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太子养歪攻略-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一个知识的推土机,谨欢已经完全忘记了她到底为什么会说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样的话,只是她虽然忘了,学宫众人却因为对她的崇敬而将这句话记了下来,并且因此而思考得更加深远。
  “就拿大宛举例,大宛善于饲养名马,便可以此定下盟约交易,大宛若是想要大汉的种种便利工具,需得每年定时以何种价格售卖我大汉多少良马,而其中公马母马的比例也得定下,若有其中一方毁约,则来日兵戎相见,也是师出有名。”
  这样的方案细细论究起来已经十分公平了,而之所以要定下类似的方案,原因也有点近似于“千金买马骨”。大汉想要与西边各国交好,也得摆出一个交好的态度来,毕竟谁都不是傻子,可以任由别人欺负。再加上大宛等国离大汉的距离也确实够远,在疆域远远还没有拓展到那里的时候,交好总是比交恶要来得更加划算的。
  刘据提出来的方案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中心思想已经摸准了,刘彻为此很是高兴。不过心里高兴归心里高兴,考校还没有结束呢。
  “那此番赏赐各国,你觉得该赏些什么比较好呢?是金银绢帛,还是粮食白糖?”这也是今日朝堂之上谈论的一个问题之一。
  刘据冲谨欢眨了眨眼笑道:“那些西域小国不是都说景仰我大汉文化嘛,多多赏赐一些书籍就好了呀,我观学宫之中,儒家的书籍多得很,父皇大可以多多赏赐一些嘛。”
  想要金银珠宝?想要绢帛布匹?美得你!
  送你们几箱子书,回去好好学习去吧!不过兵家法家什么的就别想了,儒家治国呢,就多多赏赐一些儒家的书籍就好了嘛,三纲五常啥的,多有学习的必要啊。至于说会不会学成一个腐儒,嘿嘿嘿,谁知道呢。
  “小滑头!”刘彻显然对刘据这个答案很是满意。
  其实一开始,刘彻也是自矜上国的身份,觉得那些不过是些个边陲小国,一国人口,也不知道能否抵得上一个长安城,刘彻很不将他们放在眼里。若是从前的刘彻吧,赏也就赏了,反正家大业大,他浪费得起啊。
  但是现在的刘彻,在被谨欢教育了那么多回之后,已经有了几分守财奴倾向的皇帝陛下十分不愿意在外族身上浪费钱财。反正儒家那些书都是董仲舒当年主导修撰的,自打董仲舒这厮一蹶不振,不知道到哪里去之后,这些书就被彻底束之高阁了,现在还能拿来废物利用,简直就是再好也没有了。
  至于说那些小国使者拿到这些书会是什么反应?皇帝陛下才不高兴管呢,他表示,朕要嫁女儿了,你们要不要观礼啊?
  要不要?当然要啊!各国使者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可是在答应了之后他们才想起来,观礼归观礼,他们该送的礼在哪儿呢?两手空空去观礼?对不起,他们的脸皮还没这么厚。
  对此,负责接待他们的官员微笑表示,大汉已经在沿路开设不少驿站,我们的鹁鸽可以一路远飞送行哦,来回一次很“便宜”哒,要不要送啊?
  各国使者摸了摸钱袋,咬了咬牙,送!
  送信回去反正是国王掏腰包,但是要是没东西可送,到时候直接丢脸的就是他们了呀。
  在霍去病和卫长公主出发之前,婚事其实已经暗地里定下来了,虽说没有公布,但是朝野上下也俱都是心知肚明。之所以没有明示,只是因为这二人远走的一路上还不知道有多少艰难险阻,回来时又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这才没有宣布。而今俩人都已经平安归来,那么婚事自然也就提上了议程。
  在他们西行的这一年多里,霍去病的冠军侯府已经里里外外的整个都重新修砌了一遍,皇帝陛下还经常敦促负责修建的人,让他们务必要做到尽善尽美。
  朕的掌上明珠啊,就这么嫁人了,朕舍不得啊!
  比起忧愁的老父亲,卫子夫这个当妈的可靠谱多了。(记得看有话说)


第211章 大汉长青
  大汉到现在; 也嫁了不少公主了; 一切也都渐渐有了规矩。只是这得宠的跟不得宠的公主总是不一样的,尤其卫长公主的身份还比较特殊; 她是嫡长公主,而且还是有实权的那种,这里头代表的意味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卫长公主身为金枝玉叶,刘彻又是个再护短不过的亲爹; 她自然没有人敢来说道。即便是有,顶了天也就是背后嘀咕两句罢了。可是霍去病就不同了呀; 虽说不足弱冠的年纪就封了侯,端可称得上一句少年英雄; 前途无量,只是这身份上的缺陷到底还是不可弥补的。
  父亲有,母亲也有; 可是谁认他了吗?
  就是霍去病封侯之后; 也没少人背后里骂他是“私生子”; 更别提现在了。
  此番出师西域; 可说是人人有功。张骞作为领队之人,被封博望侯。卫长公主和霍去病的则是加了封邑; 其余人等,也都各有赏赐; 人人都兴高采烈,甚至有那眼光长远的,已经开始谋算起下次出使; 又或者是要不要自己组织队伍向西一趟了。
  不提那些西域货物在长安出售得到了利润,便是将绢帛布匹运到西域各国去贩售所能得到利润,也是暴利。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历之后,两边的商队往来频繁,只怕已成定局。
  卫子夫也知道外人对于外甥身份的议论,说实在的,她从前也曾在意过这些。可当她意识到,即便她如今贵为皇后,育有太子,仍旧有人在背后以“舞女”称她时,她就明白,一个人的出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她所能改变的,只有让那些背后轻贱她的人照旧还得跪在她面前请安罢了。
  若就是为了这些无聊之人的几句说辞,就白白放过了外甥这样的一个好女婿的人选,卫子夫自己就得先呕死。
  上回儿子闲谈时说得那些话,别的她倒是都没记住,只把一句“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给记住了。不是她诋毁自己姐姐,而是生而不养,她届时又有什么颜面去充母亲的款儿,摆婆婆的谱呢,更别提那个到现在还龟缩在平阳县的霍仲孺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次要的,毕竟女儿身为公主,天生的身份优势就在这里,要是能被一个所谓的婆婆给拿住了,皇帝估计都能气死了。
  卫子夫真正在意的还是女儿喜欢霍去病这件事。她的人生没有选择,但是她希望女儿可以幸福。更何况除了霍去病,还有谁能够纵容幸儿做出远去西域这样的事情呢。幸儿这辈子能找到这样一个如意郎君,也就够了。
  但是因为某些人嘀嘀咕咕在背后说坏话的行为,还是让卫子夫心里觉得有些不大痛快,干脆来找谨欢商量起了卫长公主的陪嫁事宜。
  十个指头还有长短呢,即便都是自己的侄儿侄女,会偏心也是正常的。
  在大清的时候,她最在意的是保成,可是最偏心的,还真就是自己亲自养大的小六。到了大秦,那就更没别人了,公主殿下那些年的私藏,但凡是不带走的,尽数都进了扶苏公子的私库。
  至于现在嘛,除了将来要留给刘据的东西,在剩下的几个孩子之中,卫长公主占的还真是大头。不仅是因为卫长公主的容貌和谨欢有几分相似,更重要的是,这孩子的性格她喜欢,嫁的又是她视如自己子侄的霍去病。事实上当卫子夫到了朝阳宫,看到谨欢准备的那些陪嫁之后,她很有种去皇帝私库洗劫一番的冲动。
  “殿下,这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啊?”卫子夫心里有点忐忑。
  卫长公主是谨欢的侄女,她出嫁,谨欢这个当姑姑的,给份添妆很正常。但是人家那是给一份添妆啊,朝阳宫里这些个珠光宝气的箱子,都差不多是一份嫁妆了,这让她这个当母后的有点不大好意思啊。
  “啊,多吗?”谨欢仔细想了想,从前茉雅琦他们出嫁的时候,她给的确实不如现在多,但是那时候的侄女也多啊,光是康熙一个,就给她弄了十几个侄女,更别提还有常宁隆禧他们了。要是人人都给这么多,那公主殿下也离破产不远了。
  但是现在就不同啦,阖宫上下拢共加起来现在才四个女孩子,富可敌国的公主殿下壕气冲天地摆摆手,表示这些都是洒洒水,麻麻地啦。
  “今日前来,本就是想与殿下就幸儿的嫁妆问题商议一二,外头对这桩婚事可谓是褒贬不一,加重了嫁妆,也只是对这些人震慑一二罢了。”
  在封建社会,嫁妆的多寡,几乎就能体现出这个女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家中的父母长辈对这桩婚事的看法。如卫子夫所言多加几分,确实可以让一部分“有心人”看到皇家对于这桩婚事的看重。可以说是最简单,同时也对即将成婚的小夫妻二人也有利的最优方案了。
  谨欢闻言表示赞同,并且兴致勃勃指着满院子的箱子道:“这法子要得,不过还能再加一些什么呢?”
  卫子夫无奈道:“殿下,您这儿已经太多了,事实上有了您这一份,都不用再从内库挑选了。”原本卫子夫想的是跟谨欢商量好了之后,再去搜罗皇帝的内库的,哪知道谨欢这里准备的数量完全超乎卫子夫的意料之外,有了这些,要是再从皇帝的内库里搜刮东西,那么卫长公主的嫁妆就真的太多了。卫子夫是有心给女儿做脸,但是也没准备给女儿惹祸啊。
  “好吧。”谨欢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心里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想想以后还有几个侄女儿要出嫁,想要坑皇帝,还是很简单的,于是也就这么答应了下来。
  不过刘彻在看到他阿姐为他女儿准备的嫁妆之后,可能是受到了什么刺激,主动又加了不少东西。几相叠加之下,卫长公主的嫁妆可以说是超出了规制两倍之多,堪称是真正的十里红妆。
  而长安城里许多人家在见识到这一份丰厚到让人无话可说,可以说是这些年最为丰厚的一份嫁妆之后,都可以说是非常后悔了。
  天哪噜,这那里是娶回来个金枝玉叶啊,这根本就是娶了一个金娃娃,娶了一座金山啊!瞧瞧那些东西,少说也是战国时候的,咦,怎么还有西周的?娘亲啊,那难道是殷商时期的?
  作为一个扫荡了六国,不,加上秦国,作为一个扫荡了七国国库的女子,深藏身与名的公主殿下表示,不过就是些小玩意儿罢了,本宫这里还多得很呢。
  与此同时,苦逼兮兮在长安等待的各国使者也终于收到了回信和用来送礼的宝物,并且交代他们,一定要和大汉搞好关系,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事实上在收到使者们的信之后,各国国王就已经意识到了和强汉交好可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鸟为食死,人为财亡,哪里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自然要往哪里去。至于说已经逃走的匈奴,呵呵呵,在他们面前耍什么横,有本事和大汉的军队耍横去啊!
  皇帝皇后亲临,大将军征婚,各国使者观礼,卫长公主和冠军侯这场婚礼,在举行了三月之后,依旧是长安城内众人口中的谈资。不管是看见的还是没看见的,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那一场奢华至极的婚礼。
  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众人口中的男女主角,却悄悄地领了军令,往陇西去了。
  “姑姑,据儿也想去啊!”自从七日前卫长公主和霍去病悄悄动身离开长安之后,刘据就开始了他的日常卖惨之路。反正就是各种装可怜卖惨,中心思想总结起来只有一个,他也想出去玩——不对,作为一个应当忧国忧民的皇太子,出去体察民情,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咚!”谨欢狠狠地赏了刘据一个脑瓜崩,那叫一个清脆悦耳,装惨装得正起劲儿的刘据也顾不得装惨了,被下狠劲儿敲了这么一下,他现在是真惨啊!
  “怎么了这是?”刘彻一进门,就看到了榻上捂着脑门晃来晃去,还直嚎的儿子,“傻了?”
  谨欢难得顺着他的话来了一句:“嗯,傻了。”
  刘彻已经习惯了被怼,谨欢这陡不然地顺着他的话头说了一句,他还有点不适应了。
  “阿姐,你今儿这是怎么了?”怎么没怼他呢?这不正常啊。
  谨欢瞪了刘彻一眼,没好声气道:“贱皮子啊你!”
  刘彻这才放心地呼出一口气,没错了,这是他亲姐,正常得很嘛。“据儿又干什么了惹你生气了?”一瞧就是被揍了,倒霉孩子,该!
  “说是想要代替他姐姐姐夫,去巡视民情嗯。”谨欢直接掀了刘据的底。
  什么毛病都是,有这么个想法,你跟你亲爹说去啊,他才是皇帝呢,他要是真同意了,谁还能不让你走是怎么滴了?一个劲儿地就知道在她跟前哭惨,怂包,烦得很。
  这绝对是谨欢误会刘据了,他就是不怂,才会在谨欢面前哭惨啊。不然就算他磨得他父皇同意了,到时候在谨欢这儿给否了,刘据相信,他父皇绝对做得出为了讨好亲姐姐把亲儿子给卖了的事情。(记得看有话说)


第212章 大汉长青
  谨欢只当刘据是犯怂; 刘彻却看穿了儿子的小心眼; 不就是想着仗着谨欢点头,逼得他不得不点头嘛; 个熊孩子,跟自己老子都玩起心眼儿来了。
  于是乎,刘彻毫不客气地把儿子给揭穿了。
  反正你都百分之一百的肯定朕会卖儿子了,要是不如你所愿的卖一卖; 岂不是让你这个傻儿子失望吗?
  刘据:“……”
  我走过最深的路,就是我父皇的套路。
  “这样啊; 唔嗯,据儿; 你就这么想出去?”出乎刘彻和刘据的意料,谨欢并没有把刘据提溜起来揍一顿,相反; 她居然很正经地思考了这个问题。
  刘据一看有门儿; 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 生怕晚了一步; 就被姑姑拒绝一样。
  刘彻则是一脸惊恐:“阿姐,你不是吧; 当真要带着这个猴崽子出门啊?”
  本着朕不能出门浪,儿子也不许出门浪; 朕过得不开心,这臭小子也别想开心的原则,刘彻原本是很高兴看着这傻小子到处折腾然后无路出门的。
  万万没想到; 不过一个疏忽,他阿姐居然真得开始考虑带孩子出门的事情了。
  一旦阿姐真得同意,那么自己就只能傻逼兮兮地留在长安,坐镇大后方,由着他们去浪,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想的话?
  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成日里被他阿姐追着后面打,他还要个屁的脸啊!
  “什么,你要出巡?”谨欢现在很想把刘彻头朝下,脚朝上地倒提起来,看看能不能把他脑袋里进的水给倒出来。“皇帝,你再说一遍,你要干嘛?”谨欢默默松了松筋骨,微笑(胁)问道。
  刘彻难得硬气的一回,顶着谨欢几近杀人的目光,硬着头皮道:“阿姐,我也不远去,我就在长安附近晃悠晃悠,顶多就去个陇西视察视察,一定不跑远的。”刘彻就差指天发誓了。
  大军现在驻扎在陇西,霍去病去是为了练兵。毕竟现在商道已开,为防止楼兰,车师等几个小国为了讨好匈奴,阻截商队,军队的震慑和护卫是很必要的。而随行而去的卫长公主也身负重任,她将要将长安这里陆续研制而成的各种新式农具,因地制宜,命人重新改进之后投入使用。除此之外,陇西在有重兵驻扎的情况下,安全有了保障,那里也将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商贸点,作为联通大汉和西域的中转之地。可以说,这一次霍去病和卫长公主这对夫妻的身上都担负着重任。
  甚至于卫长公主肩上的任务还比霍去病更重一些,再加上前一次出使带回来的棉花种子学宫已经成功培育出来,这一次卫长公主就带走了许多的种子,准备播撒在整个河西地区。
  有了棉花,河西就有了发展的底气,到了那时,这片土地,自然可以再度繁盛昌茂。
  鉴于霍去病和卫长公主在河西一带大刀阔斧地改革,刘彻说想要去巡视一二,顺便给女儿女婿撑撑腰这样的说法,还是能站得住脚的。
  谨欢想了想,觉得刘彻也确实有点惨,“那到时候谁来坐镇长安,大将军吗?”
  “不行!”刘彻下意识就脱口而出,“大将军得和朕一起走啊!”话才出口,刘彻就意识到大事不妙,拔腿就想跑,奈何动作太慢,被谨欢一根手指头死死地捺住了,动都动弹不了。
  要是到了这会儿,谨欢还反应不过来,那她就是痴子傻子了。
  “好你个刘彻啊,你算计到你姐姐头上来了!”
  “姐,姐,我的亲姐啊,你听我解释啊,我不是那个意思,真不是!”
  “就是就是,姑姑,父皇就是那个意思!”刘据在一旁添油加醋,试图火上浇油。
  刘彻侧头狠狠瞪了儿子一眼,阴森一笑。好你个刘小据,这会儿玩儿落井下石,等着吧,看朕回头怎么教训你!
  没奈何,在儿子面前是大老虎的皇帝陛下,在亲姐姐面前,因为武力值差距过大,只能当一只听话的小喵。“阿姐啊,这个朕是觉得吧,有你坐镇长安,那就足够了啊,对吧,有你在,谁敢动异心呢,明明就谁都不敢嘛!”
  在不可力敌的情况下,皇帝陛下十分聪慧地采取了智取的方式。反正中心点就只有一个,拍马屁啊!只要把他姐哄高兴了,哄开心了,一时不注意答应下来了,那么到时候浪不浪的,还不是他说了算?
  “没门!”出乎刘彻的意料,谨欢这一次抵御糖衣炮弹攻击的能力特别强,他这好话说了几箩筐都有了,居然还没有成功?
  “你!”谨欢指了指刘彻,“少给我耍小心眼儿!”
  要是平常时候,谨欢说不定还真的会让刘彻给忽悠过去,但是现在?打不死个丫挺的。
  其他方面她可以随便让刘彻忽悠,但是事关军事,刘彻想要忽悠她?这么说吧,两人中间至少隔了十个卫帅。当然了,这并不是贬低卫帅,这只是在贬低刘野猪而已。
  “我说陛下,您真当我是缺心眼儿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次去陇西,存着发兵的心?”谨欢似笑非笑道:“怎么样,长平侯不同意吧?”
  “阿姐你怎么知道?”话才出口,刘彻就想给自己一巴掌,呸,让你嘴欠。
  “呵,这么简单的事情,谁要是想不明白谁才是傻子呢。”谨欢嘲讽道。
  傻子父子二人组对视了一眼,纷纷转过头,切,我才不傻呢,我父皇(儿子)傻。
  “陛下你想要趁着如今匈奴颓丧之势,一举将其击溃,我也能理解,但是陛下有没有想过,穷寇莫追?”
  “穷寇莫追?”刘彻表示他有点方,毕竟他是个皇帝,又不是个将军咯。
  “孙子有云,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先前一战,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部队已经被击溃,而渐渐迁向西北之地,西北苦寒,想来陛下也是心知肚明,若是一味追击,试图将匈奴人绞杀殆尽,难不成匈奴人会乖乖呆在那里引颈就戮吗?”
  “这……”刘彻一时间迟疑了起来。
  “不,匈奴人会反扑,他们会不计一切代价,哪怕付出全族的性命也在所不惜,到那时,即便我大汉得胜,也不过是惨胜罢了,这样的胜利,是陛下你所期盼的吗?”战场无情,一上战场,便是生死各安天命,哪怕贵为主帅,亦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够安全无虞。“马革裹尸纵然是每一个军人心中的荣耀,却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致命伤,我大汉的铮铮好儿郎,又岂可这样白白送命呢?”
  她打了太多的仗,也经历了太多,可正是因为她经历了,她才比谁都明白战争的意义。
  “可是阿姐,如你所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匈奴人存在,令朕如鲠在喉,若不能解决,实在心中难安。”就如同文景二帝留了一个已经逐渐恢复过来的天下给自己,刘彻又何尝不想留一个盛世给儿子呢。
  “昔年始皇扫六合,归天下,大秦铁骑令胡人闻风而逃,始皇可有灭了蛮夷全族?”这个弟弟脑子不肯转弯,那就换个更牛逼的弟弟来恐吓一下嘛。
  刘彻顿了一下,“没有,可是——”可是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啊,姐你不要……
  可是谨欢会听他解释吗?当然不会啊!
  “没有不就行了,当年始皇帝都没有灭了蛮夷全族,为什么,当然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人自有用途!”
  刘彻狐疑地望向谨欢。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我姐在驴我。
  “你是皇帝,你也比我更懂驭人之术,那我且问你,同以理服人和以力服人比较起来,什么方式才更合用?”
  “我知道!”刘据抢答道:“姑姑说过,萝卜加大棒,才是让驴子听话的正确方式。”
  刘彻暗地里白了儿子一眼,哟呵呵,不过就知道个这个,瞧把你给能的,要不要朕给你搭个梯子让你上天啊!
  “那阿姐你的意思是?”话赶话说到这份儿上,就是个棒槌也该有点明悟了,更何况刘彻还比棒槌好一点,他可是个皇帝呢。
  “幸儿此去,任务重的很,陛下也该指派些人手,替幸儿分忧才是。”谨欢微微挑眉道。
  刘彻会意点头,他阿姐还真够能算计的啊,都把他给忽悠住了。啧啧啧,不简单,真不愧是他的姐姐!
  “只是阿姐,这匈奴人个性恶劣,难以压制,又该派谁去压阵呢?”要说霍去病人就在陇西吧,可他到底是小了些,李广昔年倒是很有一番名声,但是这老头儿打仗可以,算计政事就捉瞎了。细细论究起来,自然是卫青最为合适,可是皇帝陛下这会儿正是舍不得人的时候呢,不然也不至于闹腾着要跟着长平侯去陇西过过二人世界啥的……
  仔细想了一圈,啥都没想出来的皇帝陛下只能把眼神落在了自己亲姐身上。
  “阿姐……”
  不待刘彻开口,谨欢就主动地拍了拍胸口,“陛下放心,此事一应交由与我,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不出半丝差错,若不能完成任务,我便再不回长安!”
  刘彻:“……”
  咦?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啊?
  他是不是被他阿姐给算计了?


第213章 大汉长青
  奈何; 君无戏言; 刘彻只能边咬着小手绢,边朝儿子放冷箭的目送一行人如同逃难一般离开了长安; 活像他们屁股后面跟着老虎似的。
  哦,老虎没有,小花那只蠢豹子倒是真的跟去了。
  朕,居然还不如一只只会卖萌装蠢讨肉吃的豹子!
  今天的皇帝陛下; 比昨天更加伤心呢。
  “姑姑,为什么这次把小花带来啊?”小花渐渐长大; 刘据怕它常年呆在宫里被磨灭了野性,渐渐就把它转移到上林苑那边去了。那儿地方够大; 猎物也多,足够小花折腾的。原本刘据还担心,小花到了上林苑之后性子变野会不再认识他; 哪知道小花的脑子竟十分的聪明; 依旧如同幼崽时期一般爱和刘据缠磨玩闹。说真的; 要不是刘据如今有功夫在身; 还真经不起这个成年大豹子的一扑之力。
  “怕你弱鸡,给你找个保镖。”谨欢随口忽悠道。
  其实以刘据现在的武功; 不说杀人,至少自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是谨欢想怄刘彻,顺手就把小花给带出来了而已。到时候还能让小花去吓吓人,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啧啧啧; 真是想想就美滴很,美滴很呐!
  “哦。”刘据倒是不怀疑,他知道自己武功不错,只是没奈何和他对比的人太强啊,每回都被谨欢打压到怀疑人生的太子殿下只能表示,唔嗯,孤要低调,要低调。
  从长安到陇西并不算太远,事实上为了方便往来,这条路已经被修了好几回了。一行人晓行夜宿,只是路上遇着几回沙暴,后来又不免加速赶路,这才如期赶到陇西。
  他们来的时间很是巧妙,近期楼兰等国已经有些蠢蠢欲动,霍去病已经去信长安,正是准备调兵遣将的时候。
  谨欢到了陇西,分析了一番敌情之后,随即用鹁鸽传信往长安,决意再度开战。
  之前不开战,说“穷寇莫追”,这话也是真的,并不是谨欢随意忽悠刘彻。但是若是谨欢亲临战场,管他什么穷寇不穷寇的,就是要打到你服,要是不服,那就再往死里打!
  于是,原本还以为能和仲卿好好过段安生日子的皇帝陛下只能继续咬手绢嘤嘤嘤,然后送走了英姿勃发的长平侯,并且在心里暗暗咬牙。
  朕不管了,这是最后一回了,反正霍去病那小子也长大了,以后都让那小子上好了,每回都要心惊胆战送仲卿上战场的日子,皇帝陛下真是受够了。
  至于说刘彻担不担心自己女儿成寡妇这件事,皇帝只能表示,霍去病那小子被阿姐教了这么久,要是这样还能折损在战场上,那朕就再给幸儿挑个长命的!
  没有错,皇帝陛下依然是这么的——不要脸。
  “这是现在的地图,此次出兵,一定要将焉支山和祁连山这一路打通,这样日后才不会被人扼住咽喉要道。”匈奴人对于祁连山和焉支山都很看重,历史上,霍去病和卫青将这块地方打下来之后,匈奴人还有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可见这地方的重要性。
  军帐里铺开了长长一张大地图,一旁就是沙盘,谨欢和霍去病在推演军事,卫长公主和刘据也在跟着学习。他们现在不懂没关系,不学其实也可以,毕竟刘彻其实就不是很通军事。但是眼看着姑姑和夫君(表哥)谈论起来神采飞扬的样子,卫长公主和刘据都有些心动。
  哇哦,瞧着好像很有意思的样子,就跟着多学学吧。
  “此地为匈奴浑邪,休屠二王所占据,若是要拿下这条要道,就得拿下这二人。”霍去病之前的准备工作也不是白做的。自打来了陇西,他的长刀已经蓄势待发,迫不及待想要用敌人的血来祭了。
  谨欢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二人要拿下,但是还得生擒,不能直接宰了。”
  “这是为何?”霍去病不解问道。
  谨欢懒得解释,指了指卫长公主,“问你媳妇去。”
  卫长公主面上飘过一丝红云,却还是打点起精神,细细琢磨了一番之后道:“我也只是猜测,我说出来,还请姑姑指点。”
  “没事儿,”谨欢瘫坐在靠背上,摆了摆手,“说吧说吧,反正这儿也没外人。”
  卫长公主点了点头,这才道:“我虽来此不久,倒也听闻了不少关于这浑邪王和休屠王的消息,这二人,受单于任用不假,却也都是识时务之人,此番姑姑前来,原就是为了以利益相诱,以武力震慑,现在,也只是将武力提前一步,收下这群匈奴人,大汉也能以此为理由开疆拓土——”说到这里,卫长公主迟疑了一下,将眼神又转向了谨欢。
  最近来往的商人太多,水果什么的,尤其是葡萄的供应量也是足得很,这会儿大帐之内就摆着一盘甜津津的葡萄,谨欢正吃得不亦乐乎呢。接受到了侄女儿的眼神求救之后,谨欢愣了三秒,这才吐出了嘴里的葡萄皮,故作严肃地点了点头,“唔嗯,说得很对,你们要记住,在强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