不睁眼看宝玉,半天,才爱答不理的说了一个“好”字。

    宝玉讨了个没趣,仍然陪着笑脸问:“谁叫你给我送来的?”

    玉钏儿没好气:“老太太!”

    宝玉知道玉钏儿是因为姐姐的事记恨自己,也不生气,把平生所学讨好女孩子的本事全都拿了出来,低三下四的问长问短。

    于是,奇迹出现了,玉钏儿从怒到不怒,最后,脸上竟有了三分喜色。

    宝玉:“好姐姐,你把汤端来我尝尝。”

    玉钏儿:“对不起,我从不喂人吃饭。”

    宝玉笑道:“我不是要姐姐喂,我屁屁疼,下不了床,姐姐端给我就行了。”

    玉钏儿把汤端给宝玉。

    宝玉:“忘放盐了吗?一点滋味没有,姐姐尝尝看。”

    玉钏儿:“不可能吧,这么低级的错误在我家一般不可能发生,除非,你的人品……”玉钏儿笑着尝了一口。

    宝玉笑道:“是不是很好吃?”

    玉钏儿醒过神来,原来宝玉故意骗她喝一口。于是,玉钏儿内心里最后的一点不快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京城的消息传的特别快,宝玉被打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也传到了通判傅试的家。傅试是贾家的门生,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傅试岂能放过这次讨好贾政的机会。

    通判,相当于现在副市长级别的官员。傅通判派了两个婆子前来探望,宝玉本不想见,但突然想起傅通判家有个尚未出嫁的老妹妹长得特好,就改变了主意:看在老姑娘傅秋芳才貌双全的面子上也应该见见这两个婆子。

    谁知,两个婆子极度“苍白”,说了没几句话,宝玉就后悔自己叫他们进来了。

    宝玉一面不耐烦地跟她们说话,一面要汤吃,玉钏儿一不小心,汤全倒在了宝玉手上(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玉钏儿绝对不是故意报仇)。

    玉钏儿吓了一跳:“怎么回事?好好的碗怎么洒了?”

    宝玉着急地问:“姐姐烫到哪里了?疼不疼?”

    玉钏儿笑道:“你自己烫到了,怎么问我?”

    宝玉这才感觉手火辣辣的疼。

    两个婆子告辞,走到没人处,婆子一说道:“都说他家宝玉中看不中用,果然。”

    婆子二:“不仅不中用,还是个呆子。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听说,他身边没人时,总喜欢自言自语,看见燕子跟燕子说话;看见鱼跟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也抬着头嘟囔。依我说,应该去精神病院治疗了。”

    两个婆子边说,边出了大观园。

    袭人见宝玉屋里没人了,叫了莺儿过来。

    袭人:“宝二爷需要什么络子,让莺儿帮忙打。”

    宝玉:“刚才忙着说话,忘了姐姐。姐姐拣着好看的花样、颜色打几个呗。”

    莺儿:“葱绿柳黄是我的最爱。”

    宝玉:“桃红不能少,另外还要一条葱绿。”

    莺儿:“好的吧。”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

    宝玉:“姐姐十几岁了?”

    莺儿:“十六。”

    宝玉还要问话,忽然窗外传来宝钗的声音:“里静悄悄……”

    宝玉忙让座,宝钗问莺儿:“打什么呢?”

    宝玉:“给我的玉打个络子,颜色还没想好,姐姐帮忙参谋一下。”

    宝钗:“红配绿赛狗屁,红的不行;黄的不太显眼;黑的有点恐怖,我看只有金色配了。”

    宝玉喜之不尽,忙叫袭人拿金线来。

    袭人进屋,端了两碗菜进来,嘴里嘟囔着:“好奇怪,太太为什么要送我两碗菜?”

    宝钗:“不奇怪,明天还有更让你不好意思的事呢。”

    袭人脑中突然闪过自己打小报告时王夫人说的话,瞬间明白了,遂装作不解的样子,洗了手拿线,嘴里什么也没说。

    说着笑着、笑着说着,邢夫人派人送来了新鲜的水果。宝玉叫来秋纹:“把水果拿一些给林姑娘送去!”

    话音未落,只听院内传来黛玉的声音:“不用送,我来了。”

 第三十六回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眼见着宝玉的屁屁一天好起一天,贾母心里很高兴。但是,现在宝玉已经能够下床走路,要防止二次伤害、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切断宝玉与贾政的联系通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贾政的暴力行为。

    贾政要想找宝玉,必定是小厮们通报。于是,贾母命人传唤了贾政贴身小厮的厮长,吩咐他:“以后老爷叫宝玉,你不用过来传话,就说我说了:一则这次体罚的太重,医生开了好几个月的假条,宝玉不能下床太早;二则我找算命先生看了,宝玉星宿不利,不能见外人,必须等过了八月才能出二门。你回去给小厮们开个会,传达一下我的命令。”

    荣国府最高行政长官发令了,谁敢不答应,小厮厮长领命而去。贾母又叫李嬷嬷袭人过来,将这条命令说给她们听,让宝玉放心、安心、宽心的玩,有奶奶在,神马都是浮云。

    文件虽然是口头传达的,但却给了宝玉莫大的鼓舞。宝玉讨厌男人,尤其是做官的男人,有奶奶这句话,至少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内帏”厮混了。

    宝玉除了每天一早到贾母和王夫人房里报道外,剩余的时间他都可以自由支配。他日日游玩、夜夜欢歌,有时跟小伙伴们玩玩“过家家”,有时又心甘情愿的给丫鬟们充当奴役。

    终于,宝钗看不下去了,劝导宝玉:“虽说读书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昌盛,但是,说到底,读书更是为了自己能考取功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比如说姨夫(贾政),每天在皇帝面前兢兢业业的工作,才换来了你们家的幸福生活不是吗?你这样颓废下去,对的起养育你的父母吗?”

    宝玉胃内一阵翻江倒海,他生气了:“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孩,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都怪前人编的那些教科书,误导了多少纯真的少男少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拿出点实际行动,跟封建思想作斗争!”

    于是,除了四书,宝玉把别的书统统烧毁了。众人见他如此疯癫,也不再劝解,任由他继续“颓废”下去。只有黛玉,从小也未曾说过劝他立身扬名的话,所以,宝玉更加的敬重黛玉了。

    闲话少说,自从金钏儿死后,凤姐发现他们家送礼的突然多了起来,好几家仆人时不时的就来请安奉承,而且每次来都不空手,这引起了凤姐的注意。

    凤姐问平儿:“这是什么节奏?这几家人平时与我也没什么交往呀,怎么忽然亲近起来?”

    平儿冷笑道:“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奶奶掌管着荣国府的人事调配,金钏儿死了,少一个拿高工资的丫头,她们都盯着这个空缺了。”

    凤姐笑道:“我怎么没想到。好吧,既然她们愿送,那我就照单全收。”

    这种情况持续了数日后,凤姐见她们送的差不多了,才找了个机会向领导汇报工作。

    王夫人正在自己屋里招待客人,薛姨妈、宝钗、黛玉等吃着零食喝着茶,闲扯着东家长西家短,谁谁感冒后怎么变成双眼皮了,那啥昨天又掉到粪坑里了等等无关紧要的话。

    凤姐抓住机会对王夫人说:“自从金钏儿死后,太太屋里就少了一个高级职称的丫头。太太有喜欢的人没?有就吩咐,下月给她涨工资。”

    王夫人想了想,说:“如今我们家不如以前富裕了,我决定厉行节约,丫头够使就行,涨工资的事还是免了吧。”

    凤姐:“太太说的也有道理。但是,别人屋里还有两个高职称的丫头,何况是太太呢。”

    王夫人:“我看这样吧,不必找人,就把该长的工资给了玉钏儿吧。她姐姐服侍了我一场,也没得到什么,现在把姐姐的钱给妹妹,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凤姐答应着,让玉钏儿给王夫人磕了头。

    王夫人又问:“赵姨娘和周姨娘的工资多少?”

    凤姐:“她们月薪都是二两银子。赵姨娘有贾环的二两并四吊钱。”

    王夫人:“工资都按时按量的发了没?”

    凤姐:“那当然。”

    王夫人:“前几天我听小道消息说,某人抱怨短了一吊钱,这是怎么回事?”

    凤姐:“姨娘们的丫头,以前的工资是每月一吊钱,自从去年经济危机后,经贾府办公会研究决定,姨娘们的丫头工资减半。姨娘每人两个丫头,可不就是每人短了一吊钱吗。这件事与我无关,我只是执行者,我也曾跟管理层提过建议,让他们把这部分钱涨上去,但最终他们驳回了我的建议,按原计划进行了。”

    王夫人听了,沉吟了半天,又问:“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工资的丫头?”

    注:贾府高级职称的丫头月薪一两银子。

    凤姐:“八个。实际在老太太屋里上班的是七个,袭人借调到宝玉屋里了,工资还是从老太太那边领。袭人虽然在那边上班,但仍是老太太这边的人,只不过是老太太借给宝玉无偿使用罢了。若是给她降工资,那必须给太太屋里补个丫头,把袭人正式调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