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娱]璀璨人生-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特林心里更清楚,所以在和迪士尼的谈判中就很稳得住,扯皮谁怕谁。
想想看在和米高梅,就葛瑞丝的片酬扯皮的时候,斯特林都硬生生的将原本的两百万扯皮到高出二分之一,还让《大破量子危机》的制片人芭芭拉·布洛科尼,私下里骂他吸血鬼,就可见经纪人先生在这方面造诣很高了。
所以扯皮到后来,迪士尼高层有了和芭芭拉·布洛科尼同样的感受,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万物相生相克,等斯特林志得意满的拿着合同,从洛杉矶飞到意大利,来找他认知里正在进行艰苦训练的葛瑞丝时,在训练基地跟着工作人员到了葛瑞丝所在的场地,用来训练飞车技术的场地。
斯特林不知道为什么已经开始有不好的预感了,他现在终于想起来葛瑞丝·新手司机·格林,在做新手司机时的超凡表现了。上帝保佑他,他的客户没有将这样的风格发扬到训练基地来。
这次上帝好像听到斯特林的祈祷了,等他们到地方,斯特林见到葛瑞丝时,她正在和负责训练她的教练在一辆跑车前进行交谈,而不是在场地里飙车吓人。
在旁边听了一会儿,斯特林…一点都没听懂他们在说什么,考虑到那教练是意大利人,斯特林果断就转头问带他过来的工作人员:“他们在说什么?”
工作人员想了想回答他:“我只能告诉你,他们在讨论怎么改装这辆车。”具体的专业术语他也没听太清楚,再说他也不是做这一行的。
“哦。”斯特林漫不经心应了一声,再然后就猛地拔高声音,“你说什么?”
工作人员奇怪的看了斯特林一眼,似乎不明白他为什么反应这么大,但还是好心好意的解释起来:“就对车子进行改装,让它跑得更快,性能更高啊。”
“我知道‘改装车辆’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我的客户,格林博士在这里不是应该训练着怎么开车吗?”斯特林说完就醒悟过来了,就葛瑞丝那样的开车技术还用得着训练吗?
这时候葛瑞丝和教练交谈完了,偏过头来和斯特林打招呼:“很高兴见到你,德瑞克。”
斯特林眼皮一跳,他面无表情的问道:“你在说什么鬼话?”
“意大利式英语,入乡随俗么。”葛瑞丝再说话的时候,已经把口音切换到她平常会用的牛津腔上了,再考虑到她在《赎罪》里给她的口音里加入了爱尔兰腔,在《魔法奇缘》里用的是纽约上东区口音,《妈妈咪呀》里还学了希腊语,《虐童疑云》里和梅丽尔一样在口音里,加入了纽约口音,不过和《魔法奇缘》里用的也不太一样,再有在《大破量子危机》里,卡蜜儿的母语是西班牙语,所以再说英语的时候就得是西班牙式英语……所以请叫她——口音小王子。
斯特林一点都不想知道,葛瑞丝入乡随俗还做了什么,他只想问一句:说好的‘上帝与我同在’呢?
第51章
斯特林在见识过葛瑞丝的意大利语和意大利式英语后,还是见识到了葛瑞丝是怎么学开车的——她和她的教练把训练场地当成了赛车场地,玩了一次赛车。
围观的人看的惊心动魄的,斯特林是心脏快不会跳了。他现在心情非常复杂,首先想到的,就是再回去提高他这让他又恨又恨的客户的保险金额。再然后,以后还是少接拍动作片吧,最好是接拍像《虐童疑云》那样,拍摄用场景基本上就在一个地方,而且还是采用的封闭式拍摄的电影。
——《虐童疑云》拍摄期间,葛瑞丝是没闹出什么事来,可斯特林难道你就忘记了,那闹得满城风雨的007伪预告片了吗?
当然,葛瑞丝接受系统训练的还不止赛车这一项,射击、格斗、开直升飞机、高空跳落等等,这一系列下来,斯特林终于看的心惊肉跳了。
嗯,这就是葛瑞丝口中的入乡随俗。
还有,这还仅仅只过去了两个星期而已,说好的艰苦训练呢?斯特林转念想起葛瑞丝的光辉历程,他默默心疼了自己一把。
不说旁的,单就说葛瑞丝在拍摄电影期间掌握的技能。《赎罪》这一部电影,斯特林也是后面通过影评人的影评,才知道葛瑞丝在她的口音里加入了爱尔兰口音;后面的几部电影,斯特林就比较清楚了,在拍摄《魔法奇缘》时,葛瑞丝得到了歌唱技能;拍摄《妈妈咪呀》前,她花费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学会了希腊语;至于《虐童疑云》,把圣经全本背诵下来算不算?尽管那在斯特林看来,葛瑞丝只是像是百无聊赖的翻阅了一遍。
天才烧烧烧!
抱着这样的心情,斯特林把他从迪士尼“啃”下来的合约,详细的解释了一遍给葛瑞丝听,再然后等到葛瑞丝签字后,他就抱着大受打击的心再回洛杉矶了。
看在葛瑞丝玩的还算开心的份上,他就去和《大破量子危机》的剧组说,葛瑞丝训练的进程超过预期了。这么说来,好像训练基地的教练组也没“通风报信”,不过这就不是斯特林能管得着的事情了,等两个星期后他再来。
……
《大破量子危机》的剧情是承继上一部《大战皇家赌场》的,在《大战皇家赌场》里,邦德痛失挚爱韦斯帕,而在进一步追查中抓到了一个叫怀特的男人,在审讯过程中发现了怀特先生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更危险的组织。
另一方面,MI6的情报人员对内部一个叛徒进行调查后,发现其在海地设立的一个银行账户。M夫人就派遣邦德去往海地,而就在这里,邦德遇到了卡蜜儿,并在卡蜜儿的引领下调查出了神秘组织的首领多米尼克……
故事的最后,在经历了一系列007式的抗争后,邦德再一次成功的粉碎了一个犯罪组织,还替韦斯帕报了仇。
《大破量子危机》定档在11月份,时间不等人,所以剧组兵分两路,葛瑞丝在意大利接受训练,而剧组其他人则以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邦德为中心,转战到其他外景地拍摄他的戏份。等到2月底,葛瑞丝从训练基地“出师”后,她就赶往了剧本里卡蜜儿出现的地方,位于美洲的海地共和国的首都太子港。
丹尼尔·克雷格也结束了在其他地方的戏份,跟随着剧组马不停蹄的赶往太子港。这一个月连轴转的艰苦拍摄,而且还一波三折的——在巴拿马拍摄时,剧组取景地的不远处发生了当地帮派枪战,幸好没有波及到剧组,饶是如此,剧组的众人还是被吓得不轻——丹尼尔·克雷格几乎都把新闻发布会上发生的事情给忘记了,但也只是几乎而已,当他在太子港剧组下榻的酒店看到葛瑞丝时,那天的记忆瞬间就回笼了。
丹尼尔·克雷格想避开都不可行,毕竟他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还要一起拍戏,按照剧本的设定里共进退。就在他犹豫的时候,葛瑞丝已经看到他了,稍微偏头打量起他来,丹尼尔硬着头皮打了声招呼。等他再看了葛瑞丝一眼时,惊讶的发现她和一个月前有了明显不太一样的地方。
海地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22—28℃,尽管现在还不到炎热季,但相比于意大利的适宜气温就显得热起来了。葛瑞丝穿了件缎面吊带白色背心,外加有着流畅剪裁的黑色阔腿裤,露在外面的双臂肌肉线条即使不算很清晰,但显然让人无法忽视它代表着的力量。
再有在一个月前,葛瑞丝的肤色是那种过分的白皙,让人感觉她不经常运动,常常呆在室内。这很可以理解,毕竟在公众眼里,她就是脑力劳动者么。但现在她的肌肤虽然不是那种浅蜜色,显然就一个月的时间呆在温度适宜的意大利,也不会晒出浅蜜色来,但也不再是过分的白皙了,而是健康有活力的白皙。
当然,人还是没变就对了。
“一个月不见,你脊椎的L4到L5处有轻微骨折了,克雷格先生。”
丹尼尔·克雷格:“……”这种问候,他该说谢谢吗?还有他是在先前的拍摄中不小心背部着地了,医生说他的脊椎L4…L5处有轻微骨折,但并不严重,所以不影响拍摄进程,还有这件事并没有对外报道,就是导演也知道的没有这么具体,所以说她到底又是那样看出来的吗?他穿着西装外套和衬衣的!不对,就算是没穿着衣服,也不能用肉眼看出来吧。
这么想着,丹尼尔·克雷格看向葛瑞丝,葛瑞丝眨眨眼,俨然并没有要解释她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意向,不过,她倒是说了:“哦,鉴于你问候了我。”
丹尼尔·克雷格慢半拍才反应过来这句话的意思,葛瑞丝是说因为他先对她问好,所以她就礼尚往来的问候回来了,对吧?所以他是…自讨苦吃了?
算了,丹尼尔·克雷格也不勉强自己了,反正在戏里有对手戏的两个演员,在戏外关系一般甚至还看不顺眼的事,也不是那么新鲜了。
出乎意料的,葛瑞丝在戏里非常的敬业。
不管多危险的戏份,她从来就没有要求过用替身演员,另外她的系统训练显然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武打动作带着武术指导要求的刚柔并济的美。还有在邦德和卡蜜儿一开始认识的那段追逐戏中,她也把车很有风范儿……更值得称道的是,她在演戏时,完全看不到她原本的影子了,这也大概和卡蜜儿和她本来的性格截然不同有关。
哦,她的西班牙语说的也挺好的。
显然她这样的姿态,成功赢得了剧组上下的好感,还让丹尼尔·克雷格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小气了,就因为先前新闻发布会上的事情,就全盘否决了葛瑞丝,再说那天发生的事其实也不是特别大的事。就在“邦德先生”思量着找个合适的机会,缓和下戏外和葛瑞丝的关系时,发生了一件事,让他觉得新闻发布会上的事确实只是小事一桩了——
在《大破量子危机》里,反派多米尼克以环保组织为烟幕,事实上却操控着庞大的犯罪集团,正密谋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发动政变,透过协助流亡独裁者等麦德拉诺将军夺回政权,换取该国看似贫瘠,但却拥有者非常重要资源的土地。
邦德一路追查,追踪再次追查回了玻利维亚,而就在玻利维亚时再次遇到了卡蜜儿,两个人被气急败坏的多米尼克追杀,但就在逃亡途中,邦德在卡蜜儿的提示下,终于明白了多米尼克想在玻利维亚得到的资源,并不是MI6或CIA以为的石油,而是水资源。
再这之后,两个人将联手共闯“虎穴”(多米尼克和麦德拉诺将军做交易的,位于沙漠里的旅馆),干掉多米尼克和麦德拉诺将军,粉碎了他们的阴谋。
——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所以剧组就从海地共和国转战到玻利维亚来了,玻利维亚是南美洲一个内陆国家,而邦德在这中间的戏份,除了前面已经拍摄过的,在拍摄完这一段后还会继续拍摄。
在玻利维亚的外景地拍摄时,其中邦德去酒吧里找他的线人,而卡蜜儿在外面接应他的一幕时,剧组招募了当地人做群众演员。
总导演马克·福斯特坐在镜头前望着里面被拍摄下来的画面,在镜头里邦德正在和他的线人,一个从CIA来的老朋友雷特特工交谈,但还认为多米尼克在玻利维亚找到了石油,美国那边想分一杯羹,所以CIA已经盯上在其中搞破坏的邦德了,他们打算在此擒拿了邦德。
邦德:“……我觉得你没有这么无情。”
雷特:“你没那么了解我。”
邦德听了后就环视了一圈酒吧,敏锐的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因为你带了人来?”
其中导演所主管的摄像机会随着邦德的视线,跟着拍摄酒吧内场景,只不过马克·福斯特却意外的在视线内发现了,不该出现在镜头里的一抹红色,“CUT!葛瑞丝,你——”
‘在做什么’没有说出来,就被葛瑞丝短促有力的“Shut up”给截断了。
一时间,原本闹哄哄的酒吧也安静了下来,布景外的剧组也面面相觑的看过去,发生什么事了?
倚靠在吧台边的丹尼尔·克雷格台词都还没有说完,不过现在看起来是不用了,他也跟着看过去。葛瑞丝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酒吧里,而且似乎对其中一个群众演员很感兴趣。
“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这么做。”
“你儿子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对吧?”
“医生通知你要缴费,不然就拒绝给你儿子继续治疗,但你家并没有钱了。”
“不得不说,你选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办法。看到他没有,他是我们剧组里片酬最高的,而且他非常愿意做慈善,他们好莱坞明星都这样。如果你抱着他的大腿哭诉,我想在镜头前他是非常乐意开出支票救你儿子的。哦,说不定还能请来美国的医生。”
玻利维亚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葛瑞丝用的就是西班牙语,在场的除了本地人,其他人都没有听懂,最懵的就是被葛瑞丝指了指,又被他们看过来的丹尼尔·克雷格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就在导演皱着眉想要开口的时候,被葛瑞丝谈话的群众演员,一拉开外套拉链,露出里面绑在身上的炸弹。现在好了,不用再解释了,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
007新电影自从开拍以来,一举一动就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像前不久剧组在巴拿马险些受到当地帮派波及时,就被神通广大的媒体报道了出来,引得不少影迷为此揪心。
另外,米高梅为了让新电影保持一定的关注度,也会不时就对外公布一些拍摄中的剧照,还有花絮。不过距离新闻发布会过去将近两个月了,不仅是官方网站没有给出葛瑞丝的剧照,就连媒体都没有拍摄到。
影迷们觉得这大概是要将神秘进行到底了,不得不说米高梅成功了,他们现在更好奇了,好吗?然而,他们这一次好像猜错了,一觉醒来,007新电影和葛瑞丝就上了头条,只是好像上头条的姿势好…格林博士啊。
——我只想说,这才是格林博士的正确打开方式。
——莫名的从楼上这一句话中,听出了辛酸与苦辣,一定不是错觉!
——我要去重新测智商了,有要组团的吗?
——不用了,已经侧过两次了。
——我只想知道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假设你知道了她是怎么做到的,然后呢?
——先不说然后的事,就是我们到现在还不确定她是怎么办到的吧?
——格林博士个人粉丝网站的论坛里,就有那么一个经久不衰的飘红帖,里面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被赞成最多的竟然是格林博士从她的母星来,这科学吗?
——说得好像她能做到通过外表细节推断出一个人的生平,或以前做过什么就很科学一样?
——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最后通过大侦探福尔摩斯为例,得出这是科学的结论。顺便一提,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里,仅次于格林博士从她的母星来的第二个可能性就是,歇洛克·福尔摩斯从书中走出来教给她的演绎法。
——这个也不科学吧?我还是站母星来的好了。
——默默问一句,国家安全局找到格林博士的同类了吗?
——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看格林博士在007新电影里的造型好了。
——这个提议很好。
——看起来这个梗能玩很久了。
……
——难道就没有人怀疑这是炒作吗?我不相信地球上会有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再说福尔摩斯什么的那都是书里面的人物。葛瑞丝·格林到底是怎么学会演绎法的?
——楼上这是黑还是粉啊?哦,我懂了,是不是正处在三观破碎重组中?
——不确定楼上的楼上到底是什么状态,但我想我们该点起蜡烛了:有一家报纸这么勇敢的质疑了,还说格林博士枉顾剧组性命,是彻头彻尾的冷血生物。
——咦?他们才知道啊。
——格林博士就是一高功能反社会,他们不知道吗?
——对的,缺乏必要的同理心,绝对的理性至上。
——这记者没看过《星际迷航》吗?可汗和史波克的综合性格,差不多就可以来形容格林博士的性格特征了。没事多看点科幻电影啊,记者!
——楼上们到底是粉还是黑啊?
——话没说完呢,我们都知道她是什么德行,可那又怎么样?我们不还是一样对她又爱又恨,只是有时候恨得多,有时候爱得多而已。
——没错,所以没什么好说的了,点起蜡烛,记者一路走好。
事实上,都不用葛瑞丝的影迷们做什么,等那篇批判葛瑞丝的报道一经传播,英国的媒体就先炸了。论起全世界媒体的战斗力,英国媒体敢称第二,就从来没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媒体敢称第一,他们可是“狗仔文化”的发源地,咳咳,只是想说英国媒体绝对是在半山腰俯瞰其他国家或地区媒体的。
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总是很统一,而且相当的护短,葛瑞丝就是那个被护的,现在有外人“欺负”她了,这不亚于捅了英国媒体的蚂蜂窝。
这么一来,英国媒体的长枪短炮全都架起来了。
先不说别的,打一梭子再说。完了后,在用事实说话。
《泰晤士报》其实是最给力的,他们把06年发生的“伪恐怖分子案”原原本本的报道出来。在这起引起恐慌的案件中,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当时还只有19岁的葛瑞丝,事后女王还发了勋章,进行表彰来着。
这件事完全是有迹可循的,尽管当时新闻在发布不久后,就渐渐被压了下去。当然,当时苏格兰场的质疑,还有跟进这桩案件的探员们的将信将疑,这就不需要报导出来了,毕竟都是无关紧要的元素嘛。
这么轮番上阵后,英媒还用看起来很轻描淡写,但实际上绝对是得意洋洋的语气称:‘我们大不列颠的水土总是会孕育奇才,像福尔摩斯爵士,像格林博士。’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媒体齐齐翻白眼,能不能要点脸,维多利亚的传奇侦探福尔摩斯,那是柯南·道尔爵士编著出来的好吗?并不是真人。另外美国的媒体最不服气,葛瑞丝明明是有英美双国籍的,什么时候就成原汁原味的英国人了!这件事咱们先记着,等以后再一块算。
——英媒的战斗力不是说说而已的,其他媒体不得不避其锋芒啊。
不管怎么说,葛瑞丝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实力圈粉了。好像出什么事情,到最后总是以这件事做落点呢,没办法,谁让现在正在吹“高智商是新性感”的风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连串事引起了一个正构思“高智商是新性感”故事的编剧的注意力,而他故事里的“高智商”正是夏洛克·福尔摩斯。
第52章
“剧组陷险境,被吓得险些魂飞魄散”这件事,还是给葛瑞丝带来一些影响的。
比如有了相当正当的理由,唐纳德·伍德老先生让外孙女每天都打一通美曰其名“报平安”的电话。
这件事在未被大范围报道前,老先生还不知道有这一遭,当他知道后免不了的为此担惊受怕,尽管这种事在葛瑞丝身边发生的次数不少了,可没有谁能真正适应了这种事。再确定了葛瑞丝安然无恙后,老先生就以“我很担心”为由硬要葛瑞丝每天都得和他保持至少一通电话,不然他就跑到南美洲去。
葛瑞丝,她也只有妥协了。
而每天围观葛瑞丝打这通报平安的电话,已经成为斯特林难得的娱乐节目了。
是的,在葛瑞丝“遇险”后,斯特林就马不停蹄的赶来剧组,并像以前拍摄《魔法奇缘》初期时,整天就一直跟在旁边一样跟着007剧组。在这之前,都是艾米丽在跟前跟后照顾葛瑞丝的。不仅如此,大资本家还遣送了一批训练有素的保镖过来,他们现在是并不显眼了,因为剧组为了杜绝再发生第三次这样的事情(第一次是外景地不远处帮派交火),雇佣了荷枪实弹的保安员。
另外,斯特林也是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客户以前的“光辉事迹”,他觉得这很好,这有助于他更好的了解葛瑞丝……个球。他在听说时满脑子都是浆糊好吗?而且这件事逼迫他不得不正视起一件事来——葛瑞丝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从她的母星来,或者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从书中来等这些不科学的解释就算了,他还不至于“饥不择食”到这种地步。
听听,又来了。
“这是今天的报平安电话,外公,我很好。”
“今天去打高尔夫了?”
“我希望您不会把打高尔夫输了的原因,说成是因为太担心我了。”
这三句话中间的间隔都很短,也就是说在伍德老先生开口前,葛瑞丝已经差不多知道了,这件事斯特林自己也遇到过,还这么说吧,就拿他的前女友——是的,在她向自己坦诚她有个十岁大儿子的事情后,他们没多久就分手了——来说,葛瑞丝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前女友,就更没有可能见过他前女友的儿子了,但连这种事都能演绎的出来。说真的,不去做八卦记者那都是可惜了。
葛瑞丝牌记者,最新最可靠的八卦。
斯特林被他自己的想象逗乐了,再一抬头就对上葛瑞丝看白痴=金鱼的眼神。
斯特林:“……”杀了我吧!
……
波澜过去,拍摄还得继续。
邦德从他在CIA的老朋友雷特特工那里得知了,多米尼克和叛军将军将在沙漠里的一座旅馆里进行交易,他就和卡蜜儿赶往旅馆。卡蜜儿之所以会去,是因为叛军将军曾经残忍的杀害了她的家人,这也是她会和邦德并肩作战的原因,她要复仇。
身陷困境的少女,同样复仇的目标,想不出任何不让邦德不为之动容的理由,不是吗?
话说回来,在旅馆这一部分戏份时,将迎来电影里最绚烂的一次爆炸。整座旅馆都被炸掉了,叛军将军死在了里面,多米尼克也被邦德砍中了脚,之后就逃跑到沙漠里,等着渴死或者被他的同伴杀死。再然后,邦德就还要去追查韦斯帕的间谍前男友,就和卡蜜儿分道扬镳了。
也就是说,在这场爆破戏后,葛瑞丝的戏份差不多就结束了。
不过,这场爆破戏并不好拍摄,而且危险戏份是全剧中最高的。因此在沙漠中取好景之后,剧组将从玻利维亚回到英国松林制片厂,在摄影棚里进行拍摄。
——纵观葛瑞丝的所有戏份,除了这个爆炸场景,另外还有一段危险系数不低的。卡蜜儿和邦德在乘坐DC3型飞机去沙漠里探究事情真相时,被多米尼克派的人击落,他们不得不弃机降落。堕落的镜头并不是真的从飞机上跳出去的,而是在一个叫Bodyflight的风洞中拍摄的,这个风洞可以模拟人从一万英尺的高空中自由掉落的感觉。
在马不停蹄的回到松林制片厂后,就拍摄这段高潮部分的爆炸场景,又用去了整整一星期时间。事实上,如果加上前面的测试爆炸所用的时间,那将要更多。另外,这一星期里,还包括了演练时间,因为在同一组场景里,不仅有邦德和多米尼克的打斗戏,还包括了卡蜜儿和叛军将军的打斗戏。
打斗戏加上起火尔后爆炸,另外还得让爆炸看起来更真实,用那么长时间就无可厚非了。
等圆满拍摄完这个场景,距离1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已经过去了九个星期的时间,也就是说去掉葛瑞丝在意大利训练基地接受训练所用的四个星期,在剧组的正式拍摄时间不到一个半月。
卡蜜儿的戏份是拍完了,但《大破量子危机》还有四分之一的戏份没有拍摄,时间不等人,再加上闻讯而来的记者们,剧组只是简单的和葛瑞丝做了个告别,反正等到11月份电影上映,还会再见面。
这样的想法,都是人之常情么。
所以在“人之常情”下,丹尼尔·克雷格就主动去和葛瑞丝道别,再然后在葛瑞丝的注视下,他就有那么些卡壳了:“我想说的是,你其实挺好的,格林博士。”哦,剧组差不多都这么叫她了,以示敬重的意思,大概。
“我知道。”葛瑞丝说的理所当然,让丹尼尔·克雷格忍不住嘴角抽了抽,正常情况下不是应该礼尚往来的吗?他倒不是想听葛瑞丝夸奖他,只是也不要这么不按常理出牌么。
葛瑞丝眨眨眼,又补充了一句:“说起来你还是没弄清楚你女朋友和你单方面冷战的原因吗?我只能说,她不全是怕耽搁你拍摄这场戏,而没有来打扰你的。那么,再见。”
然后,她就那么潇洒的走了。
丹尼尔·克雷格:“……”这到底是在搞什么?先不说她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就是她为什么不把话说全啊?他本身是认为他的女朋友是怕打扰他拍戏,没有联络他的啊……所以说,他为什么要主动过来跟她告别啊?!
——想想看‘你其实挺好的’,这句话听起来稍微有那么点微妙呢,所以‘邦德先生’就纠结下去吧。
……
“葛瑞丝,我亲爱的客户,我想在拍摄《成长教育》前,你可以好好休息下。《成长教育》那边,他们重新找了一个导演,不过具体拍摄时间还得再商量下。” 在从松林制片厂回伦敦的路上,斯特林把葛瑞丝接下来的日程给她说了说。
《成长教育》的剧本虽然早在去年10月下旬就送到了斯特林手中,葛瑞丝在看过剧本后答应了下来,还去和编剧尼克·霍恩比见过面,尼克·霍恩比是在看过葛瑞丝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演的妮娜后,就觉得葛瑞丝非常适合演珍妮,再有等《赎罪》上映后,尼克·霍恩比就更确定了。
再有《成长教育》中,女主角珍妮所要报考的大学就是牛津大学,正好葛瑞丝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即便在珍妮十六岁到十七岁的年纪时,葛瑞丝已经在牛津大学拿到了她的数学博士学位了。
在确定完女主角的人选后,《成长教育》中的其他角色都在陆陆续续确定中,他们还邀请到了艾玛·汤普森,这位曾经凭借《霍华德庄园》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大牌明星,来客串珍妮所读女校的校长。
另外,饰演珍妮父亲的是英国实力派演员阿尔弗雷德·莫里纳,他最有知名度的角色是在《蜘蛛侠2》里饰演的‘章鱼博士’。
以及饰演大卫,给珍妮上了一堂“成长教育课”的有妇之夫的是彼得·萨斯加德,他曾凭借影片《欲盖弥彰》获得过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而在当时调整出来的拍摄档期是在今年四月,毕竟这是一部小成本文艺片,预算成本只有750万美元。不过这都开拍在即了,《成长教育》又起了波折,原定的英国导演比班·基德龙,最近一部执导作品是04年上映的《BJ单身日记2》,他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执导《成长教育》了。制片方不得不再物色新的导演,最终选中了和编剧尼克·霍恩比同一家经纪公司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