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宠妃-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这熬了大半夜,你也陪我熬着,我歇了你还得看着这院子里的大大小小,你看看你这张脸,比我还要疲惫三分。”王熙凤拉了平儿的手,“你竟是比二爷还跟更贴心些。”
这一番话说的平儿也红了眼眶。
王熙凤拉着平儿的手用了用力,“你放心,若是有朝一日……我定不负你!”
平儿重重的点头嗯了一声。
黛玉这会儿已经进了皇宫,坐在吴妃面前。
吴妃看着她喝了茶吃了点心,道:“我专门让又夏算着时辰去的,想来你已经吃过早饭了。”
黛玉谢了吴妃的关怀,便安安静静坐在那里。
吴妃看了看她的脸色,道:“这两日睡的可好了?我已差人去请太医了,一会儿就到。你也不用太过担心,你年纪还轻,本就不是什么大病,略略调养调养便是。”
黛玉低头道:“多谢娘娘关心,那药吃了两服便能觉出效果来,又停了人生养荣丸,五服药喝完,我二更便能睡下了。”
“这就好。”吴妃笑道:“你小小年纪,本就不该有那么多操心的事情,原先我是不知道,现如今我即知道了,总要替你谋划的。”
吴妃看着黛玉的模样,是越看越喜欢,加上半个月没见,气色的确好了许多,心里是越发的欢喜了。
“有事儿你跟我说。”吴妃笑了笑,“我那个毕竟是个儿子,思虑难免不周,有什么事情想不到的,你都告诉我。”
黛玉红了脸,又想起早上跟瑞定在马车里……越发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怎么不见瑞定?”吴妃疑道:“他一早起来便说要去接你,又说今日没什么大事,得了空要跟我一处吃饭的。”
吴妃看了一眼又夏,又夏摇了摇头。
黛玉道:“早上听王爷说要去看宅子,还有别的事儿。”
吴妃皱了皱眉头,“许是朝廷上的事情,我们不管他。”
黛玉本就见识广博,从小又是教养的极好,陪着吴妃吃了饭,又在院子里转了转,让吴妃是越发的喜欢她了。
吴妃拉着黛玉的手,道:“没两日便是中秋了,又是皇后娘娘千秋,想必要借着这个放出去一批人去,到时候我安排两个去你府上照看你。”
黛玉点了点头。
吴妃又道:“早先听瑞定说了,当日你来京城只带了两个人,一个小丫鬟一个老嬷嬷,前两日我也听异雀跟又夏说了你屋里的情形。”吴妃很是怜爱的摸了摸黛玉的手。
“瑞定说这人最好要借你父亲的名义送进去,到时候我事先让又夏去给你说一声。”
“多谢娘娘。”
黛玉心知吴妃是为了她好,只是再多想一步,就是吴妃是为了王爷才待她这么好,然而一想到王爷,又想到王爷不仅知道她身边的两个人,连她的名字都知道了,黛玉便觉心头乱跳,脸上是越发的娇艳了。
只是王爷究竟做什么去了,现在还不过来,黛玉不禁抬头朝宫门口一看。
瑞定刚好进来。
四目相对,黛玉慌忙低头下去。
瑞定道:“刚去趟吏部,眼下已经忙完了,母妃可给我留了饭?”
吴妃听见,忙又让人去叫新饭菜了。
三人又围坐在桌边,吴妃正想笑笑瑞定,便听见外面又夏着急道:“娘娘,皇后宫里来人了,说是要见林姑娘!”
第072章
三人一愣,瑞定跟吴妃对视一眼。
吴妃站起身来,跟黛玉道:“来的这样突然。皇后宣召,我是不便陪着你去的,等会叫又夏跟着你过去。”
“皇后娘娘……”黛玉飞快的抬头看了吴妃一眼,道:“我该说些什么。”
吴妃淡淡一笑,道:“第一次见面,无非就是问些年纪,平常里爱吃什么,家里有什么人这些问题,你不用紧张,照实说便是。”
黛玉点了点头,瑞定又道:“要是皇后娘娘不说话,光看着你,你也不用紧张。你想想,头一次见面,你不知道怎么答,皇后娘娘也一样不知道怎么问。”
瑞定的语气很是轻松,“你怕答不好,皇后娘娘还怕问的不好扫了她皇后的威严呢,你说不出话来,还能解释成见了皇后紧张,人人都能理解,可是她万一……她也一样紧张。”
“你要是看她穿着皇后大装出来,指定是想吓唬你的。”
果真黛玉轻松了许多,脸上也不那么紧绷绷的了。
吴妃道:“编排皇后,仔细回头她又给你下绊子。”
“我年底就出宫了,也就是两个月的事情,她还能怎么样?”
又夏进屋,吴妃又吩咐了两句,黛玉和又夏跟着皇后派来的人走了。
瑞定站在大厅里,看着几人走出承乾宫的大门,跟吴妃道:“虽然是意料中事,只是事到临头,难免紧张。”
“谁说不是。”吴妃表示赞同,“我们自己跟皇帝说不得,你的婚事可就看皇后的了。”
瑞定叹了口气,又道:“黛玉天资聪慧,人长得又有灵气,我心里忐忑不安,生怕皇后又起了别的心思。”
吴妃笑,“你真是上心了。”
她转脸又收了笑容,道:“皇后只见黛玉一面,能看出来什么?只有人还不到年纪,瘦弱,还在病中,甚至请了太医给她瞧病。”
吴妃瞧他一眼,“太医院可打好招呼了?”
瑞定点头,吴妃又一条条数着。
“皇后能看见的,只有她是丧母长女,身子还不好。至于她的家里,父亲虽是个三品官,也得盛宠,只是全家就他一个,林大人又是已经年过半百,还能活几年?他一死,又没儿子,早年累积下来的关系不过三五年就一点不剩了。”
“至于黛玉的母亲,贾府出身,贾府是个什么光景?表面风光,门上还挂着荣国公府的牌子,但是内里呢?听说他们家袭爵的那个,将将识字而已。而且皇后怕是比我们还要清楚,不然就不会拼死了也要让贾元春到你府上了。”
瑞定一边点头,一边又气又笑,“母妃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你也要不同意了?”
吴妃看他一眼,正色道:“早先我的确是不同意的,只是听又夏说了几次,又见了她两面,况且这又是你自己看上的。我只希望你们两个将来好好过日子,莫要再生事了。”
“那是自然。”瑞定很是坚定,“自己的媳妇儿,自然是要好好过的。”
不过瑞定又叹了口气,道:“虽然以我的身份,谁嫁进来都是高嫁了,不过皇后肯定是要在这里面找一个最低的,只盼着莫要再生波澜了。”
吴妃觉得好笑,“当初你怎么说的?搁皇后这两年的行事,是必上钩的,你担心什么?况且她也不敢太给你没脸,总不能在街上随便找个七品小官的女儿塞给你。林姑娘家里的身份够了,只是不足之处也不少,所以皇后定会给你办的妥妥的,你就等着娶她进门吧。”
瑞定点头,虽然知道这计策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心中难免不安。
“等婚事定了,明年开春送她回家去,省得住在贾府,我也闹心。”
吴妃不想搭理他,坐着喝茶去了。
承乾宫离坤宁宫并不很远,不过走了小半柱香的功夫便到了。
又夏等在殿外。
黛玉站在高大宽旷的宫殿里,原本的确是有些紧张的,只是想起来瑞定说的皇后也紧张的言论,又看着地方明显是用来给人下马威的,心里便又信了他三分。
默念几遍皇后也紧张,便安安心心等着她出来了。
宫女进去回报,不一会,翠竹便扶着皇后进来了。
黛玉并不敢抬头,只觉得眼前一片黄色,又想瑞定说过的话来,越发的放松了。
等到见过了礼,皇后赐了座,果真又是一阵沉默。
黛玉看不见上头,并不知道皇后看着她正皱眉,像是很不满意的样子。
皇后看了一会,这才张口缓缓道:“你便是林大人的女儿了?”
黛玉答道:“正是臣女。”
“嗯。”皇后道:“看着还是个小姑娘。”
接下来,皇后又问“什么时候来的京城?”、“在外祖母家里住的可习惯?”,还有“进宫几次了?”这样的问题。
吴妃也早跟她说过了,因此黛玉答的虽不快,不过的确一点儿都不紧张了。
皇后叫她来不过是想看看人,眼下看过了,不禁心里有些失望,说了几句便道:“你来见我也不能空手回去。刚好要到中秋了,御膳房新作的月饼跟你拿两盒子回去。”
“多谢皇后娘娘。”
皇后看了翠竹一眼,道:“我也乏了,你去吴妃宫里吧。”
等到黛玉出门,皇后叹了口气,道:“早先我还以为是瑞定看上她了,心想不如将她赐给老六,横竖她跟老六是一年的。你想,老五因为贾元春跟老二打了一架,又因为林姑娘跟老六不对付,势必要落一个在女色上不清不楚的名号来。”
翠竹犹豫了一下,还是劝道:“这怕是不太妥,两个人看着身子都不强壮,赵妃怕是不会答应的,陛下兴许也……”
皇后点头,“看了她的模样,我这才下定决定,还是要说给瑞定的好。林姑娘长大了兴许是个美人,不过……若是她进了瑞定府上,贾元春应该又能抖起来了。”
翠竹笑道:“这才是一石两鸟之计,这位姑娘身量小,怕是一时半会也生不出来孩子,王爷都多大了?这时候便要抬举王妃的亲表姐贾元春了。”
“这一位一旦生下庶长子来,肯定也是要养在自己身边的。”皇后叹了口气,“人人都说亲戚可靠,殊不知在后院里,最怕的就是姐妹共侍一夫了,算计的比陌生人还要厉害。”
翠竹道:“娘娘好计策。”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宫女带进来一个人。
给黛玉请脉的太医。
太医给皇后行了礼,皇后问道:“今儿林姑娘来给我见礼,我看她略有不足,又听说是你给诊的脉,想问问她究竟是个什么病症。”
这两天不停的有人来问林姑娘,太医也有点受宠若惊。
皇帝问了,吴妃问了,王爷还亲自来了太医院好几次,恨不得把方子里每味药的功效都问一遍。
今天又被皇后宣召了。
这个时候,为了自己的功劳,林姑娘没病也得夸大三分了。
这便是瑞定的计策。
太医院的这帮子太医,唯一能得夸奖的时候,便是瞧好了病。
黛玉的病,现在还不能说是病,最多也就是吃错了补药带来的燥火,以及一系列相关症状而已。
太医听见皇后问话,想想这已经是宫里第四个来问的人了,仔细斟酌片刻,道:“林姑娘先天不足,又长期失眠,加之体内还有燥火,须得小心调理才是。”
皇后听了很是满意,又问:“那寿数呢?还有她在生育上……”
太医一想这位林姑娘年纪还小,离出嫁怕是还有两三年呢,小心道:“若是调理好了,自然是与寿数无碍的,至于生育……怕是还得再吃上几年的药。”
皇后嘴角翘了起来,生怕自己言语里带了笑意出来,便给翠竹使了个眼色。
翠竹道:“娘娘知道了,大人请跟我来。”
等到翠竹送了太医离开,皇后一见她进来便道:“这可真是天作之合,嫁进去生不出孩子来,小小年纪再夭折了,若是到时候皇位未定,老五还能得一个克妻的名号。”
皇后都要笑出声了,“克妻虽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想当皇帝,八字不好可不成。”
翠竹故意道:“就怕皇帝不答应这门亲事。”
“陛下怎么会不答应?”皇后反问,“若是他不看好这两人,怎么会去年就差了瑞定看林姑娘去,况且我听太子说,瑞定到了江南,还在林大人家里住了几日呢。”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皇后小声道:“我得好好想想,怎么跟皇帝开这个头。”皇后沉思片刻,道:“过两日便是中秋了,又是我的生辰,那一天说,皇帝必定答应。”
黛玉这一天出来,先跟瑞定在在平化街略晃了晃,又在吴妃宫里吃了午饭,还去了皇后宫里小坐片刻,再回来吴妃也不敢多留她了。
“眼下天黑得早,这一天怕是你也累了。”吴妃等黛玉回来又坐了片刻,才道:“我让又夏送你回去。”
黛玉点头,道:“方才去皇后娘娘宫里,娘娘赏了两盒月饼。”
吴妃笑道:“皇后娘娘赏的东西,你回去好好放着。”
黛玉知道这是吴妃暗示她要摆在显眼地方,轻轻说了声知道。
等到吴妃给黛玉把带走的东西收拾好,皇后宫里果然差了人来送月饼,吴妃一看便道:“这是御膳房做出来专门赏人的,你带回去给她们吃便是,等正日子得了新鲜的,我再差人给你送去。”
黛玉道谢,又略有扭捏道:“怪甜的,我也不爱吃这个。”
吴妃听了这话,又高兴了三分,除了又夏,还派了自己宫里两个小宫女给她们提东西,走的时候一辆马车,回来的时候便是两辆了。
贾母听说吴妃派了两辆马车送黛玉回来,心里也是一惊。
要说林如海的盛宠不假,可是能如此恩及黛玉,怕是有点过了。
她急忙将又夏请到大花厅里,又叫上了茶点。
“多谢老太君。”又夏板着脸道了谢,“宫里快要锁宫门了,不便久留。”说着她专门指着两个红漆木盒子道:“今儿林姑娘还去了皇后娘娘宫里,皇后娘娘很是喜欢她,赏了两盒月饼。”
贾母果真又惊又喜,又夏看在眼里,微微叹了口气道:“我们娘娘还说林姑娘有福气,这才第二次进宫,便得了皇后娘娘的赏赐。”
贾母很是骄傲的笑了,“多谢姑姑提点。”
等到又夏姑姑告辞,贾母到了黛玉房里,叫几个丫鬟都出去了,她跟黛玉两个坐在一起。
贾母道:“你能得了皇后娘娘喜欢,可见这些年我没白疼你。”
“还要多谢外祖母的教导。”黛玉道:“皇后娘娘赏的月饼还有茶叶,不如我们中秋的时候拿来吃,正好都沾沾喜气。”
贾母大喜,拉着黛玉的手,“我就你母亲这么一个女儿,她也只生了你这么一个,虽说是外孙女儿,但是在我心里,你竟是比那几个内孙女儿都要亲些。”
黛玉听到母亲二字,不免红了眼眶,但是心里却想:若是真论起来,外祖母的亲孙女儿其实只有大表姐元春一个。
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惜春又是宁府的……
“你去皇后宫里,可见到你大姐姐了。”
贾母这一句话,将黛玉从思绪里拉了出来,她摇了摇头,道:“我在皇后宫里并不敢多看,要说见到脸的,也就是来吴妃娘娘宫里传话的一个小宫女,皇后娘娘身边的大姑姑,还有一位倒茶的宫女。”
“唉……”贾母叹了一声,“倒是我为难你了,你外祖母进坤宁宫里也是不能抬头的。”
黛玉不免于心不忍,又道:“我虽没见过大姐姐,不过早就听说她做了皇后娘娘宫里的女史。”黛玉皱了皱眉头,“娘娘宫里虽有几个立在一边的,只是看身上服饰,不像是女官。”
贾母又叹了口气,拍了拍黛玉的手,“你先歇着,一会便吃饭了。”
等到吃过晚饭,虽然几个姐妹都想来问问坤宁宫里,包括皇后娘娘是个什么样子,甚至连宝玉都有几分跃跃欲试,只是贾母发话道:“黛玉今日去了一整天,怕是累了,你们不许闹她,等她歇好了自然会告诉你们的。”
看见几个孙女儿脸上都不太好看,贾母又笑道:“不许闹她,不然皇后娘娘赏的月饼就没你们的份儿了。”
气氛果然缓和了许多。
黛玉回了屋里,三春还有宝玉陪着贾母在她的大花厅陪她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算是消食了。
贾母有点心不在焉,她还想着黛玉说的没见过元春。
虽然是很不想承认,但是现如今来看,元春怕是真的不管用了。若是这样迎春那边……
贾母道:“你们各自去玩吧,凤丫头前两日被气病了,我去看看她。”
王熙凤的院子虽然不大,不过位置极好,在贾府的中路,跟贾母也挨的极近。
贾母由鸳鸯扶着,到了她屋里,看见王熙凤头发松散,一脸病容靠在床上,床边摆着一个小炕桌,上面几个清爽的小菜,平儿手里端了一碗粳米粥,正帮她吹凉。
王熙凤见了贾母,急忙掀了被子就想起起身,贾母道:“你在我面前平常也是随意惯了的,很是不必在乎这些虚礼。”
贾母伸手在她被子上虚按了两下,又道:“况且你这又不舒服,躺着便是,我不过来看看你,说两句话就走。不许起来。”
王熙凤点头,刚想说天黑了,不如上些红枣茶,便见鸳鸯拉了平儿出去,道:“前些日子你教我的花样子,再跟我说说。”
王熙凤知道贾母是有话要说了,便也不再开口。
“今日黛玉去了宫里,还得了皇后娘娘的赏赐。”
王熙凤笑,“这是福气啊。”
“只是又没见到元春。”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王熙凤道:“兴许是娘娘派她去别人宫里了。”
贾母摇了摇头,不想再说这个话题,问:“我让你问迎春的婚事,怎么样了?”
“您也看见了,我婆婆看我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寻思着要找个什么机会才能问她,不然又要吵起来。”王熙凤小心翼翼陪笑道,言语里充满了歉意。
贾母立即掉了脸。
王熙凤忙道:“不过我也让二爷去问了问。”
“他怎么说的。”
王熙凤略有为难,“二爷管着外头的庶务,事多回来的也晚,去问也都是晚上了。”
“上回他去的时候,碰巧父亲喝了酒,问了两句只是说‘我拿她有大用处’。我们二爷又是个嘴笨不会说话的,再两句便吵了起来。二爷说父亲指着他的鼻子骂,‘我还没死呢!你妹妹的婚事轮不到你做主!’”
贾母脸色越发的阴沉了。
王熙凤看了一眼,又解释道:“我想着等中秋了,趁着过节让他再问一次去。”
贾母摇了摇头,“最近别去问了,问多了怕他也要生疑的。”
王熙凤急忙答应了。
“等翻过年去我亲自去问。”贾母盘算道:“迎春是春天的生日,翻过年去便要想着出嫁了。他虽是父亲,不过我也是祖母,难道问问孙女儿的婚事还不行吗?”
“理应如此。”王熙凤笑道:“老祖宗问才是名正言顺呢。况且我那婆婆,说出来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操办不来婚事的。”
贾母点头,话题又回到了王熙凤的身子上。
“你养了这两天差不多也该够了。”贾母笑道:“要是没了你,这府里便是一团乱了。我知道你辛苦,平日里别人过节,你最忙。我再放你两天假,等到中秋过了,可不能再这么躺在床上了。”
王熙凤谢了贾母的关心,又说了两句中秋夜宴的菜色,贾母便离开了。
平儿进屋,端起那碗已经凉了的粥来,道:“奶奶躺着,我再去端碗热的。”
王熙凤阴沉着脸答应了,看了平儿一眼道:“你也歇歇,看你两个眼皮子,肿的都快看不见眼睛了。碗放下,让小丫鬟去端,你陪我坐着。”
平儿起身又去吩咐了丫鬟,这才坐到了王熙凤身边,听着王熙凤说今后的打算。
第073章
一夜过去。
一大早,瑞定便又出宫了。
他今日出宫,打算给他将来的两千亲卫招一个教头。
京城周边三大营。
神机营是火器营,全是步兵;三千营是全是骑兵,战斗力最强;还有一个五军营是混编部队,早年太祖打天下的时候,五军营是太祖的亲卫。
虽然这些官兵的调动、升职包括除名都是归兵部管的事情,不过官员升迁,总还是要在吏部备一份底子的。
瑞定查了前面二十几年的调动档案,找了不少能用得上的人。
他看上的这一位叫做张得力,是从五军营退下来的队长,当初在五军营的时候,手下也管了一百号人。
至于他为什么从五军营里出来,吏部的档案是说他训练时被火器所伤,左臂不能高举。
坐了小半日的马车,瑞定到了京城边上一个叫做齐家庄的小村落。
齐家庄看着跟其他小村落一样,一点特殊之处都没有,但是它越普通,瑞定便越觉得此行要有不小的收获了。
五军营是什么地方?平常人进不来,一般人也当不了官。
张得力能从这种地方出来,想必是没什么背景的,但是他又做了队长,这只能证明他有真才实学。
至于被火器所伤,又是怎么伤的……这个得等见了面才知道。
到了离村口不远不近的地方,瑞定下了马车,跟他的两个侍卫,也就是姐夫给他的那两个人,慢慢朝村子走去。
瑞定虽然也稍稍乔装打扮了一下,不过从小锦衣玉食,单看他那一张脸还有一双手,便知道不是寻常人家。
村里的人看见了,三三两两低头交谈,不多时,有个老头出来了。
“老人家,我们路过此处,要去前面的农庄,想讨碗水喝。”其中一个名叫丁义的侍卫道。
这借口虽然老套,不过管用就好。
老头听他这么一说,转身去村口一户人家到了碗水出来。
丁义接了碗,先是一口干了,又略带腼腆的笑笑,“还渴。”
老头的戒心消了大半,很是爽朗的笑道:“水管够。”便又去给他接了一碗。
这一碗水丁义便一口口喝的比较慢了。
老头蹲在他旁边抽着旱烟,时不时说两句话。
这时候,瑞定从马车边过来,他看着村子,又看看老头,疑惑道:“这里是齐家庄?”
老头看他下来,急忙站起身,略有局促叫了声“公子”。
瑞定突然激动起来,道:“张大哥可是住在这里,张得力?原来在军营的张大哥!”
老头见他这般行事,不疑有假,“公子跟张得力认得?”
“早先在军营里见过,张大哥倒是个热心人。”
老头笑笑,伸手抓过旁边一个光着屁股跑的小孩,道:“去田里叫你张大伯来,有人找他。”
小孩被拍了一把,捂着屁股急忙跑了。
老头又道:“他原先一人回来,身上还带着伤,又不说什么,倒是把我们都急坏了。”
老头说这话的时候也在偷偷打量着瑞定,像是在试探。
瑞定心说他的伤必是有猫腻了,道:“那时候我已经出了军营了,后来听说那人也没得好。”
老头一拍大腿,似乎是放下心来。
不多时,远处走来一个年约四十的汉子,背上扛了把锄头,看见瑞定几人脸色一变,顿了一顿又继续过来。
老头看见他,道:“张得力,有人找你,我陪了一会,先去干活。”
张得力站在瑞定面前,眼神游离。
瑞定很是坦诚,道:“小王行五,想请先生去我府上做个亲卫教头。”
张得力挥了挥手臂,他左手的确是只能抬到肩膀上头一点点,冷笑道:“这样的你也不嫌弃?”
“又不是让你去做亲卫。”瑞定道。
张得力眼神变幻莫测,却什么都没问。
瑞定看了他这般犹豫,知道有门路了,便不催他。
张得力想了一会,道:“你能找到我……让我想两天。”
瑞定点头,说了两句不着急,便带着两个侍卫离开了。
出了村口,他留下另一名叫做谭连的侍卫,又将马车驶离村口,在路上等着了。
不多时,谭连回来,跟瑞定道:“他没再去田里,扛了锄头直接回家了。我看他屋里也没什么好东西,看着很是落魄。”
瑞定点头,道:“回宫。”
转过去两日便是八月十四,这天夜里,皇帝歇在了皇后宫里。
两人吃完饭,有各自梳洗,上了床,皇后才开口说事儿。
她也学乖了,几次趁着皇帝吃饭的时候进言,没吃完饭皇帝就走了,眼下已经换了寝衣,皇帝又是个怕麻烦的,最多不过背过身去而已。
“一转眼已经几十年了。”皇后感慨道。
皇帝也唏嘘一声,“是啊。”
稍稍沉默一会,皇后道:“老五年底出宫,也该说婚事了。”
皇帝声音顿时冷了下来,“你看上谁了?”
“早先说的甄大人家里的四闺女,您不是没同意吗?”
过了一会,那一边传来一身“嗯”。
皇后眯了眯眼睛,又道:“不过又让我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皇帝语气和善了一些,问:“谁?”
“林大人的姑娘,小名儿叫黛玉的那个,现如今在贾府上住着,前两日进宫我也看了,虽然年纪偏小,不过人长的不错,也知书达理,想必配瑞定是够了。”
“你怎么想起她来了。”皇帝声音冷了三分。
“您如此看重林大人。”皇后笑道:“我自然也是要给他的独生女儿找一门好亲事的,这最好的,也就是宫里这几个孩子了。虽说老六年纪跟林姑娘相仿,不过瑞定更沉稳些,一看就是个会疼人的,林姑娘给了他,想必林大人也放心。”
皇帝嗯了一声,心里却有些怀疑,皇后是猜到了什么?还是单纯想给瑞定找不痛快?又或者如果他不答应,她真打算将林姑娘说给老六?
皇后声音笑眯眯的,“瑞定见过林姑娘,又对她多有照顾,也不算盲婚哑嫁了,而且——不如将他俩凑成一对?”
皇后暗暗心惊,庆幸自己转得利索,没将瑞定下江南第一个建的就是林如海说出来。
皇帝半天没说话,他心里颇有几分搬了石头砸自己脚的烦闷。
“怕是年纪差的有点多。”皇帝半响只憋出这一句话来。
“瑞定……”皇后犹豫了一下,“他不是不宜早娶吗?”
要不是现在已经躺在床上,皇帝便要开始瞪皇后了,不宜早娶!
况且他抬举林如海,让瑞定去看他是为了大计,若是真让儿子娶了林姑娘,他也是有几分不愿意的。
“你心思也太重了!”皇帝怒道:“瑞定不宜早娶是怎么来的?我不过想凉一凉,你便找了这么个人,真要把瑞定拖到二十好几不成!”
要是搁皇后以前的脾气,她非吵起来不可,只是如今这两年吃过不少亏,她涨了心眼,服了软,哭诉道:“瑞定年纪也大了,若是没在出宫前将婚事定下来……况且不宜早娶也是吴妃自己说的……与我何干,我倒是希望他早早成亲的,不然最后又是说我这个皇后不慈。”
皇帝被她哭的心烦意乱,况且这一大通话听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便翻了个身道:“随你!”
皇后这才渐渐止了哭声。
皇帝躺在床上,转念一想皇后赐婚也挺好的,至少跟他便没了关系,至于以后……还不是他说了算。
皇后心愿达成,又装模作样啜泣几声,说了几句日子过的艰难,便心满意足睡着了。
第二天便是中秋节。
瑞定一早来给皇后请安祝寿,他算着皇后性子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