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琏-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芸没想到。最早上门的是贾蓉冯紫英卫若兰三个。
三人只有贾蓉是兄弟,冯卫二人都是他姑父,他们点名要初展。
贾琏只有打拱的份儿了:“雀舌还有一些,初展真是没有一丁点了。”
贾蓉还好,冯紫英卫若兰就不客气了:“哎哟,你小子做了知府就不认得人了,不说我们是长辈,你应该孝敬,直说我们自小的交情,你也不该糊弄我们呀?你给我我父亲的是头茶,我不求头茶,只求二道,你给我这三道茶,我回去怎么打发你姑姑呢?”
贾芸逼不得已,只得把次回京目的说了。
“二位叔叔,二叔与我对于茶来说都是可有可无,实在是没想到三位叔叔也爱茶,如今也不是旺季,这些茶叶只是二叔给我诱饵,作为敲门砖,上京来宣传,好签订合约,吸引有心人参家闽浙茶园的投产。这雀舌还有二斤,要不,您三位分一斤?我保证,明年春季,您三位要什么茶叶都成?”
冯紫英卫若兰贾蓉三人这才一笑放过他。
冯紫英笑道;“我就说大哥这个时候放你回京,必有古怪,亏我父亲还说你就是回京述职来的。”
贾芸眼睛一亮:“不知道二位姑父还有荣大哥,你们有没有投资茶园的意向?”
冯紫英三人挑眉:“哎哟,瞧你精的,茶叶没吃你的,道问我们要银子来了。”
贾芸便把贾琏预备在闽浙大力发展桑茶的构思说了。
茶叶的一号二号三号都在朝廷内销售,粗茶与二道茶外销西洋东洋。眼下东洋西洋的消耗十分巨大,闽浙茶叶供不应求。
冯紫英皱眉:“云南茶呢?你们可以从别处挪借吗?”
贾芸摇头:“那些西洋鬼子可不喜欢黑黢黢的团茶,他们就喜欢绿茶的清香与甘醇。”
冯紫英道:“你说吧,怎么投资?”
贾芸顿时笑了,这是头一笔呢。
“我们请了闽浙老农精确的算计一下,大约一亩茶园培育成功,需要三十两到五十两银子,您们是内亲,又是头一波,就收最低价三十两一亩。“冯紫英皱眉:“多长时间可以回本?”
贾芸言道:“三年,第四年之后就是赚的,且您们的茶园还在,你们只是签订合约,把这个茶园交给我替您们管理。这是我在任,当我与二叔离任之时,也会替您们处理清楚,你们若是愿意继续与官府合作则好,若是不愿意,我们可以把茶园给您剥离出来,你每年自己收茶,贩茶。”
冯紫英嗤笑一声,扬手要打贾芸:“我打你,自己贩茶,我还去弄茶引,我有病?”
随即,冯紫英三人都离开了:“我们回去跟当家的商议商议吧,等着吧!”
当晚,贾芸歇在荣国府萱草园。
结果,冯紫英领着媳妇贾迎春,卫若兰领着夫人史湘云,再有隔壁的贾蓉贾蔷带着尤氏可卿瑛莲齐齐而来。
大家都是起来支持贾芸的事业来的,当然也是为了给子孙留下一笔产业。
冯紫英迎春出了三万两银子,买下一千亩茶园。
瑛莲贾蓉也是三万两,一千亩茶园。
尤氏出了六千两。
贾蔷可卿也出了三千两。
贾芸正在招呼众人品茶,探春也来了,她是独自一个人来的,她投资九千两。
探春眼睛有些红肿:“这是我的嫁妆,你写我的闺名。”
这话大家都懂,探春生了女儿,她婆婆马上给儿子聘了一个良妾。就在前几日,良妾诊断出了喜脉。
她丈夫却似乎爱上了小妾,此后为了表忠心,不再进探春的门。
探春因此进宫找于榴玥哭诉,于榴玥为了娘家安定,派遣嬷嬷去了于家警告小妾,若是再敢挑唆得家宅不安,就把她落胎之后送去庙里。
探春这才没有守活寡,虽然夫妻们如今初一十五会同房,却不过同床异梦罢了。
探春如今只想生个儿子立住脚,同时守紧自己的钱财,投资也是给自己女儿留条后路。
第229章229
探春这次回来一时投资,二也是趁机向家人求助,想要娘家帮助挽回夫君。
探春寄予最大希望元春并无表示,元春在皇宫莫怕滚打十几年,岂会傻到得罪皇后的娘家?
李纨也来了,如今贾兰被贾琏带去海疆培养,她得意地很。
她其实不想回京都,跟着在金陵还可以时不时看见儿子,只是凤姐要留在金陵,预备过年之后去海疆跟贾琏团聚,她也只好回京都来看家,毕竟全部托付给奴才不放心。
她主持荣府这一二月,紧着巴结迎春惜春与英莲,根本不理睬探春。
众人知道她与探春从前的纠葛,也不忍心责备。她便越发没了顾忌,越发不把探春放在眼里。
探春倒霉她高兴不及,只说是报应,岂会一字半句安慰。
探春的遭遇,贾芸迎春十分同情,于榴玥已经出手惩治了娘家,于颜明也责骂了老婆与二女儿。
迎春几人也不好再说什么,谁出手还能超过于榴玥的震慑力?
迎春自己生活的很幸福,不说丈夫体贴,公婆更是待她如亲女,听闻探春过得不好,差点劝她和离。
却也知道,于榴玥的面子不能不看,叹息之余,也只有劝说:“既然有皇后做主,你也别委屈自己,抓紧家里的权柄,争取生个儿子,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实在不开心,就来找我们说一说,莫要憋屈在心里,把自己怄病了。”
探春没想到最疼她的不是当初她致力巴结之人,却是这个她内心瞧不起的二姐。
回去的时候,探春跟迎春同车,哭了一路。
却原来,贾政薛王氏在金陵守孝,探春写信诉苦,贾政回信并没有给探春出头的意思,反而叮嘱探春忍耐,尽量讨好丈夫婆婆大姑子。
迎春心软,跟着探春哭了一路。
冯紫英心疼老婆,说道:“皇后娘娘最恨那些没规矩的人,既然给姨妹做主,姨妹你还怕什么?那个有规矩的人家会让庶子在嫡子前面出生?你当初就该送她一碗避子汤,皇后也不会说你没规矩。”
探春闻言顿时愣了愣,回去之后揣摩冯紫英之言,甚悔当初没主张,到如今反受他人辖制。
想着皇后娘娘给自己做主,探春顿时心里有底。
探春是个狠人,回家之后便借口小妾要安胎,不能服侍男人,她一个当家主母精力有限,要多几个姐妹伺候夫君。
探春大方的动用公中银钱,花费三千银子,买回来两个扬州瘦马。
这两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伺候男人也是一套一套。比起那小家碧玉的小妾的半推半就风情多了。
很快的探春的夫君于世华,就对小妾失去了兴趣,一心扑在两个瘦马身上。
从前,探春一心要夫君上进,故而不肯替他纳小妾,一怕分宠,最怕还是夫君不上进。
如今夫君的心也不在自己身上了,探春觉得就是她把男人扶上高位,自己也落不了什么好。
既然如此,不如大家一起糊里糊涂混日子吧。
于世华也是个混账东西,从前探春鞭策他上进,她厌恶探春,觉得小妾是朵解语花,如今有个更美妙的瘦马,又觉得小妾见面哭哭啼啼实在腻味,反不如原配端庄可爱。
当然,这一切都是两个瘦马枕头风的功劳,因为探春答应她们,只要自己生下了嫡长子,她们愿意作妾,就给她们停药生子。
若是不愿意作妾,发还卖身契,让她们做回良民,二人焉能不卖力气。
小妾肚子五个月的时候,探春成功怀孕,从此,探春在于家的日子回归正途。
当然,也有人不满意。
这人就是探春公爹于颜明,他训斥探春:“从前见礼知书达理,以为你可以襄助夫君成就一番事业,没想到你竟然亲自替他弄了两个妖精回来祸害,你倒是那一面是真的?难不成我看错你了?”
探春对公跌很恭顺,福身行礼道:“公爹没看错儿媳,是您看错夫君,他不喜欢盯着他上进的妻子,他喜欢儿媳现在的样子。公公您知道吗?儿媳生大丫头一个月,他就纳妾,害得我差点血崩,若非皇后娘娘派遣太医,儿媳差点就不能服侍公公了。”
于颜明气的肝疼,随后命随从明察暗访,终于得知是老妻从中作梗,害得儿子媳妇失去了情分,如今都成了面子情分。
一辈子怕老婆的于颜明出手甩了老婆耳光。
于颜明的老婆回娘家告状,燕候找了于颜明说话,于颜明说了老婆破坏儿子媳妇感情,儿子身陷温柔乡不能自拔的事情。
燕候了解始末,气的也甩了闺女两个耳光:“慈母多败儿,你滚回湖广去吧,不要在这里祸害儿孙了。”
随后,于颜明当面叮嘱儿子媳妇:“小妾一旦生产,无论男女,必须养在嫡母跟前,如同嫡子嫡女一般好生教养,否则,别怪我心狠手辣!”
探春当即表示:“儿媳都听公公吩咐,只要大爷愿意,儿媳必定拿他们当成亲生。吃喝用度教养,绝不偏私!”
随后,于颜明叫了儿子去书斋,拳打脚踢一番,警告道:“你不上进,我也不管了,你想要弄多少小老婆我也不管,但是,后院的事情不许插手,这个媳妇当初是你自己看上,如今不喜欢也不许作践,不喜欢,也要敬着。”
于世华不以为然:“我不敬着她敢怎么着?我可是皇后的弟弟,正宗国舅爷。”
于颜明冷笑:“国舅爷?历代的皇后娘家都要承恩册封,老子的承恩公到如今没有下来,你知道为了什么?”
于世华一哼:“我想问问您,我也想问问皇后姐姐,别人家都是好好的公爵公府,偏偏到了咱们就没信儿?”
语言劈手一耳光:“我告诉你,就是你娘作践她,小时候改她的出身,长大了又差点害得你姐姐被土匪祸害,她岂肯让你娘做国公夫人?她要册封她死去的亲娘为国公夫人,如今搁置不过是皇上看在你外公的份上。这事儿一旦拆穿就是欺君之罪,我正在哄骗你姐姐只提原配正室,不提亲生。你还好意思去问她?满头小辫子还到处招摇,给我老实点吧!”
于世华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皇后娘娘一母同胞,自己母亲还曾经暗害过皇后,只是智商不够,没害成。
这之后,于世华倒是老实了不少,只是,他害怕对上强势的大姐与皇子外甥,彻底没有了上进心。成了他外公一般的花心大萝卜。
只不过,他外公是因为身份特殊,不得不游戏花丛自嘲自救,于世华却是真正的纨绔。
探春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成了她最为鄙视的大伯母了。
回头却说贾芸,光是贾府的亲戚,他就拉到了十几万雪花银。
随后是张家王子胜家齐齐而来,最后熙亲王忠靖王这些宗室也来了。
当贾芸收到二十万银子,心满意足准备打道回府,嘉康帝召见贾芸。
贾芸满怀狐疑去了乾清宫觐见,却是内务府想要插手市舫司。
他们插手的方式是不同意买地之后跟贾芸签订购销合同,等着拿钱分红。
他们要插手经营管理,不仅要插手茶园的管理,还要插手市舫司。
内侍管理市舫司?
贾芸盯了皇帝一眼,有些懵了,这不是走回□□爷的老路,要把市舫司的收益纳入内库?
贾芸迟疑半晌方道:“启禀皇上,这事儿微臣不能做主,这件事情虽然是微臣出面牵头,却是秉承督抚大人之命,皇帝您若是乾纲独断,明发谕旨,微臣不敢不从。但是,要微臣私下答应跟内务府合作,微臣做不得主。”
嘉康帝摆手:“这事儿朕不插手,是内务府跟你们闽浙的事情。”
贾芸言道:“既是这样,内务府可以出银子签合同收购茶园,但是销售还是要经过官府统一调配,盐茶国有是朝廷的律法。”
内务府总管心里不乐意,这样的大饼都被贾府吃了,他岂能甘心?
总管笑道:“盐茶国有?闽浙代表朝廷?”
这话诛心。
贾芸冷笑:“总管大人此言可笑,闽浙军政都是朝廷设置,军政要员无不是皇上钦封,执行着皇上旨意。总督大人下去督导军政要务,前提有一句话叫做代天巡狩,你竟然说闽浙军政不属于朝廷,不代表朝廷,那么请你告诉我,闽浙两省的各级政府属于哪里?闽浙不属于朝廷,难道属于倭寇?你说此话,若非有口无心,就是居心叵测,其心可诛!”
内务府总管吓得跪下磕头:“皇上赎罪,奴才并无此意,奴才失言,皇上明察!”
嘉康帝有些愣怔,这话怎么说成这样了?
说实话,嘉康帝是想去海疆分一杯羹,不然不会被内务府蛊惑,替他们牵线。
贾芸这时冲着嘉康帝磕头言道:“回禀陛下,其实开发茶园,微臣不回京,就在闽浙本地也能筹集启动款项。只是,这一开,就整个成了海疆本土势力压制官府了。”
“皇上也知道,地方宗族士绅的势力有多么彪悍了,先帝时期,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沆瀣一气,屡屡抗税,这才使得他们富得流油,朝廷国库空虚,想要用兵也没有银子,只有忍耐倭寇小儿的欺辱。”
“督抚大人也是因此,才要微臣进京来谋求各勋贵清贵甚至宗室的支援。到时候,大家齐心合力,既能发展闽浙经济,也能增加朝廷赋税。不至于被闽浙士绅垄断,铁板一块,不利于管理。再次出现前朝那种威慑朝廷抗税的事情。一切事情他们说了算,乾元年间,钦差调查,那是针扎不进去,水泼不进去。朝廷不知道内情,也只有妥协。”
“这次借由盐茶为朝廷国有,督抚大人命微臣回京筹款,为的是打破闽浙本土士绅宗族联盟的一项举措,还请皇上明察。”
嘉康帝盯着贾芸:“你是哪一科进士?”
贾芸磕头言道:“回禀陛下,微臣当初参家乡试之后,正赶上先皇驾崩,朝廷暂停春闱,微臣上有老娘,下游妻儿,不能一直靠着叔父养活,故而以举人出仕。”
嘉康帝想起来了,她当初也是因为祖母祖父父亲相继去世,心情悲痛,这才无心科举。
嘉康帝颔首:“这般说来是朕误了你的前程。”
贾芸连忙磕头:“并非陛下之过,乃是微臣心性急躁之顾,与陛下无关。”
嘉康帝却摆手:“你这是有担当,并非急躁,不是进士出身也能干大事,王子腾王检点,他恩荫出仕,照样官封一品,位极人臣,你好好干,朕看好你!”
贾芸磕头谢恩,却道:“微臣敢问陛下,难道不想去海疆参一股吗?”
嘉康帝顿时笑了:“朕也可以参股?”
贾芸言道:“当然可以啊,您除了是天子,还是父亲啊,父亲给儿子积攒家业理所当然啊。”
嘉康帝闻言心情大号,哈哈一笑,摆手道:“算啦,朕就不与民争利了!”
贾芸盯了内务府总管一眼,心里暗暗算计,这个狗东西竟然拉着皇帝替他自己敛财,不同意得罪皇帝,同意得罪二叔,自己成了怒外不是人。
随后,贾芸被皇后传召,与杜太医一起去了坤宁宫见皇后。
于榴玥却是听说了贾芸邀请陛下参股,她心中一动,皇帝不需要给儿子攒家业,他却需要给女儿攒嫁妆。
于榴玥先询问了贾琏的情况,又问了凤姐好不好,再问公主的事情。
贾芸愕然:“公主?微臣从未见过。”
于榴玥一愣之后笑了:“哦,那你们家表小姐安宁可好?”
贾芸这才笑了:“这个我倒是听内人说过,表姑娘很活泼,跟着二婶学家务,跟着表姐表兄上学习武,家里上下都喜欢她。”
于榴玥一笑:“我怎听说她跟三胞胎关系不大好?”
贾芸一笑:“不算不好,就是王表妹比两个堂弟小几个月,偏生不肯认他们做表兄,三个人争论的厉害,除开这个事情,大家相处十分和睦。”
于榴玥一听这话十分明白,安宁喜欢逑哥儿,岂肯喊小叔子做兄长。
安宁这个小东西当真上心了。
于榴玥笑得开心极了。她给了贾芸六万银票,买下二千亩茶园,说这是她送给逑哥儿的礼物。
贾芸其实是装糊涂,见此暗道皇后厉害,人没进门,嫁妆先来了。
第230章230
贾芸回到了海疆, 向贾琏汇报了京都一心的始末, 贾琏十分高兴,这一次可以说是把大半权贵勋贵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再有人想要搞事也也掂量掂量。
贾芸又把内务府总管齐富的事情说了:“侄儿就是担心这狗贼占不成便宜要搞事儿。”
贾琏笑道:“安心, 这不是皇后也有六万银子吗, 齐富要搞事儿, 先问皇后答不答应。”
贾芸顿时面色讪讪。
贾琏挑眉:“怎的啦?我说的不对, 这银子不是皇后的?”
贾芸颔首:“银子当然是皇后的,但是, 皇后娘娘说了这是给逑哥儿的礼物。”
贾琏闻言顿时笑了:“这个皇后,人都送来了, 害怕我们反悔, 还要下定。唉,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齐富原本想给贾琏找点事儿,找了几个御史参奏贾琏, 说贾琏公器私用,证据就是贾府曾经参家御林军的二十几个族人, 还有二十几个义子,全部跟着贾琏去了海疆, 成了贾琏的亲卫私兵。
结果,他买通的御史前脚在皇帝面前下蛆,后脚就被人检举说他祖父过世, 他隐瞒不报不丁忧。
嘉康帝大怒, 罢黜他的官职,剥夺了他的进士出身, 发配北疆劳役一年。并当众责骂他猪狗不如,下令吏部记载,永不录用!
随后,这位御史的同年参奏齐富,他家里贪了内务府的银子。
参奏的折子递到内阁,内阁合议之后决定对其立案审查。
抄家的人在他家不仅抄出来属于内务府的元宝锭子,还抄出几箱子借据。
却原来,这个齐富竟然跟戴权的高利贷案子有关联,后来戴权倒了,他蛰伏一段时间,见官府没追究,他又把那藏匿的票据找出来,向债主追剿债务,这些年发了不少黑心财。
孰料他贪心不足,想要染指海疆市舫司,结果被皇后给他竟翻了老底,连累整个起齐家被发配。
嘉康帝新进册封的四妃之一的德妃就是出自齐家。
后妃的娘家竟然高利盘剥,意图加害封疆大吏,嘉康帝将齐德妃贬为罪奴,她刚生的儿子也被抱到皇后娘娘身边教养。
说起来这个齐妃是皇后亲自挑选服侍皇帝,只怪她生了皇子就起了歪心,全家人暗搓搓要谋那锦绣前程,把皇后与皇后党贾琏当成心腹大患。
你怎么也要等儿子大些再搞事儿吧,这样的迫不及待,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太自不量力了。
回头却说贾琏,秋收之后,就将杭州府龙泉,西湖新昌县境内的所有山坡地丘陵地全部征收,或者是良田换坡地,然后将这些土地分别造册,官府红契登记在那些出了银子的名下。
贾琏自己凑上二十万银子,足足开辟了两万亩茶园。
当然,这只是个实验,只是个开始,只要培育茶园成功,贾琏还会扩大栽种。
茶园规划之后,贾琏开始在闽浙聘请种植茶园的老农开始育苗。同时在准备移栽的茶园里挖坑填肥。
最后,贾琏听从熊石头的建议,将两万亩茶园的育苗栽培承包给二十名经验充足的茶农,贾琏只需要在三月底前来验收茶园即可。
不过,这些茶农也跟贾琏讨价还价附加了一个条件,他们拥有优先进入茶园做工的资格。
贾芸将这些茶农的想法报给贾琏。
贾琏慎重考虑之后答应了,不过贾琏也有条件,那就是这些茶农必须跟官府签订十年的死契约。
这期间,不能随意毁约,再有,十年后不愿再次续约,也要等待官府找到接替之人才能离开。否则,官府有权利对毁约之人进行制裁。
他自己或者贾芸或者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可能去种茶采茶制茶,这些事情总要依靠这些茶农。
这些茶农觉得十年是否太长了。
贾芸这回不请示贾琏了,斩金截铁的回绝:“若是不能答应,你们就不能继续茶园的栽培,你们另攀高枝,我再请他人。”
这些人还在犹豫。
贾云言道:“我要你们签订十年,只不过是保证茶园的正常运转,不然,你们今天跳槽,明天毁约,我这个知府老爷别的事情也别干了,就守着你们了。“这些人虽然种茶种了几十年,那心眼子的哪里比得过贾芸这个读书人,合计之后答应了。
其实这些人再坚持一下,贾芸就会答应五年了。虽然茶农好找可是又会种茶,又会炒茶这种顶尖技术的茶农可是不多。
茶园改造工程启动,贾琏又马不停蹄奔赴湖州,湖州菏泽遍地,桑树耐旱,湖州其实按照桑农们的说法不适合栽种桑树,可是,湖州的百姓硬是自己创造了桑树的种植条件,围菏泽成塘,塘堤种桑,池塘养鱼,或者在水田边上种桑,形成鱼稻桑的种植模式。
不能不佩服百姓的智慧。
身在吉安县做主簿的王一鸣,早已经做下大量的工作。
他深入到么一户,鼓励那些还在犹豫的百姓采取这种结合种植,并代表县衙与桑农签订统购统收契约,并约定,即便实在灾荒年,收购价必定会在成本之上加一成。
这就极大的鼓舞了桑农的种植热情。
贾琏一行人到达湖州,知府闻讯而来,王一鸣所在吉安县,几乎所有人都利用秋收之后开始加宽田埂,以便种植桑树,或者是改造菏泽,预备养鱼种桑。
但是,贾琏一行人到了安吉县衙,却没见到王一鸣。
却原来,王一鸣因为擅自跟百姓签订灾年保护契约,被知县吴征远这个蠢货给驱逐了。
贾琏因问:“什么时候走的?”
吴征远躬身:“依然走了两天了。既然督抚大人亲临,属下有话不得不说,这个王一鸣真是无法无天,竟敢私自跟那些百姓签订契约,他把我这个上官当成什么啦?”
贾琏顿时冷了脸:“依你说,他要跟你一般尸位素餐才是好官?”
吴征远没想到和蔼的督抚忽然翻脸,吓得跪下了:“属下不敢!”
贾琏当即罢免了吴征远的官职:“你这种混吃等死的太平官儿我这闽浙不需要,你马上卸职回京,让吏部给你重新安排差事吧。”
吴征远求情的话也不敢说了,灰溜溜走了。
这个知县贾琏了解,虽然有些无能,却不贪腐,这也是贾琏没有赶他回乡的缘故,只让他自谋出路,他若有本事,就去别的地方混差事。
贾琏吩咐手下去追赶王一鸣,贾琏猜测他必定会去海滨寻找自己,却不料寻找的人还没出发,王一鸣就自己回来了,原来他去桑农家来帮忙去了。
贾琏当即任命王一鸣为安吉知县。随后,贾琏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安吉的模式无限制的扩大,使之覆盖整个湖州府。具体做法就是下令湖州辖下的所有知县带着当地的三老到安吉来取经。
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工程在湖州展开。
接下来就是双管齐下,一边播种,桑枝扦插育苗,同样也要做好移栽工作,深挖坑,广积肥。
这些事情贾琏原本不懂,跟着桑农转悠几日,也听了个大概。
对于贾琏来说,他不需要懂得桑树的种植,也不需要懂得养蚕缫丝,他只需要负责制定好的宜农宜桑政策就好。
等湖州知府充分了解贾琏大力发展桑茶的举措之后,湖州知府醒悟了。吩咐主簿经历们把属于湖州的荒山全部勾画出来,他决定学习贾芸,忽悠一些人来买山,开荒种桑树。
结果他的副手同知大人打了破锣:“大人,我们湖州府山地甚少,且这盐茶掌握在朝廷手里,咱们也不能擅自决定。大人您听属下一句话,您就支持那个王一鸣,让他去扑腾,难道安吉县的政绩,不是大人的政绩?”
湖州知府向廷竹闻言摆手:“你不知道,这个王一鸣可不是简单,他是王家那个王子腾的远亲,又是出身翰林院的庶吉士,前程不小啊!”
同知猜测说:“大人的意思,王一鸣会威胁您?”
向廷竹颔首:“你看看杭州知府哪去了?安吉县令的下场如何?”
同知细想片刻,悚然而惊:“您是说,督抚大人任人唯亲,他会搞掉您,让王一鸣升迁?”
向廷竹摇头:“任人唯亲说不上,贾芸与王一鸣都是有本事的人,你不知道,贾芸得了皇上的首肯,言称他就是将来的王子腾。你说,我还不动动脑筋,岂不是只有被撵一条路?”
且被说,向廷竹很是聪明,不仅大力支持王一鸣,还积极敦促其他州县,整儿人陀螺一般转悠。来年湖州府的桑木超越往年十倍。蚕茧也比往年翻了七八倍,缫丝量自然跟着上来了。
这一年湖州府的湖丝一跃而成为闽浙地区总产量第一。这是模范知府啊,撤换他没道理啊!
贾琏还真不能把他撸了。
贾琏一想,既然这个向廷竹愿意追随自己,那就留着他。大笔一挥,给向廷竹一个优等,然后再给王一鸣一个优等。把嘉兴知府撤了,理由很充分,嘉兴湖州隔壁邻居,地理环境差不离儿,嘉兴府比人家少了七八倍的税收,你不回家抱孩子,谁去啊。
一句颟顸无能,把他撸了。
贾琏用同样的办法让徐琛做了绍兴知府,可是崔凤举有些难处,钱塘属于杭州,杭州知府是贾芸。
崔凤举对于茶叶的种植有了一些新的设想,贾琏不忍放弃他,遂暗暗招来熊石头:“嗯,你是本地人,别人说话本督不大信任,你说说,浙江省内那一个府还可以开发出一品名茶?”
熊石头狐疑看着贾琏:“大人不是已经开发了龙井系列产品,茶园也有几万亩,这还不够贸易?”
贾琏一笑:“这你甭管,你就说说,据你所知,闽浙还有哪种茶叶可以做大?“熊石头皱眉半晌方道:“安吉白茶!”
贾琏摆手:“安吉不成,这地方太小了,最好是一个府!”
熊石头有抓耳挠腮半天道:“武义县有一种茶,不亚于龙井茶。”
武义县,属于金水府。
此地山清水秀,好山好水出好茶,也不奇怪。
贾琏曾经走访过许多地方,这个武义县也去过。
至于茶水,贾琏不大注意。
“这茶水滋味如何?”
熊石头道:“武义茶形似细雨,色泽嫩绿,滋味甘醇,茶雾蒸腾之际,有兰之清香。”
第231章231
翌日,贾琏带着崔凤举向武义县出发,然后找到武义县最大的茶园,却是小的可怜只有五十亩。
贾琏崔凤举一行人装作路人讨茶吃。
茶园主十分热情,招待贾琏几个一壶武义茶。
贾琏细细品味确乎不错,崔凤举心中了然,因问那茶园主:“请问老丈,这茬如此甘醇清香,不输龙井,为何外头听不到武义茶的名字?”
老丈一笑:“龙井茶源远流长,西湖龙泉名声在外。武义县山高路险,等闲人不到这里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