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丫鬟奋斗日常-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夫人已乱了分寸,连连应和。
  贾母立刻就要张罗起来:“云丫头是你们看着长起来的,根基、人品、模样都厮配的上,况且她有个金麒麟。原是她小时候体弱多病,史家给她求来压命的,谁知自有了这个,一刻没离过身,她长得越发康健,比宝玉还强呢。可见这东西是灵验的。”
  王夫人纵然不大称意,也只好病急乱投医。
  贾政倒还犹豫,因道:“她又没亲生父母,叔婶都在外任,侄女儿怎么出嫁。况且贵妃的事原还不准,宝玉因他姐姐病重,此时也不该娶亲。再者就是冲喜,只这一二日怎么办呢?”
  贾母主意已定,道:“你若同意,我自然有道理。云丫头的终身她叔叔婶子是托付给我的,这上头并不碍着什么。这亲事既是为宝玉,也是为娘娘,才要这么急着办。况且事急从权,越些礼办了才好。”
  宝玉和湘云早避了出去。
  凤姐原才有些后悔当日把湘云扯进来,原本是好意要成全湘云的心思,只没想到这半年多老太太虽意动,却没定下来,反在这节骨眼上提出来。只是她转头一看湘云满眼都是喜色,几乎忍不住高兴,心里叹一声:也罢,既遂了她的意,日后前程也只她自己消受了。
  贾母亲命:“宝玉和云丫头有金玉的道理,这婚是不用合了。明儿就是好日子,立即收拾出屋子来,一概鼓乐都不用,按着金陵规矩拜堂就是,坐床撒帐的。这也是娶亲,寻常百姓家都是如此。况且最要紧的族谱添上名字,快叫珍哥儿进来,我告诉他。”
  又看贾政和王夫人,知道他们因宝玉亲事匆忙粗陋不好受,因道:“我的梯己都给宝玉和云丫头留着,云丫头的嫁妆我来补上,宝玉的聘礼除了家里的规矩,我再单单陪送一份儿,都是她们小夫妻的东西。等她们姊弟好了,再摆席请人不迟。”


第102章 风月已凄凉
  宫里的贤德贵妃很争气; 公主洗三礼后,才咽下最后一口气。皇宫内外都传说这是贵妃对小公主的拳拳慈母之心,一直硬撑着,见小公主顺利过了消灾免难、祈祥求福的洗三礼才撒手人寰。
  太监急报到荣国府时; 王夫人正带着新媳在佛前跪拜; 正因这两日宫中未有坏消息传来高兴; 上下都以为冲喜灵验了。贾母还道委屈了孙媳妇云云; 已发信给外任的史侯,待家中好了,要大宴宾客。
  一列太监骑快马赶来; 传谕道:“贾娘娘薨逝。”
  是日为辛丑年三月初一日; 三月乃桃花粉面羞之时; 方才嫁作新妇的史湘云桃腮褪色; 满面仓皇。王夫人悲嚎如杜鹃泣血; 难以站住; 湘云忙上前扶住婆母; 岂料王夫人狠命的一把推开。
  史湘云泪眼朦胧; 看过去,只见王夫人捂着胸口大哭; 指着她要说甚。彩霞生恐太太突遭噩耗; 对着二奶奶口出恶语; 忙扶住王夫人; 对史湘云哭道:“娘娘是太太的心尖子,一旦去了,太太如摘心肝一般; 二奶奶快去寻宝二爷来,请他劝劝太太。”
  湘云垂泪应下; 忙出去了。
  方才出去,就有贾政满脸泪痕的进来,向捂着胸口的王夫人道:“你快去禀知老太太,千万宽缓着说,别哭坏了老人家。”
  王夫人哪里还有气力顾别个,一行哭一行走的往上院去报信。贾母闻言,两眼就要翻白,鸳鸯忙拿着珐琅小瓷瓶装的嗅盐往她鼻子下头,贾母方才苏醒过来,老泪纵横,大哭道:“娘娘还这样年轻,我这老厌物愿用自己的命换娘娘的命啊!”
  东府贾珍、尤氏,隔院居住的贾赦、邢夫人,连同贾琏夫妇和李纨等都已得信,一路悲戚赶来。男丁们在外厅商议,女眷们陪着贾母在上院哭泣。唯有一个贾宝玉,闻得此事,竟是呆呆的,不言不动,唬的麝月忙劝慰开解,都不中用,麝月不敢惊动别人,只好去寻湘云。
  湘云眼泪婆娑,急得了不得,她想:老太太和太太肯松口将她这无父母无家财无依靠的孤女娶进门来,原是要冲喜的缘故,可才进门二日,宫里的大姐姐就去了。这一则还可恕,毕竟娘娘不久于人世,世人皆知,冲喜已延了几日寿命,料旁人也赖不着自己。可这当头,宝玉再糊涂病了,可真是要了命的。只怕老太太也要疑惑,这是冲喜,还是冲克了。
  湘云因道:“贵妃娘娘薨逝,家下悲戚。老太太和太太明日还要进宫请安哭临,若此时告诉去,说二爷也失魂落魄,岂不是更添一重烦恼。依我看,二爷幼时得娘娘亲手养顾,姐弟情谊深厚,娘娘去了,二爷悲伤过度才一时迷了心智,这也不妨,你们尽心看顾着,别叫他身上作了病。我这会子还得到前头去,等四妹妹回来,我背地里告诉她,晚上一同回来劝他,只怕宽慰些就好了。”
  史湘云和贾宝玉的婚房就在贾母上院中,原本贾宝玉未住大观园时的住处,是荣庆堂的东跨院。这跨院二年前修缮过一回,扒了一道隔墙,把后头的一溜屋子并进来,足有十来间房舍,也算宽敞。
  凤姐原本是看到麝月急惶惶的样子,生怕出事,才跟过来,没进门就听到湘云的话,知她已有了计较,这又是别房兄弟的家事,便未进去。扶着平儿的手,仍旧出来。
  方才过月洞门,赖大媳妇带着两个小丫头捧着几托盘的素衣银饰过来,见着凤姐,忙请安:“琏二奶奶万要保重。”
  凤姐因问:“这是往哪去?”
  赖大媳妇朝托盘上的衣饰努努嘴,道:“娘娘薨逝,家里都要换素服,大奶奶打发咱们给宝二爷屋里送来。”
  凤姐挥手,叫他们快去,平儿看一眼赖大媳妇背影,悄问:“珠大奶奶这是示好?”
  凤姐牵起嘴角,讽哼道:“人都不是瞎子,这会子卖好管什么。”心里却想,若是李纨从不曾管家,许是能将她那慈软佛爷的样子摆下去,偏她沾了手,尝过了权势的滋味,往日藏着的心眼算计、冷心冷意的一面就跟泄洪的水一样,都漏了出来。
  平儿摇摇头:“珠大奶奶实在不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搁自家奶奶从前,那才是面上都是笑,背后一把刀呢。得罪人已得罪到人家的脸上,如今再拿官中的成例讨好,指望旁人宽宏大量不计较?
  凤姐摇头道:“原本是珠大哥早逝,她守着,老太太有意抬举,家里家外都因她是个节妇高待一成,习惯旁人让她三分了。”可现在不是礼教森严,逼死寡妇的前朝,朝廷早就不兴贞节牌坊那一套了,尤其是去年平安南国一战,各屯军之地寡妇多了不少,朝廷对愿再嫁的寡妇还给一两银的贴补呢。
  平儿想想,戚戚道:“珠大奶奶也可怜,不说府里不愿她再嫁,就是李家,也断断容不得她不守着。听说李祭酒最是个迂腐人物,李家有他做族长,不管是娶进来的媳妇还是外嫁的闺女,都要一板一眼的守节贞顺。就算是没进门时未婚夫婿死了,也要把族里的闺女给人家送去,叫守着望门寡。这李祭酒告老之后,李家越是如此,听说当地州县的长官亲自登门劝说,被他骂了出来,当日劝说的那个望门寡的闺女就吊死了,李祭酒还联合那家亲家要给这女孩请立牌坊,折子被上头打了回来。李家的亲事难做,除了咱们大奶奶,李家的女孩守寡的也多,男丁更是难得娶上妻子……”
  凤姐冷笑:“那老匹夫,不过是无才无德,巴望着从这上头博几分清名。若是有能为,才五十上的人,如何就告老了,当得几年祭酒越发作兴起来。只怕李家族里恨不得他快快死了呢!你当娶他族里女儿的为甚,就有那黑心肠的人,他家孩子得了病不成了,不肯叫他孤零零的,便求个李家女,虚耗人家好女儿一生给守着。脏心烂肺鬼,迟早得报应!”
  话说着,就到了花厅。
  贾母等人已被劝止了泪,况且明日起就要进宫服丧,凡有品级的女眷,皆要进去。李纨是个有德不尚才干的,往日管家大事皆要王夫人拿主意,小事都按老利儿走,不像凤姐管家时那样变通明快,未免只能压服那些老实的下人,有一些自为有脸面的执事媳妇都不畏惧。
  王夫人愁闷,一个人能有多少精神,她给宝玉涤玉时又落了病根,总不能好,这会子已心力交瘁,无法再管家事。只恨珠儿媳妇不中用,凤丫头倒是回来了,却与她离了心,这掌家的权是万不能给她的,这般算起来,倒只有宝玉媳妇能托付了。
  王夫人眼见冲喜不成,娘娘还是去了,心里十分不满湘云,可事到临头,湘云到底是二房的媳妇,总比旁的人能信任些。于是命人快叫湘云。
  湘云进来,王夫人道:“你大嫂子慈软些,下人都不惧怕。若只给她管着,说不得老婆子们又犯了规矩,白日睡觉,夜里吃酒斗牌的胡闹起来。凤丫头还服药调养,也不中用。明日我们就要出去,你襄助着你大嫂把家掌起来,千万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这话当着众人,凤姐纹丝未动,不争不抢,只当没听见。李纨已握住湘云的手,松一口似的道:“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我正没主心骨,托赖你帮我几日,好歹照应妥当,叫老太太、太太放心。”
  话音未落,就有人叱白帖报丧:“亲家李老爷去了。”
  李纨一听,登时晕死过去。
  王夫人心烦意乱,因道:“快扶你们大奶奶回去,叫她好生歇养,劝着些,别让忒伤心了。”
  凤姐和平儿对看一眼,凤姐姐摸摸嘴,这才咒了几句,那李老头子就得了果报,死了?
  平儿忙悄悄道:“怕是死了半月了,珠大奶奶老家也在金陵,这报丧过来那边丧事早走起来了。奶奶别多想。”主仆两个看李纨灰败的脸,心下都一叹,这晕的忒不是时候。家里的顶梁的大姑姐,贵为娘娘的人死了你不晕,这会子反晕死了。虽说都知那是你亲爹,可老太太和太太看来,只怕还觉得你为贾家妇,为外人如此呢。
  贾政已先知晓,自谓家道不祥,又添一重,心里突然生了些预兆,忽想起那戏折里唱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由愁闷悲苦不已。
  连林家打发人给他请安道恼,说:“府上四姑娘年小荏弱,经不住风霜,忽闻得此事,惊恐悲伤之下,做起烧来。我家大姑娘请太医诊治,说是不宜移动,须得静养为上。大姑娘拜请舅老爷,允贾姑娘暂在我们府上休养,好了再送回来。”
  贾政心中悲意满布,这等小儿女之事全然小事,因叹道:“罢了,她大姐姐去了,原有九个月的功服。只是她是东府之女,隔了一层,功服上也就不需忒严矩。只要你们府上不嫌她有功服在身,愿留她养病,便随你们的意思罢。”
  里头王夫人不想凤姐插手中馈,正提起说四姑娘大了几岁,可以帮湘云管家之语。不料贾政就打发白姨娘进来禀明此事,因贾政已应承下了林家,王夫人气的胸闷,也无法子。
  凤姐听闻,心里猛一跳,顾不得装聋作哑,忙道:“我站着都觉乏累,眼前花的看不清道路,大嫂子也病了,这一家子都得托赖云儿了。平儿替我给你们宝二奶奶磕头,请她劳累些,我是帮不上什么了。”说着,摇摇欲坠。
  湘云竟是得了一家上下的举荐,才过门两日就成了当家奶奶。连凤姐与李纨,一时瑜亮,多少风光,都被她压了过去。
  湘云感激不尽,从这一刻起就时时忙乱,她心中盼着阖家满意的心比王夫人还要急十倍,勤勉小心之处,比执事媳妇还周到。只是到底冷落了贾宝玉,只命麝月、翠缕好生看顾。贾宝玉浑噩了半日,不知丫头们怎么劝说的,晚上时却是好些。此日后,湘云日日在外头,宝玉在屋内与丫鬟们厮闹解闷,和这些丫头们无法无天,只差不曾拆了东跨院。
  却说,宫中丧仪,按规制,贤德贵妃生在所在的栖鸾殿暂为停灵之所。贵妃金棺就停在偏殿,棺具不可总在宫中,最少停灵三日后,就要小出殡到皇家殡宫去。
  在停灵时,贾府中有品级的男女须得天天进宫,以为会忙的了不得。谁知竟被告知贵妃金棺只停灵三日,就要小出殡发往殡宫。
  大庆朝若有皇后、贵妃这一品阶的去逝,皇帝辍朝三日、五日,都有前例。偏当今并无辍朝之意,反亲自往奉先殿祭拜先祖,为新生的小公主祈求祖宗护佑。先是贵妃丧仪规格几同于妃,后又十分看重她所出公主,直叫人看不明白陛下的心思。
  朱绣为四品外命妇,也应进朝哭丧守灵。
  这还是自去岁不欢而散后,她头一次见贾母,贾母脸色灰败,精神气已散去七分,被邢王二位夫人搀扶着。超品的朝服冠带在她身上,空荡荡的,庄重华贵的服饰也掩不住那日薄西山之态。
  当今不给贵妃作脸,命妇只需头一日进宫哭灵,初祭后就无需再去。唯有从殡宫出殡往陵墓时,内外齐集,才需她们这些外命妇再去送灵。
  出了内宫,走在甬道上,便有几个交好的命妇悄悄议论道:“陛下不是很喜欢小公主嘛,怎的如此不给贵妃作脸?”
  有的说:“你还不知道呢吧。陛下晋封贾贵人作平嫔,把小公主交给平嫔抚育,除此之外,亲自给公主娶了乳名叫‘福佑’,可见对公主的爱重。我听说这位贤德贵妃十分不知轻重,嫌弃生的是个公主,又恨生公主叫她坏了身子,小公主生下来她这做母亲一眼都不愿看呢。唉哟,你说陛下能不生气!”
  “什么,她也忒骄横了。只要是龙胎,不管皇子皇女,都是天大的福分。陛下都喜欢,她矫情什么,一点儿慈心都没有,怪不得死后没哀荣呢!”
  “谁说不是呢,这是贾妃死的及时,若是她活着,过些年只怕连这份哀荣都不能有!”
  “陛下还是顾念公主,若不然巴巴指个贾妃宫里出来的贵人作公主的养母,高位的嫔妃,膝下空空的多着呢。”
  “可是这话不假!这位平嫔就是因忠心勤勉才得以女官之身封为贵人,况且听说她早年病重不能生养,好不容易得了个公主,岂有不对公主好的呢。”
  朱绣同相熟的几个命妇走在一处,低头不言语,耳朵却能听见十几步开外的夫人们的小话儿。
  心下品度一回,这耳朵,只有在这埋藏无数秘密的重重宫闱之中,才最有用处。只今日一日,她听见的秘事言语就不计其数,怪道外公这些年屹立不倒,在深宫中如鱼得水呢。可见顺风耳实在是宫斗的利器。
  胡思乱想一下,又思索“平嫔”,这“平”字:惠内无德曰平,分不求多曰平。从封号看,就知当今的态度,若是平嫔安分守己,尽心尽力教养抚育福佑公主,只怕她会是这深宫中无宠无争,安养到老的嫔妃也说不准。
  朱绣心内叹道:贾贵妃汲汲营营一生,这后福却叫贴身的丫鬟享了。世间的事,真是神仙难断。
  稍走了些神,耳里就听前面石青行蟒缎朝裙的命妇道:“若说有福不会享,这位贾娘娘可是第一任,这谥号都没有,哪里有半点贵妃的体面?”
  旁边年岁大些的命妇就道:“她原本封为贤德贵妃,本朝除了列后是四字谥号,这贵妃不都是两字谥号。只怕是因她封号的缘故,这封号就是谥号了。”
  有的忙说:“可不敢这样说,这谥号没有旨意是能乱说的。只是我也不懂,前朝的嫔妃,够不着得谥号的,牌位上写的是封号,可这位贾贵妃偏生头一份二字封号,可得难怀礼部的官儿们了。”
  忽有个一品服侍的命妇,她先时被围在当间儿,一直未说话,此时才道:“不然。宫里去给贾家下谕的时候,称呼的是贾娘娘。这还罢了,先前皇后召见,说话间说的亦是贾贵妃。你瞧今日,可有宫人或是官员提起‘贤德’二字?都是贾贵妃……”
  众人连同朱绣都吸一口凉气。这意思,贤德贵妃生前顶着这拗口的称号,死后却给撸了,跟谁说理去。
  有人小心翼翼打探:“这是陛下对贾家不满了?”若不然,就是贾贵妃死前糊涂,看在她已亡故和公主的份上,也不至于如此冷待后事。
  这话牵扯到前朝国事,列位夫人太太都是有些丘壑在胸中的,一时都沉默不语,叫朱绣听小话打发这冗长宫道的小算盘也不能实现了。
  荣国府中,凤姐坐在铺着半旧褥子的榻上,一阵心惊肉跳,拉着平儿问:“咱们来的时候,是不是都嘱咐齐全了?”
  平儿笑道:“说了千百遍,保证他们一个字都不会忘了。只是奶奶,你怎的不叫二爷给你请朝廷封赠敕命?”这时候不请,以后就没机会了。敕命品级虽低些,可也能全了奶奶这些年的心愿。
  凤姐摆手道:“弄那些虚的作甚,若真叫请了,这会子我还在那边哭那败家的根本呢。有这口热气,我留着暖自己不好,反去哭她去。”
  又问平儿:“二爷安排的人不知妥当不妥当。必得咱们这边一有事,就立刻告诉庄上知道才成!”
  平儿安慰道:“二爷安排的不是往日那些酒肉朋友,都是忠心过命的。姐儿和哥儿是二爷的亲骨肉,二爷哪能不小心,奶奶信一回。”
  想了想,平儿还是问道:“为何把姐儿送去大姑奶奶那里,哥儿却要送到湛家去?姐儿大些了,能顾着弟弟,若姊弟在一处,岂不更好?”
  凤姐苦笑道:“大姐儿自己都顾不了自个儿,只她听话柔顺,送去大姑奶奶家里,大姑奶奶留着侄女还像样子。可哥儿这样小,还在吃奶,大姑奶奶自己都未生养,如何照顾个奶娃儿。朱绣心正,她儿子比哥儿大两个月,家里奶母尽有的,送去湛家,她看着哥儿可怜,必然不会拒绝。朱嬷嬷和她都是会养人的,林妹妹先时多弱,自打她们母女去了,渐渐康健了。我私心里想着,哥儿托付她家,才是好的。”


第103章 黄夫人
  贾贵妃的金棺在田村殡宫并未停灵多久; 未足月,便要大出殡往陵园地宫入葬。三品以下的臣工及外命妇奉命送灵。
  幸而天气已暖,朱绣等女眷,在灵驾起行后; 先要瞻望; 待灵驾走远之后; 再随后而行。纵然丧仪规格不甚高; 也是熬人的很。
  朱绣身强力壮,还不如何。同行的有上了年纪的,也有体态肥腴的; 好几位太太夫人挤在一处车架里; 怎能好受的了。
  不一时; 就有一位太太低声抱怨:“这路怎么回事?”
  “就是; 按制; 这路该用黄土新铺垫了。恭送贾贵妃的人又不多; 只修一条便罢了; 还这样潦草敷衍; 真不像话!”
  也有人劝:“钦天监择选的吉日就在后日,这陵园可不近; 咱们只需颠簸两日; 已是体恤了。”
  众位女眷还要在途中歇一晚; 而贾贵妃的金棺则要在日暮时分停棺在搭设的芦殿中; 次日日出,行奠礼后,再启行往陵园。
  朱绣没有长辈领着; 况且女眷们都是按诰命品级行走的,她才多大; 混在一帮子四五品的中年诰命中,显眼的很。她更是少言谨慎,轻易不肯出声。相邻两车的女眷在一桌上坐下,各个都面有菜色,唯独朱绣,看着还精神,有位上了年纪经不住久坐的太太下车时绊了一脚,她眼疾手快的就扶住了。
  这位夫人姓黄,是太仆寺少卿的夫人,约四十往上的年纪,生的慈眉善目。方才朱绣听人说话,这位夫人言语平和,车架中属她年岁最大,却没有抱怨之语。
  “好孩子,谢谢你。”黄夫人低声笑道。
  朱绣抿着嘴点点头,挨着黄夫人入席。总理丧事的大臣安排的还算妥当,给女眷们用饭歇息的地方倒也清静,用座屏花草把一席一席的都隔了开来,众位诰命不管熟不熟悉,不过默默用饭。
  寂然饭毕,茶果摆上来,才有人低声交谈。
  太仆寺掌车辂、厩牧之职,总国之马政,倒是与武官很有些关联。在座的都是四五品的官眷,比起文官女眷,朱绣与黄夫人却更亲近一些。
  黄夫人因问她年纪,儿女等事,朱绣一一笑答。黄夫人喜欢道:“我有个小孙女,同你一般的年岁。只是家里忒娇惯了,又因给她定的女婿守了三年的祖孝,耽搁到如今,到十月才得出门去。到时必定给你下帖儿。”
  人家先伸出的交好的枝条儿,朱绣自然得接着。况且这位黄夫人实在是个妙人,提起小孙女的婚事,满面都是喜悦,并不讳言孙女年纪大的事。能留女孩儿到这岁数,娇宠如昔,半点不怕人闲话,这样的人家,品性一般差不了多少。
  朱绣心里想,若是家去后打听着黄家没什么不妥,却可和他家亲近走动起来。湛家到如今的四品官位上,是祖上从未有过的事情,故交好友们多与湛家是差不多的人家,现在看来,湛家交际的圈子未免狭窄了些。就如今日,同品级的能与朱绣走在一起的亲友一个都无,朱绣毕竟年轻,轻易掺和不进去这些年长的太太夫人们的圈子。
  这交际的道理,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道理,要么就有长辈引着,要么就谨言慎行、少做少错。有那种高谈阔论,想要一鸣惊人的,多会无人理会,叫人看笑话罢了,最终只闹得自己颜面尽失。她一个年级尚未双十的年轻太太新进去能当她母亲、祖母的人群里,就如同一滴油掉入水中,格格不入,自然无人理会搭话。
  朱绣看着,倒像她小时候才被调入大厨房当差时的情景一样,旁人似乎都当没有她这人,偏偏又暗暗留心她的言行举止。只是那时靠的是自己手艺,这会子却要靠夫家的体面了。若湛冬前程光大,日后这一面之缘的夫人太太们自然会寻机与她亲香。却不必委屈自己做小伏低的奉承融入,都是同品阶的诰命,谁比谁低一等呢。
  “别理她们,你这么一朵俏生生的鲜花,把一屋子的人都比成老菜梆子了,自然惹人拈酸。我年轻的时候也这么过来的,若是没人挤兑冷落一回,咱们就不能知道自己长得好!我家小孙女也是这样,交过几个闺中友,偏生踏青啊诗会这样的时候,人都不爱和她走一起,还不是怕衬地她更好看了。”
  黄夫人见旁的太太们三两个或四五个一处,低声说话,都不理朱绣,怕她脸嫩,羞窘住了,忙小声用话开解她。
  朱绣听她的话,忍不住低头握住嘴,扑哧一下笑了,忙道:“咱们好看的人自己说话。”
  黄夫人微微一怔,更喜欢了,果然合她眼缘的都是好孩子。
  朱绣本就摆足了淡定泰然的架势,现在又同黄夫人熟了,这后二日的行程就更自如了。只是同座的几个太太心里憋闷:本以为年轻小孩子都受不得冷遇,少不得跳出来,叫她们压服住了。谁知这个竟是个镇山的太岁,坐的比谁都稳,不卑不亢的闹得自家一肚子火气。
  这夜宿的屋子再好,也比不过家里,更何况官眷们养尊处优已久,屋子里安排的婢女根本就使不顺手。次日起来,都觉困顿不舒服,精神还不如前日。尤其与容光焕发的嫩的能掐出水的朱绣比,更觉难捱。
  只朱绣的苦处她们是不知的,这两日换了多少棉帕子,若不是有翠华囊在,早就丢丑了。京城通往皇家陵园的路边修筑了不少的亭院建筑,女眷们的车架每隔一个时辰,都会停下一刻钟叫更衣如厕一回。朱绣奶水旺盛,都是趁这机会,打理一回才保住体面。
  这日日暮,贾贵妃的金棺已暂时安奉在妃园寝偏殿。女眷们行了夕奠礼,都安置在五里开外的一处别院里。
  至掌灯时分,女眷们都心不在焉,各自用眼神交看,却不说话。
  朱绣心里纳罕,也不吱声。一直到各自回房,才有人嘀嘀咕咕私语。
  朱绣这才明白为何:原来当今的帝陵几年前就已建好,已袝葬入一位早薨的妃子。这贾贵妃,按宗法制度,她是贵妃位,又死在皇帝之前,应可袝葬帝陵地宫之中。按照时间先后分葬左右的规矩,就是葬位也应是尊位:帝棺位居中,左右为皇后位,再下则是贵妃丛葬两旁;以左为贵,贾贵妃宝床之位应是左下位。
  可谁能料到竟是奉安于帝陵旁侧的妃园呢。
  这种情形,大庆前几位皇帝,只发生在嫔妃死在皇帝之后,帝陵元宫石门掩闭再不开启的时候,再有就是位份低下,不够格葬入皇帝的地宫之中的。大庆开国不足百年,从未发生过先死的贵妃不袝葬帝陵的先例。倒是前朝,君王昏聩,朝幸夕改,有不得君王喜欢的中宫和高位嫔妃,不得葬入帝陵的事情。
  朱绣才清楚里面的弯绕,后楼里贾母已是气急攻心,晕厥过去。
  王夫人狠命的掐了人中,才叫她醒过来:“老太太,这可如何是好?”
  贵妃金棺被迎入妃园时,诰命夫人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谁也没想到陛下不仅削减了仪制,就连袝葬的荣幸都不给贾贵妃。陛下是有多厌弃啊。可见贾贵妃,连同贾家,在君王眼中之地位了。
  王夫人还听有人嘀咕:“没降位份,应也是看福佑公主的面上。”
  贾母两眼无神,手抖的按不住,总理丧仪的大臣不会擅自做主,必定是奉了陛下的皇命,皇命既下,谁还能有办法呢。
  贾母是超品的公夫人,邢夫人和尤氏一个是一品夫人、一个是三品淑人,只王夫人一个五品宜人。偏她是贵妃生母,尤氏一路都得搀扶照应她,早已累的狠了,这会子看王夫人哭得泪人一般,却连劝慰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家子女眷因是贾贵妃的血亲,都要来出殡的,因此和其余命妇未安置在一处,反另辟出房舍居住。次日就是皇家丧礼中最隆重的安葬大典,任是贾母和王夫人再不甘,也难以改变了。
  贾母因道:“皇命难违。只希图后路罢。”
  王夫人听着不祥,忙哭道:“老太太伤心忒过,哪里就落得那样了。”
  贾母两只老眼盯住王夫人:“陛下疼爱福佑公主,公主有咱们家的骨血。我老了,又隔了一重,你却是公主的亲外祖母,待娘娘神牌升祔妃园寝室牀龕,你就递牌子请入宫探看公主!”
  王夫人两眼肿的通红,恨道:“我如何不知,先前娘娘停灵殡宫时,我就已请见过。只是平嫔说公主未满月,怕受了风邪,不叫见外人!”
  贾母一巴掌打掉王夫人的手,气道:“平嫔能拦一次两次,还能次次拦你,你是公主的外祖母,便是日日上书请见也不坏规矩!”
  王夫人委屈不已,就听贾母道:“云丫头身子康健,是个好生养的。你不许拘着她和宝玉,她命里头又助宝玉,许是很快就能有呢。”
  王夫人,连同邢夫人尤氏都看贾母,贾母道:“云丫头进门前我令人算命打卦,说是有益男相,子息来的很快。这意思,你们还不明白?”
  王夫人正思量这话,邢夫人却已惊道:“老太太的意思,是叫宝玉的儿子尚主?”
  “宝玉给他姐姐可有九个月的功服呢,这……”
  邢夫人盘算一番,眼睛都亮了:宝玉身上不仅有功服,那儿子也还是没影的事,可二房没有,她们大房却正正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