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宫花为聘-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无后顾之忧。
大魏的将士们嗷嗷叫着冲向了南洋。
大魏的商家们也挥舞着银票、金票、盐引,希望能够从中分一杯羹。这些商人们手里不但有钱,还有人!
这也是贾琦最为看重的一点。
那些商人们从贾琦上一次的行动中看到了贾琦的行为模式,为了能够从南洋分配到利益,他们早就把金钱和人手准备好了。
江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虽然之前贾琦就抽调了这几个地方的人去东北、去关外,可是贾琦一个人的能量又怎么比得上这些商人?商人做事本来就极为细致,本身不是这些地方的地头蛇就是跟这些地方的地头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这一次的人口迁徙做得十分细致。
贾琦满意地看到大魏的南方,尤其是江南的人口密度下降了三分之一。
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就是,南洋诸岛,一个又一个地落入大魏的手中。
这一次,跟上次是不同的。上一次只能说是粗略地占领了南洋诸岛,而这一次则是真正的拥有。
大魏真正地拥有了这片海洋。
虽然过程是曲折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可对于贾琦来说,对比最后结果,这中间的损失是可以承受的。更别说,第一次掌握马六甲海峡之后,贾琦在南洋一家独大,虽然他该缴纳的赋税从来没有少过,可贾琦吃肉,大多数商人都喝不到汤,对于贾琦来说,这种局面对于他促进整个华夏经济发展一点好处都没有。
而事实也是,他贾琦倒了霉,朝廷对南洋的控制力立刻下降了。
现在,各种势力都进入了南洋,这毫无疑问,这让大魏对南洋的统治也将更加稳固。哪怕日后事情重演,华夏也会牢牢地控制这片海洋,比起贾琦一个人的损失,这里面的意义则更加巨大。
那些在南洋安营扎寨的商人们,自然是希望大魏的水师能够永永远远地保护他们,保护他们的性命、保护他们的产业。
所以,南洋的商人们在给南洋水师将士们送孝敬,那是很舍得的。
有了商人们的赞助,南洋水师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最好的武器,最好的船,还有带着大笔嫁妆的商人家的女儿做媳妇。南洋水师的待遇一下子就成了大魏诸多水师中最好的。
这也让南洋和印度洋上的水师将士们越发悍不畏死。
在收复南洋的同时,贾琦也没有忘记茜香国等南洋属国。就跟他估计的那样,英国果然在泰国、老挝、缅甸交界的金三角开始大量种植*屏蔽的关键字*,偏偏边上的印度又是种姓天下,从来不把华夏放在眼里。
这也为贾琦拔掉金三角这个毒瘤增添了许多麻烦。
毒品,意味着一条条的人命,也意味着无数的金子。
资本主义可不会管他的资本是不是流着脓血,他只会在乎金子。
当两广总督潘仁美再度上了奏本,告知有大量的*屏蔽的关键字*流入华夏的时候,贾琦给了下面一道命令,那就是:不计任何代价,哪怕将湄公河夷为平地,哪怕让那片土地变成一片焦土,也必须将*屏蔽的关键字*,也就是罂粟从那片土地上彻底抹除。所有挡在这个计划跟前的,无论是属国还是大魏的臣子,格杀勿论。
在这个命令之下,最先倒霉的就是茜香国。
这个国家是女王当道,公主与王子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多年以来,茜香国在向大魏进贡的时候,都是表面一套私底下又是一套的,文氏当政、大魏南洋水师势弱的时候,茜香国还曾经派过军队伪装成海盗在偷袭过大魏水师。
这样的国家,在大魏的君臣的眼睛里面,竟然还是个模范属国。
得到详细情报的贾琦根本就没有客气。
也怪茜香国的国都距离海岸线并不是很远,哪怕茜香国都城在大魏船载火炮射程之外,可是,只要计算好风向,然后放飞孔明灯,一样能把茜香国的国都烧成一片瓦砾。
梁鉴和祁谦两个在得知贾琦要对茜香国动手的时候,还反对过。
不过,贾琦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对梁鉴和祁谦道:“根据两广总督潘仁美潘大人的奏折,万岁和文氏应该是感染的毒|瘾,也就是常年吸食*屏蔽的关键字*,这才会出现那种症状。”
梁鉴傻住了。
祁谦反应也不慢:“贾知院的意思是,万岁和文氏之所以会落到这个地步,是潘大人和潘妃……”
贾琦立刻摇了摇头,道:“不会是潘大人。潘妃虽然进宫得早,可是她没有儿子。如果潘妃有儿子,那么她这样做,肯定是对她最为有利。可是潘妃不曾生养过,这个时候,万岁如果有个什么万一,潘妃即将面临的是孤苦无依的下半生,而潘大人只会白白的损失一个女儿,并且全无好处。”
祁谦梁鉴两个听说,立刻也表示赞同。
潘仁美是两广总督,他的女儿什么人不好嫁,非要送进宫来给皇帝做妾?不就是冲着那把椅子去的?
所以,在潘妃生下皇子之前,在潘妃的皇子长大了、站住了之前,潘仁美是不会对皇帝出手的。
他的智商也不会允许他那么做。
当天稍晚一点的时候,太后娘娘和皇后就把贾琦叫了过去,当面问他:“你说皇帝是中了*屏蔽的关键字*?”
“回太后娘娘,更准确地说,是*屏蔽的关键字*上瘾。关于*屏蔽的关键字*上瘾的症状,潘大人早就在奏折里面写得清清楚楚了。”
太后立刻就道:“有没有可能是潘妃把东西带进来的?”
贾琦想了想,道:“臣对宫闱中事不是很了解。不过,潘妃进宫的时候,她虽然带了嫁妆,可是这些东西都是经过详细检查的,如果有什么不对,相关文案里面应该有详细记录才对。至于后来,潘大人远在广州,潘家又是新贵,怕是没有这个能力。”
潘仁美是历经三朝的老臣不假,可潘家做官的人少,只要潘仁美的两个儿子本事平平,要不然潘仁美也不会打着送女儿进宫的主意了。
“所以说,你的意思是,不是潘妃?那会是谁?”
皇后立刻道:“母后,会不会是文氏?”
太后皱着眉,摇头道:“这个世界有谁明知道是□□,还用在自己身上呢?”
皇后道:“如果文氏不知道呢?”
“不知道?什么意思?”
“母后,儿臣听说这个文氏跟外藩有勾结,当初那个英吉利的亲王就是借了文氏的力偷溜出京师。如果不是这个文氏,南洋也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了。”
在皇后看来,文氏贪财又浅薄,那些南洋的使节送她两样贵重的礼物,再说两句好话,她就信了,说不定还会帮忙呢。
*屏蔽的关键字*这种东西,文氏会知道他的害处吗?
太后冷哼了一声,道:“贱人,把她打入冷宫真是太便宜她了。”想了想,太后又问贾琦:“贾知院,如今南洋的情况如何?”
比起文氏,比起皇帝到底遭遇了谁的暗手,显然太后更关心大魏的国祚。
贾琦道:“启禀太后,南洋诸岛虽然已经收复,但是,茜香国等属国却在暗中偷袭我大魏水师。另外,英吉利也弄出了铁甲船。如果不是南洋距离我大魏够近,补给方便,如果不是我大魏的船只够多,只怕英吉利的船只已经徜徉在东海,甚至黄海了。”
“怎么会?”
太后不是笨蛋,西洋人的船出现在东海和黄海意味着什么,她清楚得很。
皇后道:“英吉利的船厉害吗?我们的损失如何?”
贾琦道:“回皇后娘娘的话,英吉利的铁船是去年才出现的,臣估计,他们的铁船也是最近两年才完工,比不得我们大魏,已经有数年的铁船制造工艺。而且,我们大魏的铁船工坊就在大连,跟山东的烟台、威海隔海相望。虽然之前因为指挥不力的缘故,我大魏差一点失去了南洋,就连马六甲也曾经落入敌手。可大魏的水师不是吃素的,而且补给也比西洋人便宜,所以,损失虽然大,却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太后便道:“可以承受范围之内,那是多少?”
贾琦道:“失去南洋诸岛的各种经济损失不算,光船只的折损,就高达三十多艘。我们的宝船够高,西洋船无法劫掠,所以要么选择远避,要么就是围攻,不把宝船打沉不罢休。木头船也就算了,毕竟,除了龙骨,别的都好说,问题是铁甲船。”
“铁甲船如何?”
“铁甲船的造价都在三十万两白银以上,一旦损失,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木头和精钢的价钱,相差的可不是一点两点。
皇后又问:“三十万白银?这么多?”
贾琦道:“对比于英吉利的铁甲船,这已经是很省了。”
“哦?为什么这么说?”
贾琦道:“我们的工匠服的是徭役,也就是说,只要朝廷一项命令,工匠们自然会遵从。矿工也可以以徭役的形式征召。所以,真正的花费也不过是口粮、沿途运输需要的人手以及相关的材料,包括铁矿石和木料、模具钱罢了。可英吉利却不同,英吉利的工匠都是自由民,如果没有足够的工钱,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为他们的国家造船。换而言之,英吉利的船只,随便那一艘的造价都在一百万以上,或者更高。”
“更高?有多高?”
“也许是两百万,或者是三百万。具体的,臣并不清楚。如果娘娘想知道的话,臣可以派人去查。”
皇后摇了摇头,道:“没有关系,本宫只要知道大魏的铁甲船比英吉利的要便宜即可。贾爱卿,这个英吉利竟然能跟我们拼铁甲船,可见他们国力之强盛。你说,我们能赢吗?”
贾琦道:“只要工部配合,只要我们的铁甲船、火炮的性能不要跟英吉利相差太多,只要我们的船只的数量够多。单单以造价论,他们造一艘船,我们就能够造三艘,他们造三艘,我们就造十艘。只要我们的船够多,以多打少、以强打弱,我们肯定有胜算。如果英吉利的税收再少一点,我们大魏甚至可以把英吉利活生生地拖垮。”
皇后道:“这,这能做到吗?”
“皇后娘娘,这虽然有些难度,但是并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欧罗巴诸国是神权高于王权的。”
“神权高于王权?”皇后傻了。
太后大怒:“胡说八道!蛮子就是蛮子,竟然是这样毫无尊卑的地方。”
皇后立刻道:“贾爱卿,南洋和印度洋上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是,臣自当尽力。”
等贾琦走了,太后这才问皇后:“你这孩子,贾知院难得进宫一趟,你就让他这么走了?”
就跟皇后对皇帝没有多少感情一样,太后对皇帝也没有多少感情。
又不是她亲儿子。
比起那个肯定已经不长命的皇帝,太后显然更看重大魏,也更看重皇后。
“母后?”
太后挥了挥手,让宫女内侍们退到外间去,这才对皇后道:“你是我看着大的,就是放在民间,我也是你的亲舅妈。你当真以为哀家就看不出你的心事吗?”
皇后白了脸,立刻跪了下来请罪,并且绞尽脑汁,想掩饰过去。
贵为皇后,她竟然倾慕皇帝以外的男人,被别人知道了,不但她自己会死无葬身之地,就连她的家族,还有那个男人也落不到好。
可是皇后管不住自己。
她就是靠着贾琦的指点,才撑过那段日子的。如果没有贾琦的指点,只怕她早就跟文氏斗成一团,然后被皇帝废掉了。
贾琦的指点不仅仅救了她,也救了她的家族。夜深人静的时候,皇后就是念叨着贾琦的指点,这才在文氏的步步紧逼之下熬过来的。也就是因为那一夜夜的担忧、因为那一夜夜的反复回忆,才让皇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贾琦刻骨铭心。
只是这桩心事,皇后根本就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皇后自问,自己掩饰得相当好,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太后竟然看穿了她,还在这个时候捅了出来。
皇后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太后将皇后扶了起来,道:“是啊,如果哀家是你,哀家也看不少老六那个混账。比起贾知院,他连人家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可是谁让他会投胎呢。贾知院那样的人儿,也就贾恩侯那个性子绵软的能够养得出来了,若是生在皇家,他跟哀家的亲骨肉一样,都是养不大的。”
说到最后一句,太后的脸上就只剩下了哀戚。
对于世宗皇帝的那些孩子,还有那些姬妾、妃嫔们,太后一惯是没有好感的。
凭什么我的儿子死了,你们的儿子却好好的?
太后不喜欢理事,不是因为她身体不好,而是为了眼不见为净。
如果不是局势不允许,太后根本就不会走出她的慈宁宫。
太后搂着皇后,道:“傻孩子,你要知道,贾知院有妻室,也有儿女。你又是大魏的皇后,将来的皇太后。你是不可能改嫁的,更不可能改嫁给他。所以,如果你想再度见到他,你就必须做好一个好皇后,一个好太后,守护好大魏。”
“母后?”
皇后惊呆了。
太后道:“傻孩子,我老了,也不知道还能够撑几年,将来大魏就指望着你了。不要忘记,你娘是大魏的长公主殿下,将来也是大魏的大长公主。你是我大魏血脉最高贵的皇后。你掌握着大魏,只要大魏在你的手中,你就能够达成你的心愿,也不会有人敢欺负你。”
太后真的是年纪很大了,她是世宗皇帝的原配妻子,如今已经年近七十,她已经到了为自己死后做打算的时候了。
太后很清楚,如果大魏完蛋了,那么就是她埋入了陵寝,也会被盗墓贼挖出来。让自己死后不受打扰的办法就是让大魏传下去。所以,她要利用皇后,利用皇后对贾琦的倾慕之心。
只要让皇后相信,只有她是大魏的太后就能够经常见到贾琦一解相思之苦,那么,皇后就会守着大魏。
皇后心乱如麻。
她都不知道如何回到自己的寝宫。
皇后有皇后的自尊心,就是婚姻在不如意,她也从来没有过抢夺别人的丈夫的念头。可是贾琦却不同。
打跟皇帝的婚约定下来的那一天起,皇后就没有见到别的男人了,别说自己的亲兄弟,就连自己的父亲,皇后都没有见过几回。
而贾琦是唯一的例外。
如果不是皇帝闹着要立文氏为妃,如果不是贾琦的谏言,皇后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贾琦。可就是阴差阳错,让皇后跟贾琦有了交集。
得知皇帝心悦文氏一事,皇后的父母只会要求皇后贤惠,哥哥们也只会给她带点小东西,却不能给她更多的建议,真正帮到她的,还是贾琦。
所以,多年以来,皇后的心愿就是,她只要远远地看着就好了。她不需要经常能够见到贾琦,也不需要经常能够跟贾琦说话,她只要能够远远地看着这个男人就好了。
可世事就是这么荒唐。
她是大魏的皇后,她要想见到贾琦就必须守卫大魏。而大魏三代君王,也只有世宗皇帝对贾琦还算过得去,至于刚刚过去的太上皇和没有多少日子的皇帝,根本就没有把贾琦当做臣子看过。
皇后在灯下坐了一整晚,坐到浑身发麻,这才去卧室略略躺了躺。
皇后并没有去见皇帝,或者说,当太后决定给皇帝下腰,逼皇帝跟女人交|媾的时候,皇后把自己摘了出去。
皇后不介意抚养别人的儿子,但是,让她跟皇帝同房,她就觉得恶心。
如今,宫里已经有了五个孕妇,皇帝也算是能够得到一丝空闲。只是,长时间被*屏蔽的关键字*侵蚀,皇帝的身子早就垮了,又被下了猛药,使得明明才二十出头的皇帝瘦骨嶙峋的,看上去就跟个骷髅差不多。
虽然现在皇帝已经不会有机会接触到*屏蔽的关键字*了,但是皇帝的精神并不是很好。
皇后不想去见皇帝,可太后却会定时去看皇帝。
皇帝看到太后的时候,就会道:“母后这是来看我是生是死的?”
太后道:“我只是来告诉你,英吉利跟我大魏宣战了。”
皇帝道:“都是那个贾琦的错,如果不是他得罪了英吉利的亲王……”
“那么,铁甲船呢?我们大魏是贾知院不停的砸钱,这才制造了除了不靠风帆的铁甲船。可英吉利也有铁甲船,那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的?如果不是贾知院,英吉利人从天津等岸了,你还在做梦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句话,哀家原封不动地送还给你。”
第64章
皇帝的死讯公开的时候,贾琦刚刚收到南洋战报。
出动了上百架救火的水龙车,不过跟救火相反的是,这些水龙车的车斗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火油,这些火油被水龙车喷洒到罂粟田里面,然后一把火,金三角上百万亩罂粟田都被付诸一炬,而这里的土著居民,无论是否跟罂粟种植有关的,都被屠杀殆尽。
打着给复仇的名义,下面的这些将士们出击的时候都是披麻戴孝的,调用的火油也是工部加班加点制作出来的。
没有人弹劾贾琦。因为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大魏的皇帝是中了罂粟之毒。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对皇帝的死表示过怀疑。皇帝是鸦片上瘾了没有错,可鸦片自古以来就是一味中药,就是皇帝感染了毒|瘾,可是,太医院里能人辈出,大魏又绝对不会少了皇帝的那份药物,皇帝又怎么会死呢?而且还是死在这个当口?
不过,没有人这么不知趣儿,在这个时候上本表示怀疑并且要求彻查。
因为太后娘娘把剧本编得很完美,文氏发疯之后,皇帝耽于酒|色,不肯处理朝政不说,还一味地寻访金丹,终于把自己给吃死了。
具体的死法,就参考当年的贾敬。
刚刚出生还不满周岁的皇长子就这样成了新帝,太后荣升太皇太后,皇后荣升太后。继位大典一结束,太皇太后就宣称自己身体不适,把朝政全部交给了皇太后。
还不到二十岁的皇太后就这样开始了摄政生涯。
不是太皇太后不想找个摄政王出来,实在是皇室人丁凋零,与其让那些已经嫁了人的公主们出来摄政,还不如让新出炉的皇太后摄政呢。
对此,梁鉴、祁谦和贾琦几个都没有意见。
在遭到贬斥之前,梁鉴负责礼部和吏部,天下官员的选拔、升迁、调动,基本上都要从梁鉴的手里过,祁谦负责户部和刑部,管着所有的百姓,贾琦负责工部和兵部。
新任皇太后摄政之后,觉得把礼部和吏部交给一个人并不是好事,就让祁谦负责户部和吏部,让梁鉴负责礼部和刑部,让贾琦继续管着工部和兵部,同时,因为对外扩张的需要,枢密院那边也交给了贾琦。
皇家还握在手里的,除了神机营、火炮营之外,就只有负责京畿安危的京营,包括守卫宫廷禁苑的御林军和守护整个京师的禁军。
随着皇太后摄政,大魏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却发展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大魏的人口迅速增加。
知道实情的大臣们也就算了,不知道实情的大臣们则认为,太后临朝乃是天意,越发对先帝的死不在乎了。
为此,刚刚接触朝政的皇太后还特地问了三位参知政事。
执掌户部的祁谦一听,立刻就道:“娘娘,这件事情,您与其问臣,还不如问贾知院。”
“哦?此话怎讲?”
祁谦看了看在边上没有开口的贾琦,道:“昔年贾知院招募流民去他的庄子上安家落户的时候,就格外注意女人和孩子。一般情况下,寻常人家的庄子作坊都喜欢招募男人,因为男人是壮劳力、能干活。因此,大灾过后,男人总比女人更容易找到活计。贾知院反其道而行之,刚开始的时候,臣也以为贾知院是怜悯那些可怜的女人和孩子。如今方知贾知院眼光之长远。”
皇太后道:“这么一说,本宫就好奇了,难道贾知院从那个时候起,就在为今天做准备了?”
贾琦笑道:“娘娘取笑了。其实当初臣会刻意留心女人和孩子,固然是因为知道女人和孩子跟人口的联系。不过,那个时候,臣是打算对草原实行坚壁清野策的。”
“坚壁清野?”
皇太后一听,立刻就来了兴致。
贾琦不得不给皇太后解释,他原来是想如何如何利用羊毛和佛教信仰控制草原的,又道:“当然,这个计划的先决条件就是大魏必须先用武力征服草原。只是那一年……”
听到贾琦说到这个,皇太后和内阁所有的人都是叹了一口气。
没错,当初大魏最主要的敌人就是草原和关外,尤其是草原,千百年来,草原一直是划线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是那场天花,只怕这华夏都要易主了。
感慨过后,皇太后就道:“那么现在呢?十多年过去了,只怕草原上也要恢复元气了。”
梁鉴和祁谦打了个眼色,笑道:“陛下,这蒙古人跟女直不同,女直打仗的时候,有男女一起上阵的,也有男人在前面冲锋陷阵,女人在后面管着后勤和家业的。可蒙古人打仗,都是整族人整族人一起出动的比较多。这跟蒙古人常年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的生活方式有关。女直的根在长白山,而蒙古人的根则是整片的草原。因此,当初死在中原的十多万蒙古人,有相当都是女人和孩子。”
“也就说,同样是倾巢而出,但是从长远来说,女直比蒙古人的损失更小,从战争中恢复的速度也更快。所以当年贾知院才会态度强硬地调动禁军,清扫关外的女直。是这样吗?”
贾琦连忙道:“启禀娘娘,当时臣并没有想那么多。臣决定清扫关外,主要不是为了女直,内阁和枢密院也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情报。臣会要求出动禁军,其实还是为了震慑朝鲜,以及,为了海参崴这个天然的不冻港。”
皇太后道:“本宫记得。当初也有许多大臣反对。可事实证明,爱卿是对的。”
当年并不起眼的举动,当年别人根本就看不上的安排,如今串联起来,竟然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不止皇太后,就连祁谦和梁鉴两个也都惊讶不已。
本来,在贾琦的庄子上女人的数量就比男人多。谁让灾荒过后,女人和孩子的命运比男人更凄惨呢?难得有一个地方落脚,还不用担心沦落贱籍。所以有个地方可以做女工,户籍上还算佃户,女人们哪里不愿意来呢?
更别说贾琦鼓励女人们立女户。反正女人们也缴税的,女人们也有户籍,与其带着嫁妆嫁人之后还要在婆家做小媳妇、二等公民,吃饭都不能上饭桌,还不如她们自立门户、吃自己用自己的呢。
高门大户讲究血统、讲究贞洁烈妇,在民间还真心没有这么多讲究。别说是寡妇在家,就是三嫁、四嫁、和离再嫁的比比皆是。
就是因为贾琦的庄子上的气氛格外开放,所以许多纺织女工们都是这样的想法。反正自己在作坊里工钱也不少,何必嫁出去受别人的气呢?反正就是嫁出去了,孩子也是自己养,遇到个刻薄的婆婆,自己生了儿子、把收入都交上去了,还不得好,何苦呢?还不如立个女户,大不了借个种好了,横竖孩子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庄子上现成的学堂,现在自己养的儿子,送他们去读书识字,将来自己老了,也有人养老送终,何必非要嫁人给自己找不自在?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会有第二个。刚开始只是寡妇立了女户之后向男人们借种,到了后来,就是年轻的姑娘家也不乐意嫁人了,也跟着立女户,生的儿子还跟自己姓,还不用担心孩子被养得跟自己不亲。
这种思想和行为模式伴随着人口的迁徙被带到了关外、带到新大陆、带到了南洋。
有女人就会有新生儿。
只要女人们愿意生孩子,只要大环境允许,人口就会快速增长。
贾琦当年对女人们的保护,在十多年后终于出现了成果。
当年天花爆发之后,整个黄河以北都是无人区,被杀掉的、死于天花的,比比皆是,整个村庄都变成废墟的也不是一个两个。那个时候,整个华北的人口才多少?可是十年后,华北的人口翻了两番。
现在的华北,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之后,还有两千多万的人口。
这比当初世宗皇帝十年的时候少不了多少。
贾琦看中对南洋和新大陆的扩张,可祁谦和梁鉴两个则更看重对草原的控制。
他们缠着贾琦,从贾琦的口中掏出了坚壁清野策,经过数天的分析之后,他们要求将这坚壁清野策定为未来十年的国策。
对此,贾琦觉得十分无语。
世易时移。
现在的草原早就不是大魏的主要矛盾了。不过,祁谦和梁鉴都是贾琦的同僚,他们也是大魏官场上的擎天柱,他们既然喜欢,那就做好了,反正他要做的,也不过是吩咐下面几句而已。
而且,草原诸事也不仅仅是草原诸事。贾琦觉得,他正好可以借机给下面的庄子来个更新换代。别的不说,现在大魏已经有了性能稳定的蒸汽机,那么,火力纺纱机、火力织布机是不是可以上来了?还有火车,是不是也可以弄起来了?
在祁谦和梁鉴完善坚壁清野策的时候,贾琦同时给工部下了命令。
也亏得当初文家和文氏忙着接收、控制吏部和礼部,对工部并没有动多少手脚,因此工部的那些技术官员们并没有被牵连,大魏的知识力量储备都是杠杠的。
火车就是在这个情况下诞生的。
虽然贾琦铺设了十里环形轨道结果蒸汽火车头只行驶了三里就歇火了,可贾琦还是很满意,甚至让和颜悦色地让相关技术官员继续改进工艺。
得知贾琦在这个大铁疙瘩上头花费了近百万两银子,就连皇太后都忍不住过问了。
他们实在是看不到这个铁疙瘩有什么好处。
贾琦则道:“诸位难道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京中的禁军坐在车子上睡觉,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大铁车一夜之间就将将士们从京师送到大同。到那个时候,谁敢对我大魏动手?”
梁鉴皱着眉头,想了想,道:“可是,如果有人撬开了轨道、搬走了铁轨,那,这种智能在铁轨上行驶的车子就会翻车吧?”
皇太后立刻表示:“那就直接下旨,敢去撬铁轨的,死罪!”
皇太后可不会对贾琦的决定轻易投否定票。相反,她会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之内赞成贾琦,更别说,至今为止,她还没有见过贾琦犯错。
别的不说,在贾琦的坚壁清野策开始实施的现在,皇太后可是从兵部和户部的文书里面亲眼看到了那些数据。
人丁税、商业税。
人丁税的增长就意味着人口的增长,而商业税的增加,则意味着当地的繁荣。
如果仅仅是一本账本,那还有可能是有人故意做假账,可又有谁能够将整套账本都做了假的?那可是方方面面七八个州府的账本,根本就无法作假!
年轻的皇太后很早以前就知道贾琦十分能干,可那也只是听说过罢了,可是真正看到那些数据之后,皇太后才惊觉,怪不得以仁爱和英明神武的高宗皇帝(即曾经的太上皇)都对贾琦各种防范,就连世宗皇帝,也等不及贾琦考中进士就把人召进了内阁。
不是世宗皇帝等不了这么一点时间,而是贾琦的能量太大。如果贾琦正式从殿试里考出来,那么,朝廷就不能将贾琦隔绝在科举取士之外,将来少不得让贾琦出任会试主考官。贾琦如今手里的能量就这么可怕了,如果贾琦再广收门生、桃李满天下,那么,两汉时期的丞相会再度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毫无疑问,这对皇权、对中央集权是不利的。
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会明白当初太上皇和恐惧。
不过,太上皇、世宗皇帝和大行皇帝会担心的事儿,年轻的皇太后才不会在乎呢。
对于这位年轻的皇太后来说,大魏江山也不过是自己接近意中人的理由罢了。
被太皇太后戳穿了自己的心事之后,年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