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班牙公使想到的,叶昭自也想到了。
坐在文华殿中,翻看着西班牙公使言辞恳切的请求,什么“文明世界的求助”、“东方荣光之国的仁慈”等等,高帽子戴了一堆。
其实现在叶昭,倒并不在乎与西班牙交战,只在于看值得不值得。
在北京和伦敦还在接触谈判阿坎德人的命运和前途之时,实则双方已经达成密约,互相承认对方在南洋的利益,显然英国人已经开始正视中国的崛起,南洋就在中国的家门口,如果一定要遏制中国对其施加影响力,只怕会引起反效果。
而中国也承诺不再修建中缅铁路,也不会修建通往藏南的铁路,这自然也是极大的妥协。
实际上,莫说藏南,现今叶昭根本丁点没有修筑通往青藏铁路的意图,技术条件所限,这将耗费无数人力财力,这些资源投放在别处更为合算,藏边的局势也根本没有迫切到需要用铁路来维系战略意图。
一个国家的崛起,战争是免不了的,理由光明正大即可。
涉及菲律宾,便令叶昭想到美国,美西战争,同样也是美国人争夺西班牙殖民地的战争,当时同样在菲律宾爆发了民族起义,但驱逐了西班牙人后,美国人便开始镇压菲律宾人起义,经过七年才宣布菲律宾战争结束,消灭了菲律宾共和国,将吕宋正式纳为美属菲律宾。
七年菲律宾战争,美国人共派出了超过十万名士兵,打了2811仗,死4243人,伤2818人,耗资10亿美元,最后兼并了菲律宾,美国人却认为值得。
当然,现时菲律宾武装虚弱无比,中国更距离其近在咫尺,战争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只是趁机向西班牙宣战,再将菲律宾变成殖民地,这是现今最好的选择吗?
翻看着西班牙公使的求助信,叶昭陷入了深思。
……
法国西南部的比亚里兹,本来只是个小渔村,但拿破仑三世夫妇对其情有独钟,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二世便被拿破仑三世迎接到比亚里兹的庄园居住。
伊莎贝尔二世,出身欧洲最显赫的波旁王系家族,3岁便被宣布成为西班牙的女王,16岁被逼迫与堂兄成亲,女王并不喜欢这个娘娘腔的夫君,结婚的当天,女王郁闷的发现,夫君内衣上的花边居然比她还多,婚后不久,两人便分居,更承诺给对方最大限度的自由。
很多人都认为,女王的所有孩子都不是其丈夫亲生,因为其丈夫是个同性恋。
女王淫荡不拘,一生风流韵事不断。受罪恶感困扰,她时常陷入宗教狂热分子的影响中,不能自拔。
今年,女王四十岁,仍然风韵犹存艳光四射,当中国驻巴黎公使何如璋在比亚里兹庄园获得女王接见之时,也不得不心内感叹,果然是风流女王,婀娜尤物。
何如璋是帝国四年恩科状元,上一届议政院之议政使,或许是因为时常有过激的言语,前年年初帝国议政院重新选拔议政使时他不幸落选,接着监察系统就派人来调查他与法国商人的关系。
但最后此事不了了之,何如璋更被外务部录取为吏员,有传闻说,此事惊动了大皇帝,若不是大皇帝放话保他,那些意图治他罪过的官员定令他将牢底坐穿。
实情也确实如此,何如璋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几个部堂大臣都曾被他当面质疑的下不了台,议政院的议政使们,也觉得他太不近人情,令议政院与政务院失和,纷纷排挤他。
幸好叶昭对这位历史上第一位驻日公使寄以希望,知道他修习法文,便将他遣来巴黎,今年年初,正式任命其为帝国驻巴黎使官。
叶昭也想,以何如璋的性子,还是做外交官更好,事事可以据理力争。议政院,虽说需要他这种重炮,但不是现今,本来议政院的存在就令很多人不舒服,自己的终极目标更是议政使的全民普选,或者说,至少也要为后世的全民普选奠定法律基础,现在有这么一门重炮搅合,保守派反对的力量必然大增,对推动议政院的革新不利,是以只能忍痛割爱,还是令其回了历史上的老本行,干外交好了。
何如璋现今远离帝国政治斗争漩涡,却是愕然发现,自己或许真的与外国人打交道更得心应手。
前两日,接到外务大臣、总理大臣的密电,更有皇帝的口谕电报叮咛,何如璋立时精神一振,刚刚被任命为公使便担当重任,他自然要尽心竭力将事情做好。
面对伊莎贝尔女王,何如璋更是谨慎的很,礼节做到了十足十,不过他是个小胖子,穿着白色中山装虽显精神奕奕,但伊莎贝尔女王,显然还是提不起什么精神跟他说话,眼神有些恍惚,或许还沉浸在昨日舞会的绮旎中。
如果面前的中国公使是位风度翩翩的年青人,效果定然不同。
若不是中国渐渐成为不可低估的强国,伊莎贝尔女王只怕早就结束了谈话,而作为波旁家族成员,女王的法语自也流利无比。
坐在旁侧的西洋长椅上,何如璋向伊莎贝尔女王表达了好一番敬仰宽慰之意,却见女王好似越来越心不在焉,何如璋想了想,说道:“陛下,昨日我接到国内电报,有大皇帝秘密口谕带给陛下。”
伊莎贝尔女王一怔,神情就专注起来,目光也看向了何如璋。
何如璋道:“大皇帝问候女王陛下,对陛下的遭遇深感同情。”
伊莎贝尔女王微微点头:“请转告中国皇帝陛下,我很感谢他的关心。”若不是远隔万水千山,伊莎贝尔倒真想见一见这位神秘的东方皇帝,传说中强大的东方,强力无比的控制着整个帝国,对于欧洲王室来说,只有羡慕的份儿。
何如璋道:“大皇帝也完全支持女王陛下对西班牙的统治权,同时愿意竭尽全力的帮助您,除了可以向您提供低息贷款,如果女王陛下需要的话,我们也会支援忠于女王陛下的军队的武器和物资。”
伊莎贝尔呆了呆,委实没想到中国人会突然来支持她这没落女王。
何如璋又道:“我国也可以登报声明只承认女王陛下的西班牙王国,但贵我两国远隔万水千山,这种声明起不到什么有益的作用,大皇帝认为,还是秘密签约为好。”
伊莎贝尔想了想,问道:“中国提供的贷款?用银元支付么?物资武器,从中国运载而来?”
何如璋道:“贷款将会来自英国的一家银行,枪械弹药,将会由我国船队运到伊斯坦布尔,再转由奥斯曼帝国商船运往巴塞罗那,如此才不会引人注目。当然,若陛下能从欧洲采买武器,也不需万里迢迢来自中国的物资。”
伊莎贝尔微微点头。
何如璋又道:“低息贷款的款项,第一笔为五百万英镑,大皇帝指示,务必帮助女王陛下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确实,既然提供军费帮其作战,那就要保证战争的胜利,若不能令伊莎贝尔重新掌权,那可不就血本无归了?
伊莎贝尔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确实想不到中国人支持的力度如此之大,拿破仑三世虽也对其不遗余力的支持,但更多的只是嘴皮子官司,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
何如璋道:“大皇帝也善意的认为,女王陛下定能协调贵国各个政治派别,分享权力,瓦解您的政治对手。”
伊莎贝尔默默的点头,过了好一会儿,看向何如璋,问道:“中国皇帝希望得到什么?”
何如璋道:“一句承诺。现今南洋吕宋岛上,贵国士兵和商人陷入了困境,贵国驻京城公使已经向我国提请援助。我国政府同样认为,只有派遣军队才能恢复吕宋岛的秩序,我国有意帮助菲律宾民众在中部地区成立自治领政府,给予其部分自治的权力。希望能获得女王陛下的同意,中国愿意与西班牙一起分享在吕宋岛的贸易权利。”
话说的客气,但所谓分享贸易权利,以中国人的地理优势,工业贸易产能,其实就等于夺走了西班牙在南洋的这块殖民地。至于帮助菲律宾人成立自治领,也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性。
伊莎贝尔沉思着,道:“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
何如璋便起身,抚胸行礼,告退。
第五十八章 战斗吧,火鸟
茅草屋组成的村庄,粗壮的古树,地上匍匐着各种藤叶枝蔓,从树根顺着巨大树干向上攀爬,在头顶织出密密的绿帘,整个村庄仿佛也淹没在这片绿意中。
这里是吕宋岛中部的打拉教区,过了这片丘陵,前方便是打拉河流经的平原,打拉教区也是吕宋岛最重要的稻米产粮区。
当各地吕宋人纷纷放下武器派出代表与中国人接触谈判之际,唯有拉马德里德中士的武装占据了打拉城,宣称要成立菲律宾共和国,不再接受任何其它国家的统治。
取缔打拉城非法武装的任务交给了帝国皇家海军陆战纵队第二步兵团第三营第二连,实际上,“帮助”西班牙人恢复菲律宾的秩序,帝国海军也不过动用了海军陆战队的一个步兵团,也就是第二步兵团。
三营二连则是水师步兵中十个精锐哨之一,哨官邓世昌,今年刚刚二十二岁,广州讲武堂毕业,成绩优异,进入海军陆战纵队刚满一年已经成为精锐哨之主官,这在老兵油子遍地走的帝国军队来说,已实属难得。
而且他深得上司器重,被保送为下一期船政军官学堂的学员,保送名单以及资料已经送了上去,只等最后批复。
这或许是他作为陆战队员最后一次执行任务。
他所统领的水师步兵连乃是轻机枪架设到班的精锐连队,编制人员165人,由4个步兵排和1个轻机枪火力排组成。
和帝国陆军不同,水师步兵更注重轻武器配置,注重突击能力,笨重的连珠炮和迫击炮暂时都不会成为水师步兵的列装。
站在村口高地,邓世昌举起千里镜观察前方河流农田的地形,身侧,则有通译和村民叽里咕噜的,打探几十里外打拉城的情形。
和通译正在交流的是本村村长,黑黝黝的矮个中年人,一脸惧色,正恳求通译讲情,饶了他全村人的性命。
看着这些小黑个的面相和眼神,邓世昌就从心底不喜欢吕宋人,面相多奸猾,眼神多闪烁,蛇鼠两端的相貌,实在难令人升起好感。
虽然在军校学习便知道要包容各个地域民族的差异,但相由心生不是?怎么看,也不觉得吕宋人是值得帮助的朋友、盟友,倒是吕宋岛上的一些土族部落更为质朴,更招人喜欢。
通译和村长叽里咕噜了一阵后,谄笑着凑到邓世昌面前,说道:“哨官大人,我已经问清楚了,忠于拉马德里德的士兵有一千多人,正在围攻路易西塔庄园,打拉城的西班牙军人,都躲在庄园内。”
邓世昌点点头,举起千里镜,又望向了前方。
……
路易西塔庄园是西班牙商人莫拉莱斯经营的有数千菲律宾工人的庞大甘蔗园,庄园主建筑是一座石头城堡,也正是这座城堡,成为了西班牙人的庇护所,只是现今的局面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实在有些不妙。
城堡二层窗户的玻璃已经支离破碎,穿着黄褐色红条军服的西班牙士兵从窗口不时嘭嘭向外射击。
莫拉莱斯先生脸色严峻的从窗口向外望去,庄园院内的小木屋、树木等各种掩体后,到处都是叽里咕噜乱叫的土著,不时随着土著的枪声有一团团白雾升起,远方甘蔗林中,更不知道黑压压多少人头攒动。
莫拉莱斯先生心情沉重的回到客厅,沙发上,莫拉莱斯夫人不安的在胸口划着十字,嘴里喃喃的祈祷,他的小女儿则满脸惊恐的躲在沙发里,用力抱着熊娃娃,好像只有熊娃娃才能带给她勇气。
莫拉莱斯叹口气,他现在深深后悔为什么要带着家人来到东方定居。围攻庄园的土著,以他们的暴戾,攻破城堡后,就是他最小的女儿也会被残酷的杀害,他的妻子会面临怎样的噩梦,更是不敢想象。
“莫拉莱斯先生……”身旁轻轻呼唤他的军官叫塔雷斯,率领50名西班牙士兵和150名雇佣军驻守打拉城。
“莫拉莱斯先生,我们的弹药不多了。”塔雷斯满脸沮丧的说,如果弹药充足,他还有信心能坚守下去,但经过数天的激战,士兵们的弹药渐渐枯竭。
莫拉莱斯的心立刻沉到了谷底,毫无疑问,就算投降的话,他们也会全部被菲律宾暴徒杀害。
“援军不会来了吗?” 莫拉莱斯抱着微弱的希望问。
塔雷斯苦涩的说:“不知道……”半个月前,便与马尼拉失去了联系。
莫拉莱斯就不在说话,默默走到沙发前,和妻子拥抱,又抱起女儿,听着女儿小声问:“爸爸,我们得救了吗?” 莫拉莱斯痛苦的抓着头,不知说说什么来安慰女儿。
外面,隐隐传来密集的枪声,莫拉莱斯亲吻着女儿额头,说:“我亲爱的玛利亚,我不会让你受苦的。”眼里,涌现了泪水。
听到莫拉莱斯的话,莫拉莱斯夫人猛地抬起头,说:“不,你不能,你不能这么做!万能的主啊,请您宽恕他疯狂的罪恶。”
突然,外面响起了欢呼声,门嘭一下被一名士兵撞开,士兵大声喊着:“我们的援军到了,我们得救了!上帝……”话音未落,他嘭的摔在了地板上,后背上,鲜血浸湿一片,显然狂喜之下飞奔来报信,忘记了通过走廊时要闪避流弹。
玛利亚尖声惊叫起来,莫拉莱斯夫人忙蒙住了女儿的双眼。
莫拉莱斯迫不及待的道:“我出去看看。” 莫拉莱斯夫人道:“我也去。”
莫拉莱斯略一犹豫,便抱着女儿,走出了客厅,弯着腰跑过短短的走廊,进入士兵们作战的音乐室,房间里已经欢呼声一片,甚至有两名士兵拥抱着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塔雷斯少尉正站在窗口,端着望远镜眺望远方。
莫拉莱斯从窗口看出去,却见庄园大院中的土著正乱哄哄向外跑去,远方,枪声猛烈无比,东南方向,遭到弹雨洗礼,有成片的甘蔗仆倒。
莫拉莱斯接过一名士兵手里的望远镜,向甘蔗林里望去,随着越来越近的枪声,甘蔗林哗哗的摇动,似乎可以想象东南方面呈扇面的位置,土著们正四散奔逃。
几分钟后,甘蔗林边缘处,出现了几名穿着双排扣雪白鲜绿军装的军人,他们行动矫捷,互相作着手势,很快在一棵树木后架起了一柄有三脚架的步枪,接着,就听嘭嘭嘭的枪声响起,几百步外的庄园砖墙木屋旁,立时响起阵阵惨叫声。
塔雷斯少尉突然惊讶的道:“是中国人,中国人的水师步兵!”
常年在南洋,他自然认识中国水师步兵的军装。实际上,在世界强国中,中国军队是唯一舍弃五彩缤纷华丽军服的武装,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中国大皇帝的禁卫军,便以“红色血海”闻名于世,而中国水师步兵团,则是漂亮鲜艳光耀夺目的白绿色军服。
塔雷斯少尉不知道的是,中国水师步兵团同样有深绿色作战军服,但按照着装守则,在土著盘踞、危险等级、作战强度丙级以下的地区作战,水师陆战纵队队员,均着白绿军服,原因无非就是威慑,土著们被狠狠教训后,令所有敌对分子远远见到中国军人便望风披靡,从骨子里恐惧颤抖。
…文…“中国人?”莫拉莱斯有些诧异,但也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这个东方最强大的国家,是文明世界之一员。
…人…莫拉莱斯夫人抱着女儿,亲吻她的脸颊,说:“亲爱的,不要怕,我们得救了,是中国人救了我们。”
…书…玛利亚偷偷从熊娃娃后探出小脑袋,窗口处,已经可以见到神气俊朗的一排中国士兵靠近,更有人用扩音喇叭喊话,是西班牙文:“我们是前来救援的中国海军,请允许我们进入你的城堡。”
…屋…莫拉莱斯心中更是松了口气,战火中救援,仍然遵守法律规则,这般高素质的军人就算在欧洲,也不多见。
塔雷斯少尉见莫拉莱斯点头,急忙命令士兵们全部放下武器,又伸出和平旗帜摇摆,大声道:“欢迎你们,我的朋友!”
邓世昌在通译和几名士兵陪同下进入城堡,迎面就跑来一个金发小女童,大声说:“我喜欢中国人。”更跑到近前亲吻邓世昌的手,随即被一名欧洲妇女抱住,连声说对不起,看得出,欧洲妇女眼里还是有丝惧怕。
听通译翻译过,邓世昌微笑对那女童道:“欢迎你成为中国人的朋友。”
方才庄园外的激战,便如摧枯拉朽,不到一个小时,因为拒绝与中国人接触而马上从“义军”被定性为“叛军”“暴徒”的菲律宾武装就被打得稀巴烂,乱哄哄的逃去了西方。
邓世昌与塔雷斯少尉互相敬礼握手问好,邓世昌道:“因贵国请求,我军将会恢复吕宋岛一地的秩序,在这段时间内,还请塔雷斯少尉提供必要的帮助。”
塔雷斯少尉微笑道:“一定。”他才不会理会中国人会不会接管吕宋岛,如果中国人接管吕宋岛防务,他和他的兄弟们可以回国,那真是求之不得,更别说刚刚是中国人救了他和部下士兵的性命了。
和塔雷斯少尉寒暄了几句,邓世昌就回头叫人拿军事地图来,准备进攻打拉城,这种小城镇实则就与中原的乡镇无异,并没有坚固城墙防护,可以说唾手可得。
事实也是如此,当中国军队出现在打拉城几里之外时,打拉城里早就乱成了一团,经过激烈的争执后,叛军首领拉马德里德派人送来降书,宣布投降。
……
在中国人与西班牙人开始就吕宋自治领的地位展开谈判的同时,叶昭则幕后主导了外务部与荷兰人的谈判,使得中国人获得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石油开采权,而且按照该协议,中华帝国石油公司是唯一有权力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国开采石油的国家,便是荷兰商人,也无权开采。
真正的石油工业从二十多年前出现,却是在化学技术最先进的中国发展最为迅猛,虽然二十年前波兰便开辟了第一座现代油矿,但毫无疑问,现今中国才是全世界第一石油使用大国,炼油厂最多,也控制着全世界最多的油田。
中国石油开采,帝国鼓励在境外勘探,对国内油田的勘探开采审批极为严格,帝国石油公司,主要的产油地便在南洋,加里曼丹岛的油田和塞兰岛的油田。
加里曼丹岛不必说,除了文莱周边,尽属帝国之殖民地,同时加里曼丹岛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塞兰岛在东印度群岛最东侧,从航海贸易的角度认知,并没有什么商业价值,是以很快也落入了中国人手中,而且从其岛屿沿海发现了油田。
叶昭自然也不会放过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油田,而与荷兰人签署协议之后,代表着印度尼西亚的所有油田都纳入帝国囊中,实则以现在中国石油需求,只需苏门答腊岛的一处油田便可以解决,只是叶昭提起石油就兴奋,恨不得把石油产地都圈在自己势力范围内。
而现今西方国家,石油工业发展最快速的是美国,英国胜和行在六年前吞并的标准石油公司,任命小股东洛克菲勒为CEO,开始了兼并全美石油公司的伟大旅程。
当然,任谁也不知道,财大气粗的英国大亨威尔斯,他的胜和银行会有中国皇帝一半的股份。
至于说荷兰,和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远未认识到石油的重要性,在中国人承诺保护其商业利益并且承诺若第三国家侵占荷兰人在南洋的贸易利益,则中国人便视其为有敌意行为后,荷兰人很快便在最新的友好条约上签字。
显然荷兰人对于中英两国的密约有所耳闻,而在英国人雷声大雨点小也不愿意与中国人撕破脸,或多或少在东方推行了绥靖政策后,中国毫无疑问成了南洋海域的国际警察,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中国人的安全承诺在南洋变得极为重要,所以在与中国人签订了最新的友好贸易条约之后,荷兰国内爆发的是欢呼声。
叶昭又开始考虑西域铁路延伸的计划,最后还是掐灭了这个念头,太超前了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倒是可以与奥斯曼帝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静观其变,大多数西亚国家,都是奥斯曼帝国崩溃后独立,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介入未来变成怎样谁也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就好。
同时叶昭准备推动与美国人谈判,禁止在太平洋特定海域捕鲸,其实以现今的捕鲸业加工技术,随着石油工业兴起,捕鲸业必然会衰败,因为现今捕鲸,无非是照明剂和润滑剂市场,这两个市场已经在逐步被廉价的石油产品代替,捕鲸业衰落是必然的,等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发现鲸产品的新用途,鲸的种群才会面临更大的消亡危险。
虽然叶昭令外务部同美国人谈判,更多的还是宣示在太平洋的主导权,但却也不免发现,不知不觉中,他手中的权力,已经可以逐渐影响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深海物种的兴亡,这种奇妙的感觉或许只有经历过二十一世纪文化熏陶的人才能感受到。
在中国和荷兰签订条约的第二天,叶昭便登上了前往天湖城的火车。
与叶昭同行的,是京师大学土质学系的两名讲师,都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其中一位还是叶昭当年送出去的学童,姓张,叫张金昌,只是张金昌自己,也不知道坐在他对面的化学系讲师文先生,便是当年的大恩人。
叶昭的身份是化学系客座讲师,与土质学系的教授讲师接触不多,而这两年,叶昭便是私访,也不再化妆,或许是因为心态的变化,被发现就发现好了,沾一脸胡子,成何体统?
是以虽然近两年照相技术发展极快,叶昭更上过几次报纸,但他出巡反而更加坦然,也不似以前那般遮遮掩掩。
当然,如果不是叶昭的身边人,怕也没人会将照片上气度森严但因为技术问题略显僵板的大皇帝和叶昭混为一谈。
张金昌和王自忠两位学者正讨论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争论,现今地质学的宏观理论来说,有灾变论和均变论两种,灾变论认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灾变导致生物灭绝,均变论则认为自然法始终一致。
帝国各大学地质学系,主要是学习研究矿物开采提炼技术,便是讲师教授,实则也是传授课业之余,自己也在学习研究提高,毕竟从全世界来说,这是门新兴学科,远没有一套真正系统的理论做指导。
张、王两位讲师去天湖城,主要还是为了勘探天湖城周边矿藏,但两呆子气发作,天文地理的讨论,最后就争论起来。
叶昭也不插嘴,只是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时隔数年,再去西域,却是有了火车,三五天时光,可谓转瞬即到,又怎不令人心下感慨?又想起西班牙内战,对于伊莎贝尔的种种支持,不知道哪里还不够呢?总要帮助她成功复辟才好。
叶昭随行只带了一名“仆人”,副总管郑阿巧,枪械武技,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不过此节车厢内的几十名乘客,均是大内侍卫所扮,都是气宇轩昂的小伙子,也就张、王两个书呆子看不出来而已。
坐在叶昭身边的是大学后勤科的韩翊海老师,很稳重的中年人,算是此次出行的领队,负责照顾三位学者生活,出面与地方政府接触等等。学者都是怪脾气,不善与人打交道,自然要安排一位“领队”。
韩翊海此刻心里确实紧张的很,他也早就偷偷叮嘱叶昭,不要惹车厢内那帮小伙子,看起来好像是一伙儿的,也都不是什么善茬。
韩翊海更后悔,为什么不坚持要带警卫来。出行前,他曾经向校方提议,从警卫科挑选两名警卫保护三位夫子的安全,但校方考虑后婉拒了他的建议,认为一路火车通行无阻,到了天湖城联系当地官署,自会妥善安排,无需动用学校的警卫。
不过看着这帮人,韩翊海也知道,就算带了警卫来也于事无补,整个车厢,除了他四人便全是这些来历不明的小伙子,可真挺渗人的,不知道这帮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来历,难道是天津租界的斧头帮?
可也不像,而且斧头帮在前不久被帝国宣布为非法组织加以取缔,数年前经过谈判,帝国便取得了英法租界的治安权和税权,现今租界已经是真正的租界,外国人租来居住办公司的聚集地而已,完全被帝国地方政府管辖,和旧金山的唐人街也没什么分别,而且这两年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洋人也越来越多,因为就算从纯商业角度来说,成为中国公民,在东南国家集团范围内投资,便拥有着更多的特权和方便,更不要说泛中国海一带,中国公民的安全多么的有保障了。
只是这些人,不是帮会成员,那又是什么人?
一路之上,韩翊海都在猜测这些人的来历,却始终不得要领,只能心里念阿弥陀佛,希望不要出什么事端才好。
夜幕渐渐降临,韩翊海拿出了蛋糕和咖啡,小心翼翼喊服务员送热水,就怕引起那些小伙子的注意。
叶昭就摆摆手,说:“吃不下了,我去餐厅用餐。”
昨晚便是吃的蛋糕,今天早上吃蛋糕,中午还是蛋糕,叶昭的肠胃,又哪里受得了?若不是韩翊海一再恳求,早就去餐厅了。
见叶昭神态坚决,韩翊海就知道拦不住,只好苦笑道“那好,一起走,一起行动,这样安全些。”回头,却见两个书呆子一边讨论,一边顺手拿起了蛋糕吃,韩翊海更是满脸苦笑,说:“张教授、王教授,咱去餐厅用餐。”
王自忠问道:“还是公派用餐么?”
张金昌厚厚的眼镜片后,眼神有些迷茫,好似在考虑问题,随口道:“我吃这个就好。”
韩翊海这个无奈啊,这三个怪人,文教授是好像一刻也闲不住,总想出去逛逛;王教授呢,年薪几百银元呢,而且其学识极高,这两年发表了许多在全世界获得好评的矿业文章,很有希望进入教授行列,那便是几千银元的年薪,却吝啬的过份。听说他养了八九房小妾,看来传闻不假,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么?还是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更好听?张教授,整个一呆头鹅,那也不必提了。
见叶昭举步便行,韩翊海急忙拉起张、王两位活菩萨,对张金昌道:“集体行动,必须要去。”王自忠倒是好说,听韩翊海一句“公派用餐”,那走的比谁都快。
木质车厢装饰华丽,铺着白色桌布的餐桌上摆放着水晶酒杯,座椅和窗帘都是古典风格的布饰,美丽的壁灯和餐桌上的烛光使车厢内透着一股浪漫气息。
餐厅车厢用餐价格不菲,能来餐厅的非富即贵,是以装饰也颇为考究。
坐在餐桌旁,叶昭敲了敲车厢,恩,是木质,在中原腹地的火车载客车厢,大多为木质,但这趟去天湖城的火车,却是铁皮载客车厢,令叶昭微觉惊奇,倒是餐厅,和内地火车一般,木质车厢。
韩翊海却是连声念佛,因为七八名小伙子跟了进来,早不动晚不动,为什么非要他们用餐的时候才动呢?
叶昭见到韩翊海脸上异色,也颇有些无奈,再这般下去,自己非露馅不可,韩翊海可不是糊涂蛋。
内侍卫毕竟不是特勤组,并不善于乔装改扮。
此时火车距离天湖城已经不远,外面飞快退后的是荒漠和草原。
早两日,韩翊海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就是几次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