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花用一时会更激发军卒的勇气。而且从军律开始认字,速度快效果好。
  在刻满军律的石碑遍及军营的角落后,军卒中掀起读书的热潮。
  而刘繇那一系的辅官加入教谕行列,使得千字文提早刊印出来。孙策和吴夫人因为教化民众,得到朝廷的嘉奖、敕封。 。


第682章 682、武烈皇后29
  识字是世家豪族的特权; 但是吴夫人和孙策在江南推开千字文,打的是教化民众的旗号。在千字文之后就推广朝廷的律法; 目的是让下到垂髫的童子,上到花甲老翁; 都能够读懂朝廷律法,使百姓人人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然了,能读懂律法的; 识字的数量已经够到各级衙门做个普通的小吏了。
  张昭在替孙策给小皇帝奏折里说:现在世道混乱; 百姓目不识丁,不知圣人言; 才容易被有心人蛊惑; 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让百姓认识常用字以后,有计划地让大汉的每个百姓都能读懂朝廷的律法,百姓对朝廷的律法有了足够的认知,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则遵守朝廷律法的百姓就会慢慢多起来; 世道就会很快变回以前有秩序那般了。
  小皇帝看了孙策这样的折子很高兴啊; 这可是心怀天下的长远考量。教化百姓知法守法; 让乱世恢复以前的秩序; 好,嘉奖了。
  孙策得封的吴侯本是县侯级别的封爵; 是吴郡下属的吴县作为封爵地,但实则并未有食邑,也没有治民的权利; 也不可以世袭。但是别说吴郡的吴县了,哪怕是国都洛阳的周边,朝廷实际能控制的地方没有多少。
  天下十四州,大的刺史割据几州,小的地方豪强即便是一县之地也拥兵自重,更别提那些纷纷自立为太守的数不过来的郡府了。
  孙策肯为朝廷的长远做考量,映衬着因为是宗室而被派去益州、荆州的刘璋(刘焉已去世,其子继承了益州牧)和刘表,就不好看了。
  益州的刘璋,他借口战乱不能送东西到朝廷。荆州的刘表装聋作哑好像没有朝廷了一般,实际就是当没了朝廷,数年也不曾税贡了……
  孙策虽得了皇命做扬州刺史,但扬州尚且还被袁术占据了一部分呢。他已经连着纳贡三年,每年送上来的都是自己和皇后最需要的东西。小皇帝与皇后思量一番后,决定把整个吴郡给孙策做封爵地,让孙策的吴侯国为郡级,敕封吴夫人为吴国太,册封孙策初生的儿子孙绍为世子。
  与此同时给孙策吴侯国的还有治民权、独立的军队。
  反正这些东西是已经在孙策手里的。
  圣意甫出,小皇帝就在朝堂上就被众位大臣劝谏,说是给孙策的权利太大,封赏太高。
  小皇帝沉默了很久才说:“刘焉、刘表负皇命去荆州、益州,据彼富庶二州久矣,皆不税不贡。荆州、益州治民权、军权可在朕处?刘表逝后,刘璋承继了益州,朝廷可有州牧可以承继的先例和法度。吴侯尚未得全扬州时,既予朝廷稅贡,今年其上表为朝廷长远做考量,朕予吴侯之吴郡国做嘉奖,使其能便宜行事,正是要彰显吴侯对朝廷的忠心于天下刺史和太守前。若能使得天下十四州之刺史,都与吴侯一般行事,朝廷还有何捉襟见肘里的为难呢。”
  众臣被小皇帝说的不好反驳。依着小皇帝的期望,每州舍出一郡的封地做刺史的食邑,换回十四州都像孙策这样忠心王事,当然是最好的了。
  但是王莽未篡权的时候……
  这话说出来就不好听了。
  可是谁愿意前脚得了孙策赠与的财物,后脚就在朝堂反对皇帝给一些实际已经在孙策手里的东西呢。
  别看小皇帝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他能做的、能给孙策的就是一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嘉奖和敕封。
  但这个对孙策来说就足够足够了。
  小皇帝现在心里明白的很,自己借着孙策掀开益州和荆州的不税不贡,接下来就看刘璋和刘表二人的表现了。若是二人不悔改,等自己寻到合适的机会了,就可以用他们这样不尊朝廷的行为,把他们二人替换下来。
  孙策得的封赏,让坚持留在洛阳的兖州刺史曹操很尴尬。他得了司空的位置之后,心里就一直憋闷着、甚是不爽。
  这不爽是不得不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袁绍,否则袁绍就拒不接旨。他退让一步了,赢得了好名声,可是孙策眨眼间又把他逼到悬崖边上了。
  孙策在初得曲阿就予朝廷纳稅上贡,虽迄今未得扬州全境,可税贡一年比一年多。这就逼着自己重新审视兖州对朝廷的稅贡了。
  可自己从接手兖州,就一直在为军卒果腹发愁。
  兖州从黄巾军侵扰后就一直没恢复过来,先是战乱、后是蝗灾、然后吕布又在兖州闹腾了一年多。逼得自己已经到了要掘景帝兄弟的坟墓来充当军费的境地,自然是给朝廷的上贡也是虚虚的一点意思。
  要不是考虑到小皇帝夫妻俩的衣食还靠着扬州的孙策贴补,百官也都艰难度日。
  曹操还盼着朝廷能给兖州一点救济呢。
  只不过曹操心里明白,如果兖州提出想要赈济,自己除了被朝臣抨击没有治理一州的能力,除了浪费自己的口水,还得不到一粒粟……但凡提出赈济能得到点什么,他早开口了。
  兖州多艰难,曹操每天都要为自己哭一哭了。
  可就是这么艰难,自己也还是千挑万选了一些适合的贡品,那是自己对皇帝的一片心意啊。可怎么就有朝臣看不到自己对皇帝的心意,信誓旦旦地说某某物是陪葬之物呢。
  哼,别当自己不知道。
  曹操看洛阳的朝臣心里都是恨。
  当然啦曹操是没从小皇帝的角度想事情。他掘墓掘到小皇帝的叔祖宗梁孝王刘武的头上,然后站在朝堂上说对皇帝是忠心的。
  刘协会信吗?
  刘协只悄悄与皇后伏寿说:“曹孟德居心叵测,掘了先祖的寝陵做贡品。朕异日必为先祖报仇。”
  曹操的不爽快,还有一点就是他没有完成荀彧策划的挟天子而令诸侯的规划。从小皇帝不肯去许县,他就不能完全掌握了朝政。每天滞留在洛阳,更多的是憋气。
  杨奉等人也不知道是谁给出的主意,宁可饿着也不肯按着自己划下的道道走。
  可是离开洛阳呢?
  曹操又不肯。他怕自己前脚离开了,后脚不定谁会掠走了皇帝。要是给袁绍得了皇帝,他如今差不多是四州收入囊中,自己可不是要听他的号令了。
  曹操带了万余的大军守在洛阳,人吃马喂都要靠着兖州的补给。这样的日子还不知道何时是终了。
  小皇帝给孙策的册封,把曹操挤兑得开始上火了。
  孙策的吴侯册封升级,还真的刺激到各州的刺史了。
  当先的就是袁绍。
  在与公孙瓒大了多年以后,他占据了冀州一带快有四个州的范围了。彻底铲除公孙瓒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他从皇帝东归洛阳后,就恢复了对朝廷的上贡和纳税。
  皇帝回归洛阳,大封群臣的时候,曹操把大将军让给他之后,他一直是非常开心的。
  可如今皇帝提升孙策的封爵过,好像是在提醒自己哦。
  袁绍想想自己对朝廷的稅贡是少了一点儿。唉,恢复四州以前那般稅贡不可能的,但还是加多一些才会好看。
  袁绍想到了就立即去做,终于赶在年关前,把给小皇帝的稅贡增加了一些,还上表说自己前几年与公孙瓒等厮杀,还要赈济冀州、青州、并州的百姓,今年又加上了幽州的百姓,所以对朝廷、对天子有所怠慢等等请罪、安抚之语。
  小皇帝看到袁绍的奏章,立即安排宦官当堂宣读了一遍。朝臣都明白这是孙策那吴侯敕封升级、刺激了袁绍而得来的,免不了开口赞扬一番袁绍的忠心,再赞扬天子英明了。
  皆大欢喜。
  孙策得了豫章郡之后,仍留豫章郡原太守华歆为豫章太守。华歆是清正廉洁之人,孙策到了豫章郡城下,没有贸贸然就攻城,而是派遣前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已经投奔他的虞翻前去说以利害 。而且孙策还让虞翻说明了只要刘繇投降,交出军队就绝不害刘繇性命。
  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自己也守不住豫章郡,只能抱着姑且相信孙策的态度,为了全郡的百姓先投降了。
  华歆居然没想到孙策言而有信,不仅没杀刘繇,连昔日跟随刘繇的人,只要投降都安排了去处。且孙策还以上宾之礼敬华歆的才德。
  孙策这么和他说:“华太尉,你要是不愿意继续留在豫章,我只好从跟随我的人里面挑选你的继任者。至于能选出什么人,你与我先父是同僚,应该知道我阿翁只给我留下几位统兵的将军。为了豫章郡的百姓,你还是留任的好。”
  说的华歆没有丝毫办法,只好接了孙策的挽留,继续做豫章郡太守。
  欢喜的不仅仅是孙策,还有豫章郡的百姓。
  孙策把豫章郡的事情安排好,然后快马加鞭回曲阿,他要回去看儿子。母亲给他送信过来,说大乔顺产一子。
  那时候孙策得了江夏郡,正防备着刘表偷袭呢。然后等他得了长沙郡,对豫章郡的包围完成了,再把豫章的事情处理好,孩子都快百日了。
  孙策非常遗憾自己没能见到刚出生儿子、满月也没见到,如今百日又要错过。 。


第683章 683、武烈夫人29
  吴夫人此时在曲阿带着孙策手下的文官武将的内眷; 在给刚刚到了百天的孙绍庆贺“百岁”。
  大乔亲自抱着儿子,坐在吴夫人的身边; 生产后的大乔略显丰腴,原来就是温婉秉性的美人; 现在抱着儿子心满意足的神态,让她更添了几分初为人母的温柔光辉。
  朱治等在外领兵的将领,其内眷们与吴夫人都是非常熟识的; 一个个凑上前看胖乎乎的孙绍; 看完都忍不住称赞几句。
  “世子长的真俊,不愧是孙家的人。”
  见过孙坚的人更会感慨几句; “世子是像父亲吴侯多一些。”
  至于是像孙策还是像大乔; 长大以后也都会相貌不俗的。
  百天的胖团子,安静地在母亲的怀里睡着。吴夫人看大乔再次换手,伸手把孙绍抱了过来,对大乔说道:“你若是累了,就抱着阿绍回去后面。”
  大乔温婉地笑笑; 揉着酸痛的胳膊低声向吴夫人致谢。
  郑氏也说大乔; “带孩子回后面歇着。”
  大乔起身与在座的夫人们行礼后; 接过婆婆怀里的儿子; 带着奶娘等人往后面去了。
  等宴席散了,送走来给孙绍庆百岁的客人; 郑氏就对吴夫人抱憾地赔笑。她一直为长女的秉性温婉感到欣慰,可是女儿嫁到孙家,当初看着那么好的一桩姻缘; 如今因女婿的年年登高,今年又成为一郡的吴侯,以女儿的性子、能力,为孙策笼络那些文官武将的夫人们,就显得不够看了。
  “夫人,大乔给你添烦恼了,还要你多多教导。”
  郑氏是个明白人,丝毫不因为女儿生了外孙而放宽心。她知道女儿要担起事务,是超出自己能够教导给她的。
  吴夫人却觉得大乔这样的长子媳妇合自己的心意,她不需要大乔帮着做笼络内眷的事情。她只要安安静静地管好她的院子、带好孩子,等孙策回府能提供孙策个放松的地方就够了。且大乔原就是沉默温柔的脾性,如今因为孙策的高升,就要求她一反常态地变成能在内眷交往中长袖善舞的人,跨度也太大了一些。
  要知道江山易改秉性难易。郑氏为母为女儿操心,想的多一些,自己还是打消郑氏的想法好。
  她赶紧对郑氏表态:“亲家不必忧虑。我倒是喜欢大乔这样的性格,伯符也欢喜她的安静温柔,这外面的事情并不用她多废心的。”
  吴夫人这样说,让郑氏更愧疚了。长子媳妇就不是女儿这性子、现在的做法。她欠身再次对吴夫人行礼。
  “夫人,我既往也没想到她会有今日的造化,在教导上还是欠缺了很多。往后招待那些夫人们,怕还是要你多多费心教导了。”
  “大乔尚小呢。她只要带好阿绍,过两年再给阿绍添多几个弟弟妹妹就好了。她是吴侯夫人,跟随破虏和伯符多年的那些文官武将们的内眷,到了你我这般的年龄,有事也不会难为大乔。至于年轻的那些将领的内眷,有小乔陪着她,慢慢熟悉了就好。”
  郑夫人见亲家给自己长女的定位清晰明了,轻轻地舒了一口长气略放下点儿心。有吴夫人在,那些老将的夫人不用女儿去应酬,容个十年八年的,女儿再生几个外孙,性格也会慢慢强起来。
  因孙策不在,吴夫人一直留郑氏住在刺史府里。但郑氏甚少住在客院,常去女儿的院子里与女儿做伴。周瑜带兵出征了,小乔也常常过来刺史府邸。吴夫人也在刺史府留出一个院子给小乔,方便周瑜回来的时候夫妻俩一起留宿。
  比起大乔,小乔明显活泼很多。在孙珊出嫁以后,小吴氏生的女儿还小的目前,在吴夫人身边说话的小乔,一个人的热闹能赶上孙嫒、孙珊都在的时候。
  但是小乔虽然活泼,有个最大的好处越来越明显。初到刺史府的时候,还有些不太注意场合,如今文官武将的内眷里,最能分清场合说话的就是她。不该她说话的时候仿佛是没有这个人,该她说话的时候,每个字都能说到人的心里去。
  她见吴夫人已经把自己的意图明白说给母亲了,母亲虽是放松些但难免还是未能完全放下,就上前揽住母亲的手臂,对吴夫人笑着道:“义母,我都要羡慕姐姐了,有你这么护着她,替她担事情。姐姐只需要照顾好姐夫,带好阿绍就好。”
  郑夫人立即明白了小女儿的话里意思。
  “夫人,是我想多了。”
  吴夫人笑这夸赞小乔,“小乔这伶俐劲,一个赶上三个呢。走,我们过去看看阿绍,等阿绍的父亲回来,我们再过去那院子看阿绍,可不像如今这么便宜了。”
  阿绍的父亲正陷在包围中呢,想挣脱包围回家看儿子,看来是需要一番努力的。
  孙策挥舞着□□,拨打射向自己的箭矢。真是该死!居然在自己的辖区遭遇了埋伏。等他找出幕后主持的人来,不把其碎尸万段,难消心头之恨。
  孙策为了能参加长子的百日礼,安排好豫章郡的事务后,就带着自己的骑兵卫队急匆匆地往曲阿赶路。那想到才过了泾县就遭遇了伏击。
  伏击他的人差不多有五百之众,事后他回想起发生的一切,才觉得后怕不已。要是没有张纮经常提醒他不要身先士卒、没有阿娘经常劝说他多带人,他很可能就因为身边人数过少,让伏击自己的“土匪”获得成功了。
  幸好跟随孙策的亲卫,都是身经百战的好手,有都有悍不可挡的勇气,伏击事件发生的时候,孙策又恰好在队列的中间,没像既往那样骑马奔驰在前面,才没有受伤。因为开路的骑兵,因意外踏入数个陷马坑而纷纷坠马。
  然后是如雨一般的箭矢向他们倾泻过来。
  孙策不敢想像若是自己也落到陷马坑里,是不是也会像那几个近卫一样被射成刺猬。
  破解了这局埋伏的是跟在亲卫队尾的吕蒙。这吕蒙还是一个少年郎,他属于穷人的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的类型,而且是一个心志坚定有主意的人。他很早就明白寒族出身的自己想要脱贫、过上富裕的日子唯有当兵。所以他瞒着母亲,偷偷地跟在姐夫邓当的身后跑出来当兵。因为打仗勇敢,又肯动脑,被孙策提到身边做了近卫的一个小首领。
  危局情况下,吕蒙带着自己小队的十个卫兵,迂回冲到埋伏的一侧,从伏兵的后面进攻,打破了包围圈。
  孙策在冲出包围圈之后,立即调了当地的驻军杀了回去。可是才没过多久的战场,除了跟随自己的、已经被处死的受伤亲卫的尸体,找不到包围他的人丝毫痕迹。
  这已经是孙策今年遇到的第四次谋杀了。而这次的看起来比以往都准备的更周密,只是自己改了骑马在队列前面的习惯,才掏出了必死的杀局。
  会是谁布下的局呢?
  孙策明白伏击自己的绝不可能是土匪。有数个陷马坑明显在昭示着这是知道自己行踪的,而那服从号令、进退有据的精兵模式,且离开的时候一具尸体不留、让孙策开始怀疑起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了。
  后面的行程,孙策就不再匆忙赶路了。他又从泾县附近调了五百军卒,按着军队的前探后哨,带着卫队平安地回到了曲阿。
  一路上孙策都在想这次伏击自己的是谁?
  会是袁绍吗?
  自己在袁绍“称帝”之后,就与袁绍断绝了关系,但是并没有对袁绍动手。
  那么是刘表?
  江夏郡、长沙郡被自己收入囊中,自己对荆州已经摆出蚕食的阵势。要这次是刘表对自己动手,也是真的很有可能的。
  但是到底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连战亡的士兵尸体都带走呢?
  一个个的问题在孙策的脑海里盘旋不去。
  唯独孙策不敢想的就是会不会是自己内部将兵的将领。
  在孙策遭遇埋伏的同一时间,刘备也遭受了意外的打击。
  刘备在失去徐州的下邳再次驻军到小沛后,熟悉的地方激起他的万般不甘来。他驻军在小沛的心情,已不复初次拜见陶谦、得到赠与四千军卒到小沛驻军的时候了。他真的是不甘心失败,不甘心自己自己收留了吕布,反而被吕布反咬一口。
  自己怎么就不听二弟关羽的意见呢?
  吕布能杀了丁原、杀了董卓,自己给吕布的与他二人给吕布的怎么能相比!
  自己不该收留吕布啊!
  刘备后悔,悔的肠子都发青了。他捏断手里的枝条,暗暗发誓:若得机会,必杀吕布。
  于是刘备就在小沛的蛰伏期间偷偷招募军卒,暗暗地准备自己的力量。
  不想募兵的事情泄露了,吕布打上门来。 。


第684章 684、武烈皇后30
  袁术在吕布回绝了婚事后; 就派了大将张勋、桥蕤率几万步兵骑兵,进攻吕布。吕布采纳陈珪的计策; 集中力量先针对在下邳进攻的桥蕤一人。两军阵前他活捉了桥蕤后,再去攻打张勋; 张勋不敌吕布之威猛而败,其余袁军人马溃散逃走。
  于是吕布在得知驻军小沛的刘备在招兵买马的时候,趁着自己在与袁术的战事上取得了优势; 立即去铲除随时可能给自己一刀的刘备。
  在吕布的心里他这么做是有绝对道理的。
  容留你刘备驻军在小沛; 还把你的内眷都还给你了,你刘备现在用自己的名义募兵; 是想做什么; 要夺回徐州吗?
  可是他不想想当初他被曹操从兖州赶出来、被曹□□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刘备是怎么收留他的了。所以说吕布这人只重利益、不念情谊,反口就咬死对他有恩义的人,要是老天不给他一个众叛亲离,都对不住那些被他辜负的人。
  这一次刘备想对吕布投降也没可能了。
  吕布带大军来到小沛; 刘备慌忙带着张飞出去迎接。他看到吕布老远就立即在马上抱拳行礼。
  “奉先兄; 别来无恙。不知奉先兄来小沛; 备有失远迎; 还望奉先兄恕罪。”
  刘备的态度非常恭敬,可吕布却打定主意不想不听刘备絮叨。
  他用方天画戟指着刘备道:“大耳贼; 我容留你在小沛,可你招兵买马心谋不轨,今日我就来断了你的非分之想。”
  刘备还想再未自己辨说几句; 吕布驱赶胯/下的赤兔马、挥舞着方天画戟奔着刘备就来。
  刘备只好拔剑抵抗,张飞驭马上前助阵,但俩人联合也不是吕布的对手。刘备在张飞的掩护下,抓住张飞的丈八蛇矛架起画戟的空儿,拨马就逃,吕布带军追杀不休。
  刘备顾不得尚在小沛的关羽等人,再一次丢下内眷匆忙往北逃去。吕布一直追到徐州与曹操的兖州接壤处,才停下追击。
  他调回头去小沛。
  刘备和他身边关羽、张飞、还有麋竺等人的内眷都在小沛呢。看他这个大耳贼能逃到哪里去。
  等吕布带兵回来,发现麋竺、麋芳和关羽一起严阵以待,摆出与他同归于尽的架势,气得吕布就要立即指挥进攻,还是陈珪劝阻了吕布。
  “将军,如今曹孟德率兵在洛阳拱卫帝室,尚需要兖州提供粮草,刘备逃向兖州,不若把他的内眷还有那些部曲等混饭吃的内眷,一并都放去兖州。看看刘备怎么从兖州讨出这些人的吃用来。等兖州不肯白白替刘备养这些人的时候,比将军自己动手,不是更好么!”
  吕布才因陈珪的计谋对袁术取得一场胜利,就应了陈珪的建议,放了关羽和麋竺兄弟带着刘备等人内眷的内眷去兖州。
  把刘备从小沛赶走了,吕布自觉喘气都舒畅了很多,他转回头全力去抵抗袁术。
  孙策在豫章郡得知桥蕤被吕布所捉,立即派了手下的谋士秦松带人去徐州赎桥蕤。而在兖州主持曹操留下的所有政务的荀彧,收留了投过来的刘备,然后派人与曹操联系。
  曹操立即在小皇帝面前,把吕布趁皇叔刘备与反贼袁术相峙作战的时候,在背后插了刘备一刀、夺了徐州,而今又把刘备从小沛赶到了兖州的事儿说了一遍。
  刘协对吕布这人还是有很深的印象,他沉吟了半晌才问道:“曹司空想为何呢?”
  曹操对皇帝拜了又拜,“袁术大逆不道自立为帝,刘备讨贼被吕布所误。请天子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允臣替天子讨伐吕布,也好让天下讨伐袁术的人不再惧怕会被人端了后方。”
  对小皇帝来说,袁术是不能饶过的,吕布偷袭敢与袁术对抗的刘备,更不可饶过。他立即准了曹操所请。
  曹操这回是带着圣旨去讨伐吕布了。
  再说回到扬州刺史府邸的孙策,先与张昭、张纮等相见,说起这半年在外领兵的成就,然后说起自己在回来途中遇到的埋伏。
  张昭沉吟了一会说:“怕是一路上知道吴侯踪迹的人与贼人报信。不过我私心认为,吴侯你麾下的士兵,一般不会参与射杀你。袁术与刘表张绣吕布在打,不会在这时候与吴侯你再开战。那些埋伏的人,还就是荆州那里的可能性比较大,江夏郡收复时间尚短,民心军心不稳。”
  张纮赞同,“也可能是江夏郡刘表的军卒与江东的盗匪联手,严白虎猖狂肆虐了多年。吴侯若是把严白虎势力拔出后,再与袁术、刘表用兵,才能够后继无忧。”
  孙策最担心的就是军中出现反叛,他前后已经平过几起叛乱了。见二人这样说,都偏向是刘表那里的人,他就嘱咐二人别把自己遇袭的消息说出去,让张昭好好抚恤死亡的亲卫。
  张纮提醒孙策道:“吴侯往后不好再单人匹马往来各地了。”
  孙策赶紧抱拳讨饶,“子纲先生说的我都记得呢。若不是你与子布的建议,我若仍是驭马在前奔驰,这次就在劫难逃 。你们放心,我以后只随大军出动。”
  孙策与张昭、张纮商量好政事,就回后院拜见吴夫人。
  吴夫人听说孙策回来,见他先去衙门与张昭等议事,就叫随行的亲卫来问孙策的情况。因孙策回来遇险之事,吕蒙被其它亲卫推出来去回吴夫人的问话。
  少年的吕蒙在吴夫人的询问下,三言两语地就被掏了底,等他醒悟过来,立即跪在吴夫人跟前捂着嘴哭。
  他这样子一下子把吴夫人逗笑了。
  “快起来快起来,你这是在哭什么啊?”
  吕蒙哭的抽抽噎噎的。
  “将军说了不能告诉夫人他遇险的事儿,否则就要打十军棍。小的也不想说,可是被夫人问出来了。呜呜呜,一会儿将军要打我了。”
  “行啦,你能闭嘴不哭,我就不让他打你的。”
  吕蒙立即闭嘴收了哭声,吴夫人叫他起来,让小丫鬟带他洗脸,回来继续问话。
  孙策进来的时候,这看到吕蒙坐在吴夫人身前的几子上吃点心呢。他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自己遇险的事情是瞒不住了。
  别的人说漏嘴还能打十棍子,可吕蒙这次立功了……他立即装作没事儿一样,上前与吴夫人请安。吕蒙早在看到孙策进来,就放下点心站去一边了。
  母子二人见过礼,孙策挨着吴夫人坐下,仰起脸一脸讨好的笑容。
  “阿娘,我没伤着。”
  “嗯,我知道的。来人,把才做好的那两套衣服给吕蒙拿着,把这几样点心包着。”
  吕蒙看吴夫人给自己包点心,与自己阿娘关爱自己的眼光一样,忍不住就羞红了脸。
  “夫人,我不是小孩子了。”
  吴夫人看着与孙权一样年龄的吕蒙,笑着说:“好孩子,我该谢你护卫将军有功的。你要是有心上进,就先去识字,以后过来跟我读书。”
  吕蒙立即给吴夫人磕头,谢了又谢,才跟着丫鬟出去了。
  孙策见母亲对吕蒙不同,讪讪地笑着说:“吕蒙是很机灵的,阿娘总能选到好坯子。”
  “你呀,都多大的人了。”吴夫人伸手点点孙策。
  “你还让亲卫瞒着不告诉我。怕让我担心是孝,可是你不把实情告诉阿娘,阿娘怎么帮你呢?你以后再不可把自己置身险地了。你想想有这么多人都靠着你一个呢。你还有阿绍。你可记得你阿翁过世的时候,你的彷徨无依吗?记得你弟弟们的恐慌害怕?阿绍那么点点大,你还没见过他……”
  孙策被母亲说的坐不住了,他立即起身跪到吴夫人跟前。
  “阿娘,儿子错了。再不敢冒失,真的再不敢了。儿子这回还就是听了阿娘的话,带的亲卫士兵多,又是在马队中间才躲过了一劫的。”
  “你起来吧。我都问明白了。你真的没伤着?”
  “是。一点儿都没伤着。就是这次损失了几十个亲卫的。”孙策的声音低下去。每一个亲卫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失去一个都让他伤心,何况一次失去了几十个。
  “好好抚恤那些亲卫的家人。”
  吴夫人的心情也沉重起来。
  “你要是带了千人的军队同行,这样的伏击在你打下的地区是很难奏效的。”
  孙策点头,“阿娘放心,儿子以后再出门,必然要带千人以上的步卒军。不然就是五百人以上骑兵了。”
  吴夫人见孙策说的郑重,也知道孙策是说到做到的人,点点头算是结束了这话题。
  “你回去看看大乔和阿绍吧。天气冷,我没让大乔抱孩子过来,都是我早晚过去看的。阿绍都会翻身了,你快去吧。”
  孙策见母亲赶自己回院子,他的心也早飞走了。但还是与吴夫人恭敬地施礼后,慢慢退了出去。
  吴夫人在孙策阖上门之后,立即就听到孙策脚步声,轻快迅疾地消失了。
  大乔得知孙策回来的消息,马上就坐不住了。小乔笑嘻嘻地帮她选了衣衫,又帮着郑夫人把阿绍也换了衣衫,然后挽着郑夫人的胳膊告辞。
  “姐姐,我和阿娘会院子了。要是阿绍哭或是捣乱,你打发奶娘送过去就好。”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