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立国传-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百准备挤进西门门洞的晋军军士,造成了一条短暂的断带。趁着晋军暂时不敢继续冲进门洞,步连萨命令数百弓弩手对着门洞一阵乱射。如此狭窄密集的地方,如此无差别地齐射造成的威力是巨大。在一阵狂呼惨叫声中,门洞中绞杀在一起的周军和晋军纷纷倒下。不到一会儿,门洞里就堆积了厚厚的一层尸首,步连萨再命令军士持刀威胁数百民夫推车挑筐,将一堆堆的石块和木头堆在西门洞的尸体上。
晋军看到这种情景,一边冒着沸油继续往前冲,一边用箭矢驱散民夫,一时也射倒了不少民夫。但是在周军军士的钢刀下。民夫们前仆后继地继续封堵西门。眼看就要把门洞给堵上了。
程朴觉得有点欣慰。看来今天这鲁阳城是失陷不了的。但是程朴很快又低落下去,今天不失陷不代表明天就不失陷。这样打下去,鲁阳坚持不了两天。
突然,一向风平浪静地北门突然火起,并响起了震天地喊杀声。程朴看到这情景顿时叫了声不好,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桓冲。这时,一名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奔了过来。带着哭腔地对程朴喊道:“大人,不好了!北门突然出现数千晋军,北门已经失陷了!”
原来桓冲知道正面攻打鲁阳把握不大,于是就派部将带领三千人马连夜由向导带路,沿着伏牛山一条
到鲁阳城的北边,隐蔽在那条山谷之中。那条小道一个月时间才从几名樵夫口中用重金问得,准备在关键时刻用,这次看来派上用场了。
桓冲故意等了一天。让部将有足够的时间带着三千晋军埋伏在鲁阳城北门附近。然后桓冲在第三日亲自督战。命令晋军上下拼死攻城,终于在午时过后撞破西门,将战场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西门。就是多谋的程朴也都只注意到关联的南门。
在这个紧要关口,桓冲再用关陇“进口”的河曲长牛角号通知部将,命令他们立即攻打北门。鲁阳北门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把守,加上西门吃紧又调走了不少,结果三千晋军架起云梯往上一攻,散开地两、三百守军根本都来不及集合正式防御,就已经让晋军冲上了城楼,顺利地杀散周军打开北门。
看着正在向北城蔓延的大火,程朴不由仰天长叹,泪流满面,他拔出长剑对随从说:“你去给步将军说,叫他赶快带着一家老小逃命去,实在不行就降了。我孤寡老头一人,死也不足惜了。”
遣散随从后,程朴摇摇晃晃来到南门城楼里,并随手关上大门,将所有的杀戮和惨声关在了门外。当晋军最后冲进来时,程朴已经伏剑自,端坐前的桌子上摆着一张被鲜血浸湿的书帛,上面只有六个苍劲的字:“可叹可悲可怜!”
步连萨接到程朴的传言,流泪大哭,对周围的将领说道:“大人既然想做忠臣又何必嫌弃我等呢?”遂遣亲信随从掩护自己寥寥数口家眷逃离鲁阳,自己率残军继续顽抗,力杀十数名晋军,身中数十处创伤而不降,最后自坠城楼而死。
在桓冲攻破鲁阳城后地第四天,抚军将军朱焘终于攻破了段陵把守地昆阳城,迫使段陵领着一千残军奔襄城。至此,通向河洛的大门终于向中路北伐王师敞开了一个角。
“兄长,为什么曾镇北不出兵河洛。要是他出兵弘农响应,我们怎么会打得如此辛苦,不用北伐了三个月还在汝水河畔待着。要是他关陇出兵,我们三个月早就会师洛阳故都了。”看着汝水北岸的梁县,桓冲忿忿地说道。
“曾叙平为什么要出兵河洛?”站在桓冲身边地桓温反问道。
当桓冲、朱焘攻下鲁阳、昆阳继续挥师北上,桓温也动身从南阳与他们汇合。但是翻过伏牛山之后还有熊耳山,还有外方山,还有汝水。一直到六月,桓温率领的六万中路北伐王师还是只能在汝水南岸看着北岸的梁县(今河南汝阳)干瞪眼。这天,桓温、桓冲两兄弟趁着天色晴朗就跑到梁县对面的外方山看看地理环境。看着巍巍屹立在汝水北岸的梁县,想起自己在鲁阳城下那噩梦一般的一个半月,再想起一点动静都没有的关陇镇北军,桓冲的怒气就冲天而起。
“兄长,你的意思是镇北军准备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怎么会呢?曾叙平只是在等一个最好的时机罢了。”桓温说道,“幼子呀,你还要多历练,多聚集一些人才。你看曾叙平,据说他长安幕府里不知聚集了多少人才。别的不说,毛武生,现在是统领六郡、威震西陲,吓得凉州张氏寝食难安的秦州刺史,车武子,身担京兆尹,行雍州刺史事,手下民众恐怕不比我荆襄百姓少。正是有了这些人辅佐,曾叙平才越变越厉害。”
说到这里桓温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桓冲说道:“你听说过曾氏兵法吗?”看到桓冲不解和疑惑的神情,桓温解释道:“曾叙平在沮中任长水校尉时,创立了长水军,曾经给他的军士将官讲过兵法课。当时他是我的属下,我自然能轻易地弄到这些东西。现在就不行了,那怕他曾叙平就是现在在我面前出现我也不觉得稀奇。”
“曾叙平曾经说过,战争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你明白吗?”桓温问道。
“不明白。”桓冲老老实实地说道。
“不明白吧,我也是半懂半不懂的,所以你我兄弟俩在鲁阳、昆阳城下打了三个月,而人家曾叙平三个月已经平定了关陇。”桓温缓缓地说道。
听完兄长的话桓冲顿时羞愧难当,低着头在那里不敢说话。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以前的曾叙平就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占据关陇之后据说又收拢了几个大才,现在更是让人看不明白了。幼子,你有没有感觉,这天下是一盘棋,你我、江东、中原还有关陇和各路豪杰都是棋手,开始的时候关陇曾叙平只是下棋怪异而犀利而已,只是比我们略高一筹,现在呢?他是棋手,而我们却都变成了棋子,必须按照他的棋法来动,你明白吗?”
看到桓冲在那里默然不语,桓温笑了笑,指着远处看不到的河洛说道:“也许我是危言耸听,但是这次北伐河洛,我却感觉我们还有东路的殷源深都成了棋子。”
“兄长,为何如何说呢?”桓冲问道。
“最新传来的消息,五月初,东路的殷源深在陈县被大败,只得退守汝阴。他遣谢仁祖(谢尚)、荀令则(荀羡)分兵另进,结果谢仁祖取了县,荀令则取了沛县,把殷源深气得半死。他只好引兵去县与谢仁祖汇合,再北取河淮重镇》。领兵袭了汝阴,差点杀到寿春,殷源深只好领兵再复汝阴,于是又这样僵持下去了。东路战事看上去没有我们中路这么艰难,却是最凶险的,幼子,你知道吗?”
“兄长,我知道,一是周国强将精兵全聚于东路,二是殷源深此人。”
“是啊,虽然我们打得艰难,但是我们自保是没有问题的,而殷源深虽然现在打得顺利,但是一旦受挫就是一场大败!”说到这里,桓温脸上并无得意之色,而是忧色重重,“我们和殷源深都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我们都被曾叙平算计了。现在北伐到了这个地步,我和殷源深都是骑虎难下,不管我们谁坚持不住后退或者大败了,那就是给另外一方一个天大的机会,一份弹劾书就能叫你万劫不复。”
而此时的曾华却在霸城长安武备学堂的大礼堂里得意洋洋地给上百名“镇北军高级军官培训班”的军官们讲课:“战争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获取利益,既然如此,那么战争只是争取利益这盘棋中的几步棋。如果你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待战争,你们会发现你们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方法得到一个新的突破。你们也可以去用一个新得角度去看待所谓用兵如神、善战者无赫赫战功等里面包含的真正涵义。”
第九十章 … 清泉驿
据司州,一分兵据王师北伐,一遣使者问民疾苦,搜重敛之税,弛离宫之禁,罢无用之器,去侈靡之服,凡赵之苛政不便于民者皆除之。
曾华从霸城讲课完毕,就急急忙忙赶回长安,因为他很忙。
从霸城去长安必须要西渡霸水,在霸城西南的长直渡口上京兆官府已经搭建了一座浮桥,共使用了三十艘大船和大量的木板和竹子,不过最让人侧目的是这座浮桥采用了铁链,胳膊粗的两条铁链贯穿三十艘大船,然后再分别紧紧地系在分在两岸的四个大“混凝土墩子”上。
只露出六尺高的混凝土墩子其实足足埋了有三丈深,粗壮的“身材”两个人都抱不过来。铁链牢牢地系在墩子上,除了听到铁链被船只拉动的哗哗声外,给人一种纹丝不动的感觉。
曾华策动着坐骑,在数十名侍卫军骑兵的护卫下,缓缓地在长直浮桥上向西走动着,近两丈宽的桥面看上去非常宽阔,而且分成左右两边,中间用低低的木栏隔开。浮桥上可以同时对开两部驿邮马车,只不过速度很慢,在保卫浮桥的水军司士兵指挥下,缓缓地行驶在浮桥上。
曾华策马走在缓行的队伍中间,看着旁边一人多高的扶栏,听着耳边巨大的哗哗流水声,感觉到这浮桥在霸水波涛上微微摇晃。不过比起坐船渡河要强多了,至少自己座下的风火轮还能很轻松地缓缓行进着。不像在渡船上,再大地船也能颠得风火轮有些腿抖。
可能是浪稍微大了一点,浮桥微微往下游一抖,在铁链的吱呀声中,浮桥上每艘大船上链接铁链的铁环蹦达地响了一下,然后又悄悄地稳住了。闻着霸水激浪卷来的清新水味,一只鹢鸟嗖地一声飞进曾华的视线,然后突然停在远离桥面的船头。硕小的鸟头在左右摆动。机警的眼睛注视着来来往往地人、马和车。
“素常先生、夫。你们说这座桥如何?”
紧跟在身后地史朴点点头说道:“这桥修得真是不错,比以前我过得那些浮桥安稳多了,加上这铁链,看上都觉得安全,只是太费钱了。”做为武昌公府地右长史,朴自然知道这座浮桥造价不扉,让掌钱的车胤肉痛了好几天。
“此桥甚好。如果在这关陇地界上多架几座这样的桥,无论哪里有事情我们都可以快速出动,畅通无阻。只是这浮桥是连接交通的要道,对于我们是便利,对于心怀不规的也是便利,不知这些守桥的水军司看不看得住?”做为侍卫军司都督,柳看到这浮桥自然想到的是其军事作用,而且他统领地由原来左右护军营扩编的侍卫军左右十二营。共计两万五千余人都是从近二十万厢军中挑选出来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所以柳有点看不上新成立的水军那是自然的事。
“夫,地上打仗你当然可以看不起他们。但是到了这水面上,你要是不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灌上一肚子的水。”曾华先打击了一下柳,拿他不熟水性开玩笑。
柳听到这里,想了想,这术有专攻,自己在这水面上的确不是人家地对手,人家不正是叫水军吗?便点头笑了笑不再言语了。
“素常,这桥地确花费不少,光是这铁链就占去了我多少生铁,感觉就在掏我的心窝窝一样。你不要看我们镇北军表面风光,可是缺东西呀。六十六厢步军有一半的部队还没有换上新装备,你看看,除了在河朔、并州、秦州陇西地镇北军,其余的厢军,不管是镇守在三辅还是梁益,甚至连弘农、上洛的镇北军拿的都是北赵留下的兵器。骑军还好些,毕竟他们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兵器装备。”曾华摇着头说。
“大人,不必太担心了。我们军队扩展的太快,咸阳兵工场生产赶不上来,而且我们定制的兵器虽然好用,但是制作相对复杂,所以时间也要得久一些。不过过了今年就好了,这三分之二的镇北军应该都可以换上新式定制的兵器和装备了。”朴安慰道。
“我知道,我这只是一时感叹而已。”
“大人,能不能让兵工场制作简单些,时间也短些。那些兔崽子们只要用过了新定制的兵器,都说北赵留下的刀剑是菜刀,只催着赶快给他们换新定制的兵器。”柳建议道。
“再简单也不行了。我们兵器制作虽然复杂,但是由于流水分工已经快了不少,而且正因为这兵器制作复杂,所以就是别人得了去不得其法也无法制作或者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制作。”曾华得意地说道,正是由于自己极力采用分工和流水作业,再加上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激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得咸阳兵工场的工艺极其先进和复杂。就拿石炮来说吧,就算来不及摧毁被敌人得了去,但是凭借达到二分之一毫米的精度和缺乏车床等设备,别人怎么也不可能复制得出来,而且用上一段时间没有标配的元件维修和替换,这石炮也跟废了没有什么区别了。
三人周围都是严阵以待的侍卫军,将闲杂人等在无形中都隔得远远的,所以他们三人才会低声谈着这些事情。
过了长直桥,本来可以直奔长安,但是负责警戒工作的柳非要在前面十里外的清泉驿休息一下,等后面跟着的一千侍卫军全部过完河后跟上来,坚决反对曾华想搞什么“微服私访”。
来到清泉驿站的茶馆时,发现这里已经是人满为患,没有什么空位留给曾华三人了。最后还是柳用自己“侍卫军军官”的身份找驿丞通融一下,这才挤出了两张桌子来。
曾华三人围着一张桌子。五、六个武艺高超地军官警惕地围坐另一张桌子,而其余的只好在茶馆外面找了空地,一边看马一边席地喝茶。
驿丞拎着一壶茶壶和几个茶杯亲自来到曾华这一桌,一边给曾华三人摆开茶杯倒茶,一边对柳说道:“老兄,我看到你那块侍卫军虎啸符牌就是羡慕不已。想当年我在南郑入军的,在雄武厢军里当了两年多兵,参加过收复秦州北司郡。打过他***凉州张家。本想可以参加左右护军营。对了,兄弟,那时侍卫军那时叫左右护军营是吧!”
看到柳含笑点点头,驿丞也倒好茶了,顺势就靠着柳坐在了那个空位上,“护军营我考了两次都没考上,第三次以为自己在战场上已经练出来了应该可以考上侍卫军士官了。谁知他娘的在平定略阳卢氏时左腿中了一刀,差点就交待在略阳了,伤好了但是左脚却不利索了,只好退伍了。我本是一名屯长了,又留有军功,就被派到
驿当了一名驿丞。”
这时,旁边一个商人模样的人不解地问道:“驿丞大人,你本是一个屯长了。怎么还想着去考侍卫军的士官呀。据我所知,这士官只是什长,可比屯长低不少。”
还没等驿丞开口答道。跟那位商人拼坐在一桌的人抢先开口说道:“你是外地商人吧?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这镇北军中最尊贵地除了陌刀手就是这侍卫军。这军中有这个说法,那就是斩首十级,不如陌刀一手;宁为侍卫军士,不为厢军屯长。你道这侍卫军是一般人等能当地?除了武艺还要看你地军功,他可是护卫镇北大将军和拱卫长安的亲军。”
先开口的商人在众人善意的大笑中恍然大悟,不由露出羞愧的神色,然后站起身来向周围拱手施礼:“在下是江州武昌郡的商人,来关陇没有两次,所以才闹出这笑话来,还请诸位原谅则个。”
众人哄然说道:“既是外地的商人,不清楚也无妨。你既是武昌郡人士,恰是我家大人封邑地人,和我们算是半个自己人了。”
在一场大笑中众人便恢复了正常,继续各自喝茶歇息。
驿丞笑了笑,将目光收回到柳的身上继续说道:“兄弟,看你的气势应该职位不小。不过你放心,不当问的我不会问。我只是想问,兄弟你是哪里入军的?成都、汉中还是关陇?”
“我是沮中入军的。”犹豫了一下,望着驿丞那迫切和期盼的眼神,柳终于实话答道。
“你是长水军出身?”驿丞惊叫道,立即引起众人的侧目。
柳无可奈何地点点头,脸上满是苦笑。
驿丞一把抓住柳地胳膊,眼睛里满是星星,激动地说道:“我就知道兄弟你不是凡人,我在清泉驿也有半年了,侍卫军军官也遇到好几个,但是长水军出身地却一个都没有碰到过。”而听到这话的众人也不由变得敬畏和景仰了。
那武昌商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赶紧向对面刚才应答他的关陇商人请教,对面地关陇商人将长水军的背景一说,那武昌商人顿时也是张开嘴巴半天说不出话了。
驿丞和柳谈了几句,曾华突然开口道:“驿丞大人,你现在过得如何?还有这驿站情况如何?”
驿丞一愣,看到曾华和柳差不多的披甲外套便袍,以为他和柳一样是侍卫军军官,也不敢怠慢,连忙回答道:“还不错,我从步军司转到转运司,除了功赏屯长钱饷一个不少。清泉驿站地处三辅要道,是一等驿站,有近百名也是退伍的驿丁,有数十匹良马。除了日常驿递、驿邮和驿馆外,我们还请准开了一家茶馆和饭馆,你看这生意都不错,凡是从长安东出的商旅,不论是出潼关还是出武关,都要在我这里歇下脚。你看这里的驿丁都忙不过来,这伙计厨师都是地方请来的。”
曾华欣慰地点点头:“那就最好了,退伍将士能这样,也不枉我-们大将军对兄弟们的一片关爱。”
“是啊,是啊,老子这辈子唯一作对的事情就是入了镇北军,跟了大将军。”驿丞感慨地答道。
众人一片唏嘘,那位武昌商人更是情绪感叹:“想我乡里有江陵军中退回来的,除了几斗米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的了,叫他如何过日子,结果有的穷困而死,有的成了盗匪。”
过了一会,听得外面一阵微微动静,然后见一名侍卫军走进来,在柳耳边低声说了一句。柳点点头,然后丢下十几枚关陇铜钱,对驿丞大声说道:“兄弟,我们还有要事在身,先走了。”
驿丞丢下手里的活跑了过来,口里说道:“兄弟,这就走了?”
只见曾华一起身,不但柳悄然站在一边,旁边那桌的侍卫军官也骤然站了起来,隐隐围在曾华和朴周围。
曾华向驿丞拱拱手道:“这位兄弟,我们就此别过!”
已经意识到曾华是这群人首领的驿丞连忙恭敬回礼:“恭送大人了。”
曾华一走出驿站,外面一片肃静,好像人一下子都跑光了,让驿站里面的人以为出了什么事,连忙纷纷走出去看个究竟。只见驿站站立了上千身穿侍卫军红袍红缨服甲的骑军,策马安静地列队站立在那里,一院之隔的众人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站立了这么多侍卫军。
正当大家诧异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铃声从远处传来。这时,列队的侍卫军脸色大变,立即像是被刀劈开的水一样,一下子向两边闪开,让出一条大道来。
而驿丞也是脸色大变,连忙吼道:“三箭急件,快他娘的备马。”
就在驿丁急忙把三匹好马从后院牵出来时,一个背插三支篮旗的军士骑着一匹马冲了过来,刚冲到前面,插蓝旗的军士翻身下马道:“换马!”。
军士从那匹跑得气喘吁吁的坐骑脖子下面把那个挂着的可以发出奇怪声音的铃铛摘了下,往驿丁牵过来的良马脖子缰带上一挂,然后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没过几息时间,一阵跟刚才声音差不多,但是能听出差别的铃声传了过来。武昌商人以为是传说中的三箭急件已经走了,这个不知是什么事故,准备上前看个仔细。刚动脚却被刚才应答他的关陇商人一把拉住,低声喝道:“你不想活了?”
“怎么了,三箭急信不是走了吗?”武昌商人诧异道。
“糊涂,刚才那是前骑,你没有看到他插的是蓝旗,专门打前站给前面报信的,让前面的人马提前让路,并告诉前面的驿站是换人还是换马,后面插三支红箭的才是正主。镇北大将军府有令,凡是敢挡三箭急马者无论军民皆斩,你没看这侍卫军都让到一边去了。你这么冒失地上去要是给你一刀,死了也白死。”
这时,一个背插三支红箭的军士过来了,身后还有一名佩刀的骑兵跟随。两人迅速地翻身下马,驿丁立即把马牵了上来,军士把铃铛一换,一语不发立即翻身上马就向西急奔而去,骑兵也是紧跟在后,一起绝尘而去。
看到两骑和那飘动的小红旗消失在路边,众人不由舒了一口气,回头一看,才发现刚才一直忙碌的驿丞和驿丁浑身都是汗,彷佛是从水里捞出来的。
曾华也连忙翻身上马,在上千侍卫军的围拥下,向西绝尘而去。
驿丞看着远处慢慢沉落下来的尘土,心里明白,今天可能是清泉驿值得纪念的一天。
第九十一章 … 高僧(一)
华刚回到镇北大将军府,枢密院就把军情报了过来,遐、张和杨宿等人在定襄跟那里的定襄、雁门的南部匈奴-独孤部干上了。
铁弗部首领刘务桓的父亲刘虎(刘乌路狐)当年兵败退河套,其堂弟刘路狐率一部分南部匈奴降鲜卑,并娶鲜卑首领耶律之女,生二子,刘库仁和刘眷。刘库仁,字没根,一名洛垂,少豪爽,有智略,代主跋什翼甚喜,以侄女婿之,命其领南部匈奴,据雁门、定襄,号独孤部。
王猛这次平定并州,在太原、西河、乐平郡大收散居在这里的匈奴部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可以说“大规模、有组织的”抵抗根本没有。但是北进到定襄沱河地区就不行了。
并州一带的南部匈奴在前魏时被分成五部,历经上百年的战乱、散离、迁徙,南部匈奴不是已经被迁徙融入中原,就是留在并州分了数百上千个半定居畜牧半农耕的部落。唯一还有组织的大部落就只有独孤部了。独孤部南起溧水(汾水上游),北至澡水(今桑干河),以沱河为活动中心,有部落上百,部众数万。而其刘库仁首领就驻扎在九原(今山西县),当杨宿、邓遐、张带领一万余飞羽军进据附近的定襄,一直在强忍的刘库仁再也忍不住了,召集兵马在晋昌和飞羽军一场大战。
尽管刘库仁的兵马比飞羽军多,但是他地手下却怎么挡得住邓遐和张这两个万人敌呢?当即被杀得大败。只得引兵退往云中(此云中不是今呼和浩特的云中郡,而是山西原平西南的云中县)。
接到急报的王猛觉得现在并州新定,根基还不稳定,同北边开战暂时过早,就下令杨宿、邓遐、张立即停止北上,在晋昌、定襄、九原一线驻扎下来,并向刘库仁讲和。然后王猛发急报给长安,把并州定襄的战事和获得的刘库仁及他后面的拓拔鲜卑部情况向曾华做一个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素常、武子先生。你们说说看。并州北地事情该如何处置?”曾华先开口问道。
“这并州北和雍州北地事情都是有关联地。并州北的对手是刘库仁,雍州北的对手是刘务桓,而他们后面都有拓拔鲜卑在撑腰。拓拔者,实际上是鲜卑父、匈奴母所生后代的意思。”朴拿着一本自己秘书递过来的书册,缓缓地说道。
“拓跋什翼是拓跋郁律的次子,曾在北赵城为质子。当年其兄其弟拓拔孤愿以自己换回拓跋什翼,据说北赵石虎因此被感动。于是就放回了这两兄弟。拓跋什翼于繁峙(今山西浑源)即代王位,改年号建国,并分封国土一半给拓跋孤。其建国三年(340)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什翼有勇略,因此祖业逐渐复兴,人民纷纷归附,开始设置百官,以代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建立法制。分别掌理政务,其律令简单,民众安居乐业。国土东自库莫奚。西及凉州,南至阴山,北至柔然。”
“而刘务桓的铁弗部和刘库仁地独孤部先后依附于代国,使得拓跋什翼声势更盛。其于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娶燕国先主慕容皝之妹。建元元年(343)七,,皝献马千匹做为聘礼,什翼不与,又倨慢无子婿礼。八月,慕容皝派世子慕容俊率前军师慕容评等攻代,什翼率众避去,燕军无所得而还。”
听到这里车胤不由皱起眉毛来了:“如此说来这拓拔鲜卑和慕容鲜卑有说不清的关系了。”
而旁边的曾华接口说道:“的确如此。这草原上容不一下两只雄鹰,狼群里也容不下两只狼王,所以他们有争执。但是燕国现在的国主慕容俊正全力南下,试图入主中原,所以他们现在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和冲突了。”
“现在我们攻打他南部的两刘部,这拓拔鲜卑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吧?”朴合上书册,沉声说道。
“这拓跋什翼在城多年,所以已经受中原的熏陶也颇深。只是以前江左朝廷隔他们太远,所以互相之间没有什么来往。不如我们上表朝廷封其为代王、授都督漠南漠北诸军事,同时派使者卑礼重金结交其。而慕容燕国,”曾华说到这里不由顿住了,眯着眼睛想了一会继续说道:“按理说有些人喜欢称帝,稍有势力就要称帝。这慕容俊已经占据了幽、平、冀州,平定了高句丽、契丹、库莫奚,带甲控弦之士恐怕有二十万余,可是为什么还没有称帝呢?这样可不行。”
||法,不由都开始思量起来。
这时曾华又转了回来:“我们从情报中知道,东独孤部刘库仁和拓拔鲜卑关系密切,而西铁弗部刘务桓跟代国若离若近。因此我们可以定下这样的计策,对于刘库仁我们以防御为主,不再主动进攻,并缓和关系;对于刘务桓我们就步步进逼,迫使他与我们一战,
机将其降服,做为我们和拓拔鲜卑之间的缓冲。”
“如此甚好。”朴和车胤点头道。
曾华摇摇头说道:“这不光是我地主意,这都是冰台和景略先生在书信中建议的计策,我只不过综合起来而已。好吧,让枢密院以此为基础拟定一个详细计划再传给两位先生。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
“增兵!”朴和车胤异口同声地说道。
“是啊,增兵!”曾华苦笑道,“不要看我们现在步骑兵力有二十六万余。可是要用兵的地方太多,而且过半部队都是新兵蛋子,要是没有经过血与火地考验,他们就不是真正的军人。不过我们早就做好了用北边来练兵,对北方的部队我们开始增兵轮换吧。”
“大人,只是我们只是用兵北边,这朝廷北伐岂不是……,我担心朝廷恐有有他言。”车胤担忧地说道。
“我要是出兵弘农了。殷源深和桓公那里才会有他言呢!还不如等他们打到一定程度再主动要求我们。这样我们也主动了。”曾华想了一下答道。
“也只有如此了。不过我知道大人准备策划在河北做件大事,否则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于并州。”说到这里,车胤不由叹了一口气,“这仗打得。”
曾华不由微微一笑,也没有说什么了。
第二日,武昌公府主簿重、卜咎上府拜访。这二人原是司州河东郡名士,后来和司、并、冀州许多名士一起被北赵石虎强辟到了城。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永和四年,石虎将死,他们二人和十几名“名士”看出城形势不妙,陆续趁乱逃出城,奔回河东等地。到石虎一死,河北大乱,司州河东的形势也一天不如一天,重、卜咎两人就和大家一商量。干脆投了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