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桐道:“怕。”秦王皱眉。“刘丰自然不怕。他不是秦国人。漫说家眷,连个姘头都没有。晚生在秦国有叔父兄弟姐妹,晚生成了亲有媳妇有儿女。晚生若也孤身一人,晚生也不怕。平安老侯爷的护卫有火。枪,晚生叔父没有。单单这一条,晚生便不得不怕他。”

    秦王拿起地契重头看了一遍。“你疑心平安候?”

    朱桐道:“若没有别的线索,晚生头一个疑心他。在秦国,还有谁敢冒用太王太后的名头?查出来不得满门获罪?”秦王沉思。朱桐眼睛往那盒子里一瞟,道,“那是什么?”

    秦王朱巍这才发现,盒中还有一张纸,叠得四四方方。打开查看,原来是张地图,有山有水有房屋。朱巍奇道:“这是哪儿?”

    朱桐指道:“上头写着:青华山。”

正文 第906章

    秦王等人在紫檀盒子中找出一张青华山地图。朱桐皱眉瞧了半日; 朱巍眼巴巴望着侄子。朱桐道:“叔父别看我,我也不知道这玩意有何用处。先暂且收着吧。”说着,看了秦王一眼; 若有所思。

    秦王顿觉他有所隐瞒,道:“朱先生有话请讲当面。”

    朱桐道:“晚生想着,此物既然藏得谨慎; 必有要紧的用处。和这地图放在一处的地契乃是冒了太王太后的名头。既这么着,地图想必与王爷有瓜葛?”

    秦王皱眉:“孤王不曾去过青华山。”他想了想,“青华山有位姑子字儿写的好; 太王太后极是喜欢。孤王托了她替太王太后抄份金刚经以贺寿辰。”

    朱家叔侄俩互视了一眼:“这也算不得什么。”

    秦王又细思良久道,摇头道:“再没别的了。”

    朱桐再拿起地图看了会子; 道:“既这么着,不如去查查。求王爷派一位贴身之人; 并求太王太后也派一位贴身之人,与晚生同往青华山走一遭。”

    秦王亦好奇; 遂答应了。因这地图打扰; 秦王心情略缓了些;然看着这一屋子罪证,又烦闷了。朱巍乃上前行礼道:“王爷; 微臣斗胆:平安候爷既无正经职位,像是军中采购、官府断案、官员升迁等事儿; 日后还是莫要再让他老人家去掺合的好。还有二位庾老爷,本事有限,也只管逍遥度日的好。”

    秦王跌足道:“从来就不曾让他们掺合的。偏有那么些人肯给他们颜面。”

    朱桐随手翻看了两本册子道:“这些案子统统得重审。王爷您瞧这个。”说着递了本给秦王。

    秦王心里憋屈,本不想再看这些不痛快的玩意。偏他手已伸到跟前来了; 只得接过来翻看。原来是有个富户死了,长子为了独吞家产毒死了亲弟弟。此人在浮云堂楼上输给了县令的外甥八千两银子,县令遂断了弟弟被冤鬼索命暴毙。秦王气恼,狠狠砸了册子。“荒唐!”

    朱桐又递过来一本。这案子是一位大夫已得了两个儿子,幼子才满两岁时嫡妻染病下世,遂娶了个续弦。续弦嫁过去三年肚子没动静,所幸继子孝顺,过得尚好。丈母娘却十分着急,哄骗女儿回娘家看了位妇科名家。不想竟查出这女人被下了绝育的药。娘家人立时猜到是姑爷恐怕续弦得了亲子、待他前妻的孩子不好。遂闹上门去。那大夫见事已败露,便承认了。娘家将大夫告到官府。大夫平素治病救人待街坊极好,有人背着他便出钱买通长安知府陈大人的小妾,让她给陈大人吹枕头风。陈大人果然断了大夫“怜子无过”。

    秦王迟疑道:“此案倒也不能说陈大人断错了。一头是亲骨肉,一头是媳妇,委实两难。何况他还将儿子教导得极孝顺继母。”

    朱桐道:“显见是陈大人断错了。那大夫若不想让续弦生孩子,就不该娶个想要孩子的女人。长安这么大,想找个生不出孩子的不是找不到。何况他本是个大夫,谁家姑娘身子不好不易受孕之类的消息比旁人更容易打听到。”

    秦王一想委实有理,不觉点头,道:“此案委实须重审。”

    朱巍道:“此案得好生审给百姓看。秦国保护所有良民。哪怕这大夫救过许多人性命,做了错事依然有律法惩处。”

    秦王道:“既如此,朱爱卿你来重审吧。”

    朱巍忙说:“这是陈大人的案子,老臣不便。”秦王皱眉。

    朱桐道:“叔父,你比他官大,重审没什么不对。”

    秦王干脆说:“朱桐,孤封你为参知政事重审此案。”

    朱桐尚不及说话,朱巍先道:“王爷,他还要去青华山呢。”

    朱桐立时正色道:“叔父不用替侄儿操心。得罪人的事儿总得有人做,不得罪他们就要得罪律法。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得罪他们的好。再说,难道不是他们先得罪了律法?”

    秦王击掌:“说的好!朱桐大人,青华山另派人去便好,你先审此案。”

    朱桐想了想,拱手道:“王爷,旁人微臣不大放心。臣妻刘净心思细腻阅历丰富,不如让她去。顺便去瞧瞧那姑子。她是女人,进庵堂比男人便宜些。”

    秦王踌躇了片刻。这满屋子的罪证,他已不敢相信朝中官员了。朱桐两口子是从鲁国回来的,反倒更可靠些。“也罢。你媳妇既是刘侗将军的侄女,想必非等闲之辈。”

    朱桐微笑道:“微臣之妻并非刘将军侄女,乃是其亲女。”

    秦王愣了愣,忽然说:“那刘戍兄?哎呀!”刘侗的儿子可不就是叫刘戍么?不禁叹道,“原来他是刘戍……”好端端一个鲁国继承人,让兄弟给阴了一手,帮他兄弟的还是自家的前丞相刘丰。秦王心中百味杂陈。乃又想,刘戍并无过错,平白失了鲁国。自己虽贵为一国王爷,亦让这帮糟心的亲戚闹得朝野不安。遂无端对刘戍生出几分同病相怜来。“刘戍他……有何打算?”

    朱桐道:“微臣这位妻兄自幼习武,擅执锐披坚谋兵布阵,比寻常将领强些。虽略有些不拘小节,不论人品本事皆十分靠得住。”

    秦王喜道:“他肯投孤王么?”

    朱桐恳切道:“若不肯,他来寻微臣作甚?这天下虽大,哪有他的容身之所。”乃慨然一叹。

    秦王抚掌道:“极好!孤王亦盼着得能个高才可信的将军。”几个人互视一笑,此事便定了。

    秦王分毫不知,朱桐老早就与京城联络、将这些保险柜的出厂编码抄录了发电报过去。大佳腊那头查出开柜密码传回来,朱桐早在多日以前便趁夜将保险柜打开。三十多个柜子里头,有整整二十柜放的是金银锭子、银票、珍宝、古董、字画等值钱之物,朱桐没客气悉数搬走了。其余柜子放的才是文书卷宗。朱桐将这些东西平均放入其余空柜子当中,最末胡乱重新设了些开柜密码。先前裘行正使的乃是浮云堂原先的密码,自然开不了重设过柜子。

    方才那大夫给续弦下药的案子,亦是朱桐早早挑出来藏于衣袖,趁秦王不留神取出来特意提起的。另有一事,须以此案攻心。

    下午朱桐便拿着卷宗寻到陈大人。陈大人大惊,抬手便砸了一个砚台:“愚妇!贱人!”又拱手道,“朱先生,老夫委实不知此事。”

    朱桐道:“王爷知道大人蒙在鼓里,此案碰巧撞上他知道了。陈大人,晚生想跟这位大夫了解些大略案情,可否请大人告知他的住址,晚生先约他见上一面。”陈大人立时答应,一叠声的喊人传话去。

    次日上午,朱桐择了朱家一处别院与此人相会。这大夫姓息,四十岁上下,瞧着慈眉善目的。二人对坐后,息大夫长叹一声:“拙荆昨日已回娘家去了。”

    朱桐摇摇头,道:“息大夫,我将我知道的情形说一遍,你听听可有不对之处。”遂依着卷宗说了。

    息大夫听罢面如金纸:“许四老爷竟然替我行贿?”乃跌足道,“那年他得了急病,是我救的,之后他便当我是恩人了。朱大人,许四老爷乃一片好心。求大人念在他本无恶念,网开一面。”

    “纵然他是好心,他做的不是好事,律法必会惩处。且此事对你好,对受害者却是恶。”朱桐道,“再有,虽行贿之事不与你相干,下药那事你依然逃不脱蹲牢狱。”

    息大夫怔了怔,良久不语,长长一叹。“我行医多年,深知道人性。亲生的和不是亲生的,再懂事的女人也没法子一碗水端平。当年,我两个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两岁。”

    朱桐道:“那你就当娶个身子不妥、生不出孩子的女人。”息大夫一愣。“再不济你可以给自己下绝育药啊,怎么就给人家下呢?还不是舍不得损自己、只舍得伤旁人?”

    息大夫又长叹道:“我并非舍不得损自己。如今我儿尚小。我是个大夫,什么没见过……恐怕日后有个三长两短,断了香火,还得再生一个续上。”

    “可你媳妇已不能再生了。你到时候预备纳个小妾?”

    “只买个婢女便好,生下儿子便发卖出去。”

    “若那个婢女总生不下儿子,一直生女儿呢?”

    “这……”息大夫让他问住了。

    朱桐哂笑道:“与我猜的一模一样。息大夫你平素虽也良善,但凡与你自己休戚相关,不论多恨的手也不会舍不得下。亏的你媳妇还痴心一片舍不得告你、跟她娘家父母闹呢。你压根没把人家当人。你娶妻不过是请个女佣照看儿子罢了。”他大声道,“吕氏,你可听见了?”

    只见门帘子一掀,息大夫的妻子吕氏含泪从左边屋子走了进来。息大夫羞得满面通红。吕氏看了丈夫半日,忽然放声大哭。

    殊不知这会子右边屋子亦有人。一位三十多岁的美人坐在案头陪着垂泪,刘净抱着胳膊立在她身旁。过了会子,刘净轻声道:“但凡男人当真喜欢一个女人,宁可辛苦自己,决计不肯让她为难、遑论受委屈。那男人并不喜欢你。不过是如这息大夫一般罢了。可用、取来用用。不可用,闲搁着。遇上取舍,不论另一方是谁,你必最先舍掉。”

    美人啼哭道:“我好苦的命……”

    刘净拍了拍她的脊背:“你的命苦,我的命不苦么?”她坐到美人身边道,“我父亲本是个逆贼……我父亲便是刘侗。”美人一愣,不觉坐起身来。刘净悠悠吐了口气。“他想要个外戚身份,便随便将我嫁给鲁王,还逼得先头的鲁王妃退居次位。”

    美人身子一颤:“你、你、你是?”

    刘净点头:“我便是出家为尼的鲁王妃刘氏。”她随口道,“丈夫得了花柳病,父亲想要我替他生个外孙好正大光明执掌鲁国,我还能怎么办?不就只有偷人了?”

    美人懵了。半晌。“什么?”

    刘净再说一遍:“我丈夫鲁王得了花柳病,我父亲急着要一个他女儿和鲁王生的儿子做鲁国世子,我除了偷人还能如何?总不能跟鲁王睡吧。”

    “那……那鲁国世子……”

    “假的。”刘净道,“我和朱桐都舍不得把亲生儿子丢去鲁王府给太后养。那孩子是个孤儿。”

    美人又傻了。“要是被人知道可如何是好?”

    刘净微笑道:“我在鲁国先做了鲁王妃又做丞相夫人,此事早已无人不知。”美人呆若木鸡。刘净乃正色道,“曹姐姐,我也是女人,我也嫁给过王爷,我也进过庵堂做姑子。我也盼着有男人可依靠。故此,曹姐姐的心情我能感同身受。只是你所托非人。别的暂且不提,你只想想,他会休了他家太太娶你么?若是娶你,他的儿女会如何待你?你听外头这位吕氏哭的。她男人并非不爱她,只是更爱他自己的儿子罢了。为着儿子不知会不会吃的苦,先捅新媳妇一刀再说。”她惋惜道,“可惜这吕氏才二十一岁,这辈子都不能当母亲了。”

    正说着,隐约听见外头息大夫说什么“我儿子便是你儿子”,刘净恼了,摔帘子走了出去,冷着脸道:“息大夫,你若没对你媳妇下这般狠厉的手段,你儿子委实是她儿子。如今你便是因为那两个孩子将你媳妇害成如此模样,她心里还能不难受?纵你儿子尊重她,能亲近她么?继子亲近继母,不怕被人说三道四么?你岁数这么大了,总有一日先她而去。你儿子哪怕将她当亲娘孝顺,并不能将她当亲娘亲近。若再娶个不省心的儿媳妇,她日后有没有善终还两说呢。”

    朱桐一叹,问道:“你是大夫。她这身子还能调理回来么?”

    息大夫摇摇头:“我恐怕日后心软,下了最厉害的药。”吕氏霎时悲声大恸,摧人心肝。屋内那美人亦泪如泉涌。

    刘净冷冷的道:“那你这故意伤害罪就厉害了。等着坐牢吧。”

    息大夫哭道:“是我对不起你。我这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亏心事……”

    刘净道:“对不起管用的话,还要律法做什么。”

    朱桐接口道:“亏心事小,违法事大。吕氏可以原谅你,律法不能。”

正文 第907章

    时入腊月; 北风猎猎。

    秦王正式封朱桐为参知政事,命他重审浮云堂保险柜里翻出来的那些案子。太王太后和太后的兄弟皆让其姐妹训斥一顿,禁足在府中不得出门。朱桐摇摇头:“多少案子是与他们相干的; 竟就这么避了。”

    浮云堂的保险柜终于打开,此案豁然开朗,秦国朝堂上下惶惶一片。朱府大门敞开; 来递片子的一律不见;后门角门皆铁将军把守,不放半个人进去。饶是如此,一晚上便隔着门缝不知投进去多少书信。

    朱巍头一批抓了二十多个官员。首先提审的是提督学政张大人; 此人当世大儒素有清名。朱巍退去左右,连个文吏都不带; 只自己坐在堂前。张大人低着头默然垂泪。朱巍咳嗽两声道:“张大人,听闻你年轻时就读于沧州东海书院; 而后考取的二甲进士第二十八名,可对?”

    张大人一愣; 抬起头来。正逢见朱巍朝他使了个眼色。张大人心下大定。“正是。”

    朱巍道捋着胡须道:“老夫与吴瑞先生交好多年……”话未说完; 张大人已面呈惊喜。朱巍又咳嗽两声,“东海书院学风严谨; 教导出来的学生个个为官清廉,张大人早先亦是我秦国赫赫有名的清官。是谁诱你收受贿赂、助人科考舞弊的?”

    张大人一听; 这不是明目张胆的劝自己把罪推到旁人头上去么?立时道:“便是这浮云堂的东家毕老匹夫。都是他撺掇我的!”

    合着这张大人酷爱米芾字画。去年,他在一家极小的字画铺子偶遇一个男子拿着幅字去寄售,正是米芾真迹。张大人当即想买下,不想另有一人也瞧上了这幅字; 二人竞价,张大人惨败。那人长得肥头大耳,浑身披金挂银庸俗不堪。想到米襄阳墨宝沦落此人之手,张大人烦闷不已。谁知不过三五日之后,他一个学生在他的死对头周大人家中看见了这幅字,原来那暴发户买了字是去送礼的。周大人也知道张大人最爱米襄阳,无事便炫耀给他听,张大人愈发烦闷。

    过了些日子,有人在平安州以重金购买了一副米芾真迹,托人送给张大人,只为着求他帮个小忙。所托之人便是那浮云堂的毕大老爷。此人巧舌如簧的相劝,道:“张大人不答应,人家少不得去求周大人。”张大人便让他说动了。不想毕大老爷拿捏了张大人这项短处,再不肯放过他。去年乡试,张大人与周大人合力帮人作弊,得了许多好处。那时张大人才知道,周大人收下米芾那副字,亦是受毕大老爷撺掇,只为了给张大人添堵。他二人因同僚不合,双双让毕大老爷捏于手掌之中。

    朱巍听罢和蔼道:“人皆有弱点。这姓毕的心怀不轨,怨不得张大人。”张大人顿觉脱身有望,连声痛骂毕贼。

    后又审了几位官员,皆是被这姓毕的以各色法子拖下水的。遂将毕大老爷画影图形悬赏缉拿。合着这姓毕的连个大名儿都没告诉人,愣是在长安城兴风作浪了一两年。

    当晚回到家中,朱巍拿着口供慨叹不已,叹道:“老夫本没指望能审问平安侯,只要遇事能问问他便成。或是托王爷问问他。如今他禁了足,唯有干瞪眼了。”平安候告诉太王太后,当日他是得了人家一千五百两银子,才去跟朱巍抢浮云堂那案子的。太王太后虽也不大信,面上依然扮作相信了。

    朱桐道:“浮云堂的幕后东家必是平安侯爷无疑。叔父先搁下他,等我们找出那毕大官人,自然有证据出来。”

    朱巍道:“你如何就敢断定是他?”

    朱桐哂笑道:“蜀国这计策极直白。女娲娘娘想败掉殷商基业,得先打发妲己去惑主。秦王年少,且身边有太王太后和崔先生等人盯着,没法子下手。他们只得改勾搭皇亲国戚和百官,让他们做些伤天害理之事来败秦国的家。换做我是他,想撺掇一个人来做浮云堂这般生意,我也会挑上平安候——秦王最敬重祖母,太王太后唯有他这一个亲弟弟,连秦王都不用怕。”

    朱巍皱眉道:“京城那边从何处查出此事幕后是蜀国?”

    “没查出来。”朱桐道,“贾琮猜的。咸阳那绣坊以吉祥为名,还卖蜀绣。蜀国国舅曾借用司徒岑的名头在外头强夺民产,当中买得最便宜的一处产业便是吉祥绣坊,二十两银子。后来书信往来时,贾琮将此事当作典故,没事就笑话司徒岑。秦蜀相邻,蜀国得了中华联邦的提醒、想与人联手结盟,也容易挑秦国下手。再说,想要查出这么多人的喜好弱点,没有一个强国的财力如何支撑得住。除去南边,最富庶的便是燕、蜀、辽三国。俄罗斯国主的得宠两个姘头都是辽女,他们太子身边也埋伏下了辽国贵女与他从小一道长大,显见辽王的心思不在国内。咱们爷俩都是燕国细作。余下的不就是蜀国了?”他挑眉道,“倒是帮了我们一手。原本刘丰与我换班的这两年便是欲留出空间让他们生乱的。”

    朱巍又皱了半日的眉,叹道:“王爷年岁太小,性子不够刚强。太王太后一味护着平安候,待这事过去了,只怕又会生别的事。”

    朱桐微笑道:“那不是正好?”朱巍一愣,想了会子没想明白,也懒得问他,摆摆手作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时刘净已不在家中,昨儿一大早便与一个秦王身边的李太监、一个太王太后身边的冯嬷嬷一道,领人往青华山去了。

    一伙人先到了菩提庵打听慧般师父。

    原来有人算出慧般师父必得贵婿,她已蓄发两年有余只待还俗。前阵子,一位晋国王孙来秦国游玩,偶然在慧般家中看到了她的一副字。这位王孙爱字如痴,听说是女子所书便立时要娶。慧般之父急匆匆打发人来接了她回去,竟来不及告知菩提庵。弄得庵中还以为她失踪了,找了许多。如今慧般已随那王孙回晋国去了,她全家也鸡犬升天跟去晋国做了皇亲国戚。前些日子,慧般打发人送来了五个卷轴,乃是答应秦王替太王太后所抄的金刚经,如今正供在观音大士座前。

    李公公与冯嬷嬷听罢老姑子所言皆目瞪口呆。主持姑子陪着他们来到观音殿,果然见供桌上拿香烛等物供着卷轴。打开一瞧,委实是慧般笔迹的金刚经。李公公遂做主取包袱包好了,告辞而去。

    庵堂门口,刘净问冯嬷嬷道:“太王太后今后可还会与她往来?”

    冯嬷嬷摇头道:“这般没有佛心之人,主子再不会搭理了。”

    刘净回头瞥了一眼,似笑非笑道:“那这些姑子的恭敬之心岂不就泡汤了?”冯嬷嬷面色愈发难看,一声不吭抬脚上轿。

    他们离开后,主持老姑子回到方丈室。屋中立着一个褐衣农妇,迎着她拱手道:“多谢师父帮忙。”老姑子诵了声佛。女子道,“慧般师父命途多舛,若非与太王太后搭上也不会有此一难。从今往后,菩提庵与王爷全家再无瓜葛,你们庵堂也可清静了。”

    老姑子道:“还请施主依诺将慧般的尸首还给小庵。”

    女子点头:“明儿就送来。你们就不要告诉她家里了。她在天之灵大概也不愿意再见父兄。”老姑子再诵了一声佛。

    青华山不大,可路不好走。刘净等人找了一整日,愣是没找到与地图相仿之处,当晚便宿在卧佛寺。拿着从浮云堂找出来的地图给方丈大师瞧,他亦没瞧出画的是哪儿。

    次日,刘净早早起来练拳脚,有个农妇倚在院门外张望。不久李公公冯嬷嬷等人皆起来了。他们都知道刘净是鲁国霸主刘侗之女,见她还会武艺,都围着瞧。一时练完了收住拳脚,众人齐声叫好。刘净微微一笑,作了个团揖。

    那门口张望的农妇慢慢悠悠的说:“不过尔尔。”

    一个跟着来服侍李公公的小太监喝到:“大胆!哪里来的村妇,还不叉出去!”两个护卫便走出来欲赶人。

    刘净道:“且慢!你说我不过尔尔?”

    农妇想了想道:“比寻常人还是好些。并非花拳绣腿,招招皆实用。只是你力气太小,顶多唬唬书生小子罢了。稍有点子本事的你都打不过。”

    刘净看着她道:“这位婶子想必有些本事,比划比划如何?”

    农妇抬头望了眼天:“哎呦~~都这会子功夫了?我还得给下一家送柴火去呢。我走了我走了!”拿起脚来便跑。

    刘净好笑道:“大婶且等等!我还有话问你呢!”那农妇跑得极快,跟飞似的。刘净喊道,“烦劳你帮我看张图。如果认得,谢你二两银子!”

    农妇立时刹住步子扭头道:“当真?”

    “当真。”

    农妇便往回跑。

    刘净向李公公冯嬷嬷道:“这位大婶显见是山里人。她既忙着给各处送柴火,可知熟络道路。有些偏僻小径倒是樵夫农妇认得,庙里的师父未必走过。”他二人都说“很是,朱夫人想的周全。”

    遂领着农妇进了屋,取地图出来给她瞧。只瞧了一眼,农妇便笑着说:“这个你们问旁人必不知道。这是立在三天门顶上往东边瞧的模样,极偏僻的。”

    刘净与那二人互视几眼,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房屋问道:“这块儿是什么?你可知道?”

    “知道。”农妇道,“那儿本是个小庙,兰若寺。去年秋天,这庙里的和尚忽然要搬家,说是有人出了大价钱急买他们庙。如今已改做了一座庵堂名叫奉慈庵,神神秘秘的,连柴火都只送到门口便不许进去了。有回我好奇,偷溜进去瞧了一眼,只看见了两个带发修行的小姑子,好标致的容貌。”

    “你可跟她们说什么了?”

    “不曾,有个带发修行的老姑子急跑出来赶我走了。”

    刘净思忖片刻问道:“大婶可曾见过里头有男人?”

    农妇道:“我们日夜忙着砍柴送柴,哪有闲功夫留意那个?横竖送柴时没见过。”

    刘净点头。“请问,这个奉慈庵该怎么走?”

    农妇眼珠子转了转,挥手道:“我忙的紧,还得送下一家呢。”

    刘净微笑道:“你若帮我们领路,不用耽误你太久,你回来依然送柴。我谢你五两银子。”

    农妇拍手道:“果然是卧佛寺与众不同!好生大方。既这么着,我便辛苦一趟,领你们去吧。”

    刘净笑拱手道:“多谢大婶,大婶辛苦了。”

    遂让这农妇在外头略等等,他们几个人回屋换衣裳。那冯嬷嬷笑向刘净道:“朱夫人好生伶俐。”

    刘净正色道:“嬷嬷、公公,回头让她领完了路,给钱便打发她走,不要问她姓名。”

    李公公奇道:“这是为何?”

    刘净道:“我这两下子比起寻常的女人算好的了,她竟瞧不上,怕是有什么来历、隐居在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二人皆点头答应。

    一时换好衣裳,农妇在前头领路,刘净等人骑马坐轿跟着走。走了半日山路,前头忽然出现一行齐齐整整的石头台阶。农妇道:“这路也是去年新修的,原本都是土路。”

    拾阶而上,山腰便是奉慈庵。这庵堂房屋破败,显见已多年不曾修缮。屋舍瞧着倒是不少,里头隐隐传来敲木鱼和诵经的声音。刘净在门口站立了会子,取出五两银子给农妇打发她走了。

    李公公低声问道:“朱夫人,可瞧出什么来没有?”

    刘净道:“寻常佛寺庵堂清早皆会大开山门,她们这庵却大门紧闭。”她吸了吸鼻子,“公公嬷嬷闻闻这里头飘出来的味道。檀、芸、速、沉、麝、茴、苏合、郁金种种皆有,我家都用不起这么多花色的香料;还在如此僻静的地方修了方才那段青石台阶。这庵堂可不是一般的有钱。可你们瞧这大门——”她伸手指了指,庵门原本也是上过油漆的,如今已斑驳不堪。她淡淡的道,“像不像浮云堂的门?”

    李冯二人皆倒吸了口气。不待他二人说话,刘净抬起脚“咣当”踹开了庵堂大门大步走了进去。旁人只得赶着跟上。

    直入大堂一瞧,众人皆愣了:堂前盘腿儿坐满了带发修行的小姑子。小姑子们惊惶而起,一个赛一个水灵。

正文 第908章

    刘净领人闯入奉慈庵; 看见了一群带发修行的小姑子,年岁左不过十五六七。两个老姑子跳起来断喝:“什么人!擅闯佛门净地。”又喊“来人”。刘净瞧了眼李公公和冯嬷嬷,见他二人皆面色惊疑、互视了一眼。

    外头蹬蹬蹬一阵脚步声; 不知从何处涌出十几名壮汉,个个身长八尺以上,虎背熊腰; 为首的吆喝道:“哪里来的毛贼!”话音未落,刘净等人带的护卫,齐刷刷摘下火。枪。壮汉们犹如被人施了定身咒似的; 骤然止步。

    刘净悠悠的道:“一群小姑子里头,有一两个是美人坯子也罢了;个个都是美人; 显见是诚心挑出来的。这地方想必不是做什么正经事的地方。”

    话音刚落,一个小姑子厉声喝到:“放肆!”声儿颇具威严。

    刘净皱眉:“不过这些女娃儿的气度; 倒是不像……做那活计的。要不先抓到衙门去问问?”

    另一个小姑子尖叫:“你敢!我爹是廷尉郭信!”

    再一个喊:“我祖父是吴子充!”霎时小姑子们纷纷自报家门,皆为秦国要员家的小姐。

    刘净等人大惊!这么多官宦小姐出家做姑子作甚?且瞧她们半分不像姑子。刘净皱眉:“既是大户人家的女儿; 为何不好生在家中读书; 跑来当姑子?”

    那两个老姑子已走近前来,瞧模样也生的不错。二人诵佛:“不知施主有何贵干。”

    刘净打量了她们几眼; 指了指这些小姑子道:“我们是奉王爷之命来办事的。既遇上,便不能当没看见。贵庵若不能给个合理解释; 我就要疑心你们是诱拐官家小姐了。”小姑子们闻言神色悄变,怒意霎时消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