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信的最后,商毅以极为严厉的措词,警告吴三桂,南京政府统一国家的决心,决不动摇,四川是注定要收复的,派人劝降,并不是中华军不敢来打四川,而是希望能够和吴三桂一起和平解决四川的问题,让川中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难,因此不容易吴三桂讨价还价,并责诚吴三桂限期回复,否则中华军就视吴三桂拒绝了和平,选择战争。

看完了信之后,吴三桂也不禁有些上火,毕竟现在吴三桂的身份不同了,是一方的霸主,在四川这一亩三地上,他就是土皇带,这几年以来,还从来没有人用这样的口气对他说话,就是清廷也是客客气气,而商毅完全就是一付,不是我打不过你,而是懒得动手打你的口气,当然令吴三桂有些接受不了,既然商毅以为可以硬吃自己,那么不妨就打一仗看看。

虽然说吴三桂也知道,自已的整体实力不如中华军,但并不是不能打一仗,这时中华军已经攻占了夔州府,但那是趁着川军屯兵于东南,东北空虚,才被中华军袭击得手了,现在吴三桂已将通向夔州府的各个要路都派下了重兵,据险把守,虽然说中华军的火器,但想要突破这些险隘,也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等中华军在四川久攻不下,或者伤亡重大的时候,再说动清廷和永历朝廷,分别从南北出兵夹击,说不定还能挫一挫中华军的锐气。

当然吴三桂还不敢奢望到就此一举就击败南京政府,或令南京元气大伤,毕竟现在南京政府的基础雄厚,一二次败仗,还是扛得起来的。

因此吴三桂也下令众将,加强夔州府一带地区的防守,严守阵地,皆共存亡,凡是有不战而退,弃守阵地者,必斩不赦。

只不过令吴三桂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军并没有从夔州府发动进攻,而是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石牙关出击,首先攻占了黔江县,然后又进取彭水、武陵两县,沿涪陵江一路西进,直逼涪州。

吴三桂接到涪州的告急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万万也没有想到,中华军并没有从自已布下了重兵防守的夔州府一带进攻,而是从四川中部的黔江开始。

这并不能说吴三桂的判断有误,因为现在中华军基本已经占领了夔州府全境,四川湖北边境的险要地段,都己被中华中突破,而且中华军在夔州府境内己集中了湖广军区的三个军,总兵力八万有余,在军中还有原来的大顺军、忠贞营余部,熟悉这一带的路途地区,沿官道向西可以直逼成都,沿长江逆游而上,可以进取重庆,正是用兵之地,因此换了是谁,都会把重兵布置在这一线上。

而在四川湖南交界一带的地区虽然留守的兵力不多,但这一带地区的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关隘林立、汢河纵横,交通极不方便,只能携带少量轻小火炮,而中重型火炮根本无法携带,而且后勤困难,因此中华军决不会从这里发动进攻,但吴三桂却没有想到,中华军偏偏没有从夔州府这一线,而是从防守薄弱的四川中部发动进攻。

现在川军在四川东北一带的防线布置是,由夏国相领六万人马,驻守渠县、挡住中华军西进,王绪领三万人马驻守渠县以北的东乡且,保护夏国相部的侧翼;胡国柱领六万人马,驻守忠州,遏断长江,防止中华军沿江而上,在这一线上,共计布置了十五万大军,分别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堵住夔州府的中华军,也算是防守严密。

涪州位于涪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口处,向西离重庆只有二百余里,向东北离忠州只有一百六十余里,因此中华军由黔江突入四川之后,直逼涪州,驻守在忠州的胡国柱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中,如果中华军再攻占了涪州,那么连重庆都危险了。

重庆是四川仅次于成都的重要城市,重庆失守,四川也就等于丢了一半,因此重庆决不容有失,吴三桂也紧急下令,命部下的大将马宝、郭壮图两人领五万人马,夜星赶到重庆去驻守,同时下令驻守忠州的胡国柱,立刻向西北撤到垫江县,向驻守在渠县的夏国相靠陇,这样也将防线甴全力堵住夔州府的中华军进攻,变成了由顺庆府到重庆府,由北向南的一字防线。

而完成这条防线的关建,就在于胡国柱部能否顺利的退守到垫江县,但中华军怎么可能错过这样的战机呢。

第176章 入川之战(一)

率领中华军由黔江县攻入四川的,是段鹏率领的南京军区的第七军、第二十军。

因为跟据前线的回报,川军在夔州府一线聚集了重兵防守,在各个险要地段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虽然中华军在火力上占了优势,但发动强攻,还是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商毅才决定,从川军防守薄弱的黔江地区入手,一举从四川中部插入,直捣重庆府。

不过川湘边境一带的交通不便,因此段鹏决定,以第七军的特种师为先锋,首先发动对黔江的进攻,主将段鹏本来就是特种兵出身,对这种山地行军作战的方式有足够的经验,当年就是他率军攻克了天险仙霞关,而且这一次出战,特种师为了轻装上阵,把全师所有的火炮全都放弃,每名士兵只带了足够的火枪弹药和手榴弹,和一些单简单的工具,以保障部队的行军速度。

同时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中华军并没从湖北西南部的施南地区直接进攻黥江,而是选择从湖南西北的石牙关进入四川,石牙关位于黔江东南一百多里的地方,正好是在黔江地区以外,中华军从这里进军,而且基本选择的是山路,经过了两个昼夜的行军,行程一百六十余里,迂回到黥江县的南侧,而行踪丝毫也没有被川军发觉。

而中华军白天躲在深山里休息,等到天色晚下来之后,段鹏才下令,向黔江县发动进攻。

这时川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夔州府一线,但在黔江县还是驻守了五千人马,毕竟这里也里双方的边境接壤地区,吴三桂不可能不留一些兵力驻守,但黥江的守军刘洪认为黥江一带地势险要,道络崎驱,而且中华军从这里进攻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十分大意,没有严加守卫,再加上中华军迂回到了黥江县的南侧进攻,而且又是在晚上才发起进攻,更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等中华军杀到黥江县城前,城上也没有几个守夜的川军士兵,大部份人都己经进入睡梦中了。

而中华军的突击队立刻抛出了飞爪,向城墙上攀爬,守夜的士兵虽然还想阻拦中华军登城,但人数太少,中华军的突破点有二十余个,根本就防不胜防,而且中华军的士兵平时都是训练有素,整个爬墙的过程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第一批士兵就登上了黥江县的城头。

守城的士兵见中华军的士兵已经蹬上城墙,也在继续抵抗,纷纷向城内退去,呼叫援军,而中华军的士兵趁机占领了城墙,打开城门,放大队人马进城。

中华军的部队突入城中,立刻长驱直入,杀向县衙,虽然在中途遭到了川军的拦击,等双方交战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被中华军打得狼狈退逃,中华军一直杀到了县衙门前,这时黥江的守将刘洪才刚刚穿带好了盔甲。

“轰!”

县衙的大门被中华军用手榴弹炸开,中华军杀入县衙中,而刘洪见势不妙,只好弃械投降,到天明的时候,中华军己完全控制了黔江县城。

天亮之后,段鹏只留了两个营在黔江城里驻守,并且派人催促驻扎在施南地区的大队人马尽快入川,自己带领着其他的部队,立刻出发,去抢占彭水县。

彭水县位于涪陵江的上游,在黔江县西部约八十余里的地方,中华军一路急行,虽然是在山路中行军,但进行的迅速仍然极快,到晚上四更左右的时候,大军到达到了彭水县,随后立刻就像彭水县发动的进攻。

因为彭水县的位置相对靠内,因此无论是驻军还是警备力量,都远远不及黔江,而且这时也没有收到黔江失守的消息,当然也就更没有想到中华军会如神兵天降一般,杀到彭水县来,结果中华军爬上城墙,打开城墙,冲入城中等过程中,彭水县里居然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有些夜间活动的人见了,还以为是川军在夜间行动。

等中华军杀进县衙的时候,彭水县的知县孙诚正搂着自己的小妾,还在呼呼大睡着,从中华军攻城,一直到控制彭水县,只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

而攻占了彭水县之后,段鹏仍然没有停留,继续沿涪陵江向前挺进,又于当天傍晚间,赶到了武隆县,再次袭击得手,又占领了武隆。

就这样中华军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从四川中部挺进,连继攻占黔江、彭水、武隆三县,深入四川境内二百余里的距离,一共歼灭川军二千余人,俘虏四千五百余人,自身仅仅只阵亡了十六个人,另外有三十三名士兵受伤。

尽管中华军的伤亡几乎可以不计,但因为连续的急行军,担任先锋的特种兵师的官兵也都十分疲备,毕竟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几乎是日夜不停,爬山涉水的赶路,再不就是抢关夺城,都己经到达极限了,另外在黔江、彭水二县的留守兵力也用去了一个团,因此段鹏只能在武隆县暂时驻扎休息,同时也派人催促大军尽快赶来支援。

其实率领大军随后赶进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何冲也知道,段鹏带领看特种兵师是孤军深入,虽然打得顺手,但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在接到了段鹏的战报,得知中华军己经占领了黥江之后,何冲也下令部队,加紧行军,尽快进入四川,和段鹏的部队汇合。

但大队人马的辎重众多,不可能向特种兵师那样轻装上阵,结屎等何冲率领大军到达黔江之后,段鹏己经攻下了武隆,离黔江还有一百四十多里的路程。

而何冲也担心段鹏率欦特种兵孤军深入,师老兵疲,而且弹药消耗,恐怕有危险,但他又怕段鹏还向前进攻,大军的行进速度肯定没有特种兵快,因此立刻下令第七军的三旅,也轻装出行,尽快赶去和段鹏部汇合,以増强段鹏部的兵力,为了让三旅尽快赶上特种兵师,士兵们将铁索背心都脱掉,也不带手榴弹,每人就一支火枪,六十发弹药和三天的口粮,就这样上路了。

好在是段鹏并不是有勇无谋,只知一头猛冲的人,攻下了武隆之后,就在原地驻扎,等待后援兵力,结果三旅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之后,终于到达了武隆县,和段鹏汇合,同时也把特种兵师的另一个团也带来了。

得到了第三旅的増援之后,段鹏也十分高兴,留下第三旅在武隆驻守,自己带领着集合了全部兵力的特种系师,向涪州又发动了进攻。

因此涪州滨临长江沿岸,上游是重庆,下游是忠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有占领了涪州,才能彻底打乱目前川军的防线。

不过段鹏也知道,自己在武隆停留了两天,涪州的川军一定己经知道了黔江、彭水、武隆都己失守的消息,因此一定在涪州做好了充分的防守准备,而自己的兵力虽然不少,但缺少重型火炮,连云梯都没有,想攻克涪州,一定十分困难,但换一个角度来想,中华军从黔江进军,确实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就算现在涪州收到了消息,有所准备,但涪州城里的驻守兵力也绝不会太多,而其他地方想派兵増援,恐怕现在也还没有赶到,因此中华军也并不是没有机会。

缺少重型火炮和云梯,那么就只能靠爆破手段来攻破涪州的城墙了,因此段鹏也下令,收集士兵的手榴弹,将火药退出来,合在一起,制做成弹药包,经过了一夜的努力,终于做成了一百斤的炸药包十二个,每个炸药包用一附担架,由两名士兵抬行,段鹏也估计,就靠这十二个炸药包,足以攻克涪州城了。

这样中华军再次出击,向涪州城发动了进攻。

等段鹏带领着人马,赶到涪州城的时候,却发现这时的涪州城门大开,城墙上没有一个川军的士兵守卫,整个城池似乎都是空荡荡的,毫无设防。

段鹏也不禁有些傻了眼,虽然他想过很多种在涪州会遇到的情况,但就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一种,因此也自语道:“川军这是在玩什么把戏!”

特种师的师长纪华城道:“军长,川军是不是在玩空城计,但怎么没人上城楼弹琴泥!”

尽管在实际的历史中,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在这个时侯【三国演义】己经成书近三百年了,空城计的故事也己深入人心。

段鹏瞪了他一眼,道:“什么空城计,都是罗大大乱编的,这样幼稚的计策也能骗得了你吗,老马只要派一小队士兵进城一眼,诸葛亮就要穿帮了,你也是职业军人了,当故事听一听就完了,还真的信了!”

纪华城道:“我当然不会信,但川军里没准有人信啊,要也派一小队士兵进城去看看!”

段鹏道:“说了半天,就这么一句话有点道理,派一个连进城去看看,但要小心一些。”

第177章 入川之战(二)

没过多久,派出的连队就有人回来告报,城是一座空城,但没有计,因为川军早就己经跑光了。

原来得知中华军从黔江出兵,连取黔江、彭水、武隆三县,己经逼近了涪州,把涪州的知州郑印也吓得不轻,因为涪州巳是四川境内,因此城里的守军只有两千多人,而且都是地方的治安军队,战斗力并不强,因此郑印也赶忙派人向离涪州菆近的重庆求救。

但重庆的知府王澄接刭了郑印的告急之后,根本就不信,因为现在中华军正被川军堵在夔州府一带的地区,怎么可能突然一下杀到了涪州呢,这绝对是郑印在谎报军情。

当然就算王澄相信郑印说的是真的,也不会出兵救援涪州,因为重庆的驻守兵力也不多,而且涪州离重庆只有一百三十多里的距离,又有长江水道相通,如果中华军真的杀到了涪州,那么最多两天,就可以到达重庆,因此一但自己出兵去救援涪州,中华军分兵来取自已的重庆怎么办,涪州失守不是自己的责任,重庆有失,那自己可以有麻烦了,重庆是四川两大核心城市之一,一但失守,吴三桂非杀自己不可,当然不会为了涪州,而使重庆有险。

而郑印在涪州城里,盼着重庆方面发兵来救援,己是望穿秋水,那知援军还不见踪影,中华军却己经杀了过来,郑印在无奈之后,只好放弃了涪州,率军逃到重庆去了,结果中华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涪州。

这时段鹏部面临的局面是,向东可以配合夔州的湖广军区,夹击忠州的川军胡国柱部,向西可以直接进攻重庆,因此段鹏也在认真的思考,下一步的进军方向。

虽然在这时,中华军的两路人马都己经深入四川境内,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整体上是中华军占优,但现在整个四川的局面十分复杂,中华军、川军呈犬牙交错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驻守忠州的川军胡国柱部处于中华军的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中,但同样的,段鹏部也处在重庆和忠州的中间,也是在被夹击的位置,如果段鹏冒然去进攻重庆,也很有可能被忠州的川军袭取了涪州,或是黔江、彭水等地,切断了后勤补给线。

当然如果在这个时候,两路中华军能够互相配合,布置得当,还是大有战机的,但是由于这个时代的通迅不便利,两路中华军在入川之后,几乎没有任何联纟,段鹏还大体知道湖广军区部队的位置,而另一路的主将李牟对段鹏部的进展还一无所知,而相比之下,川军各部之间的通迅联络就要方便得多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地盘。

因此段鹏也认为,在下一步进军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尽快和另一路的中华军取得联络,互相通气,才好整体的把握战局,确定下一步的进攻方向。

现在段鹏部所在的涪州离夔州府的距离并不算远,双方的最近点只有二百多里,只是都是中间都是川军的地区,因此段鹏也派出三批侦察兵,每批两人,携带三只信鸽,去夔州府寻找湖广军区的部队,争取能够和他们取得联络,也向他们通告自己的进展,只要是有一批侦察兵能够找到湖广军区的部队,那么互相之间也就能用飞鸽传书通信,二三百里的距离,几个时辰就到了。

在与湖广军区的部队取得联系以前,段鹏也将中华军的大队人马,也暂时在涪陵江一带沿岸驻扎下来,严守住目前占领的地方,并将中重型火炮,火药等物都尽快运进川中来。

中华军的两路人马目前还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但忠州的川军胡国柱部也知道自己处于中华军前后夹击的位置,因此他也不敢轻举妄动,而重庆的知府王澄早向成都发去了告急,现在重庆的守军只有一万多人,王澄当然就更不敢主动出击,每天都在城里加强防守,等待成都派来援军。

三天上后,终于有一批中华军的侦察兵突破了川军的地区,将段鹏的信送到了李牟手里,得知了段鹏部的进展之后,李牟也不禁大喜过望,因为现在阻击中华军的兵力足有十五万,差不多是中华军的近一倍,而且守住了各个险要关隘路口,尽管中华军有高水平的武器,但发动了几次进攻,都没能取得多少进展,李牟正是一愁莫展的时候,另一路的段鹏也成功的攻入了四川,对于李牟来说,立刻就从中发现了战机。

忠川的胡国柱部,就位于两路中华军的夹击之中,总兵力约有六万人,如果能够先歼灭这一支川军,不禁可以打通两路中华军之间的地面联络,而且还能给川军造成重创,并且有望一举突破川军的防线,进而收复整个四川省。

不过现在胡国柱部一定也知道了自己的处境,因此也很有可能放弃忠州,退守到垫江去,向渠县靠陇,重新组织起防线来,这样虽然两路中华军可以取得地面通讯联络,但川军佑防线仍然十分坚固而密集,也不好打。

因此李牟在仔细的分析了现在双方的兵力分布之后,也制定出一个由两路中华军配合作战,首先歼灭胡国柱部的计划:首先由段鹏抽出一个师或两个旅的兵力,抢在胡国柱部的前面,去占领垫江县,切断胡国柱部的退路,然后再出动一个军左右的兵力,从南部进攻忠州;而李牟一方则出动两个军的兵力,从北方进攻忠州,并派军牵制渠县的川军,如果胡国柱部己经退出忠州,则占领垫江县的部队在垫江阻止,两路中华军合力追击,在垫江县围歼胡国柱部。

就在当天下午,段鹏收到了李牟的飞鸽传书,立刻给李牟发去了回信,表示同意李牟的这个计划,并约定明天一早,两路中华军一起行动。

将信鸽放之后后,段鹏也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出击,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打先锋的特种兵师几乎没有任何损失,而在涪州休息了几天之后,士兵们的体力也都全部恢复过来,同时大队的到来,也运进了一批中重型火炮、霹雳火箭等武器,因此全军基本都保持着十足的战斗力,一听说又要出兵战斗了,全军的士气都十分高涨,都希望将攻坚突击的任务分配到自己的部队身上。

垫江县离涪州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因此突袭垫江县的任务,段鹏仍然交给特种兵师去完成,不过这次带队是南京军区的副司令何冲,段鹏则带领二十军,进攻忠州,第七军剩余的两个旅,则驻守涪州等地,以防重庆方向的川军进攻。

而在叧一边,李牟也出动了湖广军区第八军、二十二军进攻忠州,甴第十三军付责牵制渠县的川军,这样两路中华军的总兵力约有八万,而忠州的川军只有六万,再考虑到双方战斗力的差距,因此这一战中华军也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了。

两路中华军几乎是同时到达忠州城前,但这时忠州己是一座空城,守忠州的川军早己弃城而逃,不过两路中华军到是胜利的在忠州会师了,而段鹏和李牟会面之后,也立刻分头进军,追击川军。

原来就在中华军的两路部队准备合击忠州的时候,驻守忠州胡国柱,也收到了吴三桂的将令,命他放弃忠州,立刻撤到垫江县去驻守,接令之后,胡国柱也松了一口气,老实说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也相当紧张,因为处于中华军的二面夹击之中,翻一翻这几年来的战绩,还没有那一支军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守住的。

而且胡国柱在忠州虽然修筑了大量的工事,但都是针对北面的李牟部中华军,而在南面却并无任何的设防,等于是把自己的后背完全都卖给了中华军,如果这个时候,中华军同时从南北向忠州发动进攻,自己很难抵挡得住,因此在接到了吴三桂的命令之后,胡国柱一刻也没有耽搁,马上下令,从忠州撤军,向垫江县的方向转移,因此进攻忠州的中华军才扑了一个空。

但躲过了中华军夹击的胡国柱也没有想到,在另一路上,中华军的特种兵师却比他抢先了一步,占领了垫江县,而这时的胡国柱部也陷入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极端困境中,而胡国柱这时也无计可施,只好一面向渠县的夏国相求救,一面向垫江县发动了进攻。

其实中华军占领垫江县,仅仅只比胡国柱部提前了不到一个时辰,因比双方几乎就是前后脚的时间到达垫江县,但就是这一个时辰的差距,造成的结果却大大的不同,虽然在这时中华军实际还并未完全控制住垫江县城内的局面,但垫江县城内城墙和四门都己经被中华军占领,因此最终出现的局面就是川军进攻,中华军居城而守。

第178章 入川之战(三)

虽然中华军也是仓促应战,连阵地都没有准备布置,甚致有一个城门都来不及关,但垫江县毕竟还是一座县城,有最基本的城墙结构,虽然城墙不够高,而且大部份都是土胚结构,也不坚固,但对于中华军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何冲分派两个团的士兵守住垫江县的城墙,另一个团付责继续在城里清扫整顿,两边都不耽误。

胡国柱部的川军中其实也有一万余支火枪,各种火炮一百余门,单论火器的数量,并不在中华军之下,但川军的火枪有九成都是火绳枪,不仅射速慢、射程近,而且在野战进攻中,几乎根本就不可能射击,而川军的火炮也都是中小型为主,因为四川的交通不便,大重型火炮很难搬运,因此铸得很少,而且少有的几门也都被胡国柱扔在忠州,成为中华军的战利品了。

中小型的火炮都是以发射霰弹为主,不仅射程短,而且对城墙的杀伤力也不大,因此川军的火器在攻城战中的作用并不大,不可能向中华军那样,用火炮或是爆破的方式,将城墙给炸塌,只能还是使用传统的架梯攻城战术,而中华军方面就简单得多了,特种兵所带的火炮并不多,但线膛的狙击枪和速射的后填弹枪的比例很高,这些火枪在守城战中都可以有大作为。

结果在城池的攻防战一开式,川军就遭到了中华军的沉重打击,在离城墙还有二百余步的距离时,中华军就用线膛枪对川军展开了打击,而且火力都集中在川军的基层军官身上,结果一下就被中华军打死了十几名中下级军官,而且随着川军靠近城墙,中华军也在逐渐加强火力,川军被打得死伤无数,等到川军推进到离城墙只有五十步的距离时,速射枪也开始发威,一时枪声如爆豆,密集如雨点一样,向川军激射而过,川军成排成片的被打倒在地,结果还没等靠近城墙,就终于就己经抗不住,退了下去,而留下的尸体也超过了八百人。

随后川军又向垫江县发动了好几次进攻,也有二次终于冲到了城墙边,将云梯架在城墙上,开始爬城,但结果却是死伤的人数更多,在垫江县城的城墙下,又堆积了一层川军士兵的尸体。

一天的战斗结束后,川军的损失达到了三千五百余人,而中华军仅仅只阵亡了十七人,另外有二十二人受伤,整天的战斗,都进行得十分的轻松。

到了第二天,胡国柱仍然率领川军,再次向垫江县发动进攻,虽然通过昨天的战斗,胡国柱也十分知道,以川军的实力,几乎是不可能攻破垫江县的,但现在自己这支人马已经成为一支孤军,根本就无路可去了,另外自己虽然己经向驻守在渠县的夏国相求援,但迟迟不见他出兵来援,因此援军也不作指望了,如果不攻下垫江县,取得一块立足之地,早晚都将被中华军歼灭,因此不如拼死一搏,而且中华军的火器虽然厉害,但火药总有用完的时候,现在也得不到补给后,等中华军的弹药消耗殆尽,说不定自己还有机会的。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来救援胡国柱部,驻守在渠县的夏国相接到了胡国柱的求援信之后,也立刻带领三万大军,赶来支持胡国柱,但中华军对这一点早有准备,湖广军区的第十三军就一直守在渠县通往垫江县的交通要路,因厸渠县的守军出击之后,走了没有多远,就遭到了中华军的强烈阻击,尽管夏国相指挥川军连续发动进攻,但都无法攻破中华军的防线,结果双方激战了一天,夏国相部伤亡了四千余众,而且又无法突破中华军的防践,只好又领着人马退回到渠县去驻守。

而胡国柱当然不知道夏国相是受到了中华军的阻击,才没能赶来救援自已,当然就算是知道了,结果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反正是孤军无援,只能靠自己拼一把。

结果在这一天,川军的攻势更猛,当然伤亡也就更大了,仅仅是在上午的战斗中,川军的伤亡就超过了二千人,而到了下午,川军继续进攻,但中华军的火力依然不见减弱,也令胡国柱十分沮丧,中华军到底带了多少弹药,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

其实胡国柱到是有些高估了中华军,由于这一次是轻装出击,因此中华军携带的弹药并不多,到了这个时候,全军弹药的消耗己经接近了八成,最多只能再维持一个时辰,只不过中华军的射击非常均衡,使川军丝毫也感觉不到火力有所减弱。

不过中华军的士兵到并不担心弹药用尽,因为弹药打光了,那就拼刺刀呗,中华军从来都不怕打白刃战。

但至少在这一次战斗中,用不着拼刺刀了,因为就在这时,李牟和段鹏带领着大队人马,己经赶到了战场。

其实中华军的大队人马赶到战场己经有一会儿了,但因为发现战场的局面并不坏,守城的特种师完全还能再撑下去,因此李牟和段鹏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将带来的三个军充份展开,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包围上去,同时发动进攻,力求全歼胡国柱部的川军。

果然在中华军向川军发动进攻之后,胡国柱就发现,自已的人马己经被中华军三面包围,而剩下的一面就是垫江县城,川军根本就无路可逃了,同时守在垫江县城里的中华军见自已的援军到了,也打开城门,出城参战,结果川军成了四面受敌。

川军的人数、素质、武器等各方面本来就都不如中华军,虽然说中华军是远路而来,兵力疲惫,但川军也是连续两天攻垫江县,也好不到那里去,同时双方的士气更是不在同一个程面上,一方久攻不下,损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