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黛玉的穿越之旅-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姜莛岚来了京城,想要帮她就更方便了,这才有了这一次接人,并且说这样的话。
其实林黛玉的意思姜莛岚也懂,她知道在自家这个情况下,她还愿意对自己释放善意,绝对是因为跟自己的交情。可正是如此,姜莛岚才不想给林黛玉添麻烦。
但是,她又确实是有事儿需要请求林黛玉的帮助,她咬着唇,陷入了两难。
最后,她还是选择艰难地开口:“玉儿,我不想跟你假客气,如今确实有一件事让我很为难……”姜莛岚深吸了口气,说道:“我弟弟资质不错的,可如今完全被耽搁了,我就想着,能不能,帮着给安排个书院,让他在京城顺利读书。”
如果单单是读书,陈家绝对能安排好,可姜莛岚想要的,是弟弟有出息。为此,他的老师就很重要了,陈家在这方面绝对比不过林家以及许家。
姜莛岚很清楚,林黛玉不仅仅能做林家的主,还能做得了许家的主,许之嵩对她可是千依百顺。
有时候想想,她也会感慨,人和人到底是不一样的,如果她也有个像许之嵩一样的未婚夫,那么姜家绝对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不过,这些也只是想想罢了,姜莛岚将自己的小心思压在心底深处,强打起精神来,跟林黛玉细说。
既然已经开口了,她就不会瞎矫情,仔细地将自己的要求说清楚,甚至连她弟弟的情况也一一说明,好的坏的,总之都跟林黛玉坦白了。
“……所以,我其实也不清楚该给他找个什么样的先生,可是,玉儿,他肩上担着的是整个姜家的希望,”更确切地说,是她的希望,“所以,我想给他找个好先生,好好教导,努力读书,只怕,日后就得靠他自己了。”
如果她真的能顺利进宫的话,弟弟去了书院也好,省的在陈家,到底是外人,住久了也不美。
林黛玉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我对这方面没什么了解,等我问过爹爹之后,再给你安排。”其实如果上上辈子她也有个弟弟的话,肯定也会为他好好筹划的。这样一想,其实姜莛岚还有个血脉相连的弟弟,养大了也能有个依靠,不至于孤苦无依。
更何况,有个人相互扶持着往前走,总比自己一个磕磕绊绊地要强。
“如此,便多谢你了!”姜莛岚笑着说道,这是她进屋后的第一个笑容,如同草原上的格桑花一般,坚强美丽,让林黛玉瞬间酸了鼻子,红了眼睛。
“一切都会好的。”她看着姜莛岚的眼睛说道。
是的,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的,只等时间。时间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能治所有的伤痛。湮没在时光里的种种,都会成为记忆里的伤疤,结痂之后,只剩下痕迹,再无痛感。
也似乎是不忍这种话题继续,两人就着江南的各种变化聊开了。林黛玉走了以后,江南风起云涌,尤其是甄家越发厉害了,连公主府都要避其锋芒。这些事情姜莛岚只是隐晦的通过一些事件跟林黛玉提了提,能懂最好,不能懂的话,就算是闲聊了。
这一次拜访持续的时间并没有很长,陈家刚刚到了京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打理,姜莛岚也记挂着自己的弟弟,并不想多留。林黛玉没有强求,只是邀请姜莛岚安顿好了再来住几日,便送她出门了。
送走了姜莛岚以后,林黛玉便直接让人去守着杜先生的家门口,见到许之嵩就要把人接过来。她真的是上心了,这件事成了目前林黛玉最大的任务,在林如海回家之后,马上就到书房去找他。
“爹爹,这件事你能帮忙吗?”她满眼期待的看着林如海,希望在他口中听到肯定的答案,如今林如海可是当着皇子们的先生呢,找个人教导一个孩子应该不难吧。
忘了提一句,姜莛岚的弟弟年仅六岁,刚刚好是进学的时候。
林如海摇了摇头,对女儿笑了笑,“这方面爹爹可没有经验,这孩子如此小,又不是自家的,教导起来可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他一点都不想掺和到甄家的事情里面。
被迫跟贾家有了亲戚关系已经让林如海一个头两个大了,如今又要招惹上姜家这个麻烦,显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而且,他也并不想女儿沾上:“也不许你去找嵩儿。”
一下子就截断了女儿的两条路,对于林如海而言,也有点艰难,看着林黛玉一下子就落下的脸,他有些心虚地说道:“这件事我们都不适合出面,我会找机会给他推荐一个书院,让那孩子进书院读书吧。”
这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好的先生就如今姜家的情况是高攀不上的,不好的他们自己也看不上,最好的办法就是选个名气好的书院就读。能不能出头,就要看孩子自己了。
林黛玉一下子就沉默了,这里头牵扯到的事情,是她没有想过的。如果知道这件事让爹爹很为难,她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应下来,可已经应下来了,林黛玉觉得自己应该要好好帮忙。看了看林如海,林黛玉还是决定等会儿跟许之嵩好好讲讲。
在她看来,许之嵩比自家爹爹靠谱多了,当然,也好说话很多。
“成吧,我先去厨房看看,等会儿表哥来了再一起吃饭吧。”林黛玉很自然地将晚餐的时间推迟,等着许之嵩上门之后一起吃。而林如海在听到女儿的话以后,忍不住心里泛酸,女生外向,这还没成亲呢,就向着了。
一甩衣袖,装作不高兴的样子,拿起书开始读。距离吃饭时间还有一会儿,他得抓紧了,明日的授课可是要用到这本书的,没吃透他都不敢往下讲。
许之嵩来得比平日里晚了一点,他在来的路上,已经将林黛玉今日的事儿打听了,倒有几分明白揣在心里头。对于姜莛岚,他印象还是不错的,既然是林黛玉喜欢的,又想要帮的,他伸把手倒也没什么。
至于林如海担心的问题,在他这儿完全不是问题啊,毕竟,在京城浸淫了这段时间,到底也是累积了不少人脉,送个孩子进学是完全够用了的。
因着杜先生的关系,他也算是认识了几个才学和名声都不错的先生,其中他觉得最适合的就是跟甄家为政敌关系的相关人员。比如,霍家。不是他坑自己的好兄弟,而是霍名庭的老师就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
当然了,许之嵩也不是完全包办了,在听完林黛玉的讲述以后,给她讲道理,摆事实:“我与名庭是不错,但是也只能提供一个机会,让他去见见那位先生。若是孩子资质好,先生愿意收自然是好,若是不行,我可是没法子的了。到时候你就乖乖听你爹爹的话,给找个书院好好读书。”
这个事情他总不能大包大揽,出了事儿怎么办呢。
林黛玉对此表示理解:“道理大家都懂,想必莛岚也明白的。”她就算不明白,其实也没别的办法啦。
于是很快,在许之嵩让人来回话以后,林黛玉便遣人给姜莛岚去送信,并且给她带去了一张霍家的名帖,让她带着弟弟和帖子去拜见这位名师。
至此,林黛玉的任务算是完成,将此事告一段落以后,便开始准备过年的事儿了。
今年可是定亲后的第一年,林黛玉需要准备的事情多着呢。
其实不光是许家,就是林如海如今的官职,需要走动的人家也很多,内宅无女主,一切就都落到了林黛玉身上。除了要应对来访的客人,各府的礼单也是个重点问题,她需要按照关系的亲疏程度,以及他们背后的关系网,好好筹谋,将东西一一安置好,并且给回个合适的礼。
就光这个事情,就能忙上一整个月,更别提新年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哪怕家里只有两个主人,年也是要过的,从年夜饭到新年祭典到年后的访亲活动,林黛玉一一罗列了计划书,生怕细节出问题。毕竟,先前林家要不就在守孝,要不就正好遇上事儿,都没哟安安稳稳过过一个好年。
为了能够排出个合适的时间表,许之嵩很早就上门预定了时间,让林黛玉年初一一定要到许家来,一起吃个年饭。年三十他是不敢想的,却不想错过跟林黛玉共同守岁的机会,他打算到时候好好跟父母讲讲,看看能不能到林家来过年三十。
他是很想很想跟林黛玉一起守岁的,这算是他跟林黛玉在一起之后的第一个年,他不想错过。
当然,这个想法许之嵩还不敢说,他怕说完就被他爹赶出家门了。
赶出家门其实不可怕,正好可以赖到林家去。可是可怕的是他爹会打完再赶走,这么大的人了还要挨打,这可真的是有损他的形象。一般情况下,他都不想尝试。
许之嵩绞尽脑汁,想着办法,想要好好处理这个事情。一边还要哄着林黛玉,让她跟自己一起出去玩玩,多一些共处的时间,最好就是能避开家里人的视线。
“听说这边过年都兴到庙里拜拜佛,求佛祖保佑来年顺顺利利。要不,玉儿我们抽个时间去拜拜吧,十五怎么样?听说有灯会,可热闹了。到时候我们拜完以后就直接去外面吃饭,然后逛灯会……”想想都觉得十分美好,这让许之嵩回想起曾经的那些时光,表情充满了怀念。
其实林黛玉也有点想念那个时候,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虽然她觉得元宵应该在家陪着爹爹的。可到底,爱玩的心还是占据了上风。
两人根本没有想过,拜佛祖逛灯会都是可以带上林如海的……
还不知道这件事的林如海正在书房里招待许道郢,两人说着说着公事,就转移到家事上了。因为两个孩子的关系,两人就要成为亲家了,话题倒是多了很多。
说到自己外向非常明显的女儿,林如海心里酸酸的,可那边,许道郢更心酸,他觉得自己完全是替林如海养了个儿子,怨念很深。两个老父亲在一起,互相酸来酸去,倒是让跟着的几个小厮都在心里暗暗偷笑。
第61章
似乎是在眨眼的时间,又似乎过了很久,等林黛玉坐下来好好回想这四年的时间,却觉得日子过的无比充实。她如今已十四岁,许之嵩已经十五,盛夏已过,初秋将至,许之嵩也马上要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了。
明年开春她的及笄礼过后,许之嵩就该去应试了。
许家和林家商议过好几次,最后还是定下来,等会试结束了,就给孩子们办婚事。其实算下来时间并不多,毕竟这时候的礼俗繁琐,一来一回,双方若是有意为了面子再拖一下,等到明年办婚礼已经算是仓促了呢。
不过许之嵩得知这个消息,也是松了口气。毕竟,这时候就要考试了,如果要他以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婚期,那压力一定很大。对于一个已经融入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科举已经成为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越学越深,越了解得透彻,许之嵩越无法肯定自己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成功站在金字塔顶端。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也十分聪明,而且很多人比许之嵩更努力。
这件事定下来了以后,双方的家长也开始积极准备起来,原本林如海倒是想要再留林黛玉两年,自己唯一的掌上明珠,他总想好好多宠一些时日,让她在家长大些。婚期已定,反正都会成为许家人,而许家催得很急,两家人的来往已经算是很密集了,其实嫁过去了,应该也差不多这样过,那为何还要拖呢。
再加上许之嵩和林黛玉都在敲边鼓,许道郢也拉下脸来跟他商议这件事,这样来来回回了两三次,林如海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如今只能说是精心准备着,等待嫁女儿那日的到来了。
为着这会试,许之嵩已经好几日未曾到林家来了。杜先生是个中好手,他的弟子参加过会试的数不胜数,对此经验丰富。他说要让许之嵩闭门谢客,静心读书,连一贯松散的许之嵩都不敢放肆,许道郢与林如海也十分重视,纷纷将他压到书房去谈了心,让他务必要好好应对。
于是,这几日由杜先生亲自操刀,给许之嵩抓了好几套题目,将许之嵩拘在自己的院落里进行模拟实验。连会试的环境都一一照搬,以期让许之嵩尽快适应。
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哪怕许之嵩之前表现得再怎么淡定,临近眼前了,他也害怕自己会有其他情绪,还是留在了杜先生这儿,准备心无旁骛,攻克了眼前这一关,再谈其他。
而陪同的还有好几个今科学子,都是才名卓著之人,也让许之嵩不敢掉以轻心。他可是打算好了,如果能顺利通过会试,博个好名次,等殿试结束之后,就让他爹和林黛玉的爹爹出面为两人请旨。
这个时代里,唯有皇命是最尊贵无上的,他跟林黛玉的婚事如果能得皇上御赐,那就再好不过了。也正正是为了能够成为进士,成功入朝为官,给两人的婚事添光增彩,许之嵩才会如此拼命上进。
林黛玉心知肚明,对此也十分赞同,当然了,作为许之嵩的未婚妻,她能做的事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最近她都沉浸先生的教学之中,尤其是药学这一课,钻研得很深。当然,除了为学多一门才艺傍身,更重要的是想要帮助许之嵩好好调理身体。
她空间里头有无数的好药材,可是光凭加工机,只能将这些东西加工成产品,却无法确切的控制药效,做出适合许之嵩身体的搭配。她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东西好好利用起来,而首先就是要通药理。
从前她其实已经接触了不少,如今不过是再巩固罢了。
源源不断的药膳、药茶、药包、浴包等等的都往许之嵩那儿送去,算是尽了自己的一番心意,与他共同奋斗在第一线上。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各种能用得上的小工具,比如能够储存墨水的盒子,能够自动发热的竹制水壶,能够御寒的单衣等等。
等实在是再无可以发挥的空间以后,她倒是乖乖跟着林如海去了庄子小住。
作为江南水乡人,林如海对江南的园林有着自己的见解,京外庄子就是按照苏州园林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建造而成的。依山傍水,加上亭台楼阁,简直赏心悦目。
即使初秋已至,可这庄子里头还是暖意浓浓,除了因为靠近小汤山以外,更重要的是,许之嵩用空间加工机做出来的一整套取暖设备。林如海还是第一次来,可站在这厅堂之上,就能想象得到冬日里该是怎么样的舒坦,这会儿,他心中原本因为女儿处处念叨着许之嵩而起的醋意尽数消散。
难怪人家都说,女婿当半子。
“玉儿,你先去安顿下来,我得去见见人。”听说履亲王正在庄子里头狩猎,林如海怎么样也要抽空上门拜访一下,哪怕不受接待,“等爹爹回来跟你吃饭,先去小睡片刻吧,乖。”说完,就转身带着侍从走了。
哪怕林黛玉已经十四岁,大姑娘了,林如海还是跟哄孩子一样哄着她,总觉得她还小,什么都要唠叨一番。
林管家提前来了这儿安顿,他不好跟着姑娘,只能跟林妈妈交代清楚,之后又去盯着今日送行的队伍,务必保证所有的东西都能好好安置下来,让主子们赶到舒心愉快。
原本林如海带着林黛玉来就是为了让她散散心的,如果这儿住着不舒服,那不是辜负了林如海的一片心意。为此,林管家事事上心,生怕有一点点怠慢的地方。
林黛玉带着林妈妈往里头走,带路的是采晴,前两日她便先一步到了这儿。眼下她正兴致勃勃地给林黛玉介绍这庄子的美景呢。要说还真的是花了大心思,除了引来温汤造了汤池子以外,还有一个小小的湖,林黛玉的院子便是依湖而建。
芳草萋萋,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微微泛蓝,微风而过,波光粼粼。加上四周树荫环绕,各种品类的树木相交辉映,有些依旧翠绿,有些微微泛黄,而红色的小枫叶树更是成为了亮点。
再加上为了观赏而养的白鹅悠闲地在湖中漫游,头上时而有青翠色飞掠而过,鸟鸣声伴着秋里桂花的香气,格外迷人。
“姑娘,很美吧!”采晴将人带到湖边的林荫道上,木制的长堤围着栅栏,一块块木板搭建而成的小路架在湖上,透过缝隙还能看到湖里悠闲游过的鱼群,五颜六色,甚美。
林妈妈不耐烦看她这个没出息的样子,将人隔开,扶着林黛玉在边上的秋千上坐了下来。这个秋千格外厚重,椅子也是有靠背和扶手的,甚至,还放置了两个软绵绵的腰枕。
“是挺美的,”林黛玉看着这景色,点头赞同,“人造的美景加上一些天然生成的,竟也如此相称,颇有几分浑然天成的味道。”看到眼前的美景,她有种冲动想要掏出空间里头收藏着的照相机,想将这美景保留下来。
可围着她的人不少,林黛玉还是按捺住蠢蠢欲动的心,定了定神,开始放松自己,融入这美景中。
一闭上眼就开始胡思乱想,作为一个即将要嫁人的美少女,虽然上辈子她差一点就成功嫁人了,可经过这段时间的酝酿,仿佛又开始重新有了紧张感。尤其是最近,许之嵩在应试培训,她已经好些时日没见到他,好好跟他说说话了。
哪怕因为林如海的坚持,近年来渐渐长大的林黛玉本来就已经很少能有机会跟许之嵩见面,可两人都有心,到底是能够找到机会,虽然仅仅是见一面,聊上几句,她总会安心一些。
“姑娘,还是先回屋休息一会儿,等会儿再来好好看看。七少爷让人送了两艘小船过来,是仿照游湖的画舫做的,等会儿再让人带着您去游湖去。”这个湖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毕竟是自家的,还是值得游上一圈。
采晴知道自家姑娘肯定是想念七少爷了,这么多天没见面了,姑娘都萎靡了不少。唉,要是会试能快些来就好了,等七少爷考完试了,就能跟姑娘成亲了呢。
作为林黛玉如今的贴身丫鬟,四个采已经成功挤掉了拂琴拂棋,尤其是采晴,在林妈妈渐渐偏重于府中庶务的时候,跻身林黛玉身边丫鬟的第一人。其他三个采跟她是一同长大,虽也是磕磕碰碰,可感情到底还是不错的,如今大家伙儿就都盼着等林黛玉嫁了许家,跟过去了。
一个丫鬟无非就是跟着配了小厮,好些的能升职加薪,成为管事儿,要是混得不好的,估计就是更新换代后,落得个粗使的位置。
林黛玉对这些丫鬟很好,给她们很多的保障,甚至都言明了,许之嵩名下的年轻管事随她们挑选。这也让四个采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在各自负责的事情上兢兢业业,成功将林黛玉从琐事中脱身出来,有了更多自己自主的时间。
眼下她即将嫁人,该带哪些人走,该留下哪些人,过了门之后各项事宜的安排,以及林家这边该如何顾及,都是她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62章
就在林黛玉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 许家也正在准备着许之嵩大婚的事宜。为此; 刘氏还特意扔下琐事,来到霍氏的院子里,准备跟她讨讨主意。
人家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许老爷子热衷于修仙之事,如今正在道观里头住着; 休生养息,倒也合适。霍氏一直跟着小儿子,哪怕来了京城也是一样,平时也就是初一十五才让媳妇儿们过府来请安,这样好的性子; 几个儿媳妇谁不夸赞。
就算是跟她住在一起的刘氏; 没事儿的时候也很少踏足她的院子。
这倒不是她不孝顺,而是霍氏坚持。毕竟,刘氏都是当祖母的人了,还要她在自己面前当媳妇儿伺候着,那不是下了她的脸面嘛。作为一个自称为精明能干,通情达理老太太的霍氏; 根本不想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将刘氏天天叫到自己跟前站规矩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嘛; 还会闹得两人都不爽快。既然刘氏来了; 那小刘氏这些做孙媳妇的能躲开吗?!当然是不成,这样不就是阖府不得安宁?!
当然了; 霍氏开明,刘氏她们自然是只有更加恭敬着; 这不,有什么大事儿都要过来跟霍氏好好商量,她的面子里子都有了,可比那些爱折腾人的老太太好很多呢!
因着是娶媳妇儿的事儿,刘氏都直接揽了下来,没让小刘氏插手。
“娘,您看这样安排可好?”她将自己拟定的宴客单子拿出来递给霍氏,这才是她最头疼的东西。毕竟,京畿重地,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光是自家有关系的人就不少,更何况还有双方交好的,以及各种需要顾及到颜面的人家。一个不小心可是会得罪人的呢,这好事还是要谨慎点,宁愿用多点心思,也别到时候事后再来努力描补。
霍氏年事已高,可到底也是当年活跃在京城的世家贵女,对于这些人际关系,心中总有杆秤。她接过名单之后,在老嬷嬷的服侍下戴上了孙儿特意给她做的老花镜,一一看过,很快就发现了不妥当的地方。
“这贾家是林家的姻亲,林家自然会设宴邀请,我们家的宴席,当是一般亲戚就成了,没必要将他们跟刘家和霍家放在一起。”正如她绝对不会将儿媳妇娘家的姻亲放在这头三桌一样,喜事设宴,本就该按照规矩来,尊席上坐的人,可不仅仅是凭着亲缘关系。
不过最主要的也是因为近来贾府已经大不如前了,虽然在林如海的努力下,免去了抄家的苦难。可在贤德妃死后,贾府后继无人,颓势再无力挽回。
如今贾府唯一拿得出手的竟然是林如海为贾迎春和贾探春两位选好的夫婿。只是,作为女婿,他们能做的也不多,贾府的男丁不给力,基本等于没救。
霍氏最看不上这种坐吃空山,不思进取的人家,所以对贾府的人没什么好感。更何况,当年贾府与许府也出过一些龃龉,这不是时间过去了就能够消散的,霍氏可是记仇的很呢,她根本不想假大方地忽略这些问题。
刘氏瞬间就明白了,点了点头应了下来。霍氏指出了两处小问题,将位置大致调换了一下,满意地看着名单说道:“你办事是越来越精细了,嵩哥儿是家里的么儿,玉儿也是林家唯一的明珠,这婚事宴席等等的,一定要尽善尽美。”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提及这个问题,整个许家上下都明白这一点。许之嵩是霍氏最疼爱的孙子,林黛玉是林家唯一的孩子,他们俩的婚事,就是如今两家人最大的事儿!
许之嵩在京城这些年的经营,早就已经站稳了脚跟,哪怕他还未曾出人头地,可年纪小小已经过了乡试,名次还不低,眼看着会试就要来了,大家都在观望着。如果他能顺利通过,只怕地位声望都会大大增加。
原本因为他经营的书店创新模式而声名鹊起,如果能得到朝廷的认可,那么许之嵩才子之名会落到实处,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如果他能顺利进入翰林院,那将是锦上添花,如果外放为官,这何尝不是个值得炫耀的点。
等刘氏从霍氏处出来之后,便直接到库房去清点准备得差不多的聘礼了。由于许家占地面积不大,这一处还是许之嵩当初新买下来之后,给重修的呢。穿过中间的提花拱门,走近儿子的这一处院子,只觉得凉气扑面而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引了活泉水,再加上树荫环绕,总之比刚刚低了好几个度。树木上头,算是有些高的地方还有许多自动喷洒头,在炎炎日光下喷雾似的给这里降温。可能是为了不洒水到树根下,影响树木的生长,这雾气极细,还未落到地面就已经蒸发了。
穿过连廊,绕过花园,很快就来到了这接近两进的大院子。
清羽跟着许之嵩去了杜家,这里就是清阳主管着。哪怕两人都仅仅是跟许之嵩差不多的年纪,可已经能独当一面,作为许之嵩的贴身小厮,他们受到的训练可不是一边的强度,这几年的时间里,成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夫人,您来看看吧。”刘氏是清阳让人去请的,最近他正在清点少爷准备的聘礼,跟家里头备着的放在一起,列好了单子,只等刘氏来看看,“除了您给准备着的,老爷添了一些,老太太舔了一下,身下的都是少爷做主添进去的,都是他的私库出。”
是的,许之嵩有私库。
他在江南的时候已经开始自己做生意,很快就凭借着上辈子的优势,开创了一个洗护用品的新市场,并且完全占据了它。迅速累计资本以后,就转移到京城来。如今京城的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使用许之嵩发明的各种洗护产品。
除了沐浴洗头,洗衣服,清洁家居,甚至连清洗马桶用的洗剂都有。之后他还开始染指其他行业,先是在京城买下了两个庄子,做起了反季节蔬菜的生意,之后又将如今已有的琉璃制业根据书本上的介绍,深入开发,有了许多新产品。
而在许之嵩去了江南之后,许道郢就曾经给他们几兄弟姐妹一一去信,统一说明了关于这个财产分割的事情。在霍氏的主张下,许之嵩赚来的钱,拿出来两成归入家里的公库,一成给长辈养老,一成给几个兄弟姐妹平分,剩下的就他自己留着。
眼看着平民家庭都能用上玻璃窗以及玻璃瓶里头的洗护产品,可想而知,许之嵩的私房钱该有多少!
不过也是因为分量不够大,所以在许之嵩开发出这些实用性比较强的产品之后,很快就有另一支队伍占领了高端市场,他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的配方是怎么流失出去的。许之嵩很快就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安分守己地开发属于他的市场。
就在这种默认共同进展当中,很快就迎来了玻璃产品的泛滥时代。
如今玻璃窗,玻璃灯罩,玻璃柜,玻璃瓶之类的已经成为了平价产品,替代了不少的其他物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便利工具。
当然了,这些账单并没有经过刘氏,而是直接送到了霍氏这里。由霍氏分发给到其他人,纳入公中的那部分,也是由她管着。不过刘氏想想也知道该有多少,连带的几个孩子私库也丰富了不少,日子好过了,家庭自然和睦了。
也不知道私底下其他儿子和儿媳妇有没有犯嘀咕,反正刘氏就当是不知道。
“库房里头的这些匣子都是定制的,少爷说了,这些都是能用一辈子的东西,等他生了女儿还能用呢!”清阳想到少爷说这些话的时候那副表情就觉得好笑,“您看看这些东西,可还缺什么?”
反正他家少爷多的是钱,要是少了,再添就是了。
刘氏很无奈的地看着这满满一屋子的东西,若是真的收拾出来,怕是一百台都难装下。“老七到底给添了多少?!”她都要无语了,本来自己就是按照家里头娶媳妇的规格给备得东西,结果这个添一点,那个添一点,已经超额很多了,老七还给来这招。
“少爷说了让您看着收拾,多出来的东西就留着,反正都是备着给表姑娘的,等她过了门再用也可以。”清阳似乎看出了刘氏的无力吐槽,小声应道。
好吧,反正都是儿子的东西,刘氏不想过问了。
左右她都打算好了,等儿媳妇进了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