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黛玉-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鹃不懂宝玉道谢的意思,分明是他送黛玉的礼,该收礼的道谢才是。便私下里拉着黛玉,问她宝玉是不是魔怔了。
  黛玉笑道:“我明白他的意思,为很久之前解九连环的事儿道歉呢。”
  紫鹃奇怪道:“送本书,和道歉扯什么关系。”
  黛玉抿嘴笑,问道:“你知道《大慧语录》是谁著的么?”
  紫鹃不懂,茫然的摇头。
  正巧探春来寻黛玉,听见这话,回道:“我知道,正是德高望重的道谦禅师所著。他因孤苦而愿从浮图,师事园悟大师,再师大慧宗杲,参禅20年,悟得密传心印。他归乡居仙洲山开善寺,与刘勉之、刘子翚等友善,相与探讨学问,收集其师言论编成《大慧语录》。”(摘自百科)
  “姑娘好学问!”紫鹃拍手赞道。
  黛玉提醒紫鹃说:“‘道谦’,你懂了么?”
  紫鹃立即会意黛玉所指,道谦是指道谦的意思。
  探春跟着笑话道:“没想到宝二哥把这事儿计较上了,这多久了还搁在心里,心眼儿跟针鼻儿似得。道个歉,还这么多弯弯道道,直说多好。”
  黛玉闻言,只笑不语。
  这时候紫鹃端来个精致的木盒子。探春好奇里面的宝贝,探头去瞧,打开一看,竟是老祖宗给配的人参养荣丸。探春见黛玉顺着水吞下一粒,动作十分娴熟,素知她吃药吃惯了的。心里有些疼惜她,问黛玉的身子与先前比可养好些没有。
  黛玉笑道:“自然好多了,亏得外祖母和姊妹们的照料。前儿外祖母请大夫来观看,说我这不足之症再慢慢调息三两年便会大好,只一点,见不得哭声,需安神静气的养。”
  “哭声?哪里有哭声?林姐姐放宽心,有我在,保你见不得哭声。”
  探春一本正经的打保证,逗笑了黛玉,她也跟着笑,忽然想起她要办的事儿,使眼色给诗书。诗书笑着呈上来一只帕子,叠成同心方,端端正正的平放在桌子上。
  黛玉打开帕子,见上头绣着的仙鹤松树图,栩栩如生。探春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说这是她送给黛玉的生日礼物,是她第一幅绣的比较满意的作品。
  黛玉微有些惊讶,感激的抓住探春的手表示感谢。她知道仙鹤与松树在一起寓意松鹤延年,是古代人用来祈祷延年益寿的。她身体不好,探春送此礼,可见是真心期望她身体健康、长寿。
  黛玉意欲回礼给探春,让紫鹃端出她才购得的首饰给探春瞧。
  “过了母亲的周年后,王嬷嬷给我置办的首饰,我因素净惯了的,没戴它。是今年的新样式,不贵重,妹妹瞧瞧,有喜欢的尽管挑几件,另替迎春姐姐和惜春妹妹也挑一个,算作我生日的回礼。”
  探春因和黛玉十分熟捻,也不客气。大方的从里面分别拿了宝蓝点翠珠钗、镶宝双层花蝶鎏金银簪和白玉嵌珠翠玉簪。探春欢喜的把玉簪插到自己的头上,另两只则让诗书送给迎春和惜春。
  黛玉见探春喜欢玉簪,从里头又拿了一只灵芝竹节纹玉簪递给探春,神秘兮兮道:“你送我礼物了,她们没送,我自要多给你一个!”
  探春更开心了,命翠墨把黛玉送的簪子也插到头上,心里觉着林姐姐待她比别的姊妹更情深,颇有些庆幸得意。把这种感觉悄悄地埋在心里,当成一个小秘密,谁也不告诉去。




☆、5第四章 宝钗进府

  
  探春更开心了,命翠墨把黛玉送的簪子也插到头上,心里觉着林姐姐待她比别的姊妹更情深,颇有些庆幸得意。把这种感觉悄悄地埋在心里,当成一个小秘密,谁也不告诉去。
  过了几日,王夫人那边打发人来告知老太太,说是薛家那边来信儿了,不日便到京都。老太太点头应下,笑着告知黛玉、探春等人她们又多了个姊妹来。
  赶巧宝玉下学归来,听到这个消息,粘着贾母问宝钗的名字、性情。
  贾母笑道:“我也没见过她,她来了你便晓得了。”
  引发三春姊妹、宝玉的好奇,聚在一起唧唧喳喳八卦起薛家人,当然,他们不忘把黛玉拉入她们的八卦团队。
  惜春怕兮兮的道:“听说薛姨妈的儿子打死了人,妹妹和他同根,也必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离远远的好。”
  探春道:“我倒听说这位要来的宝姐姐和她长兄不同,为人从容豁达,才德兼备,听说她此来是为侍选的,充作公主郡主的才人赞善。”
  宝玉听着点头,眼睛亮起来:“那她将来便和大姐一样了。”脸色突然由喜转悲道:“只怕进去之后,再难见上一面。”
  人家压根没打算侍选,他倒先愁上了!
  黛玉想到这噗嗤笑了,引得宝玉等人侧目。宝玉觉着是他的话逗林妹妹笑的,内心颇有成就感,也跟着黛玉笑。探春等人则问黛玉到底因为什么笑。
  黛玉看眼宝玉,伸出食指指向他。
  宝玉沾沾自喜,大有孤独很久终于找到知己的激动之情。他凑近黛玉身边问:“你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
  “我笑你看不穿,愁太多。宝姐姐还没来呢,还没参加侍选呢,你便伤心到侍选之后的事儿了。若我说,将来事将来想将来做。天有不测风云,人和事儿也是,变数多着呢,你料理好现在,再去想将来的事吧。”
  “嘿嘿,林妹妹说的是,是我思虑太多了。”宝玉赶忙赔礼,笑嘻嘻赞同黛玉的教训,还不忘顺嘴赞美几句黛玉。
  迎春等人无奈的看着宝玉叹气,他没救了。
  “林姐姐,你觉得她如何?”
  惜春战战兢兢地问,她担心要来的这位宝姐姐和他的混账哥哥一样。刚听黛玉的话,觉得她似是和自己是一条路上的。
  黛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默了一会儿,引得宝玉、迎春、探春十足的注意力。三人集中精神盯着黛玉的小嘴,等待最终答案。
  黛玉抿住嘴角,摇摇头。说明道:“人没见过,不好评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啊?三人失望的叹气,骂黛玉戏弄他们。倒是一直立在旁边王夫人翘起了嘴角,瞥一眼黛玉。
  薛家到贾府那日,天气大好,万物复苏,贾母院里的大树上竟多了一只喜鹊窝。
  黛玉并着众人扶着贾母去看,笑言:“不日必有喜事到家了,外孙女儿在这先恭喜外祖母。”
  贾母紧拉着黛玉和宝玉的手,左看看右看看,笑得合不拢嘴。
  王夫人握紧了手里的佛珠,笑着对贾母道:“可巧它们来这做窝,妹妹今日也到了,可谓是双喜临门。”
  贾母笑着点头,直言道:“喜事不怕多,不怕多,越多越好。♀疯狂的多塔”
  不一会儿,便见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一对母女进院,年长的面带笑容的一派慈祥,年小的容貌端丽富贵喜气,必是薛姨妈和她的女儿薛宝钗了。老太太带着众人迎她入屋,互相寒暄之后,薛姨妈将人情土物酬献出去。贾母带着她一一见过家中各人等,而后命人摆宴席接风。
  几位长辈自然坐在主桌上,宝钗是客,她理应跟着薛姨妈坐在贾母身边的,因见李黛玉、宝玉、三春姊妹自在的坐了一桌,便和贾母请罪,跟着坐过去。探春和宝玉皆起身给宝钗让地方,一边是挨着宝玉、黛玉,一边是挨着迎春、探春。宝钗眼珠子俏皮的眨了眨,谢过宝玉,坐到了探春和迎春身边。
  黛玉把宝钗的行止看进眼里,不禁心下暗暗佩服这个宝钗。她不但人长得玲珑漂亮,性格也机灵的厉害。座位看似是随便选的,其实不是,宝钗是经过周密的思考的。宝钗肯定是看出了宝玉脾气好,被拒绝也不会恼什么。但若换成姑娘们这边就未必了,毕竟丫头们的年纪小,又是女孩,是最爱计较的。所以,为了谁都不得罪,宝钗才选择坐在探春边上。
  果然,宝钗在那边坐下后,迎春得意地对宝玉显摆:“人没到你那。”迎春故意笑话宝玉不招人喜欢。
  宝玉倒不介怀,笑呵呵的说宝钗是客,随便坐哪都好。另特意吩咐上菜的丫鬟,将京城那些特色菜全摆在宝钗前头。
  宝钗笑得甜甜的,看宝玉的眼睛里徒增了几分热诚和好感。她诚心谢过宝玉,便按照宝玉的推荐,依次品尝桌上的菜品。
  京都城的特色菜不过是清蒸熏烤油炸,多是以肉为主。因宝玉的吩咐,桌上菜品的摆放便形成了荤素各半的情形。
  宝钗思忖宝玉、黛玉等正是年轻爱吃肉的年纪,她一人独占不好,便问宝玉、黛玉要不要吃,还是把菜品调换匀称比较好。
  探春对宝钗笑道:“林姐姐身子弱,很少食肉的。宝二哥吃什么都行,宝姐姐不必管他们。”
  “是么?”宝钗好奇的看向黛玉,眨巴两眼。
  黛玉此时正淡定的夹着一片大菜叶子往嘴里送,听见宝钗和她说话,将菜叶子夹到碟子里,温笑对宝钗点头。她着看桌那边的山珍海味,浅舒口气,眼底闪过一丝哀戚,。
  宝钗表示同情的对黛玉一笑,而后也不说什么了。她夹了一块清蒸鸭肉放进嘴里,细细的咀嚼着,眉眼露出幸福之色。
  黛玉抿嘴,垂目,慢悠悠的把菜叶子塞进嘴里。哼,她做兔子已经好多年,早习惯吃素了。挑衅什么的对她来说根本不构成威胁!
  黛玉吃着吃着,余光不自觉的扫向桌子上那只距离她很遥远的黄酒清蒸鸭,偷偷地很吸一口气。太残忍了,特么的连香味儿都不让她闻。
  吃完饭,黛玉自觉地滚回去看书。前两日他从宝玉的书案上找到一本《洗冤录集》,宝玉因年轻好奇,弄来看看,随便翻看两页觉得无趣便丢在那儿了。黛玉却觉得有趣,看得十分上瘾。这几日饭后,必会翻看几页。
  再说薛家人被安排到梨香院,此处与贾母、王夫人的住处相离较近。每日饭后,薛姨妈时常过来与贾母闲谈,宝钗也跟着她母亲来,去找黛玉、迎春等人,约着大家一起看书下棋或是做女红。
  宝钗年纪最长,打小又帮衬过母亲管理家事,想法主意什么的自然比别人正。故姊妹们聚在一起,常由她攒头提意见和想法。
  黛玉向来是特立独行的,凡是喜欢按自己的心意来,不喜欢依从别人。这就造成了宝钗和黛玉之间,产生了小小的可调和却没被调和的矛盾。
  黛玉最近因迷上了看书,正上瘾。宝钗提议众人看书时,她看书;宝钗提议下棋时,她还是看书;宝钗提议绣花时,她依旧是看书;宝钗提议……她总是看书。
  黛玉的坚持,令宝钗起初的耐心被磨得精光。既然黛玉不合群,宝钗便也不带着黛玉玩儿,勿自地联合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一起,玩玩闹闹说说笑笑。后来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习惯,再也不去找黛玉了,整日只和三春姊妹黏在一起。
  一日贾母和薛姨妈牌打累了,便打算去瞧瞧外孙女孙女们,因见到宝钗和三春姊妹在一处玩耍,偏没了黛玉的身影。贾母心里计较起来,去黛玉房里瞧,竟发现她的宝贝外孙女儿一个人躲在房里头读书。
  贾母便问守门的小丫鬟:“这些日子林丫头有没有和宝丫头她们来往?”小丫鬟摇摇头。
  这状况,让贾母不禁开始多想了。
  薛家人当初来京目的是说得清清楚楚,送宝丫头进宫待选。贾母正因为清楚这点,又念及二媳妇多年管家辛勤妥当的情分上,才暂且留下薛家的。和薛家人渐渐地相处些时日,贾母见宝钗还算安分守己,随分从容,像是个识大体的好姑娘,才有了让她们常住下的心思。即便知道薛家人没有为她的待选做准备,也没起什么其它的怀疑。
  贾母心中合计着:宝钗是故意排挤黛玉,还是无意的?如果是真的,推敲起来,薛家人莫不是以宝钗侍选为借口,看上宝玉了?宝玉家世好,模样好,性情又随和谦逊,将来对他的妻子自然温和恭敬。薛家人看上了宝玉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争可以,要正大光明的来,排挤她的小孙女儿算怎么回事?
  贾母想到此,立时对宝钗不满起来。贾母心底起了一层怒气,面上依旧和善的笑着,没表现出来。她立在门口,问黛玉:“怎么不去和姊妹们玩?”
  黛玉看得正入神,突然听到有声音,吓得把手背到身后去。见是贾母,赶忙把书塞进靠垫之下,前去扶着她。
  贾母把黛玉的受惊动作看在眼里,脸色阴了下来,严肃的问她:“你瞒我作甚么?”
 


☆、6第五章 换住所

  
  “这个……”黛玉低头表示认错,她没想到贾母会这么发火。♀奥术神座洗冤录而已,又不是什么□,只是内容和死人近了那么一点,这古人忌讳也太多了。黛玉不好向贾母解释她喜欢看《洗冤录集》的缘由,总不能说她这个古代女子喜欢研究死尸或者破案悬疑什么的。
  贾母见黛玉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认定这孩子心善,不想背着姊妹们告小状。想到黛玉的孤苦伶仃,想到她这个做外祖母的没照顾周到,贾母顿时心酸起来,眼角泛出眼泪,一把搂住黛玉,哭诉她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女儿。
  黛玉骇然,她万没想到她看本《洗冤录集》会牵涉到本尊的亡母。眼泪什么的她最害怕了,赶紧拿着小帕子给贾母擦眼泪,连连向贾母道歉,说她错了。
  贾母听黛玉如此和善谦让,更心疼黛玉,也更恨更气了,哭得更厉了。
  黛玉没了办法,只好也跟着干嚎。得幸鸳鸯、紫鹃等人来劝,终于劝住了贾母。
  贾母怜爱的捧着黛玉的小脸,夸赞道:“多懂事儿的孩子。”
  黛玉惶惶然,有些不好意思,钻进贾母的怀里。
  贾母觉着黛玉委屈,便问她有没有什么愿望之类的。
  说到愿望,黛玉确实有两个,她正愁没机会说,如今贾母主动问了正好。
  第一件,就是这三年来她一直住在碧纱橱里,宝玉住外面。按理说她过了十岁,该到古代男女大防的年纪,可贾母却并没有把她和宝玉分开的意思。就算是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亲兄妹也没有住在同一间套房里的,更何况她们是表兄妹。♀修真老师生活录黛玉是个比较注重**的人,她想给自己争取一间房,单独的那种。第二件事儿就是那位真爱爹,林如海,她白占了本尊的身体,得感恩,得替本尊尽孝道啊。
  这头一件事的表达必须要委婉,考虑到她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黛玉不好明目张胆的告诉贾母‘我要分居’;而是选择了一种婉约的方式:“清明快到了,外孙女儿想去庙里斋戒半月,为母诵经写文。”
  贾母一听,欣慰的拍拍黛玉的背后,夸她孝顺。思及外孙女儿这三年来穿素吃素,可说为她亡母尽够了缅怀之情;三年守丧之期已过,这丫头仍懂得贤孝祭奠亡母,这份诚心和诚意着实难求。贾母自然支持她,只是这黛玉去庙里诵经,她不放心,黛玉身子本来就弱,庙里的日子那样清苦,她一旦受不住可怎生好。
  “斋戒诵经何必去庙里,在家也可以。”贾母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断不能放黛玉走的。况如今出了宝钗这个状况,便更不能了,必不能让薛家人白白占了上风。贾母思衬了一会儿,道:“心诚不分内外,你在家里头斋戒也是可以的,回头我叫人把翠玉阁拾掇出来,再给你布置个佛堂,你便住在那儿,每日诵经也方便。”
  黛玉遂了心愿,有点小激动,她怕贾母看出来,敛住兴奋,垂着眸子点头。
  殊不知贾母把这神情当成是黛玉的委屈,心疼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晚饭时候,贾母没什么胃口。王熙凤怕老太太夜里饿着,吩咐厨子炖一盅烂烂的银耳莲子枸杞粥在锅里温着。
  王熙凤回去用了晚饭,正准备早些歇息,王夫人打发金钏儿叫她过去。这么晚差人叫她,王熙凤猜王夫人必有什么紧要的事儿,赶紧披了件衣裳,急忙跑去。到了王夫人那里,却没听到什么吩咐,王夫人只叫她坐下来陪着喝茶。(警途)
  王熙凤料想王夫人有心事,多笑少说话。果然,王夫人闲扯了一会儿,才说到正题上。
  “老太太总用不下饭,是我们做媳妇的照料不周,明儿个你吩咐厨娘研究几样合她胃口的新鲜样儿。厨子不得懒,每年只那几样轮着来,别说她老人家,哥儿姐儿的也吃腻了。”
  王熙凤浅笑着应下,心里想着老太太胃口不好只怕不是饭菜的问题。
  王夫人似也有此怀疑,后来才会问出:“今儿她遇见什么事了么?”
  ‘老太太上午还精神的和薛姨妈玩牌,去趟黛玉房里之后情绪便不大好了。’王熙凤想起了平儿的回报,思虑着要不要和王夫人说,转念想不做准的事还是不说为妙,免得让她成了谣言的祸首。故只和王夫人摇头表示不知道。
  王夫人也没多想,捻着手里的佛珠不作声。闷了一会儿,见天色晚了,叫王熙凤回去。等王熙凤临要走到门口了,突然开口道:“险些忘了,明儿你差人把翠玉阁清理了,捡个僻静的屋子布置成佛堂。”
  王熙凤惊讶:“是太太用?”
  王夫人弯起一边嘴角,冷言道:“哪里是我用,是你那林妹妹孝顺,清明要去庙里头上香供佛,被老太太硬留在了家里。且不管她们作甚么,仔细着布置吧,别怠慢了远客,让外人笑话去。”
  王熙凤点头,第二日一睁眼便把这事儿放在了首位,等了四五日布置完了,请老太太亲眼过目,各方面得意了,才让黛玉搬进去住。
  贾宝玉知道这事儿,第一个不干了,闹着贾母把黛玉留在碧纱橱内,贾母以黛玉为亡母诵经为由不依宝玉,宝玉又闹着和黛玉一起搬进翠玉阁。
  “我去和林妹妹一起诵经,祭奠林姑妈!”
  宝玉说这话时,薛姨妈、宝钗都在。王夫人脸上挂不住了,心里恨混账儿子不懂事,这祭奠先人亡灵的事儿是嫡子女做的,宝玉现在去做,岂不是咒她早死?王夫人铁青着脸,怒骂宝玉:“混账!祭奠亡灵是子女的本分,你去胡闹什么?吵得的你林姑妈在九泉之下不得安息,可是大罪过,你担得起么。”
  宝玉吓得眼泪含眼圈,不敢出声,老老实实的立在原地。等贾母发话平息此事了,他仍后怕,钻进贾母的怀里,不敢去瞧王夫人。
  王夫人的训话没错,贾母不好说什么,可到底是心疼宝玉,责怪王夫人把话说重了。加之她先前对宝钗的的不满也加到王夫人身上,贾母没给王夫人好脸色,开口撵人。
  王夫人觉得委屈,心里满肚子怨气,回去的路上,满脑子只一句:她教育宝玉走正路有什么错?
  王夫人越想越不对,贾母以前虽宠着宝玉,可也算明事理的婆婆。每每她出言教育宝玉,不管对错,她老人家总依着她的话。宝玉也是,虽说他偶有混账不懂事的时候,却肯老实的听训诫的,今儿却敢明目张胆跑到贾母怀里装可怜。
  王夫人攥紧佛珠,咬牙想: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在那个妖魅相的黛玉来之后。
  王夫人丝毫不否认,她对黛玉没有一点好感。单想这丫头是小姑子贾敏的女儿,她就恨得牙痒痒。贾敏做女儿的时候,为人娇气、傲慢,嘴巴得理不饶人,仗着机灵漂亮,什么事儿都喜欢插一头,不,准确的说是挑毛病。
  王夫人回忆起她新婚入门那会儿,做事难免有疏忽遗漏之处,小姑子不但不帮她,还时常在丈夫、婆婆面前挑刺笑话她。她也是堂堂的千金,她嫁人前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却要白受一个小毛丫头的侮辱。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她总算等到自己当家掌权的这一天,她绝不会把当家媳妇的地位让给她最讨厌女人的女儿。即便那个人死了又怎么样?根本不值得可怜。她是活该,是该死,是恶事做多了遭报应!
  王夫人突然顿住脚,周瑞家的险些撞了上去,‘哎呦’了一声。
  王夫人转头看她,周瑞家的意识到自己失礼,连忙赔不是。王夫人没言语,盯着周瑞家的看了会儿,转身按原路返回。周瑞家的奇怪,太太是不是脑抽了,老太太正在火头上,再去岂不是找骂?周瑞家的小跑着跟上去,劝王夫人‘来日方长’。王夫人没说话,依旧走着,快到贾母院子之前,突然向东转,走上一条小路。周瑞家的恍然大悟,方意识到太太这是要去林姑娘住的翠玉阁。
  这翠玉阁曾是当年贾珠学习之所,座落在荣府西北角,环境十分幽静,院子玲珑小巧,有三五间房舍,因正当中的房起了三层,故有‘阁’之称。从此出了院子往东北走,通过一夹道,便是贾母正房的西边了。
  王夫人还未进院,便听到里面有丫鬟的吵闹声,嘻嘻哈哈的不成体统。翠玉阁是她大儿子贾珠生前最常来往之所,风气十分正派。因听说黛玉有心为母诵经,又设佛堂的,以为她不会玷污了贾珠的地方。如今看,她万分后悔了。
  王夫人冷着脸进院子,整张脸摆出不悦的表情。
  紫鹃领着雪雁、春纤俩丫头正说说笑笑的在晒书,看见王夫人来了,有些意外,赶忙带人上前行礼。
  王夫人闻着满地发霉味儿的书本,心情更不好了。冷眼看着雪雁问:“你家姑娘呢?”
 


☆、7第六章 诵经送信

  
  雪雁赶忙笑道:“姑娘正在阁楼里拾掇书呢,我这便去叫她来。
  “罢了,还是我去吧。”
  王夫人得意的翘起嘴角,这次她要当面抓了黛玉的把柄,看她再怎么在老太太面前作妖。
  阁楼的一楼有正经的一间厅,一处卧房,和两间耳房,足够黛玉一个人用。王熙凤便没让人仔细收拾二楼三楼,左右那上头全是些八股文的书籍,重得要死,没什么好挪动的;王熙凤只教人掸了掸上头的灰尘,拿了炉鼎熏香,再把地面家具简单擦洗了一番。
  王夫人上了二楼,黛玉正在满地铺着书,因没下脚的地方,便招呼黛玉到楼下说话。
  王夫人先客气的询问黛玉主动是否习惯,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听见黛玉都说满意,她得意的笑了。
  王夫人嘴上假笑,问黛玉:“佛堂在哪?”实则是在质问黛玉怎么不去念经?你当初要这地方不是说要为母念经么?现在怎么带着丫鬟玩起来了?
  黛玉没深究王夫人的意思,亲自带着她去隔壁的房舍,把佛堂展示给她看。感谢王夫人道:“有劳二舅母费心了,黛玉感激不尽!”
  王夫人不知道黛玉是听不明白,还是听懂了装糊涂,直接点她道:“我倒没什么,可老太太的心意,你别辜负了。”
  黛玉看眼王夫人,微愣,这才反应过来王夫人是来挑衅的。黛玉心对王夫人的友好度从零瞬间将为负值。黛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黛玉带着王夫人来到院子中,指着满地的书籍问:“我听莲嫂子说,先珠大哥很喜欢读书,这些多是他搬弄添置来的?”
  “正是,他很重学问。(无限艾泽拉斯)”
  王夫人点头,眼底流露出哀伤之请,她疑惑的看黛玉一眼,那丫头正对着她笑。王夫人心里咯噔一下,一下就猜出黛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八成是怨她把贾珠的遗物留在这了。
  王夫人沉思:这翠玉阁的书籍本是该随着珠儿一遭去了的,因贾母说留下做个念想,又说等将来宝玉大了,也可拿他大哥读过的书给他做典范,这才留下的。再言者,这读书做学问是不分忌讳的,黛玉一个小毛丫头凭什么嫌弃?就算是把这事儿摊到贾母面前她也不怕,她必有理说到底的。
  如此,王夫人有了底气,挺直着腰板鄙睨黛玉,准备好了套子,等她黛玉一说出口,她就把这丫头给套死住。
  “那这书算是珠大哥的遗留之物了?”
  王夫人点头,哀伤的看着黛玉道:“是不是这些书碍着你诵经了?我这便差人来搬干净。”绝对要把动静弄大点,让搬书的人从老太太院前过。死者为大,她就不信在死人面前,老太太还敢护着她!
  “不必,不必的,舅母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也是爱书之人,见珠大哥把这些书存放的十分小心,猜出他必是和我同道,也是个爱书之人。我见这些书久置多年,有些发霉,正好今儿天气好,吩咐丫鬟们搬出来晒一晒。我本不该管这闲事的,可如今正值清明,正好可为珠大哥做点什么,也算聊表缅怀之意。”见王夫人脸色青白交替,黛玉摆出抱歉神情道:“瞧我,竟忘了知会您一声!舅母,请原谅黛玉,是黛玉鲁莽不懂规矩,忘记告知您了。”
  “哪里,你有这份心,舅母感激不尽。王夫人勉强挂着笑,回答黛玉。她真小看了这个毛丫头,不单没上套,反将了她一军。小丫头话里话外说的全是贾珠,无非是暗讽她忘了她死去的儿子,骂她过清明节都不晓得思念祭奠一下儿子。臭丫头是在变着法儿的骂她为母不贤!
  王夫人和黛玉告别,转身之后,脸色由笑转为铁青。她恨恨地迈着步伐往回走,心里头把林黛玉、贾敏、顺带着贾母通通骂了一遍。
  王夫人觉得窝火,没处撒气,便直奔李纨房里,将李纨狠狠地数落一通,罚她为大儿子诵经三十本,读不完不准吃饭睡觉。李纨素来贤惠安分,王夫人的训诫她自然认下。王夫人这才舒了怨气,回到她的住处,无话。
  再说从清明之日开始,黛玉正是闭门诵经,除了每日送三餐的丫鬟来往,再不准任何闲杂人等进入。
  坛经、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维摩诘经,黛玉经这些经书悉数全抄个遍儿,一本本的焚化,算是烧给本尊母亲的。做完这些,黛玉便赖在佛堂里的耳房看其她的书,乐得清闲自在。
  等半月期限已满,宝玉、宝钗、三春姊妹皆来亲自迎她去贾母那里。路上宝玉不停地问候黛玉这些日子可好,吃住可习惯之类的话。黛玉一一简洁的答过。
  三春姊妹也想黛玉,拉扯黛玉道:“这些日子没姐姐陪我们玩儿,总是不尽兴,这下好了,我们姊们几个又凑全了。”
  宝钗听这话,眸底闪过一丝失落,她沉默了会儿,及时地调整好笑颜,也加入三春姊妹的话中;依旧有说有笑的,似从不没介意过。
  到了贾母那里,早有准备好的点心茶果供她们享用。黛玉见王夫人、邢夫人和王熙凤都在,唯独不见李纨,问起来。
  迎春偷偷看眼王夫人,小声对黛玉道:“前几日夜里给珠大哥诵经,受了凉,此刻下不得床呢。”
  宝钗笑着插话道:“我们正打算去瞧她,你去不去?”宝钗特意把‘我们’的音量加重。
  黛玉听出宝钗的意思,也不愿不多想,眯眼笑道:“去!大嫂子病了,我当然要去的。”
  王夫人趁着黛玉宝钗说话的时机,对贾母笑道:“瞧她们俩跟亲姐妹似得。”
  贾母眼底一沉,瞥一眼王夫人,微微点头,就算回应了。
  王夫人见贾母情绪不高,心中不爽快了,使眼色给王熙凤。
  王熙凤赶忙笑着对贾母道:“老祖宗,快看她们,几个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