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春]高中回忆录-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由于SO2与有色物质结合,使有色物质褪色。一但加热后,SO2释放出来,有色物质又会恢复它原有的颜色。
    155、死记:NO2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2HNO3+NO
    156、硝酸HNO3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开盖时有大量白雾,因为硝酸是一种挥发性的酸,而且硝酸与水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浓硝酸又叫发烟硝酸。
    157、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容易液化,而液态氨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态氨可以用来作致冷剂。
    158、判断原子半径和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的方法(1-4):
    1。当电子层数与核电荷数均不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当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3。当核电荷数相同,电子层数也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4。当核电荷数相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159、什么叫还原剂?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就叫做还原剂。
    例如:CuO+H2==Cu+H2O
    这里的H2失去了两个电子,所以还原剂是H2。
    什么叫氧化剂?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就叫做氧化剂。
    例如:S+O2=点燃=SO2
    这里的氧气得到了四个电子,所以氧化剂是O2。
    口诀记忆一句话就是“失反还原剂,得反氧化剂”。
    160、很显然也很自然: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那么,如何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呢?
    一句话:等号左边比等号右边强。(精辟)
    161、气体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这就是重要的气体定律!
    注意气体定律中的“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相同数目的分子。夹答列浪
    这四同中只要其中三个相同第四个就相同。
    例如:同温、同压、相同分子数→体积相同。
    例如:同温、同体积、相同数目分子→压强相同。
    162、气体定律的四条推论(死记):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
    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163、实验室的容量瓶的规格有100mL的、200mL的、250mL的、1000mL的。
    所以,配制物质的量溶液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185毫升?→不行!
    164、胆矾是带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CuSO4•;5H2O。
    这种基本的基础知识你不要讲还不记得。165、离子键成键的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而非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规律性知识: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166、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
    That-is-to-say:共价化合物当中肯定含有共价键,肯定没有离子键。
    167、在NH4NO3中,两个N分别是什么价态的?你曾经居然错误地认为两个N都是+1价的。我。。。!
    其实,可以根据电离的知识来想,很容易得出,铵离子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其实,画出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会发现,氮元素要么是-3价,要么是+5价,哪里来的+1价呢?
    168、在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时一定要注意,长轴是指椭圆中过两焦点与椭圆相交的线段,半长轴即长轴的一半,基本概念不搞透彻就会出现代入数据或已知物理量的低级运算错误!
    169、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是要注意一点:细胞产生的废物会排除细胞外,但并不是说排出细胞的物质都是废物,像抗体和激素等也会分泌到细胞外。
    170、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的、细胞壁)。
    要知道,细胞壁并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像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酵母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甘露聚糖。
    17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说:“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这是一句很确定的话“都是椭圆”,不要误解为大约是椭圆或近似为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72、古代对行星运动的两种学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都不完善,因为太阳、地球等天体都是运动的,并且行星的轨道是椭圆的,其运动也不是匀速的。直到后来天才的观测家第谷和数学天才开普勒强强联手,最终才有我们现在的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73、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1年,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30天,这是常识数据,物理题目可以不提供!
    174、由于点斜式方程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所以必要时要去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由于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截距为零的直线,所以必要时要去讨论截距为零(零截距!)的情况。这也是高中数学中产生分类讨论的本质之所在!即不包含某种情况就要去单独讨论那种情况,否则就会造成漏解。
    175、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脂质以磷脂为主,还包括胆固醇等)、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所以你不要认为细胞膜的成分中不含胆固醇!
    176、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血红蛋白,这种物质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因而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177、三条直线构成三角形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是这三条直线两两之间不平行;
    第二,其中两条直线的交点不在第三条直线上(即三线不共点)。
    178、若直线L1关于点P对称的直线为L2,那么直线L1平行于直线L2,且直线L1关于点p对称的点必在直线L2上。这是关于一点对称的两条直线所具有的性质。所以求直线L1关于点P对称的直线L2,主要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P对称的两点坐标,再由两点式求出直线L2的方程;
    方法二(最简便):求出一个对称点,再利用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利用点斜式求出直线L2的方程(以后就用这种方法!)。
    179、开普勒用三句话概括了第谷积累的数千个观测数据,展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性。与原始数据相比,既深刻又简洁。不过,开普勒直到死都还不知道,他所发现的三个定律中还蕴含着及其重大的“天机”,那就是万有引力的规律。后来,我们利用数学的方法,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对开普勒定律做了加工,得到了F=G(Mm/R2)。由于这个式子来源于开普勒定律,因此它只适用于星球与太阳间的引力。但是后来牛顿大胆的将其推广到任何两个物体,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180、牛顿的万有引力F=G(Mm/r2)中,质量的单位要化为kg,距离的单位要化为m。只有单位统一最后算出的引力F的单位才是N。一定不能在这里出错,谨记在心!
    181、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公式,但却无法算出两个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因为他不知道引力常量G的值。100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英国剑桥大学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的得出了G的数值。现在通常取“G等于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米方每千克的平方”。(G的单位可以用万有引力公式去推!单位制的推导!)
    182、哈雷彗星为什么叫“哈雷彗星”?这可不是一个白痴问题!
    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后来人们便以哈雷来命名这颗彗星!
    183、最最简单的均值不等式你不要讲你记得不清楚。
    即:“a加b大于等于2倍根号下ab”。注意要满足七字方针(一正二定三相等)。184、三角形的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坐标公式:
    三角形的重心G的横坐标等于三个顶点的横坐标相加的和再除以3;三角形的重心G的纵坐标等于三个顶点的纵坐标相加的和再除以3。
    即,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C(x3,y3),则其重心G的坐标为(x1+x2+x3/3,y1+y2+y3/3)。
    185、在离子共存试题中要注意,当溶液中含有高锰酸根离子时,该溶液为紫色!因为MnO4-会使溶液呈紫色,这是它本身的性质。还有,要记住这一个反应:“碳酸氢根离子跟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
    即:HCO3-+OH-==CO32-+H2O
    186、NO2中的N的化合价为+4价!你曾经说:“N要么是-3价要么是+5价。”当时你是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的这么一个结论,如今我得纠正你,N也可以为+4价!对原子结构示意图,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187、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这是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如果你想玩弄文字换一种说法来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性质,你也可以这么说:“要想一个四边形有外接圆,必须让它的对角互补。”(注意,是“对角互补”)
    188、已知一个圆经过点A和点B,那么这个圆的圆心必定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是根据初中的垂径定理得到的几何结论,高中也要用到它解题!
    189、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推导,正是用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消去了向心力公式中的周期T而得到的。
    190、“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句号)。此外,还有少量糖类。”这是教材中的原话!所以你不能说:“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因为糖类只占2%—10%,是少量的,和“主要”还是有区别的!复习就要回归课本,把握课本中精准的语言。
    19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一般情况下,给你一个带参数的直线方程,你要想证明它恒过一个定点,这个时候化成点斜式一般是行不通的!但可以考虑使用参数分离法,将参数分离出来,没准它就是恒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从而就证明了它恒过定点。
    例如直线L:(2m+1)x+(m+1)y=7m+4。
    将其参数分离化简得:(x+y-4)+m(2x+y-7)=0。
    所以直线L是过直线x+y-4=0和直线2x+y-7=0的交点(3,1)的直线。
    即直线L恒过定点(3,1)。
    193、“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这个要作为常识记住!因为题目中经常拿它当作隐含条件,当你在做题时发现要用到月地距离时,而题目中有没有直接给出,只说:“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6、4×10的6次方m。”这时就要用到隐含条件来求月地距离了,即:R月地=60R地。
    194、万有引力定律F=GMm/r2只适用于计算两个质点间的相互引力大小,公式中的r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指的是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195、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但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时,物体可视为质点,公式F=GMm/r2也近似成立。
    196、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课本上说:“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197、已知这两个反应:
    2Fe+3Cl2=点燃=2FeCl3;
    Fe+S=△=FeS。
    如何判断Cl2和S的氧化性谁强谁弱。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规律是: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同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使其呈高价态者氧化性强,上面的Cl2将Fe氧化成+3价的,而S只将Fe氧化成+2价的,所以Cl2的氧化性大于S的氧化性。
    198、不同的氧化剂与同种还原剂反应,条件要求越高,则其氧化性就越弱;不同的还原剂与同种氧化剂反应,条件要求越高,则其还原性就越弱。
    例如:同是将浓盐酸氧化为Cl2,MnO2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而KMnO4在常温下即可进行,这说明KMnO4的氧化性大于MnO2的氧化性。
    199、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质导电过程,实质就是电解的过程,而电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00、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其他三种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也就是大前提不动。
    201、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02、“由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GMm/r2可得,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r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这句话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它只是从数学角度来理解物理公式,从而导致错误。
    因为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它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关于万有引力公式的适用条件,我已经给你总结过了!
    203、我们都知道:“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但是,如果你这样说:“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样说就是错误的,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例如这样的化合反应(Na2O2+So2==Na2So4)和这样的分解反应(NH4NO3==N2O+2H2O),虽然它们是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但它们仍然是氧化还原反应!细节问题定成败!
    204、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中的比值k是一个仅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常数,当中心天体的质量改变时,k值也会发生改变,不要以为k始终是恒量。
    205、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做是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相比,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死记也要记住这个规律。
    引申:在搬运过程中,地球的质量越来越大,月球的质量越来越小,二者之和保持不变,但乘积越来越小。如果你不知道这一数学规律,就无法判断前后引力谁大谁小!
    另外,地球质量越大,月球运动周期越小,与月球质量无关,这一点可以利用公式很容易推导!
    206、引力常量通常取“G等于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牛点乘m的平方每千克的平方。”它的物理意义是: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相互吸引力为“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N。
    207、深入浅出,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来讲:“将已知的gR2来代换式子中未知的GM,就叫做黄金代换。”
    208、万有引力公式F=GMm/R2,式子中是半径R的平方,你不要再把平方漏掉了,注意时刻保持警惕!
    209、对于下面的化学反应,你了解多少呢?
    KClO3+6HCl==KCl+3Cl2↑+3H2O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机理为:KClO3中的Cl得到5个电子,被还原,转化为Cl2;同样的HCl中的Cl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转化为Cl2。
    所以说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l2,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即5/1(5比1)。
    210、什么叫做方程组?
    我们知道,一个方程中若含有两个未知数,但凭这一个式子是无法解出这两个确定的未知数的值的,只有再列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式子联立起来才能解方程组。由两个式子联立组成的方程组可以解出两个未知数,由三个式子联立组成的方程组可以解出三个未知数,特别是在物理中,要会运用这种方程组思想去列抽象方程组去解。
    ------------------------------------------------------感谢你我一路相伴,因为有你,所以有我!
    ----------
    ----------





    章节目录 85、【番外篇】--贤智的笔记--第四弹福利!
     更新时间:2013…8…23 10:36:35 本章字数:8345

    说明:以下是罗贤智的笔记,所有【番外篇】--贤智的笔记,虽然与小说情节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拥有这些内容,小说将会更加全面更加有意义!因为这是罗贤智高中三年,一点一滴的辛劳与汗水的结晶,送给需要的亲们!友情提醒一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越到后面越精彩!原创笔记,请勿转载与分享,首发,版权维护,转载必究!
    亲们,一根烟的钱也是钱,不需要的亲们,可以直接跳过番外篇阅读最新章节内容!
    割割割线------------------------------------------------------
    21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同样,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8这些圆的基本性质你都不熟那怎么行呢?初中的知识了。
    212、做物理题时做到最后你发现题目中还有已知物理量没用,我不想跟你废话,99%你这道题做错了,回头好好检查一遍到底漏洞在哪栎!
    还有1%是什么意思我想你也应该清楚吧:不排除那1%的物理题目比较贱,搞个没用的物理量来唬你。也就是说,遇到上述情况就警示你该检查检查这道题是不是真的做对了。
    213、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代数法,一种是几何法。
    一般情况下几何法应用较广泛,而且用几何法往往能够减小运算量。因为代数法联立方程组后判断解的个数有时候运算量有点大。但有时候用代数法又会很简便思路,各有千秋,做题时适当选取谢!
    21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而部分植物细胞(如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因为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但是如果你这样说:“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那就是错误的了!因为根尖细胞是植物细胞,而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从数学角度来理解就是: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215、物体的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可以分解成物体所受的重力mg和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倒过来可以说这两个分力的合力的大小就等于万有引力的大小。
    所以物体在赤道上是重力加上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此时重力达到最小值。
    物体在两极的极点是重力的大小等于万有引力的大小,此时重力达到最大值。
    216、物体随地球转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很小,在一般计算中,可以认为万有引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即GMm/R2=mg,所以才有非常实用的“黄金代换式”gR2=GM的存在。
    217、正所谓记少不记多,对于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你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能相互转化的膜仅三种,即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像核膜和内质网膜;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它们之间均不能相互转化!
    218、一般地,若圆的方程为(x-a)2+(y-b)2=r2,则过切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这就是过已知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从形式上讲也很好记忆,口诀为:“拆开平方为两两相乘代入已知切点,等号后面半径r方保持不变。”
    219、一般情况下,求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我们可以直接套用圆的切线方程公式。但是,要和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区别开来,因为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有两条,用点斜式求就要分类讨论,千万不能漏掉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20、题目没有特别说明g=10m/s2,首要地位就是用9。8代入数据算,不管是填空还是大题目!要严格按照教材中规定的细节来。
    221、要搞清楚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关系!
    例如:Br2+2Fe2+==2Br-+2Fe3+
    在这个反应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哪个?是Br-。因为氧化剂是Br2,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
    222、氧化还原反应的优先律: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时,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反应时,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反应。
    22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即价态归中);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SO2+2H2O==2H20+3S↓
    这是一个“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归中),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S。而且,有上面的反应式我们知道:每生成3mol的S,有1molS是SO2中的+4价的硫被还原得到的,属于还原产物;有2molS是H2S中-2价的硫被氧化得到的,属于氧化产物。
    224、已知两圆x2+y2=10和(x-1)2+(y-3)2=20相交于A、B两点,求直线AB的方程。夹答列浪
    对于这种题目如果你联立两圆的方程去解方程组再用两点式求直线的方程的话,那你就是白痴(这是罗贤智自己骂自己的,跟亲们么有关系昂)!
    我们只要将两圆的方程相减便可得到直线AB的方程(无论哪个减哪个其结果都一样)。这是求两圆交点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最简单的方法!
    225、过两圆C1:x2+y2+D1x+E1y+F1=0和C2:x2+y2+D2x+E2y+F2=0的交点的圆的方程
    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为参数,其中λ≠-1)。
    这就是过两圆交点的圆的参数方程。
    Think-about-whyλ≠-1,λ=-1时又会怎样!You-know!
    226、过圆C:x2+y2+Dx+Ey+F=0和直线L:Ax+By+C=0的交点的圆的方程为:
    x2+y2+Dx+Ey+F+λ(Ax+By+C)=0。
    这就是过圆和直线交点的圆的参数方程。其中λ一定要和直线方程结合,并且圆的方程要化为一般式,细节不搞透彻就会出错!
    口诀记忆就是:过圆和直线交点的圆的参数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加上λ倍直线的一般方程等于零。”
    227、不管是过两圆交点的圆的参数方程,还是过圆和直线交点的圆的参数方程,其圆的方程都是用一般式表示的,如果题目不是一般式,一律化为一般式列参数方程。
    228、过圆内一点且被圆所截得的最短弦必与过该点的半径垂直;过圆内一点且被圆所截得的最长弦必过圆心。
    229、“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
    这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为什么?
    要看到线粒体的两层膜一定是显微结构,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
    230、溶酶体(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溶酶体又被称为多种酶的仓库。
    231、在用勾股定理求圆的弦长时,最后别忘了乘以2,懂我的意思吧!你曾经居然犯这种低级错误!
    232、弦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垂直于这条弦。
    233、就绕地球运转的行星、人造卫星来说,其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跟轨道半径有关,而跟行星、人造地球卫星自身的质量无关(因为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中等号两边都有一个小m,约掉了)。卫星离地面越高,其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角速度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小(这是规律性知识,当然你要是不记得也可以用公式现场推导,但是那样浪费时间)。
    234、对于下面这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你了解多少?
    KClO3+6HCl==KCl+3Cl2↑+3H2O。
    这就是“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其特点是: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和低价态相互反应变为它们相邻的中间价态,即两头变中间,只靠拢不交叉。
    23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分别是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和内含。其中,外离和内含统称为相离,外切内切统称为相切。
    236、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必须要很清楚其方法!
    我们以几何法举例说明(代数法谁都会!)。
    已知两个圆的方程,要判断他们的位置关系,我们以大圆的半径为R,小圆的半径为r(这样就是R>r),令两圆的圆心距为d,则:
    1。当d=R+r时,两圆外切;
    2。当d=R-r时,两圆内切;
    3。当d>R+r时,两圆外离;
    4。当d<R-r时,两圆内含;
    5。当R-r<d<R+r时,两圆相交。
    237、一定质量的仪器放在人造卫星内的平台上,人造卫星可看作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你不能说:“仪器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仪器重力为零。”重力还是存在的,只不过重力用来提供向心力了,所以你可以说:“该仪器对平台的压力为零。”
    238、如果两圆外切,设其外切点为P,两圆的圆心分别为C1和C2,则P、C1、C2三点共线,牢记这一几何性质。
    239、氧气进入细胞中,要穿过两层膜(因为细胞膜是双层膜),也就是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
    240、在圆中,以直径为三角形的一条边,第三个顶点也在圆上所构成的三角形一定为直角三角形!这要一眼能看出来,随时会想到它。
    241、如果问你:“生物膜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特性是什么?”
    你的回答必须是:“选择透过性。”
    教材中说:“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的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242、第一、二、三宇宙速度分别为7。9km/s、11。2km/s、16。7km/s。(口诀记忆:79112167。)
    所谓第一宇宙速度,即人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