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立国传-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持阵法这胜算也很低。有那个工夫还不如让军士们多训练其它的素质和团队课目。
于是曾华干脆在孙提出的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八阵法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马其顿、罗马方阵和后来西方地横、纵线阵形。稍微变化了一下,以方或圆阵为基础,然后编制成圆行、雁行、钩行的横、纵线,而横纵线又可以分玄襄、疏、数三种。
在曾华想来,阵法简单明了最好,全军上下应对起来也快捷灵活。不过战法过于简单也不是什么好事,来回几次人家就摸清楚了,也就很容易想出对策来。看来除了在简单阵法上还要增加“附加值”。在战术上上玩出更多的花样来。这就要靠军士、士官和军官们提高素质。不过通过几年的训练和学院的培训。这个目的应该很快就能实现了。
曾华突然又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北府军步军的配置需要做一些改动。现在北府步军战术是长矛手、刀牌手和弓弩手配合作战,和中世纪号称战斗力头一号的西班牙方阵采用长枪兵、剑兵和枪炮手地步兵战术非常相似。
但是北府军太过于了防御和保守了。远程有石炮、床弩,中程有神臂弩、长弓,靠近是长矛,后面有刀牌手支援,还有陌刀手压阵。再加上非常容易调配地厢车,这个阵形相当地坚固。不管是连环拐子马还是铁浮图,哪怕是号称最强骑兵地蒙古骑兵,上来多少就让你死多少。简直就是曾华以前最喜欢的意大利足球队的钢筋混泥土式防守了。
北府军军阵前面长矛手所持的长矛居然将近四米长,简直就跟一根绣竿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下来长矛手除了将长矛戳在那里等着敌人冲过送死之外,就干不了什么事,而且这么长的长矛不但容易被折断,也很难在晃动中戳中敌人。出击的能力远逊于防守的能力。
曾华决定将长矛改成长达一丈、两米半地长枪。将长矛手变成了长枪手。而且对铠甲和军队组织做了改动。现在作战改成以营为单位,而以哨为兵种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营下辖的二十七哨编制,一哨都是同一个兵种,不是长枪手或刀牌手就是弓弩手。
在营方阵里,长枪兵排成密集的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一哨三十人,纵深为九列,总计三队长枪手。这些长枪手是整个方阵的屏障和依托,他们身穿新步军重甲,腰挎雁翎刀,手持长枪,站在方阵的最前沿,依靠团队的力量和个人的技巧进行防守和进攻。而新步军重甲也是曾华这次改制的,重四十九斤,由一千二百六十片铁甲片串成,分成身甲、甲裙、甲袖。
身甲又分胸甲、背甲、肩片、胁片。胸甲和背甲采用了北府独创地板甲,在板甲周围围满了铁山文甲;肩片和胁片采用了小片地铁鱼鳞甲。身甲里面还网了一层连环甲,最里面衬了一层棉布,防止磨伤身体。而甲裙、甲袖是夹铁夹皮的柳叶甲,颈、肩、肘、膝等关节处则是采用了铁圈甲,保证整个甲衣的灵活性,再配上圆盘铁头盔、面罩和战靴,简直就是一个移动地“钢铁战士”。
经过测试,穿上步军重甲的长枪手对抗中原流行的晋军步军弓,可以在十米的范围里承受三箭。也就是说你必须对着步军重甲同一个地方连续射上三箭才有可能射穿,但是在实际中可能吗?步军重甲更能有效地抵抗刀砍,剑刺和枪刺。它最大的敌人就是铁锤的重击,但是敌人还没有把大锤扛过来就可能已经被长枪扎成糖葫芦了。
后面也是一哨为一横队的刀牌手,纵深三列,总计一队刀牌手,接着是六列两队弓弩手,最后是三列一队长枪手压后。刀牌手和弓弩手身穿新的标准步军甲,这标准甲比重甲轻了将近一半,只有三十斤重。胸甲和背甲没有采用板甲,而是全部采用了大片的铁山文甲,肩、胁甲也是鱼鳞甲,甲裙、甲袖变短了一截,各关节处没有采用铁圈甲,而是换用了皮甲,更便于刀牌手和弓弩手进行格斗。
最后组成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一百五十米,纵深一百二十米。一旦左右两翼或者后翼受到攻击,长枪手会立即向方阵的四边外侧排列,迎击来犯的敌人。这么一改进后,营方阵变得坚固而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然后再一营一个方阵组成横、纵战线进行推进作战。
在完成相应的装备和组织改动之后,曾华要求霸城军事学院立即编写出相应地军士手册、士官手册和军官册以及操典手册。更加完善和改进北府军制。不过曾华考虑到北府步军的装备越来越多,也愈来愈沉,这会严重影响到步军行军的速度。曾华就对各步军营配备了更多的马车和坐骑驮力,让改进的步军机动力不降反升,反正漠北、西羌的马匹实在是太多了,大肆采购一番后,不但让北府军装备提高了,也让北府的“合作经济”效益更加升了一步。只是这军费看着上涨。涨得曾华都有点不敢打仗了。
是骑兵的问题。曾华通过实践发现。骑兵用长枪有枪刺地命中率远远小于刀劈地命中率,而且只要得法,两者造成地损伤几乎是一样的。曾华想来想去,觉得这长枪在骑战中除了当标枪赌个运气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用途了。于是曾华把长枪从骑兵的标配划成了自选配置,也就是你想配置自己买去就行了。北府军的兵器都是采用招标制度采购的,所以在竞争和挣钱的驱使下,咸阳、阳、南郑等兵工场都有足够地“优质长枪”出售。
曾华还发现。策马奔袭数千里是有可能,但是这还不如说是一场游牧大迁徙,就是你有备马也不行,因为马匹比人还难伺候,每天都不能跑过长的路途,否则很容易就废了。如果你不惜马力,换马日夜赶路,那么到了目的地之后你可能会变成步兵了。
当年为了在魏昌伏击燕军挽救魏军。曾华差不多准备了三年。不知屯集了多少物资粮草,也不知玩了多少花样花了多少心思,这才把八万骑兵调到冀州毗邻的并州。就是这么缜密和充分的准备也只能坚持那么短短的数天。曾华开始是十分不愿意在燕、魏军相持关键的时刻对燕军进行打击。这样的风险性太大了。按照他原先地想法是准备对燕军进行多轮次地袭击,将燕军打疲了再一举荡平。但是事实却不允许他这么干,因为粮草不足,坐骑也无法保证长时间的连续作战。
不过幸好冉闵不负重望,拼了老命把燕军打得三口气只剩一口气了,让曾华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但是这种便宜却是可遇不可求,不能总是指着它过日子。
曾华就有点想不通了,以前在网上总是听说蒙古骑兵是多么牛叉,好像马跑多快他们就打得有多快一样。现在仔细想了想,通过那些被忽略地具体日期,分析出真实的行军时间,曾华发现其实人家也只是做了一次大迁徙而已。不过人家生下来就是干这行的,所以手脚看上去非常麻利,让许多人产生了错觉。
现在北府在骑兵兵源漠北、西羌的那一套还非常有效,通过近十年的同化,西羌几乎尽数融汇了,已经对华夏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非常认同了。看来接下来是要好好打漠北这些人的主意了。
在霸城忙碌好一阵子,曾华回长安主持了北府第一次比武大赛,由于是第一届,影响力还不够大,但是数千人聚在一起也是热闹非凡。
热闹完之后,曾华正在琢磨如何实行军衔制的时候,却被拉来接见薛赞四人了。
其实薛赞、权翼是想为自家主公,周东海王、领冀州刺史,镇守汲县的坚通通路子。曾华知道,最近周主苻生越发得闹腾,已经很不得周国上下的人心,隐隐有推翻他的趋势。而留在濮阳的苻法却风起水生,在周国的河南之地威望越发得高了。
本来那些老臣们是想团结在苻坚的旗下,但是苻坚早早地就被打发到河北去了,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大家只好转向苻坚的庶兄苻法。这法也是个人物,颇有其父苻雄的才干和风采,大败一直与周国为敌的姚襄之后,其威望达到了顶峰。
而苻生也奇怪,虽然残暴,但是却从不杀一个苻家人,真不知他是装疯还是真疯。法眼看着越来越旺,苻生也不去管他,依旧玩他的变态杀人游戏。可是坚就有点郁闷了。他原本是雄的嫡子,也继承了东海王爵位。但是没有想到出镇一段时间后,声望是直线下降,眼看着法超过了他。
;;。意向,准备借助晋室的力量再图大事。而晋室在江北的代言人就是北府(桓温只能算半个,实力不够),于是汲县上下就合计着派人和北府“沟通”一下,希望取得曾华和北府的支持。
曾华也明说了,支持是有的,但是没有足够的利益北府是不会出手的,就看你苻坚准备拿什么东西来换。
打发走薛赞两人,曾华接着接见老熟人蒋干两人。
蒋干两人这次来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曾华出面调解一下魏国内部的世子、平原公之争。魏国上下都知道,魏主冉闵谁的话也许都不会听,但是北府曾镇北的话一定会放在心里,也许真如冉闵所说的,他和曾镇北是英雄惜英雄,互相非常地投缘。
曾华看着一脸期盼的蒋干,知道这个世子派希望借助自己的手打压一下现在越发嚣张的平原公冉操。
曾华沉默了一会,最后以私人的名义修书一封,劝冉闵以稳定为重,不要让两个儿子的相争影响到魏国上下和恢复,最好把他们俩隔开,免得见面就斗。
蒋干欢天喜地地把信带给冉闵,冉闵阅后深以为然,便令冉操回封地平原郡镇守,不得再生事。这一局似乎世子冉智赢了。
在永和十二年冬天的寒风中,平原城公府里有一个声音在暗暗发狠道:“冉智小子,你以为有北府做靠山就了不起,我也会找靠山!”
第一百五十七章 … 遥远的西域(一)
月,桓温兵屯金墉城,战周魏王苻瘦于荣阳前,月余洛阳。已丑,谒诸陵,有毁坏者修复之,各置陵令。表镇西将军谢尚都督司州诸军事,镇洛阳。尚推辞未至,留寿春。复遣督护陈午、河南太守戴施以二千人戍洛阳,卫山陵。诏遣兼司空、散骑常侍车灌等持节如洛阳,修五陵。十二月成,庚,帝及群臣皆服,临于太极殿三日。
————————————————引言摘述
西域高昌郡柳中。这里以前凉州高昌郡的地盘,和南边的尉犁、焉等地一样,原来都是凉州张家的地盘。
当年姑臧掌门人张骏灭了戌己校尉、曾华名义上的祖父-曾康,就此占据了高昌,不过自此也有了曾华的“故事”。永和元年,张骏派沙州刺史杨宣以及部将张植经营西域,大败焉耆国国王龙熙,一口气攻破了尉犁、焉耆。当时张家在西域的风头可以说是最盛时期。
但是随着北赵全力攻打凉州,张家渐渐无法兼顾孤悬关外的高昌、焉、尉犁等地,于是开始大踏步地向东后退。尤其是北府崛起之后,凉州便开始衰落下去了,就是连所设的高昌郡也由于老对头车师国的步步逼近只好移治伊吾城(今新疆哈密市西)。尉犁和焉耆更是“复国”,脱离张家的控制。
现在西域势力有三股,一股是天山南北的车师、焉耆、于阗、疏勒、龟兹等大国地本地势力;一股是西域北边的乌孙,它东至车师。南接龟兹、西交康居、大宛,北临西海子,(范围包括天山以北,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伊塞克湖南岸,巴尔喀什湖以南,准葛尔以东,以伊犁河流域一带为主),国都赤谷城(伊塞克湖南岸今吉尔吉斯斯坦伊什提克)。据说有部众六十五万。兵十八万;第三股原来是凉州张家。后来被北府取代了。但是北府的势力以前一直专注在天山以南。重点区域在善、且志、小宛、楼兰等山南东部诸国,因为这里紧挨着青海将军辖区。而在焉、于其它地方北府军多是干些杀人放火的“不法勾当”,匪徒的身份更多于统治者的身份。后来虽然接管了凉州高昌郡却也没有进一步发展,毕竟刚接收下来的凉州还需要稳定和恢复。
高昌城附近的柳中正处于三方势力最敏感和微妙地地方,所以这里地关系也非常复杂。这里不但有车师地游戈骑兵,也有焉耆的收税官,还有北府的商人。因此这里的居民和“半自治官府”也万分的小心。生怕得罪任何一派势力的人马。这情况颇有点像曾华以前知道的抗日战争中地交界地区,那里的维持会估计和现在这高昌城的官府差不多。
柳中位于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以东,是个放牧耕作的好地方,更是东西连接的要道。这里连接天山北路的龟兹、乌孙等国,可以直至伊吾,进入到北府的高昌郡,然后再东进绕过白龙堆流沙区进入到敦煌郡。也可以南下直接进入到被北府青海将军麾下三营府兵骑军控制的楼兰、海头地区。
徐涟是个再普通不过地高昌农夫人家。家里有几十亩地。还有上百头牛羊,四、五匹马,加上父母亲、四个未成年弟弟妹妹。一个老婆和三个孩子,一家总共有十一口人。日子不算好也能过得去。
所以当徐涟看到眼前这衣衫破烂,满脸尘土,还能隐隐看到血迹地汉子,心里就开始嘀咕了。这位汉子身穿短衣打扮的袴褶,腰上的马刀早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只剩下一个空刀鞘在随着汉子猛烈地喘气而晃动着。头上地幅巾虽然脏得不行了,但还是顽固地绑在汉子的发髻上。汉子的身后立着一匹也在狂喘气的坐骑,这匹大汗淋漓的良马看上去好像是青海马。
徐涟心里有数,眼前这人应该是东边凉州人,或者说是北府人,而且根据徐涟的推论应该是北府商队的随从护卫之类的人物。
徐涟虽然不过二十三岁,但是在高昌这个四通频乱之地也见识过许多事情,所以他非常清楚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小心为妙。北府商队在西域一向是通行无阻的,戈壁草原上多如牛毛的马匪强盗轻易是不敢去碰北府商队的。毕竟人家青海将军麾下的数万骑兵经常没事就翻过阿尔金山来拉练一番,是西域的常客了,更算得上是西域地区的天字一号“匪帮”。
但是眼前这位汉子如此落魄狼狈,徐涟一眼就看出来这应该是遭了袭击的后果。西域居然有人敢袭击北府商队,加上这半年来在高昌城赶集时听到的风言***,很聪明的徐涟立即明白了三分。
“请给点水喝。”汉子跌跌撞撞地走了两步,最后直接扑通一声趴在了徐涟的跟前。汉子挣扎着抬起头对徐涟,用微弱的声音说道,“还有…吃的。”语气中充满了乞求和无助。
徐涟知道,水和食物对于这种濒临绝境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自己也完全能够给出让这汉子活命的食物和水来,但是关键是他活命了,自己
小会不会因此丧命。
汉子在好一阵的沉寂中似乎听出徐涟的犹豫,赶紧用微弱的声音加了一句说道:“我是北府商人。”
我知道你是北府商人,正因为如此才更麻烦呢!徐涟暗暗地想道。他最怕这汉子后面有追兵,但是现在半个多时辰过去,远处还一点动静都没有,应该没有追兵了。但要是自己救了这汉子,万一被不远处地邻居知道了,或者这汉子落入到敌人的手里,自己就麻烦大了。
正在徐涟犹豫的时候,一直在旁边沉默地徐父走了上来。虽然他非常理解儿子的苦衷。但是心中的那份善良还是让他忍不住走上前来,准备给点水就算了。
正当徐父将大汉的头扶起的时候,一个链坠从大汉破损的上衣里掉落出来了,那正是一个铜制太极阴阳鱼,如假包换的圣教徒物件。
“是教中兄弟,是咱圣教的兄弟。”徐父突然大声叫了起来,神情激动不已。
徐涟一听,立即有了反应。北府商人可以不救。但是教中兄弟就必须救。圣典中说教徒年长者当为父母长辈。年纪相当者当为兄弟姐妹,年幼者当子侄后辈,当相亲扶助。徐涟马上和弟弟几个人把奄奄一息地汉子抬进自家地土屋里,然后让老婆赶紧得熬粥烧水。
一番忙碌之后,因为又饿又渴而虚脱地汉子回过神来了,也能说上几句话了。他叫丁茂,正是北府一支秦州商队的随从护卫。不过还有一个身份-探马司探子是不会讲出来的。他的商队在尉犁西南的铁门(今新疆库尔勒市)遇袭,三百余人的商队死伤大半。剩下了十几个人为了能留个活口把重要信息带回凉州,于是分成了两路逃跑。丁茂和两个兄弟沿着北路,绕过尉犁和焉耆从高昌奔伊吾,另外七、八个兄弟奔最近的海头。
不过丁茂等人知道,奔海头地那些兄弟纯粹是给他们这一路打掩护。袭击他们的敌人当然知道海头离铁门最近,自然也会派人向那个方向追击或者设伏兵在去海头的路上。
丁茂三人一肚子的悲愤,日夜不停地向东北而去。路上。其余两个兄弟因为伤势越来越重。行动越发得不便,于是就把坐骑留给了丁茂,自己留了下来。
奔到柳中。丁茂和剩下的最后一匹马都再也坚持不住了。看到路边的徐家就赶紧过来要些吃的,好恢复一点元气。
听徐涟用羞愧的语气将他刚才“天人交战”,差点对教友兄弟见死不救地经过说了一遍,丁茂心中一阵庆幸。
高昌和西域其它城池国家一样,地处东西连接地要道上,各种宗教在这里都有信徒。原本这里的宗教势力第一位是天竺过来的佛教,第二位是波斯传过来地摩尼教(祅教)。但是自从北府强势起来之后,圣教也像草原上的野火一样向西域各国蔓延过来。先是善、且志、小宛、楼兰等国,接着是高昌,甚至是向车师、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开始渗透。幸好徐涟一家也是高昌中为数不少的圣教徒之一。
经过一夜的修养,徐涟终于恢复了一些。想到肩上的使命,天一亮他就开始准备继续东进,向伊吾进发。
既然已经是一家人了,丁茂的事也就是徐家的事,徐涟毫不犹豫地牵出自己的两匹好马,备好食物和清水,陪着丁茂去伊吾。
在徐家一家老小的期盼下,徐涟在第六天回来了,跟着回来的还有三千北府骑兵。
这些浑身上下全是黑色的骑兵在天山南路大道上连绵不绝,和他们一脸悲愤的脸色相对映的是他们头盔上那飘动的白色羽毛。
高昌校尉狐奴养听说了丁茂的急报后,立即派人把这份由商队三百余人拼死换来的情报向凉州姑臧和长安三箭递传,而且也去了信向青海将军和海头驻军通报情况,让他们提高警惕,注意搜救逃亡的商队生还者。
狐奴养接着调集伊吾城附近的北府骑兵,留下一千守伊吾,自己率领三千骑兵向铁门进发。狐奴养是高昌校尉,领有临机处置的权力。他也知道,袭击北府商队可以借口是盗匪所为,但是袭击北府骑兵那就是直接向北府宣战。狐奴养根据商队拼死传来的情报,敌人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也还没有这个计划。所以三千北府骑兵是安全的。
三千北府骑兵很快掠过高昌城,在城西停留了半天。在一脸阴沉的狐奴养和他麾下杀气腾腾的骑兵面前,高昌城守半句话也不敢多说,立即按照清单补充了清水和食物,然后战战兢兢地收下军资钱财。
过了焉耆、尉犁,三千骑兵没有停留,心中有鬼的尉犁、焉耆国王也不敢出来,任由狐奴养等人直奔铁门。
前面就是铁门,看着远处晃动的大道,还有黄色的戈壁,狐奴养等人的眼睛都红了。他们心里都知道,在那里还躺着北府的三百英魂!
第一百五十八章 … 遥远的西域(二)
正月,壬戌朔,帝加元服。太后诏归政,大赦,巳,公元三五七年),太后徙居崇德宫。二月,癸丑,燕主俊立其子中山王玮为世子,大赦境内。三月,北海将军卢震集黑水将军杨宿、完水将军当煎涂、漠东将军费听傀,领军四万过完水攻难水(今嫩江、松花江流域),连战漫汗、寇娄、、乌洛候、夫余及契丹诸部,直至弱洛水(今西辽河),皆大破之,俘斩十余万,获马十二万匹,牛羊百万头。九月,漠北军经地豆于回师,东北诸族自此皆不敢西望。
——————————————————引言摘述
铁门关位于尉犁西南(距今库尔勒市北),正在怪石峥嵘的众山之中。急的敦水(孔雀河)穿谷而下,一条傍河古道蜿蜒其中,形成山高谷深,峡途艰险的险关要陕。这条峡谷长六十余里长,曲折幽深,岸壁如刀劈斧凿,而铁门关正扼守其中。它是焉耆、尉犁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险,也是前汉开辟的丝路中道的重要孔道,历来为兵家乃必争之地。
铁门关东面是一片灰褐色的戈壁滩,疾风如同刀子一样,在荒野上割出一条条的沟壑,呼呼的风声让这里显得更加荒凉。密布的石砾,无尽的黄沙,都在呜咽的风中默默地沉寂着。
丁茂站在这里泪流满面,他的耳边还在回响着近二十天前的声音。战友和同伴策动坐骑时地高呼声,挥动马刀时怒吼声。在绝境中他们毫不畏惧,面对敌人的劝降声,鲜血和勇气是他们的回答。
面对着数十倍于他们的敌人,战友和同伴们在厮杀中高声大笑;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战友和同伴们在黄沙中进退自如。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在了马蹄前,和他们的鲜血一起融进了石砾和黄沙中。
商队队长将情报交给了骑术最好的丁茂,没有说什么重托地话,只是拍了拍他地肩膀。然后微笑着带着剩下地七、八个战友向海头奔去。然后带着追兵消失在茫茫的黄沙中。
丁茂三个人悄悄地离开大队。向东北奔去。同行的随队教士在战斗中就中了一箭,由于流血不止而变得虚弱不堪的他和副手,一名刚从仇池山神学院毕业不到一年的传教士,将主的祝福留给了丁茂,还有他们的两匹马。当丁茂领着大队人马回来地时候,教士两个人在路边的山洞里已经死去几日了。
丁茂流着眼泪向狐奴养等人讲述着近二十天前发生的那一幕。他们商队从姑墨城出发回凉州,跟所有的北府商队一样。丁茂这支商队也负有刺探情报的职责。他们利用在姑墨城经营好几年的人脉关系打听出一件惊天的大阴谋,一件针对北府的阴谋。
得到这个重要情报之后,商队装模作样将货物处理掉,然后赶紧往凉州奔。但是没过多久事情就败露了,商队连龟兹国屈茨城都不敢入,直接奔了铁门。但是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有一支伏兵,一支打着马匪地伏兵袭击了他们。
在生与死地抉择面前。商队的战友和同伴们没有退却。他们挥动着马刀,勇敢地迎向漫山遍野的敌人。他们知道,前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路。但是他们更知道,在死路之后他们将踏上一条通往天国地道路。为了荣誉,为了北府,为了圣主!战友和同伴们高喊着冲向了死亡。
丁茂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寻找着自己的战友和同伴。这些勇士安静地躺在荒野上,漫天的劲风和遍地的黄沙不停地冲击和洗刷着他们残缺的遗体。尽管英勇的灵魂已经远去,但是他们留在人世间里却是一具具不屈的身躯。
“王二刀,你***还拿着刀干什么,还拿着刀干什么?”边哭边喊的丁茂扒开黄沙,一个不到二十岁左右的汉子露了出来,他身上横七竖八的到处都是伤口,而整个上衣袍子在变成破布的时候也被鲜血染成了黑色。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但是近二十天的风沙不但让他的脸变形,也让他的眼珠子变得干枯,就像一条干鱼的眼珠一样。
可唯一没有变的却是他的右手,那支已经变得干瘦枯骨的右手紧紧地握住一把钢刀,一把在黄沙中依然黑迹斑斑的钢刀。
在战斗中,王二刀的这把钢刀让十几名“马贼”死于非命,他的刀锋和他的高呼声一样犀利,穿透了风沙,让所有听到的人都感到颤栗。但是这把一直在飞舞的钢刀终于在四把长刃同时刺进胸膛时和他欢快的喊声在瞬间一起停止,
“我怎么回去跟你母亲交待呀,她还等着你回去娶媳妇生孙子!”丁茂一边哭,一边看着这个已经变得毫无生机的邻县好友。
一具具遗体被清理出来了,他们只是浅浅地躺在风沙下面,保持各种姿势,保持着一直战斗,直到死亡来临那一刻的姿势。这个时候丁茂像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婆,在那里不停地说着这些熟悉的战友的琐事。
三百余具尸体很快就被收拾好了,被分开摆好。三千骑兵从四周寻找柴禾干树,然后堆积在勇士们的遗体下面。在信仰圣教的北府人心里,英雄们的灵魂已经去了圣主的天国,享受永远的荣耀,他们的身躯就只是留给世人留作纪念了。如果死在故乡,将让尸体和故乡的泥土融为一体,如果死在异乡,就让尸体在圣火中化为灰烬,然后再和故乡的泥土融为一体。
忙碌了一天,柴禾终于准备好了,狐奴养下令明天早上举行仪式,让勇士们的遗体火化。
在这个夜里,几名快马赶了过来。递给了狐奴养一份公文。原来是敦煌郡校尉曹延接到狐奴养的通报后,立即调集敦煌郡骑兵三千余赶赴伊吾城、现在应该离伊吾城不远了。在公文中,曹延建议狐奴养不如顺势占据高昌城这个战略要地。
狐奴养看完公文后,快步走出了帐篷。在营地地外面的黑暗中,闪动着三百余个桔红色的火把,它们跳动的火苗在沉漆的夜幕中闪出一种圣洁的光芒,洒出一个圆圈,将后面的勇士遗体笼罩住。以免让这些疲惫的勇士再受到风沙地侵袭。
占据高昌。为将来地西域之战占领一
堡。看来这曹延在大都护身边没有白跟那么久,我候吃过这么大地亏,这个场子一定要讨回来。狐奴养看着远处三百颗闪烁的繁星,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通知各队长,明天举行完仪式后立即出兵占领高程城,叫他们做好准备。”狐奴养转过头来对传令兵说道。
随着新的一缕阳光从东边投过来,三千骑兵手持兵器。半跪在地上,面向北方。他们不但面对着圣父、圣主恩视他们的方向,也面对着三百名北府兄弟。
十名号手吹响了手里的号角,悠扬雄远的号声传遍了天地,在铁门峡谷回响着,也震撼着茫茫戈壁,这是凯旋收师的号声。
“勇敢地兄弟,
你不惧怕死亡。
因为你有一颗勇敢和虔诚的心。
在经历生与死后。
你那不屈眼神凝视半空。
仁慈的圣父和圣主正在向你微笑。
遥远的地方突然响起胜利的号角
还有我们的风笛。
你选择英雄般死去。
你的灵魂获得新生,
直上光芒万丈的天国,
和不落地群星一起照耀着我们。”
随军牧师用凝重沉痛地声音讲述着最后的哀词。然后站立在那里,和三千骑兵一起,目视着勇士们的尸体在烈火中熊熊燃烧。这时,一名军士拿着风笛,站在远处,吹奏着北府军最新规定地安魂曲。
荡气回肠、挥之不去的凄婉旋律,在荒芜苍凉的戈壁上回响着。英雄们的灵魂伴随着英雄安魂曲越飞越高,也只有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