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赘婿-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骆家这几年也真是流年不利,老一辈的人陆续凋零,也真是让人唏嘘。
    小宋氏自从自己“弄”死了丈夫之后,自己整个人都是恍惚的,整日里昏昏沉沉的,倒是格外地让人觉得可怜。
    寡妇是那么好做的?
    先后来治丧的众人心中叹息道。
    对着略略地有些神志不清的小宋氏,大家自然是宽慰居多的。可小宋氏一直都是浑浑噩噩的模样,更令人觉得叹息了。
    骆辰逾和青离郡主夫妇俩作为二房的当事人,熬的瘦骨嶙峋,眼神空洞,完全没有一丝的神采。
    青离郡主毕竟还能因着后院的事情抽空子歇上一会儿的话,骆辰逾就完全不行了,他是二房如今的当家人,虽然有堂兄,族人的帮衬,可是巨大的心里压力几乎要将骆辰逾给压垮了。
    毕竟他和骆文远的感情最好,可骆文远这样死于非命,又是母亲与自己之间的那些话引起的,更加地令骆辰逾羞愧。
    外加上如今疯疯傻傻,似乎是不认识人了的母亲,骆辰逾心中越发地愧疚,自责。
    至于别人,红口白牙劝了几句,可到底也说不到点子上,具体知道详情的兄弟几个又无法捅破此事,所以也只能放任骆辰逾自己陷入这种情绪中无法自拔。
    他无疑在用这种最为刻板的法子来苛责自己,在是赎罪,不知道的人反倒是觉得骆辰逾是个孝子,赞颂不已,这样的赞颂,更加地加重了骆辰逾的心病,他对自己,也越发地苛求,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
    骆辰逸冷眼瞧着,完全没有劝阻的心思,骆文远死了,其实他的心思最是复杂,可到底不管如何,他们都是父子。
    现在,骆文远以那样狼狈的情形离开了人世,按理来说,自己这个当儿子的也该是出面报仇的,可惜的是,他最后还是冷心肠地选择了旁观,毕竟骆辰逾是他生前最为疼惜看重的儿子,所以自己那样做,他肯定是不会高兴的。
    骆辰逸虽然也是亲儿子,可毕竟不同,他如今严苛算来,是林家人了,没有人苛责自己,他送骆文远最后一程,算是全了彼此之间的这一场父子情谊吧。
    骆文远的丧礼结束之后,骆辰逸和骆辰迈兄弟俩便掉头北上了。
    骆辰逾熬的灯枯油尽,剩下了最后一口气的模样,令人动容的同时也有闲言碎语传出来,说他这是在博好名声,拿死去的老父作伐子,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
    这话偏巧就一词不落地落到了骆辰逾的耳朵里,喷出了一口心头血之后,这位彻底地晕了过去。
    毕竟是孝期,又不好滋补,骆辰逾又是真心真意地想给亡父守孝,所以自此便落下了病根,整个人都是病怏怏的模样,整个人也再没了生机。
    他病倒了,小宋氏这个当娘的反倒是振作了起来,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儿肉,她不疼谁疼?
    反正骆文远那个死鬼已经没了,儿子就是自己下半辈子的保障了,所以小宋氏从自己的心事儿中走了出来,开始掌控二房的事情。
    至于青离郡主,反正只要不苛求了自己的,她才不想理会这些呢,这些日子自己也是累坏了,能偷懒休息就成,反正对于她来说,骆氏二房的一切都是丈夫的,也就都是她的孩子的,所有又何必去争抢内宅的那点子什么料理权?
    看的通透的青离郡主完全不抓权,任由婆婆吆三喝四地折腾,左右不过是那点子事情罢了。
    对于这个儿媳妇,小宋氏哪哪哪儿都不敢不满意,可唯独她不抓权这一点,最对小宋氏的胃口。
    小宋氏自打出嫁之后,便是内宅说一不二的人物,想想自己要看着儿媳的脸色过日子,这简直无法想象,所以现在儿媳妇儿不□□,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这就成啦。
    可惜的是,真正地照顾骆辰逾的是他的通房表妹,是宋家三房的闺女。
    骆辰逾虽然不待见表妹,可是看着她也是熬的双眼通红,言辞恳切的份上,再想想妻子那头还有闺女,骆辰逾便同意了青离郡主的安排。
    当然,他也想离着妻子远点儿,不怪自己胡思乱想,母亲和父亲之间,恩爱了半辈子,可如今都能折腾到这个地步,更何况是自己和妻子之间呢?
    他们之间虽然看着热络,可夫妻之间的情义又有多少呢?
    骆辰逾真的不敢想,也不想去想!索性地借着这个机会,自己也好好儿地冷静下,想想以后的日子可该如何过了。
    这下子,青离郡主可以堵了婆母和丈夫的嘴,又能磋磨了那个下、贱秧子去,让她达成心愿外,更加能让自己脱离了麻烦,简直一举数得,再周全也没有了。
    随着二房的守孝生涯开始,二房也逐渐地开始了平静压抑的生活。
    骆辰逸回到了京城,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不过他也取消了和同僚之间的饮宴,衙门,公主府,过着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
    明眼人自然是能看出来他这是在为逝去的骆文远守孝,心中也在叹息不已。
    东南大军开拔之后,户部的钱粮基本上就如同流水一般地拨了出去,皇帝秉着一定要灭了南甸的心思,自然是不会在粮草方面克扣东南大军。
    可惜的是,大军的进展并不顺利,天气是最大的障碍,尽管调动的基本上都是南方的兵士了,军队也做了一系列的准备,然而还是因着湿潮,连续的大雨,毒瘴种种缘故,大军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放缓了速度,让将士们休养生息,否则的话,这种非战斗性的减员就足够让主帅喝上一壶了。
    面对这样种种不利的情况,军心动摇,这自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甚至是军中的中高层将领们,都觉得此次征伐有违天和,所以老天也才会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和劝阻来。
    可到底也没有人敢违抗了皇帝的圣旨,大家消极怠工的心思倒是不少,可也不敢表现的太明显,否则的话,别说是皇帝,便是将官们都饶不了自己等人。
    顾子言自己也是百般难耐的很,他可是正儿八经地小侯爷,何曾吃过这样的苦头了?
    以往他是能撂挑子,甚至是往后缩,然而现在不行,作为先锋营,敢死队,顾子言得身先士卒,得给自己手底下的这一千兄弟做榜样,所以基本上白天都精神奕奕的顾子言,到了夜里,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之后,便是各种地苦不堪言了。
    然而这种折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顾子言的生活也是大写的苦逼,每尝此时,他最爱干的事情便是将自己贴身放置的画像拿出来,巴掌大的羊皮纸上是幸福的一家人。
    有祖母,有恩爱的夫妻,有古灵精怪的小闺女,还有未来需要担负着很多期盼和重担的儿子,看着他们的笑颜,顾子言才觉得自己身上的痛苦似乎能消失不见了。
    靠着画像过日子的不止是顾子言一个人,在京中继续守孝的骆婉慧母子亦然。
    丈夫不在家,自己身上又有孝,骆婉慧索性哪儿都不去,自己带着孩子在府邸生活,看似安逸,可到底时常地惦念着外面的丈夫,所以年纪轻轻的骆婉慧有了不眠之症。
    相思入骨,日后即便是粗茶淡饭,也要一家子生活在一起,日后一定不要分开了,一家子人在一起,这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了。
    骆婉慧百日里忙着打理家务,忙着陪伴照顾孩子,可是等到了夜里,哪怕是两个孩子都伴在自己左右,可她还是觉得孤单。
    忧心着他的安全,挂念着他何时归,骆婉慧的生活看似一团死水,可到底也算是井井有条,到底也算是有个盼头在的。
    可是宫中的骆婉瑜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形,没了骆文远在朝堂上,骆婉瑜的日子越发地不好过,之前并不见得有多么地好过,如今却是雪上加霜的情形。
    骆婉瑜在自己的宫中守孝,万事不理,可底下人却没有主子的这份儿淡定,慢慢地,院子里的人越来越怠慢,越来越怠慢,即便是嬷嬷丫头们再如何地弹压,可到底无法阻止异变的人心。
    可不管是嬷嬷的直言还是丫头的委婉劝说,这些都无法让骆婉瑜动容,她还是那样淡淡的模样,眼神透亮,似乎是能看到你的心底里,让你的那点子阴暗无处躲藏。
    这份儿澄净也许正是她的丈夫,皇长孙最不愿意和这位侧室相处的最为主要的缘由。
    骆婉瑜虽然看着淡然,可到底这里头发生了什么,缘由又是什么,她自然是门儿清的,不过是暂且不想搭理他们便是,且容着这些人蹦跶一阵子吧,自己百日的重孝还没出呢,实在是不易动了火气,见血不祥呢。
    再者说了,要检验一个人的忠诚,有什么比让你的对手出手更好的,更有效的呢?
    骆婉瑜心中淡淡地想道。
    这次之后,也许自己就要和那些人一样了呢!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地过了些不好不坏的日子,这又是何必呢?
    想想还有漫长的后半生等着自己,骆婉瑜重重地叹了口浊气,这样沉重压抑的生活,自己又要折腾到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呢?
    谁也不知道!
    骆文远的百日过了之后,隐隐地已经成为了笑话的骆婉瑜却是出手凌厉,将自己院子里那些心思浮动,已经成为了别人的棋子的,再不然就是偷奸耍滑者,总之这样那样不得用的奴才,通通地送去了慎刑司。
    奴才不好用不要紧,她也不需要他们口头上的忠心,只要不背主,只要能本分地完成属于自己的职责即可。
    骆婉瑜觉得自己的这个要求并不高的,可惜的是,这些人还是一次次地让自己失望了。
    所以只能送他们去该去的地方,至于死活,听天由命罢。
    骆婉瑜这是第二次出手了,还是同样的结果,甚至是身边近身伺候的丫头都能送出去,众人也是敬佩她的魄力。
    事后,已经诞下了皇长孙嫡女的正妃淡淡地敲打了这位让人看不懂,看不透的骆氏女之后,又分配了一批人给她。
    骆婉瑜倒也是不在乎的,反正只要尽心当差,将自己的份内事儿做完即可,少出去闲磕牙,少惹是生非即可,大浪淘沙,总能留下几个得用之人的。
    这样的几次之后,骆婉瑜的生活便舒舒服服的了,自己身边伺候的这些人,总算是都是掌控在骆氏手中的人物了。
    在宫中,千万别小看任何人,哪怕是个小卒子,谁也不知道这样或者跋扈,或者文静的人背后的主子是谁,这个鉴别的过程也只有骆婉瑜自己来,一次又一次地折腾,自己总算是将自己的院子掌握在了手中。
    至于难免地那些潜规则,她自然也是遵守的,只要这些人不碰触到自己的底线,她也不会冒险的。
    不知不觉中,骆婉瑜就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还在众人眼中落了个孤高冷清的印象,万事不掺和的性子也足够让她以后的生活多了几分自如了。
    能有这样的策略,不得不说,骆婉瑜确实是个聪明姑娘,骆辰逸再一次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骆辰迈对着他翻了个白眼,不过也没有否认这个堂妹的确是个精明的,骆家二房的几个堂弟堂妹,除了五弟之外,都是人物。
    当然,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五弟也算是个人物呢。
    这话也只能放在肚子里腹诽,而不能宣之于口,骆辰迈觉得还挺遗憾的。
    皇帝命人查封了京中有罂粟的烟馆,宣布全民禁止鸦片,主要是被几个壮力的死囚吸食鸦片不到半年,一下子瘦骨嶙峋的狼狈样子给震撼到了。
    所以皇帝自然也是明白了当初为何静孝驸马会那样紧张了,南甸人,既然如此地狼子野心,自然是更加不能放过了,更何况,南甸还有遍地的黄金,象牙,甚至是矿藏,一心钻到了钱眼子里的皇帝觉得自己不管是费多少的人力物力都一定要将南甸拿下!
    可拿下南甸,这并不是最后的目标,他要将南甸变成一个基地,对外输出各种烟、膏,然后彻底地消除北方的蛮族和南方的夷族,为中原解除威胁,甚至是开疆扩土,这都不是什么空话。
    骆辰逸被皇帝的野心给震的目瞪口呆,不过心中也是大大的赞同他的这一举动,反正不管是北边儿还是南边儿,东边儿还是西边儿,反正就没有一个老实的邻居,都将中原的当成了是一块儿肥肉,谁都想撕咬上两口的肥肉,所以皇帝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哪怕是死后被人鞭尸,骆辰逸也觉得当今是个好皇帝!
    不过这话却不能说出来,骆辰逸五体投地的拜服尽管看上去无耻了些,少了风骨,不过皇帝还是欢喜地很,能征服臣子,让他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卖命,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欣喜之事。
    当然,骆辰逸也不是傻缺,不会赶出让皇帝“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丰功伟绩来,那不是自己有能耐,本事比谁都大,而是在找死!
    历代的功臣都落不得什么好下场,其实也不能单纯地怨皇帝,总归臣子太能干了,功劳太大了,皇帝心中自然是难安的。
    骆辰逸暗暗地警告自己,一定要惊醒,万不可尾巴翘起,不知天高地厚,然后被皇帝当成是肥猪一样地宰了。
    所以骆辰逸日后的为官生涯中,虽然屡屡地会有天大的功劳,可不大不小的错误和疏忽也不少,总能让皇帝拿捏住了把柄,省得臣强主弱的情形出现。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西南大军总算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地抵达了南甸。
    兵临城下的南甸人并未慌张,天、朝军队纵然是再如何地能征善战,可说到底也是血肉之躯,谁又比谁能耐多少了?
    反正膨胀的已经觉得自己是银河中心的南甸王不服,天、朝大军来了便来了,又有何惧?
    打便是了!
    不得不说,他这样的心态真心给中原大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象阵啊,牛阵的,反正都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
    好在他们的阵营中秘密武器,虎蹲炮!
    这东西,放上一发,可不管是你的象阵还是牛阵再不然是人的,反正都是鲜血淋漓,断手断脚了!
    几次三番下来,外加上先锋营的机动骚扰,小小的南甸虽然逞着地势之利,可也掩盖不了节节败退的事实。
    南甸王清醒过来之后,急忙地递了国书,要求和。
    然而早就得了皇帝密旨的主帅压根儿就没让这封国书见诸于世,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拿下南甸,这是皇帝的金口玉言,所以干嘛要和谈?
    这次出征,种种的不利,也让兵士上下都憋着一口气,总要将这股子邪火撒出来才行,否则的话,自己这些人,岂不是白跑了这么一趟?
    男儿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想想无数埋骨他乡的将士们,又是胜利在望的大好局面,被主帅忽悠了几句之后,大家顿时热血沸腾,谁还会想着和谈?
    先锋营吃苦受累最多,到时候拿的军功自然是占了大头的,所以便是顾子言,也是一脸的激动,和谈是什么鬼?
    先锋营主动出击,步步推进,后面的大军稳扎稳打,南甸国危险了。
    南甸王其实并不是个怂人,能用美人计算计中原官员的一国之主怎么可能就完全是个怂的?不过是因为之前事情进展的太过顺利了,所以沾沾自喜下,略略地膨胀了些,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罢了。
    可是现在被中原大军如此步步紧逼,他还能继续不清醒了?
    清醒之后的南甸王选择了举国投诚,放弃抵抗的结局,为的便是让中原天师放过无辜可怜的百姓!
    天、朝大军想想这些彪悍的山民,呵呵笑了。
    皇帝已经想好了这些人的去处,每年的河工啊,盐矿等地方都是民力困乏的很,这样的免费劳力,干嘛要浪费?
    所以对于南甸王的装腔作势,众人直接地不予理会。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是臣子能决定的,所以南甸王想投诚就痛快地放弃抵抗,出城投降,不想投诚,那也随他,反正虎尊炮已经架好了,城里头也断了水源,这样一年四季暑热的天气,看你们如何能扛的下去?
    到了最后,南甸王还是选择了出城投降,总不能真的就困死在这孤城里吧?
    富人比穷人,贵族比贫民更害怕失势,死亡,所以西南大军顺利地接管了南甸的都城。
    王旗插上城墙,数万的兵士们的欢呼声,为南甸送葬,也不算是寒酸了。
    民察秋豪,与民无犯之类的训诫只出现在纸页上,众人将能搜刮的基本上都搜刮干净了,不管是男女老少,反正能捆的都捆了,慢慢地押解着队伍回中原去……
    当然,这是皇族而已。
    至于当地的平民百姓们,自然是另有安排的,反正日后这里要成为一个巨大的种植基地,所以这些男女老幼们,自然也是能派上用场的。
    这些事情自然是有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员会出面料理,他们这些粗胚也只配杀人放火,玩口遁实在不大擅长。
    大军获胜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之后,朝野上下震动,人人歌功颂德,陛下英明。
    这样一位开阔进取,可又不失仁义的帝王果然是上苍保佑!
    短短的几日之内,不管是东南西北,各地竟然都有祥瑞出现,更加地令人觉得当今便是天命所归。
    皇帝这一手,玩的简直太漂亮了!
    不管是地涌甘泉还是出现了白色圣鹿,再不然白老虎之类的,反正是各地的督抚人员为了祥瑞一事,也算是令人大开眼界,这脑洞,实在是令骆辰逸这个经过了信息大爆炸的人汗颜。
    人都爱听好话,纵然是圣明的帝王也不例外,所以面对这如山的歌功颂德的折子,皇帝的心情很好,很好。
    皇帝的心情好,大家伙儿的心情自然也好。或者说,朝野上下心情都好。
    毕竟大军返朝,意味着阖家团圆,骆婉慧在小佛堂上了一炷香,将丈夫要回来的好消息报告给了祖母听……
    作者有话要说:  我把骆文远给写死了~
    死了 ~
    死了~

  ☆、第84章

大军回朝,皇帝心中高兴的同时也在发愁,这安乐公已经有了,南甸王要给封个啥?
    安乐公二号?
    他不想被人嘲讽脑子有问题。
    不封公的话封候成不成?
    安乐侯?
    听着倒也不错,皇帝想想每年俸禄银米都要自己出,太高了似乎也不大好,是不是?
    皇帝如此这般地安慰好了自己,南甸王一行人进京之前,事情基本上就已经定下来了,皇帝圣心独断,不管是鸿胪寺还是礼部的官员们也不好太过固执己见,毕竟这位的凶残众人也是有目共睹的。
    自从上皇驾崩之后,再也无人压制的皇帝就彻底地将自己心中的凶兽给释放了出来,越发地膨胀了起来,似乎是想要完成自己一直埋藏在心中的雄心壮志。
    当然,也是一扫前些年的小心翼翼,壮志难酬,展开了手脚开始了各项的改革和仁政。
    大家都能看的出来,皇帝这是被压抑的狠了,所以略略地有些刹不住了。
    好在皇帝如今的这些新政都算是他琢磨了好多年,又仔细地使人完善好了的,好歹不算是乱来,这总算是让众人舒了一口气,好怕这位控制不住自己的麒麟臂,乱来的话就不好了。
    俘虏进京的南甸王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京城,万人空巷的场景也是令人心潮澎湃,国家强大,总比胆战心惊地让人劫掠要来的好。
    连着几年前的茜香国,这竟是第二个被天、朝军队灭了的国家了。
    不管别的,单单是这份儿胜利就让人心情激荡了。
    朝野上下一致歌功颂德,为皇帝送了响亮的马屁。
    检阅了军队,封赏了有功之臣,彰显了国威,看着面如金纸的南甸众人,皇帝的心情更是大好。
    南甸王被封为安乐侯,南甸王比起茜香女王更加倒霉,他的子女也不少,现在被拘禁在了这小小的府邸里,成为了阶下囚。
    这样的日子自然是不大好过,外加上几个子女的明争暗斗,短短一年的时间,安乐候嘎嘣一下没了!
    他没了,皇帝也是大大地松了口气,毕竟和他相比,南甸的几位王子都不过是拔了牙的小崽子,并不会是什么威胁。
    偌大的南甸已经成了罂粟的种植基地,百姓只要能吃饱肚子,谁管眼前的这些东西是不是能害死人,反正他们知道,只要在天地里种上了这种东西,就能从天、朝商人的手中得到粮食,得到盐,茶。
    他们的要求不高,也不在乎南甸的土地上不种植粮食的话,他们永远都要依靠天、朝了。
    有这样远见的人都已经被弄走了,弄不走的直接杀了,驻扎当地的军队接受了这样的上命,自然是不会手软的。
    好在天高皇帝远,这里军队的恶行别人也听不到,无法上大天庭,惹的这些人越发地肆意了。
    所以每过上几年,皇帝就会派了新的将领来,将当地民怨极大的前任给诛杀了,安抚民心,自己也能顺利地接掌大军。
    靠着这样血性手段,南甸成为了皇帝沾满了鲜血的钱袋子。
    皇帝在南甸设立了秘密研究院,各种掺杂了大、烟的各种药丸子,甚至是包括床底之间可以助兴,但是有杀、精效果的这种东西,随着商队,慢慢地开始往各处流散开去。
    尽管皇帝在严苛地控制着不让人将这种东西流进中原,可还是有胆大包天之人,将这种东西带进了中原,不过每次都是尸首异处的下场,这样的几番震慑下来,虽然还是有要钱不要命的,可终究朝廷法度也不是闹着玩儿的,至少表面上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有了南甸的金矿,皇帝的私库更加地丰盈,底气也是十足,更加地不怕什么水灾旱情的,皇帝的日子也是从容了起来。
    当然,国库也日益地丰盈了起来,生怕这些不要脸的东西对着国库下手,皇帝规定了一下,想要找国库借钱也行,不过你得有抵押品,也不能借银超过官员俸禄的十倍。
    这样一来,纵然是官员们怨声载道,可还是不少人为皇帝的举动点赞。
    有了这样的规定,至少能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抑制这样的情况,总不至于和先帝一样,国库的银子都被官员给借走了,他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可是皇帝自己呢?
    紧巴巴地只能开了自己的私库来赈灾,来养病。
    皇帝这样做,也是为太子殿下铺路,相比于先帝,当今果然可以算作是慈父了。
    太子似乎也明白皇父的举动,心中感激不已。
    皇帝父子的日子过得好,并不代表别人的日子也过的好,顾子言是痛并快乐着,自从回京之后,顾子言就落下了一身的毛病,南方的湿潮果然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顾子言膝盖落下了些许的毛病,所以这些日子,各种针灸啊,药物的法子让顾子言吃足了苦头。
    可只要自己露出丁点儿的不情愿来,旁边的一大两小,便用泪汪汪的模样盯着自己,顾子言哪里舍得让她们伤心?
    所以他也只能咬着牙将那些苦的人没了知觉的药给吞下去。
    不过也是因为这种种的缘故,在骆婉慧的精心照顾下,顾子言慢慢地痊愈了,也渐渐地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不过也是因为这次落下的病根儿,使得顾子言早早地就解甲归田,回家抱孙子玩儿去了,也不至于令新帝忌惮。无法领兵上战场厮杀的武将,纵然再声名赫赫,又有何用?
    顾子言也算是完成了祖母当初的期盼,不仅为顾家传宗接代,而且还为顾家培养了两代出色的接班人。
    纵然武将世家没想过要万万年,不过能多延续几代还是好的。
    顾子言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自然是可以含笑九泉了。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骆文远没了,小宋氏本想日后长居杭州的。
    可惜的是,已经做好了回京打算的小夫妻俩却是不同意小宋氏的这个决定。
    父亲已经没了,自己自然是需要好生地奉养母亲的,母亲留在杭州,除了给别人添乱之外,还有什么?剩下的便是让人诟病骆辰逾不孝罢了。
    骆辰逾自然是知道这些族人中,很多人是不待见自己母子二人的,现任的族长大堂兄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面上看不太出来,可自己又不傻,自然是能感受的到的。
    族长和那个的关系比较近,不待见自己,也是能说的过去的。
    外加上他总觉得大哥知道些什么,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
    本来就有心病的骆辰逾更加不可能将老娘一个人留在杭州了,自然是要带着母亲一起回京的。
    夫死从子,小宋氏打小儿也是读着女四书长大的,身为了一家之主的骆辰逾的话,她这个老太婆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
    一家人开始整理行装,奔京城了。
    临出发的前两日,骆辰迅这个当族长的,将自家的堂弟给请了过来,在自己的书房,兄弟二人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反正骆辰逾最后的表情似解脱,似羞愤,反正很是奇怪就对了。
    放下了心事的骆辰逾看着渐渐变小,不大清晰的杭州城,轻轻地舒了口气。
    日后,一家子人消消停停儿地过日子吧,可千万别再折腾了。
    不过对于骆辰逾来说,到了京城之后的生活不仅没有平和下来,反倒是有了更多的麻烦需要自己来应对。
    之前上面有骆文远撑着,不管是好坏,所有的风雨都不用自己来扛,可到了现在呢?
    骆文远没了之后,二房的大事小情都要落在自己身上了,许多没法子在骆辰迈兄弟身上找麻烦的人渐渐地将注意力放在了骆辰逾的身上。
    骆辰逾又有个声名狼藉的岳家,众人出手的同事自然也是不怕皇帝会护着的,所以骆辰逾的日子便越发地艰难了起来。
    可他不过是个小小的侍卫罢了,除了家族恩荫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什么长处了。
    骆辰逾想想自己临上京之前,大哥说的那些话,他也没想着要去求助二哥,只能自己咬牙忍着。
    人都是欺软怕硬的生物,看着他好欺负,自然是越发地要欺负他了,所以骆辰逾的日子越发地难过了。
    等后来骆辰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找茬儿教训了几个侍卫之后,他的日子才好过了些,不过这更让骆辰逾心中沮丧,自己实在是太没用了……
    骆辰逾虽然心中沮丧,可表面上也不想让老母,妻子担忧,所以继续地硬扛着。
    骆家二房如今住的并不是之前官宅,骆文远没了之后,官邸自然是被收回了,若是有功之臣,皇帝也许会额外地赏了这宅子给他的子孙,可惜的是,骆文远本人虽然没有多少的纰漏,可功劳么,倒也不见得。
    反倒是因为他之前的种种嚣张举动,惹的皇帝对于骆文远的印象并不多好。
    所以这宅子自然就收回了。
    后来临上京之前,骆辰逾派了管家上京,让他在长房的帮衬下,置办了如今的这这处宅子。
    文士巷里的四进的大宅子带着小花园子,小宋氏尽管还嫌弃这宅子逼仄狭窄,可也知道,如今的二房今时不同往日,所以她也只能委委屈屈地住进了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