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5淘金国度-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你们可以承担的!”
弗莱彻说着便迈着雄健的步伐走出了会场,此时的会场,因为弗莱彻的话已经显得气氛很是凝重了,便是此前口气极为强硬的菲尔似乎也被吓住了,不停的抹着额头。
这时勒布雷耸了耸肩,看着德姆维尔和菲尔等人道:“刚才弗莱彻将军的话你们都听到了,你们生活在阿拉斯加,不是美国,如果你们连这个也分不清,唔,也许已经算是叛国了!如果闹到要出动军队的时候,德姆维尔先生,这个责任的确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承担的,加拿大财团旗下产业并非没有得救的机会,只是你们死抓着不放手罢了,你们还想怎么样,你们有钱起死回生吗,不行!会有人无偿援助你们吗,也不太可能,你们都明白,这世界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你们到底在等什么,我告诉你们,你们的行为极其恶劣,超过数万工人因为你们的恶劣行为在事实上进入失业状态,没有收入,没有工作,随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这个责任你们真的承担的起吗?”
“失业情况并非没有,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没有人失业……”菲尔这时似乎回过神来又要说话了。
这一回却轮到勒布雷拍桌子了,直接对着菲尔道:“菲尔先生,你说话是否要经过一下大脑,若你仍然是这个态度,我不介意让警卫把你扔出会场,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绅士作派,我算是见识了。”
菲尔脸涨得通红,不过最终却没有再说什么话了,闭起了嘴巴,但此时勒布雷却似乎没有多少兴趣了,与柳向荣互相对视一眼,最后对着德姆维尔道:“算了,我说这么多,你们似乎总是不明白,我直接说一下我们的意见吧,德姆维尔先生,按照补充条例,你们已经过了一个月期限了,再这样拖下去,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再拖下去,我敢肯定,你们最后只怕连一毛钱也剩下不了,到时没有人再会愿意接手你们那一块烂摊子,而且根据补充条例,再拖下去,你们的资产只有被强制拍卖这一条路了,到时你们连选择权都没有,这样对你们有好处吗?”
德姆维尔这时恨恨的瞪了一眼菲尔,这些英国佬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很明显,菲尔的话让阿拉斯加军政要员都很不满了。也导致对他们的态度越发强硬,这对十三家族的未来没有丁点好处。
瞪了菲尔一眼,德姆维尔才回头看向勒布雷道:“国务卿先生,请相信我,我们这次既然来了,就是带着诚意来的,不过我希望国家可以给予我们公平的合作环境。”
德姆维尔这句话勒布雷还算中听,毕竟也是自己的同胞,闻言点头道:“你们放心,政府出面,是因为此事涉及到了诸多社会问题,但不表示我们就要直接插手到你们的商业谈判当中,只要你们有诚意,圆满解决此事,政府又岂会随意的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
德姆维尔和摩勒等人都轻吁了一口气,这时柳向荣与勒布雷互相看了一眼,便站起来道:“剩下的事情,当事双方都在这里,谈不谈得成我们不干涉,但我想我还是需要郑重声明一句,德姆维尔先生,你们的行为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这种事情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按照期限,你们也已经超过了一个月的期限,那么我们只能再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后,如果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加拿大财团数万工人仍然处于非正常事实失业状态,我们就将根据这份补充条例,正式启动行政程序,强制接管并拍卖你们的所有产业了,到时你们还能剩下多少,你们将没有选择,只能接受结果!”
柳向荣话说完,便与勒布雷相继起身,离开了会场,将这个会议室留给了吴伯群和德姆维尔等人。
三天!德姆维尔在柳向荣和勒布雷离开后,心里也只能暗叹,说是公平环境,可是因为加拿大财团此前的行为之恶劣,这个公平环境已经不可能完全公平了,最起码,他们目前能够选择的交易对像基本固定了,三天时间只来得及和吴伯群等人合作,想要拉进其他财团一起竞争好抬高价格的打算无疑将要落空,而且只有三天时间,连扯皮抬价的时间都不足了。
看来只能在这种看似公平的环境下尽量争取最好的结果了!
其他家族的负责人也都低下了头,三天之后,加拿大财团十三家族是肯定会不复存在了。
第574章 一道闪电
1930年1月6日,在经济危机影响中目前阿拉斯加受创最为严重的加拿大财团终于不复存在,或者说换了一批掌控者。
就在这一天,吴伯群,鲍尔·德马雷,贺林昌、欧文斯、钱国顺组成的联合并购团与十三家族达成协议。
联合并购团以总价一亿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加拿大财团旗下所有产业和资本权益,包括皇蒙银行,皇蒙酒店,圣劳伦斯商业集团在内。当然其所有债务也将完全由联合并购团承担,实际上联合并购团想要让这些新产业完全归属他们并进入良好运转状态,起码还需要注入八亿阿元。
而对于十三家族来说,一亿阿元,十三家族平一家连一千万资产都不到了,仅仅几个月时间,就是从天下掉落地下,产业没有了,资本也是十不存一,加拿大财团自然是烟消云散。
不过相比来说,有这一亿阿元,十三家族好歹还是没有变成穷光蛋,他们也没有吃亏,转给联合并购团的资产中除了目前还套在美国股市当中的一些股票,其他大部分资产实际上都早已经抵押给银行,即便全部变现都不一定可以偿还银行债务,至于在美国股市的股票,既然套牢,就算割肉甩出,怕也不可能再收回一亿阿元了。现在他们能够拿到这一亿阿元现金,基本上可以保证十三家族还能处于有钱阶层当中。
而加拿大财团实际上改头换面分成为了两大财团,一个是以鲍尔·德马雷和贺林昌为首以美洲银行为核心组成的美洲财团,另一个则是吴氏家族与欧文斯,钱国顺以皇蒙银行为核心组成的皇蒙财团。但因为这两大财团是联合并购原加拿大财团十三家族的产业,目前在皇蒙银行及皇家酒店等其他原加拿大财团所属产业中都互有股份,还未完全割裂,因此在外界,仍有许多人直接将这两大财团并称为新的加拿大财团,加拿大财团尚未成为历史名词。
当然即便这样,这个加拿大财团也已经不是以前的加拿大财团了,至少其加起来的总实力比以前的加拿大财团还要强上许多,而且主导的也不是英法后裔了,而是换成了唐人占主导地位,这倒是与全国民族结构组成极为相符了。
在这次并购后,吴氏家族即和欧文斯,钱国顺联合全国十余家中小富豪共组了皇蒙银行公司,并以这个银行持股公司在皇蒙银行实现控股地位,而德马雷和贺林昌则以美洲银行融资吞下了皇家酒店、圣劳伦斯商业集团在内的其他加拿大财团产业,基本上算是对半分,皇蒙财团和美洲财团的基本实力,内部工商金融实力至此也都相差无比,即便分开来,也算得上是大型财团了,若合在一起计算,已经足以超越原来的加拿大财团和育空财团,跃居阿拉斯加第二大财团,当然这仍然是一个极为松散的财团。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一解决,原本因皇家酒店等产业停业的原因而造成的多达数万人失业的严峻形势得己缓解,皇蒙银行结束托管彻底回复稳定,整个加拿大地区的社会形势也都回逐渐恢复,似乎天空放晴,一切阴云都随着这次并购而消散。可算皆大欢喜。
嗯,当然也有不欢喜的。
“菲尔家族,博格特家族,勒戈夫家族,弗朗斯家族,贝里家族以及哈特家族都已经陆续迁离蒙特利尔,其中菲尔家族,勒戈夫家族迁往了美国,博格特家族回到了法国巴黎,弗朗斯家族则迁回了法国马赛,贝里家族则迁到了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另外摩勒、杜拉斯家族等几个家族似乎也有了迁离的打算,估计十三家族最终留下来的只有德姆维尔和弗里曼两个家族了。”
刚从蒙特利尔返回的勒布雷摇头苦笑道:“这对我们阿拉斯加的声誉有一定影响,现在已经有国外甚至也有国内报纸批评我们是在打压异己,甚至英美报纸认为我们是在实行社会主义集权制度,认为阿拉政府违宪操作,干涉私人资本运营,这对阿拉斯加的投资环境也同样会有一定影响。”
叶枫却摆了摆手道:“离开就离开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们去吧,留在这里也没见他们对阿拉斯加做出多大的贡献,反而浪费我们无数的脑细胞给他们收拾烂摊子,至于所谓的影响,也由得他们去说,什么才是事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制度和做法都不一定会让所有人满意的,我们要保证的只能是让我们自己的国民满意,让大多数国民满意,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问心无愧!”
“说起来,十三家族这一次也确实没剩下什么了,而且可说脸面尽失,他们离开也情有可原,只是德姆维尔和弗里曼为何不打算离开?我倒是很好奇,说起来,德姆维尔在此次危机中是十三家族中损失仅次于哈特家族的,偿还一些私人债务后其家产现在怕是连一千万都不到了吧,至于弗里曼家族,这好像一直是排在倒数的,实力最多是比排名最后的贝里家族强上那么一点吧,他们现在还有多少家产?怕是最多只能算是百万富翁了吧,这样的老牌家族可都是人丁众多的,百万家产在别人眼里是很多,但放在这种大家族身上,坐吃山空,不过一两年就足以花完了。”
也是刚从华侨城回来不久的李成玉笑着问道。
勒布雷呵呵笑道:“他们想走也难啊,德姆维尔家族实际上是法国德姆维尔家族的分支,而且是一个旁支,以前就是不受家族待见才移民到了加拿大自治领,现在估计是没脸回去了,而弗里曼家族家产虽然不多,但他的人丁也实在兴旺,移民到加拿大地区超过两百年,整个家族要供养的人口超过三十多人,若要迁移,只怕光是这些人的迁移费用就足以把这剩下的百万家产花个精光了,还不如留在已经习惯了的蒙特利尔更有可能维持下去。”
“看来十三家族现在的处境还真是有够差劲的了,难怪其他家族都忙着迁移,估计是怕我们再继续‘打压’他们吧!”高尔察克闻言微笑道。
叶枫却叹了一口气道:“这怪得谁来,我们是真的在打压他们吗?不见得吧,若不是我们现在出手,他们坐等下去,结果只会更惨,要知道若论真实财力,他们实际上已经是穷光蛋了,他们现在那些钱纯粹是卖招牌得来的。只要他们人还在,肯用心,遵纪守法努力经营赚钱,也总有一天能够重新崛起,若仍然摆贵族作派,就算最后真的没落下去,那也是咎由自取。说起来,他们总还是百万富翁,还有庄园、有农场。比普通人的基础要强上很多了,他们没有资格抱怨什么!”
勒布雷等人都缓缓点头,深以为然。
叶枫这时拿过桌上的文件道:“这些事情已经轮不到我们操心了,我们还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吧!”
说着便抬头看向高尔察克道:“亚历山大,你身兼灾救委的主任,这头一项工作就要你来抓了,明日我会提请国会通过紧急救助法,按照社会保险帐号和户籍双向认定,登记需救助贫困人口和失业人口。主要是粮食、衣物和住所!”
高尔察克做为副总统还直接身兼两职,一是海外领地和侨务委员会主任,一是灾害防治与救助委员会主任,灾救工作本就是他的正管,听了叶枫的话当然不会拒绝。
“衣物还好办,毕竟我们阿拉斯加还没有损失到美国人那种地步,再穷的人,基本的衣物还是能够保证,就算要救济,衣物通过各地捐助也能解决了,住所嘛,主要是涉及到失业人口因为没有工作,无法偿付住房贷款而丧失房屋所有权,这一点将会有金融法案的房贷系统解决,粮食呢,这怎么办,相对来说,这是最迫切需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光是国民和公益机构捐助肯定不够。”
叶枫这时呵呵一笑,看了看农业部长兼国家粮食局局长柴凤鸣道:“这事,你找凤鸣就行,凤鸣,这几年我们屯积的粮食现在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用不着再去临时收购,国家粮仓有大把的粮食。”
柴凤鸣这时心里一动,想起当初叶枫要求他以稳定价格为由,大肆收购各大农场和农民手里的剩余粮食,导致国家粮仓屯积了大量粮食却无法消化,但现在看来,这只怕也是早有所谋,总统怕是早就算好了这一天了。果然是先见之明啊。
不过柴凤鸣考虑了一下,又有些犹豫的道:“总统,目前我们的失业人口大约在两百万人左右,相比美国不算多,但相比其他国家,我们算是多了,加上一些生活已经极度困难的贫民,需要救济的约在三百万人左右,短时间没有问题,但长时期下去,这样免费救助,再多的粮食也不够用,这些粮食可都是花了不少钱收购的,有一部分还是以前与苏联交易时以相比现在来说,属于高价兑换的粮食,这一免费发放,等于国家需要承担超过数十亿损失啊。”
叶枫却呵呵一笑,又拿过办公桌上一份厚厚的文件扬了扬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接下来还会有其他法案来解决这些问题,救济不可能一直这样免费下去,每个失业人口只能享受三个月免费救济,三个月后,他必须参加劳动,以工代赈的方式来取得救助,等各大工程和其他以工代赈项目上马,粮食还是免费提供,但工资肯定不会是全额,这样算下来,其实等于是国家聘请了许多相比以前廉价的多的工人,这些粮食费用算起来并没有亏损。”
“以工代赈?这倒是一个好办法,既能缓解失业人口的严峻形势,又能解决失业人口的生计问题,还能以低工资完成许多工程建设,一部分工资也可以作为詹家费提供给他们的家人,继而还是会投入到消费当中,又可以成为提升消费的引动水。嗯,这的确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而且这样一来总比纯领救济来得有尊严的多,相信那些失业民众都会欢迎这个举措。”高尔察克闻言大点其头。
叶枫微微一笑,然后又看向柴凤鸣道:“其实还可以继续对过剩粮食进行收购,一方面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阶层的基本生存,另一方面我相信这项计划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现在经济危机的规模而论,只怕三五年内都不定能够回复到此前的水平,甚至进一步恶化,以工代赈的方式肯定不会只是用于一时,国家投入资金收购粮食,然后实际上以工资的一部分发放到参与工赈的人口手里,这不算是免费,国家也不会亏损。就算亏损,也比纯救济好上许多。”
柴凤鸣马上点头道:“嗯,好,这件事情,我会密切关注的。其实就算经济好转,我们现在收购粮食也没有多大害处,毕竟按照我们的计划,接下来还有许多其他大型工程项目要上马了,这里面需要的工人可不少,一日三餐的消耗同样惊人,现在的粮价很便宜,我相信差不多要探底了,收到手里亏不了多少。若经济好转,现在低价购粮,未来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呢。”
叶枫哈哈一笑道:“赚不赚先不说,起码保证我们的国民不会为温饱而发愁,从美国赚来二百多亿美金,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1930年1月10月,阿拉斯加国会通过国家紧急救助法,通过国家灾救委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省市,国家粮食局一个月之内将数十万吨粮食运出粮库,通过铁路公路紧急运往全国各地,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加拿大地区,中南地区和北卑诗,育空,河北,河南四省在一个月内,因失业工人引起的动荡开始得到彻底缓解,铁路,公路也出乎意料的出现了超乎寻常的繁忙局面。若不是人人都知道现在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只怕还会以为是要打仗了。
当然国家的动作不可能只有这么简单的一项,实际上紧急救助法规定的是失业人口仅能享受三个月的免费救济,在三个月内,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可凭社会保险帐号到灾救委设立的救济地点免费领取粮食、衣物等救济物资,但三个月后的救济对身体健康,年纪在十八岁至六十岁的成年男女将不会再是免费的,他们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至于参加何种劳动,在紧急救助法出台后的第二个月也正式出台。
2月10日至3月10日,两个月之内,叶枫又向国会陆续提交多项法案,涉及金融,外贸,货币,证券,以工代赈,失业救助,贫困援助,法律援助,行政监督,赈济物资资金监管等各个方面,并无一例外在国会获得高票通过。
这些法案中,第一个法案,是直接针对引发经济危机的金融行业而去的。这份法案被称为《阿拉斯加金融调整法》,因为是由财政部长席尔瓦首先提出来的,所以这份法案也被称做《席尔瓦法案》。
席尔瓦法案有四大措施计二十余条主要条款,涉及银行,投资机构,证券,货币等几乎所有与金融行业相当的调整办法。
其中第一大措施是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力图让银行系统真正撑过这场危机,并力图让国家政府开始面管理与改革金融制度。
阿拉斯加的银行系统经过此前一番整合,远比美国银行系统的基础稳固许多,银行数量由以前的三万多家压缩到不过五千余家,且其中除了一些太过偏远城镇的小银行外,其他银行九成九都已经是银联机构成员行,每家银行净资产基本上都在千万以上,在这场经济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远不如美国银行大,加上国家此前紧急调停了百亿以上资金借支给一些受到挤兑冲击的银行渡过第一波危机,包括皇蒙银行,黄金溪银行这种超大银行都安然渡过了第一波严重危机,所以最终除了一少部分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的银行,绝大部分的银行都已经基本避过了这一波危机。
但是这些银行之所以渡过危机,主要还是在于国家政府和储备银行紧急调用了上百亿在美国获利资金才得以完成,在实际上来说,在这种规模的危机冲击下,再强大的银行也可能受到损失甚至被迫饮歇业倒闭。
现在这一波危机渡过去了,下一波呢,至少叶枫知道,危机还不算完,实际上危机才刚刚开始,后世的大萧条可不只是这么简单的,整整影响全球经济上十年才逐渐恢复,那么危机又怎么可能只有这一波呢。而国家资金不可能一直借支给各银行,这些资金实际上在银行系统逐渐稳定后就已经陆续调回。国家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所以想要真正让银行系统挺过经济危机,渡过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必须再次加强国家对银行系统的管理,并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必须进一步明晰银行系统与投资机构、证券投机市场之间的关系,并缓解货币紧张局面。
因此席尔瓦法案的第一大措施简而言之就是国家政府加大介入金融市场的整顿力度。
首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该法案规定由财政部委托并监管,国家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并授权国家储备银行改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出现危机的银行提供流动资金,而不再是无息借支了。同时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该法案严格规定由财政部加强对银行系统的管理,并由金证委监督银行的资产清查。财政部根据要求将采取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逐步淘汰、并购无偿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的做法进一步加强银行间的整合。
第二大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加强阿拉斯加对外经济地位的活动。
该法案规定,从3月10日起阿拉斯加将全面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并宣布阿元停止兑换黄金,同时阿拉斯加元与黄金脱勾,放弃金本位制;要求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同时国家将再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50亿阿元纸币,并使阿元再度贬值25%。通过阿元贬值,可以达到加强了阿拉斯加商品对外贸易的竞争能力。
这一措施当中,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备黄金等等其实在阿拉斯加早就有相关禁令,但这些禁令中还有许多可以钻空子的地方,这一次不过是借着金融整顿重申该法令,并制定更为严格的处罚措施,让这些禁令真正起到最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最为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阿元与黄金脱勾,废除金本位制,黄金成为完全的贵重储备价值品,为国家货币的准备金,以保证货币的坚挺,但与黄金汇率脱勾,废除金本位在阿拉斯加却是头一遭,虽然这个世界上,自一战过后,不少国家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制早已经开始崩溃,像英镑就早已经废弃了金本位制。
但此前全球另两大主要货币即美金和阿元都还在实行金本位制,货币与黄金实行固定比价,金本位制仍是世界上主要的货币制度之一,而阿元与黄金汇率脱勾,实际上就正式宣告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第三大措施针对的是证券投机市场。并附加了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银行与证券资金往来监管法三大附属条款,通过这三大附属条款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投机机构的改革和监管。这些法案对于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各项公报,信息披露,各投资机构的内部交易监管等各方面都有了严格要求,力图在金证委监管下,通过对上市公司,证券交易的信息透明化运作来减少单纯的暗地投机行为。
第四大措施是为挽救房屋贷款系统,保障民众住房基本条件而制定的。
该法案规定在两个月内,阿拉斯加将设立房主贷款公司,隶属财政部直接管理,金证委实际监管,由国家储备银行直接负责领导操作。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贫困国民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此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房贷公司直接提供贷款给有房贷压力的住户,向这类住户提供为期30年的固定利率房贷;二是以折价20%方式向贷款机构购买房贷,透过发行债券和贷款机构交换账上的不良贷款,再以更优惠的方式将贷款再度贷放出去。
不过相比历史上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实施的紧急银行法,阿拉斯加的这项金融调整法有一定相似度,但却有三个明显的区别,其一是罗斯福的紧急银行法采用了停业三日,然后由财政部清查资产,进行审核并颁发许可证的制度,让已经停处于事实停业或倒闭状态的银行重新开业,要知道历史上美国实施紧急银行法的时候,美国实际上已经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了,支票都已经无法兑换。
最终罗斯福政府实施紧急银行法,让原本两万五千多家银行淘汰了一万多家,几乎过半,这个紧急银行法虽然算是成功,但实际上这一淘汰,受到影响的、受到损失的美国民众不知道有多少。而阿拉斯加得益于此前的整顿,因为没有多少家银行处于停业或无法营业的地步,自然不需要实施这种极端措施。
第二个明显区别就是美国紧急银行法要求从此将美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不允许商业银行利用公众存款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但这条法令虽然一度是认为成功的,但实际上对于银行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到了后世,这条法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因为使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不但没有让银行规避风险,反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因为当银行不能多业经营时,其风险分散的能力就受到了抑制。特别是后世进入70年代以来,美国分业制度极为盛行,有人再次以此为例来攻击该法令禁止分业的措施。
因为分业的后果实际上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因为不能互相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导致两大类银行不得不在法令允许的范围内寻求机会,那就是在不违背法令的情况下寻找空子发行大量的金融衍生品,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谋求利益最大化,其后果,只要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知道。
当然,时移事易,并非说这个法令就是完全不对的,在后世学界也只是毁誉参半,对此并非完全否定的。至少这个法令在当时来说可以最大限度的让美国银行规避风险,使大部分商业银行无法进入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让股市等投机行为得到了更多的抑制。至于后来那些钻空子的表现,名为分业制度下的被迫行为,但实际上在资本家逐利心态下,即便没有分业,在利益驱使下同样有人会去绞尽脑汁却寻找法律空子,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利用手上的公众存款去谋求更大利益。
所以严格来说,这个法令放在不同的时期,是有着不同的作用的,在美国实际这项法令时,是合适的。
而之所以叶枫没有在现在的阿拉斯加采用这个方法,让阿拉斯加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是因为目前阿拉斯加根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区分,在阿拉斯加只有三种银行,一种是政策性银行,这样的银行只有一家,即国家储备银行,即不以商业运营盈利为第一目标,同时担负一定的行政功能。
第二种就是为数众多的,以盈利为第一目的商业银行,阿拉斯加绝大部分银行都属于这一种,不管是国营,私有,还是公私资本都有,只要他们是商业运营,以盈利为目的银行那就归于此类。像联合银行、阿拉斯加银行,皇蒙银行,黄金溪银行都属此类,包括国民投资银行这样带有投资字样的银行实际上都仍然是遵循商业银行操作方式运营的银行。
第三种数量相当少,这种银行被称为公益性银行,实际上这类在阿拉斯加是一个另类,这种银行在阿拉斯加也只有相当可怜的两家,一家就是著名的创业银行,另一家是兴起于1920年后亚洲省市大开发时期的农民互助银行。
这两家银行之所以被形容为异类,是因为这两家银行所采用的经营手法很不正规,即与大部分银行的操作方法都不相同,这两家银行一般来说很少贷出单笔大额资金,简而言之就是钱少量多,像创业银行,他实际上是以那些新兴创业者为目标群体,申请贷款者,一般来说能否成功,不是看他是否有抵押、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银行是否发放贷款的唯一评判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申请贷款时提交的创业报告,假如银行评审认为有价值,那就有可能获得贷款,而且到底贷到多少也是以创业银行内部严格评估后决定的,不是说你想贷多少就贷多少。银行会以你这个项目最终所需资金来进行评判。一般来说,这种初始创业规模肯定都不会太多,所需资金自然也就不会太过惊人。
严格来说这种操作方法跟创业基金差不多,但有一个根本性区别,就是创业基金会采用参股或控股方式直接投入资金,或者为项目申请人提供商业银行贷款担保,在这些创业者发展起来之后,创业基金可以凭借在该新兴企业中卖出这些股份获利,也可以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