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任,所以给你家脸,让你家儿子娶我家闺女?这是李世民用强硬的手段,用联姻,将世家贵胄进行强行的分割,制造亲皇派,人为的制造全新的政治派系……
  阿玉站在历史的高处,从迷雾中审视根由,再从现实中细细揣摩,两方结合,所以他如今看的,或许比大多数人都多,都清楚。而看清楚了,对着唐善识这态度……想想他老爹忽悠颉利可汗的本事,想想他们一家子七兄弟,搞得和葫芦娃一样的庞大数字,阿玉就觉得,不对他好都有些浪费交情。
  而阿玉想和一个人套上交情实在是太简单了,就凭着这一次次的游戏比赛,凭着兜兜转转的关系……从他自认李承乾小谋士开始,到如今让唐善识成为比赛常驻人员之一,这速度快的……更要紧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感觉吃惊的,感觉有问题,你说阿玉这本事啊,千年的狐狸装聊斋啊,装傻像啥。
  恩,又扯远了啊,咱们再来说这会儿,看着前头一伙子在阿玉来前,差点成为长安害虫的超级纨绔,瞬间被镇压,被迫转为教官,不得不屈服,不得不干活的憋屈样,阿玉都忍不住为他们默哀一分钟,而他能作为兄弟帮忙的,就是相当不客气的对造成这一系列悲惨事件的唐俭的儿子,发泄一下不满。
  啥?对着唐俭?他不敢啊,那可是能把人突厥给玩死的牛人,他这样的小卒子还是省省力气吧。更不用说,这会儿已经连着李世民都来了,他更不可能自己送上门去挨踹对吧。
  不过于此同时,他对于唐俭的脑子也迅速地点了一个赞。
  “你别说啊,你耶耶不说,我这还真是没想到,咱们玩耍的东西,居然还有这么一个用处。不过北面都是大草原吧,这真的滑的动?估计也就那雪橇还能凑合了,用马拉着,比轮子更实在,不用担心陷到雪窟窿里。”
  “我耶耶诗词还是不错的。”
  “恩?”
  这个……牛头不对马嘴?
  “我回答的是前头的问题,我耶耶不至于因为做不出诗转移话题瞎说,所以我想,这东西肯定对北面有大用,对了阿玉,北面……不是有阴山什么的嘛,怎么你说都是大草原呢?你从哪儿听来的?”
  阿玉能说他是卫星地图看的吗?不能啊,这年头地图都是军方机密档案,向导都是属于技术人员,他能说啥?
  “我听北面来的人说的。北面的羊毛毡子可是好东西,放炕上最是保暖,前儿刚买了好些。”
  “羊毛毡子?那东西味道可不怎么样,一股子羊膻气,你怎么受得了。”
  “且,这你不知道了吧,这东西是他们没洗干净,和他们说好了,先煮上三回,翻晒上两回,在和处理皮子一样揉一遍,这么整干净了再做,立马啥味道都没有。不过是多给几个钱,那些突厥人愿意着呢。”
  说起羊毛阿玉的眼睛又亮了一下,不过最近他这折腾的有点多,这事儿还是不插手的好,有他这么一个提醒,想来总有聪明人会想到的,即使没有什么羊毛衫,羊绒衫的,光是铺在火炕上的垫子,估计就顾邹李世民做文章了,即使李世民不会做文章,等着到了明年,提点一下李恪,让他当个商人皇子什么的,也是一条路,还能避免些有的没的事儿呢。
  阿玉想的很周全,不过既然话这会儿不能说明白,那么自然扯开话题就很重要,所以啊,对着唐善识,阿玉重新开启的侃爷模式。想把羊毛什么灰飞了,可这一开口,他自己也吓了一跳,这是怎么说的,自己最近真的跌钱眼里了?你听听他说的是啥?
  “北面好东西还是挺多的,比如室韦人最善养牛,契丹人最善养马,黑水靺鞨人捕貂最是拿手,你说我们这要是专门和他们交易这个,能成不?(嚓,怎么说着说着,又说到国家经济策略上去了?哎呀这忧国忧民的情操啊,真是操碎了他这一颗小心脏。)听说他们也来朝贡的?应该关系不错吧,你耶耶和他们熟悉不?咱们弄点来试试?唉,你说这世上怎么就没有一本将这大唐各地都讲述一遍的书呢。”
  到了最后,总算是扯到了地图上,勉强倒是也达到了目的,顺带还能畅想一下地理学家李泰的名头,是的,等到贞观十二年至贞观十五年,我们的李泰同学就要编写《括地志》了。至于目前嘛,大家先嘴上说说吧。
  虽然只是嘴上这么一说,可这猛然被放宽的眼界,远大的钱景依然让唐善识心动了,不仅仅是他心动了,刚巧走过来的李世民也心动了,嚓,他怎么没往这方面想,光顾着开疆拓土了,光顾着让人臣服了,怎么就把钱的事儿给忘了呢?其实这做生意一样也很不错对吧,挣钱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最起码这样一来,交流多了,派人过去洗脑也容易些。
  至于挣钱,那绝对是顺带的,他绝对是不与民争利的好皇帝,只是可怜他的国库,要是早想到这法子,乘着别人不知道,抢先来那么几次的话,如今这钱粮该是多少?他还用一天到晚赏个人都扣扣索索的?自家那宫殿也早就能修起来了。嗯,现在似乎也可以啊……用试探的借口?或者借着军方绘制路线什么的走上几次?抢先做上几笔,应该也能攒下一笔钱吧……
  “臭小子,知道的还不少嘛。怎么以前都没听你说过懂这些?”
  人吓人会吓死人的,好在阿玉耳朵灵便,说到一半就听到了脚步声,也还好他没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没诽谤君上的心思,不然这日子还怎么过?
  “哎呦喂,姑父啊,你这吓人的本事越来越大了,我这还小呢,胆子也不大,你这样……真吓出毛病来,以后我可怎么为国尽忠,为您尽力啊。”
  阿玉的后脸皮虽说如今也算是朝野闻名了,可当这这么多人的面,和皇帝打趣成这样,还是让不少人想要翻白眼,偏偏他们今天一出来,皇帝就说了,在外头自在些,别弄得太张扬,本是表示一下亲民的姿态,可……如此一来就像是给阿玉背书了一般,弄的几个想说阿玉一顿的都不好说什么。
  “行了,少糊弄朕,你的胆子要是小,这世上就没胆子大的人了,连脚上套个冰刀都能想得出来,还胆子小?来,和朕好好说说,这挣钱的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说起阿玉的脑子,李世民那是相当有信心的,看看这孩子出孝以来干的事儿就知道,这绝对是个聪明孩子。虽然很多聪明基本都用到了玩上头,可不能否认,奇思妙想确实挺多,而且还多是很有用的。
  当然这所谓的有用,也有等级之分。溜冰也好,滑雪也罢,在李世民看着,玩耍的功能更多些,至于实际用处……最多不过是以后冬天在北方打仗,多了个可以出其不意的法子,可这雪橇就不一样了,看看这运货的速度,李世民就一阵的欣喜。他似乎对未来远征高句丽多了几分信心。
  再想想那雪地靴,想想火炕……好像北征……因为这个那个的实证比较多,所以李世民对着阿玉也更看重了几分,而人看重了,那么对于阿玉说的挣钱自然也更相信,更上心了些。
  “这是要抢生意?那不成啊,姑父,你已经抢了我不少生意了,在这么下去,哎呦……君子动口不动手……别打,我说我说还不成嘛,这样打脑袋,我会变笨的。”
  可惜,阿玉就不是那会乖乖配合的孩子,看看,那眼珠子一边往后头跟来的大臣里扫,一边敷衍着,这是啥意思?这是信不过这些人?你要真信不过,也别做的这么明显啊,你这样让皇帝怎么办?让你说还是不让你所?这混球,就会将人顶在杠头上,怎么就这么坏呢……
  “赶紧说,别用你那龌龊的小心思看人,这些都是你的叔伯,还能真抢了你的生意不成?”
  咦,你这是抢还是不抢啊,果然,皇帝的疑心病啊。


第89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36
  对于生意怎么想?阿玉能怎么想?当然是越多越好了!特别是在他家经济条件还停留在贵族底层的阶段; 你说阿玉能怎么想?他家就剩了他一个,又是刚得了男爵呢,为了多给自己添点底气; 阿玉觉得; 挣钱这样的事儿也要绝对的放到首位。
  至于李世民的问题?好吧; 其实他心里很明白; 李世民要他说的是有关于国家层面的经济,可这是他这样的一个孩子能说的?还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这和当面鄙视人家是败家子不会挣钱有什么区别?这是让他得罪人吧?
  天才为什么早夭的多?别说那些什么慧极必伤的鬼话。真正的原因,往阴暗缘故里头去想,你就能破解大半谜题。别以为阿玉胡说,细看那些所谓的天才,后期发力的基本都长成了; 早年就名传天下的基本全早死了;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好不。反过来说; 不懂得自我保护,不懂得藏拙; 找了人妒忌给害了很正常; 寻常人都免不得呢,高调的天才妒忌的人更多; 下的黑手自然也更厉害了。
  可俗话说的好啊,形势逼人强啊; 看看,拍脑袋的大招都出来了,您想指望皇帝替你着想?那简直是做梦; 没法子只能漏点口风了。
  “有钱总比没钱好,这事儿还用说?姑父啊,你得这么想,虽说如今我也是个男爵,有俸禄,有田产的,可家底……早年我耶耶病的厉害,为了吊命,家业几乎都花空了,如今……家里这么多人还要靠我吃饭,娶媳妇养孩子的花销也得早些准备……”
  “去去去,你小子,朕是和你说这个了?别糊弄我。行了,先说这边牛,你说说,若是你,这牛的生意怎么做?”
  挨了打这小子说话都这么含糊,李世民脑子一转,就想到了点什么,当然了,他和阿玉没能心有灵犀,什么早夭之类的是不会想到的,毕竟这所谓的性命相关也不是对自己,敏感度自然差了些,只觉得许是真有什么不好在外头说的理由,这才这么含糊。所以口气上也温和了好些,还特意选了单个的问题,好来个点到即止,不损了自己的面子。毕竟是个不错的皇帝,没有不达目的就死犟,不管人意愿的臭毛病。这一点,阿玉对他相当的满意,没白亏了自己喊得那些姑父。
  “牛?室韦缺啥就用啥跟他们换啊,多简单的事儿,?再不济还能请人直接来做工,比如太子那个养猪场,请上两个室韦人就挺不错,听说他们养这个也挺在行的。”
  太子跟阿玉相处的时间不短了,对于阿玉的脑洞,他相对的也比较能理解,可即使在怎么理解,一时脑子也有些转不过来。所以,即使看着自家老爹,还有那一群老头都皱着眉头,想问,又怕丢脸的纠结表情,也没多大的反应,眼神放空的只顾着自己琢磨。
  一边用东西换?一边再请室韦的养牲口好手来大唐做工?前头一个他觉的或许他有些明白,按照阿玉那种思路,或许在他看来这是变相的把室韦人的领土变成了大唐的牧场。只是后一个……
  “你想到了什么?”
  后一个还没来得及想,他爹就已经凑到了他身边,看着他爹那样,呵呵,太子突然也有了那么一咪咪的优越感,看看,不明白了吧,让阿玉一句一个多简单给顶在杠头上,上不去,下不来,难受了吧。
  微微抬了抬自己还有些瘦弱的胸脯,太子充满了自信的将自己开头的那部分想法给说了说,然后也很上道的对自家老爹说道:
  “后头那个,儿子还没想明白,这小子,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被抢的太多了,别扭的很,说话太不利索。”
  若是太子全知道,皇帝啥也不知道,这……玩笑就开大了,李承乾如今也不是那什么都不懂得傻孩子了,自然知道分寸再说了,他也确实还没来得及想对吧。
  李世民不愧是当皇帝的,一开始没想出来,那是被限定到了固定的范围内,如今给儿子一点,刹那间思路那么一开,立马就明白了阿玉的意思。
  “这小子,脑子确实不错。你说,那些室韦的人来了长安,在这里做工生活,时间长了还会愿意回到北面那穷苦的山林子里去吗?”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些人只要不傻估计就不会回去了。等等,耶耶啊,你的意思是,将人都吸引过来?倒逼着那些人自己提出内附?”
  “不仅仅是人吸引过来,俗话说杀鸡骇猴,千金市马骨,事实上这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做出个人人都看得到的范例来,然后坐等对方的反应。你说,若是室韦,因为和咱们亲近,一日日的日子好过了,甚至最后主动的要求内附了,那他们隔壁的契丹,靺鞨,奚族人,会怎么想?会不会带动他们,也变得亲近起咱们?若是这一片都成了咱们的势力范围,不管影响力有几成,那以后这高句丽……”
  李世民是一定会打高句丽的,对于这个国家,只要是参与过早年隋朝东征的,都没好印象,甚至可以说比对着吐谷浑都讨厌。隋炀帝也算是个手腕不错的皇帝了,早年在西域,宴请西域三十六国那波骚操作也是相当有水平的,不动一兵一卒,不声不响的,就打通了商路,获得了西域小国的拜服,这样的皇帝,你说,在隔着室韦等四个部落的情况下,一般没什么事儿,他何必死盯着这高句丽不放?一次次的,直接将自家天下都被霍霍的后院起火,却依然来了第三次征高句丽?
  因为实在是被调戏的太狠了,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啊!你猜怎么的,人高句丽就仗着你京城离着远,这边没啥驻军,他就大动作没有小动作不断地,侵占属于大唐的田地矿产什么的,甚至还有杀人的。一次两次的,开始隋朝察觉了,不过是谴责,警告而已,以为是百姓之间自己的纠葛,可等着时间长了,发展高句丽就是个癞皮膏药,属于道歉诚恳,具体不干的那种,那能不火?合着是当我们不存在,那前头的道歉什么的算啥?瞎糊弄我们的?
  大国皇帝臣子都上火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直接打吧,是的,一开始的时候,全国各世家门阀那都是支持征高句丽的,毕竟人高句丽那边人参什么的,还是不错的,皮子也厚实……有利益就有行动力,不然杨光也不至于开始的时候那么顺当了。
  可等着两次败仗打下来,不单啥没挣到还倒贴了好大一笔的众世家开始心疼了,觉得这事儿太亏了,开始想着赶紧收手止损。可问题是,挑头出去干架的是皇帝啊,你们能收手止损,那他呢?不说国库里头的消耗问题,就是这面子,那也不是说下来就能下来的了?若是真下来了,那天朝上国以后还有威信?更重要的是,高句丽这赢得这场战争的手法太过猥琐,不打上几拳头,给他个好看,隋炀帝觉得,他晚上睡觉都会被气醒的。啥,为啥?因为他们用的是投降策略。
  什么叫投降策略:你看啊,这边城快破了,撑不住了,他们就立马推出个人来,表示要阵前投降。隋朝的大将一听这个?哎呦这个他可不能做主啊,不行得赶紧的告诉皇帝,于是这仗不大了,光顾着送信了,等着一来一回一个月上下这么一过,这边刚有消息,那边高句丽修养好了,然后他们立马又换了个说法,说是投降的只能代表个人,不能代表全国,他们拒不承认,重新打过。然后拖着拖着,拖到了冬天,高句丽利用天气优势战胜了大隋……
  你说遇上这样的无赖,这仗还怎么打?让人给涮了杨广能咽下这口气?若是真能,那他不是皇帝,而是乌龟了,所以啊,憋着气的隋炀帝,为了和高句丽干架,直接破产了。
  如今虽然不是大隋了,可问题是这里经过那一遭的人不少,气不过的也不在少数,就是世家,其实也被高句丽的无赖震惊的吐血了好几个,这么一来你说这高句丽能不打?就是别人能忍住了,将这苦果自己吞了,李世民也不能。隋炀帝就是再不好,那也是李世民的表叔,即使推翻了大隋他们老李家参与的最起劲,可好歹是亲戚,在报仇雪恨这事儿上,老李家还是挺积极的。
  所以啊,一看这雪橇,李世民的脑子就不由自主的往高句丽上靠,那什么北面?什么西域,哦,对不住,脑容量有限,没空想这个。他这会儿想的是,利用这个,能减短多少运送粮食的时间,是能节省多少运输的交通工具。等着阿玉一说室韦,一说契丹什么的,他脑子里闪的又是这几个地方的地形图,和他们同高句丽的具体接壤位置。满脑子都在这东北角上谋算着。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即使李承乾日常对着老子有些害怕,政务上因为避嫌也不敢多问,可该知道的却绝对都知道,别忘了还有那个皇后在呢,他能不清楚?所以这里;李世民嘴上那么一叨叨,李承乾的眼睛就跟着猛地一亮,跟着那么一想,也激动了起来。
  “父皇,那些人常年在北面生活,比咱们肯定更耐寒,地形也更熟悉,那若是到时候请了他们一起作战……咱们能省多少事儿?”
  “恩?请他们一起作战?”
  “对,给钱,给粮食布匹,给他们要的东西,然后让他们替咱们打仗,这样咱们能少征召些府兵,能少运送点粮食,能……”
  能的东西太多了,经历了这么些年的乱世,如今的大唐人丁数量可不怎么地,能用花钱的方式,减少人口损耗,那绝对是相当的划算,从长远来看,还能达到消耗东北少数民族的丁口,巩固中原人口优势什么的。如今的李承乾,这算计起来,已经有了六成阿玉的影子,这一点或许李承乾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不过他家老爹察觉了。就在这刚刚,挺儿子说起那一句省事儿的时候,李世民眼睛闪了一下,然后就笑了笑,全当身忙都没听到。继续听着自家儿子明显有些缺德的想头,边听边笑。
  他是该笑啊,他的太子,早年曾发愁,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会局限了眼界,多妇人之仁,可如今……挺好的,他的太子,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利益,什么叫权衡,什么叫算计,这样的太子……虽说对上老子,手法稚嫩了些,可在外头,已经能糊弄些人了。至于学了谁什么的,他应该听到嘛?听到了又如何?那是他的太子最好的朋友,而人家这点影响又不是引着太子学坏,他何必讨人嫌?
  至于什么叫对上老子?别以为他不知道,这太子为哈凑过来这么快?还不是因为怕自己这个老子欺负了阿玉?害得他吃不上好吃的?说起这个,哎,特别是李泰,每次自己和阿玉说完话,都能看到李泰在么门口等着,都顾不上和他这个当爹的打招呼,就屁颠屁颠的跟着去吃好吃的了。
  虽然有些酸,感觉儿子长大就不可爱了,和他不亲了等等,不过这是外头,这么多大臣……自家儿子自家疼,就是给太子面子也不能太过分对吧。
  “太子……”
  “殿下,《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身为储君,岂可轻言站端?殿下,温良恭俭让五德兼有,才像一国储君。”
  恩?老孔?呵呵,皇帝的话都敢抢,你真牛,这是看到李世民皱眉头,以为皇帝对太子这调调不满?所以来刷存在感了?还温良恭俭让,这是说太子的?
  儒家不喜战争这是肯定的,对武将,对战争的抨击一向有完整的套路,所以他这是感觉赢定了?立场十分有利?呵呵,阿玉为啥有种等你很久的感觉?
  “那个孔大人,我记得这五德好像是子贡赞美自家老师用的吧,而这孔子……好像没当过储君,也没当过大王,连封君都不是吧,这……您这意思,是想让太子变成寻常大夫呢,还是觉得孔子其实应该篡位夺国?”
  咔嚓,在场所有人集体石化了!阿玉不开口则罢,一开口怎么就来了这么一个大雷?更关键的是,这雷居然是人老孔家自己招来的,不说不觉的,这么听着一细想……孔家,到底把自家当成了什么?
  李世民眼神又开始闪了,阿玉觉得一口浊气出来,整个人都轻松了。奶/奶的,想这么堵人嘴很久了,终于痛快了一回。
  作者有话要说:  特别声明,本人对孔子并没有什么针对的意思,也觉得他的思想等等,在那样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抹智慧之光,只是学识是学识,学识好不代表这人一定也毫无瑕疵,再说了,圣人什么的,说的也只是孔子,而不是他的后人,借着祖先的名头,为自己谋利这本身就不怎么地,更不用说在对李承乾的事儿上,这孔老头做的确实不怎么地,大家可以看看百度百科里有关于李承乾的那部分介绍,越看越心酸,这苦逼的太子人生


第90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37
  要说阿玉武功好;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可要说他最大的大杀器就只有武功,这个很多人都觉得不正确; 因为阿玉最毒的明明就是那张嘴啊。你看看; 这才说了几句话?孔颖达就已经想要吐血了; 冲上去掐死阿玉的心都有了。
  可为啥他就没动呢?因为没法子动啊; 你说说这老孔家和阿玉,啊,一个是朝廷重臣,一个是黄口小儿,你冲上去,这看上去是太激动的缘故; 可事后呢?人立马就把老孔家的档次也一并给拉到了和这苏玉一个等级; 这他能接受?老孔别看不怎么掺和朝堂上的蝇营狗苟的事儿; 可这脑子对这一套还是相当熟悉的,所以即使再怎么憋屈恼怒; 恨得牙痒痒; 这套路也不能丢。
  再一个,这会儿和阿玉吵吵是小; 皇帝心里怎么想才是大事儿好不。别以为大儒什么的,就没有政治敏感度; 老头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就知道问题大条了。自己秃噜顺嘴的一句让人抓了小辫子,特别是最后那一句,可大可小啊; 一个不小心……
  阿玉要感谢穿越的这个时间点,隋朝创立的这一套因为被世家们十分的排斥,这会儿科举制度刚开始实行没多久,也就是说,整个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还没成为儒家的基本盘,就是这五姓七家里头,有些也不是老孔家一个派系的,所以老孔家底气还没那么足,没到明末那种,一边偷税漏税,一边往后金卖粮食都脸不红气不喘的,自认君子的地步。
  所以喽,即使有心想给阿玉套个大帽子,可突突了几句,还是装了一回柔弱。
  “陛下……老臣,老臣……这苏玉如此羞辱圣人,曲解臣的意思,这……臣无颜面对祖宗……”
  恩?这老脸皱成这样……这是想玩悲情?想哭惨?想借着孔圣人的名头混过去?不行,可不能让他下了套,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不坐实了实在是浪费。想到这里,阿玉忙赶上去又插了一句:
  “咦,孔大人,您这是做什么?阿玉没羞辱圣人的意思啊?孔圣人又没在这里,也没说错话,我没谁人羞辱他干啥?哎,我记得,《论语·学而》篇中曾子曾曰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大人,人都有说错话的时候,只要知道错了,道个歉,事儿也就过了,谁还能死揪着不放?可您这……您这是说错了话还不让人说啊,这也太霸道了吧。儒家不是讲究王道的吗?这……”
  用儒家的思想,著作,名言,反过来压死孔家的人呢,阿玉啊,你这一手很毒辣你知道不?你看看,边上其他人看你的眼神都不对了,你家苏亶叔叔眼珠子都发红了,你回家日子不好过啊。
  阿玉回去好不好过不知道,孔颖达那是相当的难受,才这一会儿的功夫,他已经能感受到后头一扫而过的那些意味不明的眼神。作为孔圣人的后代,他们平时确实借着祖先的荫蔽,能有不小的好处优势,怎么折腾好像也不至于损失太大,可与此同时压力也一样不小。无论做什么,都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们。让他们平时十分的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
  这么说吧,在这个时候,孔家的人还是很有些底线的,像是对待李承乾的事儿上,及时他们一门心思想要下李承乾这条破船,那也不能用背叛什么的法子,而只能用孔颖达这样逼疯李承乾,同时也逼疯自己一样的彼此折磨来扯开关系。
  后来的孔家为什么会变成那样……细想,许是在元朝的时候开始的。蒙古人统一了天下,孔家在挣扎中一分为二,北宗彻底抛开了皇朝主人是谁的问题,只顾着自己,而南宗呢,在南下避走却最终不得不妥协中彻底丢失了作为圣人之后的骨气。从此……底线这东西,丢了一次,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当然了这些说远了,咱们继续说这里,孔颖达知道自己一着不慎,让苏玉这混小子给逮着了,这次不认也得认,不然自己这名声……可同时他也有些奇怪,自己和这小子好像没什么交集的地方吧,这是到底怎么了?怎么就盯着他来了?侧目一看,边上太子那神色不明的模样,心里猛地一闪,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是老臣的不是,急躁了。陛下,您也知道,老臣最是看重孔家的名声,这突然之间……到是失了德行。太子,老臣向您道歉,是老臣说的不妥当,不过老臣也是好意,一国太子气度宽宏,宽仁怜悯,眼光长远才是正道,若是整日蝇营狗苟,这……非大唐之福啊。”
  所以说,这一帮子能在乱世活下来的老家伙那是一个都不简单的。看看这话说的多利索,又是以退为进的将前头阿玉的攻击给轻轻地卸下,另一头还用老臣这个词,给自己下了注脚,换来了一定的同情分,最后还用什么非大唐之福来继续攻击,这一连串的组合拳,若非阿玉对此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绝对能被打击的吐血。
  “孔大人,这话我是不赞同的,就像是先头我说的,孔家……没有为君的经验,什么样的储君才是合格的,才是符合大唐利益的,这不是您说了算,而是陛下说了算,因为只有陛下才知道皇帝该怎么当。作为臣子,按照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理论来说,只有辅助的权利,而没有选择的权利,你这样……莫非,这大唐该选谁做太子,需要得到孔家的认可才成?呵呵,太上皇还在呢。”
  擦,这句更毒,这是说孔家向凌驾于皇权之上?即使他们真有这样的心思,那也不能说出口啊,这一摊开来,大家还怎么玩?更要命的是,这一次阿玉用的依然是儒家的理论,嗯,虽然是董仲舒的,和孔家没啥关系,可同样是儒家,同样是独尊儒术的受益人……这锅不背也得背。
  孔颖达脸色变了,他这一次已经相当的肯定,太子和这个苏玉,太子的小幕僚或许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孔家在太子问题上的态度,所以开始从根子上裂开了孔家和太子有可能的关联,已经在为以后做准备了。
  阿玉这一次做的这么明显,说实话这已经不单是孔颖达意识到了,在场的其他人多多少少的也意识到了一些,一个个眼神有些诡异。就是李世民,那眼睛也开始不自觉的往这些大臣身上扫过。
  这些大臣……看来想要挑起皇子纷争的不仅仅是五姓七家,还有其他人,想在这事儿上参合一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