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良辰-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心中的火山喷薄而出,滚烫的怒焰在胸口燃烧,若不是两位暗使御司的人按住他的肩膀,秦元君几乎控制不住自己冲上前去,提着宣德帝的领子质问他:你可是温良辰的舅舅啊,为什么你要杀她?

“皇儿,你要知道,在我们皇家,子嗣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女人还可以再有。你且放心,朕的皇长孙,朕会亲自抚养他。”宣德帝表情平静,不痛不痒地说道。

无论是曹皇后,还是温良辰,甚至是曹太后,得知仁宗皇帝死亡真相之人,都得去死,他要将他们所有人,亲手送入地狱。

他双眼微眯,嘴唇勾起,心情异常地愉悦,死了一个曹皇后,现在在死一个温良辰,便只剩下曹太后这个老不休了。

“常喜,给朕上点心。”儿媳妇难产,宣德帝居然还有心情吃点心,常喜颇为无语,却只好下去传达皇命。

秦元君当场怒极攻心,心中不禁破口大骂宣德帝起来。

母亲难产而死,要孩子何用?

儿时的悲惨日子一幕幕重新浮现在他眼前,和亲王妃扭曲的脸从黑暗中出现,那被遗忘的诅咒之声,如同噩梦般在耳畔回响起来。

“秦元君,我咒你从今往后众叛亲离一世凄凉,痛失所爱沦为孤家寡人……咒你想活不成想死不成,死无葬身之地……”

他从来不将和亲王妃的诅咒放在心上,可在这时,她的诅咒却诡异地应验,让秦元君神智不清,忘了回答宣德帝的问话。

他咬牙切齿地想道,该死的女人,你折磨了我十多年,连死也不愿意放过我?

“不,我不能被你打败,你只是个死人罢了。”

秦元君喉头一甜,满嘴的腥味刺激他重新冷静下来。

“良辰还等着我救她,不到最后一刻,我不能认输。”秦元君在心中喃喃,他霍地抬起头,望向如今唯一能行动的常喜,暗暗朝他使了一个眼色。

常喜心脏骤然一跳,惊恐地看向宣德帝,还好宣德帝正在关心温良辰的情况,没空理会他这个小太监。

常喜心中道,此时情况紧急,秦元君是打算动用他这枚最后的底牌?

只期待宣德帝不要发现他的背叛,否则,他便和太子妃一样活不成了。不过,想想自己全家都把控在秦元君手里,常喜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立即转头开始行动。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托盘,慢慢将其交至一名宦官手中,小心翼翼在对方手背上写了一个字。

秦元君心中明了,常喜这是豁出性命了。

消息送出去之后,秦元君心中稍定,胸口的怒火也暂时被平息下去。他忍住恶心,开始与宣德帝慢慢周旋,哄得宣德帝眉开眼笑。

秦元君面戴笑容,心中却在滴血,温良辰的每一寸的痛苦,他都能感同身受,若不是抱有对救兵的期待,他当场便要宫变篡位给宣德帝看。

伴随着宣德帝身体的恶化,秦元君早早便开始准备登基事宜,他和温良辰在宫里宫外布下的组织和人手,已经有与宣德帝一战之力。他有谋权篡位的实力,却没有这样的心思,毕竟,他想通过正道得来皇位,而不是见不得人的鬼蜮伎俩。

其实,他对于他这位父皇虽有不满,但学不来宣德帝的心狠手辣,做出亲手弑父这般大逆不道之事,可是,宣德帝如今的行为和态度,却是生生将他推向绝路。

秦元君呼吸不稳,目眦欲裂,心底更是恨意满满,宣德帝这是在逼他弑父,逼他造反。此时,他和宣德帝那所剩不多的父子之情,早已破碎得连渣滓都不剩。

既然你不义,我为何要持仁?

“西太后娘娘驾到……”正在此时,秦元君请来的救兵——李太后到了。

宣德帝突然站起身,露出十分意外的惊讶表情。

“哀家的外孙女,哀家的外孙女怎样了?”李太后被殷女官扶进门,便开始焦急地询问温良辰的情况。

宣德帝上前两步,接过李太后的双手,不悦地问道:“母亲,方才西宫传讯,说您身子不适,为何您又突然过来了?”

言毕,他狠狠地剜了殷女官一眼,殷女官吓得面色一白,急忙垂下头去。

李太后癔症如今已经基本痊愈,宣德帝为了让李太后安心,特地吩咐人殷女官扣下药,好让李太后感觉不适,休养在宫中,无暇过来督促温良辰生产。

谁料李太后又转醒过来,大有一副力保温良辰无恙的架势,让宣德帝大为头痛。

“哀家要进去看外孙女,你们都给哀家让开。”李太后推开宣德帝的手,焦急地望向内殿,“你们扶哀家进去!”

宣德帝往右一步,挡在李太后身前,状似孝顺地道:“母后年纪已大,又身体抱恙,产房之地脏污,怕是会冲撞您老人家,有太医在,母后回宫休息罢。”

李太后许久不理会宫内事,但对宫里人的心思门儿清,宣德帝一开口,她便明白宣德帝之意,心头大为火起,向来温顺的李太后,突然暴跳如雷,指着宣德帝鼻子骂道:“良辰是你的儿媳妇,更是你死去妹妹的女儿!你这个狠心的舅舅,你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危险,哀家可做不到!”

骂完这几句之后,没等宣德帝从震惊中回过神,李太后已经冲了进去,暗使御司的人平时再如何横行霸道,却也不敢拦太后娘娘,只能任由她扬长而去。

被生母训斥一顿的宣德帝,此时的脸色变幻莫测,一阵青一阵白,看起来已濒临暴怒边缘。

周围的宦官和宫女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唯恐一个不小心,惹下杀身之祸来。

秦元君默默垂下头,藏在袖中的拳头悄然捏紧,他暗暗下定决心,只要温良辰能平安度过这一劫,他一定,一定不会放过宣德帝!

在李太后进去不久后,殿内突然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秦元君身体猛地一松,感觉这道尖锐刺耳的声音,是那般地动听,犹如最美好的天籁。

“回、回禀陛下,太子妃和皇长女母女平安!”

☆、第132章 秦丹阳

东宫皇长孙女出世的喜讯;立即传遍整个皇宫;席卷至宫外。

宫外闻讯的新晋外公温驸马,激动得热泪盈眶,连给襄城公主烧了几柱香,嘴里连连道女儿身体平安,才是最为紧要之事。

温府因在老太太和温大太太孝期,对于温良辰产女的喜事并未大肆铺张,丧妻的温大老爷叹了一口气,抚须沉吟道:“太子妃诞下皇长孙女,可惜咱们温府正在孝期,今后这三年;便得全靠太子殿下支撑了。”

升为外公的温驸马这才冷静下来,温良辰生的是女儿;他不介意,不代表宣德帝和臣子们不介意。

温家老太太去世,温大老爷和温仪华二人从朝中退下回家守孝,让东宫陷入无妻族支撑的境地,谁料这一次,温良辰又生了个女儿,恐怕东宫的形势,会比从前变得更加艰难。

温驸马抹了一把脸,唉声叹气道:“亏得大哥提醒我,否则我真要乐坏了。在我眼里,孙女和孙儿又有甚么区别?皇家真不是个好去处。”

“李太后年纪偏大,无暇顾及太子妃,我去给卫家去信,让卫贵妃娘娘在宫里帮忙看顾着。”温大老爷郑重地道。

温驸马无奈地松松肩膀,心中萌生出浓浓的失落之感。

“多谢大哥了。”温驸马诚恳地道。都他这个做外公的实在太没本事,只能在家干着急,就连一同在家赋闲的温大老爷,都比他要有用许多。

“四弟何必客气,你我本是一家。咱们老温家三年后复出,还全得看太子和太子妃。”温大老爷苦笑一声,下面的话自然不必再提,若温良辰太子妃地位不稳,三年过后,温家基本上全部玩完。

事实证明,温驸马的担心是有一定的道理,听见宫女传讯温良辰生了个女儿,宣德帝的脸当场便垮了下来。

“朕还有要事,便先离去了,母后您操劳过度,切记回储秀宫休息。”宣德帝不仅没有抱养皇长孙女的兴趣,这会儿连看都不想看一眼,他冷冷地瞥了朱红色的大门一眼,愤愤不平地拂袖离去。

宣德帝的愤然离开,让秦元君松了一口气。他没空管宣德帝态度如何,也未曾关注自己的女儿是否被洗干净,他直接迈步进门,往温良辰床榻奔去。

此时,温良辰已经被洗漱干净,被褥也全换上新的,即便如此,空气中依然飘着一股浓郁的血腥味,让秦元君大为皱眉。

“你们赶紧换上熏香,这气味怪难受,太子妃刚刚生产完,你们得照顾得精细些。”秦元君吩咐道。

温良辰面无血色,早已累瘫平躺下,秦元君小心翼翼的坐在榻沿,轻轻地握住她的手。

感觉到手掌的温暖,温良辰睫毛微动,慢慢睁开眼睛,待分辨清楚眼前之人时,她唤道:“……元君?”

“我在。”秦元君抓着她的手,贴在自己的脸颊旁,眼神温柔,脸上写满心疼。

秦元君不禁哽咽道:“你辛苦了。”

方才生产的惊险和痛苦,都因他这一句话,变得值得而有意义。

温良辰微微一笑,却发现他神情憔悴,下巴上也长了粗糙的胡茬,她微微蹙起眉头,正想开口说话,却被秦元君打断:“你先休息,一切都有我。”

这时,李太后抱着襁褓过来了,温良辰急忙侧过头,李太后朝她一点头,笑道:“不必对哀家言谢,你保重身子,便是对哀家的感谢啦。良辰你看看,小丫头真是可爱,和你小时候真像。”

方才小丫头片子喊声震天,差点没掀翻光大殿的屋顶,在水里张牙舞爪,溅得嬷嬷们一身水,后来,被众人舒舒服服收拾一顿后,她又开始懂得享受,现下正满足地闭上眼睛,躺在李太后的臂弯中,睡得如同一只乖顺的小兽。

秦元君立即起身,“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结结实实给李太后磕了三个响头,李太后吓了一跳,忙道:“你这孩子,这是在做什么?”

“多谢皇祖母救命之恩,大恩大德,孙儿无以为报,请皇祖母收下孙儿的感谢罢。”秦元君握紧双拳,激动地说道。

李太后将襁褓小心翼翼交给乳娘,亲自过来虚扶秦元君,说道:“你这实心眼儿的孩子,你和良辰都是哀家的心肝儿,你们之事,便是哀家之事,若你们有事,哀家就算豁出这条性命,也要助你们平安。”

秦元君垂下头去,咬牙道:“皇祖母身体抱恙,如今一切平稳,皇祖母回去歇息罢,再劳烦您老人家,孙儿便要过意不去了。”

“你们一个二个都赶我回去,好罢,那我回去了。”李太后扶着殷女官的手,恋恋不舍地看了襁褓中小婴儿一眼,终于迈着小碎步,颤颤巍巍地离开了。

听李太后和秦元君的对话,温良辰直觉有些不对,却又无精力去多想,她转过头,看向身边女儿安静的睡颜,逐渐失去意识,沉沉睡去。

宣德帝没有意向给皇长孙女取名,最后,还是秦元君请动李太后开下金口,将自家闺女的芳名定了下来。

因温良辰封号为朝阳,来源于“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李太后觉得此寓意不错,取温良辰封号中的“阳”字,为皇长孙女取名为“丹阳”。

丹阳,便是丹凤朝阳,恰好继承其母封号的美好寓意。

即便秦丹阳定下姓名,依然不被其皇祖父所喜,听闻秦丹阳之名,宣德帝十分不给面子地一哂,不阴不阳地道:“是个女儿家,就该好生守妇道过日子,取这样一个名儿,是想要如何?”

在宣德帝心目中,唯有孙子才是真龙的子嗣,秦丹阳之名寓意凤凰,实乃不祥。

其实,在他的心中的深处,隐隐有对襄城公主不满。当年仁宗皇帝宠信太监王方,从来对他于和亲王等儿子不假辞色,却唯独对妹妹襄城公主宽厚温和,还轻点连中三元者徐正为公主之师,就连患有癔症的李太后,对襄城公主都是百般庇护,年轻被忽略的宣德帝曾诸多不满,甚至怀疑这位行事有度、睿智敏捷的妹妹有争夺皇位之嫌。

毕竟,前朝齐国出现过女帝临朝的情况,因此,宣德帝不得不防。

好在襄城公主懂得明哲保身,居然会瞎眼选择不中用的温知文为驸马,否则,宣德帝还真要将妹妹襄城公主当做竞争者之一了。

至于弟弟和亲王,宣德帝对他要比襄城公主更加放心,兄弟二人从小一齐长大,曾受到无数人的排挤和陷害,宣德帝待他自然不同。并且,和亲王懂得进退,更知晓如何收敛,比万众瞩目的襄城公主更能令人放心。

之所以对温良辰下了杀心,还要多亏曹皇后的提醒,让宣德帝清楚地意识到:温良辰是襄城公主的女儿。

他怎么会忘了,当年襄城公主,可是有过与他争抢皇位的一搏之力?

加之温良辰在密室中得知他上位的真相,对于手握他把柄之人,宣德帝绝对是要杀之而后快。

度过了秦丹阳的洗三礼,温良辰休息了半个月,终于能下床走路。

卫贵妃前来探望她几次,每每会送来不少的东西,还会小心指点一二,让温良辰心中满意,之前对顺王妃那些小心思,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丹阳生得真壮实,本宫才几日不见,她又长胖了一圈儿。”卫贵妃戳了一下丫头的小胖脸,捂着帕子笑道。

看着躺在榻上,正挺着肚皮呼呼大睡的胖丫头,温良辰抿嘴苦笑一声,道:“贵妃娘娘,媳妇倒是担心得很,万一这丫头长大后瘦不下来,因此寻不到婆家,那该如何是好?”

曹皇后被废去之后,后宫之印换位卫贵妃执掌,如今卫贵妃的地位水涨船高,后宫诸人都是逢高踩低之辈,逢迎拍马之声络绎不绝,温良辰素来是个有眼力见的,私下里在卫贵妃面前自称媳妇,唬得卫贵妃眉开眼笑的。

卫贵妃“噗嗤”一笑,道:“休要瞎说,咱们丹阳今后必定是个大美人儿,多少王孙公子抢着娶回家呢。”

温良辰道:“承蒙贵妃娘娘吉言,冲着您这句话儿,小丫头长大后都要多吃两碗饭。”

“哈哈,你这狭促鬼哟,都是当母亲的人了,怎的还这般牙尖嘴利?!”卫贵妃点了点温良辰的眉心,笑得前仰后合。

自顺王被宣德帝扔去海宁封地后,卫贵妃便歇了让自己儿子夺嫡的意思,她素来懂得好歹,天下已定,秦元君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她何必自讨苦吃,去寻未来皇帝的麻烦?

她不会像苏德妃一样,明知秦元君和温良辰不好惹,还要去投靠曹皇后,简直是找死的行径。

即便温良辰生了个女儿,以东宫如今的地位,也不是寻常人等能够撼动得了的。

就像现下,温良辰尊她敬她,她也有好日子过,何乐而不为?

☆、第133章 掉包计

因宣德帝心情不悦;继冷清的满月酒后,秦丹阳的百日宴依然未大肆操办;在东宫内摆了席面便过去了,即便场面不大,但是,气氛还是热热闹闹的。

因温家在孝期,温良冬随婆婆卫太太进宫来赴宴,嫁到京郊的温良秋居然也来了;唯有温良春未至;温良辰细细问之;原来是温良春在京都呆不住,后来跟着季云卿去了海宁。

温良冬表面上如此说;在私下里,却告诉温良辰一个令人十分无语的传闻。

“太子妃可有发现,苏家送进宫的物件儿都是海边产的?”温良冬捂着帕子小声道,神情十分紧张,眼中却又泛着一股兴奋之色。

温良辰顿了一下,心道皇商苏家给东宫送的东西,你如何清楚?

不对,堂堂皇商苏家,又与温良春之事有何干系?

“的确如此,四姐姐不妨之言。”温良辰道。

“太子妃,其实此事已经不是秘密,咱们大姐夫啊,他和苏姑娘……”温良冬眼珠子乱转,一副做贼心虚的模样。自嫁进卫家之后,又恢复成原本的少女脾性,温良春一看她神情,便知她要开始大说特说了。

温良辰嘴唇微张,眼珠子差点都差点瞪出来:“季云卿和苏玟玟……”

“是,没错儿。”温良冬抬手接过纯钧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茶,老神在在地道,“大姐姐却趁了季大公子的心意,将季二太太气得到如今还未生出个哥儿,因此,季大公子从未管过她的事,二人之间相敬如宾,互不干涉。”

“季云卿无甚意见,季大太太应该不好对付罢?”温良辰问道,温良春和季云卿夫妻俩的相处之道,简直是奇了。

温良冬皱着眉,说道:“季大太太对大姐姐自是不满。大姐姐嫁进季家六年,不仅无一所出,还成日往外头疯跑,幸亏薛大人机灵,不知将府宅设去何处了,否则,大姐姐真要给季家闹笑话了。”

温良辰心道,薛扬升为千户之后,便住锦衣卫使司去了,自然不会设府宅。他唯一称得上是住处的地方,便是在城外公主府地产旁的一处小庄园,那里关着被软禁的英娘。

“那为何大姐姐会跑去海宁?既然她对薛扬有意,怎会管季云卿如何?”温良辰疑惑地问道,难道是温良春在京都呆不下去了?

在温良辰印象之中,自温良春豁出脸面之后,便什么都不顾了,对爱情的疯狂蒙蔽了她的眼睛,同样也令她自私至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她的亲妹妹温良夏死了,温良春都没有进宫看上一眼,连隔房的温良冬都比不上。

这样的一个没有心,没有任何破绽的女人,怎么可能斗不过季大太太,转而去海宁?

“太子妃,这你便猜不到了罢。”温良冬啧啧称奇道,“咱们大姐姐,四处散播谣言,她是去海宁抓。奸……”

“……”温良辰顿时大窘,温良春从来不管季云卿的感受,这回季云卿和苏玟玟还没有什么,温良春便急匆匆前往海宁,难道她在结婚六年后,发现自己真正爱的人是季云卿不成?

“温良春这是吃醋了?”

温良冬翻了个白眼,道:“恐怕是。若不是此理,大姐姐为何会气成那样?不过,大姐姐行事未必太过鲁莽,抹黑了苏大姑娘,难道她自个儿能落得个好名声不成?”

季家声誉必定有损,温良春已经是季家妇,季云卿名声不好,她自然受到牵连。在大越朝,男人三妻四妾实属常事,最后受苦的永远都是女人,“妒妇”的声名,温良春是落定了。

其实,温良春这般胡搅蛮缠,最痛苦的莫过于季云卿。他在海宁前线担任县令,抗击海匪有功,本该获得朝廷嘉奖,谁料温良春这般大闹一场,御史们自然不会放过参人的机会,御史,季云卿被弹劾私德有亏的奏折络绎不绝被送入宫中,若无秦元君上下打点,季云卿如今的县令都保不住。

温良春如此愚蠢的行为,简直是害人害己,幸亏她已出嫁,温良辰简直不想承认温良春是她的堂姐。

温良冬参见完百日宴走后,温良辰与秦元君说道此事,秦元君叹了一口气道:“你大姐姐……甚为不地道。”

季云卿没管她红杏出墙,如今季云卿遇上心中所爱,她便是这副德行,其所行所为,实在令人不齿。

“季云卿朝三暮四,如今吃了哑巴亏,也不算太冤,谁让他摊上温良春了?我可怜的是苏姑娘,名声也被大姐姐毁了。”温良辰一撇嘴,在心中为季云卿默默上香,温良春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发的。

秦元君握着她的手,哭笑不得道:“敢情季兄在你眼中,是个不三不四之人了?他已呈信告知于我,其实他和苏姑娘并未如何,只是在一处巡视城墙罢了,谁料被你大姐姐派去的丫鬟瞧见,才传得如此风风雨雨。”

苏玟玟带领皇商苏家扩张生意,自然不会放过朝廷和海匪打仗这一契机,海宁下设的几个县的城墙,都是苏家出银子建的,此举为苏家带来极高的声誉。温良辰心中忖度,苏玟玟此举,怕是想等海匪被打退后,好有个理由去搀和海上的生意。

温良辰微微颔首,道:“原来如此……那苏大姑娘,是否对季云卿有意?”

秦元君眨眨眼,微笑道:“此是季兄私事,那我便不知了。”

“他人之事,咱们不要再花心思了,”秦元君揽住温良辰的肩膀,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眯起眼睛道,“咱们许久没在一处儿了,太子妃可有想我啊?”

为了让温良辰恢复身体,她生下秦丹阳后,足足修养了三个多月,秦元君等得是迫不及待,今儿女儿百日宴结束,他便已经忍不住了。

温良辰脸颊一红,一拳击在他胸口上,推搡道:“你都已经当爹了,如何还如此没羞没躁。”

“当爹又如何?”秦元君不羞反笑,反而凑过去,在她脖子上吸了一口气儿,“你提到丹阳,我心想,幸亏咱们殿够宽,否则,就以丹阳那嗓门儿,咱们今晚别想高兴了。”

“……你。”温良辰刚刚转过头,谁料嘴唇一热,被他堵了回去。

宣德帝在温良辰生产那日暴露本性,早已激起秦元君心中怒火,如今京都看起来一片风平浪静,其实底下早已暗潮汹涌。

因薛扬在锦衣卫中之故,锦衣卫指挥使弃暗投明,另投秦元君门下,而在去年,季大老爷从金吾卫调至五成兵马司,任正指挥使,在宣德帝不知道的情况下,京都的兵力已大部分控于在东宫手中。

温良辰在后来得知宣德帝行为,自是被气得上气不接下气,自那以后,她比平时更多了个心眼,出门后必会浩浩荡荡带上不少人。

比如今日,她抱着秦丹阳前往永寿宫,探望曾经照顾元贞皇后的如嬷嬷,身边依然带上了近十位内侍。

如嬷嬷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水心受温良辰之命,时常前往永寿宫来探望。在昨日,水心愁眉苦脸地来报,如嬷嬷身子恐怕不行了,于是,温良辰今日便动身来此。

“太子妃……”如嬷嬷半躺在榻上,面色灰白,大有油尽灯枯之兆。

见温良辰抱着皇长孙女亲身前来,如嬷嬷惊得从榻上翻身而起,抖着身子还要行跪拜之礼,温良辰忙道,“嬷嬷身子不适,本宫特许你免礼。”

如嬷嬷坚持要将礼数行周全,温良辰只好任由她施为,命水心好生扶着她。

“太子妃居然还惦记着老奴,平日不仅给老奴送吃送穿,还派水心姑娘过来看顾,老奴真是老天眷顾,居然受太子妃如此大恩大德,”如嬷嬷老泪纵横,激动得难以自持,“老奴谢太子妃之恩。”

“如嬷嬷是照顾母后身边的老人,乃是本宫该做之事,当不得如嬷嬷如此大礼。”温良辰将正在吃手的秦丹阳抱过去,道,“这是小皇孙女,今儿带过来给如嬷嬷瞧瞧。”

“好,好,咱们皇长孙女长得真周正,今后必定和太子妃一样,是个温柔善良的大美人儿。”如嬷嬷看着秦丹阳,慈祥地笑了起来。

温良辰将秦丹阳交给纯钧,神情严肃,说道:“听说嬷嬷近儿身体不适,为何不传太医来瞧?”

秦元君也关心如嬷嬷的身体,偶尔会问上一问,因此,温良辰对如嬷嬷之事极为上心。

如嬷嬷神色一黯,叹气道:“多谢太子妃关心,老奴的身体,老奴自己清楚,恐怕老奴没有几日了。”

“……还请嬷嬷保重身体。”既然如嬷嬷自愿如此,温良辰也无话可说。

二人又说了几句家常,温良辰见如嬷嬷神情萎靡,便准备起身离去,就在此时,如嬷嬷抬起头,说道:“太子妃请留步,老奴有几句话,要向太子妃澄明。”

温良辰见她说得郑重,便应话屏退左右,她刚一落座,便听如嬷嬷道:“老奴已经没几日可活,本想将此事瞒下,随着老奴埋入土里。但是,太子妃一直真心对待老奴,老奴心中过意不去,即便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将真相告诉太子妃……”

“如嬷嬷且说无妨。”温良辰微微一顿,如嬷嬷说得极为郑重,直觉上,让她觉得不会是一件小事。

如嬷嬷看了周围一圈,紧张地凑近过来,压低声音道:“太子殿下出生那日,老奴曾经仔细见瞧过他,这位黑眸的太子……恐怕不是元贞皇后之子。”

温良辰瞬间睁大双眼,被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老奴之所以未在陛下面前揭穿此事,是因为元贞皇后希望襄城公主继承大统……即便太子殿下可能被和亲王掉了包,但是,您是襄城公主之女,如今又是太子妃,同样能保证皇家血脉不断。”

作者有话要说:=V=埋了一百三十多章的伏笔我也是蛮拼的。。

☆、第134章 曾经父

如嬷嬷终究是死了;但其所留下来的令人震惊的消息;却足以让温良辰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她成日忧心忡忡,连逗弄孩子都开始走神,秦元君头一日便发现了;还以为她身体不适,偷偷摸摸将太医请来东宫瞧病。

温良辰见他完全被蒙在鼓里;依旧准备与“父皇”宣德帝抗争的模样;内心惶恐,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是否应该将真相告知于他呢?

秦元君对于自身身份极为上心;当年莺儿不肯认他,一度令他伤心欲绝;后来,和亲王露出的种种蛛丝马迹,又证实他是元贞皇后嫡出皇子,秦元君得知此事后,与和亲王彻底闹翻,竟然负气外出游历。

历经三年辛苦返回京都,他好不容易重新接受自己嫡皇子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坐上太子之位,结果老天又给他开了一次大玩笑,告诉他根本不是太子,而是被掉包的狸猫,这让人如何接受得了?

温良辰想想便觉得寒心,铁了心打算将此事埋藏在心底,免得再去伤害他。

但是,每每午夜惊醒之时,她转过头,看着枕边人疲惫的睡颜,心中又开始莫名地泛起疼痛和刻意隐瞒的内疚。

“我不能因为害怕他伤心,便剥夺他知晓真相的权力。”温良辰如是想道,“那么,就由我先去查探,若最终得出的身份太令人难以接受,那便再也不告诉他。”

温良辰向卫贵妃递条子,立即招人进宫传话,命宫外的李随小心行事,在不惊动和亲王的情况下私下打探。

谁料温良辰没有等到李随,却等来了顺藤摸瓜过来的秦元君。

秦元君神情郑重,将一叠信件按在桌上,正色问道:“良辰,你派人打听曾经元贞皇后将我送出宫之事,这因何缘故?”

温良辰顿时一楞,心脏差点跳漏了一拍,心中大叫不好。

“我……”饶是温良辰擅长伪装,猛然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秦元君戳破计谋,让她大为窘迫。

李随究竟是如何办事的,竟然被秦元君发现她私下的动作……完了,纸终于包不住火了。

其实,此事被秦元君的探子发觉,不能全部怪罪于李随身上。自秦元君和温良辰成婚后,二人的铺子和组织全部合并在一处儿,即便李随再如何小心,他偶尔也会留下蛛丝马迹,根本瞒不住身边的兄弟。

秦元君背负双手,面色凝重,温良辰从来不背着他行事,没想到这一次,却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证据明显而充分,温良辰最近一段时间的心不在焉,与她所查之事有重要的联系。

而她所探查之事,正是他的真实身份。

秦元君不得不怀疑,不得不怨愤。

“我,我不知该如何对你说。”温良辰捏紧帕子,蹙起眉尖,脸上满满都是无奈。

秦元君深吸一口气,半分不让步,神情凝重地道:“有何事无法对我说?咱们夫妻同心,你有何难处告诉我,我必然会理解……你,何必如此?”

二人成婚两年,亲密无间,几乎从未红过脸,如今发生矛盾,令温良辰心中委屈莫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