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啥这么想?听听前几次抄家回来那些田亩的数字就知道了呗。丫丫的,一个个的,田亩最多的居然能占下一个县九成的土地,你说说,这不是玩国中之国是什么?怪不得皇帝要出手呢,确实嚣张了些。全天下才多少个县?要是这么发展下去,皇帝都没税可收了好不。
  甚至有联想能力比较强的,还忍不住从这国中之国的感悟上,联想到那些宗室身上,算算需要用一间屋子来记录的宗室名册,想想那些分封的各处王府,想想那一天到晚能听到的巧取豪夺的宗室战绩。他们认为,这或许是皇帝在为清理宗室做铺垫。
  是的,很多人真的是觉得这是冲着宗室去的,为啥这么想呢?因为宗室分封有多少田亩,大家都知道,那真是……已经不按县算了,而是按照城算啊,在国库税赋都够呛的情况下,不打他们的主意才怪。
  或许也正是因为宗室这么一个大头吊着,所以喽,万历皇帝在田税的问题上这么折腾,愣是大半的官员都没多想,只寻着万历这两年的路子顺着考虑,觉得是用抓大头的方式,一点点的清理什么的。
  如今这垦田的事儿,又是让这想法被加重了砝码,觉得这是田税不足闹出来的,所以在万历皇帝将反对意见搁置,不在关注之后,那些比较机灵的官员也立马转了风向,不在帮着鼓吹。等着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之后,更是开始歌功颂德起来,力求朝着皇帝多靠拢几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还有人坚持说垦田怎么怎么不好,怎么怎么不方便,一时也没有了反对力度,倒是让原本已经开始有些艰难的垦田工作得到了加速发展,在这一年的年底,就顺利的达到了四万亩。甚至田亩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着。明年就是五万也是可以期待的了。
  这个数字绝对是大大的出乎了万历皇帝的意料,他从来不知道就在他这京城的周围,居然就有这么多空闲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居然能开垦出这样多的田地,那么若是在加把劲,除了内卖的一部分,外卖的大多数,剩下的收拾成皇庄,又能让内库多多少出息?就是不卖,储存到常平仓,不管是救灾还是拨付军粮又能宽松多少?
  万历皇帝觉得,自己的眼前不单是小钱钱都要开始飞起来了,就是往日压在心头的那种重压也轻了好几分。只是……徐贞明这个家伙或许是和田地打交道有些多,人也变得有些蠢笨起来。前头没发觉这垦田的危机,只顾着干活也就罢了,这会儿刚顺当的完成了他自己当初的承诺,皇帝正高兴呢,傻不拉几的又给皇帝浇了一盆冷水,说出了一个新的大问题。
  “陛下,如今别的问题都有了法子,剩下的就该是流民回乡的问题了,山东……黄河溃堤,旱灾,水灾都常有发生,流民外出逃难,分散到各处之后,虽有朝廷颁布的灾后回乡的律令,可每每都会留下好些在逃难的当地安居,再不返乡的,或是卖身为奴,或是成为隐户,或是婚娶迁徙,如此一来,几个经常受灾的地界,如今丁口依然稀松的不成样子了,土地也常年抛荒……”
  诺大的国家,问题永远都是层出不穷的,这边刚解决了一个垦田水利的事儿,另一头抛荒的问题又来了,万历皇帝的脑袋又开始疼了,心下忍不住想,这问题要是让阿玉说,又该怎么办?
  刚想到这里,他心里猛地就是一惊,从什么事时候开始,这个阿玉,居然已经这么重要了?自己每每有问题,只要是涉及到这些田亩百姓的,怎么就下意识的会想问他呢?阿玉,这么一个武人,这么一个锦衣卫子弟,万万是达不到所谓的白衣卿相的水平的,那么自己怎么就觉得他能有办法呢?这是对他太过信任了?
  万历皇帝的心里警惕了,为自己对这么一个小人物这样的信重有了疑惑。忍不住翻出七七八八的好些怀疑来。好在一直以来,阿玉和他说的多是和朝政不相干的事儿,好在一开始的几次,阿玉都是引导着,用话赶话的方式,用无意中说起的小道消息,引导皇帝自己想出来的,不然这会儿只怕真是没什么好了。
  万历细想了几遍和阿玉之间的交集,没寻出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心下总算是安稳了几分。可即使这样,皇帝也忍不住开始提醒自己,作为皇帝乾坤独断才是常理,让人猜不透才符合帝王心术的要求,被下头的人牵着鼻子走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即使阿玉没问题,他也开始琢磨是不是该对着这小子冷上一段时间。免得将来阿玉持宠而娇,弄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局面。
  呵呵,看,有时候太能干果然也是一种错误,好在阿玉早早就已经看透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已经为自己套上了几分保护,不然……自古名将多冤死的结局,或许就是他未来的写照了。帝王是不会允许脱离自己掌控的事情发生的,任何有可能的威胁都会被消灭在萌芽的状态……
  那我们话又说回来了,这边万历皇帝疑心重重,而阿玉又在干嘛呢?嘿,他要干的事儿可就多了,挣钱就是最大的事儿。而这个挣钱的东西,正是相当符合目前水利为主的大势,并绝对能获得所有大小地主欢迎的大水车!
  在唐朝就已经干过这么一次的阿玉,在重新捡起这个项目的时候,那真是相当的顺手啊,自己直接动手三两天的就做出了一个模型来,你说熟悉不熟悉吧。而有了一个小小的自制模型之后,这么一个一看就懂,功效巨大的东西,立马让阿玉顺当的勾搭住了其他在置换田地,搞房地产没能插上手的锦衣卫百户。甚至其他卫所自持有点家底,有点人脉,有点身份的熟人也舔着脸,自己寻上了门要求合伙。让他在借调工部,甚至是将作坊的大匠们出来的事儿上越发的顺当了。嗯,这也是另类的人多力量大的体现吧。
  等着凑拢了本钱,召集齐了人手,一口气制作了足足不下百架,开始往外卖之后,那更是银子哗啦啦的往里流,挣得所有参与的都满脸桃花开。
  “果然是好啊,这大水车,看着就敞亮,卖起来更敞亮,哈哈哈。”
  “一百两银子,值啊,看看这架势,用上二三十年都没问题,省了多少事儿,从此这京城周围的田亩都不缺水了。”
  “也亏得这里的庄子多是勋贵官宦人家的多,不然也未必买得起,当然,也是咱们锦衣卫的牌子够亮,没人敢强取豪夺。”
  “可不是这么说嘛,刚开始的时候你看看那几家的人,哼,这豪奴没好货还真是不冤了他们。”
  有份分钱的今儿几乎都在,就那么站在这河渠边上,看着这一溜的大水车志得意满,而阿玉则在一边含着笑,也不插话,就那么看着,心中十分的欢喜。当年用这个,让长安增加了无数的良田,如今到了这里,想来也不会差。而有了这些,这京城周边……最起码以后面对旱灾可以放下一般的心了。
  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清楚,作为大明的中心,这里风行的东西,即使在这个一切都慢悠悠的时代,也一样会传到这个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如此一来,这一片即将遭受数百年来最严厉的天灾人祸的土地,又将增加多少生机?若是黄河边能布满水车,那……或许连溃堤也能减少受灾程度吧!阿玉满心期待着。
  所谓功德无量不是求神拜佛能做到的,也不是一味的媚上能做到的,只有踏踏实实的沉下心来,付出努力,用最实在的改变来创造。


第131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8
  大明有多有钱?都说美联储地下25米深的那一百二十二个金库储存量是世界之最; 那也不过是占了世界金银储备的百分之二十。而这个时代的大明,则流入了世界上近半的白银。即使财富总量有差异,可这也绝对说明了在这个时代; 大明金银的储存量绝对足够。
  可这么富裕的大明; 为啥国家税赋收入永远都那么可怜呢?《明穆宗实录》里说; 这个时代; 大明户部每年收入国库的出息只有几百万两?呵呵,我大清进驻中原后,这税收有多少?中期一年税收约有7000至8000万两白银,清朝后期一年约有1。2至1。4亿白银。
  这么一比还有啥不明白的?即使将哪些贪腐全搭上,这明朝的税赋也妥妥是历朝历代最低的,而根据某些专家得出的结论; 这明文规定的税赋不到百分之四; 基本是清朝的一半。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税赋这么少,为啥明朝还真多起义的?因为天灾人祸太多;因为后期为了战争; 为了天灾人祸新增的附加税太多;因为土地兼并太过严重……追根究底; 还是人的因素造成的。
  贪婪了几近二百年的士绅们啊,即使万历皇帝已经举起了屠刀; 他们却依然心存侥幸,还在不断地挑战着皇帝的底线……
  在阿玉的大水车招摇出世; 获得一大片称赞之后,作为锦衣卫的一员,阿玉十分有眼色的另外做了一个同比例相对较小的水车敬献到了宫里; 由张诚组织了人手,架在了西苑……就是中南海,什刹海一代!
  大明的皇帝虽说不像是清朝,动不动从小一百二十遍的折腾,可他们的教育同样不差,特别是万历皇帝,一代权相教导出来的,那眼光能差?只是那么一眼,就已经明白了这水车的妙用,那欢喜的小眼神,闪动的绝对是野心勃勃的光。就像是阿玉想的那样,皇帝也开始畅想黄河沿岸布满水车的大场面了。
  恩,不对,除了黄河,其他河也是可以用的,比如淮河,比如运河,整个大明,各条河流就像是血管脉络,滋养着整个天下,若是能都布满这大水车,让这血液流动的更好,更快,让土地被滋养的更顺畅……万历皇帝觉得,所谓的盛世,离得也就不远了。
  “将作监怎么说。没有其他人插手的情况下,最低多少银子可做?寻常木匠是否能行?多少时间出一个?你说,若是图纸发下去,让各州各县自己做,抛费从衙门里出,速度会不会快些?若是能赶在开春前,多架上一些,明年哪怕再有什么旱事,朕也不用那么担心了。”
  有了盛世明君作为胡萝卜挂到了前头,万历皇帝的精神头都上来了,哪里还有以往总被人诟病的懒洋洋的模样?问起实际问题来,也相当的到位,一开口就戳中了最关键的部分。
  可他这样的话听到张诚耳朵里,却半点都不敢应承。他不是皇帝,往日听到的看到的,比皇帝不知道真实多少,再有以往的经验,越想越觉得,这放下去做不是什么好法子。若是以往,遇上这样的事儿,张诚许是会圆滑的当自己傻,啥都不知道,然后等着出事儿了再充当一回知心人什么的。
  只是人啊,哪怕是个太监呢,也一样不能逃脱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习惯。和阿玉接触多了,看多了他说真话的结果,圆滑的正常也难得吞吞吐吐的,在皇帝耳边嘀咕起了实在话。
  “陛下,这木头……只要不是太轻的,处理的好了都能用,最多不过是少用几年罢了,所以木材倒是不用担心抛费太高,按照他们算计的结果来看,四五个人,用上半个月,怎么也能置办出一二架来,加上上漆等等,40两就够了,若是宽裕些,工钱给的好些,50两最多了。只是……陛下,若是真的放图纸下去,那下头……”
  下头?下头的人是什么样,这抄家了好几回了,万历皇帝心里还能没点数?那真是想起来就一包火。越看越觉得憋屈好不。
  “朕知道,哪怕按照100两给他们算,他们都未必满足,让他们自己拿着图纸做,弄到最后水车能架起来几个还不知道,上报的费用却绝对不会低,什么意外损毁之类的,也会层出不穷是不是。三年一次伦才大典,国朝养士二百年,就养成了这么一群玩意。真是……”
  说到后来,万历皇帝的眼里满是嘲讽。越是深入的去了解这些所谓的清流,所谓的君子,他对于这个国家的读书人就越是失望。锦衣玉食,高人一等,培育出来的皆是膏粱子弟,哪里还有什么君子风骨,所谓的忠君报国,更只停留在嘴上,背地里一个个酒色财气无所不求,这样的官员……
  “还是按照咱们前几次的法子来,先吧事儿放下去,让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盯着,只要敢伸手,哼,那就别给朕客气,该抓的抓,该罚的罚,朕就不信了,这么一次次的筛,还筛不出几个得用的来。”
  都说九犬出一獒是用养蛊一样的培育,太过残忍。可事实上在这世上,这样的残忍时时刻刻的存在着,人更是世间熔炉中被筛选的最彻底的。从生开始,弱肉强食,物竞天泽,就已经开始了。到了这朝堂官场,所谓的人生巅峰,他们自觉可以肆意潇洒,极竞风流了,不想皇帝又开始下狠手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大明的官当的真心是不容易啊!
  万历皇帝如今这钓鱼执法的手段是越发的高超,连发个大水车都能想到这事儿上,这一点阿玉是不知道的。他毕竟不是时刻在皇帝身边的,唯一能让他探寻到点痕迹的就是,这一次大水车被皇帝看好,开始下令各地防建的时候,锦衣卫又一次排出了一批人手去各处监听。这让他心下有了那么一点点的猜测。
  不过这样的猜测和他关系不大,这会儿他正忙乎着呢,弄出大水车,这么配合皇帝的水利计划,皇帝自然是要赏的,因为这还是皇帝解开身份后阿玉第一次这么慎重的敬献东西,这么利索的配合,所以皇帝给的好处也很是不小,直接一个百户的身份就下来了。虽然这百户因为空降的太快,让阿玉一时半会儿的都没有个千户所接收,只能跑到经历司和那群翻译们混在一处。可百户就是百户,自打这认命下来,他家的门就直接被铁虎他们给砸了。弄得他连上岗都没顾得上,一门心思先装门了。不然怎么的,开着门睡觉啊!
  “你们这速度也太快了些,早知道这样,我先去叫人把东西都做好呢,那样这里一砸,那边就能装上多利索,如今你看,这大门敞着,像是个什么样啊。”
  这动不动就砸门真心不是个好习惯,上次他成了小旗家里已经砸了一回了,这会儿又来,光是这门就耗费了两次银子,实在是不划算。可偏偏人铁虎在这事儿上那是相当的有理由。
  “阿玉唉,百户啊,那可是六品了,咱们这横着三条街,都没一个六品,如今你这可是咱们这几条街的门面,就是我不砸,你以为你能保住几天?街坊们可都看着呢,你可不能让大家伙儿失望啊。”
  真是呵呵了,他这里升官,隔壁邻居比他都激动,这都什么和什么啊。当然了,这也是世情造成的独特人文,没法子,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看那些一个村子出个秀才都能得到全村维护的例子就知道,这出一个官,对于附近的人来说有多重要了。最起码在他们看来,有了阿玉这么一个百户,以后若是受到了欺负,受到了什么不平的事儿,都有了地方诉冤了。若是有什么求告,也有了送礼讲人情的地方,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一样大的喜讯,也怪不得他们激动对吧。
  可这一激动,得,这会儿就弄得阿玉只能用家里存着的竹子现扎个竹排挡着了。好歹不是光秃秃啥都没有,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架势,也就是家里好歹是官,是锦衣卫,不然这安全问题可真心不靠谱。
  “成吧,就这么整吧,对了,银子给了没?没得让街坊们出钱,一家家的,日子都不怎么样,没得为了这个门家里喝粥。”
  “别啊,你这要真给了,可就打脸了。放心,这么些人呢,一家子才几个钱,权当是走礼了。再说了,这几年,周围好些人家都有小子跟着咱们干活,混了不少银子,就是没轮到跟着分钱的,靠着做蜂窝煤,也混的还成,家里没以前那么不济了。若不是这样,你当他们能这么起劲?这是指着将来能在多得些好呢。”
  别看铁虎日日跟着阿玉在外头走,好似都不怎么着家一样,到底家里人丁多,他娘,他奶,他妹妹都和街坊邻里走动的挺熟络,所以这知道的还真是不少。这会儿一说,听得阿玉连连点头。
  “那就好,刘叔,刘叔,馒头整好没?赶紧给各家送去,一家四个别漏了。”
  “哎哎,就好了,就好了。”
  别人实在,那是阿玉也实在,自己升官了,分润点喜气的时候不是什么撒把铜钱这样的敷衍手段,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摆出什么架子,而是招呼了家里这一老一小,架着高高的蒸笼,直接蒸了四五次的馒头出来,争取让街坊们每家分到几个。这几个馒头虽说看着不怎么样,可真分出去的,对于有些日子不怎么样的,或是人丁多的人家来说,或许就是一家子一日的饭食口粮了,也怪不得周围的解放即使阿玉忙得顾不上也能在关键时候这么亲近。
  “你可真是够下本钱的,都时白面馒头啊,这东西就是我家,也难得吃上一次。”
  看着老刘头提着个大大的提篮带着孙子往外走,铁虎闻着那馒头的香气都有些馋了,侧身往提篮里头看了一眼,口水都开始往外冒,砸吧了好几下嘴,才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听得阿玉都想笑。
  “那是你娘给你攒钱呢,不然就你家那点地,也够你们吃的了。行了,别馋了,等他们回来,正好一起吃饭,我让刘叔做了红烧肉,一指厚的油标,绝对美味。”
  许是守孝27个月馋肉馋的太厉害,自打出孝,阿玉这吃肉的劲头厉害的,几乎每日都要下去半斤,看的老刘头都差点吓着,生怕吃出个好歹来。还是阿玉用练武饭量大,消耗多做了理由,不然就那老头如今的忠心劲,都能给阿玉哭出来。
  “红烧肉?哎呦,那可太好了。你就是舍得吃,怪不得连着老刘头他们爷孙都长肉了,那小子我瞧着比去年足足长了有两寸吧。”
  “没注意,赶紧的,在搭把手,把竹排安上。”
  闲话中,两个人一抬一拉,这竹排做的们总算是遮挡住了大门,看着这门,阿玉终于松了口气。不过转眼,脑子猛地一闪,又联想到了别的事儿上。他家这竹门是防君子,这国家诺大的海疆又何尝不是一道竹门?没有庞大的舰队,没有有效的近海防护,又能防得住谁?
  海禁,这是大明的又一个大问题,曾经的大明啊,那无敌舰队驰骋大洋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如今……东南倭寇却屡屡犯境。若是不重新打开大门,不借着他的到来,转变这一局面,他不知道,以后回去了会不会遗憾。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曾看过这样的一段言论,说是后世东南小国频频排华,屠杀,根本原因就是大名的无敌舰队消失了,而大清则对海外之地不管不问,这才让那些土人没了顾忌,开始肆无忌惮,不然……想想汉唐宋明,哪怕是王朝末期,那些南洋小国对待华夏一族的精英,都崇拜的不得了,又有哪个敢撩华夏虎须,肆意杀戮汉民的?满清276年的统治,不仅是把国内的民族脊梁打断,而且也将华人在历史上的传统霸主地位,彻底磨灭!
  这样的悲哀,阿玉想试试,试试能不能阻止,哪怕看不到那么后面,那好歹多震慑几分,多留点底气也好啊!


第132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9
  要不说环境改变人呢; 你看啊,这阿玉自打和老包同志当了一回同事,这对百姓的关注度就上升了最起码10个百分点; 等着和李世民他们凑到一块儿; 这国家大事又上了心。到了这会儿; 明明干的是锦衣卫的活计; 只要消息灵通就不算失职,可他愣是操着阁老的心,就差没把万历皇帝拉下来自己上去操作了。这个操心劲哦,说出来都让人汗颜。
  只是他再怎么操心,不是他的活儿就不是他的活儿,怎么也插不上手。像是这海禁; 那是他如今能管的事儿?为什么大明海禁会那么严重?一开始或许真的只是因为朱棣在扬威海外的时候花销的银子太多; 后头继位的几个; 因为北面威胁太大,一时半刻的没银子往外头洒; 所以给关停了。可后来呢?那是因为走私这事儿挣钱啊!所以那些沿海的大佬们; 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个个的就都开始打太极了; 只想着用海禁来抑制别人,好让自己这些最初喝了头汤的人长长久久的把持着这么一个来钱的好门路。那里还顾得上别的?自然是没人会提起开海的。
  而等着这一个个靠着这个挣得流油; 参与的越来越多,利益牵扯越来越大,那可不就成了一股子不能随便动摇的势力了嘛。开海?对他们来说; 那就是挖了他们的祖坟一样了,那里肯,所以那时怎么能阻止就怎么来。甚至有些不守规矩的,再看到那些过不下去的人假扮倭寇劫掠,还灵机一动的自己派人假扮倭寇,来制造外头危险的局面,以求将人都给吓住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阿玉想要开海,那真是……就是真的让他坐上万历皇帝的位置,也一样短时间没办法结局。所以喽,即使再有心,那也就是想想,其他的,呵呵,还是干点实在的更实惠。
  对于一个锦衣卫来说,在没有其他差事,只能和一帮子通译之类的凑一起的情况下,干什么最符合身份?那自然是开始看锦衣卫自己的半公开的密档之类的,让自己知道的更多些。
  更要紧的是,从这些档案里,阿玉还能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对各个官员的调查什么的,这些东西等着他回去,妥妥是交付给公司最好的报告。没有什么名人报告有锦衣卫的资料更详细的了。连着人家家里人丁田亩,甚至隐私亲戚,日常交往言论都全的很。
  就阿玉如今这过目不忘的脑子,只要这么过一遍,就是将来写一本大明官员实录都不带打搁楞的。这样的便利条件不用那是脑子有问题。阿玉脑子很正常,还很好,所以他干的很用心。甚至有几日看的起劲了,还差点忘了回家。弄得不少人看着他都侧目了。都是武人,天性就比文人好动些,有多久没看到这样静心看档案的人了?
  而他的这样的举动,在锦衣卫其他上层看来,也好处满满的,在从有钱挣,有油水的位子上猛地拉到这什么好处都没有的经历司通译处,阿玉还能这样安下心来,用心的看这些档案,不贪不求,不毛不燥的,这心有多稳?人有多实在?若是在加上他这年纪,在皇帝那里的关系……这未来前程可真是可以预见了。因为这个,连着前头还眼红他运气好,一个水车就升一级的几个心眼小的,都安生了。能在锦衣卫里头混出头的,没几个是傻子。对着前途有望的,不锦上添花都算是本分人了,排挤什么的,那才是寻死呢。
  所以喽,这一段时间阿玉过得那是相当的充实,甚至在这阅读中,还猛地想到了更重要的事儿。
  ‘永乐大典啊……若是没记错,好像还没有凑齐吧。或许自己从这个时代回去的时候,弄上一套带着?’
  想到永乐大典,他就想到那一次在笑傲江湖的经历,想到那些,就忍不住又想到了刚到那个时代的时候遇上的那些被屠村的百姓,想到那个时候一路过去看到的江湖。
  如今的他,离着江湖似乎已经很远很远了。远的都快记不得江湖是个什么模样了。倒是那一身的功夫没丢下,从过来的第一天开始,就不停歇的在练。只是这或许不是什么武侠位面的缘故,这武功……怎么练都感觉好像和那个时候差了好些。连着包青天时期都比不得。
  这又使得阿玉忍不住对自己所在的时空产生了疑惑:不是说是锦衣卫嘛,不是说是相关电视,电影和小说的集合体嘛,他怎么就从没有察觉到有和这些相关的事儿呢?
  电视电影什么的,飞来飞去是常态,没这个就没有热点对吧,至于小说,那穿越什么的不是挺多的嘛,怎么就没有一个有这样的迹象?难道说是前传?那等着穿越的人来了,一看自己这折腾的,岂不是立马就暴露了?唉,越想他脑子就越是疼。
  你说为了不暴露什么的,他应该什么都不干,和光同尘,大隐于市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可就他这性子,让他干看着,等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穿越者,这现实嘛?有这功夫还不如自己全干了呢,反正大不了到时候自己早走就是了。就自己如今这过来的时限,怎么也活不过43岁,有什么好怕死的对吧。
  这么一想,刚涌起的几分不妥当,阿玉就又给重新压了回去,视线开始继续往外转。
  要说阿玉过来之后,这干的事儿确实是不少,影响更可以说是巨大,看看,这才几日,光是为了个大水车,各处就又揪出来了一帮子贪官污吏。这世道,贪污都成了常态,想要抓个小辫子,容易的就和割韭菜一样。
  在有了这一份震慑之后,不说国库什么的又收拢了多少好处,光是那些被人头警告的官员们,在大水车推广的事儿上就用心了十二分,在最短的时间里,这河上架起水车的事儿就迅速的铺开了。从这个事儿上说,这人啊,有时候还真是贱皮子,看看,其实这些官能力还是不错的吧,以往为啥干啥都不得力呢?因为没有人头啊!真是呵呵了。
  当然,咱们有一句说一句,这也不是所有人的人都这么的不着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任何一样能让田地高产的事儿,其实都很受地主们的欢迎,也很有些人愿意去尝试。那些官或许因为利益,拖拖拉拉,为自己伸手得利懂歪脑子,拖延时间。可一些有见识有脑子的地主们,同样为了利益,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就拿这大水车来说,别看官府前期速度相当的拖延,可人乡下的乡绅们速度却绝对很快,官府这边还没做出来呢,那边手眼通天的,就已经弄到了图纸,开始让自家的木匠开工做起来了,这里人头落地,官府开始抓紧时间了,那边地主们自家良田的两边,已经有了实物开始架了起来。真说起来,这大水车能推广的这么快,这些地主们,特别是那些一省一州作为仕宦之家,士绅领袖的人家,在这事儿上绝对是居功至伟的。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消息和底气的差别了。对于大地主们,他们是听到了消息,知道了好处,对于这几十两银子的尝试并不怎么在意,所以有魄力花钱弄图纸,只为了抢先一步,彰显一下自家的能耐。
  可对于小地主们,这每一架的制造银子都像是在割肉一样,绝对是属于家中大投资的项目,一般情况下,他们拿出来绝对没那么痛快。即使官府强行推广,估计也会迟疑再迟疑,不弄个清楚明白,那是怎么也不肯掏钱的。
  可若是看到了实物呢?若是看到了被誉为领头羊一样,附近最大的大户人家已经置办上了呢?若是亲眼见到这取水上的便利呢?那他们哪里还会迟疑。哪怕是为了显得不那么落伍,都会置办一架,展示一下自己跟得上潮流对吧。而等着感受到了好处,那这一样大家伙,大投资,他们怎么可能闭嘴不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