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黛玉重生之无悔-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琏嘴里说道:“我可是荣国府的。”手脚却不自由主的抖了一下。
殷红见此当即笑着说道:“说起来我和琏二爷也是旧识;价格方面也是可以商量的。”
贾琏一听;当即缓了下来;说道:“殷老板请说。”
从直呼其名到一声殷老板;这贾琏也真算是能屈能伸;殷红看着他便说道:“这事其实也好办;琏二爷只要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便成。”殷红从袖口拿出事先就准备好的一张纸递给贾琏。
贾琏看了看那几个大汉;又看了看这纸;这上写的明白;只要贾琏把街口那家绸缎铺抵押给殷红;这袭人便可随便贾琏处置。
荣国府产业众多;只是这些年大都经营不好;不过是勉强平衡账目而已;贾琏一想便把这事给应了下来;当下便签了字;又拿出身上带的小印。
殷红见贾琏爽快;自然也让手下把袭人给叫了过来;贾琏看都不看袭人;只和殷红告辞而出。
花袭人拖着还不显得肚子跟在贾琏身后;见着门口的马车正要上去;便见着贾琏怒喝一声:“还不快点;磨蹭什么!”
袭人一顿;眼圈红了;利索的上了车。
贾琏骑着马赶在前面;等回了府;贾琏让粗使婆子把袭人带给贾母;自己回了院子;只觉得晦气。
第四十四章
44、
却说这贾母一见着穿着一身粉色长裙的袭人;又见她打扮的妖妖娆娆的;当下便冷着脸问道:“你这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
袭人身子一抖;头靠到地上说道:“回老太太;这孩子是我家街口孙家的;是我第一个丈夫的孩子。”袭人说着便哭了起来。
邢夫人站在旁边看着;瞧着王夫人那样子;便有心问道:“你说的可是实话;这孩子当真是那孙家的”
贾母瞪了邢夫人一眼;看着袭人说道:“当初你犯了事;早就不是咱府的人了;可是怎么过了这许久竟有人说你这肚子里的孩子是宝玉的”
袭人说道:“这事我也不知为何;我如今才刚刚三个月;可是我出府都快大半年了;这大半年我连宝二爷的一面都没见过。”
“你自然没见过!”贾母恨声说道。
弄回袭人也是没办法的事;这谣言出的蹊跷;贾母想着这事也不能满大街的去嚷嚷解释;只能等时间长了;好把这事渐渐忘了。
只是这怀着孩子的袭人也不能养在府里;要不别人还真的以为是宝玉的孩子。贾母看了看王夫人;说道:“这事要处理好;就别让宝玉那孩子知道了。”
王夫人点了下头说道:“宝玉这孩子昨儿个吵着要去松山书院;媳妇想着宝玉爱读书也是好的;他父亲也应了。”
贾母虽舍不得宝玉;可一想如今这谣言漫天的出去避一避也是好的;当下便应了。又想要拨几个丫头过去伺候;王夫人面上不显;心理却极不耐烦;委婉的说道:“媳妇也是这意思;只是宝玉这孩子年纪大了;都不喜欢丫头在跟前伺候;只说带四个小子便好。”
贾母正待要说;那袭人在地上跪的久了;一时有些腿酸;便偷偷挪了挪;去不想正好被贾母看见;贾母盯着她说道:“也好;那四个小子定要好好交代一番。”
王夫人点了下头;又瞪了袭人一眼;便退了下去。一边的粗使婆子拉着袭人跟在王夫人身后。
袭人原本这日便又惊又怕;此时被两个婆子拖着好不难受;正想着说两句;便听着王夫人在前冷冷的说道:“宁国府的焦大也是个苦命的;今晚就让袭人和圆房吧!”
周瑞家靠近王夫人;压低声音在旁说道:“那尤太太那边!”
王夫人径直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道:“拿两匹绛绡给宁府送去。”
周瑞家的当即便点了下头;回头看了一眼脸色惨白的袭人吆喝道:“还不快点走。”
那两婆子拖着便直接把袭人塞到一辆牛车上;直接送到了焦大的屋里。
却说那焦大虽是宁国府老人了;可平日里喜欢喝酒;喝了酒总是骂骂咧咧;如今本就是一胡子花白的老头;住在宁国府马厩里。这袭人配给了焦大;旁的不说;就连袭人自己都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索性那焦大喝醉了酒;回了屋子倒头就睡;袭人闻着一股子马粪味哭了半夜便睡了过去。
且说宝玉那边收拾停当便启程去了松山书院没两天;便得知薛宝钗进了宫;做了清平公主的伴读。
薛姨妈给王夫人说了几句话;只说这事实在凑巧;原本没影的事不知怎么的就成了;王夫人看着红光满面的自家妹子;只得硬挤出一丝笑说道:“宝丫头有这个造化;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以后在宫里宝丫头有事尽管去找娘娘。”
薛姨妈笑了笑;说道:“姐姐客气了;娘娘是贵妃;宝钗只是伴读;再说又是补的缺;这也只是意外之喜。”
王夫人自然明白薛姨妈这意思;虽说宝钗进了宫;可是能不能攀上权贵还不一定;宝玉这条退路也不能断了。
王夫人想着如今府里的经济越发紧张了;薛家还用得着;便说道:“宝钗这丫头;我是一直喜欢的;能去给清平公主当伴读便是她的造化;怕是以后薛家就靠宝钗了。”
薛姨妈一张脸笑的像花一样;可嘴上还谦虚着:“宝钗不过是恰巧运气到了。”
王家姐妹两人又客气的说了好些客套话;到晚间时分才散了。
且说宫里元春想着黛玉和五殿下的事;如何跟皇后开这个口;又不能坏了黛玉的名声;又不能显得太急切。
恰巧这日皇后带着一群宫妃给太上皇请安;见着甄太妃坐在上皇身边也一并接受皇后等人的请安。
众人对着太上皇请安;甄太妃站在上面看着众人对自己行礼;避都不避;这受礼受的心安理得。皇后脸色不变;照旧是那副温婉大方的样子;还让宫女拿出刚得了几块玉佩;说是让甄太妃好好挑一挑。
甄太妃眼睛扫了扫下面;看着元春肚子大了;便招招手让她上前。元春看了下皇后;皇后点了下头;元春这才缓步上前。
甄太妃拉着元春的手说道:“记得你刚进宫的时候还那么小;如今也快为人母了;我看着这几块玉佩成色不错;你挑一块就当我送你了。”
元春余光看了看太上皇;见着他微闭着眼睛;看着心情不错。看了看托盘上几块美玉。这些玉是番邦进贡过来的;虽说各宫都赏赐了些;可都没有这几块的成色好。元春想着皇帝和太上皇关系微妙;这拿玉的手便缩了缩;挑了最不显眼的一块黑玉。
甄太妃见了;只笑不语;拉着元春在旁边坐下。元春只觉得大堂内许多目光看来;当下便有些不自在;只是憋着一股子气到底没露了怯。
甄太妃看着皇后说道:“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后说道:“太妃请说。”
甄太妃头上带着一对金凤步摇;走起路来婀娜多姿;虽已是一妇人可是保养良好的脸庞依旧是面色如春;她看着皇后说道:“按理说这话我不该说;可是等了这么些日子见着也没人提起;我想着虽我不是太后;这话不该说;可是忍了几日还得说一说。”
皇后听了这话;心里骂道;又要找我茬了。嘴上却说道:“太妃是我母妃;有什么话说不得。”
甄太妃听了皇后这恭敬的话;笑了笑;便说道:“听说前些日子霖和元妃的表妹在树林里过了一夜。”
这话犹如惊天霹雳;别说下面几位;元春当下脸色便变了;看着甄太妃。
甄太妃还嫌这话不够;接着说道:“元春表妹那姑娘我见过一面是个好孩子;虽说没依没靠的;可是也不能好端端的污了她的清白。”
皇后当即说道:“这事本宫不知;太妃这话不知是从哪听来的。”
甄太妃还要再说;只听着闭着眼睛的太上皇哼了一声说道:“都传到我耳里了;你这皇后是怎么当的。”
皇后不欲再辩;上前跪在当中说道:“皇媳失察;请上皇责罚。”
太上皇说道:“这事出了就好好的办;不管是把那丫头收房还是正式娶进门;总得有一个说法;要不如何以德治天下。”
皇后低着头;说道:“太上皇说的是;儿媳妇受教了。”
甄太妃在旁笑嘻嘻的说道:“皇后估计是真不知;上皇就别再说她了。”
皇后跪在下面;看着甄太妃;恨不得咬她一口肉下来。
太上皇又说了几句;除了老生常谈的礼义廉耻便是忠孝节义。众人听得脑子发晕;好不容易太上皇说了句散了;众人这才吐了一口气。
元春从头到尾便觉得不安;跟着皇后回了皇后宫中。皇后看着元春一脸白色;招呼她坐下;说道:“你也别多心;今日这事想必你也是被连累的。”
元春一喜;说道:“娘娘明理;这事我真不知;更不知她为何要送我这个。”元春说着便拿出那块玉来。
皇后瞅了一眼;说道:“林黛玉住在贾府;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事;岂不是败坏你家姐妹的声誉;这事你定是不知情;放心回去吧。”
元春听得这话;当即说道:“谢娘娘;只是这事可如何是好!”
皇后捏了捏眉宇;脸上尽显疲态;说道:“你且先回去;这事还容我想一想。”
话说这事皇后当真不知;那甄太妃可是把皇后的威望脸面给打击了一大半;皇后心里有气可是不能发;只能憋着。此时坐在书房晒晒太阳;想着这事得如何解决。
恰在这时;清平公主来了;自从上次那事之后;原本的公主伴读借着自家死了老人要守孝便一去不回了。
皇后见着她不知收敛;加上又是多事之秋便把她打发到后面的披香殿去住了。
此时见着她穿着一身亮黄色的长裙;气呼呼的便过了来;见了皇后也不请安;直接便说道:“我不要那个伴读。”
如今清平公主的伴读是宝钗;因宝钗身份低;这清平公主心里便不乐意;挑了空便来这边吵闹。
这不知为何又来说这事;换了平日皇后还敷衍一二;此时见了清平这样;冷着脸看着她道:“早知道你是这性子;当初我就不会把你领在跟前养着。”
清平一愣;正待要说;皇后并不看她;说道:“你不是我生养的;也幸亏不是我生养的;以后没事就别来了。”
皇后身后的姑姑见此当即便朝着清平摆手;示意她快快出去。
哪里知道这清平跋扈惯了;不但没出去反而哭诉道:“母后不疼我了!母后不疼我了!”
皇后刚在太上皇那丢了面子又被设计了;本就心中不痛快;见了清平这胡搅蛮缠的样子;当下便说道:“你年纪也大了;我也管不了了。”
清平还要再说;被皇后宫门口的两个太监给拉了出去。
那清平虽娇惯;可也知道自己这是彻底失了皇后的宠爱了;当即便哭了起来。
第四十五章
45、
宝钗自进宫当伴读以来便没过过一天好日子;那清平公主可是个难伺候的;如今瞧着她又去了皇后宫里;宝钗这心里实在担忧;要是自己灰溜溜的回去哪里还有脸呐。
站在披香殿门口瞅着;正好见着清平公主哭着回来;那两太监见有人来接;便退了回去。宝钗见着清平哭的稀里哗啦当即便拿出帕子给清平。
清平公主见是宝钗;当即一把丢开宝钗的帕子说道:“都怪你;你怎么还有脸在这。”
宝钗低着头;脸色有些发红说道:“公主不乐意我在这;这事我自个也做不得主。”
清平走进屋子;喊道:“都给我出去。”
宝钗和宫女守在外面;只听着里面不断传来桌椅碰撞声;宝钗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听见里面停了。这才敲了敲门;透过门缝说道:“公主累了么;厨房还有热着的薏米粥。”
清平发了一通火后;坐在地上倒是慢慢的安静起来;说道:“拿进来吧!”
宝钗接过宫女手里的粥;独自进了屋内;见着地上的碎瓷片默不作声的把粥递到清平面前。
清平见是宝钗;冷笑一声说道:“你怎么还在这里;我已失宠;你尽可以再让你舅母给你找个靠山。”
宝钗放下薏米粥;把地上的碎瓷片一片片捡起来;说道:“公主何苦跟自己过不去。”
清平站起身来;看着宝钗手里拿的碎瓷片;上前就一脚把它踢散了;那碎瓷片本就锋利;宝钗的手被清平一踢之下顺势便趴在地上;顿时手心低便钻心的疼。
宝钗看着手掌;上面插了不少碎瓷片;清平公主见此当即脸色一变;朝着门外喊道:“快去传太医。”
紧接着便扶起宝钗坐在一旁;宝钗看着公主这样还安慰道:“别慌;没事的。”
清平公主自小便锦衣玉食;因着养在皇后宫中;不少人怕她;惧她;上赶着讨好她可就是没人像宝钗这样;像姐姐那般包容她。
看着宝钗满手的血;清平有些急了;本想着帮她把瓷片取出来;可是又怕弄伤了她;朝着宫女便嚷道:“还不快去叫太医。”
宝钗忍着疼;在旁说道:“公主别急;刚才不是刚出门么;怕是还没到。”
清平一跺脚说道:“我就怕她太慢。”
宝钗说道:“公主快把粥吃了吧;别饿了;女人身子娇贵;可不能马虎。”
清平捧着粥;这粥还是宝钗来了之后吩咐宫女每日熬的;这几日清平体内湿热;这薏米粥是最好不过了;说起来这宝钗除了出身低别的都是顶好的;对自己也上心。
没多久;太医便来了;见着薛宝钗满手的血也是吃了一惊;索性伤口都浅;看着吓人可是吧瓷片拔了;敷上止血的药膏过两日伤口结痂便没事了。
太医临走又交代明日再来换一次要;最多三日便会好了。清平让宫女打发太医出门;拉着双手缠着白布的宝钗说道:“你就在这住下吧;以后有我就有你。”
宝钗笑着说道:“公主说哪里话;我本是公主伴读;都是应该的;只是公主以后切莫在难为自个了。”
清平听了这话;眼圈就红了;哽咽着说道:“昨儿个你说的话;其实我是明白的;可是心理就是觉得难受。”
宝钗叹了口气;说道:“其实这些也是我慢慢琢磨出来的;公主知道我父亲去的早;虽说有一个哥哥也是和没有一样的;如今寄住在贾府;虽说老太太待我们很好;可是这心理总是空落落的。”
清平说道:“你也是苦命人。”
宝钗见着清平完全接受了自己;这才放下心来。自从宝钗进宫当了这清平的伴读;头一日便见着清平在呵斥宫女;当下宝钗便发现这清平公主不过就是一被宠坏的没安全感的人而已。
虽说伤了一双手;可换来清平对自己的信任;这个买卖也是划算的很。
且说皇后那里;黛玉五皇子的事当晚皇帝便知道了。要换了是旁的女子;大不了让闻人霖纳了她便是;可是想着那林黛玉如今还孤身一人住在贾府;林如海又是因公殉职的;皇帝想了想便问皇后;“你觉得这事如何”
皇后想了想;那林黛玉是得过慧太妃青眼的;皇帝也在自己面前提过;当下便说道:“这事我看是有人故意找事;林姑娘是个安分的;断然不会弄出这些话来。”
皇帝点了下头;“林家乃诗书世家;林姑娘也是和稳重的。这事难道是贾家的意思。”
“依臣妾看;贾家就算有这意思也断然不会借甄太妃的口。”皇后说着便指了指凤藻宫的位置。
皇帝笑了下;“这事即然出了;那么就得马上办了;我看林姑娘不错;配给老五正合适。”
皇后一听;眉眼笑了开来;“皇上说的是;林姑娘是个知书达理的。”
看着时间不早了;皇后想着皇帝莫不是要歇在自己宫里;却听着门外太监来报;凤藻宫的元妃身子不爽。
看着皇帝朝着凤藻宫而去;皇后冷了脸;这贾元春在自己跟前总是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样子;弄的人人都以为她是自己的人;可是皇后却知道这贾元春心大;和自己压根就不是一路人。
想着那五皇子倘或娶了无依无靠的林黛玉;那么就少了助力。不知道最后太子之位到底归谁!皇后想着想着;猛地一笑;说道:“我又没个儿子;无论谁做了太子;和我有什么关系!”
却说贾元春今日这身子还真的不爽快;被甄太妃那一闹;想的多了了;到了晚间肚子便隐隐的疼了起来。
见着皇帝来了;元春当即便要下地跪迎;皇帝看着她脸色苍白;便免了礼。拉着元春坐在床沿上问道:“怎么好端端的就病了。”
元春看着皇帝;皇帝如今也就将近四十的年纪;保养较好的脸庞透着一股子威严;穿着一身黑色镶金边的常服。元春在宫里待了十年才有今日这地位;也知道皇帝这样子看着和善;其实说不准早就不耐烦了。
“皇上日理万机;我还叨扰皇帝;实在不该。”元春看了一眼皇帝;见他面色不便;又接着说道:“只因今日在上皇那里;听了林表妹的事;心中不安。”
皇帝笑了下;这贾元春这是怕自己多心;正跟自己表忠心呐。
那甄太妃弄这出;面上看着是为贾家外甥女讨公道;实则却是为了防止南安王反水。这甄太妃还真是和樊郡王两人穿一条裤子;只是这事做的也实在难看。
元春想着天色已晚;虽说自己不能侍寝;可是倘或皇帝留在自己宫里面上也有光;当下便有意相留;岂料元春还没说话;便见着皇帝起身说道:“你早些睡;安胎要紧。”说完便走了。
元春摸着自己的肚子;看着寝宫这重重帷幔顿时透不过气来;虽说终于怀了孩子;按理也该有个盼头;可元春心理总觉得越来越不踏实。
却说那五皇子隔日便被皇帝叫了去;五殿下坐在一旁看着皇帝看着自己临摹的前朝的人物画像。
这画像是一老者在江边垂钓;原作是前朝名家周成子的成名之作。这周成子是皇帝最喜欢的画家;因此皇子们为了讨皇帝喜欢;常常用他的画作临摹;也算是投其所好。
皇帝看着这画;入笔细腻;特别是把垂钓者的眼神描绘的异常逼真;就这画拿到市面上去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是仿的;皇帝想着自己这老五为了讨自己欢喜还是下足了工夫的。
“京城东面那块宅子不错;给你做建府如何”皇帝放下画卷;看着闻人霖说道。
闻人霖听了;顿时一喜;这出宫建府也就意味着成年了;闻人霖当即笑着说道:”谢父皇;只要是父皇说的定是好的。”
皇帝看着闻人霖;他这样子长的像他生母;长的偏柔;可是处久了就知道这脾气和外表是一点都不像;皇帝说道:“你心中可有中意的姑娘。”
皇帝这是要给自己指婚了;闻人霖想着难道是要把南安小郡主赐给自己;想了想;闻人霖便回道:“儿子长的深宫;见识浅薄;并不得认得什么姑娘;全凭父皇做主。”
皇帝笑了笑;说道:“你也别太自谦;当真没中意的姑娘!”
闻人霖肯定的说道:“当真没有。”
皇帝说道:“没有就好;过几日你就知道了;先回去准备下吧!”
闻人霖一愣;怎么父皇还搞起哑谜起来了。想问可是又怕听到不好的消息;皇帝见着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便存了心故意逗逗他;说道:“怎么还不回去准备;等明日赏赐下来;够你忙的。”
闻人霖只得告辞而去;晃悠了会便出了宫找了赵凤举商议。凤举想着出宫建府是好事;可是到底娶的是哪家姑娘啊;看着闻人霖坐在椅子上没精打采的样子;凤举劝道:“殿下;也不一定就是最坏的情况。”
闻人霖看着凤举说道:“别劝我了;听父皇那口气我觉得八成是南安小郡主了;我这是离皇位原来越远了。”
第四十六章
45、
自从贾母重新开始操持家事,虽说有王熙凤在旁帮持着可贾母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年纪年纪大了,加上王夫人这些年安插了不少自己人在内,做起事来总有些力不从心。
王夫人这些日子也过的憋屈,虽说王熙凤是自己内侄女,可是见着她攀上了贾母如今倒是一心在贾母面前孝敬,对自己是越来越不恭敬了。
正好见着探春在自己跟前孝顺自己,这探丫头不是自己亲生的,可却事事听着自己,王夫人看着她做事利落,便有心让她在贾母跟前得脸。
正寻机会,王熙凤恰好病了,还病的不清。这王熙凤先前有了身子,都七八个月大了,操持家务给掉了,还是个带把的男娃。按理说这小产得好好养着,可那王熙凤见着王夫人落了势,一心要做事,忍着小产后的疼痛,硬撑到现在,弄出了一个血崩。
这事可大了,原本神采奕奕的王熙凤躺在榻上,头发半披着,额上戴着红色的抹额,看着竟是不好。
贾琏一进屋便见着王熙凤这不认不鬼的样子,有心说她两句,可是见着她这副模样又说不出口,只叹了一口气,站了一会便出了门。
王熙凤看着贾琏这般,当下便恼恨着说道:“我都这样了,他也不说几句安慰下,我死了他就开心了。”
平儿连忙说道:“奶奶何苦说这话,二爷自然也是疼奶奶的,只因奶奶平日好强,二爷说不出口罢了。”
王熙凤搂了搂盖子肚子上的薄被说道:“这家里如今是越发的难管了。”
平儿在旁听着,有心劝道:“奶奶这次病了,不如好好歇着,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
王熙凤听了这话,皱着眉头说道:“要不是为了这个家,我何苦揽着这事,还不是见着咱大房不得老太太的眼,这才这般上赶着弄这些事。”
平儿听在耳里,不由得为王熙凤着急,奶奶这些年活没少干,可是上下没几个说奶奶好的,埋怨倒是落了一大堆,真是吃力不讨好。
凤姐看着平儿坐在一旁不说话,想着自己这几年也着实累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道:“罢了,罢了,这次病了我就好好歇一歇。”
“奶奶说的好,是该好好歇一歇。”平儿听了这话,忙说道:“府里不少主子,哪个不是人精,也就奶奶实诚,上赶着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王熙凤想着夹在老太太和二太太之间也确实难办,更何况王熙凤如今是真的身子愈发不好了。
王熙凤病了,贾母没办法只得启用李纨和探春,索性这两人还算听话,贾母想着还得好好敲打敲打。
且说闻人霖等了两日终于等到皇帝的旨意,跪在皇后宫中听着赐婚的旨意,闻人霖一时有些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皇帝看着他那神情,眉毛一挑问道:“怎么不欢喜?当初你不是求着要林姑娘的么!”
闻人霖忙抬起头笑着说道:“父皇,儿臣这不是欢喜的都说不出话来了么!”
皇帝冷哼一声,说道:“赐婚的旨意快到贾府了,婚期还有一年,其它事物你母后会帮你准备好,你只要把宅子休整好就行了。”言下之意,这婚事是板上钉钉了。
闻人霖自然是一脸喜气的连连谢恩。
贾府那边,见着传旨的太监,贾母领着众人在大堂接旨,那传旨的太监问道:“林姑娘可在。”
王夫人跪在下面一愣,正要答话便听着贾母让鸳鸯去传黛玉。
林黛玉听说来了传旨的太监,鸳鸯也来了,想着上辈子也没这一出,欢乐身衣裳便跟着鸳鸯来了大堂。
众人偷偷看了眼黛玉,见她还是那番清冷的样子,尽皆不语。这传旨的太监不是平时常来的夏太监,贾母也不好乱攀关系,只得让人奉上好茶。
那太监也不喝茶,就笑了笑,见着黛玉来了,假装咳嗽了下便开始宣旨。
这赐婚的旨意说的也简单,先是好好的夸了黛玉一番,接着说两人天作之合等等,最后便是说让两人一年后完婚。
黛玉听完这赐婚的旨意一时有些不相信,抬头看了看太监,那太监把赐婚的圣旨递给黛玉,黛玉捏在手里看了看,上面十分清楚的写着自己的名字。那太监看着黛玉这般,笑着说道:“给林姑娘道喜了。”
黛玉忙从自己手上退下一个金镯子递给传旨太监说道:“公公拿去喝茶。”
那太监接过这金镯子说道:“林姑娘客气了,以后有事林姑娘尽管吩咐我。”
贾母在旁说道:“多谢公公了,不知公公在哪当值。”贾母瞧着这位公公年纪不大,旁边的两位随从倒是一脸恭敬,想着莫不是皇帝身边的太监。
那传旨的太监看了看贾母,有些疏离的说道:“老太君,不敢当,不过是传个话的,不值得一提。”说着便走了。
贾母见着这不识抬举的太监有些不喜,可是一转眼看着拿着赐婚旨意的黛玉,就被这喜事给冲淡了。贾母拉着黛玉往内屋走,一边走一边说道:“玉儿,如今你可是大喜啊!”
黛玉低着头还有些如在梦中,脑子里突然就想到那闻人霖帮自己挑破脚上血泡的场景,一时间便红了脸,贾母见了笑着说道:“玉儿也长大了。”
邢夫人跟在贾母后面说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贾府众人听得这事都与有荣焉,好像林黛玉是贾府人似的,都一副自家喜事的样子,独王夫人脸上淡淡的,看不出喜事。
那王夫人想着自己之前偷过黛玉那东西还被发现了,如今见她得了势,不知会不会报复自己,心中不安。
贾母拉着黛玉的手说着婚事,黛玉在旁听着原想着贾母说两句就罢了,岂料贾母今日心情好,最后居然说道黛玉的嫁妆上头。
黛玉看着贾府几人,都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要不是上辈子经历了那些事还真的以为这些人是真心为自己高兴;黛玉暗笑道;从来都是只有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却从来没有。
因着近日府里接连出事;贾母想着不如乘着这个机会好好乐一乐;便有意跟黛玉说道:“从近日起你就得开始置办嫁妆了;这些事尽管交给你两位舅母去办;你原本就有些太过于拘束;不如明日大家一起在院子里乐一乐。”
黛玉听着这些便十分不喜;这皇帝赐婚这事想着便有些怪;想着自己无权无势的怎么平白的就被赐婚了;又想到那五皇子那人脾气古怪;虽说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可是他对自己从来都是不假以辞色的。
况且这刚赐婚下来;便在府里大肆庆祝;传扬出去还不知别人怎么说呢!
“外祖母;这事还是罢了;没得让人说咱们轻狂。”黛玉直言道。
贾母一愣;看着黛玉;没想到黛玉竟然敢驳自己的面子;当下便说道:“堂堂国公府谁敢这么说。”贾母看着黛玉;拉过黛玉的手说道:“玉儿是不是听了什么闲话!”
黛玉抽出自己的手;直视贾母;说道:“外祖母;我整日呆在自己屋里;闲话自然听不到。只是在大皇子妃寿宴上;那南安小郡主似乎对我有些不好的想法。”
荣国府和南安王府向来交好;贾母和南安太妃也十分相熟;只是这几个月不知为何倒是鲜少来往了。
被黛玉这么一说;贾母想了想;记得那南岸小郡主年纪还小;和惜春差不多年纪;见了贾母也是客气有礼的。贾母想了想便说道:“南安王府和咱府交好;玉儿莫不是想多了。”
黛玉见着话题成功被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