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ǖ亩糁疲敲粗谢南乱徊侥勘辏簿褪羌永锫さ骸衫嫉氖屏Ψ段Я恕

同时也对荷兰在亚洲的商业利益也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其实荷兰在亚洲的贸易数量到并没减少多少,但以前荷兰占据着亚欧贸易的八成左右比例,而现在随着中国的介入大航海贸易,使亚洲对欧洲的贸参迅猛增加,荷兰在其中所占份额的比例,己经下降到四成多,己落到了中国后面。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和英国的关系在迅速的升温。这时欧洲三十年战争虽然结束,但荷兰与英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关纟日益紧张,大有决一死战的势力,而这时中国极力和英国加强贸易合作,将英国引入南中国海贸易圈,同时还派出代表团访问英国,对荷兰来说,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基这些原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议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在情理之中。当然董事们也都清楚,以目前荷兰在亚洲地区的实力,并不足以危胁到南京,不过现在欧洲战争己经结束,荷兰国内也应该増加亚洲地区的实力吧,因此董事会决定,目前对付中国以扶植其他势力,促成清廷和联合对付南京政府为主要手段,并且卖给他们武器,但尽量不要参与这场战争,但可以派出顾问参谋团,帮助清日军作战。

因此巴达维亚只向清廷派出了四十多名士兵,向日本只派遣了三艘荷兰战舰,数量并不多,而且只是起顾问作用,当然以目前荷兰在亚洲地区的实力,也派不出多少兵力。而在表面上还是尽力维持与南京方面的关系,毕竟荷兰现在还离不开与中国的贸易,同时董事会又联名向国内写信,要求加强亚洲地区的军事力量,准备与中国进行一场战争。

清廷的外援部队就是这样形成,而这支外部势力的介入,也给中原战场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这时清廷正愁无兵可调,日朝军队的到来,正好解决了清廷的这个大难题。因此福临、皇太后、庄太后和众犬臣们商议之后,做出决定,马上调日朝军队进入中原战场参战,并由谭泰率领一万人马,领日朝军队南下,并任命驻守大同的多罗郡王瓦达克为这次援军的主将。

这样一来,清、日、朝三国联军的总兵力达到十六万左右,完全可以复夺大名府,解救困在河南的十几万大军。同时又下令,博洛部也从河间府出击,进攻山东,牵制中华军的兵力。

————————————

日朝几乎是同时出兵中国,包括荷兰在背后使力的消息,在南京的商毅很快就收了。

其实这个风声南京政府早就己经知道了,因此并不感到有什么惊讶,而且现在中原战场上,湥Ь壕τ谌娴牧邮疲虮仍谡飧鍪焙颍粘蛹尤胝飧稣匠。⒉荒芨谋淝寰О艿拿耍比挥锌赡芑崾骨寰艿貌⒉皇悄敲床遥残砘拐婺馨讯喽蚴O碌恼馐竿蛉寺砀瘸隼矗怪谢谥性匠∪咔寰髁Φ募苹淇铡

当然中华军也并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因为日朝军队到达中原战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有山东军区的人马守在大名、彰徳一线,日朝军也未必能够轻易攻破,只要利用好这个时间差,中华军仍然是可以实现预定的战斗目标。

事实到目前为此,清军投入到中顶战场的总兵力己经超过了五十万,而中华军实际只有三十万左右。从兵力上来说,清廷的优势极大,但清军的兵力并不是一次性投入,在徐州战役开始时,阿济格部、尼堪、韩岱部都还没有到达中原战场,等他们到了,徐州战役也己经结束,中华军歼灭了十余万清军。

中华军正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使双方的兵力始终保持大致相当,而且通过局部的调配,在豫南战场上,中华军的兵力还超过了清军。使清兵明明在总兵力上占优,但却处处显得兵力不足。因此这一次也同样如此。

因此商毅和统战部开会讨论之后,立刻下令豫南战场的成进和李定国,加强对阿济部的进攻,一定要在日朝军队到达中原战场之前,歼灭阿济格部,然后向开封发动进攻,牵制住多尔衮部,以确保大名、彰徳一线不会遭到清军的南北夹击。并且命令南京军区第七、二十军,湖广军区第十七军都准备随时増援中原战场。

同时统战部也下令,海军部的各支舰队也都要作好准备,迎战日本舰队。

最后商毅以内阁下令,关闭荷兰商馆,终止一切与荷兰的贸易来往。

第102章 大岛海战(上)

荷兰制造的战船与西班牙战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高大的船尾楼,船甲板上基本都是一展的平坦,只是在船尾在一层楼的高度。

但范徳萨站在这并不高的船尾楼上,还是要低头俯视,才能看得见在自己周围的日本八幡船。

范徳萨是荷兰战船尤尼特隆号的船长,也是这次荷兰派来协助日本海军的荷兰舰队总指挥官。尤尼特隆号,是目前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的最大一艘战船,总重量达到了九百二十吨,装配有火炮八十二门,在一群矮小,而又造型古怪的日本战船群里,更是显得是一个庞然大物。

由其不仅仅是尤尼特隆号,就连其他两艘荷兰战船,总重七百五十吨,装配六十六门火炮的阿姆斯特郎号,和总重六百六十,装配五十八门火炮的尤尔尼斯号,在日本的战船群中,也显得鹤立鸡群,尤为突出。

因此每当范德萨站在舷边,看着周围矮小的日本战船时,就想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交给了自己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出航以前,董事会要求范德萨这次出战,只是付责给日本舰队担任顾问和胁助指挥的任务,尽可能不要参战,也最好不要让中华军的海军发现荷兰战船的存在。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三艘庞大的荷兰战船根本就无法在日本战船中隐藏得住自己。好在是董事会也并非不通人情,同时也授权范徳萨,在必要的时候,三艘荷兰战船也可以向中华军展示一下自已的实力。

尽管这几年来,中华伏波军在南中国海地区急速扩张,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但还从来没有与荷兰人交过手,而且绝大部份海战都是发生在近海地区,就是进攻吕宋的时候,也没有和西班牙海军进行大规模的海战,能够占领吕宋,主要还是靠登陆部队取胜。

因此尽管荷兰人知道伏波军在海上的实力很强,而且从收集的资料来看,伏波军使用的战船和海军的战术,与欧洲十分相似,但俱体怎么个强法,并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荷兰对中国海军的印像,基本都还停留在十年以前,与郑芝龙争衡的时代。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伏波军的实力,一定强于当年的郑芝龙。要知道当年郑芝龙与荷兰交战,基本都是靠着绝对的数量取胜。因此这次范徳萨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考察一下伏波军的战斗力,在未来荷兰与中国之间在南中国海地区内必将会有一战,事先了解一下对手的实力,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随日本船队出海之后,范徳萨怀疑,靠这样一支日本舰队,是否能够测试出伏波军的真正实力。

范徳萨是一位服役超过二十年的荷兰海军军官,在1639年的时候,还参加过荷西之间的唐斯海战,是一名海战经验十分丰富的指挥官,在范徳萨眼里,日本的八幡船根本就不能箅是战船,船体小不说,速度也不快,转向、调头等操作还不如自己的尤尼特隆号灵活,而且超过有一半以上船上竟都没有装配火炮。虽然说日荷二国的火炮规格不一样,但范德萨估计,日本舰队的火炮,又有一半都是在八磅以下,而超过二十磅的火炮,一门都没有,在海上交战,想要击沉敌军的战船,没有二十磅以上火炮,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尼特隆号就装配了八门四十磅火炮,二十门二十四磅火炮。

因此尽管日本舰队的数量不少,但可以说除了能浮在水面上之外,几乎就是一无事处。以这样一支舰队去与中华军作战,只能依靠绝对数量取胜,如果中华军的战船战术都是欧洲式的,那么就决不能超过三十艘,否则日本舰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当然如果是换了荷兰海军,范徳萨自信,只要自己有十五艘八百吨左右的战船,就足以击败这支日本舰队,事实上就是现在自己这三艘战船,虽然不能说是将这支日本舰队击败,但也是来去自由,根本就困不住自己。

其实这个时代的日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军,所谓的水军,其实就是一支乘船作战的陆军部队,因为这个时代的日本,还缺乏海防意识,而且德川幕府推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根本不可能大力发展海军,即使是以善于水战而着称的长州、仙台两藩,也不过是战船多一些,水上陆战的技术熟练一些,但在本质上,还里没有脱离水上陆战的范围。

而这一次徳川幕府出动水军参战,并不是要控制海权,或是封锁中国的水路,而是希望趁着目前中华军的主力都集中在中原战场,那么东南沿海一带的防守一定十分空虚,因此出动水军袭击东南沿海一带地区,可以牵制中华军的兵力。

这个战术的思路其实是来自于明嘉靖年间的倭寇做乱,因为当时倭寇的侵袭地点就是浙江、福建的沿海一带地区,一度让明朝十分头疼。在丰臣秀吉时代,日本侵掠朝鲜,受到明朝出兵援朝抗日,丰臣秀吉也曾想过这一招,袭浙江、福建沿海,击来牵制明朝的力量,只是丰臣秀吉尚未来得及施行,就己经病故了。而这一战术现在又被德川家光重新拾起来。

不过现在的日本水军,其实还不如丰臣秀吉那个时代,而这时的南京政府,也远不是腐朽的明朝所能比,因此日本舰队的首要目标,是攻占琉球岛,做为进攻浙江地区的立足点。

但就在日本舰队行驶到琉球群岛最北端的奄美大岛时候,主将片仓重长就收到了前锋船队发回来的报告,遇到了中华军的舰队。

现在中华军的海军部一共有六支海军分舰队,其中第二分舰队驻守山东登州,第三分舰队驻守台湾,第六分舰队驻守吕宋。由于三支分舰队都停泊在杭州湾里。在得知日本出动海军进攻之后,海军部也立刻下令,出动第一、五分舰队,汇同驻守台湾的第三分舰队一起,严守从琉球群岛到长江入海之间的海域,阻截日本舰队的进攻。

因为琉球群岛是隶属于台湾管辖,因此第三分舰队是付责巡视琉球群岛一带的海域。日本的前锋船队遇到的,正是第三分舰队的一个分队。而在发现了日军的前锋船队之后,第三分舰队的战船也迅速合并,然后一面派遣飞剪船通知其他两个分舰队,一面向日本船队前进。

第三分舰队的司令官叫麦超,他是浙江沿海的蛋民出身,旗舰是二级战列舰狻猊号,全重一百一百五十吨,裴配火炮九十六门,全军一共有三十四各种船只,其中主力战船有十八艘,分别为:二级战列舰二艘,三级巡洋舰六艘,四级称为驱逐舰六艘,五级护卫舰四艘。辅助战船十二艘:两千料辅助战船二艘、一千料辅助战船六艘、六百料辅助战船四艘。飞剪船四艘:五百料飞剪船二艘,二百料飞剪船二艘。

片仓重长接报之后,也立刻下令各船队,准备迎战中华军的船队。而范徳萨也在阵中,拿着单筒望远镜,向前方眺望,观看中华军的舰队情兄。

只见在前方的风帆船影越来越清晰,范徳萨已经能够通过望远镜,大致可以看清楚,中华军舰队的船型,确实是以欧式战船的样式,只是现在双方还离得太远,还看不出中华军战船的大小,也分不清数量,只能感觉出其中有好几艘船应该和自己的尤尼特隆号应是一样级别的大战船。

等双方的距离拉近了一些之后,中华军的战船排成了两个纵队,然后分别拉开距离,以之字型的行驶路线,分从两胁向日本战船逼近过来。

而这时范德萨也有些吃惊了,因为现在他已经大致可以看清,中华军的战船数量应该是在三十艘左右,而且战船的样式中式中式都有,但是以欧式战船居多,不过在欧式的战船中,有四五艘西班牙式的高尾楼战船,其余都是荷兰式的平甲板战船,而中式战船也不完全是过去中国福船式的战船,在不少的局部都作了一定的改进,在保留福船行驶稳定,运载量大的基础上,也加强了战船的灵活度和速度。另外在其中至少有四艘战船比自己的尤尼特隆号更大,同时还有大约五到六艘和自己的战船相仿。

这还不算,更让范徳萨感觉到意外的是,中华军的海军居然是使用的纵队战术,而且还是双列纵队战术,这种战术既使是在欧洲也只有荷兰和英国才在海军中全面使用,像西班牙、葡萄牙、法国都还在用老式海军战术,或刚刚才开始使单列纵队战术。这也至少说明,中华军对这种战术并不陌生。

范徳萨放下了远望镜,看了看周围的日本战船,心里也在计箅,面对这样一支舰队,以日本舰队现在的力量,是否有胜算,而自己这三艘战船,是否有必要参战呢?

第103章 大岛海战(下)

范徳萨心里的想法,片仓重长当然不知道,而且他也不能理解,中华军的舰队为什么会列成两条纵队的阵形。尽管片仓重长是日本战国时代最后的名将,也曾指挥过水军,但他依然只是一名陆军将领,又水战的理解,其实还是在用陆战的那一套观念,战船贴上对手,然后进行跳船作战,因此在范德萨看来的先进海战战术,在片仓重长的眼里,却是根本就不会打仗的表现,在陆地作战,谁会把队形排成两列纵队的。

因此片仓重长立刻下令,向中华军的舰队发动进攻。于是日本舰队的前半部份立刻出击,也分成两批,分别向两支中华军的纵队发动进攻。而范德萨的三艘荷兰战舰还在阵中按兵不动,看着双方如何进行这一战。同时也分咐自己的副官,认真记录下来战斗的过程。

第三分舰队分成的两列纵队中,左边的一条纵队是由司令官麦超亲自指挥,旗舰狻猊号位于全队的领头位置,麦超站在船楼上,看着日本战船逐渐逼近,差不多己经进入到自己的射程以内,也立刻下达命令:开火。

狻猊号一侧的四十八门火炮分为三排,轮番开火,巨大的轰鸣声立刻响彻了整个海军,在第一轮的炮击中,有三艘日本战船被火炮击中,有两艘的侧舷被击穿,海水大量的涌入船体中,还有一艘船楼中弹,被砸开了一个桌面大小的窟窿,在船楼里的日本士兵,也死伤一片。同时在日军战船的一方的海面上,也是水柱四起,不少日本战船虽然没有中弹,但也都产生了巨烈的摇晃,一些船上的士兵站立不稳,纷纷都跌落到海水里。

随后第三分舰队其他的战船也都陆续进入自己的射程范围,也都相继开火轰击,而在日本舰队的阵中,也不断有战船被击中,打得桅断橹拆,舷裂蓬翻,因为日本战船实际都是近海的船只,不仅体形小,而且结构也不适合于海战,抗炮击的能力很差,那怕是被一颗中型火炮的炮弹击中,都有可能会震裂船身进水,如果是被重型火炮的炮弹击中,整个船体都会产生断裂。因此在双方开战之后,并不长的时间里,日本舰队就有十几艘船被打得进水下沉,而这时日本舰队的战船还跟本就没有靠近中华军的战船。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刻,第三分舰队的另一路纵队,也对进攻过来的日本战船展开了轰击,两支纵队就像两条蛟龙一样,杀入日本战船的阵列中,左右船舷的火炮轮流轰击,日本战船被一艘一艘的击中,或者被打得肢离破碎,或者是进水下沉。

虽然这时一些装配了火炮的日本战船也开始向中华军展开还击,但日本战船装配的火炮数量本来就不多,而且基本都是中小型的火炮,而中华军的战船体形庞大,抗炮击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就算挨上几炮,也根本就不会造成多大的损伤。

不过日本舰队的战术并不是以火炮决胜,因此在中华军战舰火炮的猛烈打击下,还是一艘一艘,拼命的向中华军的战舰靠陇过去。

日本战船毕竟在数量上占优,因此尽管遭到了中华军的猛烈打击,但还是有不少日本战舰接近了中华军的战船,甚致有几艘日本战船己经靠陇了过去。并且在不少日本战船上还向中华军的战船射出火箭。

但靠陇中华军的战船,并不等于说就达到了日本舰队的战术目标,因为这时的中华军对这套战术己经有了十分充足的应对经验和战术。中华军的战船左右两舷都是炮口,因此日本战船如果是左右侧靠陇过来,就会遭到中华军的战船左右的舷炮的猛烈打击,由于这时双方的距离非常接近,命中率也极高,一轮火炮齐发,致少有一大半的火炮能够命中,而脆弱的日本战船根本就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整个船体立刻就会被打得支离破碎,粉身碎骨。

虽然也有一些日本战船十分机灵,不从中华战船的两侧靠陇,而是选择从船首,船尾的方向靠近过来,因为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欧洲帆船的船首呈尖型,而且设有三角帆,使帆船的速度更快,操作也更灵活。但相对的,欧洲帆船在船首,是无法设置火炮的。而船尾部份,侧是风帆船时代,任何帆船的弱点所在之处。

不过中华军在这方面,也作了相当大的弥补工作,在每一艘帆船的船首和船尾,都设置了数不等的管风琴枪架,最少的也有两架,多的会达到六架。因为新式的连发枪己经普及到虎贲军的各个部队中,被汰淘下来的管风琴枪都交给海军使用,因此各船装配的管风琴机都出过去増加了数倍,都被用来加强船首和船尾的保护,只要是敌军的战船靠陇过来,就用管风琴枪进行一阵猛烈的扫射,而在船甲板上等着靠陇之后,立刻就进行跳船作战的日本士兵也马上就被打死一大片。

而日本战船上发射的火箭到是有不少能够落到中华军的战船,这也是日本战船等对中华军战船造成的最大危胁,但日军能发射的火箭数量太少,而且又缺乏连继性,因此也对中华军战船的打击并不大,有不少火箭一落到战船上,就迅速的被中华军的水手、士兵扑灭了。

战斗进行了大约一个时辰,日本舰队被击沉的战船己经超过了六十艘,而这时参与围攻中华军两支纵队的战船只有一百余艘,另外日本舰队的后备战船己不足五十艘,其中当然也包括三艘荷兰战船。而中华军参战的三十艘战船,还没有一艘被击沉,只有三艘小船的船帆或船体燃起了大火,但还远没有到被烧毁的地步。其中几艘大型战船几乎是毫发无损。

范德萨一直站在甲板上观看着远处的海战,同时在心里也对目前的战场局面和中华军的海战能力不断的进行着评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量日本还能够与中华军进行周旋,但只是依靠着数量众多,才能坚持到现在,除非是中华军的弹药不足了,否则日本舰队的败亡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战斗进行到了这一步,中华军的舰队始终保持着整齐的纵队队型,无论战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没有发生过一丝混乱,各战船之间的位置,都没有发生过改变。这一点也令范德萨颇为佩服,一支海军舰队最重要的并不是战船的吨位和火炮的威力,而是纪律,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坚守纪律,这才是一支出色的海军舰队必需俱备的素质,而在这一场战斗中,中华军的海军无疑是做到了。

当然也并不能就说中华军海军的战斗力就已经超过了荷兰或与荷兰相仿,毕竟现在用来测试中华军战斗力的日本舰队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达不到进一步测试中华军海军战斗力的水平。范徳萨认为,如果是换了荷兰海军,也能做到这个水平,而且绝不会比中华军差,因此在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时,中华军还能不能做到这一步,那就不好说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中华军的海军,确实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致少需要荷兰认真对待。

这时副官哈塞尔巴恩克走上船楼,道:“舰长,日本人又派人请求我们出战了,这己经是第三次了。”

范德萨点了点,如果自己不出战,日本舰队当然是必败无疑,但自己参战之后,能否改变战局,也不好说,毕竟自己只有三艘战船,而且现在己经可以看出,中华军两支纵队领头的两艘战船,论吨位和火力,都是胜过自己的尤尼特隆号一筹。另外自已带来的这三艘战船是目前巴达维亚的精锐主力,可不能在这里受到损失。

但虽然说先前己经和日本说好,这况荷兰战舰只是为日本提供顾问和指导,是否出战将由荷兰人自己决定,并不受日本的命令指挥,但既然是随日本舰队出战,而且现在也眼看着日本舰队不敌,还是这么袖手旁观,也有些说不过去。因此范德萨想了一想,决定给日本人提供有限的帮助。

虽然说自己这三艘战船不足以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但充当一个搅局者,还是可以做到的。因此范德萨也决定率领三艘荷兰战船发动突然袭击,给中华军的纵队拦腰一击,争取能够打乱中华军的纵队阵型,给日本舰队制造机会。当然日本人能否利用得了这个机会,那就不关范徳萨的事了,反正自己己经尽到了同盟者的义务。

另外范德萨也想亲自试探一下中华军海军的战斗力,如果在自己的突击之下,中华军海军的纵队队型依然还能够保持不散,那么对中华军海军的战斗力,也就要重新进行评估了。

第104章 回归国内战场

就在范徳萨正要下令出击的时候,在桅杆上的瞭望员忽然大声喊道:“舰长,又有战船向我们这边驶过来了。”同时用手中的信号指向西方。

范德萨立刻向西看去,只是在远方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无数的帆影,正在向战场的方向行驶过来,范德萨当然知道,日本和荷兰是不可能再派舰队参战的,那么来的只有可能是中华军的另一支舰队。而且通过单简望远镜,也证实了范德萨的猜侧,来的果然是中华军的舰队,而且规模绝不在眼前这支与日本舰队作战的舰队之下。

赶到战场的,是伏波军的第一分舰队,这时第一分舰队正在琉球群岛以西的一带海域以巡航,接到了第三分舰队的通知之后,立刻赶到奄美大岛参战。

第一分舰队是海军部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这时一共有三十八艘各种船只,其中包括目前海军唯一一艘一级战列舰岳飞号,也是唯一一艘装配火炮超过一百门的超级巨舰。虽然从现在的距离上,范徳萨还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岳飞号的大小,但也能够确定,这又是一艘比自己的尤尼特隆号更大的战船。

当然仅仅只是这一艘战船到并不可怕,但这一队战船的到来,也足以帮中华军锁定胜局,令日本舰队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那怕是自己这三艘战船参战了也没有用。相反如果不及时撤退,一但被中华军缠住,恐怕就逃不掉了。这可和自己当初出战的目地不符。

因此范徳萨立刻吩咐自己的副官:“你去告诉日本人,中华军的援军己经赶来了,现在他们己经没有胜算,如果及时撤退,还能够保存一部份实力,否则只会全军覆没。”

在尽到了盟友的义务之后,范徳萨也立刻下令,三艘荷兰战船立刻调头撤退。而等片仓重长收到了荷兰人的回复之后,三艘荷兰战船早已经调转了船头,向北方行驶。片仓重长也忍不住在船甲板上跳脚大骂荷兰人贪生怕死,胆小如鼠。

不过这时战场上的局面已经十分清楚了,没有荷兰人的帮助,就是在目前的战场上,日本舰队也无法战胜中华军,何况现在中华军又来了援军。虽然说日本人打仗也比较死脑筋,但这个时代毕竟还没有到动辄就玩玉碎,玩神风敢死队的地步,在明知不敌的战斗中,日本人也不会硬挺着,由其是在海上,就算是想拼命,也没有地方使力。因此在权衡了一下战场的局势之后,片仓重长也下达,调头撤退。

日本战船的调头速度本来就很慢,加上这么一耽误,等大部的日本战船都调过头之后,三艘荷兰战船己经跑出了数百米远的距离,而这时第三分舰队正在与日本舰队作战,见日本舰队撤退了,也趁势向日本战船发动一连串的追赶打击,一下子又击沉了不少日本战船。

而这时中华军的第一分舰队也已经快赶到了战场来。因为先前己经见到日本舰队准备从战场上撤退,因此立刻改变了航行,从斜刺里向着日本舰队撤退的方向追击了过来。虽然这时日本战船都己经调过头来,向北撤退,但日本战船的速度远远不及中华军的战船,结果被中华军的第一分舰队从斜刺里切入,硬是插入到日本战船的队形中,将日本舰队搅得大乱,而第三分舰队也从后面追赶了上来,两支舰队合力不仅将日本舰队杀得大败,而且将日本舰队的后半部份给截断了下来。

结果等日本败回日本,在鹿儿岛暂时驻扎,所剩的战船已不足五十艘,士兵只剩下不足三千人,而中华军仅仅只损失了三艘小型战船,阵亡人数只有三十三人,另外还俘虏了日本战船二十六艘,士兵一千六百余人。又一次在海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不过日本虽然在海上失利了,但好在是这时另一路运兵的舰队到是十分顺利的将日本士兵运送到了天津大沽口。不过经过了这一次海上的惨败之后,日本到是再也不敢从海上向浙江地区发动进攻了。而三艘荷兰战船在取得了中华军海军的第一手资料以后,也离开了日本,返回巴达维亚,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汇报情况。

商毅在南京得知海上取得大捷之后,也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到并不是害怕日本海军与伏波军进行正面的交战,而是担心日本海军会化整为零,分成好分路突袭东南沿海,这样会令伏波军非常难以防范,只要是其中有一支舰队突破成功,在东南沿海一带地区登陆,就非常麻烦了。虽然不会造成当初的倭寇之乱那样的长期危害,但在短期内,对南京还是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这时中华军的大部份兵力都集中在南北西的边境,己经没有多少兵力能够驻守东南沿海地区。

这一地区的安全,实际是全靠海军来保护,而这一次海战的取胜,也说明南京政府的海防己经正式由沿岸防守,转向了近海防守,这也是中国海防观念转变的重要一步。

而在大岛海战结束之后,海军部的两名主将成刚和黄震也向商毅建议,认为现在完全应该乘胜出击,打击一下日本,虽然目前抽不出陆军,但出动海军部的一二支分舰队,对日本沿岸进行一次海上打击,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而商毅想了一想之后,终于还是决定,暂时不去进攻日本,而是先把国内的战场打好再说,虽然这次进攻日本只用出动海军,但目前海军也有要守卫南京政府的沿海地区的重要任务,不能轻易远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