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观园来了个小厨娘-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小厨房,柳眉匆匆去寻了材料来。
      柳母过来看看,好奇地问了一句:“眉儿,你用这个入菜?”
      柳眉点点头,问:“娘,你说好不好?”
      柳母想了想,也点点头,说:“没啥不好的,是个新鲜味儿!来,娘来给你做几件相配的小菜与点心。”
      柳眉大喜,赶紧动手忙碌起来。
      少顷一切搞定,柳眉提着盛有这’秋风起’的食盒,回到秋爽斋。只听见里面宝玉的声音在低声吟诵:“……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柳眉知这是黛玉作的《咏白海棠》,她以前读过很多遍。
      可如今听来,却好似滋味不同。
      柳眉不由得听住了,拎着食盒,立在门边,一点情思,不知飞去了哪里。
      这段时间里,她都强迫自己忙碌起来,不给自己时间,不让自己沉浸在那些她认为不应该有的情绪里,可是此时想来,却终是,无法可解,无人能诉。她终究是一个人。
      只听里头就黛玉的诗夸赞了一阵子,倒是宝钗想了起来,推推探春:“叫个人出去看看,下回宝兄弟的东道是不是就能定下来了。”

      第51章 金菊鲈鱼羹

      一时里头宝钗提醒, 柳眉这才惊起, 连忙提着手中的食盒进厅, 装作没事人儿一样,开口问:“大奶奶、三姑娘, 这’秋风起’, 是搁在这里就好么?”
      秋爽斋中诸位“诗翁”可是刚刚才撂下笔,品评完各自的诗篇。他们听见柳眉说着菜也得了,自是大感好奇,“呼啦”一下,全涌到外头来。
      早先小厨房送来了各人的饭, 此刻兀自放在秋爽斋正厅之中。可各人却更关心的是柳眉手里的食盒。
      柳眉打开食盒,先将第一层里头的东西取了出来。
      只见是一对缠丝白玛瑙碟, 里头分别盛着红菱与鸡头米两样果子,都只用清水煮过,连调味都没得调味,只是摆在那一对碟子里, 颜色鲜亮, 看上去极是明快。
      众人“哦”了一声, 只有宝玉大声赞了一声“好!”
      秋爽斋里的姑娘们都看着宝玉, 宝玉的音量便放小了些, “颜色配得好看……”
      柳眉笑道:“宝二爷,这只是配的几样点心,还没到三姑娘点名做的那道菜呢!”
      宝玉丝毫不觉得尴尬,只冲柳眉笑了笑, 拍着手说:“真的是好香,眉儿,别让我们等了!”
      旁边坐着一直不说话的迎春也道:“确实是香!”
      她坐得离食盒的位置很近。
      探春听了便笑:“看来得赶紧命人包赏金荷包去了。不过,小丫头,你的这菜,可要点题才行,若只是随意两件秋天的食材做来,我可是不认的。”
      柳眉笑笑:“三姑娘,您就瞧着吧!”
      她说着低下头,起开食盒的第二层,将里头一只白瓷绘缠枝青莲的大海碗取了出来。
      里面盛的是一道鱼羹,鱼汤呈浅浅的乳白色,鱼肉片成片,在鱼汤中载沉载浮。最出奇的是,鱼汤上面浮着一层金黄色的花瓣——是秋日里盛放的菊花花瓣。浅白色的汤羹之上,浮着金色的花瓣,鲜明夺目,煞是好看。
      柳眉去取了汤碗来,李纨忙站起来,帮在座之人一起布菜。
      “这是鲈鱼?”探春接了汤碗在手中,用勺拨了拨,闻了闻香气,突然福至心灵,悟了过来。
      柳眉笑着道:“是!”
      她随即开口,简述这道菜的做法:“这是先将鲈鱼剔骨,鱼骨与姜片一道下锅过油,再加冷水,熬出高汤来,再滤去一切杂质。待汤滚开,下鱼片,烫熟,调味,再加入焯烫过的金菊花瓣,就得了。”
      “蕉客无话可说,只能赶紧去包个大的荷包,是也不是?”旁边宝钗尝了一口汤,笑着打趣探春。
      柳眉则悄悄抬眼,望向黛玉。
      黛玉也正捧着一只小瓷碗,品了一小口汤,这时候正抿着嘴,冲柳眉微笑。
      这件事儿,在座就只有黛玉与柳眉两人知道。
      当日在北静别院里,黛玉在北静太妃里,当着柳眉的面儿,讲过那“莼鲈之思”的故事,便是个“秋风起,思及吴中莼鲈,遂辞官返乡”的故事。那天柳眉做过莼菜汤,但遗憾的是没有鲈鱼,只得用当地塘里的鲜鱼做鱼圆来配。
      眼下秋风起,则正是鲈鱼肥美的时候。而柳眉这道羹,也因“莼鲈之思”的典故,紧紧地契合探春那“秋风起”的命题——只可惜这时她又弄不到莼菜了。
      早先黛玉向柳眉使眼色,就是在提醒她这段典故。
      而柳眉,又哪里有不记得的道理。
      旁边惜春看看碗内的花瓣,犹豫了片刻,才尝了一口,问:“这个又是什么典故?”
      黛玉坐在惜春身侧,轻笑了一声,说:“藕榭君难道是忘了,《离骚》里写着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如今可不是晚上?咱们这些诗翁聚在一处,仿屈子之食菊,岂不是妙哉雅极?”
      众人听了,也都觉得有道理,纷纷赞黛玉替柳眉将这道菜解得妙上加妙。
      柳眉却知道,在汤羹里加上这些菊瓣,只需片刻,就可以让鱼汤带上一些清新的花香味。只是花瓣的量不能多,过多则过寒,便不好了。
      一时间众人都尝过了汤,又大多就了此前送来的碧粳米饭与其余几样小菜,将晚饭食毕。
      黛玉见那缠丝白玛瑙碟里盛着的红菱与鸡头米,颜色鲜亮,极是可爱,忍不住伸手,便要取一个来剥。
      柳眉见了连忙道:“林姑娘请放着我来剥。”
      她只黛玉畏寒,红菱鸡头米这样寒凉的小食怕是吃下去会受不住,赶紧从食盒里又取了一道点心出来,放在黛玉手边,说:“这个是小厨房做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姑娘先尝尝这个。红菱与鸡头这两样,有些微寒,一会儿姑娘少尝一点儿。”
      旁边宝钗当即笑着转向宝玉,打趣道:“宝兄弟,要是旁人不说,我只当这丫头是潇湘馆的丫头,谁想得到竟是你怡红院的?”
      宝玉嘻嘻笑道:“如今我也管不着这丫头了,凤姐姐让她在小厨房帮厨,她可不是我院儿里的丫头,她是我们大家的厨娘呢!”
      原本李纨等人确实不知柳眉在小厨房帮厨的事儿,听宝玉这么说,先是感到惊奇,再是赞叹,纷纷觉得柳眉的手艺总算不曾屈才。
      宝钗倒是微敛了笑容。
      她想起几年前在梨香院的时候,越发觉得当时柳眉就是个可造之材,只是那会儿错过了。
      柳眉不说话,也丝毫不露得意之色,只是默默地帮着剥了一大碟的红菱和鸡头,但是放得离黛玉远远的。宝钗看了,更是高看柳眉几分,心里暗暗惋惜。
      最终这道“秋风起”的金菊鲈鱼羹,得了探春赏下的好大一个荷包。柳眉自拿了去交与柳母,另留了一点儿小钱在手里,打算等下回得了材料,做点儿像样的点心拿到怡红院里请众人尝尝,以感谢一下大家伙儿帮着挡住赵姨娘的“解围之恩”。
      可是柳眉却始终没腾出空来。
      第二天柳母就嚷忙不过来,拉柳眉在小厨房帮忙。
      原因无他,史大姑娘史湘云过来贾府,住在蘅芜苑里,而且还提出了——要请贾母赏桂花吃螃蟹。
      这螃蟹宴的准备工作十分繁杂,不过也相当有趣。
      因赏桂吃蟹的地方在大观园内,所以隔天蟹宴备下的东西,大多存在小厨房里,由柳母管着钥匙。
      这下子柳眉可是开了眼界。
      先是酒,薛家送进来四五种好酒,再加上荣府本就有的,零零总总,柳眉根本就认不全。她只能区分出黄酒和白酒,看了一圈之后,想起黛玉,就去问自己娘:“有没有热热的烧酒?”
      柳母笑道:“烧酒略烫一下就行,只消喝下去,身子自然是热乎的。喏,那一坛,是拿合欢花浸的酒。”
      柳眉取了一丁点子尝了一口,却觉得还好,不甚辣口,与那天蒋玉菡提供的烧刀子老白干柔和得多了,但是喝下去之后,正如柳母所说,胸口立即浮起一丝暖意。
      柳眉顿了一会儿,觉得这酒劲儿也不算小,她赶紧走到一旁,用手扇扇面孔,一扭头,正见到身边放着一个木根雕的海碗,里面盛着某种粉末。
      柳眉下意识地探手取了一点出来,凑到鼻端闻闻——很香,菊花香,混着桂花香……柳眉再闻下去,终于发现手里拿的竟然是绿豆面儿,她索性搓了一点儿,送到口中尝尝,很香甜。于是她问:“娘,您用这绿豆面儿,是要做绿豆糕吃么?”
      柳母远远地答道:“放着别动,这是回头大家吃蟹的时候洗手用的。”
      柳眉赶紧停下,不敢再尝了,不过自己也觉得颇好笑。
      再看看厨房里备下的,紫苏、姜醋等都不必说,那巨大个头的蒸笼,也准备下了好几个。
      可是柳母依旧转来转去地发愁,说:“往年吃螃蟹,就是一笼蒸上几十只蟹,大家吃着图个新鲜,就完了。怎么今年偏还要上蟹菜呢?”
      柳眉听得也十分茫然,她明明记得这螃蟹宴,就是现蒸的大螃蟹,一笼一笼地上。府里无论是主子,还是丫鬟仆妇,都是自己掰着吃的。怎么就冒出来蟹菜这一茬儿了呢?
      正想着,林小红过来寻柳眉,见着她,赶紧拉了她的衣袖,径直朝大观园后门去,一面走一面说:“快随我来,我们奶奶急寻你!”
      “什么事?”柳眉不解。
      “明儿的事!”林小红确实有些急切,顾不上多说了,一径将柳眉拉到了凤姐院儿里。
      “你在这儿候着,我去看看奶奶有没有空。”林小红嘱咐一句,撇下柳眉,自去里间寻凤姐儿。
      柳眉独自一个,站在凤姐屋子外头,听见里面林小红低低地在与什么人说话。柳眉的思绪忍不住又放飞起来。
      凤姐这一阵子,事业线应该进展得挺顺逐的吧!听林小红说,如今那鸿顺楼可是日进斗金,京城中的头一块招牌,只不过没有多少人知道幕后主家是凤姐就是了。
      只不过,凤姐本人,却已是有段时间没有在园子里露脸了。
      她不是没有想过来凤姐这里……交流一下,反正世情系统也不在。可是,莫名地,柳眉却觉得,系统虽然不在,她最好也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或许系统是为她好呢?
      柳眉发了很久的呆,林小红才从凤姐房里出来。
      她拉着柳眉,就往凤姐院子外头走。“我们奶奶说了,她怕是不便见你,有什么话就都让我来转告。”
      柳眉听了一震:不止她不能和凤姐直接交流,连凤姐也刻意避免跟她直接交流,中间夹了林小红这个心腹丫头。看来,两边对直接交流这回事儿,都有些忌讳。
      林小红将柳眉拉到僻静处,对柳眉说:“我们奶奶就只有一件吩咐。她说,明儿薛家的厨子也会进来,二太太会让薛家人用大厨房。奶奶就只说,咱们小厨房,可不能教薛家将全部的风头都出了。”
      瞬间,柳眉心头全是问号。
      林小红尴尬地一笑:“我只是个传话的,我也不是太懂!”
      两个小丫头相对静默了一阵,柳眉想到了一个可能,将声音压到最低问出来:“难道是,老太太……不喜薛家风头出得太盛?”
      这荣府里,毕竟姓贾,不姓薛,也不姓王。
      林小红“呵呵”地笑了两声,摇摇头,表示:你问我,我问谁?
      “也罢了,明儿个我们就看着琏二|奶奶的眼色行事罢了!”柳眉叹了口气。
      岂料小红紧跟着接上一句:“别想了,我们奶奶,明儿个,会告病,不出来。”
      柳眉:……

      第52章 桂花螃蟹赏(上)

      柳眉这下子发懵到十分——这是什么情况?
      凤姐既不想让薛家出风头, 自己却又不出面。
      再者, 柳眉明明记得, 原著里记着凤姐吃螃蟹吃得可欢实了,还曾被平儿不小心抹了一腮的蟹黄。少了这样一个妙语如珠的人物, 贾府的蟹宴想必也会失色不少。
      柳眉与林小红两个小丫头商量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林小红只能答应柳眉,有什么消息她会立即送到园子里。而柳眉则先回去,与柳母商量,先定下来明天做哪几道蟹菜再说。
      回到大观园中,柳眉有些心烦意乱, 越性没回小厨房,而是在园中走走, 看看各处的景象。
      她信步走到藕香榭附近,这里视野最好最敞亮,左近又栽了几株桂花,正是适合赏桂的所在。
      果然, 见那藕香榭里, 丫鬟婆子在这里备下了两张竹案。再看一旁, 温酒与烹茶的茶炉子也已经搬到了此处。想必明天这里会有专人守着, 温酒的温酒, 烹茶的烹茶。
      赏桂品蟹的人,面对着眼前的风景,同时可以品尝到现烹的茶水美酒——柳眉自想象一下,也觉得惬意。
      可见这主事之人想得周到。
      柳眉这么想着, 只见宝钗身边的大丫鬟莺儿转了出来,左右看了一遍,觉得颇满意,点点头,又吩咐了几句,这才去了。
      柳眉方才注意到,此间的丫鬟仆妇,不甚眼熟,想来应是蘅芜苑的人,甚至是薛家的人进来帮忙。
      ——这主办螃蟹宴的人,难道不该是史湘云么?柳眉在心里暗自纳闷。
      这次螃蟹宴,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大观园自元春省亲之后的又一件盛事。主办方名义上是史湘云,可是实际上出钱出物出螃蟹的,却是薛宝钗背后的薛家。
      宝钗名义上只说是“帮衬”湘云,可如今看起来,却是大包大揽,在排场上费尽心思,事事周到,处处体贴。到头来,宝钗在贾母等长辈跟前,既显得她贤良友爱,又能博个善于管事理家的美名,一举两得。
      怎么看宝钗都是最终得利的那一方。
      而湘云呢?湘云只是出面请客,可实际什么也没出……不过以如今湘云之窘迫,她也出不了什么,只能平白给个机会给宝钗而已,偏还就此欠下宝钗的人情。
      一想到这儿,柳眉便皱皱眉,心想,史大姑娘唉,秋天到了,进进补,补点儿心眼儿吧!
      她转身便回小厨房。这时候,薛家送螃蟹来的人已经到了,抬了一大篓螃蟹给柳母看过,两下里正要交接。
      “今年夏天热得很,这样大的螃蟹,该挺难得的吧!”
      柳母满面热情,跟薛家的人打招呼。她指着篓里巴掌大的螃蟹,说:“这样一篓,外间可不得十两银子才能得?”
      薛家的仆妇点头笑着说:“可不是?不过这些是自家产业孝敬上来的,所耗终究是有限。”
      那妇人接着说道:“您这儿一篓,大厨房一篓,若是在外头买,少说要二十两银子。您看,都还活的,您要是今晚就刷,可得记着刷完都用绳拴上,否则爬得满地都是。”
      说着,薛家仆妇就起身告辞出去。
      “娘,我打听到了!”柳眉赶紧给柳母说薛家厨子的事儿。
      哪知柳母也开口,“我也打听到了。”
      这母女两个,彼此交换了一下听来的消息。柳眉越听越惊,不由得佩服母亲到底还是人脉熟络,打听到的事儿,比凤姐那儿传出来的,可要多得多了。
      原来明天的蟹宴,用荣府大厨房的,不止是薛家的厨子,还有尤氏等人会将东府的厨子带过来,所以总共算是有三家厨子,在两个地点,一起操持。
      薛家之所以会遣厨子过来做蟹菜,据说乃是因为薛蟠见近来京中酒楼生意火爆,尤其是那等单做上等席面的酒楼,一桌席面能炒到十两二十两,偏还一席难求。薛家便也动意,再加上本来就有本钱,薛家便想着另开一间相似的。
      如今薛家已经物色到了中意的厨子,便想借这蟹宴试一试厨子做出来的口味,中不中京中大户人家的意。因此薛姨妈与王夫人一说,王夫人便点了头,允了明天薛家的厨子用大厨房。
      贾母听了消息,想了想,就点名了宁国府,命尤氏明儿将宁府的厨子也带来。这意思,就仿佛透着点儿不大愿意——至少不想明儿的蟹宴由薛家一边倒地出风头。
      当听到柳母说起酒楼生意那一段,柳眉便在偷偷地咋舌:这不就是在说鸿顺楼么?
      她顺着这思路一一往下想:凤姐开了鸿顺楼,薛家则羡慕鸿顺楼这样的生意,于是乎老薛家自己也想有样学样开一家,所以打算趁明儿个蟹宴的机会,显摆一下自家新聘的厨子——是这样,没毛病!
      看起来,这该是凤姐一个小小的举动在红楼世界里引起的一个小变化。而这变化,最终又反过头来影响到了贾府,影响到了她柳眉。
      柳眉在这儿发呆,柳母却在发愁。
      “眉儿,琏二|奶奶指着咱们别给府里丢份儿,可是听说薛家的厨子是外头聘来的名厨……你说,咱们做什么菜式,才能不那么丢份儿?”
      “娘,以前府里吃蟹的时候,都做些什么菜式呀?”柳眉认为柳母比较有经验。
      “哪里还做什么菜式,螃蟹么,就是蒸,蒸好了,一个大蒸笼扛出去,太太奶奶们吃多少,就拿多少。余下的都还留在蒸笼里。万一要是蒸笼也凉了,就再返上锅蒸热了。其实螃蟹这东西凉,府里都是太太奶奶姑娘们,最多吃上一两个,也就差不多了。”
      柳眉问:“那……若是还剩下螃蟹,做什么呢?”
      “剩下的当天就都得全蒸熟,将螃蟹肉剔出来,加姜末用油炒一遍,然后和上鸡蓉一起,包螃蟹馅儿的小饺子吃。”
      “额……”柳眉记得这个,她也记得贾母对此的评价好像是,“油腻腻的,谁吃那个!”
      “那——”她神叨叨地问母亲,“您打听到薛家的厨子打算做什么了么?”
      柳母嗔了一句,“以为你娘是包打听呀!”
      她郁闷地叹了口气,说:“听说都是大菜,什么干鲍、海参、元贝……总是带了不少金贵的材料进厨房来,好似那薛家得这些东西不要钱似的。”
      “要是明儿个……明儿个给琏二|奶奶丢了颜面,那可怎生是好哟!”柳母叹道。
      这位上任未久的小厨房见习主厨,眼见着就着慌起来——若是这一次搞砸了蟹宴,便是丢了凤姐的脸面。柳母可是记得清楚得很,当初平儿就当面说过,“你是奶奶荐的,若是丢了奶奶的脸,奶奶以后可不敢再用你”这等话。
      “娘,你先别慌,咱们首要的目标,应该先是战胜东府的厨子。”柳眉开始出歪主意安慰自己娘——咱至少不能做垫底的!
      “那也不成啊,刚才你自己也说的,奶奶传下话来,不能教薛家把风头全出了,那意思,可不就是……”
      柳眉一想,也是,回头她们把宁府的厨子给PK下去,却教薛家的厨子拔了头筹,没准凤姐还会更加埋怨她们。
      “娘,咱们先都想想,有什么能出彩的菜式。您在厨房里再翻一翻,看有没有适合搭配螃蟹的材料……该泡的泡,该发的发,先都准备起来。”
      说到材料的时候,柳眉顿了一下,她突然想到了她的系统——眼下世情系统不在线,她连买材料都没地方买了。柳眉沉默了片刻,然后握握拳,决定坚强一点,毕竟她不能事事都依靠系统,她也不想事事都依靠旁人。
      “也只能这样了。”柳母叹息一声,这才想起来,她还要带着人再准备大观园里诸人今晚的饭食。
      待到忙完收拾完,已是星光满天。
      柳眉独自一个,站在小厨房的外头,静静地将她所知的红楼蟹宴从头至尾想了一遍,却也没想出什么格外出彩的菜式,有把握能敌得过外头聘来的专业厨子的。
      柳母却以为她要动身回怡红院去,赶紧取了一只玻璃纸蒙的宫灯出来,交给柳眉,絮絮叨叨地说:“这个是向上夜的婆子借的,亮堂些,眉儿你小心点儿,别往那大石头上走,小心踩到苔上,滑一跤……”
      柳眉听来也觉唠叨,她不是小孩子了,走夜路自然会当心。可是听柳母这般唠叨,心头却是暖的,转头望着自己娘,说:“放心吧,娘!咱们肯定能想出法子来的。”
      柳母伸手拍拍她的头,说:“去吧!别耽搁得太晚,明儿一早上过来娘这儿帮忙!”
      柳眉点点头,提着灯笼,辨清方向,往怡红院过去。
      路上经过蘅芜苑,柳眉见到蘅芜苑灯火通明。柳眉知道那应是湘云与宝钗在连夜拟菊花诗题呢。而宝钗,怕还是要为明儿的蟹宴再做一番事无巨细的准备。
      她提灯往前走。
      经过潇湘馆的时候,柳眉见到潇湘馆黛玉卧房里的灯还亮着,心知黛玉大约是在夜读。
      柳眉其实心中暗暗动过念头,要不要出面问一问黛玉。以黛玉之渊博,或许能为她指点迷津。就如早先在秋爽斋,黛玉一个暗示,她就立即心领神会。黛玉亦能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出言将她做的鱼羹解释得完美。
      可她始终犹豫,黛玉本就需要保养,这等费心劳神之事,她不想贸贸然便麻烦黛玉。
      果然,柳眉刚走出几步,黛玉卧房里的灯就此熄了。柳眉自知黛玉需要早睡,她固然也不愿打扰。
      可是……可是明日的蟹菜怎么办?
      柳眉记起黛玉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她干脆撇开原著,回忆起前人书中所记的那些,有关食蟹的记载。
      袁枚袁老先生?这一位不用说了,从《随园食单》的篇幅就能看出,这位老先生明显爱吃豆腐胜过爱吃蟹。
      抛开袁枚不谈,李渔在《闲情偶寄》里也记过一道蟹菜,她记得是“陆之蕈、水之莼、蟹之黄、鱼之肋”——就是香菇、莼菜、鲈鱼片,一起烧汤,最后上头浇一勺蟹粉,名字叫四美羹,意为网罗天下鲜美之意。
      想到这里,柳眉又郁闷起来——她没有莼菜啊,且又没法儿向系统购买。
      罢了,这个做备选项,实在不行,她看看明早有没有办法,溜出去采买——不过,想着这一点她就觉得憋屈得很,湘云请客,宝钗摆阔,为啥还要她掏体己出去买材料?
      柳眉走出几步,怡红院已在眼前。她手里的灯笼被风吹着晃了晃,柳眉便想,她好歹是一枚穿越党,后世的那些美食,难道就对她没有半点帮助?
      分子料理?还是创意菜?或是后世才有的调味,香辣蟹?咖喱蟹?奶油蟹?……柳眉几乎给自己雷翻了。
      柳眉想了一堆,可到头来,她总隐隐约约地觉得,自己的方向好像不大对——她始终在想,用什么菜式击败外头的专业厨子,可是……她需要这样么?
      回到怡红院,怡红院的熄灯时间显然要晚一些。都到这个点了,怡红院里的大小丫鬟们依旧在说笑嬉闹。
      晴雯在灯下看春燕替她描的花样子,叹着气道:“我叫你描个秀气的纹样,好专门绣在这朵金线芍药边上的,可你给我描一朵牡丹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春燕扁扁嘴,重新又取了样子出来,拿到灯下,准备再描一个交差。
      “哟,柳眉回来了?”春燕扭头瞅瞅柳眉,“什么好事,这么高兴呢?”
      柳眉的确是笑容满面。
      她已经想到了。

      第53章 桂花螃蟹赏(中)

      第二天一清早, 平儿与小红联袂进来大观园, 一面替凤姐视察小厨房的蟹宴准备情况, 一面送进来令柳母心惊胆战的消息。
      “东府的厨子看了,薛家那边准备得挺好。东府厨子已经说了, 凭他们, 万万敌不过的,他们打算平时做点儿啥今天也就做点儿啥。所以奶奶叫我进来,看看你们这里怎么样。”平儿说着,看了看小厨房里一字排开的食材,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平儿姐姐, ”却是柳眉发了话,“今天我们有把握, 不会让薛家的厨子出尽风头。不过,这一定得需要姐姐帮我们一个忙,否则我们是做不到的。”
      平儿望着柳眉,见她这么直白地说话, 忍不住愣了愣。
      柳眉却很坦然:来而不往非礼也, 既然凤姐这方提了要求, 该提供的辅助, 她们就应该提供。
      小红在旁, 轻轻扯了扯平儿的衣角。平儿便点点头,转头再看向柳眉。
      “平儿姐姐,请附耳过来。”柳眉进一步,凑到平儿耳边, 说了一番话。
      平儿听了,转转眼珠,点点头说:“这个容易,你们放心吧!”
      柳眉大喜,柳母则喜忧参半。
      平儿便带着小红转身往外走,走到小厨房门外的时候,她转回头,温和地道:“今天这事儿,看上去不相干,对我们奶奶也挺重要。平儿在此预先谢过柳婶子,婶子万万不要让我们奶奶失望啊!”
      柳母的脸色一下子就更加沉重了。
      柳眉在一旁想,平儿这个人,行事一向温和有礼,可她刚才所说的那一番话,比起凤姐说的那些“直接撵出去”之类的威胁,分量其实并不轻。可见有时这一对主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搭配起来,效果还……蛮好的。
      柳母抖抖索索地看向柳眉,“眉儿,你说的这些,真的行?”
      柳眉笑笑,“娘,都到这田地了,想做别的也来不及了。不如就这么着,把眼下该做的做好。”
      说着,她已经开始在灶下生火,准备给蒸屉上汽。此前她与柳母商量好了,先蒸二十只蟹出来,将蟹黄蟹膏蟹肉一起拆出来做蟹粉。蟹壳蟹爪等则单独取出来熬蟹汁。
      其余的蟹,就等贾母等人进了园子,一起上锅开蒸。
      *
      不多时,贾母一行人便进了大观园。见了藕香榭的地方,贾母便先赞好。湘云见贾母高兴,脸上自觉有光,自然不忘提起宝钗的安排。当着薛姨妈的面,众人自然将宝钗一通好赞。
      一时众人便落座。站在贾母这一席服侍的,就只有李纨一人,凤姐不见踪影。
      贾母叹道:“可惜了,今儿凤丫头说是身子不爽利。这孩子,平素就要强,今日既说了不爽利,想必是真的撑不住。我便命她歇着。”
      说着,贾母转头向邢夫人:“你这做婆婆的,记得去看一回,有没有请大夫,不成就去请王太医去。她们小孩子家不懂事,怕不知道轻重。”
      邢夫人赶紧起身应是,贾母才作罢了。
      平素都是凤姐李纨两个在席旁侍奉,今儿只得李纨一个,席间便沉默得很,众人都闷闷的。
      平儿在李纨身后,悄悄地说:“大奶奶,您需要什么,我来帮您!现蒸好的螃蟹眼下就在外头,您说一声,这就送进来!”
      李纨本是个没多少主意的,旁人有事也不会去找她。她听平儿这么说,转头看看,见湘云正热烈地与宝玉等人说话,当即点头,说:“送进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