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黛玉-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楼之‘林黛玉’》   作者:七彩鱼

文案:

不哭不闹不任性,
荣国府里任我行;
吃饭碎觉打宝玉,
幸福生活碗里去。
↑↑↑↑
(NC文案,别当真)
这是有关穿越黛玉日常的啰嗦文。


内容标签:四大名著 穿越时空 宅斗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林黛玉 ┃ 配角:王夫人,贾母,王熙凤,探春,贾宝玉等红楼梦一干人等 ┃ 其它:红楼梦同人,石头记,四大名著,林黛玉同人

☆、2第一章 ‘船’送

  灵魂似被困入黑暗之中;周围未知的黑漆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突然头顶响起一记惊雷;林黛玉吓得坐起来。她张开眼;看着周遭古色古香的布置;恍然。
  已经很努力的向猪猡靠拢;又眠又休的连睡三天三夜,怎么还没睡回去?
  黛玉怨气冲天;下床为自己斟一杯茶。
  听见屋里有动静,雪雁和王嬷嬷挑帘进来。
  黛玉喝完茶;晃晃悠悠的还要去睡,被王嬷嬷和雪雁拉住。
  王嬷嬷担忧的快疯了。姑娘如此没日没夜的嗜睡;还不如哭闹几下让她觉着安心。王嬷嬷想到太太在走之前的症状就是不分昼夜的昏睡;她好害怕黛玉和太太一般,时日不多了。急急地抹眼泪问:“姑娘心里是不是有事儿?整日这么个睡法,很容易出事情的。姑娘若觉得委屈,或是想老爷了,尽管哭出来,何苦闷在心里,憋出个好歹来,叫我怎么活呦。”
  黛玉慌了,她怎么忍心让个年岁大的老婆子这样厉害的哭,赶紧伸手抹掉王嬷嬷脸上的泪水,指尖残留着湿润,真实地有些恍然。黛玉脑子突然清明了许多,反思自己睡得太多,逃避现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黛玉给王嬷嬷擦泪,让王嬷嬷感动的无以复加,她当黛玉心疼她,激动的握住黛玉的手,破涕为笑。她家姑娘就是这样的心地善良,又孝顺,可怜太太走得早,姑娘小小年纪的便要劳碌奔波,孤身去荣国府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王嬷嬷真心替黛玉担忧,叹一口气,举起苍老的手为黛玉整理额前碎发。瞧着黛玉那张精致漂亮的小脸儿,王嬷嬷心疼起来,姑娘与其做这样的名门闺秀,倒不如投胎到父母双全的小户人家过活的幸福。突然有此感伤,不禁又流出许多泪水来。
  黛玉见这位老妇人哭得收不住了,决定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对王嬷嬷道饿了。
  黛玉打从上船起就没好好吃过饭,每顿基本以一碗甜汤了事,眼见着日渐消瘦下来。如今王嬷嬷一听这话,果然喜笑颜开,吩咐雪雁去备饭。
  黛玉填饱肚子,趁着那俩人收拾碗筷的功夫,勿自地出屋,想要瞧瞧外面的世界。再说本尊这身子骨,饭后遛食儿锻炼锻炼是十分必要的。黛玉出来船舱,走到甲板之上,茫茫的碧水被船只搅弄出一**涟漪向远处散去。她顺着水花儿走向船尾,船后三十米左右的距离跟着一艘略小的船,船头站着一个人,三十左右,一副书生打扮,眼盯着手中高举着的一本书。
  黛玉‘呵’了一声,果然如书中所言,后头跟了一只船,而船上那人,黛玉猜想必是贾雨村了。
  雨村发现对面的女弟子,赶忙对其点头示意,又怕女弟子注意不到,又大肆招了招手。
  黛玉微愣,也招手回去。
  贾雨村一激动,手滑了,书掉进了水里,那可是林大人送给他的绝世的孤本啊。雨村心疼的很不舍的,扶着栏杆往下探头,腰部往上已经悬空了,似要跳河跟书而去。
  古代的书生果然比较呆,连酷吏贾雨村也不例外!黛玉突然觉得好笑,却不敢笑出声,掩住嘴巴偷乐。
  贾雨村意识到自己在女弟子面前出丑了,正觉得不好意思,看见对面的女弟子似在掩面哭泣。贾雨村愧疚极了,他不过丢了一本书,女弟子竟为他担忧的哭了,这是何等纯善的孩子。雨村心里头觉得愧对女弟子,思虑自己是否能做点什么弥补她。恰好脑子里冒出个主意,抬头去寻女弟子,对面船尾已经空无一人了。
  黛玉站在船中段离栏杆半米远的位置,船身全部是木制的,俯身看下去,船体的高度少说也有十米,这还不算没过水的部分,船上还有两层楼,一楼正是她住的地方,二楼略狭小些,雪雁和王嬷嬷住的。船前后设有两个桅杆,因顺风顺水,不曾张帆。
  黛玉抬头放眼望去,是奔流不息的和谁,以及远处连绵不绝的山脉,那翠绿一直延伸到天边。
  一样的天空,一样的山水,她却换了一具身体,身处在另一个时代,红楼梦里的时代。
  她也叫林黛玉,可她并不是红楼梦里的黛玉,而是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活在中国梦的林黛玉。《幻天邪君》简单一点说,她是穿来的!
  她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完全没有任何瓜葛,除了名字。或许,正因为名字相同,她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黛玉清晰的记得三天前的晚上,她和大胖喝酒,大胖翻出小时候的事跟她算旧账,她被闹得喝了几杯白酒。准确的说,是五十九度的汾酒。她醉的挪不动步,被大胖送回家休息。一觉醒来,人就在船上了。模样年龄身高什么都变了,唯独名字没有变。
  穿来之后,她黛玉花了半天的时间了解自己的身份,又花了半天的时间了解她所处的时代,然后,她就一直好想再睡回去……
  王嬷嬷发现黛玉不见了,火急火燎的跑出来找她,果然见自家姑娘挺着娇弱的身板子望天。“哎呦”一声,赶紧小心翼翼的扶着黛玉,以免她被风吹倒了。
  “姑娘,我们快回去吧,看这天是要下大雨啊。”
  王嬷嬷话刚说完,狂风卷着密密麻麻的雨点已经扑打过来,赶忙用手遮盖黛玉的头匆匆的往回跑。雨下的很大,没多远的距离,黛玉身上的衣服已经半湿了。
  王嬷嬷赶紧吩咐下人备热水,伺候黛玉沐浴。
  王嬷嬷一边给黛玉擦洗身子一边道:“姑娘,你再忍上两日,咱们不日便到京都了。等到了荣国府那里,自有姑娘的外祖母撑腰,她老人家必会十二分的疼爱你的。”
  王嬷嬷的手伸到前面,黛玉下意识的护住自己胸前很重要的两点,不让王嬷嬷有机可乘。
  王嬷嬷见状,捂着肚子笑,对黛玉道:“哎呦,咱们的姑娘长大了,晓得害羞了。”
  黛玉拿开手,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的平溜溜的小飞机场,叹口气;她又忘了,这具身体还没有长大。转而对王嬷嬷说让她自己洗。 王嬷嬷担心黛玉找不好自己,不肯答应,可最终还是抵不过黛玉的哀求,终应下了,退到外间候命。
  黛玉慢慢地深吸一口气,把脸没进水里,漆黑的长发像海藻似得飘荡在水里;憋了一会儿,再冒出头来慢慢地呼气,如此循环。这种适度的憋气法是她家流传下来的,可以锻炼肺活量。做了二十次之后,黛玉端坐在浴桶里,双手合掌,手臂和胸膛平行,俩手掌用力互相施力,这个动作是她母亲从小教给她的,可以丰胸。身材要从娃娃抓起,黛玉对这点深信不疑。
  终于折腾完,黛玉洗干净身体准备出去,这时王嬷嬷进来,抱她出了浴桶,服侍她更衣。
  黛玉坐在铜镜前,由着雪雁梳着自己湿漉漉的长发。铜镜里映出一个小脸儿来,黛玉捋了捋额头的碎发,盯着镜中人,长着一张极为标致的脸,眉目水亮含情,目光流转之间颇具风华;淡雅中带着一丝娇羞,温婉中带着一丝孱弱,清丽胜仙,柔似蒲柳。
  晚饭前,雪雁端来一大碗的驱寒汤,让黛玉喝下。
  黛玉抿了一口,尝出里面有生姜和板蓝根的味道。汤水黑漆漆的,可见料下的很足。黛玉意外的看着比她脸还大的碗,摇摇头,板蓝根这种药不能多喝的。
  “当然要的。”雪雁笑眯眯的解释:“姑娘身子本就寒气大,又受了凉,不能用普通人的量。”
  “呃,那饭后喝吧。”黛玉随便推脱了一下。
  “就怕姑娘饭后喝不下,这会儿才端来的。”
  黛玉那奇怪的眼神儿打量雪雁,道:“喝这个,我还能吃饭么?”
  雪雁没看她,而是将驱寒汤舀进小瓷碗里,递到黛玉面前。“姑娘,先治病要紧的,一旦真受了风寒,在这茫茫水面上,去哪里请大夫去。”
  黛玉动了动嘴角,最终没说什么,接下那碗驱寒汤,一饮而尽。雪雁笑着盛第二碗送过去,黛玉没理他,径自的坐到桌边,拿筷子吃起饭来。
  雪雁却死较真,端着药汤送到黛玉的饭碗边,劝她一定要喝下去,免得受凉害病。
  据她所知,病人的药量都是根据体重来算的,没有什么病重就多吃的道理。板蓝根这种东西,一碗就够了,干嘛非要把肚子倒出来全喝那玩意儿?本尊这身子骨不吃饭,不补充营养,光靠那几味药灌着,根本不可能好。
  黛玉拍下筷子,扭头瞪雪雁:“我是主子,还是你是?我说喝一碗够了,就够了。哪位大夫谁告诉你我受寒,不能用普通人的量?怕这话是你自己瞎编的吧。”
  “我,我……”雪雁支支吾吾的说不出大夫的名字,自觉得她为姑娘着想还要受训,很委屈,眼泪在眼圈里打转。王嬷嬷看不过去,劝她两句。雪雁这才收住脾气,不情愿的向黛玉赔罪。赌气的把剩下的驱寒汤端给王嬷嬷。
  “我仔细地熬着的,姑娘却不领情。嬷嬷也淋雨了,剩下的你喝吧。”
  王嬷嬷见雪雁泪眼婆娑的,不好拒绝她,笑呵呵的端起碗喝了下去,这一碗汤少说也有两斤水,王嬷嬷喝完,当下觉着肚子胀,走起路来都能听见胃里的水晃荡。吃晚饭的时候,她啃了一口馒头就再咽不下去了。
  第二日早上,王嬷嬷黑着眼圈进了黛玉房里。雪雁正给黛玉梳头,瞧见王嬷嬷来了,随口调笑了一句。
  “你老今儿怎么起晚了。”
  王嬷嬷瞪眼雪雁:“怪你这小妮子,昨儿个灌了我二斤驱寒汤,闹肚子,折腾了我一夜。唉,肚子空落落的,可饿死我了。”王嬷嬷瞧见桌上的点心,赶紧拿一块掰开塞进嘴里。
  雪雁给黛玉梳好了芙蓉归云髻,笑着到王嬷嬷跟前赔不是。
  “昨儿个是我不好,您老饶了我吧。姑娘才还教育我一通呢,是我不懂事,总以为药多吃了病就能好得快。”
  “亏得昨儿个是我喝了那汤,若是姑娘,那还了得,你这小妮子找打!”说着二人一逃一追,闹了起来。
  黛玉不去管他们,勿自好奇的摆弄着古人带的钗花;她发现梳妆台上有一只匣子,不大不小正适合放首饰。黛玉以为里头有好东西,欢喜的捧过来,却发现上着锁。


☆、3第二章 进府

  
  雪雁笑着扯一下挂在脖子上的红绳,把带有她体温的钥匙递给黛玉。
  黛玉打开匣子,匣子里除了有几张纸,空荡荡的。黛玉把纸拿出来,仔细看上面的图案,画着比较奇怪的花纹,像是爬藤之类的花草,最上头写着“通明宝钞”,花纹围绕的中心是长方形的空白,里头写着一千两的面额,下面还有小字,说明宝钞的用法,“无损之下可在全国各处通明钱庄通兑”。
  原来是三千两银票!黛玉吸口气,突然爱上这位素未谋面的林如海老爹了,老爹是真爱,对女儿绝对是大手笔。
  王嬷嬷见黛玉紧握着银票,以为黛玉睹物思人了,毕竟这银票是老爷亲手送给她的,是个念想。王嬷嬷老了,愈加容易念旧的,抹起眼泪来。
  “姑娘是明白的,老爷一千个一万个舍不得姑娘,他把姑娘送去荣国府,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常言道五不娶,其中一条便是丧妇长女不娶。老爷为了姑娘的未来,才忍痛割爱送您去荣府。”
  黛玉意识到王嬷嬷误会了,温言相劝。
  “嬷嬷别哭了,我都懂的。咱们不过是去荣国府暂时住着,将来还会回去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你不必担心。那荣国府是我外祖母、母舅、舅母住的地方,都是自家亲戚,还会难为我们么?你且放宽心吧,只要咱们自个儿活得自在,没人敢来填堵的。”
  王嬷嬷见自家姑娘看得通透,欣慰的点头,连连应是。
  黛玉见雪雁呆板的立在原地没什么表情,有些不放心她,这丫头办事不牢靠。故嘱咐道:“荣国府是繁华之地,你们虽是下人,腰板也要挺得直,别被她们小瞧,丢了林家的脸面。”
  雪雁看眼王嬷嬷,见她老实的应下,自己也跟着附和心里却奇怪姑娘怎么爱说教了,也不想往常那样爱哭了,大小俗事儿也要管。雪雁被管心里不舒服,跟脑袋上带个紧箍咒似得。
  晚上,雪雁伺候黛玉睡下,披件衣服,跑到王嬷嬷的榻上。王嬷嬷素来慈爱,当雪雁还是个孩子,心疼的搂在怀里嘘寒问暖。
  雪雁对王嬷嬷一阵撒娇之后,试探王嬷嬷道:“姑娘好生奇怪,莫不是想太太魔怔了?”
  “死丫头,你胡沁什么呢。”王嬷嬷用手指点一下雪雁的额头,说她:“我看咱们姑娘懂事了,脑子比以前更清明了。你以后仔细着伺候她,若敢偷懒耍滑,我第一个收拾你。”
  雪雁敷衍的应下,不再说话。突然听见王嬷嬷的连叹几口气,雪雁问她何故。
  “明儿便到京都城了,也不知荣国府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总不稳当。”
  “嬷嬷快睡吧,明儿睁开眼去了,不就晓得了么?”
  雪雁从王嬷嬷被窝里钻出来,笑嘻嘻的和她耍了几句嘴皮子,而后跳回自己的床上,没一会儿便睡着了。
  王嬷嬷叹口气,羡慕雪雁到底年纪轻,没心没肺;她辗转反侧至清晨,才稍眯了一小会儿。再醒来天已大亮,王嬷嬷见雪雁还睡着,便轻手轻脚的穿衣洗脸,来到黛玉房外。听见屋内有动静,王嬷嬷赶紧挑帘进去,黛玉早已穿戴好,此刻正在梳头。王嬷嬷笑着接过梳子,麻利的梳了个天鸾簪,在黛玉头上攒了两只银花簪。黛玉正在守孝期,穿戴必须简洁素淡。可任它如何素净的装扮,也掩不住这位小人儿动人心魄的容颜。
  船靠岸了,黛玉坐着贾的轿子一路东行,路过几处繁荣街市之后,周遭便静谧下来,黛玉透过窗纱向外望去,果然到了荣宁二府的那条街上。(误惹——衣冠禽獸)进府不一会儿,黛玉便下了轿,由着丫鬟媳妇领她往里头进,到了贾母院里,有个小丫头吵着“刚才老太太还念着呢,可巧就来了。”的话。
  林黛玉进门,正碰见被众人簇拥的满鬓斑白的老太太迎出来,别看这老太太上了岁数,眼睛跟年轻人一样的雪亮,面目仁慈极了,观之亲切。
  寒暄之后,黛玉一一认识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王熙凤、三春姐妹,分别记清楚她们的样貌之后。毕竟她将来要住在这儿,每个人的长相可得记清楚了。
  众人见黛玉虽似有不足之症,行止端庄大体,体态从容有度,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自家的小姐们和她比起来,真真的差了好一大截。加之她为人谨慎聪明伶俐,在场的无一不赞叹黛玉的不俗,模样、气度果然还是正派的嫡出小姐厉害。
  黛玉拜见两位母舅之后,便留在贾母处吃饭。饭毕,宝玉回来了。黛玉免不得好奇的打量他,七八岁的孩子,头上箍着金冠,齐眉的额头上绑着嵌着珍珠的抹额,脖子上带着项圈,里穿着绣着两色的蝴蝶的大红衣裳,外罩着石青色的褂子,脚上的鞋子也是这个色。模样很粉嫩,算是长得十分好看的小孩。
  贾母叫他去见母亲,没一会儿,宝玉换了一身红色的便衣回来。
  贾母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
  宝玉打从开始进门,就看见多了个姑娘,早有了问候的心思。听贾母发话,赶忙笑着走到黛玉面前作揖。黛玉也起身与他见过,余光偷瞄他项上挂着的那块玉,那可是女娲补天剩下的,她当然好奇。那玉是翡翠色的,上面刻着字,乍一看和普通的玉没什么不同。
  宝玉仔细端详黛玉,凑近黛玉身边坐下,问她:“妹妹可曾读书?”
  “上过一年学,认识几个字罢了。”黛玉往贾母怀里凑了凑,不想让宝玉离她太近,一面他说话的气息喷到自己的脸上。
  宝玉不觉得黛玉嫌弃她,内心十分澎湃,挪了挪屁股,又往黛玉身边靠了靠。问黛玉的名字是那两个字。
  “不如你猜猜如何?”一问一答永无尽头,不如让宝玉自问自答。
  这正是他在新来的妹妹面前显摆才学的好机会,宝玉顿觉得斗志昂扬,从自己学过的读过的诗词歌赋或是文章里摘取有关黛玉读音的诗句,一个个的猜,一个个的卖弄。到晚些时候,终只猜对了和他同有的‘玉’。宝玉终于耐不住心死了,央求贾母告知他。贾母因晓得他们二人玩耍,不好破了规矩,笑着不说。宝玉无法,便请来三春姊妹来帮忙出主意。
  探春早想到了一个,问黛玉:“可是‘敛黛含嚬喜又嗔’的黛?”
  “妹妹好厉害,一下便猜中了。”黛玉笑着握住探春的手。探春挑衅的看向宝玉,冲他吐了吐舌头,玩笑道:“宝二哥,莫要怪我抢了你的风头!”
  宝玉见黛玉和三春姊妹们自在的相处在一处,正为林妹妹高兴呢,当然不会有半点埋怨。乐呵的凑上去,和她们一起玩耍。
  黛玉见屋内除了十几个丫鬟婆子之外,只剩下贾母、宝玉、她和三春姊妹。这时候送钱,正是个好机会。如果选择人多的时候送银子,难免会被人认为有卖弄显摆之意,如果太私下里去送,免不得其它人不晓得以为她在这白吃白住的好欺负。现在时机恰好合适,既显着低调,又不会太过私下。有屋里头这几张口宣传,足够了。
  黛玉对王嬷嬷使眼色,王嬷嬷立即会意,将一千两银票呈上去。贾母自要先客套一番,见黛玉一再坚持,才笑着收下,命鸳鸯转交给王熙凤打理。
  贾母再三嘱咐鸳鸯道:“你仔细和凤丫头说,这钱只准用在她林妹妹身上,日常用度一概从我这里出,置办大件儿的时候再挪用它,余下的将来给她妹妹作嫁妆用。”
  平儿和王熙凤学这话的时候,王熙凤嗤笑了下。“老祖宗既然收下了,便是可咱们用的,那些话不过是说给林妹妹听得。将来等她嫁人了,嫁妆咱们再置办就是了,可亏有这一千两救急,不然到下月发放月钱的时候,咱们又紧巴紧了。”
  黛玉自然不信贾母的话,更不相信钱到了王熙凤手里能回来。她送出这一千两银子,就是为了能在贾府里买个理直气壮。
  足足一千两银子,足够五口之家大吃大喝吃上八辈子的了。当日见着黛玉拿钱的下人们哪能不眼馋,花不着总能念叨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三日,荣府上下全晓得新来的林姑娘家底丰厚,出手不俗,上上下下谁也不敢怠慢了新来的林姑娘。
  且说雨村拜过贾政之后,便将林如海所荐书信交予贾政,转达林如海嘱托、礼物,又将一路上平安顺岁的消息告知贾政。贾政见雨村举止有度,说话斯文,又系同族,不觉得亲近几分。交谈之中渐渐发觉他是个人才,愈加以礼相待。
  雨村思量那女弟子年幼丧母,又欲受寄人篱下之苦,心中颇为惋惜。他早先在船上之时,被女弟子纯善之心打动,便想要为她做些什么。可怜他人微言轻,唯一可做的,便是在临走前多提醒贾政几句,委婉的向对方表达林如海是何等宠爱女弟子,女弟子又是何等的聪慧孝顺。
  贾政听他如此提,不觉得对那刚来的外甥女好奇起来。打发走雨村之后,便前往贾母的歇息之处,一边将林如海的嘱托转达过去,一边观察外甥女的行止。小丫头样貌俊俏,身量娇小,似有不足之症,然她端丽的脸上不见一丝愁态,眸子亮晶晶的,又是极爱笑的,让人的心情不自觉的也跟着她开心。贾政不觉的想起他秀丽俏皮的妹妹贾敏,心中惋惜至极,决心回去好生嘱咐妻子照料黛玉,切不可怠慢了他的宝贝外甥女。
  贾政观黛玉是个福寿之人,不自觉得拿她和自己一双儿女做比。他看向宝玉、探春,这二人跟商量好了似得,个个都低头敛气禁声的不敢看他。贾政郁的皱眉,冷哼一声,心道:比不得了,在气势上便输人家一筹。


☆、4第三章 三年荣府生活

  
  屋子里原本热闹的好好地,二儿子一来,便死气沉沉的。♀极品修真邪少贾母见贾政死盯着宝玉,担心他又要骂儿子,赶紧随便挑出个话儿打岔问他。
  “你才说林女婿送了礼物来?可有什么扬州有名的吃食,带来我们尝尝。”
  “许是有的,已经打发人去瞧了,有什么可心的好意儿,侄媳妇一会儿便送到。”贾政恭谨的回道。
  贾母笑着点头,赞美林女婿几句,而后随便找个理由把贾政撵了出去。没一会儿,便有丫鬟端着两盘子的小吃送过来。
  贾母率先拿一个放进嘴里嚼,笑道:“好吃归好吃,韧劲大,不适合我老人家,必是带给你们的。”
  探春闻言,拿了一块尝,赞道:“十分的有弹性,香甜美味儿,口味适中。”宝玉和迎春、惜春紧接着也吃了。宝玉觉着不错,又拿了一块塞进嘴里,问黛玉:“这到底是什么,这样好吃,妹妹快告诉我?”
  “呃……”黛玉看了眼盘子里的东西,花朵形状的,外层粘着芝麻和松仁,切面透明的,貌似很有弹性。从扬州到这,路途遥远的,竟然没坏,这到底是什么吃的?黛玉也拿了一块塞进嘴里,恍然大悟:“唔,是牛皮糖。”
  “牛皮糖?好有趣的名字!”探春笑着又拿了一块,放进嘴里嚼着。
  “吃上了,我说还没进门呢,闻到芝麻香呢。”
  王熙凤笑着进门,来给贾母请安,交代薛家来信进京的消息。
  贾母点头,“还有些日子,早作准备吧。”
  王熙凤应下,坐下来陪着贾母闲聊,探春把牛皮糖递到王熙凤面前,王熙凤笑着拿一块塞进嘴里。
  贾母笑道:“这是好东西,给东府送去,让她们也尝尝鲜。”
  “这我倒想着了,并着一小坛子的扬州酱菜送去的。”
  王熙凤打发宝兄弟带着姊妹们去外头玩儿,私下和贾母回禀了礼单,有几件好东西问贾母留不留,贾母不在乎这些,吩咐她和王夫人处置便是。王熙凤应下,去王夫人那里回话。
  王夫人早料到贾母不管这些杂物,她让王熙凤去问,不过是聊表一下她这个媳妇尊重她而已。这东西老太太既然没过目,她处置起来也方便。除了留下几样吃食和小玩意儿外,大件的贵重的一概拿出去处置换银子。
  王夫人捻着手里的佛珠,语气无奈道:“本该留下的,奈何后楼地方小,腾不出地方放置,倒不如换了银子利索些。”
  王熙凤笑着应下,老太太不管的事儿,她也管不着,一心按着王夫人的吩咐去办理。
  黛玉自从进贾府之后,日子也算过得安静平稳。因她身在孝期,不能吃肉喝酒,不得参加喜庆。三年之内,但凡娱乐宴请她都不可以参加,连每年最重要的她也不能太活跃。
  在这种条件的制约下,黛玉养成了简单度日的习惯。每日除了素净的三餐之外,就会写写字,读读书,熟悉一下这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让她可以渐渐地融入这个时代。除此之外,她也会小小的忧心她穿越前的身体,因为她是灵魂穿,太久了,那具身体是不是烂了?她是不是再也回不去了?聊表他对前一世身体的忧虑之后,她便会更发奋的锻炼、学习,以避免她现在这个身体悲剧了。
  如果说生活就是舞台,那么她的舞台偶尔也有上演闹剧的时候。这闹剧的起因自然是贾宝玉。
  或许是因为住得近的关系,又或者是原著惯性的关系,无论黛玉对宝玉如何冷淡,宝玉仍旧乐此不彼的往黛玉身上粘。在黛玉眼里,贾宝玉就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偶尔逗逗还行,要她天天像个‘小女朋友’似的天天和宝玉一起,她做不到。于是黛玉就尽量去找三春姊妹的玩,宝玉也跟着,后来他发现没有和黛玉单独相处的时间,就趁着早上黛玉刚起床的时候,跑到黛玉那里粘着她,一直粘到她吃早饭。
  一日,黛玉终于受不了了,她趁着宝玉熟睡的时候,拿着早在床底藏好的水,往宝玉的被窝里一倒。
  次日大清早儿,黛玉的耳根子终于清净了。可碧纱橱外头却热闹起来,丫鬟们嬉笑的唧唧喳喳的,惹来了贾母。贾母怕黛玉听着,压低声训斥了丫鬟们一遭儿才走。
  黛玉特意等外头平息了,才乐呵的去瞧热闹,床上的被褥从里到外全换新了,宝玉则羞红着脸坐在那儿。
  黛玉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傻兮兮的问宝玉为什么脸红。宝玉脸就更红了,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话来。以致宝玉后来的三四天,见着黛玉就脸红害羞愧疚,不敢说话,只好绕道躲着她。
  黛玉乐得清静,可过了十天半个月之后,宝玉厚脸皮的又来了。
  黛玉拿起九连环,玩了几下,问宝玉:“你会解么?”
  宝玉打眼瞧这东西不难,觉得是她在黛玉面前表现聪慧的好机会,接过九连环,拍着胸脯保证他肯定能解开。
  “单这么玩没意思,咱们得有个约定。”
  宝玉来了兴致,问:“什么约定?”
  “你解不开它,不许来见我。”
  “解不开,我绝不来,失言的是小狗儿。”
  宝玉笑着应下,自觉地这九连环再难,他解开也不过三两天的事儿。结果半个月过去了,宝玉没弄个所以然来。他又心痒的想见林妹妹,可想起他当初的保证,又不敢去,去了怕林妹妹笑话他是小狗儿。于是他越急心越乱,越乱越解不开,急得嘴角起了一排水泡。袭人瞧不过去,欲请人帮他去解,宝玉不愿欺骗林妹妹,执拗的只要自己来。一日比一日上火,两腮肿了起来,说话黯哑。这可吓坏了贾母,赶紧请了大夫给他瞧,大夫诊断宝玉火气太大需要静养。贾母赶紧给他腾出当年老太爷修养的场所——梨香院,吩咐人悉心照料伺候着宝玉。
  后来宝玉病好了,从梨香院搬了出来,可九连环仍旧是没解开。他跑去求黛玉,黛玉懒得理他,他便去求贾母说情。贾母没想太多,便趁着饭后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儿替宝玉向黛玉说情。
  三春姊妹们听说宝玉解不开九连环,还不守信誉,总拿此事玩笑宝玉。宝玉面上不恼,心里却担忧黛玉是不是瞧不起他,再见黛玉的时候,心里有几分不自在,加之黛玉总对他平平淡淡的,让他更加自卑了。
  一晃三年过去了,黛玉过了孝期之后,迎来第一个可以庆祝的生日。这天,黛玉终于可以开荤了,十分高兴。宝玉素知黛玉的孝心,送了她一本《大慧语录》,也有道歉的意思,见黛玉收了,宝玉连连道谢。
  紫鹃不懂宝玉道谢的意思,分明是他送黛玉的礼,该收礼的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